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集类>>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儒家著作文献资料

周礼注疏

    〖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127—200)注,唐贾公彦疏。郑玄为东汉著名经学大师,其生平,详见《易纬》;公彦,河北永年人,永徽(650—655)中,官至太学博士,撰《仪礼义疏》诸书。《周礼》又名《周官》,于诸经当中,最为晚出,对其发现经过,贾公彦《序周礼兴废》引马融语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所记各有不同,综合而言,大体在文帝时代,就已发现《周礼》的部分内容,为司马迁撰《史记》及其他典籍所引用,后河间献王刘德得此书,&127;即被藏于秘府中,&127;迨刘歆校理秘书时,方得重新“发见”,并以《考工记》补作冬官,始成完帙。其学西汉不传;东汉时,刘歆弟子杖子春授传与郑众,贾逵,二人乃为其作注,但杜子春、郑众及贾逵注均已不传。马融学生郑玄所注此书,融通众说,简明精当,保存了许多汉代的研究成果,如根据此书,可大略考见,杖子春所注,大体以释宇为主,即把《周礼》的古字用汉代文字加以训释;郑众注则有一些有关名物制度的诠释等等。所注虽然有一些附会之处,但总体看,仍不失为精湛之作,深得后人好评,清人黄丕烈即言:“郑氏之学,惟三《礼》为最精,三《礼》之注,惟郑氏最善。”《四库全书总目》认为,郑注《周礼》“所释特精”,唯“好引纬书”及“好改经字”是其两失。其实,好引纬书及好改经字,并无多少失当,纬书所引的数量不多,况且纬书也不一概是无稽之论;至于改变经字,多数地方改得正确,而且改在注中,使后人仍可见经文原貌。因此,郑注的不足并不在.此而在于作者认定《周礼》为周公之作,处处用古制或汉制给予解释,难免于牵强附会。郑注实际上是对汉代《周礼》研究的一次总结,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自此以后,《周礼》遂大行于世。入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彦以北周沈重《周礼义疏》为基础,集魏晋六朝诸家之说为郑注作疏,&127;于、&127;礼、乐、军,赋诸礼并能引据明赡,足以发明郑学,《四库全书总目》称之:“公彦之疏,亦极博核,足以发挥郑学。《朱子语录》称五经疏中,《周礼》疏最好。”但公彦在考证上过于狭隘,仅局限于九经及诸纬中,而对于诸子百家之单词精义,以及文字之假借音读异同,未能详细论述和阐释,是其主要不足。贾疏总结了魏晋至唐初数百年间的《周礼》研究情况。郑注与贾疏,分别代表了《周礼》研究的两个时代,都是当时的集大成著作,在经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五十卷,今本四十二卷为后人所并。宋以前,郑注与贾疏各为单行,宋以后,为阅读方便,遂将两书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局礼音释》合而刊之。郑注单行本尚存宋本,藏北京图书馆;贾疏单行本尚有宋代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亦入藏北京图书馆。合刊本除《四库全书》、《通志堂经解》诸本外,通行本为各种版本的《十三经注疏》本。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