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类书类
>>
读书纪数略
>>
人部
卷三十五 爵秩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五目録
人部
爵秩
伏羲五官
炎帝五官
黄帝五官
五行官
九工
少昊五官
颛顼五官
共工五官
五鸠
五雉
九扈
尧六官
舜四辅
虞九官
夏九卿
商五官
六大
六府
六工
周六工
周三公
三
天子争臣七人
六卿
六属
六职
八职
两揆
二宰
三宅
三官
诸侯三卿
宋六卿
二师
晋九宗五正
秦三法官
汉三公
五府
后魏三师二大三公
三公四府
两府
两丞
官司之别六
八貂
八座
三独坐
三无坐处
三告官
两省
三省
三省长官
三省官属
唐六省
四曹
魏五曹尚书
五兵尚书
六尚书
尚书二十四司
礼部二仪
唐中书门下五房
中书四禁
秘书五属
周官五史
二史
二馆
三馆
三学士
两制
史职之废四
银台三昧
殿中三尚
六尚
五坊
内侍六局
汉三台
唐两台
元三台
唐五院
御史三院
宋六院
侍御史五曹
侍御史十三曹
台端四职
四推御史
三司受事
六察官
两使
五使
四色宪衔
唐三司使
小三司使
三谏
三紧官
汉九卿
三公所部
吏事责三公
梁十二卿
唐九寺
隋五监
唐五监
三监
七学
三公府七曹
枢密院十房
汉太常八丞
唐太常四院
汉光禄四大夫
三署三郎
汉郎八途
唐光禄四署
汉衞尉三令丞
唐卫尉三署
汉太仆诸属
唐太仆四署
汉廷尉四属
唐大理五官
汉鸿胪三令丞
唐鸿胪二署
汉宗正二属
唐宗正二署
汉司农七丞
唐太府七署
司农四署
汉少府诸属
唐少府五署
汉执金吾六属
将作七丞
唐将作四署
汉大长秋六丞
水衡九丞
明上林十署
宋四辖
三班
司天监四科
东宫二坊
三寺
六局
六引
南郊五使
六礼使
四端佐
郡佐十二
三府
县置七司
尉有六道
四守
四监
洛阳三市长
属三官
三乡官名
乡三老
宋道官九品
庶人在官四等
后魏三长
防卫有二
晋三行
汉七司马
卫尉八屯
五将军
中郎三将
郎中三将
八校
晋四军
六军
三部司马
二卫
五督
五率
梁将军一百三十四号
隋十二卫
后魏六军
唐三卫
五府
五仗
南北两衙
十率府
十六卫
六军
十军
十二军
八校
二十四都督府
八节度
十节度
四镇经略
宋武臣两司三衙
四厢
禁卫五重
十卫
建炎十军
明五府都督
武世官九等
武流官八等
四代官数
汉官秩十六等
唐命秩四
六参九参
唐文散官二十九阶
武散官三十一阶
元文资四十二阶
武资三十四阶
明十文勲
十二武勲
汉赏功爵二十级
赏功六等
武功爵十一级
唐总章功臣二等
元初序朝七班
明诸司奏事仪
五仪
五等
九仪
九命
九锡
三赐
门防六等
周五爵五等
汉爵三等
魏爵十等
封王庶子三等
隋爵九等
唐爵九等
宋爵十一等
元爵八等
明同姓王二等封
同姓将军三等封
汉皇女封号三等
明女封主君五等
命妇二称
汉女官十四等
魏女官十二等
六尚
唐女官十九等
命妇五等
命妇十三阶
宋命妇八等
元命妇六阶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五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爵秩
伏羲五官【官主也谓有所司主也有龙瑞故龙纪官号龙师】
青龙【春官】赤龙【夏官】白龙【秋官】黒龙【冬官】黄龙【中官】 又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歴大庭为居龙氏治屋庐浑敦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里栗陆为水龙氏蕃滋草木疏导泉源
炎帝五官【有火瑞故火纪官号火师】
大火【春官】鹑火【夏官】西火【秋官】北火【冬官】中火【中官】
黄帝五官【有云瑞故云纪官号云师】
青云【春官】缙云【夏官】白云【秋官】黒云【冬官】黄云【中官】
五行官【管子黄帝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五官各七十二日凡三百六十日而嵗事毕】甲子木行御【命左右士师粟顺山林】丙子火行御【命行人掘沟浍】戊子土行御【命左右司徒养草木播五糓】庚子金行御【命宗祝荐祖庙五祀左右司马组甲励兵】壬子水行御【命左右使人闭藏草木根本】 楚语观射父以天地神明物之官为五官
九工【文九工开于黄序注】
云官五人 同徳四人
少昊五官【凤鸟适至故以鸟纪官号鸟师】
凤鸟氏【歴正】元鸟氏【燕也司分】伯赵氏【伯劳也司至】青鸟氏【鷃也司启】丹鸟氏【雉也司闭】
颛顼五官【左传颛顼为民师】
木正【句芒重春官】火正【祝融黎夏官】金正【蓐收该秋官】水正【元防修熙冬官冬于方为朔于卦为坎于肾有左右于器有权衡于物有蛇于色有黒故官有修熙】土正【后土句龙中官】
共工五官【有水瑞故水纪官号水师】
东水【春官】南水【夏官】西水【秋官】北水【冬官】中水【中官】
五鸠【左五鸠鸠民者也注云聚也】
祝鸠氏【司徒】雎鸠氏【司马】鸤鸠氏【司空】爽鸠氏【司寇】鹘鸠氏【司事】
五雉【同上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平民者也】
鷷雉【西方攻木】鶅雉【东方抟埴】翟雉【南方攻金】鵗雉【北方攻皮】翚雉【伊洛之南设色之工】
九扈【同上九扈少昊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
