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正史类 > 辽史
辽史

辽史

作者:[元]脱脱

类型:正史类

简介
内容
《辽史》记载的是辽朝自建立到灭亡近210年的历史(西辽历史过于简略,不算入)。辽朝是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前期契丹族在我国北部、东北部以至西北部辽阔地区建立的强大王朝。契丹的名字,最早见于《魏书》,它的含意,据《金史》上说是“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现代史学界虽有不同看法,但多数仍持此说。契丹族的祖先属东胡的一支。后又为鲜卑一部分。原居辽河上游一带,在悠长的岁月里,纵横于千里草原上,“草居野次,靡有所定”,“生生之资,仰给畜牧”。从东晋到隋唐之际,契丹有八个部落;到唐朝末年,契丹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十世纪初,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大)契丹国,都城设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到辽太宗耶律德光大同元年(一说为会同元年)时改国号为辽(947年,一说为938年),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复称契丹,至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重新定国号为辽(这一次的国号确定的较为正式,至此之后宋通辽的国书、贺表开始使用辽这个国号)。根据考证,一般认为辽采取双重国号制度。辽朝与北宋、西夏并立,比北宋的疆域还要大。
条件
阿保机建国后。任用汉人韩延徽等,接受了汉族文化。受中原皇朝重视史学的传统的影响,在政府机构中,设有国史院,置监修国史、史馆学士、史馆修撰、起居部、起居舍人等史官。像辽景宗耶律贤统治时期,就以枢密使、北府宰相室防监修国史。室防修“实录”二十卷,受到辽圣宗的表扬。辽兴宗耶律宗真时的史家萧韩家奴,能坚持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秉笔直书。有一次,辽兴宗出去打猎,跟从他的人中有几十个被熊、虎咬死咬伤,萧韩家奴如实记载了这件事。辽兴宗看到后,命令他删去这个内容。萧韩家奴删去这个内容后,重又写上去。几天后,辽兴宗看到萧韩家奴的记载说:“史笔当如是。”正是由于辽朝统治者重视修史,因此辽朝的史料能够保存下来,为以后修辽史提供了有利条件。
辽朝受汉族文化影响很大。早在辽太祖时,就设有“监修国史”的官职。从辽圣宗时起。仿照五代和宋朝,编修了“实录”。辽末天祚帝时,又让监修国史的耶律俨修太祖诸帝“实录”。辽朝时,也沿用唐及五代各国的制度,设立有国史馆,修纂有起居注、日历、实录、国史等,但这些原始材料大部分已经散佚。元后期修《辽史》依据的主要是辽、金、宋人的著作中的第二手资料。[1] 
原始文献
主要只有以下几种:
一、辽耶律俨的《辽实录》70卷。
二、金陈大任的《辽史》。金灭辽之后,曾两次下令纂修《辽史》。一次是在熙宗皇统年间(1141—1149年)由耶律固主持修纂,由其弟子萧永琪最后完成的《辽史》75卷,但未刊行;一次是在完颜璟(章宗)时期,因为皇帝的重视和支持,这次修《辽史》颇花了些功夫,时间长达17年之久,参加的史官除陈大任之外,还有党怀英、郝俣,移刺益、赵沨等十二人,最后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由陈大任最后完成。后人一般称此书为陈大任《辽史》。当时由于修史的所谓“义例”未定,主要是金朝继承哪一朝的“帝统”问题还未解决。所以陈大任辽史也没有经金朝批准刊行。到元修辽史时稿本已散佚无存。
三、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
编纂人员
《辽史》的总裁官是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太平)、张世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由廉惠山海牙、王沂、徐昺、陈绎曾等4人分别执笔撰写而成。
编纂时间
与金章宗时修《辽史》不一样,元代在组织撰写、成书,特别神速。从至正三年四月(1343年)始修,至次年三月便大功告成,只用了11个月时间。
目录
正文
卷一 本纪第一
卷二 本纪第二
卷三 本纪第三
卷四 本纪第四
卷五 本纪第五
卷六 本纪第六
卷七 本纪第七
卷八 本纪第八
卷九 本纪第九
卷十 本纪第十
卷十一 本纪第十一
卷十二 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 本纪第十三
卷十四 本纪第十四
卷十五 本纪第十五
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
卷十七 本纪第十七
卷十八 本纪第十八
卷十九 本纪第十九
卷二十 本纪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纪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纪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本纪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纪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本纪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 本纪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 本纪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 本纪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 本纪第二十九
卷三十 本纪第三十
卷三十一 志第一
卷三十二 志第二
卷三十三 志第三
卷三十四 志第四
卷三十五 志第五
卷三十六 兵卫志下
卷三十七 志第七
卷三十八 志第八
卷三十九 志第九
卷四十 志第十
卷四十一 志第十一
卷四十二 志第十二
卷四十三 志第十三
卷四十四 志第十四
卷四十五 志第十五
卷四十六 志第十六
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上
卷四十八 志第十七下
卷四十九 志第十八
卷五十 志第十九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
卷五十二 志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志第二十二
卷五十四 志二十三
卷五十五 志第二十四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卷五十七 志第二十六
卷五十八 志第二十七
卷五十九 志第二十八
卷六十 志第二十九
卷六十一 志第三十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一
卷六十三 表第一
卷六十四 表第二
卷六十五 表第三
卷六十六 表第四
卷六十七 表第五
卷六十八 表第六
卷六十九 表第七
卷七十 表第八
卷七十一 列传第一
卷七十二 列传第二
卷七十三 列传第三
卷七十四 列传第四
卷七十五 列传第五
卷七十六 列传第六
卷七十七 列传第七
卷七十八 列传第八
卷七十九 列传第九
卷八十 列传第十
卷八十一 列传第十一
卷八十二 列传第十二
卷八十三 列传第十三
卷八十四 列传第十四
卷八十五 列传第十五
卷八十六 列传第十六
卷八十七 列传第十七
卷八十八 列传第十八
卷八十九 列传第十九
卷九十 列传第二十
卷九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卷九十二 列传第二十二
卷九十三 列传第二十三
卷九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卷九十五 列传第二十五
卷九十六 列传第二十六
卷九十七 列传第二十七
卷九十八 列传第二十八
卷九十九 列传第二十九
卷一百 列传第三十
卷一百一 列传第三十一
卷一百二 列传第三十二
卷一百三 列传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 列伟第三十四
卷一百五 列传第三十五
卷一百六 列传第三十六
卷一百七 列传第三十七
卷一百八 列传第三十八
卷一百九 列传第三十九
卷一百十 列传第四十
卷一百十一 列传第四十一
卷一百十二 列传第四十二
卷一百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卷一百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卷一百十五 二国外纪第四十五
卷一百十六 国语解
附录 进辽史表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