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一)(4)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三、中国佛寺的美学内涵

中国寺庙,明显不同于印度佛教的庙宇,它体现着我国传统的对称、和谐等美学原则和权利制度;体现着中国大众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散发着中国士大夫的人文情思。其美学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儒家文化,以及与代表中国佛教精神核心的禅宗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1、佛寺的总体布局体现儒家礼乐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崇高美、对称美的典型体现

礼乐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它作为一种社会群体的道德规范,是以血缘为基础,等级为特征。表现为尊卑分明,长幼有序,恪守其份,各安其位,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各阶层之间又讲究宽容、融通,追求一个安定、和谐的大一统局面。表现在日常生活起居上,就是四合院建筑。这种封闭而内向的四合院:正房坐北朝南居中,东西厢房陪衬在侧,主次分明的格局,毫不含糊地界定出家庭成员的长幼、尊卑、嫡庶。结构上方正划一,井然有序,界限清晰,是严守伦常、各安其分的象征。其间又有回廊相通,漏窗、花墙隔而未断,使整个四合院成为一个整体,理所当然被奉为封建礼制建筑的样板,维护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关系的纽带。上至帝王宫殿、王府宅邸下至士农工商房舍,无论是恢宏壮观、气派十足,还是狭小简陋,都是大大小小,色色种种四合院的延伸和扩大。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首先是建筑伦理上的中国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汉地佛教的布局尽管种类多样,不拘一格,其发展趋向却是愈来愈讲究章法,规范,大大小小的佛寺也是一座座造型规模不同的四合院:围绕中轴,左右对称;先殿后堂、主次分明: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东侧是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橱(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西侧是“旅馆区”,为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

佛法虽然提倡众生平等,但寺庙建筑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森严的等级观念。如建筑基座亦分为基础座和高级座,以显示寺内建筑物的等级和风格。普通座一般用在天王殿。随着院落的进深,基座逐渐升高。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一般殿堂为三开间,大雄宝殿则为九五开间,象征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大雄宝殿则置于须弥座上,借助于台基高隆的地势,周围建筑群的烘托,以显示佛殿的宏伟庄严。就连屋顶作为装饰物的檐角小兽,其大小数量亦视寺院的等级而定,最高等级为十个。至于帝王的家庙,如西安的慈恩寺,北京的万寿寺,更是一种皇权的象征。

佛寺建筑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和谐、融通,强调补救的美学特征。寺院园林,无论是城市型、山林型还是综合性,都是对寺院建筑的补救、调和,将佛殿的巍峨、严整、佛像的庄严肃穆与大自然的生动流畅、活泼气韵沟通和融合,让严整规范的寺内建筑与寺外活泼自然的山峦、流水相互呼应,一正一散、一敛一放、一宽一严、一张一弛,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交响乐章。另外,寺内建筑格局既强调独立严整,又重视沟通和融合。这在中国佛寺的几种布局中皆有体现。如在院落式布局中,苏州寒山寺就采用通透的界面如漏花墙等,使两种空间相渗透;在廊院式布局中,以游廊、围墙、天井、庭院等为纽带,把独立分散的个体建筑空间串联起来,以此造成它们之间的过渡与呼应,产生空间的连续感和整体感,如昆明圆通寺有两进院落,两院落间以华丽的牌坊贯通联系,院落后有通透的敞殿,殿两侧有回廊与水榭和大殿相连,中间环绕一泓清潭。这样的既相对独立又自然联系的空间。天井式布局,则是随地形变化,层次丰富,有含蓄、幽静之美。如杭州虎跑寺的水院,就是利用两组建筑群结合天然泉池若干,围合成情趣各异的天井水院。至于散点式布局,更是运用寺院所在地地形变化大、自然山水条件优越的优势。在这类布局中,宗教建筑空间与山水园林空间的界面消失了,宗教空间格局完全被突破了,只根据地形变化和景观特点,自由散点布置建筑。

就连寺庙建筑的设计乃至装饰,也都体现了通过补救来达到整体的和谐,如屋顶的设计。由于寺庙建筑物形体都较为庞大笨拙,因此屋顶利用木质结构做成曲面型以补救。如正脊与垂脊相交处的“大吻”,造成一种张牙舞爪似有将正脊吞下之势,给庞大笨拙的寺庙建筑增添一些活跃气氛。檐角还常排列一对造型生动的小兽。这都是刻意严整板滞的寺庙建筑增添一些飞动和活泼。另外,寺庙屋顶的正脊、垂脊、檐角也置有多种琉璃瓦,殿内屋梁、檐下的彩绘,也都是为了增加寺庙的富丽和色彩。

