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针灸大成
>>
卷八
穴法(神应经)
◎神庭:
在直鼻上,入发际五分。灸七壮,止七七壮。禁针。
◎上星:
在直鼻上,入发际一寸。针三分,以细三棱针,泄诸阳热气。灸三壮,不宜多;多则拔气上,目不明。
◎顖会:
在上星后一寸,有陷可容豆许。灸二七壮。
◎前顶:
在顖会后一寸五分,骨间陷中。针一分,灸三壮。
◎百会:
在顶中陷中,容豆许,去前发际五寸,后发际七寸。针二分,灸七壮,至七七壮。
◎后顶:
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针二分,灸五壮。
◎风府:
在项后发际上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针四分,禁灸,灸之,令人失音。
◎哑门:
在项后入发际五分,宛宛中,仰头取之。针三分,禁灸,灸之,令人哑。
◎睛明:
在目内眦头外一分许。针一分半,雀目者,久留针,后速出。禁灸。
◎攒竹:
在两眉头小陷宛宛中。针三分,三度刺,目大明,宜用锋针出血。禁灸。
◎丝竹:
在眉后陷中。针三分,宜泻不宜补。禁灸,灸之,令人目小无所见。
◎角孙:
在耳廓中间,开口有空。针八分,灸三壮。
◎络却:
在脑后,发际上两旁起肉上各一寸三分,脑后枕骨侠脑户,自发际上四寸半。针三分,灸三壮。
◎翳风:
在耳后尖角陷中,按之耳中痛。针三分,灸七壮。
◎临泣:
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针三分,不宜灸。
◎目窗:
在临泣后寸半。灸五壮,针三分,三度刺,目大明。
◎头维:
在额角入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针三分,禁灸。
◎听会:
在耳微前陷中,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开口取之。针三分,不补。日灸五壮,止三七壮。
◎听宫: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针三分,灸三壮。
◎脑空:
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中。针五分,灸三壮。
◎风池:
在脑空下发际陷中。针一寸二分,灸不及针,日七壮,至百壮。炷不用大。
◎耳门:
在耳前起肉当耳缺陷中。针三分。禁灸。病宜灸者,不过三壮。
◎颊车:
在耳下八分,近前曲颊端上陷中,侧卧开口有空。针四分,灸日七壮,至七七壮,炷如大麦。
◎迎香:
在鼻孔旁五分。针三分,禁灸。
◎地仓:
在侠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微动是。针三分半,可灸日七壮,二七壮,重者七七壮。
◎水沟:
在鼻柱下沟中央。针四分,灸不及针,水肿惟针此穴。灸日三壮,止二百壮。
◎承浆:
在颐前唇棱下宛宛中,开口取之。针三分,灸日七壮,止七七壮,炷如小筋头大。
以上头面部。
◎肩井:
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按,当中指下陷中是。止可针五分,若深,令人闷倒,速补足三里。
◎肩髃:
在肩端两骨间,有陷宛宛中,举臂取之。针八分,灸五壮,或日七壮,至二七壮。
◎大椎:
在脊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针五分,灸随年壮。
◎陶道:
在一椎下,俯而取之。针五分,灸五壮。
◎身柱:
在三椎下,俯而取之。灸二七壮。
◎风门:
在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五分,灸五壮。
◎肺俞:
在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百壮。
◎膏肓:
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两旁各三寸半,四肋三间,去胛骨容侧指许。灸百壮,止千壮。
◎心俞:
在五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七壮。
◎膈俞:
在七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三壮,止百壮。
◎肝俞:
在九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七壮。
◎胆俞:
在十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二七壮。
◎脾俞:
在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灸三壮,针三分。
◎胃俞:
在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三分,灸以年为壮。
◎三焦俞:
在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五分,灸五壮。
◎肾俞:
在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前与脐平。灸随年壮。
◎大肠俞:
在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三分,灸三壮。
◎小肠俞:
在十八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三分,灸三壮。
◎膀胱俞:
在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三分,灸七壮。
◎白环俞:
在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针五分,灸三壮。
◎腰俞:
