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伤寒杂病论义疏
>>
卷十一下
栀子豉汤方
肥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内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此示厥阴余热留于手经之候(心包属手厥阴经,为心之宫城)。下利后,谓热利止后,余热未解,邪留包络,而更内烦。按之心下濡,则心下胃脘之间,复无有形之结(有形兼痰食言之)故知为虚烦也。脉象必利止仍弦急不退,寸口大而关上弱,宜栀子豉汤,以清上焦虚热。若寒利止后之烦,则病人旧微溏者,栀豉且当禁用,未可以泛论而妄施矣(此虽热在心包,既系阴经,脉势必微沉,若太阳栀豉证之脉,必微浮,或时一浮,其象不一,但平辨之理,不可误也)。
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此示求源定治之法,举呕家吐脓血者为例。呕家者,亦犹汗家、淋家之称,言其人素易致呕。今见脓血,故知必有内痈。痈脓者,因内痈而有脓也(内痛如肺痈、胃痈之类)。
盖由先有内痈,得伤寒入厥阴,引发宿恙,法当分别证治,不可治呕,治呕则脓伏于内,必致加剧。且止呕多辛温之剂,转助营热,则化脓愈甚,而呕仍不止。脉象必数,按之紧而弦,紧者紧涩之意,属寒因者,脉虽数而势静,偏热化者,脉必数而急躁,其紧弦之象则一,学者宜细辨之。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四逆汤方见前)。
此示少厥并病,真气上逆之证。呕为胃气上逆,脉当势微上盛,今呕而脉弱,知胃气之内衰。呕则气上,当小便难。今小便复利,知肾阳之下馁。胃虚气逆,肾阳复不能升水,故令呕而脉弱,小便复利,加身有微热,则阳气外越,不应又见厥冷,今既见厥冷,而身仍微热,乃寒胜逼阳外泄,心阳浮而肾气内陷,令真气上逆为呕,故为难治。
盖证系少阴水寒之证,即身见微热,已为阳气不藏,况厥热并至,自非顺候。但难治者,非不治也,当以四逆汤峻温中下,得利止而厥回者生,厥不止而反加躁烦者,死期至矣。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