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十二卷。宋邵雍(1011-1077)撰。邵雍为北宋名儒,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著书立说,此书是其代表作。《周易》作为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自汉以后其学就已大行于世。汉儒《易学》重象数,王粥《易》学重义理,宋儒为《易》,一派重象数,一派重义理,邵氏讲义即专以数为本。此书一至六卷用《周易》六十四卦说明世界治乱;七至十卷专讲“律吕声音”,称为内篇;十一、十二两卷为《观物外篇》。都借“易卦”推衍,建立他的先天象数之学的整个体系。邵雍所谓的先天象数学,是用唯心主义象数学去解释《易经》,是在道教思想影响下建立的一套唯心主义象数体系。按照邵雍的解释,天地生于动静,天分阴阳,地分柔刚;阴阳柔刚,即为四象。阴阳又分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这就是日月星辰,为天之四象;柔刚又分为太柔、太刚、少柔、少刚,这就是水火士石,为地之四象。由日月星辰而有寒暑昼夜之变,由水火士石而有风雨露雪之化。再由这八者的错综变化而产生万事万物。他把这种宇宙生成的过程归结为“象”和“数”的演化过程。他认为万物都是由一个总的本体“太极”演化出来的。“太极”演为两仪(地、静),两仪生四象(阴阳柔刚),四演为八,八演为十六,十六为三十二,三十二为六十四。两仪、四象、八卦就是“象”;与这些“象”相适应的就是“数”,即一、二、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邵雍就是用这种一演为二,二演为四等简单的“加一倍法”推演出了神秘的数的系统,用它来说明宇宙的形成。这就是以象数理论所虚构的宇宙生成图式,就是所谓先天象数学。邵雍认为,作为宇宙本体的“太极”,也就是“道”、是“心”。他说“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则变,复归于神也”。在他看来,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则皆有消长、有始终,按照他所说的“先天图”循环变化。以为人类社会已盛极而衰,从古代有关三皇五帝等传说和某些历史现象出发,提出了“皇、帝、王、霸”四个时期的历史退化论。至于邵雍称他的象数学为“先天”,是因为他认为他所拟构的那套宇宙生成图式的原理,在天地万物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天地万物只不过是这个先天图式的体现而已。邵雍继承了李翱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并在此书中又作了极力的发挥,经程颇,再到南宋陆九渊,终于形成“心学”一派,由此而论,邵雍堪有承上启下之功。并且,他所创立的先天象数之学,不仅在宋儒研究《周易》中独成一派,而且对道教亦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被道教奉为经典。主要版本有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正统刻万历续刻本影印《道藏》本,通行本为《四部备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