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集类>>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儒家著作文献资料

盐铁论

    〖盐铁论〗十卷。汉桓宽撰。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治公羊春秋,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露。按《汉书·车千秋传》载,昭帝始元六年(前81),“诏郡国举贤良、文学士,问以民所疾苦,于是盐铁之议起焉”,诸贤良,文学之士从反对郡国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开始,对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项政策进行了全面批评,并与御史大夫桑弘羊展开尖锐的辩论。而此书,即专门以记载这次辩论为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著录作六十篇,列入儒家类。自此以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将其列入儒家类,著录作十卷。今本分十卷六十篇,一仍古本之旧。各篇皆自有标题,互相连贯。书中大旨以儒家思想为宗,所论多遵从儒家六经,所言皆述古代先王圣主事迹,对桑弘羊、车千秋等则多所批评。《论□》、《水旱》诸篇主要反映了桑弘羊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贤良、文学士“天人感应”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立,贤良、文学承继董仲舒思想,以春生、夏长、秋成、冬藏这一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与儒家思想的仁、德、义、礼相比附,认为先王的德治如同“四时之序”一样不能更改,实行德治,则阴阳调和,风雨及时,“水旱不能忧”,“岁无荒年”;反之,盐铁官营,就会“阴阳不调”,“水旱不时”,“天报以祸”,从而出现“灾异之应”。桑弘羊则认为,所谓“圣主”之时,同样有“水旱之灾”,饥荒与丰年,是“天之所为”,是由于“阴阳之运”的缘故,既非人力,亦与“圣主”无关,提出了“阴阳之化,四时之叙”、“日月之行,星辰之纪”以及“水火金木”都无“所本始”的命题。《刑德》、《遵道》、《利议》、《论诽》诸篇,主要反映了桑弘羊进步历史观与贤良、文学士形而上学不变论的分歧。贤良、文学们主张“法先王”,“法三王”,“法周公”,“法孔子”,他们遵崇董仲舒“有改制之名,无变道之实”的形而上学不变论。桑弘羊认为,这是死守空言,无视“时世之变”,迷信往古,乖背今世,其目的是“称往古而留当世”,是“道古以害今”。总之,此书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汉中期以贤良、文学之士所遵奉的所谓正统儒家思想与另一“巨儒宿学”桑弘羊进步思想的辨论,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矛盾、各派思想斗争和桑弘羊的朴素唯物论、朴素辩证法以及进步的历史论,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史料。传本较多,其中以明万历中新安程氏《汉魏丛书》本流布最广,明代华氏活字版本最珍贵,民国《诸子集成》本最通行;注本中明嘉靖间张之象注本为最早,今人王利器《盐铁论校注》本为最好。另外,明代的《子书百种》本作二卷,沈廷余刊本作四卷。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