春扈【鳻鶞相五土之宜趣民耕种】夏扈【窃黒趣民耘苖】秋扈【窃蓝趣民收敛】冬扈【窃黄趣民葢藏】棘扈【窃丹为巢驱鸟】行扈【唶唶昼为民驱鸟】宵扈【啧啧夜为农驱兽】桑扈【窃脂为蚕驱雀】老扈【鷃鷃趣民收麦不得晏起】
尧六官
春为秩宗 夏为司马 秋为士 冬为共工 天官稷 地官司徒
舜四辅【史记注尚书大天子必有四邻孔丛子四近】
前凝 后丞 左辅 右弻
虞九官【刘向云舜命九官济济相让】
司空【禹】后稷【弃】司徒【契】士【臯陶】共工【垂】虞【益】典礼【伯夷】典乐【防】纳言【龙】
夏九卿【通典】
少师 少傅 少保 冡宰 司徒 宗伯 司马司寇 司空
商五官【曲礼典司五众注众谓羣臣殷制也史记古公作五官有司】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士 司寇
六大【同上天子建天官先六大典司六典注殷制】
大宰【亮天工】大宗【事神】大史【掌天文】大祝【奉宗庙】大士【察灾祲】大卜【辨吉凶】
六府【典司六职主藏六物之税者】
司上 司木 司水 司草 司器 司货
六工【工官也六工所以制六材】
土工 金工 石工 木工 兽工 草工
周六工
攻木之工 攻金之工 攻皮之工 设色之工刮摩之工 抟埴之工
周三公【周礼注三公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左传三吏诗三事后魏隋唐为三师】太师【道之敎训太公】太傅【傅之徳义周公】太保【保其身体召公】
三【亦曰三少所以佐三公也贾谓皆上大夫】
少师 少傅 少保
天子争臣七人【孝经郑注】
师 傅 保 凝 丞 辅 弻
六卿【周礼亦曰三少所以佐三公也贾谓皆上大夫】
天官【冡宰掌治】地官【司徒掌教】春官【宗伯掌礼】夏官【司马掌兵】秋官【司寇掌刑】冬官【司空掌工】
六属【小宰以官府之六属举治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
天官其属六十【掌治】地官其属六十【掌教】春官其属六十【掌礼】夏官其属六十【掌政】秋官其属六十【掌刑】冬官其属六十【掌事】
六职【以官府之六职辨治】
治职 教职 礼职 政职 刑职 事职
八职【宰夫掌百官府之征令辨其八职】
正【掌官法以治要】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囙】旅【掌官常以治数】府【掌官契以治藏】史【掌官书以赞治】胥【掌官叙以治叙】徒【掌官令以征令】
两揆【揆度也古者道揆之官谓以义理度量事物而制其宜】
左相 右相 宋乾道间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二宰【左传】
太宰 少宰 宋政和中左仆射为太宰右仆射为少宰
三宅【立政宅以位言俊以徳言】
常伯【守乃牧牧民之长】常任【宅乃任任事公卿】准人【宅乃准守法有司】
三官【王制】
大司徒 大司马 大司空 又大乐正大司寇市
诸侯三卿【酒诰齐语三宰诗三有事三夀】
司徒【农父主民】司马【圻父主兵】司空【宏父主土】
宋六卿【宋先代之后故备六卿】
右师 左师 司马 司徒 司城 司寇
二师【左传】
右师 左师 白虎通里中之老有道徳者为右师其次为左师 书传大夫退老归其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
晋九宗五正【同上分唐叔懐姓九宗职官五正】
九宗【一姓为九族】五正【五官之长】
秦三法官【商子天子置三法官】
侍中 御史 丞相 梁廷尉三官曰正曰监曰平
汉三公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后改丞相为大司徒主人太尉为大司马主天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主土唐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五府【樊准传注阙一则谓四府】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大将军 赵充国等传五府谓左右前后将军二人及三公
后魏三师二大三公【通典隋唐无二大而三师三公同】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 大司马大将军为二大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三公四府【又谓四公唐同】
太傅【上公】太尉【以下为三公】大司徒 大司空
两府【三公所居曰府】
东府【中书主丈】西府【枢密主武】
两丞【梁天监诏】
尚书左丞 右丞
官司之别六【唐志】
省 台 寺 监 卫 府
八貂【汉制】
左散常侍二人 侍中二人【为左貂】右散常侍二人 中书令二人【为右貂】
八座【同上】
尚书令 仆射 三公曹【考课州郡】吏曹【选举祠祀】民曹【缮修工作】客曹【防驾朝省】二千石曹【词讼】中都官【水火盗贼】 魏宋齐制五尚书二仆射一令 隋六尚书左右仆射及令 唐则左右仆射六尚书也
三独坐【汉光武诏御史中丞与司隶尚书令竝専席而坐】
司隶校尉 尚书令 御史中丞
三无坐处【时政出多门滥官充溢】
宰相 御史 员外官
三告官【在禁中惟三官得告皆用朱衣吏】
宰相告于中书 翰林学士告于本院 御史告于朝堂
两省【通典叙职官以三师三公门下中书两省为先汉书云旧名禁中因避后讳改为省中】门下省【侍中审侍郎省给事中读】中书省【令宣侍郎奉舍人行】
