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又名《李氏焚书》)六卷,续焚书,五卷,明李贽(1527--1602)撰。为李氏书答、杂术、读史札说及诗作的汇编,为李氏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其中《答邓石阳》、《答耿中丞》、《何心隐论》、《童心说》等篇最能反映李氏的思想观点。李贽认为《六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史官过为褒崇之词”,“懵懂弟子记忆师说”,并非“万世之至论”(《焚书·童心说》)。受王守仁和禅学影响,但又以异端自居,反对以“一”、“理”、“太极”为万物本源,指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夫妇论》),“若二生于一,一又安从生也”(同上)。反对道学家把“诵法孔子”当作人们活动的唯一标准,谓“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予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答耿中丞》)。又谓“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整”(《何心隐论》),均为极大胆之论述。攻击道学家,谓从道学家身上“欲求一句有德之言而不可得”。主张“童心”说,谓童心即真心,本来人人具有,因为“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而改变了“童心”,满场是假。批判耿定向等“耕田而求食,买地而求种,架屋而求安,读书而求科等,居官而求尊显,博求风水以求福荫子孙。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质问“学问岂因大官长乎?学问如因官大,则孔孟当不敢开口矣”(《答耿司寇》),切中其弊。李贽在此书中又提出善恶为相对、反对重男轻女等观点,为封建统治者所恶,故此书一再被禁。但禁而不绝,对后世影响深远,具有启蒙作用。有明刻本、清宣统间《国粹基本丛书》排印本、1959年中华书局排印本、1974年中华书局重印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