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谬正俗〗八卷。唐颜师古(581-645)撰。师古名籀,以字行,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隋时曾任安养县尉,唐贞观中,与魏徽等撰修《隋书》,太宗以五经传写多讹误,诏师古详加校订,学者竞就所知提出质问,师古博引晋、宋旧文逐条答辩,时人叹服,迁秘书少监、弘文阁学士,著《汉书注》、《安兴贵家传》、《大业拾遗》、《正会图》、《吴兴集》、《庐陵集》诸书。此书永徽二年(651)由师古之子符玺郎颜扬庭表上于朝,高宗敕录付本以充秘阁。卷首有扬庭表,称稿草才半,部帙未终。故此书当时盖为未竞之本;表中又称谨遵先范,分为八卷,勒成一部。则今本乃扬庭所编定。宋人诸家书目多作《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盖避太祖之讳而改。此书宗旨在于音释诸经、及诸书字音与俗语之异。八卷中共收一百七十五条。前四卷凡五十五条,皆论诸经训诂音释;后四卷凡一百二十七条,皆论诸书字义、字音及俗语相承之异,此亦即师古之校勘成果部分。考辨极精,校正了经书中的许多错舛之字。惟拘于习俗,不能知音有今古之分。其注《汉书》,动辄以合声为言,遂与沈重之音《毛诗》,同开后世的“叶音”之说。故书中谓“葬”音臧,“谊”、“议”音宜,“反”音扶万反,“歌”音古贺反,“彝”音上声,“怒”有上、去二声,“寿”有授、受二音,“县”有平、去二声,“迥”音户莹反等等,皆误以今韵读古音;同时,亦有部分以古音读今韵者。诸如此类,均不免千虑一失。此书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小学类著作之一,作者对诸经之字音义,引经据典,究其根源,辨其讹误。既训诂、又校勘,是研究我国古代经籍、经义的重要参考材料。有乾隆间刻本,《四库全书》本,《艺海珠尘》本,《小学汇函》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