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伤寒总病论
>>
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
卷第三
三叶,后八行注:为阳(薛本“为”下有“发于”二字,张本同。)
五叶,十行:发后无汗(薛本“发”下有“汗”字,顾本同。)后三行:引小腹入阴筋者(各本同。按此乃仲景《伤寒论》原文,但原文引上有“痛”字,此“痛”字似不可少。)
六叶,三行注:杂发汗(薛本同,张本“杂”作“可”按当作“可”为是。)八行:如被杖(薛本,张本“如”字上俱有“身痛”二字。按此亦仲景原文本有此二字。)
后八行:勿以烟出(薛本“以”作“使”。)
七叶,五行:通逐(薛本、张本“逐”俱作“达”。)八行:里热药(薛本、顾本“里”俱作“裹”,按当作“裹”为是。)
八叶,四行:为状(薛本“为”下有“病”字。)六行:其面乍黑乍白(薛本、张本“面”字下皆多“乍赤”二字,“乍白”下皆多“蚀于”二字。)七行:咽干(薛本、张本“咽干”下皆多“苦参汤洗之”五字。)八行注:雄黄云云止(张本另提行起,有“苦参半斤,槐白皮四两,野狼牙根四两。上锉,以水五升,煎三升半,洗之”云云。二行方另提行起,接“病者脉数”云云。薛本此方附注于上。)又则热(薛本、张本“则”俱作“无”。按《金匮》本文作“无”。)后二行,细末一行后(张本多“通治狐惑,黄连一两,荩草二两”。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温服之,云云。三行薛本亦多此方,附注于上。)后五行:美(薛本、顾本俱作“美”。)后九行:浙然(各本俱作“淅”。)
九叶,四行:两渍字(原本均作“溃”,误。今照各本改正。)
十叶,二行:如煎洗(薛本、张本“煎洗”俱作“前浸”。按下有“渍”字,若用“浸”字则重意,当作“如前洗”为是。)后五行:所至(薛本“至”作“致”。)后八行:反不恶寒(按仲景原文无“不”字。)
十一叶(按此叶非宋刻原刊。)三行:而故(薛本、张本“故”俱作“热”。)又:而避害(原本“避”字模糊,今根据薛本、张本补。)又;而为郡,若汗太多(原本模糊。薛本、张本“郡”俱作“汗”,“大”俱作“太”。顾本“郡”作“”,“大”亦作“太”。)八行:强项(薛本、张本俱作“项强”。按“项”字原本系坏字,作“HT ”,而抄本误作“曰”。今根据薛本、张本改作“项”字。顾本亦误作“曰”。)又:热令(薛本、张本俱作“令热”。)后九行: 齿(各本俱作“ 齿”。案“ ”字误,当作“ ”为是。)后十行注:方在可下门中(薛本同,张本顾本,“门”俱作“证”。)
十二叶,一行:湿证(张本“证”作“候”。)三行注:水证(张本“水”上有“可”字。按“可”字当有。)五行:身汗出(薛本、张本“身”下俱有“重”字。)后六行: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按此乃仲景原文也,但原文乃“小便利者,死。”以额汗微喘,为孤阳无根而上脱,加以小便利,为阴气不藏而下泄,故主死也。若小便不利,乃湿家本症,何云死耶?薛本、张本并同。又案:尤在泾《金匮心典》曰一作“小便不利者,死。”谓阳上游而阴不下济也,亦通。)
十三叶,三行:含水畜(薛本“畜”作“搐”。)六行:可与杏仁薏苡汤(薛本作“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后七行:故使之耳(薛本、张本“之”俱作“然”。)后八行:则极(薛本作“痛剧”。)
十四叶,三行:溢水(薛本“溢”作“添”,顾本作“温”。)五行: 证(张本“证”作“候”。)
后二行:弦而细,芤而迟(薛本无两“而”字。)后三行:口前开(薛本作“口开前”。)后四行:反热甚(薛本“反”作“发”。)
十五叶,六行:宜苦酒、艾(原本“苦”作“若”,误。今照薛本、顾本改。按苦酒即醋也。)
九行:茯苓桂枝汤主之(薛本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后八行:酒二盏,煎二盏四分,薛本同。张本作“酒二盏,煎一盏四分。”顾本作“酒二盏四分,煎二盏。”后九行:膀胱(薛本作“脐旁”。)
十八叶,后九行:理中治中焦(薛本“治”上有“者”字。)
二十一叶,后八行:伸吟(薛本、张本“伸”俱作“呻”。按当作“呻”为是。)
二十二叶,后四行:肉豆KT (薛本“KT ”作“蔻”,顾本作“谷”,误。)
二十五叶,六行:血不止(原本作“上”,今根据薛本改正。)
二十六叶,九行: 疮(薛本作“ ”。按此误当作“ ”,后四行同。)
二十九叶,一行:草一分(薛本、张本“草”上皆有“甘”。按原本脱去。)
三十叶,六行:且至晚(薛本“且”作“旦”。)
三十三叶,二行:灰烧(薛本无“烧”字。)三行:阴头(薛本“阴头”下俱有“穴”字。)
七行:阴卯(薛本“卯”作“卵”,是。)后一行:去皮尖(薛本“去皮核”。按当以“去皮核”为是,盖大枣亦无尖可去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