三省【唐因隋制议事于政事堂后号中书门下】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三省长官【宰相职也代宗以前中书在上宪宗以后门下在上】
中书省中书令【主献纳制册】门下省侍中【掌封駮】尚书省尚书令【统众务】 汉政归尚书魏归中书元魏归门下
三省官属【宋神宗史志】
门下省官十有一侍中 侍郎 左散常侍【各一人】给事中【四人】左谏议大夫 起居郎 左司谏 右正言【各一人】中书省官十有一令 侍郎 右散常侍【各一人】舍人【四人】右谏议大夫 起居舍人 右司谏右正言【各一人】尚书省官九令 左右仆射 左右丞左右司郎中 左右司员外郎【各一人】
唐六省【通鉴武徳七年定令】
尚书 门下 中书 秘书 殿中 内侍 梁五省无殿中内侍有集书 隋五省无殿中改内侍为内史
四曹【汉成帝置尚书一人为仆射四人分四曹】
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事】民曹【主凡上书事】客曹【主外国事】 后増三公曹主断狱为五曹 又分南北主客为六曹 后汉更加中都官曹为六曹
魏五曹尚书
吏部 左民 客曹 五兵 度支 晋以祠部改客曹为五尚书 梁天监尚书五都殿中【刘纳】吏部【刘显】金部【孔防孙】左右户【萧轨】中兵【王颙】
五兵尚书【同上五兵之名出于周礼司兵】
中兵 外兵 兵 别兵 都兵 晋太康中分魏中兵外兵各为左右后魏遂有七兵尚书
六尚书【唐制】
吏 礼 兵【左仆射判三部事】民 刑 工【右仆射判三部事】吏户 礼【左丞总焉】兵 刑 工【右丞総焉】兵吏为前行 刑户为中行 工礼为后行【行総四司本行为头司余为子司】 晋六曹谓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 太康中则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 宋梁则吏部祠部度支左户都官五兵别置起部兴立宫庙事毕即省
尚书二十四司【六部尚书统二十四曹中书舍人六员分押仆射总理谓之都省唐贞元间以
宰相分领】
吏部 司封【初名主爵】司勲 考功 户部【初名民】度支金部 仓部 礼部 祠部 主客 膳部 兵部职方 驾部 库部 刑部 都官 比部 司
门 工部 屯田 虞部 水部
礼部二仪【退朝録】
员外谓中仪 主事谓少仪
唐中书门下五房【开元中张说为相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后分曹以主众务】吏 枢机 兵 户 礼刑
中书四禁【开元中改紫薇省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
漏泄 稽缓 违失 忘误
秘书五属【职官志元丰间分案四太史局隶焉惟日歴非编修官不与】
著作郎 佐郎【主修时政记起居注修纂日歴祭祀祝辞】秘书郎【主刋写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图籍】校书郎 正字【主编校正误】
周官五史【隋志天子之史凡有五内史尊于太史外史尊于小史御史】
内史【掌策命】太史【建典法则】外史【掌四方志三皇五帝书】小史【掌国治】御史【掌万民治】
二史【礼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汉志右史记事左史记言】
左史【起居郎记言】右史【起居舍人记动】
二馆【唐举志太宗置】
文馆【门下省】崇文馆【东宫】
三馆【学经籍图书修国史校勘文书宰辅兼领之】
文馆【武徳置】史馆【正观置】集贤院【开元置】 宋太平兴国中以崇文院东廊为文馆南廊为集贤院西廊为史馆
三学士
翰林院 文馆 集贤院
两制【天子之言称制故代言之官曰制】
内制【翰林学士制诏】外制【中书舍人制诰】
史职之废四【宋起居郎胡铨言】
一进史不当 二立非其地 三前殿不立 四奏不直前
银台三昧【李肇翰林志言去缚就解脱也】
学士下直出门谓小三昧 出银台上马谓大三昧
殿中三尚【隋曰三尚方令丞各一人唐开元以后别置中尚使以监之】
中署【掌宫内营造杂作赦金鸡】左署【掌车辇繖扇漆镂等作】右署【掌皮毛胶墨杂作席荐等事】
六尚【唐殿中省六属主天子之物者】
尚食 尚药 尚衣 尚舍 尚乘 尚辇
五坊【同上闲廐使押以供时狩属殿中省】
鹰坊 鹘坊 鹞坊 雕坊 狗坊
内侍六局【唐制宦官掌之属内侍省皇后亲蚕则升坛执仪大驾出入为夹引】
掖庭【主宫嫔簿最】宫闱【扈门闱】奚官【治宫中疾丧】内仆【主供张灯烛】内府【主中藏出纳】内坊 宦者传五局无内坊
汉三台【汉书注官舍之重者曰台葢取严肃尊崇之义】
中台【尚书令】宪台【御史】外台【谒者】 魏三台谒者符节御史隋以谒者司隶与御史为三台
唐两台【武后改御史台为肃政台分左右】
右台【知百官监军旅】左台【察州县省风俗】
元三台
内台【大都】西台【奉元】南台【建康】
唐五院【南部新书唐惟李商张延赏歴五院】
监察 殿中 侍御史 中丞 大夫
御史三院【唐百官志院周完也官府以墙垣周之】
台院【侍御史】殿院【殿中侍御史】察院【监察御史】
宋六院
登闻鼓院 登闻抚院 进奏院 官告院 干办诸司诸军审计院 干办诸司诸军粮料院
侍御史五曹【汉制】
令曹【掌律令】印曹【掌刻印】供曹【掌斋祀】尉马曹【掌廐马】乘曹【掌防驾豹尾之内便为禁省】
侍御史十三曹【晋制】
吏曹 课第曹 直事曹 印曹 中都督曹 外都督曹 媒曹 符节曹 水曹 中垒曹 营军曹 法曹 算曹 东晋省课第曹置库曹