2、寺院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之美

寺庙,尤其是名刹,本身就是一座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它们各自以自己独特优势,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有的以历史悠久、某个方面第一独占鳌头:如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庙——白马寺,中国第一位佛教信徒刘英建造汉地最早的佛寺——阿育王寺,正史记载的最早寺庙——浮图祠,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俭建造的第一个比丘尼寺——竹林寺,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独乐寺,最早来中原传教的菩提达摩面壁之所少林寺,中国现存最古的佛塔——嵩岳寺,川西第一丛林——昭觉寺,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红螺寺,东南第一禅林——天童寺,岭南第一——南华禅寺,昆明现存最久的寺庙云南藏传佛教寺庙之首——噶丹松赞林寺,贵州佛教的第一丛林——弘福寺,北京地区最早的寺庙——潭柘寺,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哲蚌寺,现存最大、最早的藏式佛塔——白塔寺等。

有的以佛教尤其是禅宗祖庭闻名,如:中国禅宗发源地——戒台寺,现存唯一的中国佛教禅宗之源——华林寺,中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华严宗祖庭——陕西户县草堂寺,华严宗祖庭——陕西户县草堂寺,华严宗祖庭——陕西户县草堂寺,华严宗祖庭——陕西户县草堂寺,华严宗祖庭——陕西户县草堂寺,净土宗祖庭——陕西西安香积寺,曹洞宗祖庭——浙江太白山天童寺,黄檗宗祖庭——福建福清万福寺,临济宗祖庭——河北正定临济寺,南山律宗祖庭——西安西明寺,密宗祖庭——西安青龙寺,密宗祖庭——西安青龙寺,法相宗祖庭——西安慈恩寺,华严宗祖庭——西安华严寺,杨歧宗祖庭——湖南萍乡普通寺,三论宗祖庭——南京栖霞寺,净土宗祖庭——西山西应县净土寺,天台宗祖庭——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日本净土宗祖庭——山西交城玄中寺等。

有的则以选址和建造的奇特壮美著称,第一种是将寺庙建在山洞内,称为洞内寺院。如北京梅花山下的天泉寺,山西吕梁山的兴佛寺建在洞内,属于洞内寺院。洞内建佛殿,可以产生一种地面上没有的若明若暗朦胧感,再加上灯烛光的摇曳,燃香的飘渺,更能产生一种神秘感和敬畏感。兴佛寺建于明代,平面三间,歇山顶,殿前尚有两座小型厢殿,洞的西侧还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准备再建一座佛殿。第二种叫做河上寺院。如河南嵩山龙泉寺,一条河流穿寺而过,大雄宝殿就建在河上。佛在殿中,殿在河上。佛国梵音不断,河水滔滔不绝,自然更有一番情趣;第三种是河套寺院。河套是指成大半圈的河道,在这大半圈内的土地上建筑寺院,称之为河套寺院。如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山西阳城润城,皆是建在河套中的小城,其中的寺院即属河套寺院。出入寺院,要靠小船来往。外人不能随便出入寺中。寺院显得格外安静,便于修持。当然也更安全。还有的寺院建在孤岛上,如镇江金山江天禅寺,焦山定慧寺,温州瓯江将心江心岛上兴庆寺、龙祥寺,舟山群岛普陀山寺庙群等,其静修环境又超过河套寺院。有的寺院建在瀑布之前,如河南修武县百家岩寺,建在百家岩石壁的前端,石壁犹如一面陡峭的石墙,形成天然的屏障。山顶的瀑布从石壁的两端悬垂而下,飞洒于山门之前,整个寺院笼罩在瀑布之中,成为名闻遐迩的瀑布寺院。有的寺院建在山顶,上摩苍穹,与天国接近;居高临下,又显得无比崇高,显示佛国尊严。因此有条件的寺院,往往都会在山顶建寺。有的则分别在山顶、山腰、山下建寺,称之为上、中、下三院。峨眉山顶的金顶寺,山腰的万年寺,山下的报国寺;九华山山顶的天台寺,山腰的百岁宫,山下的化城寺皆是如此。另外五台山、吕梁山、崆峒山、琅琊山等也都有山顶寺院。有的寺院建在山腰,如北京灵鹫峰灵鹫寺,交城石壁山玄中寺,太行山百家严寺等。此处建寺的好处是:进寺时往往沿着山溪溯源而上,全寺藏于绿树红花之中,不到峰回路转处,不见寺院;但如站在寺中,则山下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山腰寺院最著名的当属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的悬空寺。该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有的寺院建在山间峡谷乃至裂缝中,两边皆是陡峭的山峰,更显得气象森严。如河北井陉县苍岩山福庆寺,建在大山裂缝中。两侧均为高陡的绝壁。从下斜上为千步石阶盘旋而达山顶。石峰间有座跨谷凌空的单卷大石桥,高达70多米。桥面上建有一座佛殿,为砖木混合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九脊歇山顶,上复琉璃瓦,四周还有回廊。从下仰望,宛如一道彩虹横亘于两山之间。有的佛寺利用自然的土台建起高台寺院,如山西平顺县原起寺,义州奉国寺,大同善化寺,朔州崇福寺都属于高台寺院。在高台建寺院,高敞干燥,亦产生居高临下的崇高感。有的寺院专门选择在江、湖、河边,便于香客交通往还方便,也有地势开阔,空气新鲜之长处。这类著名的寺院有长江边的安庆迎江寺,鄱阳湖口石钟山的报恩寺,钱塘江畔开化寺,黄河边上的蒲州普救寺等等。

