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释家类>> 六道集>> 正文

目录

  六道集目录
 
卷一
天道
  述言  述诸经文  法句喻经  天竺(无着菩萨)  孙稚  董青建  历阳(张应)  襄阳(史世光)  江陵(释黄迁)  酒泉郡(伯裘)  武帝妃(郗氏)  蜀郡(沙门慧韶)  中天竺(沙门勒那)  湘州(释玄景)  潞州(辛彦之)  海东(玄光禅师)  京师(子邻法师)  寿州(玄宗禅师)  长安(道宣律师)  嵩山(破竈堕和尚)  循州(北山神)  于阗国(沙弥)  广州(陈公孺)
卷二
人道
  述诸经文  三教平心论  正见经  转轮五道经  优婆塞戒经  二教论  五王经  善见律  杂事律  旧杂譬喻经  法句喻经  经律云  贤愚经  度狗经  天竺蝙蝠  泰山(羊佑)  琅琊(王练)  吴兴(向靖)  余杭(昙翼)  宋武帝  崑仑山(昙谛法师)  北代(乘禅师)  赵州(雌雉)  宣帝  元帝  博陵(崔彦武)  太山(客僧)  徐陵(智威禅师)  天台(智环)  汾州(刘善经母)  湘州(赵宗孙)  蕲州(五祖)  并州(二鸽儿)  庄惠太子  登州(鹤喙女)沙门(释牛云)  回向寺(释法秀)  寿州(毛赖债)  兴元间(韦皋)  龙怀寺(昙相法师)  衡岳寺(知辩法师)  东都(沙门圆泽)  吴郡(齐君佐)  宋仁宗  滁州(张方平)  公亮  东坡  山谷  燕都(僧福安)  绍兴(释大同)  浙江(管春)  罗定州(东安县令)  惠州(韩耳叔)  湖广(雉儿)  潮州(篐桶翁)  谭景升  (南唐边镐南宋高宗)
 
阿修罗道
  集诸经文  清辩论师  娶修罗女  大头仙人
卷三
鬼神道
  释名  牟子  天地本起经  顺正理论  正法念经  雒阳(安世高)  交趾(何敞)  阿登  河阴(昙辽)  太山(法相法师)  陈国(袁无忌)  长安(慧嵬禅师)  庐山(昙邕法师)  竺昙遂  始丰(昙兰禅师)  琅琊(王凝之妻)  淮南(胡茂回)  秦主(姚苌)  高平(李羡奴)  河内(司马文宣)  长安(王胡)  荣阳(郑鲜之)  京师(慧果法师)  王文明  东海(何澹之)  张乙  襄城(李颐)  会稽(弘明法师)  灵苑(昙超禅师)  杨州(道昶)  南阳(宋定伯)  琅琊(法度法师)  汾州(释昙鸾)  河南(王彦伟)  赵郡(眭仁蒨)  濩泽县(李录事)  武帝  洛州(任五娘)  姚明解  博陵(崔軏)  京兆(殷安仁)  嵩岳(元珪禅师)  高祖(皇帝)  徽州(思叔)  广州(张姓)  广信(能仁寺)  广州(张一鹏)  东莞(钱公子)  广州(张妙)  顺德(螺冈仙媛)  西湖(真观法师)  姑苏(曹鲁川)  释法聪  唐慧棱  海昌村
卷四
畜生道
  述名  大法炬经(法句喻经)  天竺(儿乌)  梓潼(杜愿男)  沙门(攴遁)  宜州(皇甫迁)  杨州(卞公)  洛阳(王五戒驴)  冀州([目*火]伏生母)  京兆(韦庆植女)  长安(赵大)  文宗(蛤蜊)  京都(王会师母)  并州(李信母)  汾州(路伯达)  韶州(刘村狗)  绍兴(妇变猪)  广州(鼈宝)  录诸经文  顺德(马翁芝)
 
地狱道
  列名  提谓经  清河(赵泰)  沙门(支法衡)  并州(刘萨诃)  上虞(唐遵)  武昌(程道惠)  巴丘县(舒礼)  长安(法祖)  石长和  广陵(李旦)  益州(释智达)  多宝寺(释道志)  沙门(僧规)  仕人(姓梁)  拔虎(监膳仪同)  冀州(小儿)  京兆(杜祈)  文昌  齐州(释道相)  雍州(赵文若)  京城(释慧如)  云盖山(释守顒)
卷五
地狱道
  京兆(王明干)  兖州(皇甫氏)  陈郡(许氏)  遂州(孔恪)  冯翊(李山龙)  新罗(国释顺璟)  括州(任义方)  西京(慧恩法师)  遂州(赵文信)  河东(柳智感)  京师(释智兴)  咸阳(梁妇女)  武昌(戴天胄)  华州(张法义)  扶风(傅奕)  魏州(齐士望)  曹州(裴则)  雍州(杨师操)  博陵(宋行质)  陇西(李思一)  雍州(程普乐)  郑师辩  坊州(王怀智)  汾州(刘摩儿)  雍州(高法眼)  长安(刘公信)  萧氏(萧铿女)  西京(英禅师)  汾州(释惠澄)  华阴(邓元英)  御史(冯忠)  武功(苏珪妻)  江南(高皇帝)  世宗  六一(殴阳修)  赣州(刘须微)  湖广(康元度)  广州(蔡等实)  韶州(杨舒一)  卢陵(陈忠赤)  广东(梁子球)  广州(羊城恶妇)  顺德县(李氏)  顺德(陆业卿)  赵定宇  礼像
 
六道集述言
 
  夫三界定位。六道区分。皆由最初一念识心倐起。而妄想结成有漏之因。故有三世循环。十二缘生。托质则形分麤细。感报则苦乐殊途。三界六道。莫非生灭。人间天上。诚为苦本。是故智人启悟。妙契无生。顿超三有。践履十地。息生死之源。处无为之邦。迥脱轮回。长辞苦趣。此集之由作也。冀诸智者。知三界之无恒。识六趣之非久。标志上乘。希求出世。远劫火之烧然。免沦坠之沉溺。达今生所受之果。仍酬往昔之因。果复造因。因移果熟。轮转六道。往还三界。所谓欲。色。无色界也。下极金刚际。上至他化天。中间六趣杂居。一切有情。未离贪欲。故名欲界。自梵众天。上至色究竟天。此一十八天。虽离欲染。尚有色质。正报身相。如白银色。依报宫殿。真金赤色。身光互照。故名色界。自空处天。至非非想天。人同碧落。界若虗空。四蕴成身。无色蕴故。故名无色界。如斯三界。亦名三有。以其因属有漏。果系有为。有生有死故也。言六道者。亦名六趣。趣者名到。谓彼所作善恶业因。道能运到其所趣处。故名为趣。又趣者是归向义。谓所造之业。归向人天修罗鬼畜地狱之处。此之界趣。既由识心结成情器世间。若达心源。情器俱殒。悟本真常。生死斯绝。生死真常。元无二路。只在当人一念。一念不生。三界六道。无投足处矣。
  (情世间者。谓一切有情众生。皆假五阴和合。众共而生。各各差别不同。故名情世间。器世间者。谓一切无情世界。皆假山河大地而成。各各差别不同。故名器世间)。
  康熙己未自恣日宝象林沙门 弘赞 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