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政书类
>>
续通志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六书略四
六书略 【四】
通论
辽金元书略
○通论
许慎曰仓颉之初作书葢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徐锴曰凡六书之义起于象形则日月之属是也形声者以形配声班固谓之象声郑玄注周礼谓之谐声象则形也谐声者以形谐和其
声其实一也如江河之字水其象也工可其声也若空字鸡字等形或在下或在上或在左右亦未有微旨然亦多从配合之宜非尽有义也若
言字□在口上则为言□在口右则五葛反其类甚多仓颉本其所起观察天地万物之形其文尚少故谓之文后相配合孳益渐多则谓之字
形声会意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谓如老之别名有耆有耋有□有耇有耄又孝子养老是也此等字皆以老为首而取类于老则皆
从老若松柏等皆木之别名皆同受意于木故皆从木后皆象此转注之言若水之出源分岐别派为江为汉各受其名而本同主于一水也又
若医家之言病疰言气转相染注也而今之俗说谓丂左回为考右回为老此乃委巷之言且又考老之字不皆从丂丂音考老从匕音化也假
借者古省文如令者号令也可借为使令 【平】 长者长短也可借为长 【上】 幼诸如此类皆可以推至春秋之后书多口授传受之
者未必皆得其人至着于简牍则假借文字不能皆得其义故经传之字多有乖异诗借害为曷之类是也指事象形其义相似物之实形有可
象者则为象形山川之类皆是物也事之虚无不可图画谓之指事形则有形可象事则有事可指如上下之义无形可象故以丨在一上丨在
一下指其事故象形指事大同而小异会意亦虚也无形可象故会合其意以字言之止戈为武人言必信故曰比类合义以见指撝形声者实
也形体不相远不可以别故以声配之为分异若江河同水也松柏同木也江之与河但有所在之别其形状所异者几何松之与柏相去何若
故江河同从水松柏皆从木有此形也然后谐其声以别之江河可以同谓之水水不可同谓之江河松柏可以同谓之木木不可同谓之松柏
故散言之曰形声总言之曰转注谓耆耋耄寿耇皆老也凡五字试依尔雅之类言之耆耄耋□耇也又耇□耋耄耆可同谓之老老亦可同谓
之耆往来皆通故曰转注总而言之也大凡六书之中象形指事相类象形实而指事虚形声会意相类形声实而会意虚转注则形事之别然
立字之始类于形声而训释之义与假借为对假借则一字数用转注则一义数文凡六书为三耦也又曰文字之义无出说文而古来学者尠
能师尚蔡邕汉末硕学而云色丝为绝殊不知绝字系旁为刀刀下为卪而又况不及蔡邕乎魏祖以合为人一口吴人云无口为天有口为吴
曾不知吴从■〈吴,去口〉梁武书贞字为与上人取会嬉戏无顾经典矣庾肩吾述书法乃云土力为地随文帝恶随字为走乃去之殊不
知随从辵安步也而妄去之颜元孙作干禄字书欲以训世其从孙真卿书之于石而厘字改未为牙冕字转冂为■〈向,去口〉邻正体也
而谓之讹邻俗谬也反谓之正益为病矣又国子司业张参作五经文字脑字匕旁甾转写者以匕在右乃作■〈〈止上止下〉刂〉去■〈
巛上凶下〉不亦疏乎又图谶兴于两汉符命文字皆俗体相兼颜之推论之详矣又点画之法着自前闻葢博物君子援豪布墨写其心素规
旋矩折始中绳墨萧何题署张芝章草笔迹轻重着在缣缃而后之学者弃本逐末争求点画之妙不测布置之由乃至删除点画加减随意事
不师古可谓讹矣
又曰说文之学方俗异语而六书之内形声居多其会意之字学者不了鄙近传写多妄加声字所宜櫽括又曰古者以鸟迹为始即古文
也书有工拙或引笔为画头重而尾纤取类赋名谓之科斗孔子壁书滕公墓铭是也大篆史籀所作所谓籀文是也字体繁复葢与古文并行
秦李斯颇删籀文谓之小篆会稽山铭及今之篆文是也篆复不足以给故程邈作古隶字画曲折点缀易成即今之隶文凡此五者皆正文也
而鸟书虫书刻符殳书之类随事立制非文字之常也然而愚智不同师说或异豪端曲折不能不小有异同许慎所解解其义也点画多少皆
案程序李斯小篆随笔增减所谓秦文字体或与小篆为异其中亦多云此篆文此古文是也又穆天子传山海经诸子所有异字本皆篆体相