台端四职【唐侍御史号为台端人称端公】
推【掌推鞫】弹【掌弹举】公【知公事】杂事【台中总拜谓之杂端最为雄剧】 六职曰奏弹三司西推东推赃赎理匦
四推御史【唐延和初】
一知西推【赃赎等事】一知东推【理匦等事】一同知西推【左藏出纳】一同知东推【太仓出纳】
三司受事【唐侍御史】
掌纠察内外受制出使 分掌台事 又分直朝堂与给事中中书舍人同受表里冤讼
六察官【耑察尚书省六司由下第一人始】
监察御史第一人察吏礼部 第二人察兵工部第三人察户刑部
两使【尤宅初御史分左右两台嵗使八人以四十八篇察州县】
春曰风俗使 秋曰廉察使 节度观察亦曰两使
五使
知杂侍御史 左右巡史【分纠违失】监察使【掌祠祭】廊下使【掌入閤食】监香使【掌行香】
四色宪衔【宋初武臣兼带】
御史大夫 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 监察御史
唐三司使【鞫大狱】
刑部尚书侍郎 御史中丞 大理卿
小三司使【唐有大狱以此为决疑】
刑部员外 御史 大理寺官
三谏【以言正君也】
大谏【谏议大夫】中谏【补阙今司谏】小谏【拾遗今正言】
三紧官【西京杂记注歴此为荣】
拾遗立紧【以其献可替否】评事出紧【以其覆案射弹】赤尉坐紧【以其入仕之路】
汉九卿【通典谓九寺大卿后汉分属三司】
太常【秦奉常掌礼乐】光禄勲【秦郎中令掌郎卫】卫尉【掌官中徼巡】太仆【掌舆马】廷尉【掌刑狱】大鸿胪【典客】宗正【宗伯掌亲属】大司农【掌谷粟】少府【掌山泽】 周礼匠人注三六卿为九卿 春秋纬法河海北斗
三公所部【汉官目】
太尉所部【太常光禄卫尉三卿】司徒所部【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司空所部【宗正司农少府三卿】
吏事责三公
太尉公【掌四方兵事】司徒公【掌人民孝弟勤俭事】司空公【掌水土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坊事】
梁十二卿
太常 宗正 司农【春卿】太府 少府 太仆【夏卿】卫尉廷尉 大匠【秋卿】光禄 鸿胪 大舟【冬卿】
唐九寺【即汉九卿】
太常寺【掌礼仪】宗正寺【掌玉牒】光禄寺【掌食料】卫尉寺【掌军卫器仗】太仆寺【掌辇辂廐牧】大理寺【掌鞫狱定刑】鸿胪寺【掌宾客】司农寺【掌仓场园苑】太府寺【掌库藏出纳】
隋五监
国子监 少府监 将作监 都水监 长秋监
唐五监
国子监【掌五学训导】少府监【掌百工】将作监【掌宫室营造】军器监【掌兵器】都水监【掌河渠】 百官志武徳初置百工监 后又置库谷【鄠县】就谷【盩厔】斜谷【陈仓】太阴【陆浑】伊阳【伊阳】五监
三监
秘书监 将作监 国子监
七学【韩文公表七馆】
国子 太学 广文 四门 律 书 算 举志六学无广文
三公府七曹【北齐】
法 墨 田 水 铠 集 士
枢密院十房【宋】
北面 河西 支差 在京 教阅 广西 兵籍民兵 吏房 知杂【凡官四知院同知院都副承防各一人】
汉太常八丞
大乐 大祝 大宰 大史 大卜 大医【六令丞】均官 都水【两长丞】
唐太常四院【百官志】
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寳禘祫则陈】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乐县院【藏六乐之器】神厨院【藏御廪及诸器】 又太医四属医师鍼师按摩师呪禁师亦隶太常
汉光禄四大夫【汉表于古皆为天子之下大夫视列国之上卿】
光禄大夫 谏议大夫 大中大夫 中散大夫
三署三郎【汉光禄勲属】
五官 左 右【三署】中郎 侍郎 郎中【三郎】
汉郎八途【郎官故事】
以父兄任子弟为郎者袁盎刘向 以富赀为郎者张释之司马相如 以上书献策为郎者娄敬主父偃 以孝义为郎者冯唐 以戏车为郎者卫绾以格五【戏也】为郎者吾丘寿王 以从军善射为郎者李广郑吉 以经明甲科为郎者召信臣王嘉
唐光禄四署
大官署【凡祀未明十五刻大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周官为膳夫庖人外饔】珍羞署【周笾人后汉少府属官有甘丞主膳果丞主果】良酝署【掌享太庙则郁鬯以实六彛进御则供春暴秋清酴醿桑落之酒周酒正汉汤官丞主酒属少府地理志河中府河东县有芳酝监汲河以醸】掌醢署【周有人】
汉卫尉三令丞
公车司马 卫士 旅贲
唐卫尉三署
两京武库署【掌藏兵械】武器署【掌戎器】守宫署【掌供帐帟】
汉太仆诸属
大廐 未央 官马【三令丞各五丞一尉】车府 路軨 马骏马【四令丞】龙马 闲驹 槖泉 騊駼 承华【五监】
【长丞】又边郡六牧苑令【各三丞】牧槖 昆蹏【二令丞】
唐太仆四署
乘黄署【掌乘舆车辂】典廐署【掌系饲马牛及杂畜事】典牧署【掌外牧及造酥酪脯腊之事】车府署【掌王公以下车马】
汉廷尉四属
正左监 正右监 左平 右平
唐大理五官
正【掌议狱正科条】丞【掌正刑之轻重】主簿【掌印省署钞目句检稽失】司直 评事【掌出使推按】
汉鸿胪三令丞
行人 译官 别火
唐鸿胪二署
典客署【掌二王后介公酅公版籍及四译归化在藩者】司仪署【掌四译君长以蕃望髙下为簿朝见辨其等位】
汉宗正二属
都司空令丞【如淳曰律司空主水火罪人贾曰输之司空编之徒官】内官长丞
唐宗正二署【开元中隶】
崇署【掌寺观及道士女冠簿籍斋醮之事】陵台署【掌守卫山陵】
汉司农七丞
太仓 均输 平准 都内 籍田【五令丞】斡官 铁市【两长丞】
唐太府七署
