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别史类
>>
清史稿台湾资料选辑
>>
正文
1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一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二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三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一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二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三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四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四之五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一
本纪
世祖本纪
圣祖本纪
世宗本纪
高宗本纪
仁宗本纪
宣宗本纪
文宗本纪
穆宗本纪
德宗本纪
世祖本纪
顺治元年春三月,流贼李自成陷燕京,明帝自经;自成僭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
夏四月乙丑(初八日),上御笃恭殿,命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赐敕印便宜行事,并赐王及从征诸王、贝勒、贝子等服物有差。
壬申(十五日),睿亲王多尔衮师次翁后,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遗使致书,乞师讨贼。
丁丑(二十日),师次连山,三桂复致书告急;大军疾驰赴之。
己卯(二十二日),师至山海关,三桂开关出迎,大军入关。……
乙酉(二十八日),自成弃燕京西走,我军疾追之。
秋七月丁酉(十二日),故明德王朱由■〈弼上木下〉降。时故明福王朱由崧即位江南,改元「弘光」——以史可法为大学士,驻扬州督师;总兵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高杰分守江北。
壬子(二十七日),睿亲王以书致史可法,劝其主削号归藩;可法答书不屈。
九月庚戌(二十五日),故明福王遣其臣左懋第、马绍愉、陈洪范赍白金十余万两、黄金千两、币万匹求成。
冬十月己卯(二十五日),以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师征江南。檄谕故明南方诸臣,数其「不能灭贼复雠」、「拥众扰民、自生反侧」及「无明帝遗诏、擅立福王」三罪。
十一月乙酉朔,故明福王使臣陈洪范南还,中途密启请留左懋第、马绍愉,自欲率兵归顺、招徕南中诸将;许之。
十二月戊辰(十四日),睢州贼将许定国来降。
二年春二月己未(初六日),降将许定国袭杀明兴平伯高杰于睢州。
辛酉(初八日),谕豫亲王多铎移师定江南、英亲王阿济格讨流寇余党。
夏四月乙丑(十三日),多铎师至泗州,阿山等取泗北淮河桥,明守将焚桥遁;我军遂夜渡淮。
庚午(十八日),豫亲王多铎师至扬州,谕故明阁部史可法、翰林学士卫允文等降;不从。
丁丑(二十五日),拜尹图、图赖、阿山等克扬州,故明阁部史可法不屈;杀之。
五月丙戌(初五日),多铎至扬州江,故明镇海伯郑鸿逵等以舟师分守瓜洲、仪真,我军在江北;拜尹图、图赖、阿山率舟师自运河潜济,梅勒章京李率泰乘夜登岸。黎明,我军以次毕渡,敌众咸溃。
丙申(十五日),多铎师至南京,故明福王朱由崧及大学士马士英遁走太平;忻城伯赵子龙、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三十一人以城迎降,兴平伯高杰子元照、广昌伯刘良佐等二十三人率马步兵二十三万余人先后来降。
庚戌(二十九日),宣平定江南捷音。
六月辛酉(初十日),豫亲王多铎遣军追故明福王由崧于芜湖,明靖国公黄得功逆战;图赖大败之,得功中流矢死。总兵官田雄、马得功执福王及其妃来献,诸将皆降。
己卯(二十八日),诏曰:『本朝立国东陲,历有年所;幅陨既广,无意并兼。昔之疆埸用兵,本冀言归和好;不幸寇凶极祸,明祚永终。用是整旅入关,代明雪愤。犹以贼渠未殄,不遑启居;爰命二王,誓师西讨。而南中乘衅立君,妄窃尊号;亟行乱政,重虐人民。朕夙夜祗惧,思拯穷黎。西贼既摧,乃事南伐;兵无血刃,循汴抵淮。甫克维扬,遂平江左;金陵士女,昭我天休。既俘福藩,南服略定;特弘大赉,嘉与维新。其河南、江北、江南官兵絓误,咸赦除之;所有横征逋赋,悉与蠲免。大军所遇,免今年额赋之半;余免三之一』。
闰六月甲申(初四日),故明宁南侯左良玉子梦庚、总督袁继咸等率马步兵十三万、船四万自东流来降。
癸巳(十三日),命大学士洪承畴招抚江南各省。
癸卯(二十三日),命吴惟华招抚广东、孙之獬招抚江西、黄熙允招抚福建、江禹绪招抚湖广、丁之龙招抚云贵。多铎遣贝勒博洛及拜尹图、阿山率师趣杭州,故明潞王出降、淮王自绍兴来降,嘉兴、湖州、严州、宁波诸郡悉平;分遣总兵官吴胜兆克庐州、和州。
乙巳(二十五日),改南京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
秋七月壬子(初三日),命贝勒勒克德浑为平南大将军,同固山额真叶臣等往江南代多铎。
癸丑(初四日),故明东平侯刘泽清率所部降。
丙辰(初七日),命谢弘仪招抚广西。
丁丑(二十八日),故明总漕田仰陷通州、如皋、海门,凤阳巡抚赵福星、梅勒章京谭泰等讨平之。
八月丙午(二十七日),降将金声桓讨明益王,获其从官王养正等,诛之;并获锺祥王朱孳■〈焭,石侢几〉等九人。
九月庚戌(初二日),故明鲁王将方国安、王之仁犯杭州,张存仁击走之。
丁已(初九日),故明怀安王来降。
辛酉(十三日),故明新昌王据云台北,攻陷兴化;准塔讨斩之。
庚午(二十二日),田仰寇福山,土国宝击败之。
冬十月戊子(初十日),故明翰林金声受唐王敕,起兵于徽州,众十余万;洪承畴遣提督张天禄连破之于绩溪,获金声,不屈,杀之。
是时,故明唐王朱聿钊据福建、鲁王朱彝垓据浙江,马士英等兵渡钱塘,结营拒命。
十一月癸丑(初五日),故明大学士王应熊、四川巡抚龙文光请降。
甲寅(初六日),贝勒勒克德浑率巩阿岱、叶臣讨湖广流贼二只虎等。
丁卯(十九日),朱玛喇败马士英于余杭、和托败方国安于富阳;士英、国安复窥杭州,梅勒章京济习哈等击走之。
十二月乙酉(初七日),故明阁部黄道周寇徽州,洪承畴遣张天禄击败。故明总兵高进忠率所部自崇明来降。
癸巳(十五日),佟养和、金声桓进讨福建,分兵攻南赣,败故明永宁王、罗川王、阁部黄道周等数十万众。
丁未(二十九日),朱玛喇等败方国安、马士英于浙东。
三年春正月辛酉(十三日),流贼贺珍、孙守法、胡向化犯西安,何洛会等击败之。金声桓遣将攻故明永宁王于抚州,获之,并获其子朱孳荣等;遂平建昌。故明潞安王、瑞昌王率众犯江宁,侍郎巴山等击败之。
己巳(二十一日),故明唐王朱聿钊兵犯徽州,洪承畴遣天禄等击败之,获其阁部黄道周杀之;进克开化。
二月乙酉(初八日),明鲁王将刘福援抚州,梅勒章京屯泰击败之。何洛会遣将破流贼刘文炳于蒲城,贼渠贺珍奔武功。
戊子(十一日),命肃亲王豪格分兵赴南阳讨流贼二只虎、郝如海等。
丙申(十九日),潜山、太湖贼首石应琏拥故明樊山王朱常■〈巛上水下〉为乱,洪承畴遣将击斩之。
丙午(二十九日),命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同图赖率师征福建、浙江。
三月丁巳(初十日),何洛会败贼刘体纯于山阳。
己巳(二十二日),何洛会击贼二只虎于商州,大败之。
夏四月丙申(二十日),江西浮梁、余干贼合闽贼犯饶州,副将邓云龙等击败之。
五月戊午(十三日),金声桓克南赣,获其帅刘广允。
壬戌(十七日),故明鲁王、荆王、衡王世子等十一人谋乱,伏诛。
癸亥(十八日),豪格遣贝勒尼堪等败贼贺珍于鸡头关,遂克汉中;珍走西乡。
乙丑(二十日),贝勒博洛遣图赖等击败故明鲁王将方国安于钱塘,鲁王朱彝垓遁保台州。
庚午(二十五日),官军至汉阴,流贼二只虎奔四川、孙守法奔岳科寨。
六月乙未(二十日),张守仁遣将擒故明大学士马士英及长兴伯吴日生等斩之。
秋七月戊辰(二十四日),豪格遣贝子满达海、辅国公哈尔楚浑、固山额真准塔趋徽州、阶州分讨流贼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臣等,破之;如砺遁,登雷、国玺、可臣俱降。
八月丁丑(初四日),豪格遣纛章京哈宁阿攻武大定于三台山,拔之。
丁亥(十四日),博洛克金华、衢州,杀故明蜀王朱盛浓、乐安王朱谊石及其将吴凯、项鸣斯等,其大学士谢三宾、阁部宋之普、兵部尚书阮大铖、刑部尚书苏壮等降;浙江平。
