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别史类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作者:扬雄

类型:别史类

简介
    《方言》经东晋郭璞注释之后流传至今。今本《方言》计13卷,大体轮廓可能仿《尔雅》体例,但卷内条目似不及《尔雅》严格有条理。大体上,卷一、二、三是语词部分,其中有动词、形容词,也有名词;卷四释衣服;卷五释器皿、家具、农具等;卷六、七又是语词;卷八释动物名;卷九释车、船、兵器等;卷十也是语词;卷十一释昆虫;卷十二、十三大体与《尔雅》的“释言”相似,往往以一词释一词,而没有方言词汇比较方面的内容,与前10卷大不相同。何九盈先生怀疑最后2卷可能原来是分作4卷的(扬雄自己说全书是15卷),且扬雄生前并没有把《方言》写完,现在的后2卷原本只是写作提纲。后扬雄因病去世,没有来得及把这2卷中有关方言的对比写进各条之下,以致成了未最后完成的书稿。
    13卷的《方言》所收的词条计有675条(据周祖谟《方言校笺》统计),每一条下,作者往往先提出一个或几个同义词作为条目,然后或用一个词来解释它们,或分别说明各个词的使用地域,所以实际词目远远超过了条数。例如:
    ①跌:蹷也。(卷13)
    ②焬、烈:暴也。(同上)
    ③怃、?、怜、牟:爱也。韩郑曰怃;晋卫曰?;汝颍之间曰怜;宋鲁之间曰牟,或曰怜。怜,通语也。(卷1)
    ④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
    往,凡语也。(卷1)
    例①、②这种释词方式见于卷12、13,缺少了方言词的比较和通行区域的说明。例③、④大体是全书的通例。所谓“通语”、“凡语”,指的是当时没有区域限制的通行语;某地语或某某之间语指某地区或某两地区方言而言,最后两种情况也有通行区域广狭之分。
    在记录方言词汇时,扬雄已敏税地觉察到,某些方言同的区别,是方音不同造成的,他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转语”或“语之转”。例如:
    ⑤庸谓之倯,转语也。(卷3)
    ⑥鼅鼄:……或谓之蠾蝓。蠾蝓者,侏儒语之转也。(卷11)
    例⑤倯(sōng)与庸叠韵,都是懒惰无能的意思。例⑥两种名称实指一物,即今天的蜘蛛,它们都是由“侏儒”一词的语音衍化而来。
    《汉书·艺文志》和《汉书·扬雄传》都没有提及《方言》,所以后代便有人对《方言》的作者发生怀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经“反覆推求,其真伪皆无显据。姑从旧本,仍题雄名”。现代学者王国维、罗常培等主张《方言》为扬雄所撰。根据扬雄《答刘歆书》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等材料,可知周秦时期已有人采集方言。
    扬雄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周秦残存的资料作为起点,进一步收集和整理各地方言。他利用各方人士来京的机会进行调查,用了27年时间,完成这部著作。《方言》刻本北宋有国子监本,南宋有蜀本、闽本和赣本,现存宋本是南宋庆元六年(1200)浔阳(今江西九江)太守李孟传的刻本。《方言》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它的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况。例如第1卷第1条:“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通语即当时通行的语言,某地语即当时某个地方的方言,某地某地之间语即通行区域比通语小比某地语大的方言,转语则是由于时间和地域上的不同而语音发生变化的词。《方言》对所记词汇大都说明通行区域,可从中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的轮廓。
目录
正文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一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二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三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四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五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六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七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八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九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十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十一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十二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十三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