京都四市令【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左藏署【掌钱帛杂防】右藏署【掌金玉珠寳】常平署【掌平籴仓储出纳】
司农四署【唐志卿一人少卿一人总之】
上林【掌苑囿园池】太仓【掌廪藏】钩盾【掌薪炭】防官【掌防择米麦】
汉少府诸属
太医 大官 守宫 上林【四官】中书谒者 黄门钩盾 尚方 御府 永巷 内者 宦者【七令丞一曰此八官言七非】
唐少府五署
中尚【供郊祀圭璧及天子器玩】左尚【供翟扇葢繖五路辇车】右尚【供十二闲马辔领皮毛工】织染【供冠冕组绶】掌冶【掌范镕】
汉执金吾六属
中垒 寺互 武库 都【四令丞】式道左右【二中候】
将作七丞【表】
石库东园主章 左右前后中校
唐将作四署
左校署【掌梓匠】右校署【掌版筑】中校署【掌供舟车兵械杂器】甄官署【掌琢石陶工】
汉大长秋六丞
私府 永巷 仓 廐 祠祀 食官
水衡九丞
上林 均输 御羞 禁圃 辑濯 钟官 技巧六廐 辨铜 平准书汉武时上林三官为均输
钟官辨铜
明上林十署【苑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西南至浑河禁不许围猎】氷鉴 川衡 左典察 右典察 前典察 后典察【宣德年革六署】嘉蔬 蕃育 良牧 林衡【四署留】
宋四辖【统辖之义】
监文思院 监左藏库 货务【都茶场】杂卖务【杂卖场】
三班【隶宣徽院雍熙置三班院】
供奉官 左右班殿直 端拱后分东西供奉 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皆领于三班
司天监四科【司马光上言増置试以经史】
卜筮 天文 三式 歴算
东宫二坊
门下坊曰左春坊【庶子比侍中 中允比门下侍郎司议比给事中 赞善大夫比谏议大夫 谕徳比散常侍】典书坊曰右春坊【庶子比中书令中舍人比中书侍郎 监国则庶子比尚书令】
三寺【唐志东宫官詹事三寺十率府之正为太子三卿】
守令寺 率更寺 驭仆寺
六局【左庶子掌之】
司经局【掌经籍图书出入侍从】典膳局【掌进膳尝食】药藏局【掌知药】内直局【掌符玺衣服繖扇几案笔砚垣墙】典设局【掌汤沐灯烛泛扫铺设】宫门局【掌宫门管钥】
六引【唐大驾卤簿宋用开封令牧余同】
万年县令 京兆牧 太常卿 司徒 御史大夫兵部尚书 宋法驾则开封令牧御史大夫为三
引
南郊五使【后唐】
宰相为大礼使 兵尚为礼仪使 中丞为仪仗使兵侍为卤簿使 开封尹为顿递使
六礼使【吕大防为孟皇后六礼使】
奉迎使 册使 告期使 纳成使 纳吉使纳采问名使
四端佐【六朝称】
府幕曰府端 州幕曰州端 节度幕曰节端 宪司幕曰宪端
郡佐十二【通典秦汉丞以佐守尉以典武诸曹掾史略如公府隋置通守赞治东西曹掾等书佐】别驾 长史 司马各一人【通谓上佐唯王府长史理府事余府通判而已】録事参军【州府竝一人在府为曹在州为司】司功 司仓 司户司兵 司法 司士等六人【司功以下通谓判司】博士一员医学博士一员
三府【唐人所称】
明府【县令】赞府【丞】少府【尉】
县置七司【通典如郡制】
令 丞【为副贰】主簿【上辖】尉【分理诸曹】録事【省受符歴】佐 史【行其簿书】
尉有六道
入御史佛道 入评事仙道 入京尉人道 入畿丞苦海道 入县令畜生道 入判官饿道
四守
煇【甲吏之贱】胞【肉吏之贱】翟【乐吏之贱】阍【守门之贱】
四监【礼记】
山虞 泽虞 林衡 川衡
洛阳三市长
金市 马市 洛阳县市
属三官【吕氏春秋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法】
农 工 贾
三乡官名【汉明帝赐爵各二级注】
三老 孝弟 力田
乡三老【有秩】
三老【掌教化】啬夫【职聴讼收赋税】游徼【循禁贼盗】
宋道官九品【政和中令诸生分治内经道徳经为大经庄列为中经其中人分入官品】元士【正五品】髙士【从五品】大士【正六品】方士【从六品】上士【正七品】居士【从七品】逸士【正八品】士【正九品】志士【从九品】
庶人在官四等【周制】
府【治藏】史【掌文书】胥【有才智】徒【卒徒】
后魏三长【后魏书太和中立以定民户籍】
邻长【五家为邻】里长【五邻】党长【五里】
防卫有二【周礼汉光禄勲之卫郎卫尉之卫兵即此制也】
宫伯【掌士庶子】宫正【掌官府人民】
晋三行【左传】
中行【荀林父】右行【先縠】左行【先蔑】
汉七司马【宫掖七门毎门七人】
南屯 苍龙 武 北屯 朱爵 东明 朔平
卫尉八屯【张衡西京赋注在王宫外警夜巡昼】
四方 四角
五将军【通典】
大将军 骠将军【位次丞相】车将军 卫将军 左右前后将军【位次上卿皆金印紫绶】 又有伏波楼横海度辽贰师等将军 元武中诸将军皆称大
中郎三将【百官表皆秩比二千石】
五官中郎将【主五官郎】左中郎将【主左署郎】右中郎将【主右署郎】
郎中三将【旧仪注凡郎中皆主更直防卫出充车】
左右车将主左右车郎 左右户将主左右户郎左右将主左右郎 议郎不在直中故省中郎有中郎散郎外郎亦曰三郎
八校【汉武帝置】
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屯校尉【掌士】步兵校尉【掌上林屯兵】越校尉【掌越】长水校尉【掌屯宣曲者】射声校尉【掌诏射】虎贲校尉【掌车】胡校尉【掌屯池阳者不常置故又曰屯校】 中兴省中垒虎贲胡但置中候一人以监五营 南齐志屯步兵射声越长水为五校
晋四军
左军【魏官也至晋不改】前军 右军【武帝初置】后军【泰始八年置】 后省左右前后军为镇卫军其左右营校尉皆中领军统之
六军【南齐志晋制】
领军 防军 左卫 右卫 骁 游击
三部司马【各置督史后为二卫】
前驱 由基 强弩
二卫
