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集类>>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儒家人物文献资料

陈亮

    〖陈亮〗(1143-1194年)原名汝能,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人。生于宋末衰世,自幼立志恢复中原。年未冠,著《酌古论》、《中兴五论》,论极历史人物,尤崇汉高祖刘邦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功业,力图从中寻求中兴的经验与策略。孝宗时,三次上书,指斥主和派殃民误国,力主抗金雪耻。故触犯当朝权臣,三次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他深感“人微言轻,不为一世所察”,决心投身科举,以取官职施展才华。绍兴四年(1193),应礼部进士试。其策论深得光宗赏识,御批第一,授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时陈亮已年五十一,因长期“忧患困折”,次年卒。亮学无师承,潜心著述和讲学。创永康学派。主要弟子有喻民献、吴深、林觏、陈颐、钱廓、郎景明、徐硕等。他针对当时颓废不振的风气,提倡“各务其实”的功利主义,指斥世儒自以为得正心诚意者,实皆麻木不仁,“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不讲求治国之实效,而用空言掩饰无能。他认为,“治者,实也”,“为士者”要有良好的品行;“居官者”要有处理政事的本领,人人都要各尽其职。君主要有“天下为公之心”,“立政之大体,总权之大纲”。为此,要“任贤使能以清官曹,尊老慈幼以厚风俗,减进士以列选能之科,革任子以崇荐举之实;‘多置台谏以肃朝纲,精择监司以清郡邑;简法重令以澄其源,崇礼立制以齐其习;立纲目以节浮费,示先务以斥虚文;严政条以核名实,惩吏奸以明赏罚”(《进中兴五论札子》)。他继承北宋李□、王安石、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关于“道”:他承认有“道”的存在,但“道”不是先于事物,超越事物而独立存在。“道”离不开具体事物,“而常行于事物之间”。人与道不可分离,天、地、人三者构成宇宙统一体,“人不立则天地无以独运”,道也就不存在。故三代圣王时的“道”是“人道”,汉唐时的“道”也是“人道”。“道”在天地间,如赫日当空,处处光明,闭眼之人,开眼即是”,人人可以体察,认识“道”。批判了朱熹道:“出于形气之表”,“非人所能预”的思想。关于“王霸”、“义利”,反对朱熹颂王贬霸、贵义贱利的观点,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认为“霸道”本于“王道”,“王道”又需要以“霸道”来体现,故王霸并用。指出如果“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万物何以蓄衍不绝,道何以常存不息。三代亦不免有人欲,只是“三代做得尽,汉唐做得不尽”。刘邦、李世民“禁暴战乱,爱人利物”,是恻隐之心。正因有“大功大德”的“救民之心”,所以“汉唐之君本领非不大洪开廊”,故能使其国与天地并立。刘邦、李世民的功业与汤、武无异,其心可以上接夏、商、周三代。管仲助齐称霸,是仁者之事,是王道的需要。基于王霸并用的理论,又认为义要体现在利上,义利并行缺一不可。利,是指“生此之利”。禹无功业,不能成六府(形成天地万物的水、火、木、金、土谷)。乾(天)无利,不能具四德(元、亨、利、贞)。言三代无利欲,是孔子的美化。关于“成人之道”问题:朱熹让人们安坐不动,不问国家存亡,生民之利,“独善其身”,作道德自我完善的君子儒。陈亮针锋相对,指出要做“志在天下”,“大有为”的英雄豪杰。这样的人才能“推倒一世”,“开拓万古”,大智大勇,才德双行。陈亮继承王安石的事功和革新思想,而成为唯物主义。与朱熹的争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两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功利主义思想源远流长,虽经陈亮提倡,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末取得主导地位。主要著作有《龙川文集》三十卷。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