戊子(十五日),以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同耿仲明、沈志祥、金砺、佟代率师征湖广、广东、广西。
癸巳(二十日),命尚可喜率师从孔有德南讨。
九月己酉(初六日),故明瑞昌王朱谊氻谋攻江宁,官兵讨斩之。
丙寅(二十三日),故明崇阳王攻歙县,副将张成功等败之。
丁卯(二十四日),故明督师何腾蛟等攻岳州,官军击败之。
冬十月辛巳(初九日),金声桓遣将擒故明王朱常洊及其党了悟等,诛之。
甲申(十二日),金声桓遣将克赣州,获故明阁部杨廷麟杀之。
十一月癸卯朔,贝勒博洛自浙江分军进取福建,图赖等败故明阁部黄鸣俊于仙霞关,遂克浦城、建宁、延平。故明唐王朱聿钊走汀州,阿济格尼堪等追斩之,遂定汀州、漳州、泉州、兴化,进克福州,悉降其众;福建平。
十二月癸酉朔,故明遂平王朱绍鲲及其党杨权等拥兵太湖,结「海寇」为乱;副将詹世勋等讨斩之。
壬午(初十日),故明高安王朱常淇及其党江于东等起兵婺源,张天禄讨平之。
庚子(二十八日),明金华王朱由■〈木产〉起兵饶州,官军击斩之。
四年春正月壬子(初十日),兴国州贼柯抱冲结故明总督何腾蛟攻陷兴国,总兵官柯永盛遣将擒抱冲及其党陈珩玉斩之。
壬戌(二十日),陕西官军击延庆贼郭君镇、终南贼孙守法,败之。
二月乙亥(初四日),佟养甲平梧州。
丁丑(初六日),副将王平等击贺珍、刘二虎贼党于兴安,败之。
癸未(十二日),诏曰:『朕平定中原,惟浙东、全闽尚阻声教;百姓辛苦垫隘,无所控诉。爰命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振旅而前,既定浙东,遂取闽越;先声所至,穷寇潜逋。大军掩追及于汀水,聿钊授首,列郡悉平。顾惟僭号阻兵,其民何罪!用昭大赉,嘉与维新。一切官民罪犯,咸赦除之;横征逋赋,概予豁免。山林隐逸,各以名闻录用;民年七十以上,给绢、米有差』。
己丑(十八日),洪承畴擒故明瑞昌王朱议贵及湖贼赵正,斩之。
乙未(二十四日),朱聿钊弟聿■〈金奥〉僭号「绍武」,据广州;佟养甲、李成栋率师订之,斩聿■〈金奥〉及周王肃■〈罒上水下〉、益王思■〈厶上水下〉、辽王术雅、邓王器■〈土鼎〉、巨野王寿■〈钼旬〉、通山王蕴越、高密王宏椅、仁化王慈魶、鄢陵王肃汭、南安王企垄等,广州平。
戊戌(二十七日),以佟国鼐为福建巡抚。
三月丙寅(二十五日),佟养甲克高、雷、廉三府。
夏四月丁丑(初六日),田仰率所部降。
乙酉(十四日),贝勒博洛班师。是役也,贝子和托、固山额真公图赖皆卒于军。
甲午(二十三日),陕西官军斩孙守法。
五月壬寅(初二日),舟山「海贼」沈廷扬等犯崇明,官军讨擒之。
己酉(初九日),故明在籍通政使侯峒曾遣谍致书鲁王,伪许洪承畴、土国宝以公侯,共定江南为反间计,柘林游击获之;以闻,上觉其诈,命江宁昂邦章京巴山等同承畴穷治其事。
辛酉(二十一日),投诚伯常应俊、总兵李际遇等坐通贼,伏诛。
六月庚辰(十一日),故明赵王朱由掞来降。
癸巳(二十四日),陕西贼武大定陷紫阳,总兵官任珍击败之。
甲午(二十五日),苏松提督吴胜兆谋叛,伏诛。
秋七月丁巳(十八日),郧阳贼王光代用「永历」年号,聚众作乱;命侍郎喀喀木等剿之。
甲子(二十五日),诏曰:『中原底定,声教遐敷。惟粤东尚为唐藩所阻,岭海怨咨已非一日;用移南伐之师席卷惠、潮,遂达省会。念尔官民,初非后至。一切罪犯,咸赦除之;逋赋横征,概与豁免。民年七十以上,加锡粟、帛;所在节孝者旌,山林有才德者录用。南海诸国能向化者,待之如朝鲜』。
八月庚午(初二日),金声桓擒故明宗室麟伯王、霭伯王于泸溪山,诛之。
己酉(十七日),豪格遣贝勒尼堪等先后克遵义、夔州、茂州、内江、荣昌、富顺等县,斩故明王及其党千余人;四川平。
九月辛亥(十四日),淮安贼张华山等用「隆武」年号,啸聚庙湾。
辛酉(二十四日),官军讨庙湾贼,破之。
冬十一月庚戌(十四日),以陈泰为靖南将军,同梅勒章京董阿赖征福建余寇。
十二月壬申(初六日),以陈锦为闽浙总督。
丙戌(初八日),大军自岳州收长沙,故明总督何腾蛟等先期遁。次湘潭,败桂王将黄朝选众十三万于燕子窝、又败之于衡州,斩之;遂克宝庆,斩鲁王朱鼎兆等。进击武冈,桂王由榔走;追至靖州,下其城,复克沅州;岷王朱埏峻以黎平降:湖南平。
庚寅(二十四日),故明将郑彩犯福州,副将邹必科等败走之。
五年春正月辛亥(十五日),故明宜春王朱议衍据汀州为乱,总兵官于永绶擒斩之。
二月甲戌(初九日),金声桓及王得仁以南昌叛。
辛巳(十六日),江南官军复无为州,福建官军复连城、顺昌、将乐等县。
壬辰(二十七日),故明贵溪王朱常彪、恢武伯向登位寇沅州,纛章京线国安等讨斩之。
三月庚戌(十五日),命谭泰为征南将军,同何洛会讨金声桓。
甲子(二十九日),武大定犯宁羌,游击张德俊等大破之。
夏四月壬申(初七日),官军复建宁,斩故明郧西王朱常湖等。
壬午(十七日),大军克辰州,遂破永宁;至全州,故明督师何腾蛟遁,获贵溪王朱长标、南威王朱寅卫、长沙王朱由栉等。
五月甲申(二十日),官军破金声桓,复九江、饶州。
秋八月癸巳朔,金声桓、王得仁寇赣州,官军击走之。
己亥(初七日),陈泰、李率泰等败郑彩于长乐,又败之于连江;复兴化。
乙卯(二十三日),以张学圣为福建巡抚。
九月壬戌朔,官兵获故明巡抚吴江等于南康湖口,斩之。
壬申(十一日),〔命〕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定远大将军,讨湖广贼李锦。
冬十月丙辰(二十五日),降将刘泽清结曹县贼叛,泽清及其党李洪基等俱伏诛。
十一月甲子(初四日),广东叛将李成栋据南雄,结峒蛮犯赣州;巡抚刘武元等击走之。
丙寅(初六日),总兵官任珍击贺珍,破之。
十二月壬子(二十二日),杨捷等复都昌,获故明兵部尚书余应桂斩之。
六年春正月壬戌(初三日),官军复罗源、永春、德化等县。
戊辰(初九日),谕曰:『朕欲天下臣民共登衽席,日夕图维,罔敢怠忽。往年流寇作乱,惨祸已极;入关讨贼,士庶归心。乃迩年不轨之徒捏作洗民讹言,小民无知,轻信惶惑;逃散作乱者,往往而有。朕闻「不嗜杀人,能一天下」。「书」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君残其民,理所蔑有」。自元年来今六年矣,宁有无故而屠戮民者?民苟思之,疑且冰释。至于自甘为贼、乐就死地,必有所迫以致此。岂督、抚、镇、按不得其人,有司朘削,民难自存欤?将蠲免赋税,有名无实欤?内外各官,其确议兴利除弊之策,朕次第酌行之』!
〔壬〕午(二十三日),谭泰、何洛会等复南昌,金声桓投水死、王得仁伏诛;九江、南康、瑞州、临江、袁州悉平。
二月辛亥(二十二日),故明宗室朱森釜等犯阶州,吴三桂击斩之。
三月丙寅(初七日),汉羌总兵官张天福平贼渠覃一涵,获故明山阴王等斩之。
甲申(二十五日),谭泰、何洛会破贼于南康,克信丰,叛将李成栋走死;复抚州、建昌,江西平。
夏四月癸卯(十五日),福建官军复平和、诏安、漳平、宁洋。
癸丑(二十五日),官军克福宁,福建平。
五月丁丑(十九日),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命孔有德征广西,耿仲明、尚可喜征广东,各挈家驻防。
秋七月癸酉(十六日),官军平黄州贼三百余砦,斩故明王朱蕴■〈金严〉等。
甲申(二十七日),广东余寇犯南赣,官军击却之。
八月丙午(十九日),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克湘潭,何腾蛟不屈,杀之;辰州、宝庆、靖州、衡州悉平。进克全州。
冬十月乙巳(二十日),陕西总兵官任珍击故明将唐仲亨于屠油坝,斩之;并诛故明王朱常渶、朱由杠等。
十一月壬午(二十七日),耿仲明军次吉安,畏罪自杀。
十二月戊子(初四日),故明桂王将焦琏寇全州,勒克德浑等击败之;进克道州。努山等拔乌撒城,宜尔都齐等克黎平。
庚戌(二十六日),宁波、绍兴、台州「土寇」平。
七年春正月壬戌(初八日),官军复南雄。
甲戌(二十日),故明德化王朱慈业、石城王朱议■〈氵〈巛上夕下〉〉陷大田,官军讨平之。
夏四月甲午(十一日),孔有德擒故明将黄顺、林国瑞于兴宁,降其众五万。
六月乙酉(初三日),保德州民崔耀等擒故明将牛化麟斩之,以城降。
秋九月甲寅(初三日),故明将郑成功寇潮州,总兵官王邦俊击走之。
冬十月庚子(二十日),官军克邵武,获故明阁部揭重熙等斩之。
十一月乙卯(初六日),吴三桂复府谷,斩故明经略高友才等;余众降。
乙丑(十六日),尚可喜复广州,余众降。
八年春正月庚申(十二日),孔有德克桂林,斩故明靖江王及文武官四百七十三人;余党悉降。
二月壬寅(二十四日),命孔有德移驻桂林。
闰二月戊申朔,湖南余寇牛万才率所部降。
己未(十二日),总兵官许尔显克肇庆、罗定,徐成功克高州。
丁卯(二十日),孔有德克梧州、柳州。
丁丑(三十日),谕曰:『故明宗藩,前以恣行不轨,多被诛戮;朕甚悯焉!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镇国将军以下,即其地占籍为民,各安厥业』。
夏四月庚戌(初四日),「土贼」罗荣等犯虔州,副将杨明遇讨擒之。