承隶书讹谬未始有极既未可深考所不取焉五体之外汉魏以来悬针倒□偃波垂露之类皆字体之外饰造者而齐萧子良王融庾元威之
徒随意增益妄施小巧以异为博以多为贵其为虚诞不言可明矣
(臣)等谨按许慎说文有云篆作某者慎所列诸字皆小篆何又别之以篆作某是以学者颇或疑之观徐锴此论可以释然矣葢许慎
时秦文着于金石者传世尚多凡所云篆作某者悉指秦篆而言不止徐铉等所列篆文笔迹相承小异之类也又隶书相承之变较篆益繁若
洪适隶释所载汉碑之字注云以某为某者指不胜屈是以洪适作急就一章云自三苍滂喜亡小学不绝如线字书行于世者篇莫加于类篇
韵莫善于集韵所载隶古以石刻校之则攟摭尚多脱略如隶法皆以悠作悠司马季德碑又省作悠稽之篇韵咸无焉蔡伯喈奉熹平之诏刊
鸿都之碑晚学咸所取正未尝一字好奇也今之学者事不师古乃随手援笔变点画篡偏傍以取新尚怪为能闲有所据不过魏晋以后字体
此膏肓之疾也适之此言诚中魏晋六朝字学之弊矣然洪适急就所举诸字如继作继笔作□农作农楚作壄宇作穻弃作■〈去上兵下〉
秉作秉通作通之类实皆汉人随手之变与后之好奇者初无以异驯致六朝字体杂出未始非此等字阶之为厉也是则秦篆汉隶巳皆与六
书之旨颇相出入所以六书之义不得不衷诸许慎说文一书矣
郭忠恕曰造字之旨如于象形中则止戈反正而省声生焉至若旧本隶写不可具举触类而长实繁有徒
(臣)等谨按忠恕作佩觿三卷纠正讹异如以冰为凝以渴音竭以贞为鼎以■〈鼎刂〉为则之类然其中亦有疏失如■〈井邑〉
从邑井户经切而以为邢口坚翻疋即雅字而以为八分正字则亦未尽合于六书之义也
戴侗曰文生于声者也有声而后形之以文义与声俱立治益繁巧益生故有刻画竹木以为识者所谓契也契不足以尽变于是象物之
形指事之状而刻画之以配事物之名而简牍刀笔生焉所谓书也象形指事犹不足以尽变转注会意以益之而犹不足也无所取之取诸其
声而巳矣是故各因其类而谐之以其声木之形可象也而其别若松若柏者不可悉象故借公以谐松之声借白以谐柏之声水之形可象也
而其别若江若河者不可悉象故借工以谐江之声借可以谐河之声所谓谐声也五者犹不足以尽变故假借以通之而后文字之用备焉六
书之义虽不同皆以形声而巳矣赵古则曰六书初一曰象形文字之本也次二曰指事加于象形者也次三曰会意次四曰谐声合夫象形指
事者也次五曰假借次六曰转注托夫四者之中者也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象形指事文也象形文之纯指事文之加也会意谐声字也谐声字
之纯会意字之闲 【去声】 也假借转注则文字之俱也肇于象形滋于指事广于会意备于谐声至于声则无不谐矣四者不足然后假借
以通其声声有未合而又转注以演其声象形指事一也象形有加为指事会意谐声一也会意主声为谐声假借转注一也假借叶声为转注
明乎此则六书之能事毕矣
(臣)等谨按古则又论子母相生之义谓母能生子不能生因纠许慎说文以句生拘拘菐生仆■〈臣菐〉句菐为子不能生为虚设
然说文诸部次第相因偏傍相系若以句菐二字不能相生则说文中之不能相生者多矣故凡古则所论象形指事为文会意谐声为字者义
虽可通而未可以概六书之全指也
吴元满曰文字之有六书犹法令之有条例否则散漫无所纪矣故六书一曰象形象其物而画其形见而可知者二曰指事加物于形体
之上指而可别者三曰会意会合二文以成字悟而可通者四曰谐声以声附意调和成字闻而可辨者五曰假借假四体借为他义之用六曰
转注转四体之声注释他义之用六者文字之体用备矣
(臣)等谨按元满论六书其五者皆与说文相合惟论转注以注为注释犹专泥于言义而未合形声偏傍以通之也
赵宦光曰六书互生有指事而形互生者有象形而事互生者有谐声而意互生者有会意而声互生者有假借而注互生者有转注而借
互生者有始于一书而五法交互相生者大校六书之实出之造书者六书之名未必出之造书者也即或有之矣六书剖厘分属尤不必出之
造书者也若先定六书然后造字即非矣
(臣)等谨按宦光此论实该六书之要所以后来分类者以某字属某门虽有岐出而实非相戾也
又曰六书虽各有属每多错互成文如东本会意兼形工本指事兼形引本象形兼事丰虫本象形亦意从支本会意亦形龙则形而加形