左卫【熊渠武贲】右卫【佽飞武贲】
五督
武贲 羽林 上 异力 命中 先置四部并命中为五督
五率【卫率秦官汉因之晋初曰中卫五率各领一军】
太始分左右 惠帝加前后 太弟成都王置中卫
梁将军一百三十四号
镇卫骠车为二十四班【内外通用】四征四中为二十二班【四中谓军卫抚权】八镇为二十二班【东西南北左右前后】八安为二十二班【同上】四平四翊为二十班【平东西南北翊前后左右】五徳将军凡十品【取其盈数】为二十四班【以法气序】
隋十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以分録诸府之兵】
左右翊卫 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左右屯卫左右御卫 左右候卫
后魏六军【大统六年宇文泰仿周典置】
郎将百【六军合为百府毎府一郎将统之】开府二十四【分二十四军毎军一开府领之】大将军十二【毎一大将军统二开府】柱国六【每一柱国统二大将军复加号持节大都督以统之】
唐三卫【大臣子孙为之分番防卫而后授以禄仕凡五府】
亲卫【府一】勲卫【府二】翊卫【府三】
五府【宋崇寜因之】
亲府 勲一府 勲二府 翊一府 翊二府
五仗【三卫分为五仗列坐东西廊下毎用以四十六人立内廊閤外号内仗】
供奉仗【以左右卫为之】亲仗【以亲卫为之】勲仗【以勲卫为之】翊仗【以翊卫为之】散手仗【以亲卫翊卫为之】
南北两衙【兵志文武区别以相察伺】
南衙卫兵 北衙禁军
十率府【率通作帅取总统之义也】
左右卫 左右司御 左右清道 左右监门 左右内侍
十六卫【职官志】
左右卫 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 左右监门卫 左右千牛卫 十四卫有左右武候左右屯左右府无左右武左右威左右监门左右千牛
六军【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天子六军禁旅之名也唐谓北衙六军】
左右羽林【龙朔置】左右龙武【宗以万改】左右神武【至徳置】百官志无羽林有神策 贞观初神策分左右厢号两军
十军【总曰左右十军】
羽林 龙武 神武 神策 神威
十二军【武徳中析闗中为十二道道各一军取象天官每军将一人副一人】
万年道为参旗军 长安道为鼓旗军 富平道为武军 醴泉道为井军 同州道为羽林军华州道为官军 寜州道为折威军 岐州道为平道军 幽州道为招摇军 麟州道为苑游军泾州道为天统军 宜州道为天节军
八校【贞观令】
昭武 振威 致果 翊麾 宣节 御武 仁勇陪戎
二十四都督府【百官志景云间置察刺史以下】
扬 益 幷 荆【四州为大都督府】汴 兖 魏 冀 蒲緜 秦 洪 润 越【十州为中都督府】齐 鄜 泾
襄 安 潭 遂 通 梁 防【十州为都督府】
八节度【六典】
闗内朔方 河东 河北幽州 河西 陇右 剑南 碛西 岭南
十节度【通鉴通典】
安西 北庭 河西 朔方 河东 范阳 平卢陇右 剑南 岭南 陆贽谓控御西北两蕃唯
朔方河西陇右三节度 贾耽十道録凡三十一节度 又有长乐经略福州领之东莱守捉莱州领之东牟守捉登州领之
四镇经略【会要】
兹 于阗【置毗沙都督】疏勒 焉耆【置碎叶城】 咸亨中罢长寿中复四镇无焉耆有碎叶两敇不同
宋武臣两司三衙【官尊者建牙牙旂也因谓所舍为牙后易为衙】
殿前司 侍卫司马军 侍卫司步军
四厢【宋制官舍也廊谓之厢】
捧日 天武左右四厢【属殿前司】龙卫左右厢【属马军】神卫左右厢【属步军】
禁卫五重【东斋记事】
亲从事 天武官 御龙弓箭直 御龙骨朶子直御龙弩直
十卫
左右金吾卫上将军 左右金吾卫大将军 左右卫上将军 诸卫大将军 诸卫将军 率府率率府副率
建炎十军【毎军四军军二千五百人】
骁胜 壮捷 忠勇 义成 龙武 虎威 折冲果毅 定难 靖边
明五府都督
前 后 左 右 中
武世官九等
指挥使 同知 佥事 正千户 副千户 卫镇抚 实授百户 试百户 所镇抚
武流官八等
都督 同知 佥事【三等】都指挥使 同知 佥事【三等】正留守 副留守【二等】
四代官数【周礼疏明堂位注】
有虞氏官六十 夏官百二十【公羊传注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应十二子】殷二百四十 周三百六十
汉官秩十六等【丞相太尉司徒司空诸将军及诸侯王国官不在此目】
中二千石【月百八十斛自御史大夫至执金吾】二千石【亦曰眞二千石月百二十斛自太子太傅至州牧郡太守】比二千石【月百斛自丞相司直至郡尉】千石【月八十斛自丞相长史至万户以上县令】比千石【自光禄大中大夫至光禄虎贲郎】八百石【太子家令成帝除八百石秩】比八百石【光禄勲谏大夫】六百石【月七十斛自卫尉公车司马令至次万户以上县令】比六百石【月六十斛自太常太仆博士至司马候】五百石【减万户县长成帝除】四百石【月四十五斛自中盾至减万户县丞】比四百石【光禄侍郎】三百石【月四十斛次减万户县长】比三百石【月三十五斛光禄郎中】二百石【月三十斛万户以下县尉】百石【自百石以下佐之秩为少吏】
唐命秩四【陆宣公奏议掌务受俸惟执事一官其勲散爵号三者止于服色资荫】
职事官 散官 勲官 爵号 百官志辨贵贱叙劳能有品有爵有勲有阶
六参九参【唐百官志】
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及二王后朝朔望 文臣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 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号九参官 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二日一朝号六参官