庚午(二十四日),命靖南王耿仲明子继茂袭爵。
五月丁丑朔,夏一鹗击明唐王故将傅鼎铨等追入福建,擒鼎铨等斩之。
六月庚午(二十五日),广东官军复廉州及永安等十二县。
秋八月癸酉(二十八日),陈锦、金砺等追故明鲁王于舟山,获其将阮进。
九月壬午(初八日),命平西王吴三桂征四州。陈锦、金砺克舟山,故明鲁王遁走。
冬十一月丙子(初二日),于大海率所部至彝陵请降。
丙戌(十二日),尚可喜克雷州。
九年夏四月戊午(十七日),孔有德克广西南宁、庆远、思恩,故明将陈邦傅以浔州降。
六月庚戌(初十日),官军讨肇庆、高州贼,平之。
秋七月癸酉(初四日),故明将孙可望陷桂林,定南王孔有德死之。
丙子(初七日),浙闽总督陈锦征郑成功至漳州,为其下所杀。
甲申(十五日),以和硕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征湖南、贵州。
丁亥(十八日),吴三桂、李国翰定漳腊、松潘、重庆;遣梅勒章京戴都围成都,故明帅刘文秀举城降。
八月丁巳(十八日),命尼堪移师讨广西余寇。
九月癸未(十四日),以纛章京阿尔津为定南将军,同马喇希征广东余寇。
甲申(十五日),以刘清泰为浙江福建总督。
冬十月庚子(初二日),尚可喜、耿继茂克钦州灵山,故明西平王朱聿■〈金与〉缚贼李明忠来降;高、雷、廉、琼诸郡悉平。
壬寅(初四日),官军复梧州。
甲寅(十六日),孙可望寇保宁,吴三桂、李国翰大败之。
十一月庚午(初二日),以卓罗为靖南将军,同蓝拜等征广西余寇。
庚寅(二十二日),故明将白文选寇辰州,总兵官徐勇、参议刘升祚、知府王任杞死之。
辛卯(二十三日),尼堪抵湘潭,故明将马进忠等遁宝庆;追至衡山,击败之;又败之于衡州。尼堪薨于军。
十二月丙午(初八日),撤卓罗等回京。
戊午(二十日),广东贼犯香山,官军讨平之。
己未(二十一日),复命阿尔津为定南将军,同马喇希等讨辰、常余寇。
十年春正月庚辰(十三日),以贝勒吞齐为定远大将军统征湖南军,授以方略。
二月乙卯(十八日),以沈永忠为剿抚湖南将军,镇守湖南。
夏四月丙午(十一日),以佟国器为福建巡抚。
五月乙亥(初十日),封郑芝龙为同安侯、子成功为海澄公、弟鸿逵为奉化伯。以喀喀木为靖南将军,征广东余寇。
庚寅(二十五日),加洪承畴太保,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六月癸丑(十九日),贝勒吞齐等败孙可望于宝庆。
秋八月壬午(十九日),尚可喜克化州、吴川。
辛卯(二十八日),李定国犯平乐,府江道周永绪、知府尹明廷、知县涂起鹏、华锺死之。
九月丙辰(二十三日),耿继茂、喀喀木克潮州。
丁巳(二十四日),孟乔芳讨故明宜川〔王〕朱敬■〈金翟〉于紫阳,平之。
冬十月癸亥朔,命田雄移驻定海。
十一月戊戌(初六日),郑成功不受爵,优谕答之。
戊午(二十六日),刘清泰剿九仙山贼,平之。
十二月丙寅(初五日),以陈泰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同蓝拜镇湖南。
丙戌(二十五日),郑成功犯吴淞,官军击走之。
十一年春正月癸丑(二十二日),郑成功犯崇明、靖江、泰兴,官军击走之。
乙卯(二十四日),郑成功犯金山。
辛酉(三十日),官军击贼于桃源,诛伪总兵李阳春等。
二月辛巳(二十日),命尚可喜专镇广东、耿继茂移驻桂林。
癸未(二十二日),官军复平远县。
三月壬辰(初二日),官军击桂东贼,擒其渠赖龙。
夏四月壬戌(初三日),贼渠曹志攀犯饶州,官军击败之;志攀降。
壬申(十三日),官军击故明将张名振等于崇明,败之。
戊子(二十九日),江南寇徐可进、朱元等降。
六月丁卯(初九日),以朱玛喇为靖南将军,征广东余寇。
秋七月丙辰(二十九日),以佟代为浙闽总督。
八月戊午朔,官军剿瑞金余寇,诛伪都督许胜可等。
壬午(二十五日),故明乐安王朱议淜谋反,伏诛。
冬十月壬午(二十六日),李定国陷高明、围新会,耿继茂请益师。
十二月壬申(十六日),以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征郑成功。尚可喜、耿继茂、朱玛喇败李定国于新会,定国遁走。
乙亥(十九日),郑成功陷漳州、围泉州。
十二年春正月戊子(初三日),官军败贼于玉版巢;又击藤县贼,破之。
二月癸未(二十八日),耿继茂、尚可喜败李定国于兴业,广东高、雷、廉三府、广西横州平。
三月庚子(十五日),以宜永贵为福建巡抚。
夏六月戊辰(十五日),桂王将刘文秀寇常德,遣其党犯岳州、武昌,官军击走之。
秋八月癸亥(十二日),以阿尔津为宁南靖冠大将军,同卓罗驻防荆州;祖泽润防长沙。
冬十一月癸未(初三日),郑成功将犯舟山。
丁亥(初七日),郑成功将陷舟山,副将把成功降于贼。
十二月甲戌(二十四日),以宜尔德为宁海大将军,讨舟山寇。
十三年春正月己亥(二十日),郑成功将犯台州,副将马信以城叛降于贼。
二月戊辰(十九日),官军败李定国于南宁。
庚午(二十一日),以李率泰为浙闽总督。
夏四月辛亥(初三日),广西故明永安王朱华堧及土司等来降。
辛酉(十三日),官军破贼姚黄于彝陵。
丁丑(二十九日),尚可喜复揭阳、普宁、澄海三县。
闰五月己未(十二日),以刘汉祚为福建巡抚。
六月癸卯(二十六日),命固山额真郎赛驻防福建。宁化贼帅黄素禾来降。
秋七月戊申(初二日),官军败明桂王将龙韬于广西,斩之。
庚戌(初四日),郑成功将黄梧等以海澄来降。
八月壬辰(十七日),封黄梧为海澄公。
癸巳(十八日),郑成功军陷闽安镇,进围福州;官军击却之。
九月丙午〔朔〕,官军败郑成功将于夏关、又败之于衡水洋,遂复舟山。
癸亥(十八日),郑成功将官顾忠来降。
冬十月庚辰(初六日),四川贼帅邓希明、张元凯率众降。
辛丑(二十七日),官军复辰州。
十四年春正月乙卯(十二日),败郑成功将于乌龙江,又败之于惠安县。
二月癸未(初十日),故明崇阳王朱蕴钤等来降。
夏四月丁丑(初五日),流郑芝龙于宁古塔。
秋八月丙申(二十六日),郑成功犯台州,绍台道蔡琼枝叛降于贼。
九月丙寅(二十七日),官军复闽安镇。
冬十月庚寅(二十一日),改梁化凤为水师总兵官,驻防崇明。
十一月壬戌(二十四日),明桂王将孙可望来降。
十二月癸酉(初四日),复命洪承畴经略五省,同罗托等取贵州。
甲戌(初六日),封孙可望为义王。
癸未(十五日),命吴三桂自四川、赵布泰自广西、罗托自湖南取贵州。
丙戌(十八日),明桂王将谭新传等降。
十五年春正月壬寅(初五日),以多罗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师征云南。
二月辛卯(二十四日),川东贼帅张京等来降。
三月辛丑(初四日),李定国党闫龙等陷横州,官军击走之。
夏四月丙子(初十日),官军败贼于合州,克重庆。
五月辛亥(十五日),郑成功将犯澄海,游击刘进忠以城叛降于成功。
壬戌(二十六日),广西贼将贺九义犯宾州,官兵击败之。
甲子(二十八日),官军复沅、靖,进取贵阳;平越、镇远等府、南丹、那地、独山等州、抚宁土司俱降。
六月戊辰(初二日),吴三桂等败李定国将刘正国于三坡,克遵义,拔开州。
丙子(初十日),官军败「海寇」于白沙。
癸巳(二十七日),郑成功犯温州,陷平阳、瑞安。
秋七月甲子(二十九日),以赵国祚为浙江总督、李率泰专督福建。
八月丙子(十一日),敕谕多尼等,授以方略。李定国将王兴及水西宣慰使安坤等来降。
冬十一月甲午朔,「海寇」犯洛阳内港,官军击败之。
十二月壬午(二十日),故明宗室朱议滃率众降。
戊子(二十六日),以明安达礼为安南将军,率师驻防贵州。
十六年春正月甲午(初二日),桂王将谭文犯重庆,其弟谭诣杀之,及谭弘等来降。
丁酉(初五日),以徐永正为福建巡抚。
庚子(初八日),多尼克云南,以捷闻。初,多尼、吴三桂、赵布泰会师于平越府之扬老堡,分三路取云南。多尼自贵阳人,渡盘江至岭卫,与白文选遇,大败之;三桂自遵义至七星关不得进,乃由水西间道趋乌撒;赵布泰自都匀至盘江之罗颜渡,败守将李成爵于山谷、又败李定国于双河口:所向皆捷,遂俱抵云南、入省城,李定国、白文选奉桂王奔永昌。
二月丁卯(初六日),「海寇」犯温州,官军击败之。
丙子(十五日),命罗托等班师、明安达礼驻防荆州。
三月丙申(初五日),以蒋柱国为江宁巡抚。
戊申(十七日),以朱衣佐为安徽巡抚。郑成功犯浙江太平县,官军击败之。
甲寅(二十三日),命吴三桂镇云南、尚可喜镇广东、耿继茂镇四川。
闰三月丙戌(二十六日),封谭弘为慕义侯、谭诣为向化侯。
夏四月甲寅(二十四日),多尼、吴三桂军克镇南关,白文选纵火烧澜沧江铁桥遁走。我军进克永昌,李定国奉桂王走腾越,伏兵于盘磨山;我军力战,复克腾越。
五月壬戌(初二日),广西南宁、太平、思恩诸府平。
戊寅(十八日),官军击〔郑〕成功于定关,败之;斩获甚众。
六月壬子(二十三日),郑成功陷镇江府。
秋七月丁卯(初八日),以达素为安南将军,同索洪、赖塔等率师征郑成功。
丙子(十七日),郑成功犯江宁。