二三则事而加事熊罴之类形意声三法互用至若榘字六义变体无不赅备必欲限于一法则凿矣
(臣)等谨按六书分合诸家之说虽有不尽合一者而要之六书大指尤在区分偏傍部分之所属而巳是以说文而下诂字诸书考古
如汗简通楷如玉篇无不以某之属皆属某严其条贯者如喜同谷史等字皆从口员邑韦京之属则皆从口 【音围】 至于石足鬲壴之属
则似口而又非口 【石象山石在厂之下足象膝葢圆骨在踁之上鬲以象鼎之属壴象豆形食肉之器也】 革还等字则与口口皆不相侔
矣 【革中闲从白形还从睘□远等字皆从袁袁乃叀之省叀从厶变为口也】 又如皙从白香从甘至于百者皆习之属则皆从白 【白
即自字】 与白不相侔矣又如里留当男皆从田富畗等字则从高省故似田而实非田思卑畀畏等字则与田皆不相侔矣 【思从囟虑字
从此卑从甲畀从由畏从甶甶音敷弗切禺字从此】 又如昔旧■〈鏋,去釒〉黄等字皆不从艹 【昔作■〈〈仌仌〉上日下〉象残
肉曰以晞之与俎同意旧从萑萑从□□工瓦切羊角也■〈鏋,去釒〉从二十为廿黄从炗炗古文光字】 要迁霸覆皆不从西 【要作
□从曰象形迁作□从臼囟声霸作霸从■〈雨上革下〉月始生霸然也本普伯切今以为霸王字必驾切覆从□呼讶切核字从此】 农豊
等字皆不从曲 【农作□从晨囟声豊行礼之器也上从□】 徒从等字皆不从彳 【徒从辵从土从本作从从二人或加辵】 又如卖
不从士 【卖作□士从出敖字从此】 稽不从禾 【稽从禾禾古兮切木之曲头也】 于不从方 【于本乌字省作□旁从□】 朋不
从月 【朋本凤字篆作□象凤飞之形借作朋字】 诸如此类难执楷画以律篆文推而广之斯可以求制字之初意是以析属偏旁系别部
分使部皆统源字各归毋篆隶真艹一以贯之矣至若■〈彡寻〉旁加彡 【篆文寻作■〈彡寻〉从又从口从寸工彡声】 ■〈智于〉
右加于 【智篆作■〈智于〉从白从于从知古文又作□】 晨星晨夜字各不同 【房星为晨篆作曟从晶晶精光也曐从此早晨之晨
篆作晨从白从辰】 美好嗜好写亦异法 【美好之好从女从子商书无有作好好字篆作□从女从丑呼到切】 是则篆溯其原隶通其
委今之楷法以明体适用为主又不必斤斤执古以绳一槩矣
○辽金元书略
(臣)等谨按郑樵六书略后附古今殊文一代殊文诸国殊文各图然所举诸字杂取钱刀钟鼎古器以为依据今惟钟鼎诸古器之文
就其存于今者尚可见大小二篆以前六书之概谨附其略于后若辽金元三朝文字史家所录未有志书法之篇是以辽金二代之书实鲜征
据今略摭数条于卷
辽史太祖本纪曰神册五年正月始制契丹大字天赞三年九月诏礲辟遏可汗故碑以契丹突厥汉字纪其功
辽史耶律庶箴传曰始太祖制契丹大字取诸部乡里之名续作一篇着于卷末
契丹国志曰辽太祖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金史章宗本纪曰明昌五年正月以叶噜古绅始制女直字诏加封赠
大金国志曰太祖天辅六年令丞相陈王乌塔撰女直字以行
金史完颜希尹传曰希尹本名古绅■〈罒干〉都之子也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
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直字 【穆宗第五子勖传曰完颜希尹依仿契丹字制女直字】 天辅三年八月
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其后熙宗亦制女直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谓之女直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女直小字
(臣)等谨按金制女直字大金国志在天辅六年金史完颜希尹传在天辅三年据通鉴宣和元年八月金制女直字宋之宣和元年实
金之天辅三年也
(臣)等又按金史选举志大定四年命颁行女直大小字所译经书二十年定制试策用女直大字又辽史耶律富鲁传能诵契丹大字
而金史诸列传中亦多有通习契丹大小字女直大小字之语此可见金源一代契丹字女直字与汉字并行然列传言有通习契丹女直字者
