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集类>>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儒家人物文献资料

啖助

    〖啖助〗(724-770年)字叔佐。唐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末,曾任临海县尉,丹阳主薄等职。善《春秋》学,考《左传》、《公羊》、《谷梁》三传得失,弥补漏缺。主要门人有赵匡、陆淳。他治学不为旧说所拘,敢荡弃家法,凭己意说经。其论多异于先儒大师。认为孔子著《春秋》的宗旨,三家之说皆未阐明。“救时之弊,革礼之薄”才是孔子的本意。因为周武王、周公承商殷之弊,是不得已而用之。周公卒,仍未改正,故其弊甚于夏、商二代。以至东周、王纲废绝,人伦大坏。孔子伤叹,唐、虞之道,难行于末世,故作《春秋》。以权来辅正,以诚来断礼,立忠为教,原情为本。不拘于浮名。从宜救乱,因时黜陟。还认为,杜预论《春秋》褒贬唯依据周礼,不确切。若果然如此,则是周德虽衰,而礼经未反。足以教化百姓,又何必著《春秋》。《春秋》实乃用二帝三王之法,以夏政为本,不全守局礼。关于《春秋》记事为何始予隐公。则认为,平王之初,人习余化。如犯有过恶,尚可用周朝旧典处置。以后风尚大变,再用太平时旧典,则天下人皆可诛,无复善恶。故断平王之末,以隐公为始。修《春秋》是为后已法,以拯救恶俗,勉励善行,救周之弊,革礼之所失。还认为,先时三传皆口传,后来学者乃著为书,题以祖师名。《左传》叙周、晋、齐、宋、楚、郑等国事最祥,是左氏得此数国史书,以传授门人。后代学者按年编辑,以为传记。同时,又广采当时文集,卿仕家传、卜书、占书、纵横家、小说、讽谏等,杂在其中。故叙事多,释经意少,是非交错。《左传》乃孔子门人所作,题左丘明是后人的附会。《公羊》、《谷梁》二传,初亦口传。后人据其大义,散配经文,故多乖谬,失其纲统,但二传好于左氏。《谷梁传》意深,《公羊传》善辞辩,经文解释钩深。他感叹圣人微旨久绝。三传互失经旨,注不尽传意,《春秋》之义几乎泯灭。《春秋》之文简易如天地,理著明如日月。但先儒各守一传,互相指责,用诡言曲说,附会本学,令后人不识宗本,而因注迷经,因疏迷注。为通经意,考三传,舍短取长,集前儒注释,以己意补阙漏,撰《春秋统例》,补《三传》差谬略二百八十六处。啖助不顾经学家法,独抒己见,实开求学附会臆断的先声。主要著作有《春秋统例》,死后由其门人陆淳偕其子啖异整理,改名《春秋集传纂例》。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