八月己丑朔,江南官军破郑成功于高山,擒提督甘辉等,烧敌船五百余艘,成功败遁;我军追至瓜州,敌兵大溃。先是,成功拥师十余万、战舰数千抵江宁城外,列八十三营,络绎不绝;设大炮、地雷、云梯、木栅为久困计,军容甚盛。我军噶褚哈、马尔赛等自荆州以舟师来援,会苏松水师总兵官梁化凤及游击徐登第、参将张国俊等各以军至;总督郎廷佐合军会战,水陆并进,遂以捷闻。
甲辰(十六日),郑成功复犯崇明,官军击败之。
冬十一月丙戌(二十九日),吴三桂取沅江。
十二月壬子(二十六日),命耿继茂移驻广西。
十七年春二月戊子(初三日),吴三桂军破贼于普洱。征南将军赵布泰师还。
三月辛未(十六日),论陷镇江罪,革巡抚蒋国柱、提督管效忠职,免死为奴;协领费雅柱等弃市。
秋七月丁丑(二十四日),命耿继茂移驻福建。
壬午(二十九日),以罗托为安南将军,率师征郑成功。
八月辛丑(十八日),以爱星阿为定西将军,征李定国。
己酉(二十六日),降将郝承裔叛陷邛州、围嘉定,官军击败之。
九月丁卯(十五日),伪将邓耀据海康,官军击走之。
——以上选自原书卷四~五(「本纪」四~五)。
圣祖本纪
顺治十八年冬十月己酉(初三日),诛降将郑芝龙及其子世恩、世荫。
十二月丙午〔朔〕,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爱星阿会报:大军入缅,缅人执明永历帝朱由榔以献;明将白文选降,班师。
康熙元年春三月,以滇南平,告庙祭陵、赦天下。
己亥(二十六日),遣官安辑浙江、福建、广东新附官民。
秋七月壬申朔,以施琅为福建提督。
十二月辛酉(二十二日),命吴三桂总管云南、贵州两省。
二年春三月,荷兰国遣使入贡,请助师讨台湾;优赉之。
夏六月乙卯(十九日),故明将李定国子嗣兴来降。
八月甲寅(十九日),命穆里玛为靖西将军、图海为定西将军,率禁旅会四川、湖广、陕西总督讨郧阳逋贼李来亨、郝摇旗等。
冬十月壬寅(初八日),耿继茂、施琅会荷兰师船剿「海寇」,克厦门,取浯屿、金门二岛;郑锦遁于台湾。
三年春三月丙子(十四日),耿继茂等拔铜山。
秋七月丁未(十八日),以施琅为靖海将军,征台湾。
八月甲戌(十五日),浙江总督赵廷臣疏报擒获明臣张煌言。
己卯(二十日),穆里玛、图海疏报进剿郧阳茅麓山,李来亨、郝摇旗俱自焚,贼平。
六年夏四月甲子(二十日),御史田六善言:『奸民告讦,于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北人不曰「于七党」、则曰「逃人」;请鞫诬反坐』!从之。
五月辛酉(十八日),吴三桂疏辞总理云南、贵州两省事;从之。
十年夏六月,靖南王耿继茂卒;子精忠袭封,仍镇福建。
秋九月庚戌(初二日),以寰宇一统,告成于二陵。
十一年冬十月壬子(十一日),命范承谟为福建总督。
十二年春三月壬午(十二日),平南王尚可喜请老,许之;请以其子之信嗣封镇粤,不许,令其撤藩还驻辽东。
秋七月庚午(初三日),平西王吴三桂疏请撤藩,许之。
丙子(初九日),嗣靖南王耿精忠疏请撤藩,许之。
冬十二月壬子(十七日),吴三桂反。
十三年春三月庚辰(十六日),耿精忠反,执福建总督范承谟幽之;巡抚刘秉政降贼。
壬辰(二十八日),襄阳总兵杨来嘉以榖城叛。
夏四月丁未(十三日),以赖塔为平南将军,赴杭州。
甲寅(二十日),潮州总兵刘进忠以城叛。
戊午(二十四日),河北总兵蔡禄谋叛,命阿密达袭诛之。
辛酉(二十七日),诏削耿精忠爵。
五月壬午(十九日),浙江平阳兵变,执总兵蔡朝佐应耿精忠将曾养性围瑞安;命赖塔进兵讨之。
六月庚戌(十七日),总兵祖宏勋以温州叛。金华副将牟大寅败耿精忠将于常山。
乙卯(二十二日),命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赴浙江。浙江温州、黄岩、太平诸营相继叛。
秋七月辛未(初九日),以郎廷佐为福建总督、段应举为提督。
癸酉(十一日),赖塔败耿精忠将于金华。是时精忠遣其大将马九玉、曾养性犯浙江,白显忠犯江西;所至土匪蜂应,江西尤甚。南瑞总兵杨富应贼,董卫国诛之。
八月壬寅(十一日),海澄公黄梧卒;子芳度袭爵,守漳州。
冬十二月庚寅朔,杰书大败曾养性于衢州,又败之于台州。
丁未(十八日),命尚可喜节制广东军事。
十四年春正月戊辰(初九日),晋封尚可喜平南亲王,命其子之孝佩大将军印讨贼。
二月乙巳(十七日),康亲王杰书遣兵复处州,进复仙居。
三月己未朔,叛将杨来嘉犯南漳,总兵刘成龙击走之。
夏闰五月癸巳(初六日),杨来嘉、洪福陷榖城;斩守城不力之副将马郎阿以徇,削总兵金世需职、随军效力。
秋八月戊午(初三日),傅喇塔复黄岩。
冬十月癸亥(初九日),康亲王兵复太平、乐清诸县。
十一月,郑锦攻陷漳州,海澄公黄芳度死之;戕其家。
十五年春三月癸未〔朔〕,赠海澄公黄芳度郡王。
庚寅(初八日),傅喇塔围温州,曾养性、祖宏勋悉众来犯;副都统纪尔他布击走之。
夏四月辛酉(初九日),马雄、祖泽清纠滇贼犯广东,尚可喜老病不能军,屡疏告急,援兵不时至;至是贼逼广州,尚之信劫其父以降贼,总督金光祖、巡抚佟养巨、陈洪明、提督严自明俱从降。
六月己卯(二十八日),耿继善弃建昌遁。上谕杰书曰:『耿精忠自撤其兵,显为「海寇」所逼;其乘机速进』!
秋七月庚子(二十日),以郎廷相为福建总督。
八月乙亥(二十五日),赖塔击马九玉于衢州,复江山;九玉弃军遁。
九月庚辰朔,赖塔进击马九玉,破之,复常江。进攻仙霞关,贼将金应虎迎降;复浦城,连下建宁。
乙未(十六日),耿精忠戕前总督范承谟。
冬十月乙丑(十六日),康亲王杰书师次延平,贼将耿继美以城降。耿精忠遣子显祚献伪印乞降,杰书入福州;疏闻,上命复其爵,从征「海寇」自效。其将曾养性、叛将祖宏勋俱降,浙江官兵复温、处二府。
十一月丙戌(初八日),「海寇」犯福州,都统喇哈达击败之。
十二月壬子(初四日),遣耿昭忠为镇平将军,驻福州,分统靖南藩军。
丁巳(初九日),尚之信使人诣简亲王军前乞降,且乞师;疏闻,许之。
庚申(十二日),海澄公黄芳世自贼中脱归;上嘉之,加太子太保,与其弟黄蓝并赴康亲王大军讨贼。
丙子(二十八日),耿继善弃邵武,「海寇」据之;副都统穆赫林击之,贼将彭世勋以城降。
十六年春二月丁卯(二十日),康亲王杰书败郑锦于兴、泉,贼弃漳州遁;复海澄。
三月乙未(十九日),原任总兵刘进忠、苗之秀诣康亲王军降,命随大军剿贼。
夏四月戊辰(二十二日),予死事温处道陈丹赤等官荫。
五月己卯(初四日),尚之信降,命复其爵,随大军讨贼。
秋七月庚子(二十五日),郑锦将刘国轩自惠州犯东莞,尚之信大败之;贼将陈琏以惠州降。
八月丁未(初三日),明宗室朱统锠起兵陷贵溪、泸〔溪诸〕县。
冬十月癸丑(初十日),福建按察使吴兴祚败朱统锠于光泽,其党执统锠降。
十一月己卯(初六日),吴三桂将韩大任陷万安,护功统领哈克山击败之。
十二月乙巳(初三日),「海寇」犯泉州,提督段应举等御之。
辛亥(初九日),「海寇」犯钦州,游击刘士贵击败之。
十七年春正月己丑(十七日),副都统哈当、总兵许贞击韩大任于宁都,大任遁之汀州诣康亲王军前降;命执送京师。
三月丙子(初五日),湖广官兵击杨来嘉、洪福,败之;复房县。
丁丑(初六日),「海寇」犯石门,黄芳世击败之。
闰三月丁卯(二十七日),吴三桂将林兴珠诣安亲王军前降;诏封建义侯,随军剿贼。
夏四月庚午〔朔〕,「海寇」蔡寅陷平和,进逼潮州。
五月庚子朔,海澄公黄芳世卒于军,命其弟芳泰袭爵。
戊申(初九日),福建总督郎廷相、巡抚杨熙、提督段应举俱免,以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吴兴祚为福建巡抚、杨捷为福建水陆提督。
六月壬辰(二十三日),「海寇」犯廉州,总兵班绍明等击走之。
秋七月,郑锦陷海澄,前锋统领希佛、副都统穆赫林、提督段应举死之。
甲辰(初六日),郑锦犯泉州。
是月,吴三桂僭号于衡州。
八月乙未(二十七日),吴三桂死,永兴围解。
九月,姚启圣、拉哈达大败「海寇」于蜈蚣山,刘国轩遁;泉州围解。
冬十一月己亥(初二日),拉哈达疏言:『「海寇」断江东桥,兵援泉州难进;在籍侍读学士李光地为大军向导,修通险路、接济军需,请议叙』!得旨:『李光地前当变乱之初,密疏机宜;兹又迎接大兵,备办粮米,深为可嘉!即升授学士』。
癸亥(二十六日),命福建陆路提督杨捷加昭武将军、王之鼎为福建水师提督。
十八年春正月壬戌(二十六日),刘国轩犯长乐,总督姚启圣偕纪尔他布、吴兴祚击败之。
夏四月戊辰(初四日),以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
五月庚戌(十七日),刘国轩犯江东桥,赖塔大战败之。
十九年春二月丙子(十六日),徐治都大败叛将杨来嘉,复巫山,进取夔州。
癸未(二十三日),万正色败「海寇」于海坛。
三月辛卯(初二日),杨来嘉降,送京。
辛丑(十二日),平南将军赖塔复铜山;命守潮州。万正色击「海寇」于平海屿,克之;进克湄州、南日、崇武诸屿,朱天贵降。拉哈达击刘国轩,败之,遁厦门;伪将苏堪迎降,进平玉洲、石马、海澄、马洲等十九寨;复偕吴兴祚取金门。
秋七月甲午(初七日),褒恤福建总督范承谟,赠官、予谥荫。
冬十月壬寅(十七日),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师旋,上郊劳之。
二十年春正月,郑锦死,其子克塽继领所部。