上述各具特色的寺庙又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诗歌、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诸多方面。

以文学而言,中国历代皆有大量描绘咏歌寺院和僧人的诗篇、游记,以及庙记、碑记、佛像记之类的记叙文和应用文。至于一些寺院、僧人为主体或背景的戏剧小说,更是不可胜数。著名的《西厢记》就发生在著名的河边寺院普救寺中。吕蒙正的故事就发生在荐福寺写荐福碑的过程中。以唐诗而言,有关寺院、僧人的诗篇不下千首:或是描绘寺院、佛塔的宝相庄严,或是抒发登临游览时的感受,或是表达听到晨钟暮鼓的内心感悟,或是记写与僧人的交往寄赠,其中相当一批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如王维拜访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写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中不仅描绘了这座深山古寺的幽深静寂。而且着重抒写由目睹深潭产生的人生感悟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其中描绘古刹周围环境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二句,精妙绝伦,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唐代宗大历年间著名诗人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则为我们留下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俭建造的第一个比丘尼寺——竹林寺的最原始资料:“苍苍竹林寺,渺渺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诗人通过掩映的竹林和远处传来的杳杳钟声,为我们描绘出竹林寺山林园林清远幽渺的境界。再通过一个夕阳下头戴斗笠的僧人向竹林寺走去,创造出一幅恬淡又高远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山水诗作中不可多得的佳篇。至于中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是脍炙人口,以至成为苏州一景,赶在除夕夜前往寒山寺听新年钟声,也成了日本游人的雅兴。至于游记,如唐代李翱《题峡山寺》,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承天寺夜游》、《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黄州安国寺记》、《大悲阁记》,苏舜钦的《水月禅院记》明代袁宗道的《极乐寺纪游》,张居正《游衡山佛寺记》,清代洪亮吉《天台山游记》,现代朱自清的《潭柘寺戒坛寺》,皆是中国散文中名篇。如张居正描绘莲花峰下方广寺前悬泉飞瀑壮美景色,十分精致:“西行四十里,得方广寺。方广在莲花峰下,四山重裹如瓣,而寺居其中。是多响泉,声彻数里,大如轰雷,细如鸣绞。幽草珍卉,夹径窈窕,锦石斑驳,照烂丹青。盖衡山之群,高称祝融,奇言方广。张岱《西湖梦寻》卷五记西湖外景之一“胜果寺”云:

胜果寺,唐乾宁间,无着禅师建。其地松径盘纡,涧淙潺潘,罗刹石在其前,凤凰山列其后,江景之胜无过此。出南塔而上,即其地也。宋熙宁间,有寺僧清顺住此。顺约介寡交,无大故不入城市,士夫有以米栗馈者,受不过数斗,盎贮其上,日取二三合啖之,蔬笋之供,恒缺乏也。一日,东坡至胜果,见壁间有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问谁所作。或以清顺对,东坡即与之接谈,声名顿起。