在二十一椎下宛宛中,自大椎至此,折三尺,舒身以腹挺地,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后乃取之。针八分,灸七壮,至二十一壮。
◎长强:
在骶骨端下三分。针三分,灸三十壮。
以上肩背部。
◎乳根: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取。针三分,灸三壮。
◎期门:
在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第二肋端缝中。其寸用胸前寸折量。针四分,灸五壮。
◎章门:
在脐上二寸,两旁各六寸。其寸用胸前两乳间,横折八寸,约之六寸,侧卧,屈上足,伸下足,取动脉是。灸日七壮,至二七壮。
◎带脉:
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中,脐上二分两旁各七寸半。针六分,灸七壮。
◎膻中:
在两乳间,折中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禁针。灸七壮,止七七壮。
◎中庭:
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鸠尾:
在两歧骨下一寸。针三分,禁灸。
◎巨阙:
在鸠尾下一寸。针六分,灸七壮,止七七壮。
◎上脘:
在巨阙下一寸,脐上五寸。针八分,灸二七壮。
◎中脘:
去蔽骨尖四寸,下至脐四寸。针八分,灸二七壮,至百壮,止四百壮。
◎下脘:
在中脘下二寸,脐上二寸。针八分,灸二七壮。
◎水分:
在脐上一寸。水病灸之大良。禁针,针之水尽即死。其别病针八分,灸七壮,止四百壮。
◎神阙:
当脐中。禁针,针令人脐中疡溃,屎出者死。灸百壮。
◎气海:
在脐下一寸半宛宛中。针八分,灸七壮,止百壮。
◎石门:
在脐下二寸。针六分,灸二七壮,止百壮。
◎关元:
在脐下三寸。针八分,灸百壮,至三百壮。灸不及针,孕妇禁针。
◎中极:
在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针八分,得气即泻。灸止百壮,或日三七壮。
◎会阴:
在两阴间,灸三壮。
以及膺腹部。
穴法图:
头面背腹一图,内多系任、督二脉之穴。
后手足十二图,乃十二经之要穴。治症详见后。
寅、手太阴肺经
◎尺泽:
在肘中约纹上,两筋间动脉。针三分,不宜深,灸五壮。
◎列缺:
在手侧腕上寸半,以两手交叉,食指尽处,两筋骨罅中。针二分,灸七壮,至七七壮。
◎经渠:
在寸口陷中,动脉应手。针二分,禁灸。
◎太渊:
在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针二分,灸三壮。
◎鱼际:
在大指本节后白肉际。针二分,禁灸。
◎少商:
在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针一分,宜用锋针出血,禁灸。
卯、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在食指内侧去爪角韭叶。针一分,灸三壮。
◎二间:
在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三间:
在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合谷:
在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针三分,灸三壮。孕妇不宜针。
◎阳溪:
在手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锐肉端。针二分,灸三壮。
◎曲池:
在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以手拱胸取之。针七分,灸七壮,日可七壮,至二百壮。
辰、足阳明胃经
◎伏兔:
在阴市上三寸,起肉上,正跪坐取之。针五分,禁灸。
◎阴市:
在膝盖上三寸,拜而取之。针三分,禁灸。
◎三里:
在膝盖下三寸,胻骨大筋内,坐取之。针八分,灸止百壮。
◎上廉:
在三里下三寸,两筋骨罅宛宛中,蹲坐取之。
◎下廉:
在上廉下三寸,取法与上廉同。各针三分,灸七壮。
◎解溪:
在冲阳后寸半,腕上系鞋处取之。针五分,灸三壮。
◎冲阳:
在足跗上去陷谷二寸,骨间动脉。针五分,灸三壮。
◎陷谷:
在足大趾次趾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针五分,灸三壮。
◎内庭:
在足大趾次趾外间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厉兑:
在足大趾次趾端,去爪甲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巳、足太阴脾经
◎隐白:
在足大趾内侧,去爪角韭叶。月事不止,刺之立愈。针二分,灸三壮。
◎大都:
在足大趾本节后,内侧肉际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太白:
在足大趾内侧,内踝前。核骨下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公孙:
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踝前,针四分,灸三壮。
◎商丘:
在内踝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针三分,灸三壮。
◎三阴交:
在内踝上,除踝三寸,骨下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阴陵泉:
在膝内侧辅骨下陷中,屈膝取之,膝横纹头下是穴,与阳陵泉相对,稍高一寸。针五分,灸七壮。
午、手少阴心经
◎少海:
在肘内廉节后,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向头取之。针三分,
灸三壮。
◎灵道:
在掌后寸半。针三分,灸三壮。
◎通里:
在掌后一寸陷中。针三分,灸七壮。
◎神门:
在掌后锐骨端陷中。针三分,灸七壮。炷如小麦。
◎少府:
在小指本节后,骨缝陷中,直劳宫。针二分,灸七壮。
◎少冲:
在小指内侧,去爪角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未、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在小指外侧,去爪角一分陷中。针一分,灸一壮。
◎前谷:
在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针一分,灸三壮。
◎后溪:
在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针一分,灸一壮。
◎腕骨:
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有起骨罅缝。针二分,灸三壮。
◎阳谷:
在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针二分,灸三壮。
◎小海:
在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向头取之。针一分,灸二壮。
申、足太阳膀胱经
◎委中:
在腘中央两筋间约纹内,动脉应手。针八分,禁灸。
◎承山:
在腿肚尖下,分肉间陷中。针八分,灸止七七壮。
◎昆仑:
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申脉:
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
软骨,其穴居中。针三分。
◎金门:
在外踝下少后,丘墟后,申脉前。针一分,灸三壮。
◎京骨:
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针三分,灸七壮。
◎束骨:
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肉际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通谷:
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前陷中。针二分,灸三壮。
◎至阴:
在足小趾外侧,去爪角韭叶。针二分,灸三壮。
酉、足少阴肾经
◎涌泉:
在足心,屈足蜷趾取之宛宛中白肉际。针五分,不宜出血,灸三壮。
◎然谷:
在内踝前,大骨下陷中。针三分,不宜见血,灸三壮。
◎太溪:
在内踝后五分,跟骨上,有动脉。针三分,灸三壮。
◎照海:
在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针三分,灸七壮。
◎复溜:
在内踝上,除踝一寸,踝后五分,与太溪相直。针三分,灸五壮。
◎阴谷:
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按之应手,屈膝乃得之。针四分,灸三壮。
戌、手厥阴心包络经
◎曲泽:
在肘内廉,大筋内,横纹中动脉。针三分,灸三壮。
◎间使:
在掌后横纹上三寸,两筋间陷中。针三分,灸五壮。
◎内关:
在掌后横纹上二寸,两筋间。针五分,灸三壮。
◎大陵:
在掌后横纹中,两筋间陷中。针五分,灸三壮。
◎劳宫:
在掌心,屈无名指尖尽处是。针三分,灸三壮。
◎中冲:
在中指端,去爪甲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亥、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在无名指外侧去爪角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液门:
在小次指歧骨间,握拳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中渚:
在无名指本节后陷中,液门下一寸。针三分,灸三壮。
◎阳池:
在手表腕上陷中。针二分,禁灸。
◎外关:
在腕后二寸,两骨间陷中。针三分,灸五壮。
◎支沟:
在腕后三寸,两骨间陷中。针二分,灸二七壮。
◎天井:
在肘后大骨后,肘上一寸,两筋间陷中,叉手按膝头取之;屈肘拱胸取之。针一寸,灸三壮。
子、足少阳胆经
◎风市:
在膝上外侧两筋间,舒手着腿,中指尽处陷中。针五分,灸五壮。
◎阳陵: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外尖骨前。针六分,灸七壮。
◎阳辅:
在外踝上,除踝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针五分,灸三壮。
◎悬钟(一名绝骨):
在外踝上三寸,绝脉处是。针六分,灸五壮。
◎丘墟:
在外踝下,如前陷中,去临泣三寸。针五分,灸三壮。
◎临泣:
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陷中,去侠溪寸半。针三分,灸三壮。
◎侠溪:
在小趾次趾歧骨间,本节前陷中。针二分,灸三壮。
◎窍阴:
在小趾次趾外侧,去爪角韭叶。针一分,灸三壮。
丑、足厥阴肝经
◎大敦:
在大趾端,去爪甲韭叶。针二分,灸三壮。
◎行间:
在大趾本节前,上下有筋,前后有小骨尖,其穴正居陷中,有动脉应手。针六分,灸三壮。
◎太冲:
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有络横连至地五会二寸骨缝罅间,动脉应手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中封:
在内踝前一寸,贴大筋后宛宛中。针四分,灸三壮。
◎曲泉:
在膝内侧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当膝曲腘
横纹头,内外两筋宛宛中。针六分,灸三壮。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5/05/26 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