秋七月己卯(二十八日),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规取台湾;改万正色陆路提督。
冬十月壬辰(十三日),诏撤平南、靖南两藩弁兵还京。
十一月癸亥(十四日),定远平寇大将军贝子彰泰、平南大将军都统赖塔、勇略将军总督赵良栋、绥远将军总督蔡毓荣疏报:王师于十月二十八日入云南城,吴世璠自杀传首、吴三桂析骸示中外,诛伪相方光琛,余党降;云南平。
二十一年春正月戊辰(二十日),王大臣奏曰:『耿精忠累世王封,甘心叛逆;分扰浙、赣,及于皖、徽。设非师武臣力,蔓延曷极!李本深、刘进忠等多年提镇,高官厚禄,不能革其鸮音,俯首从贼,抑有何益!均宜从严惩治,大为之防,以为世道人心之范。谨拟议请旨』!得旨:『耿精忠、曾养性、白显中、刘进忠、李本深均磔死枭首,耿精忠之子耿显祚、李本深之孙李象干、象坤、其侄李济祥、李济民暨祖宏勋等俱处斩,为贼絓误之陈梦雷、李学诗、金镜、田起蛟均减死一等』。
夏六月乙酉(初九日),以佟国瑶为福州将军。
二十二年夏五月甲子(二十三日),命施琅征台湾。
闰六月戊午(十八日),施琅克澎湖。
秋八月戊辰(二十九日),施琅疏报师入台湾,郑克塽率其属刘国轩等迎降,台湾平。诏锡克塽、国轩封爵,封施琅靖海侯,将士擢赉有差。
冬十月丁未(初十日),群臣以台湾平,请上尊号;不许。
乙丑(二十八日),诏沿海迁民归复田里。
二十三年春三月壬申(初六日),以刘国轩为天津总兵官;陛辞,赐白金二百、缎匹三十、内厩鞍马一。
夏四月己酉(十四日),设台湾府县官,隶福建行省。
冬十月丁巳(二十五日),弛海禁。
十二月甲辰(十三日),赐公郑克塽、伯刘国轩、冯锡范田宅,隶汉军。
二十四年春二月庚申(三十日),再赐刘国轩第宅。
二十五年夏四月甲午(初十日),以张云翼为福建陆路提督。
二十七年春三月壬寅(二十九日),李光地坐妄举德格勒,议处;得旨:『李光地前于台湾一役有功,仍以学士用』。
冬十二月丙寅(二十七日),兵部、工部会疏福建前造炮船核减工料银二万余两,应着落故总督姚启圣名下追赔。上以姚启圣经营平台甚有功绩,毋庸着追。
二十八年夏四月壬辰(二十六日),命台湾铸钱。
三十三年冬十月乙巳(十一日),以金世荣为福州将军。
三十四年春二月己亥(初七日),以郭世隆为浙江福建总督。
三十五年夏六月壬子(二十八日),调张旺为福建水师提督、张云翼为江南提督。
秋七月戊辰(十四日),改吴英福建陆路提督。
三十七年夏六月辛亥(初八日),移吴英为福建水师提督。
四十年冬十月庚申(初七日),以梁鼐为福建陆路提督。
四十一年冬十月丙午(二十九日),以郭世隆为广东广西总督、金世荣为浙江福建总督。
四十四年冬十二月丙辰(二十六日),以祖良璧为福州将军。
四十五年夏五月丁丑(二十日),以梁鼐为福建浙江总督。
六月壬寅(十六日),以蓝理为福建陆路提督。
冬十月庚寅(初六日),谕曰:『今天下承平日久,曾经战阵大臣已少,知海上用兵者益少;他日台湾不无可虑。朕甲子南巡,由江宁登舟至黄天荡,江风大作;朕独立船头射江豚,了不为意。迨后渡江,渐觉心动。去岁渡江,则心悸矣!皆年为之也。问之宿将,亦然。今使高年奋勇效命,何可得耶』!
四十六年冬十一月己未(十一日),诏台湾客民乏食,愿归者听附公务船内渡。
四十九年秋八月庚寅(二十八日),以范时崇为福建浙江总督。
五十年秋九月戊申(二十二日),蓝理有罪,免;以杨琳为福建陆路提督。
冬十月丙辰〔朔〕,诏免台湾五十一年应征稻谷。
五十一年冬十一月乙酉(初六日),前福建提督蓝理狱上,应死;上念征台湾功,特原之。
五十四年春二月甲午(二十七日),以穆廷栻为福建陆路提督。
冬十一月甲午(初二日),以觉罗满保为浙江福建总督。
五十七年春三月丙寅(十七日),以黄秉钺为福州将军。
夏五月己未(十一日),浙江福建总督满保疏:『台湾一郡有极冲口岸九处、次冲口岸十五处,派人修筑;酌移员弁,设淡水营守备』。从之。
冬十一月丙子(初二日),福建巡抚陈璸卒,赠礼部尚书,谥「清端」。
六十年夏五月丙寅(初六日),台湾「奸民」朱一贵作乱,戕总兵官欧阳凯。
六月乙卯(二十五日),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平台湾,擒朱一贵解京。诏奖淡水营守备陈策固守功,超擢台湾总兵。
冬十月壬戌(初五日),置巡察台湾御史。
辛未(十四日),以姚堂为福建水师提督。
六十一年秋八月丙寅(十三日),故提督蓝理妻子,先以有罪入旗;至是,上念平台湾功,贳还原籍,交款免追。
冬十月癸酉(二十二日),以李树德为福州将军、黄国材为福建巡抚。
——以上选自原书卷六~八(「本纪」六~八)。
世宗本纪
雍正元年春二月辛未(二十二日),以宜兆熊为福州将军。
三年春三月丁巳(初七日),满保奏:台湾生番七十四社归化。
四年秋九月壬辰(初三日),以蔡良为福州将军。
五年春三月辛丑(十四日),开闽省洋禁。
六年春正月己未(初八日),高其倬疏陈闽省械斗情形,得旨:『此等处须鼓舞属员实心尽力,方能有济。设遇一、二有为者甫欲整理,辄目为多事;属员窥其隐,谁肯任怨向前!须知其难而终任之,二、三年后始有成效也』。
夏六月丙戌(初七日),以石礼哈为福州将军。
七年夏四月甲午(二十日),以史贻直署福建总督。
八年夏五月辛未(初四日),移高其倬为两江总督、刘世明为福建总督。
九年冬十二月甲寅(二十五日),以准泰署福州将军。
十年夏闰五月庚戌(二十五日),台湾北路西番滋事,官兵讨平之。
十一年冬十二月戊午(十一日),诏曰:『前鄂尔达条奏台湾建城;郝玉麟奏称「台湾茨竹栽植,可以成城」。台湾变乱率自内生,贼匪无城可踞,乃易荡平。惟鹿耳门为台郡门户,于此建筑炮台,足资备御;栽植茨竹,相为藩篱。其淡水等处炮台,并应建造,以时增修』。
十二年冬十月戊午(十六日),以郝玉麟为浙闽总督。
——以上选自原书卷九(「本纪」九)。
高宗本纪
乾隆元年春正月癸亥(二十八日),赈台湾诸罗县地震灾民。
二月甲申(二十日),改嵇曾筠为浙江总督兼管两浙盐政、郝玉麟以闽浙总督专管福建事。
三年秋九月辛酉(十二日),裁浙江总督,以郝玉麟仍为闽浙总督。
戊寅(二十九日),赈台湾旱灾。
四年秋七月丙寅(二十二日),以郝玉麟为吏部尚书、宗室德沛为闽浙总督。
五年冬十月丙辰(十九日),赈福建台湾、诸罗风灾。
六年夏五月戊寅(十五日),免福建台湾逋赋。
秋九月壬申(初十日),授王恕福建巡抚。
七年夏四月甲午(初五日),调德沛为两江总督、那苏图为闽浙总督。
八年春〔二月〕辛卯(初七日),命孙嘉淦署福建巡抚。
冬十一月辛丑(二十二日),赈福建台湾等三县旱灾。
九年春二月丙辰(初八日),免福建台湾等三县旱灾额赋并赈之。
十一年秋九月辛丑(初八日),调陈大受为福建巡抚。
丁巳(二十四日),以喀尔吉善为闽浙总督。
十二年秋九月丁巳(三十日),以陈大受为兵部尚书,调潘思榘为福建巡抚。
十三年〔夏四月〕丙子(二十三日),加赈福建台湾等二县旱灾。
十四年夏四月乙巳(二十八日),赈福建台湾等三县灾。
十七年春三月戊寅(十七日),福建巡抚潘思榘卒,调陈宏谋为福建巡抚。
十九年夏五月戊戌(二十日),调陈宏谋为陕西巡抚、锺音为福建巡抚。
冬十一月戊寅(初三日),赈福建诸罗等二县风灾。
二十年秋九月壬申朔,免福建台湾等三县上年被水额赋。
二十二年秋七月丁未(十七日),以杨应琚为闽浙总督。
二十三年年春正月壬子(二十五日),调锺音为广东巡抚、周琬为福建巡抚。
三月丁未(二十一日),以吴士功为福建巡抚。
秋七月庚寅(初六日),免福建台湾县旱灾赋额。
冬十二月癸丑朔,赈福建台湾等四县风灾。
二十四年春三月己丑(初九日),召杨应琚来京,以杨廷璋署闽浙总督。
夏四月戊午(初八日),以杨廷璋为闽浙总督。
〔闰〕六月丙戌(初八日),免福建台湾等三县上年风灾额赋。
二十六年夏五月戊午(二十日),以定长为福建巡抚、杨廷璋兼署之。
二十八年冬十一月己卯(二十六日),以杨廷璋为体仁阁大学士,仍留闽浙总督任。
二十九年夏六月甲辰(二十四日),调苏昌为闽浙总督。
三十一年春二月壬寅(初二日),调李因培为福建巡抚。
秋八月癸丑(十六日),宥庄有恭罪,起为福建巡抚。
三十二年秋七月,福建巡抚庄有恭卒,调崔应阶代之。
三十三年春正月丙午(十七日),闽浙总督苏昌卒。
丁未(十八日),以崔应阶为闽浙总督、富尼汉为福建巡抚。
二月丙戌(二十八日),调富尼汉为山东巡抚、鄂宝为福建巡抚。
三月乙巳(十七日),调鄂宝为广西巡抚、锺音为福建巡抚。
三十四年夏四月己未(初七日),以温福为福建巡抚。
三十五年冬十月辛巳(二十九日),召崔应阶来京,命锺音署闽浙总督。
三十六年春正月甲辰(初二日),免福建台湾府属本年额征粟米。
〔三月〕戊午(十七日),以富明安为闽浙总督。
夏五月辛丑朔,调富明安为湖广总督,以锺音为闽浙总督、余文仪为福建巡抚。
四十一年冬十一月甲申(十六日),命四库全书馆详核违禁各书,分别改毁。谕曰:『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如钱谦益等均不能死节,妄肆狂狺,自应查明毁弃。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诸人所言,若当时采用,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惟当改易字句,无庸销毁。又直臣如杨涟等,即有一、二语伤触,亦止须酌改,实不忍并从焚弃』。