寺园幽静清雅的环境,成了文人与禅师酬唱的理想之地。他们共同的意趣是寺庙园林环境不断开发的内在根据。

寺院也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书法于一身的综合美术馆。书法方面如前面提到的唐人颜师古撰写的《等慈寺碑》;唐贞观四年褚遂良撰写的《化度寺碑》;永徽四年褚遂良撰写的《雁塔圣教序》,天宝二年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会昌元年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外,还有高僧怀素草书《自叙帖》,柳公权《金刚经刻石》,欧阳询《化度寺碑》,褚遂良《孟法师碑》、《伊阙佛龛》,李邕《麓山寺碑》《法华寺碑》《元人吴镇《草书心经碑》等。

雕塑、绘画方面:东汉明帝下诏在新建的白马寺绘制的《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这是中国寺院壁画的肇始。唐代“画圣”吴道子一生所作的绘画,大都为寺院壁画,仅在长安和洛阳的寺观就有“三百余间”之多。他的《送子天王图》线条飘逸“吴带当风”,他的“执炉女”能“守其神,专其一”,简直是“窃眸欲语”。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洛阳龙门被誉为我国四大石窟。其寺观壁画,从北魏一直延续到宋元,其中又以敦煌莫高窟和克孜尔石窟为最为著名。历十一朝代不断修造而成的莫高窟,至今尚存492个洞窟,壁画约四万五千平方米,是我国最大的绘画宝库,而云岗和龙门石窟是雕刻的最大宝库。敦煌莫高窟中北朝窟内壁画四壁上层及顶部画飞天及天宫伎乐,下层为药叉等,中部除千佛外主要画本生和姻缘故事。新疆拜城县一带古称龟兹,是古代西域诸国中的一个大国,“丝绸之路”北道交通的一个重镇。该县克孜尔乡东南千福山的绝壁悬崖下,石窟绵延约8公里。大同善化寺的九龙壁,大华严寺的观音像,苏州西园的千姿百态五百罗汉像,九华山月身殿的金刚力士和护法韦驮像,杭州灵隐寺 释迦牟尼像,俱是雕塑艺术的珍品。

在文人画中,佛教人物画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国吴国的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如世传的《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等就最早出自他手。他“或绘卷轴以供礼拜,或图寺壁以助庄严,所作大佛像有的高达5丈,气魄恢宏,庄严妙相,仰之弥高,令人肃然”对佛教东渐起到一定的推动。从此,佛像便盛传天下。他被誉为“佛画之祖”。曹不兴的再传弟子顾恺之,他画的维摩诘像,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态”。他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瓦棺寺所画的维摩诘像,“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盈,俄而得百万钱”。六朝时梁朝张僧繇所绘佛像,吸收天竺国(今印度)绘画上的“晕染法”,在金陵一乘寺画“凹凸花”,并设”青绿诸色,”创造一种富有立体感的新画技,使观者“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乃平”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隋代少数民族画家尉迟乙僧善画宗教故事。有《降魔变》、《千手眼大悲》、、《弥勒佛像》、《佛铺图》、《佛从像》、《罗汉朝天王像》、《胡僧图》、《外国佛从像》、《大悲像》、《明王像》、《天王像》等。在表现手法上,他将西域和中亚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中原地区传统的绘画技法相结合,使唐代的绘画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唐人窦蒙评他:“澄思用笔,虽与中华道殊,然气正迹高,可与顾(恺之)陆(探微)为友,”说明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唐代吴道子弟子卢楞伽尤擅佛像、经变,画过许多壁画,肃宗乾元初(758)在成都大圣慈寺,曾画《行道高僧像》数堵,颜真卿题字,时称“二绝”。宋代赵希鹄说他曾见卢画《十六罗汉图》衣纹“真如铁线”,非李公麟所能及。传世作品有《渡水僧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六尊者像册》现藏故宫博物院。五代后蜀邱文播亦擅山水人物、佛像神仙、牛。孟蜀时,新都乾明禅院《六祖》,汉州崇教禅院《罗汉》,紫极宫《二十四化神仙》,皆文播笔。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僧人大画家是南唐画家巨然,作有《秋山问道图》;五代另一位高僧贯休亦是吴越著名诗僧和画僧。尤其善画罗汉,曾用水墨画法在其所居的龙华道场画了十六个罗汉和一幅佛像、二幅菩萨像。画上,巨大的岩石萦绕着云雾,虺节的苍松盘绕着古藤。而佛、菩萨和十六位罗汉的相貌都古岸异常,跟别的画师画的不一样。今藏于日本高台寺。北宋名家范宽的《雪山萧寺图》为其代表之作。画中表现大雪覆盖下的深山幽谷,点缀以古寺、关隘、寒泉及行旅情节等,构图上不同于其他作品。画中山石树木直现于幅前,不留空间,让观赏者觉得有一股寒气袭来的身临其境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李公麟的《华严经变相图》、《观自在菩萨像》等,皆注重注重内心的刻划,体现了他杰出的艺术才华。刘松年传世之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醉僧图》,为唐代“草圣“怀素和尚画像:画一枝虬曲古松;一葫芦挂于枝杈。青藤缠绕树身,松下坡石旁坐一僧,坐于石凳之上、解衣盘礴、乘兴挥毫。怀素头呈微仰之势,似不经意地提笔挥毫,颇有“信手拈来皆文章,下笔不惑皆妙墨”之神采。他微微翘起的右脚,好像正在轻轻摆动,将他那放浪形骸的性格特征更加明显。《天女献花图》、《罗汉图》等也解释佛像画,亦被称为“院人中绝品”。