唐文散官二十九阶【通鉴二十八阶】
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特进【正二品】光禄大夫【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正议大夫 通议大夫【正四品】大中大夫 中大夫【从四品】中散大夫朝议大夫【正五品】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从五品】朝议郎承议郎【正六品】奉议郎 通直郎【从六品】朝请郎 宣
徳郎【正七品】朝散郎 从义郎【从七品】给事郎 征仕郎【正八品】承奉郎 承事郎【从八品】儒林郎 登仕郎【正九品】文林郎 将仕郎【从九品】
武散官三十一阶【六典除懐化归徳亦二十九阶】
骠大将军【从一品】辅国大将军【正二品】镇国大将军【从二品】冠军大将军 懐化大将军【正三品】云麾将军 归徳将军【从三品】忠武将军 壮武将军【正四品】宣威将军明威将军【从四品】定逺将军 寜逺将军【正五品】游
将军 游撃将军【从五品】昭武校尉 昭武副尉【正六品】振威校尉 振威副尉【从六品】致果校尉 致果副尉【正七品】翊麾校尉 翊麾副尉【从七品】宣节校尉 宣节副尉【正八品】御侮校尉 御侮副尉【从八品】仁勇校尉仁勇副尉【正九品】陪戎校尉 陪戎副尉【从九品】 百官志四十有五
元文资四十二阶
开府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 特进 崇进 金紫光禄大夫 银青荣禄大夫【正一品】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从一品】资徳大夫 资政大夫 资善大夫【正二品】正奉大夫 通奉大夫 中奉大夫【从二品】正议大夫通议大夫 嘉议大夫【正三品】大中大夫 中大夫亚中大夫【从三品】中议大夫 中宪大夫 中顺大
夫【正四品】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 朝列大夫【从四品】奉政大夫 奉议大夫【正五品】奉直大夫 奉训大夫【从五品】承徳郎 承直郎【正六品】承务郎 儒林郎【从六品】文林郎 承事郎【正七品】征仕郎 从事郎【从七品】登仕郎将仕郎【正八品】登仕佐郎 将仕佐郎【从八品】正从九
品注初入仕官员
武资三十四阶
龙虎卫上将军 金吾卫上将军 骠卫上将军【正二品】奉国上将军 辅国上将军 镇国上将军【从二品】昭武大将军 昭毅大将军 昭勇大将军【正三品】安逺大将军 定逺大将军 懐逺大将军【从三品】广威将军 宣威将军 明威将军【正四品】信武将军显武将军 宣武将军【从四品】武节将军 武徳将军【正五品】武毅将军 武略将军【从五品】承信校尉 昭信校尉【正六品】忠武校尉 忠显校尉【从六品】忠勇校尉忠翊校尉【正七品】修武校尉 敦武校尉【从七品】保义校尉 进义校尉【正八品】保义副尉 进义副尉【从八品】正从九品注初入仕官员
明十文勲【防典文官一品至五品歴再考应合授勲者照依散官拟奏】
左右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正治上卿【正二品】正治卿【从二品】资治尹【正三品】资治少尹【从三品】赞治尹【正四品】赞治少尹【从四品】修正庶尹【正五品】协正庶尹【从五品】
十二武勲
左右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上防军【正二品】防军【从二品】上轻都尉【正三品】轻都尉【从三品】上都尉【正四品】都尉【从四品】骁尉【正五品】飞尉【从五品】云尉【正六品】武尉【从六品】
汉赏功爵二十级【百官表皆本秦制以赏功劳避武帝讳改通侯列侯】
公士【言有爵命异于士卒】上造【言有成命于上】褭【以组带马曰褭】不更【言不预更卒事 为士爵四】大夫【列位从大夫】官大夫【加官者示稍尊也】公大夫【同上】公乘【得乘公家车】五大夫【大夫之尊者为大夫爵五】左庶长【言为众列之长】右庶长 左更【主领更卒部其役事】中更 右更 少上造【主上造之士】大上造 驷车庶长【乘驷马车为众庶长】大庶长【为卿爵九】闗内侯【有侯号居京畿而无国邑】彻侯【为侯爵二】
赏功六等【魏志建安中置以赏功虚封自此始】
名号侯【爵十八级】闗中侯【爵十七级】闗外侯【爵十六级】五大夫【十五级】列侯 闗内侯
武功爵十一级【武帝诏令民得买爵赎罪名为武功爵级十七万买爵至千夫先除为吏】造士 闲舆卫 良士 元戎士 官首 秉铎千夫 乐卿 执戎 攻戾庶长 军卫
唐总章功臣二等【以太原老从西府功臣】
第一功后官无五品者授其子若孙一人【有至五品四品者加二阶三品以上加爵三等】第二功后官无五品者授其子若孙一人【有至五品者加一阶六品者二阶三品以上爵一等】
元初序朝七班【解酲语】
擎天班【执政大臣】焕璧班【玉堂清署】剑锷班【言官法司】椒兰班【外戚】琼枝班【亲王】豹首班【功臣将师】随班【其余朝臣】
明诸司奏事仪【会典】
一都督府 二十二卫 三通政司 四刑部 五都察院 六监察御史 七断事司 八吏部等五部 九应天府 十兵马司 十一太常寺【若奏祭祀则在各衙门先】十二钦天监
五仪【典命注谓公侯伯子男之仪】