四十二年夏五月壬申(初八日),免福建台湾府属官庄租息十分之三。
四十三年春二月己酉(十八日),以锺音为礼部尚书,调杨景素为闽浙总督。
四十四年春二月丙子(二十一日),以增福为福建巡抚。
三月丙申(十二日),调杨景素为直隶总督、三宝为闽浙总督。
夏五月丙午(二十三日),以富纲为福建巡抚。
四十五年春二月丁巳(初八日),免台湾府属本年额榖。
夏〔六月〕乙卯(初八日),调富勒浑为闽浙总督。
四十六年春正月癸卯(三十日),召富勒浑来京,以陈辉祖为闽浙总督兼管浙江巡抚、督办塘工。
秋八月壬午(十二日),以富纲为云贵总督、杨魁署福建巡抚。
四十七年春三月癸丑(十六日),调雅德为福建巡抚。
秋九月辛亥(十七日),陈辉祖褫职逮问,调富勒浑为闽浙总督、福长安署之。
四十九年春三月庚戌(二十五日),改庆桂为福州将军。
夏五月丙辰(初二日),调常青为福州将军。
五十年秋七月己酉(初二日),调富勒浑为两广总督,以雅德为闽浙总督、浦霖为福建巡抚。
庚戌(初三日),调浦霖为湖南巡抚,以徐嗣曾为福建巡抚。
五十一年春二月庚辰(初六日),加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太子太保。
夏六月辛丑(二十九日),调富纲为闽浙总督。
冬十月辛丑朔,调富纲为云贵总督,以常青为闽浙总督。
十二月丙寅(二十七日),福建彰化县「贼匪」林爽文作乱,陷县城,知县俞峻死之;命常青、徐嗣曾等剿办。
五十二年春正月辛未(初二日),林爽文陷诸罗、竹堑。
丁丑(初八日),调李侍尧为闽浙总督;常青为湖广总督,仍留福建督办军务。
癸未(十四日),林爽文陷凤山,知县汤大奎死之。
甲申(十五日),常青以「守备陈邦光督义民守鹿仔港,收复彰化」奏闻。
丁酉(二十八日),命常青渡台剿匪。
二月壬寅(初四日),林爽文复陷凤山,犯台湾府;柴大纪督兵民御之。
壬子(十四日),免台湾府属本年额赋。
丙辰(十八日),复诸罗。
三月辛巳(十三日),复凤山。
辛卯(二十三日),黄仕简以贻误军机褫职,令其长孙嘉谟袭公爵。
乙未(二十七日),逮黄仕简下狱。
夏四月辛丑(初四日),以常青为将军,恒瑞、蓝元枚为参赞。调蓝元枚为福建水师提督、柴大纪署陆路提督。
六月壬子(十六日),授柴大纪福建陆路提督兼管台湾总兵事。
丙辰(二十日),召福康安赴行在,以勒保署陕甘总督。
秋七月壬辰(二十七日),以海兰察为参赞大臣,舒亮、普尔普为领队大臣,率侍卫章京等赴台湾剿贼。
八月,常青免;命福康安为将军,赴台湾督办军务。
九月壬午(十八日),调柴大纪为福建水师提督;以蔡攀龙为福建陆路提督,并授参赞。
辛卯(二十七日),以诸罗仍未解围,催福康安径剿大甲杙贼,并分兵进大甲溪。
冬十月辛酉(初七日),以福州将军恒瑞剿贼怯懦,召来京;调鄂辉代之。
壬戌(二十八日),命江苏、浙江拨福建军需钱各五万贯。
十一月甲子朔,加李侍尧太子太保、柴大纪太子少保。赐台湾广东庄、泉州庄义民御书扁额。
壬申(初九日),以柴大纪固守嘉义,封一等义勇伯,世袭。免台湾嘉义县五十四年额赋。
十二月丁未(初二日),福康安等败贼于仑仔顶庄等处,解嘉义围。晋封福康安、海兰察公爵,各赏红宝石顶、四团龙补褂。
己酉(十六日),迁常青福州将军。以福康安劾柴大纪、蔡攀龙战守之功多不确实,谕:『柴大纪坚持定见、竭力固守,蔡攀龙奋勇杀贼、竟抵县城,或在福康安前礼节不谨,致为所憎;岂可转没其功,遽加无名之罪』!以孙士毅调兵运械不分畛域,赏双眼花翎。
戊午(二十五日),以德成奏称柴大纪贪纵废弛,命福康安、李侍尧据实参奏;并以喀什噶尔办事大臣雅德在福建时徇隐,逮之。
庚申(二十七日),伍拉纳护福建巡抚。
五十三年春正月丁卯(初四日),免兵差经过之福建晋江等二十县本年额赋有差。
丙戌(二十三日),柴大纪褫职逮问。福州将军常青以徇隐柴大纪褫职。
二月甲午朔,获林爽文,赏福康安、海兰察御用佩囊,议叙将弁有差。
乙未(初二日),释黄仕简、任承恩。
庚申(二十七日),获台湾贼首庄大田,议叙提督许世亨等有差。
三月壬申(初十日),林爽文伏诛。
癸未(二十一日),再赏福康安、海兰察紫缰、金黄瓣珊瑚朝珠及福康安金黄腰带。
夏四月己未(二十七日),富勒浑、雅德以失察柴大纪论绞。
五月癸未(二十二日),宥常青罪。
庚寅(二十九日),赈台湾难民。
秋七月丁丑(十七日),赏还闽浙总督李侍尧伯爵,予现袭之李奉尧提督衔。
戊寅(十八日),柴大纪处斩。
冬十月乙卯(二十七日),李侍尧病,命福康安署闽浙总督。
十一月癸亥(初五日),李侍尧卒,以福康安代之。
十二月己丑(初二日),释富勒浑、雅德。
五十四年春正月甲戌(十七日),免福建淡水等六厅县灾欠额赋。
癸未(二十六日),调福康安为两广总督,以伍拉纳为闽浙总督。
五十五年秋八月辛酉(十三日),上八旬万寿节,御太和殿,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蒙古汗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回部王公台吉伯克哈萨克、安南国王、朝鲜缅甸南掌贡使、各省土司、台湾生番等行庆贺礼;礼成,宁寿宫、干清宫赐宴如仪。
冬十一月丁丑朔,以浦霖为福建巡抚。
五十七年夏闰四月甲申(十六日),以久旱,谕:『台湾及沿海各省详鞫命、盗各案,毋有意从严』。
五十八年冬十二月癸未(二十四日),伍拉纳陛见,命吉庆署闽浙总督。
六十年夏四月辛卯(十一日),台湾彰化匪徒陈周全等作乱,陷县城;寻复之。
己亥(十九日),以魁伦劾洋盗肆行,命浦霖来京候旨;调姚棻为福建巡抚,以魁伦署之。
庚戌(三十日),匪首陈周全等伏诛。
五月丙辰(初六日),伍拉纳、浦霖以办理灾赈不善,褫职鞫治;命魁伦兼署闽浙总督。
丁巳(初七日),调福康安为闽浙总督。
六月戊申(二十九日),姚棻以质讯解任,命魁伦兼署福建巡抚、长麟署闽浙总督。
冬十月甲申(初七日),长麟以徇庇伍拉纳、浦霖褫职,命来京;以魁伦署闽浙总督、姚棻署福建巡抚。
——以上选自原书卷一○~一五(「本纪」一○~一五)。
仁宗本纪
嘉庆元年夏六月乙亥朔,以魁伦为闽浙总督。
丙子(初二日),调福昌为福州将军。
三年夏五月丙寅(初三日),免福建全省远年逋赋。
四年春三月癸亥(初五日),以书麟为闽浙总督、协办大学士。
甲子(初六日),调庆霖为福州将军、福昌为江宁将军。
五年春正月辛酉(初八日),以玉德为闽浙总督。
九年夏六月壬戌(初五日),玉德奏海盗蔡牵扰及鹿耳门,突入汕木寨;得旨:『追擒务获』。
乙亥(十八日),恤捕海盗阵亡总兵胡振声,赠提督、予世职,录用其子。
十一年春正月壬子(初四日),海盗蔡牵陷凤山县,命玉德剿办,调广州将军赛冲阿驰往督办。
三月乙丑(十七日),台湾总兵爱新泰克复凤山县,予世职。
夏五月丙寅(十九日),玉德罢,以阿林保为闽浙总督。
秋八月甲辰(三十日),李长庚奏:剿歼蔡牵匪党多名,蔡牵逸。
冬十月丁亥(十四日),起阮元署福建巡抚,以病辞;调张师诚为福建巡抚。
十三年春正月戊午(二十一日),浙江提督李长庚追击海盗卒于军,赠伯爵;以部将王得禄为浙江提督。
十四年春二月丁巳(二十七日),福建总兵许松年歼毙海盗朱濆,予世职。
秋七月戊辰(初十日),调阿林保为两江总督,以方维甸为闽浙总督。
九月己未(初二日),以庆成为福州将军。
己巳(十二日),张师诚疏报王得禄、邱良功合剿海盗蔡牵,紧逼贼船、冲断船尾,蔡牵落海淹毙;予王得禄子爵、邱良功男爵。
十五年秋九月己未(初七日),以汪志伊为闽浙总督。
十七年,免台湾噶玛兰水冲田赋。
二十二年春三月甲辰朔,以董教增为闽浙总督。
——以上选自原书卷一六(「本纪」一六)。
宣宗本纪
嘉庆二十五年冬十二月丙戌(初四日),和世泰改福州将军,调庆保为闽浙总督,以颜检为福建巡抚。
道光二年春正月丁未朔,以颜检为直隶总督,……以叶世倬为福建巡抚。
冬八月戊申(初七日),召庆保来京,以赵慎畛为闽浙总督。
三年春正月壬申(初二日),调孙尔准为福建巡抚。
五年秋九月乙酉〔朔〕,调赵慎畛为云贵总督,以孙尔准为闽浙总督,调韩克均为福建巡抚。
六年秋七月癸巳(十三日),命武隆阿为钦差大臣,赴台湾。
冬十一月己丑(十二日),以台湾平,加孙尔准太子太保。
十一年春正月丙子(二十二日),以魏元烺为福建巡抚。
十二年春二月乙未(十八日),闽浙总督孙尔准卒,以程祖洛为闽浙总督。
夏五月丁未〔朔〕,减福建水陆各营及浙江马步兵有差。
秋七月,赈福建澎湖厅风灾。
冬十一月戊寅(初六日),命署福州将军瑚松额为钦差大臣、都统哈哴阿为参赞大臣,赴台湾剿匪。
十三年春正月丁丑(初五日),台湾嘉义匪首陈办伏诛。
夏四月壬寅(初二日),乐善迁福州将军。
秋七月庚午(初二日),免福建台匪滋扰之四县暨淡水厅抄叛各产租榖。
十六年秋七月癸未(初二日),以锺祥为闽浙总督。
十七年春二月乙卯(初七日),福建嘉义县教匪沈知等作乱,捕诛之。
十八年冬十一月癸丑(十五日),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办广东海口事件,节制该省水师。
