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
正文
卷下 诊候第五
卷下
诊候第五
(诊。非独脉也。有自脉言者。有自证言者。有自形言者。有自色言者。有自声言者。经中五过四失。皆言诊也。
故分诊候另为一门。此篇皆出素问。故文上不加别识。)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过。差也。
即病也。)切脉动静。(脉诊。)而视精明。(神诊。精气神明。王注。作目 睛明穴。未确。)察五色。(色诊。)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证诊。)形之盛衰。(形诊。)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
彼春之暖。为夏之暑。(阳生而之盛。)彼秋之忿。为冬之怒。(阴少而至壮。)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脉因时变。)以春应中规。(圆滑。)夏应中矩。(方大。)秋应中衡。(涩平。)冬应中权。(沉石。)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脉与时不相应。与藏不相应者。皆曰相失。分其生克之期日。则可以知死时矣。)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心欲虚。神欲静。)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以气渐降。如虫之欲蛰藏。)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知内者按而纪之。(内而在脏在腑。)知外者终而始之。(外而在表来经。)此六者。持脉之大法。(四时表里。必须明辨。
王注。知外谓知色象。似与持脉不合。)尺内两旁。则季胁也。(肋骨尽处名季胁。季胁近肾。尺主之。)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少腹。王注。外谓外侧。里谓内侧。李士材曰。外谓前半部。里谓后半部。)中附上。(中部关脉。)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左手关脉。膈谓膈中。)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右手关脉。)上附上。(上部寸脉。)右外以候肺。
内以候胸中。(右手寸脉。)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左手寸脉。)前以候前。后以候后。(关前以候前。关后以候后。
吴注。前指候前。后指候后。亦此义也。)上竟上者。(由尺至寸。)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自寸至尺。)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此内经诊法也。吴注曰。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小肠膀胱。居少腹也。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不及胆者。
寄于肝也。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膻中即心包也。高阳生以大小肠列于寸。三焦配于左尺。命门列于右尺。而膻中则不与焉。特以心与小肠为表里。肺与大肠为表里耳。不知经络虽为表里。而大小肠皆在下焦。焉能越中焦而见脉于寸上乎。滑伯仁以左尺主小肠膀胱前阴之病。右尺主大肠后阴之病。可称只眼。又灵枢云。宗气出于上焦。营气出于中焦。
卫气出于下焦。上焦在于膻中。中焦在于中脘。下焦在脐下阴交。故寸主上焦。以候胸中。关主中焦。以候膈中。尺主下焦。以候腹中。今列三焦于右尺。不亦妄乎。又肾虽一脏。而有左右两枚。命门穴在督脉第七椎两肾之间。一阳居二阴之中。所以成乎坎也。内经并无命门之经。何以循经而见脉于寸口乎。)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吴注。
浮取之而脉沉。为病在里。)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沉取之而脉浮。为病在表。)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上部盛而下无阳气。升而不降。故腰足冷。)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下部盛而上无阳气。降而不升。
故头项痛。甲乙经作推而上之。下而不上。推而下之。上而不下。文尤顺而义同。昂按。此即五常政大论所谓上取下取。
内取外取。以求其过是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脉少血少。故有腰痛脊痛。不仁不用等病。)(脉要精微论)诊病之始。五决为纪。(以五脏之脉。为决生死之纲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始。病源也。母应时旺气也。)
所谓五决者。五脉也。(即五脏之脉。)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相。犹色也。)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赤(色赤。)脉之至也。喘(脉来喘急。)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
(心肺藏高。故皆言喘。喘为心气不足。坚为病气有余。痹者。藏气不宣行也。)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金火相战。)得之醉而使内也。(酒味辛热。助火克金。加之使内。则肾气虚。虚必盗母气以自养。肺金益衰。而不能行气。故气积于胸中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
(长而弹手。为弦紧为寒。)有积气在心下。支 。(支主 胁。肝主胁。胁近心。故曰心下。)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肝脉络阴器。故疝亦属肝病。)腰痛足清头痛。(肝脉所过。阴脉者。下行极而上。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王注。若肾气逆上。则为厥疝。不上则但为脾积。)女子同法。(女子亦有疝。
但不名疝而名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脾主四肢。风木克土。)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上字未详。马注。尺脉之上。坚而且大。)有积气在少腹与阴。(阴器。)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湿气趋下。必归于肾。)(五脏生成论)
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气血。通决死生。为之奈何。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九为奇数之极。)一者天。