则当日未必人尽通习可知也辽金二史皆出元中书右丞相托克托所修其时去辽金未远文献尚有足征而托克托未能裒辑制字义例着
于史册致使两朝制作湮没无传则诚当时疏略之故也
元史帝师帕克斯巴者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尊为国师命制蒙古新字字成上之其字仅千余其母凡四十有一其相关纽而成字者则有
韵关之法其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则有语韵之法而大要则以谐声为宗也至元六年诏颁行于天下诏曰朕惟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
古今之通制我国家肇基朔方俗尚简古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及辉和尔字以达本朝之言考诸辽金以及遐方诸国例各有字今
文治寖兴而字书有缺于一代制度实为未备故特命国师帕克斯巴创为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巳自今以往凡有玺书
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
元史世祖纪曰至元十二年分置翰林院专掌蒙古文字以翰林学士承旨撒的迷底里主之十五年诏虎符旧用辉和尔字今易以国字
二十一年敕中书省奏目及文册皆不许用辉和尔字其宣命札付并用蒙古书元史文宗纪曰至顺三年命奎章阁学士院以国字译贞观政
要锓板模印以赐百官
(臣)等谨按蒙古字之制其见于元人著述者有陶宗仪书史会要所载蒙古字母朱伯颜所载蒙古字韵字母其中讹误相沿莫从订
正我皇上钦定同文韵统综以国书合之梵筴于蒙古字音字体无不一以贯之谨胪载于皇朝六书七音二略内兹但就元代制字与用字之
由识其大略于此
(臣)等又按古篆殊文其可见于今者惟钟鼎诸器物铭略可寻六书之源而钟鼎篆韵汗简古文四声韵广金石韵府等书虽亦摭其
字体而未辨其所以合于六书之旨惟宋吕大防考古图后有释文一卷最有考据今掇其要以资订证古文三代之书名也书名所起将记言
于简策象物形而画之故厥初以象形为主不取笔画之均正又有无形可象者然后会意假借形声指事转注之文生焉至周之兴尚文书必
同文其笔画稍稍均正窃意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大篆已有修正故与古文多异至秦李斯程邈之徒又有省改谓之小篆即今许氏说文是也
小篆兴而古文亡至汉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壁中书及张苍献古春秋左氏传鲁三老献古孝经及郡国于山川得鼎彝之铭而后古文复出孔
安国以伏生口传之书训释壁中书以隶定古文然后古文稍能训读其传于今者有古尚书孝经陈仓石鼓及郭氏汗简夏氏集韵等书尚可
参考然以今所图古器铭识考其文义不独与小篆有异有同在一器同是一字而笔画多寡偏傍位置左右上下不一者如伯■〈一上自下
〉父敦之■〈一上自下〉字一作□一作□宝字一作□一作□蕲字一作□一作□叔高父簋葢底皆有铭其簋字一作□一作□晋姜鼎
之作字一作□一作□其异器者如彝尊寿万等字皆然乃知古字笔画非小篆所能该也然则古文有传于今者既可考其略则其余或以形
象得之如□为射□为丁□为壶□为鬲□为车之类或以义类得之如□为鬳□为■〈女鼎〉之类或笔画省于小篆如□作惟□作位之
类或笔画多于小篆如□作万 【小篆乃迈字】 □作受□作秦□作■〈弁阝〉之类或左右反正上下不同如□□皆作永□□皆作福
□□皆作姜□□皆作姬之类余皆文奇义密不可强释矣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二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5/01/10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