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云∶夫养生也者,欲使习以性成,成自为善,不习无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其养生之大经也。盖养性者,时则治未病之病,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玉酒金丹,未能延寿。故老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畏虎光,此则道德之 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
《文子》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开嗜欲,养生之末也。
《养生要集》云∶《神仙图》云∶夫为长生之术,常当存之行止坐起,饮食卧息,诸便皆思,昼夜不忘。保安精、气、神,不离身则长生。
又云∶《中经》云∶夫禀五常之气,有静躁刚柔之性,不可易也。静者可令躁,躁者不可令静,静躁各有其性,违之则失其分,恣之则害其生。故静之弊,在不开通;躁之弊,在不精密。治生之道,顺其性,因其分,使拆引随宜,损益以渐,则各得其适矣。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然静易御,躁难将,顺养之宜者,静亦可养,躁亦可养也。
又云∶大计奢嫩者寿,悭勤者夭,放散劬(拥俱反)KT (良刃反)之异也。佃夫寿,膏粱夭,嗜欲少多之验也。处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务烦简之殊也。故俗人觅利,道人罕营。
又云∶《少有经》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即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无少无多者,几于真人也。
又云∶彭祖曰∶养寿之法,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
美色HT 姿,幽闲娱乐,不致思欲之感,所以通神也。车马威仪,知足无求,所以一志也。
八 音五色,以玩视听之欢,所以导心也。凡此皆所以养寿而不能 酌之者,反以迷患。故至人恐流遁不反,乃绝其源。故言∶上士别床,中士别被,服药百果,不如独卧。色使目盲,声使耳聋,味令口爽之。苟能节宣其适,拆扬其通塞者,不以灭耳,而得其益。
又云∶彭祖曰∶重衣浓褥,体不堪苦,以致风寒之疾。浓味脯腊,醉饱厌饭,以致疝结之病。美色妖丽,媚外家盈房,以致虚损之祸。淫声袅音,移心悦耳,以致荒耻之惑。驰骋游观,弋猎原野,以致发狂之失。谋得战胜,乘弱取乱,以致骄逸之败。盖贤圣戒失其理者也,然此养生之具,譬犹水火,不可失适,反为害耳。
又云∶仲长统曰∶北方寒,而其人寿;南方暑,而其人夭。此寒暑之方验于人也。均之蚕也,寒而饥之,则引日多;温而饱之,则用日少。此寒暑饥饱为修短验乎物者也。婴儿之生,衣之新纩则骨蒸焉,食之鱼肉则虫生焉,串之逸乐则易伤焉。此寒苦动移之使乎性也。
又云∶道机曰∶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慎,饮食过差,淫 无度,忤逆阴阳,魂魄神散,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也。
《稽康养生论》云∶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一难也;喜怒不除,二难也;声色不去,三难也;滋味不绝,四难也;神虑精散,五难也。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大阳,不能不曲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亦养生之大经也。然或有服膺仁义,无甚泰之累者,抑亦其亚也。
又云∶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所传,较而论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道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不得而愧,情一集则涣然流离,终朝不食,嚣然思食,而曾子衔袅,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殿忧,则达旦不瞑,则劲刷理鬓,醇醪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而国乱于下也。夫为稼于汤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焦烂,必有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矣。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袅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禾于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性)。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凄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戚)而体气和平。
又云∶嗜欲虽出于人情,而非道德之正。犹木之有蝎,虽木所生而非木所宜,故蝎盛则木,欲胜则身枯,然则欲与生,不并立;名与身,不俱存,略可知矣。
又云∶养性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精散,此五难也。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者,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大阳,不能不曲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不祈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大理之所都也。
《抱朴子》云∶诸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怒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凶,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杀,口不劝福,见人有得,如己之得。见人有失,如己有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
又云∶夫五声八音,清商流征,损聪者鲜藻艳彩,丽炳烂焕,伤明者也。宴安逸豫,清醪芳醴,乱性者。冶容媚姿,红华素质,伐命者也。
又云∶夫损,易知而速焉;益,难知而迟焉。尚不悟其易,且安能识其难哉。夫损者如灯火之消脂,莫之见而忽尽矣。益者如苗木之播殖,莫之觉而忽茂矣。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猝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若能爱(受)之于微,成之于着者,则几乎知道矣。
《庄子》云∶善养生者,若牧羊者。然视其后者而鞭之。鲁有单(唐韵∶时□反,姓也)
豹者,严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
有张毅者,高门悬薄,无不趋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鞭其后者,去其不及也。)
《吕氏春秋》云∶圣人养生适性,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阴(阳)。多阳生 ,多阴则生痿,皆不适之患也。味众肉充则中气不达,衣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固,此皆伤生也。故圣人为苑囿园池,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为宫观台榭,足以避燥湿。为舆马衣裘逸身,足以暖骸而已;为饮醴,足以适味充虚;为声色音乐,足以安生自娱而已。五者,圣人所养生也。
又云∶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曰伐命之斧。肥肉浓酒,务以相强,命曰烂肠之食。(靡曼∶细理弱肌美也。皓齿,所谓齿如瓠犀也。《老子》云∶五味实口,使口爽伤,故谓之烂肠之食。)
《颜氏家训》云∶夫养生者,先须虑祸求福,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单豹养于内而丧外,张毅养于外而丧内,前贤之所诫也。稽康着养生之论,而以傲物受刑;石崇冀服饵之延,而以贪溺取祸,往世之所迷也。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8 0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