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上部天。两额之动脉。(额两旁动脉。王注。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地。两颊之动脉。(鼻之两旁。近巨 之分动脉。
足阳明脉气所行。)上部人。耳前之动脉。(耳前陷中动脉。手少阳脉气所行。)中部天。手太阴也。(谓肺也。寸口中经渠穴动脉。)中部地。手阳明也。(谓大肠。手大指次指歧骨间。合谷之分动脉。)中部人。手少阴也。(谓心脉。掌后锐骨之下。神门之分动脉。)下部天。足厥阴也。(谓肝脉。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阴股中动脉。女子取太冲。
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陷中。)下部地。足少阴也。(谓肾脉。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太溪之分动脉。)下部人。足太阴也。
(谓脾脉。足鱼腹上。越两筋间。阴股内箕门之分动脉。)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肠胃。)人以候心。上部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王注。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志。是谓神藏五。一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是谓形藏四。张注。形藏四。谓胃大小肠膀胱。藏有形之物也。胆无出无入。三焦有名无形。皆不藏有形者也。于理亦通。但于本文欠贯。马注。古人诊脉。凡头面手足之动脉。无不诊之。犹伤寒论多以趺阳脉言之也。其九候法。亦以三部中有天地人。与后世之浮中沉不同也。颇得古义。)必先度其形之肥瘦。(大抵肥人脉沉。瘦人脉浮。)以调其气之虚实。(肥人血实气虚。瘦人气实血虚。)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此言刺法。统肥瘦而言。)必先去其血脉。(刺去留邪。)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喘满。)者死。(形气不相得。)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目内陷者死。(诸脉皆属于目。)察九候独小者病。(九部之中。一部独小。下同。)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吴注。沉伏。)病。(此九候中。又有七诊之法。)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寒热病者。以平旦死。(吴注。寒死夜半。热死日中。平旦为阴阳交会之中。)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火旺于午。)病风者。以日夕死。(风属卯木。日入申酉。属金。
金克木。)病水者。以夜半死。(水旺亥子。)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辰戌丑未土日。脾绝故也。)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风病之脉。有独大独疾者。经血不足。有独小独迟者。)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胃为哕。
呃逆也。心为噫。嗳气也。)(三部九候论)
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皮部论)
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子病及母。)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木邪克土。)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惊则气乱。神无所根据。故喘出肺而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水气通肾。)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经脉别论)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心志不乐。营血不生。)尝富后贫。名曰失精。(富则膏粱。贫则藜藿。藏液不生。)五气留运。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内无可求。外无可验。)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恶寒之貌。)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营。(王注。血为忧煎。气随悲减。)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治之一过也。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
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逆气上行。满于经络。使神气离散。)
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病能论。奇恒者。
言奇病也。)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失势。)及欲侯王。(妄念。)故(旧也。)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 为挛。(不得志而气血伤。筋骨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委曲随顺。)乱至失常。病不能移。此治之四过也。凡诊者。
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吴注。始病今病。以及余事。)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王注。男阳气多。左大为顺。女阴气多。
右大为顺。)离绝菀(郁。)结。忧恐喜怒。(王注。离。间其亲爱也。绝。断其所怀也。菀。思虑郁积也。结。怫郁不解也。忧则志苦。恐则气下。喜则惮散。怒则逆乱。)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当富大伤。斩筋绝脉。
身体复行。令泽不息。(身虽复旧。而色泽尚未滋息。)故(旧也。)伤败结。留薄归阳。(王注。谓阳经及六腑。张注。
由阴伤而及于阳。)脓积寒炅。(内积脓血。外为寒热。)粗工治之。亟刺阴阳。(不别阴阳。而妄刺之。)身体解散。四肢转筋。死日有期。医不能明。此治之五过也。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
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八正神明论。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九候。见前篇。)(疏五过论)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