十九年夏四月辛未(初六日),以吴文镕为福建巡抚。
六月丙寅(初二日),闽浙总督锺祥以关防被窃褫职,以周天爵代之。
秋七月壬子(十九日),命林则徐以禁贩鸦片檄谕英吉利国及各国在粤洋商。
冬十一月庚子(初八日),英船入广东海港,林则徐督官军击走之,停其贸易。
十二月癸未(二十一日),调邓廷桢为闽浙总督。
二十年夏六月甲申(二十六日),英人陷定海县,知县姚怀祥死之;褫乌尔恭额及浙江提督祝廷彪职,仍留任。
秋七月癸巳(初五日),英船犯浙江乍浦海口,命奇明保率兵御之。英师犯福建厦门炮台,参将陈胜元等击却之。
甲辰(十六日),英船泊天津口外,递信与琦善诉屈;命琦善接收,仍饬勿进口。
乙卯(二十七日),英船至山海关等处。
八月丙子(十九日),英人复侵福建厦门,提督陈阶平等击走之。
己卯(二十二日),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并论伊里布及沿海督、抚防守要隘,洋船停泊外洋勿问。
九月庚寅(初三日),林则徐、邓廷桢,命交部严加议处;以琦善署两广总督。
辛卯(初四日),以托浑布奏英船南去,命耆英、托浑布酌撤防兵。召邓廷桢来京,以颜伯焘为闽浙总督。
己亥(十二日),英船入浙江慈溪、余姚二县内洋,伊里布等击走之。
冬十一月己亥(十三日),英人陷定海。
壬子(二十六日),伊里布奏英人要求澳门、定海贸易。谕琦善令英人退还定海。
十二月己卯(二十三日),调吴文镕为湖北巡抚,以刘鸿翱为福建巡抚。
二十一年春正月己丑(初三日),英人寇广东虎门,副将陈连升及其子举鹏死之。
辛卯(初五日),琦善以虎门陷,下部严议。命奕山为靖逆将军,隆文、杨芳为参赞大臣,督办广东海防。
〔二月〕辛酉(初六日),以祁■〈土贡〉为两广总督,怡良兼署。
戊辰(十三日),英人去定海。
壬午(二十七日),英人陷广东虎门炮台及乌涌卡笾,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署湖南提督祥福等死之。
三月丙申(十一日),英人兵船入广东内港,杨芳等击走之。
戊申(二十三日),准米里坚等国通商。
壬子(二十七日),杨芳等请仍准英国商舶在广东贸易,不许;命将杨芳、怡良严议。
闰三月乙亥(二十一日),谕奕山等抚恤各国洋商。
夏四月己丑(初五日),英人陷广东城外炮台。
癸丑(二十九日),以广东省城围急,准奕山等奏,令英人通商。
五月丙辰(初三日),英船入浙洋,命裕谦申严各海口兵备。
癸酉(二十日),英船去广东虎门。
秋七月庚辰(二十八日),英人陷福建厦门,总兵江继芸等死之。
八月丁亥(初六日),英人寇浙江。
辛卯(初十日),英人去厦门。
丁酉(十六日),英人寇浙江双澳、石浦等处,裕谦督兵击走之。命怡良赴福建查办军务。
辛丑(二十日),英人复大举寇浙江。
戊申(二十七日),英人再陷定海,总兵王锡鹏、郑国鸿、葛云飞等死之;裕谦、余步云下部严议。
九月乙卯(初四日),英人陷镇海,钦差大臣裕谦死之;提督余步云遁。
辛酉(初十日),英人陷浙江宁波府。
冬十月辛卯(十一日),英船入台湾海口,达洪阿等击退之;命王得禄赴台湾协剿。
十一月戊寅(二十八日),英人陷浙江余姚县,复入慈溪。
十二月戊子(初九日),褫颜伯焘职,以杨国桢为闽浙总督。
癸巳(十四日),英人陷浙江奉化县。
丙午(二十七日),英船寇浙江乍浦。
戊申(二十九日),英船寇台湾淡水鸡笼,达洪阿等击退之。
二十二年春正月丙辰(初七日),杨国桢病免,以怡良为闽浙总督。
夏四月癸未(初五日),英人复寇台湾,达洪阿等击走之;加达洪阿太子太保。
己丑(十一日),英人去宁波府。
乙未(十七日),英人陷浙江乍浦,同知韦逢甲死之。
五月壬戌(十四日),英人陷江苏宝山县,提督陈化成死之;命耆英、伊里布赴江苏会同牛鉴防剿。
丁卯(十九日),英人陷上海县,典史杨庆恩死之;命赛尚阿为钦差大臣,会同讷尔经额防剿。
六月癸巳(十六日),英船寇京口。
丙申(十九日),英船寇镇江,齐慎等遁。
丁酉(二十日),英人陷镇江,副都统海龄死之。
秋七月甲寅(初八日),英船寇江宁省城。命伊里布等议款。
癸亥(十七日),耆英等请与英兵官定约,钤御宝;谕:『朕因亿万生灵所系,允所请』。
八月戊寅(初二日),耆英奏: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各海口,与英国定议通商。
九月己未(十四日),以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广州将军,办理善后事宜。
乙亥(三十日),壁昌迁福州将军。
冬十一月甲子(二十日),命怡良查办达洪阿等妄杀被难洋人。
二十三年春三月丁卯(二十四日),怡良奏达洪阿、姚莹并无战功,命褫职逮问;寻免达洪阿、姚莹治罪。
夏四月庚子(二十七日),命耆英与英人会议通商。
〔五月〕戊辰(二十六日),怡良病免,以刘韵珂为闽浙总督。
冬十月己酉(初十日),耆英奏通商事竣,命回两江总督任办善后及上海通商事宜。
二十四年夏四月壬子(十六日),台湾匪平。
六月己酉(十四日),定米利坚通商条约。
二十五年春〔二月〕甲寅(二十三日),调惠吉为福建巡抚。
夏四月甲辰(十四日),调吴其浚为福建巡抚、惠吉为云南巡抚。
六月甲午(初四日),允比利时通商。
辛丑(十一日),赈台湾彰化县地震灾民。
秋七月辛未(十二日),允丹麻尔国通商。
八月辛丑(十二日),调郑祖琛为福建巡抚、吴其浚为山西巡抚。
冬十二月戊戌(十一日),免台湾道光二十年以前民欠租榖粮米。
二十六年夏五月丁卯(十三日),英人退出舟山。
冬十二月丙子(二十五日),调郑祖琛为广西巡抚、徐继畬为福建巡抚。
二十七年春二月丙子(二十六日),以福建海盗劫杀洋商,命刘韵珂等搜捕。
〔三月〕戊戌(十九日),英船退出虎门。
二十九年春二月辛丑(初二日),命刘韵珂抚恤台湾北路水灾、震灾。
冬十一月庚戌(十七日),台湾嘉义县匪徒吴吮等作乱,捕诛之。
——以上选自原书卷一七~一九(「本纪」一七~一九)。
文宗本纪
道光三十年冬十一月乙巳(十七日),刘韵珂免,以裕泰为闽浙总督。
咸丰元年夏五月己巳(十九日),以季芝昌为闽浙总督。
二年冬十月壬辰(十五日),季芝昌免,以吴文镕为闽浙总督。
三年春三月庚申(十六日),以施得高为福建水师提督。
夏五月壬子(初八日),王懿德奏海澄会匪陷同安、安溪、厦门,严饬之。
六月甲申(十一日),福建台湾土匪作乱。
冬十一月丙午(初五日),福建官军克复厦门
四年春正月己未(十九日),以王懿德为闽浙总督,吕佺孙为福建巡抚。
夏六月庚辰(十三日),诏曰:『中国海口除五口通商外,夷船向不驶入;近日乃有闯入金陵、镇江之事,意欲何为?叶名琛即向各国夷酋正言阻止』。
秋八月癸亥(二十七日),英、美二国兵船抵天津海口,命桂良莅事。
五年春二月甲午朔,王懿德奏:『夷商来闽贩茶,租赁民房久居,藉收茶税』;从之。
夏五月丙寅(初五日),恤福建阵亡知县高鸿飞入祀京师昭忠祠,并于台湾建祠。
六年春二月丙午(十八日),英、美二国求改条约,下叶名琛知之。
夏六月丁未(二十二日),叶名琛奏英、美、法各国公使以定约十二年请赴京重修条约;诏酌允变通,阻止来京。
秋七月辛酉(初六日),王懿德呈进美国国书;得旨:『更换条约难以准行,仍令回广东商订』。
九月壬午(二十八日),以东纯为福州将军。
冬十一月辛未(十七日),英人在广东以查船构衅,放炮攻城;绅团愤击之,歼数百人;敕叶名琛相机办理。
七年春正月己卯(二十六日),叶名琛秦防剿英夷获胜;得旨:『控制外夷,非内地可比;定海前事,可取为鉴。其务操纵得宜,勿贻后悔;朕不为遥制也。下苏、直、闽、浙各督抚知之』。
冬十月甲戌(二十七日),以杨载福为福建陆路提督。
十二月庚申(十三日),英人入广东省城劫总督叶名琛以去;诏革名琛职,以黄宗汉为两广总督、柏贵署理。
八年春正月丙戌(初九日),敕王懿德筹备海防。
三月戊寅(初二日),俄船至天津,敕谭廷襄防堵。
夏四月戊申(初三日),俄人请由陆路往来,英人、法人请隔数年进京一次;诏不许。
辛亥(初六日),谭廷襄呈进美国国书,诏许减税率、增口岸,仍不许入京。
乙卯(初十日),英、法兵船入大沽,官军退守;命僧格林沁备兵通州。
辛酉(十六日),英、法船抵津关,命大学士桂良、尚书花沙纳往办夷务。
乙丑(二十日),英、法兵退三汊河,与俄、美来文请求议事大臣须有全权便宜行事,始可开议;桂良等以闻,诏许便宜行事。
庚午(二十五日),英船开出大沽,桂良等奏:『英人之约:于镇海、汉口通商,长江行轮,择地设立领事,国使驻京』;上久而许之。
五月丁亥(十三日),命廷臣集议:和、战二者,两害取其轻。
庚寅(十六日),桂良等奏进英、法订约五十一款,并请先订俄、美条约。
丁酉(二十三日),桂良、花沙纳奏进俄、美、英、法四国条约;得旨:『既已盖用关防,今复朱批「依议」,宜示四国照此办理。至通商税则,在上海议之』。
冬十二月丁卯(二十六日),以何桂清为钦差大臣,办理通商事宜。
九年春正月壬申朔,桂良等奏:英人借口广东有事,罢议回粤。
戊戌(二十七日),桂良等奏英使坚欲进京,敕僧格林沁严防海口。
夏四月壬戌(二十二日),王懿德免,以庆端为闽浙总督、罗遵殿为福建巡抚。