被视为绝世珍品的佛教雕塑绘画除汉唐两宋外,历代皆有:如元代颜辉藏于日本知恩寺的《铁拐仙人像》、《蛤蟆仙人像》至今仍被日本视为国宝。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卷,亦是画中绝品;其妻管仲姬亦善画佛像,其《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皆为绝品。她曾在湖州瞻佛寺粉壁上绘竹石图,高约丈余,广一丈五六尺。其晴竹新篁,为其首创。明代蒋子诚,江宁人,初工山水,后悔其习,改画佛道人物,画佛像观音为有明第一。当时他的人物画与边景昭的花鸟画及赵廉画的虎,被称为“禁中三绝”,蒋子诚之后,则有其弟子阮福海、胡隆。胡隆工画道释、神鬼,为名家所推重。宣德中,倪端、顾应文以道释入画院,其他如歙县人丁云鹏善画白描罗汉,吴廷、张仙童亦以道释罗汉名。僧人心越禅师有《寒山、拾得》、《蚬子和尚》、《世尊出山》、《达摩》等图,木庵禅师有《达摩渡江图》。清代弘仁与髡残、石涛、朱耷为“画坛“四僧”。髡残《报恩寺图》、《云洞流泉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现的是他晚年居地南京城郊牛首祖堂山幽栖寺一带的景致。尺幅不大,但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繁密的山石、林木与空疏的云、水、天构成疏密明暗的变化,颇得幽深高邈之致。运笔施墨张驰有度,粗犷娴熟,浓淡墨相宜,干湿笔相生,全图一气呵成,堪称髡残的精品佳作。石涛《莲社图》图画的是晋代高僧惠远等在庐山白莲池畔结社参禅的故事。

另外如佛教音乐《天心月圆》、《观音菩萨偈》、《观音行愿曲》(童声)、《药王度母心咒》、《大悲咒》、《弥陀偈》、《八圣吉祥颂》等;佛教舞蹈:《莲花净土》《菩提自性菩提自性 本来清静》、《六字真言颂》、《菩提》《千手观音》俱缓歌缦舞,舒展凝重,让人摒弃杂念,心底澄清。

佛寺一向是当代文化活动的中心,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为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的“浴佛节”,农历七月十五日超度亡灵的“盂兰盆节”,以及三月三、九月九、腊八节等农历节日,寺庙都会举办庙会。庙会实际上是一个大型集市,古往今来民间工艺和民间曲艺在庙会上都得到了很好地展现.热闹的庙会把寺庙的旅游推向高潮。寺庙举办庙会之期,你可以观看民间艺人的杂技表演,可以跟随善男信女们烧香礼拜。可以挑选古色古香的传统物信和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在此你领略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情。可以咀嚼到公共文化的内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