上公九命为伯【宫室车服以九为节】侯伯七命【以七为节】子男五命【以五为节】 又王之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出封皆加一等【注王之三公有徳者加命为二伯卿为侯伯大夫为子男中下大夫四命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
五等【同上谓四命三命再命一命不命五等也】
公之四命【以皮帛眡小国之君】卿三命 大夫再命 士一命侯伯之卿大夫亦如之 子男之卿再命 大夫一命 士不命【宫室车服等各视其命之数】
九仪【大行人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侯之爵 秦汉设九宾】
命者五公侯伯子男 爵者四卿大夫士
九命【春秋命者君所以畀臣也毎命异仪贵贱之名位以正】
一命受职【治职事】再命受服【受冕服】三命受位【受位于王使临民】四命受器【始有祭器】五命赐则【地未成国赐以畿内之都而治以八则】六命赐官【自置官以治家邑】七命赐国【出就侯伯之国】八命作牧【一州之牧】九命作伯【长诸侯为方伯】
九锡【自汉以来位极人臣则膺此殊锡】
车马【大辂戎辂各一元牡二驷能安民则赐】衣服【衮冕之服赤舄副焉能富民则赐】乐县【轩县之乐六佾之舞能和民则赐】朱户【以居民众多则赐】纳陛【以登能进善则赐】虎贲【三百人能退恶则赐】鈇【各一能诛有罪则赐】弓矢【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能征不顺则赐】秬鬯【一卣圭瓒副焉孝道备则赐】
三赐【礼记】
一命赐爵 再命赐衣服 三命赐车马
门防六等【百官志天寳六年敕改】
庙社宫门二十 东宫门十八 一品门十六 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防十四 三品及上中都督上都防上州十二 下都督都防中州下州各十
周五爵五等【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注与孟子同葢指实封之地若周礼则兼附庸之地】公 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 男【皆五十里】 周礼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汉爵三等【史记】
王 侯 亭侯
魏爵十等【理道要诀】
王 公 侯 伯 子 男 县侯 乡侯 亭侯闗内侯
封王庶子三等【谓天子之子也嫡子嗣为王庶子封号有三等】
乡公【王庶子】乡侯【嗣王之子】亭伯【公庶子】
隋爵九等
国王 郡王 国公 郡公 县公 县侯 县伯县子 县男
唐爵九等【志】
王【食邑万户】郡王【五千户】国公【三千户】开国郡公【二千户】开国县公【千五百户】开国县侯【千户】开国县伯【七百户】开国县子【五百户】开国县男【三百户】
宋爵十一等
王 嗣王 郡王 郡公 开国公 开国郡公开国县公 开国侯 开国伯 开国子 开国男
元爵八等
王【食邑万户】郡王【五千户】国公【三千户】郡公【二千户】郡侯【一千户】郡伯【七百户】县子【五百戸】县男【三百户】
明同姓王二等封
亲王【亲王嫡长子承袭】郡王【亲王次嫡子庶子皆封】
同姓将军三等封
郡王次嫡庶子授镇国将军【从一品】镇国将军子授辅国将军【从二品】辅国将军子授奉国将军【从三品】奉国将军子授镇国中尉【从四品】镇国中尉子授辅国中尉【从五品】辅国中尉子以下俱授奉国中尉【从六品】
汉皇女封号三等【天子女也】
县公主【皇女仪服同列侯】长公主【皇女尊崇者加号仪服同蕃王】乡亭翁主【诸王女仪服同乡亭侯】
明女封主君五等
亲王女封郡主 郡王女封县主 镇国将军女封郡君 辅国将军女封县君 奉国将军女封乡君中尉之女俱称宗女
命妇二称
内命妇谓三夫人以下也 外命妇谓诸臣之妻也
汉女官十四等【宫官掌内事皇后统之 班固西都赋后宫之妇十有四位】
昭仪 婕妤 娙娥 傛华 美人 八子 充依七子 良人 长使 少使 五官 顺常 无
涓 此下有共和娯灵保林良使夜者上家人子中家人子其良家子入宫未有称号俱称良家子
魏女官十二等
贵嫔 夫人 淑妃 淑媛 昭仪 昭华 修容修仪 婕妤 容华 美人 良人
六尚【内宫】
尚书 尚仪 尚服 尚食 尚寝 尚工
唐女官十九等
贵妃 淑妃 徳妃 贤妃 昭仪 昭容 昭媛修仪 修容 修媛 充仪 充容 充媛 婕
妤 美人 才人 寳林 御女 采女 开元时置惠妃丽妃华妃
命妇五等【六典】
一品及国母妻为国夫人 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 四品母妻为郡君 五品母妻为县君【其母皆加称太】散官竝为乡君
命妇十三阶
国夫人 郡夫人 太夫人 郡君 县君 太君淑人 硕人 令人 恭人 宜人 安人 孺
人
宋命妇八等【政和间诏郡县称君葢非妇道且等级无别于是定制】
执政已上封夫人 尚书已上封淑人 侍郎已上封硕人 大中大夫已上封令人 中散大夫已上封恭人 朝奉大夫已上封宜人 朝奉郎已上封安人 通直郎已上封孺人
元命妇六阶
国夫人 郡夫人 郡君 县君 恭人 宜人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五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5/01/29 0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