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语之症,内伤外感皆有。外感不语,即噤口伤寒也,世有其症,无其书,故补注之。内伤不语,有舌强不语者,神志仍清,口亦能开,但舌本强硬,不能言语也。有口噤不语者,舌本无病,但牙关紧咬,口不能开而不能言语也。有神昏不语者,呼之不应,问之不答,如醉如睡,而不得言语也。外感不语之症有五条,初起恶寒发热,失于发散表汗,不得发越,遂发烦热喘渴,误认里热,误投凉剂。有口噤不语之症,此寒凉抑遏表邪之一条也。又有发热日久,热邪不解,应清火而不清,有下症而失下,诸窍热壅,语言不出,此里热昏沉之一条也。倘因恼怒停食,又兼外冒风邪,发热谵语渴不消水,人见其谵语,误认里热,苦寒冷冻饮料凝结中焦,今有谵语之后,即变不语,此寒凉抑遏食气之一条也。又有内积痰饮,外冒风寒,又误食生冷,与夹食伤寒不相上下,此寒凉抑遏痰迷不语之一条也。以上诸条,即大便秘结有下症者,止用芒硝、玄明粉、硝以消坚,不用大黄重浊泥滞。又有时行异气,沿门传染,温毒湿毒,暴热暴寒,袭人毛窍,或发疫症, 痧毒气不得外泄,内扰神明,志识昏迷,叉手捻空,口噤不语,此时疫不语之一条也。治表邪不语,若身表尚热,两足无汗六脉浮滑数动,或脉沉伏模糊,治宜辛温发汗,冬三月北方口不干者,可用麻黄汤;若口干者,用羌活败毒散。余三月,不用麻黄,竟用羌活败毒散,佐以石菖蒲、半夏开窍豁痰,禁用寒凉攻下。
治里热不语,若身表不热,手足时常有汗,口干唇焦,六脉沉数,宜清其里热,则诸窍通达,导赤各半汤、凉膈散;有下症者,承气汤下之。
治食气不语,若发热胸满,手足或冷或热,唇不焦,口不渴,右脉滑大不数,或反沉伏,先用吐法,随用理气稍滞,如保和散、枳桔平胃散加石菖蒲、白豆蔻。无汗者加干葛、防风;
太阳见症,加羌活;少阳见症,加柴胡;若表邪已散,时时手足有汗,便结不通,有下症者下之。
治痰迷不语,若胸膈满闷,恶心呕吐,口不干渴,右关脉滑,按之沉弦不数,治宜二陈导痰汤合平胃散,加枳、桔。亦有用吐法,上涌其痰。若有表邪,加各经散表之药。若表邪已散,手足时时有汗,栀连二陈汤冲竹沥热服。若便结不通,有下症者,竹沥导痰汤加玄明粉下之。
治疫毒不语,先用败毒散散表。若胸前满闷,可用吐法,吐中有发散之义。若肠胃有积热,脉见沉数,当清凉解毒,然亦不可骤用寒凉。古人用败毒散治疫毒,以天地邪气从外而入,仍要从毛窍而出,发散则毒得外出,苦寒则毒抑遏。
羌独败毒散 见发热。
导赤各半汤 见腹痛。
凉膈散 见发狂。
承气汤 见便结。
枳桔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枳壳、桔梗。
栀连二陈汤 即二陈汤加山栀、黄连。
竹沥导痰汤 即导痰汤冲竹沥。
痰结不语,即令有火,亦防寒凉抑遏。此方清火而无凝滞,化痰而不推荡。
清胃汤
升麻 生地 山栀 黄连 甘草
膏粱积热,壅结中焦,则诸窍闭塞而言语不出,故以此方清胃热,治其本也。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