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二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
【12.24】太阳病,发热,无汗,而恶寒者,若脉沉迟,名刚痉。
【12.25】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若脉浮数,名柔痉。
【12.26】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12.27】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12.28】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12.29】疮家,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12.30】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JT]抽搐, 好像从后面被绷紧)也。若发其汗,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则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脉长大者,为欲解;其脉如故,及伏弦
者,为未解。
【12.31】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12.32】痉病,有灸疮者,难治。
【12.33】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儿儿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蒌桂枝汤方
栝蒌根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12.34】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汗再进一升,得汗停后服。
【12.35】痉病,手足厥冷,发热间作,唇青目陷,脉沉弦者,风邪入厥阴也,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当归四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枚(炮)人参二两 干姜一两半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十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12.36】痉病,本属太阳,若发热,汗出,脉弦而实者,转属阳明也,宜承气辈与之。
【12.37】痉病,胸满,口噤,卧不著席,脚挛急,必齘齿,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实、厚朴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一服下者,止后服。
【12.38】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
烧裩散方
右剪取妇人中裩近隐处,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裩裆烧,和服如法。
【12.39】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枚(劈)香豉一升(棉裹)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纳香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12.40】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2.41】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 泽泻 栝蒌根 蜀漆(洗去腥)葶苈(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腥)
右七味等分,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12.42】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也,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方见霍乱)
【12.43】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12.44】大病已解,而日暮微烦者,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之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8 0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