五月丙申(二十七日),僧格林沁奏:『英船鸣炮闯入大沽,我军开炮轰击,击沈多船;并有步队上岸搦战,我军径前奋击,击毙数百名,其兵头赫姓并被炮伤。我军亦伤亡提督史荣椿、副将龙汝元等。夷船实时出口』。得旨:『将弁齐心协力,异常奋勇;先奖赏银五千两,并查明保奏』。
戊戌(二十九日),诏:『夷人虽经惩创,仍宜设法抚驭;而派恒福专办抚局,僧格林沁仍办防务』。
六月丙午(初八日),恒福奏:美人进京换约;许之。
庚申(初十日),以李若珠为福建陆路提督。
辛酉(十一日),何桂清奏:英、法陆续回沪。
秋七月己卯(十一日),美使华若翰递国书,和约用宝在北塘交换。
八月己未(二十二日),美人请先开市;以英、法约议未定,却之。
冬十月戊午(二十二日),美使请开潮州、台湾通商口岸。
十年春二月辛丑(初六日),何桂清奏:『上海英人经华商开导,索兵费一百万、津约不能更易、入京换约;如不见许,即开船北驶』。诏僧格林沁严备津防后路,海运、漕运暂缓放洋。
夏六月甲子(初二日),英船驶入北塘。
庚辰(十八日),英、法兵登岸,遂踞北塘。
己丑(二十七日),夷人犯新河,官军退守塘沽。
秋七月癸巳〔朔〕,大沽炮台失守,提督乐善死之;优恤建祠。
辛丑(初九日),英人陷天津。
八月癸亥(初二日),洋兵至通州。载垣诱擒英使巴夏礼,解京。
戊辰(初七日),瑞麟等与洋兵战于八里桥,不利。命恭亲王奕欣为钦差大臣,办理抚局。
癸未(二十二日),圆明园灾。
庚寅(二十九日),恭亲王奏请还巴夏礼于英军。
九月乙巳(十五日),抚局成,恭亲王奕欣奏请宣示中外,如约遵行。
冬十二月己巳(初十日),始置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命恭亲王奕欣、桂良、文祥管理。以崇厚充三口通商大臣、薛焕兼办上海等处通商事务。
十一年夏六月庚申(初三日),布鲁斯亚国换约通商。
——以上选自原书卷二○(「本纪」二○)。
穆宗本纪
咸丰十一年冬十二月丁丑(二十四日),褫闽浙总督庆端职,留任。
同治元年春正月己亥(十六日),撤庆端任,命耆龄赴闽接办援浙军务。
夏四月丙子(二十四日),台湾会匪陷彰化。
五月乙酉(初四日),徐宗干剿台湾匪。
六月甲戌(二十三日),定比利时通商条约。
秋七月甲辰(二十三日),以庆端为福州将军、耆龄为闽浙总督。
丙午(二十五日),中葡商约成。
八月丁丑(二十七日),台湾军解嘉义围。
九月甲戌(二十五日),允荷兰立约通商。
冬十一月壬子(初四日),台湾会匪陷斗六门。
十二月戊子(十一日),允普鲁士换约。
二年春三月甲子(十八日),耆龄迁福州将军;以左宗棠为闽浙总督,节制两省军务。
夏五月己巳(二十四日),定丹国通商条约。
秋八月己丑(十五日),以剿办台湾贼匪调度乖方,褫吴鸿源职,逮问。
己亥(二十五日),趣林文察渡台剿匪。
辛丑(二十七日),定荷兰换约。
冬十月辛丑(二十八日),英桂迁福州将军。
十二月乙未(二十三日),复彰化,台湾两路贼平。
三年春正月己巳(二十七日),彰化匪首戴万生伏诛。
三月丙午(初六日),嘉义匪首林戆晟伏诛。
夏五月丁未(初八日),允日斯巴尼亚立约通商,命薛焕、崇厚充全权大臣妥为办理。
冬十二月戊辰朔,闽军剿漳州匪失利,林文察等死之。
四年春正月辛亥(十五日),台湾会匪平。
二月癸巳(二十七日),福建官军剿李世贤、汪海洋各股于古田、漳州,大捷。
夏四月乙亥(十一日),台湾肃清。
五月壬子(十八日),官军克漳州、南靖。
冬十月癸巳(初二日),定比利时条约。
五年夏六月庚寅(初三日),允左宗棠请,在闽建厂试造轮船。
秋八月癸卯(十七日),调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吴棠为闽浙总督。
九月丁巳朔,命谭廷襄会崇厚办义国通商事务。
癸未(二十七日),左宗棠请将闽、浙绿营减兵加饷、就饷练兵;允之。
冬十月乙未(初十日),命沈葆桢总司福建船政事务。
六年秋九月甲子(十三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言预筹修约事,谕曾国藩等各抒所见以闻。
己巳(十八日),命丁日昌赴上海办理义国换约。
冬十二月丁酉(十八日),调吴棠为四川总督,以马新贻为闽浙总督。
七年秋七月乙未(二十日),调马新贻为两江总督,以英桂为闽浙总督。
冬十一月庚子(二十七日),台湾英领事纵洋将掠船、踞营署、焚局库、勒兵费,谕总署诘办、饬英桂等遴员交涉。
八年夏六月壬子(十二日),命董恂、崇厚办理奥斯马加换约。
冬十月辛丑(初三日),命董恂办理美国换约。
九年夏五月癸酉(初八日),始允英国设置沿海各口电线。
六月癸亥(二十八日),命毛昶熙会同曾国藩查办教案。命丁日昌赴天津帮办洋务。
秋七月丙戌(二十二日),谕曰:『海上水师,与江上水师截然不同。欲捍外侮、图自强,非二十之久未易收效。然因事端艰巨、畏缩不为,则永无自强之日。近年来,内外臣工值事急时,徒事张皇;祸患略平,又为苟安之计。即创立战守章程而奉行不力,使朝廷谋议均属具文。积习因循,焦忧曷释!兹闽、沪两厂轮船造成,马新贻、丁日昌、英桂、沈葆桢各择统将出洋、穷年练习,以备不虞;广东亦应筹备轮船,瑞麟、李福泰务切实办理。将校有熟谙风涛沙线者,随时择保;即山野中或长于海战,亦当随时物色,量材超擢。各督、抚其统筹全局,以副委任』!
八月己酉(十五日),召毛昶熙还,命李鸿章会曾国藩查办天津教案。
冬十月甲辰(十二日),天津制造局成。
庚戌(十八日),日本请立约通商,允总署遴员议约。
十年夏五月辛亥(二十二日),命李鸿章办日本商约,应宝时、陈钦为帮办。
秋九月壬寅(十五日),命恩锡往上海办奥国换约。
十一年冬十一月丁未(二十六日),李鸿章奏设招商局,试办轮船分运江、浙漕粮。
十二年夏四月丙辰(初八日),日本换约成。
十三年春三月辛未(二十九日),日本兵舰泊厦门;谕沈葆桢统兵轮往,相机筹办。
夏四月丙戌(十四日),日本兵船抵台湾,登岸与生番寻衅;命沈葆桢办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江、广沿海各口轮船以时调遣。
五月壬子(十一日),日本攻台湾番社。
丙辰(十五日),允沈葆桢请,建台湾海口炮台、抚番社、撤疲兵。
戊辰(二十七日),日本师船游弋福建各海口。日使柳原前光与总署王大臣商台湾兵事。
六月乙亥(初四日),谕饬总兵孙开华接办厦门防务。
癸未(十二日),允李鸿章请,以徐州唐定奎军渡海赴台。
乙酉(十四日),谕沈葆桢部署南北路防守。
秋七月丁未(初七日),李鹤年请闽省陆路选立练军,议行。
乙丑(二十五日),福建军饷借用洋款二百万,由海关税分年抵还。
九月庚戌(十一日),日本续遣大久保利通来与总署王大臣论台湾番社兵事。
辛酉(二十二日),王大臣与日使成议退兵回国,给日本难民恤金及台湾军费共五十万。
丙寅(二十七日),谕李鸿章等于总署条奏海防、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诸事详议以闻。
十一月壬子(十三日),日本退兵。
——以上选自原书卷二一~二二(「本纪」二一~二二)。
德宗本纪
光绪元年春正月戊申(初十日),予明故藩朱成功建祠台湾,追谥「忠节」。
庚戌(十二日),敕沈葆桢勘办琅■〈王乔〉筑城建邑、筹「开山抚番」事宜。
二月甲申(十六日),台湾生番乱,提督唐定奎剿之。
夏四月己卯(十三日),唐定奎克台湾南路番社。
壬辰(二十六日),以沈葆桢为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督南洋海防;李鸿章督北洋海防。
秋七月甲辰(初十日),秘鲁换约成。
八月庚寅(二十六日),命丁日昌督福建船政。
九月辛酉(二十八日),谕王凯泰区处台湾生番。
二年春三月己亥(初七日),予吴赞诚三品京堂,督办福建船政。
三年春三月辛巳(二十五日),除台湾府属杂饷、赈内山饥番。
夏四月己亥(十四日),总兵张其光攻台湾率芒番社,克之。
五月戊辰(十四日),日本阻琉球入贡,遣来使归国。
秋〔八月〕甲午(十二日),免台湾同治十年供粟及糯米易榖。
四年夏六月甲午(十六日),赈台湾风灾。
冬十月戊戌(二十二日),台湾后山加礼宛等社就抚,缚献番目;诛之。
五年冬十一月壬午(十三日),以刘坤一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六年秋八月己亥(初三日),巴西商约成。
七年春二月戊戌(初六日),日本使臣宍户玑来议琉球条款不协,敕海疆戒备。
夏四月己酉(十八日),曾纪泽与俄国改订新约成。
庚申(二十九日),赈台北地震灾。
秋九月乙未(初六日),刘坤一罢,以左宗棠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丙辰(二十七日),赈台湾飓风灾。
是月,甘肃、台湾地震。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5/01/10 0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