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伤寒杂病论义疏
>>
卷十一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
此示太阴厥阴合病之例。下利腹胀满,为太阴本病(后重而胀者多热,但胀满而不后重者多寒),以下利则气陷而水津下注,肠胃应谷气空虚,乃腹仍胀满者,脾气之滞于中焦也。
加身体疼痛,证似太阳之表,以外无发热恶寒,知非客邪舍太阳之界,但为气血阻下经络。经络对于府藏,位为在表,故亦可以表里俱病言之。所以外体疼而内见下利胀满者,由厥阴肝经一气之郁,内而乘脾,则下利而腹满;外而及合(肝外分于筋),则络阻而经滞。因藏气(肝藏之气)之内陷(内陷即乘脾),使经气(厥阴之经即静脉也)不得外通,故见表里同病之变。盖本证内开外阖(内开指下利,外阖指体疼),病源在少阴失其枢转,致太阴厥阴不相顺接,脉象当沉弦而微,时一紧滞,法不当先温其里,后攻其表。温里不用理中,而用四逆者,恐转壅中府运转之气(参术合用,或专用术,皆以补虚,非以温寒,气滞者转贻中满之患,以甘性壅塞故也),故独取峻温中下之剂(四逆汤,干姜温中,附子温下,回阳之峻剂也),俾肾气下温,则络升水摄而利止,肾阳外布,斯气通血畅而痛除。设里和而下利腹胀己愈,外证体疼不解,更宜桂枝汤攻其在表经络之邪。桂枝法本达营之剂,凡各经营气不畅之病,皆可治之。桂枝佐当归,便入厥阴,以利乍止,恐当归转增肠滑,故不用也(当归有滑肠之用,若后重利不畅,又为合剂)。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此补示厥阴热利病情之详。下利欲饮水,水者冷水之谓,夏饮水而冬饮汤者是也。
言饮水而不言饮冷,以两者病情各异,饮冷者,但意在恶热,或漱或咽,一二口而止;饮水者,当渴而能饮,故知在里必有热故也。此指经系厥阴,见沉弦而急之脉,具下利后重之证,复加欲饮水之病情,乃可以白头翁汤治之。若他经或杂病、温病,属热利者尚多,或下利热者,当利其小便,或里实脉滑,当有所去者,下之乃止,非可执此一方泛治热利之变。大抵平辨之精,皆无成法,学者当触类而旁通之。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4: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