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释家类>> 经律异相>> 正文

卷第十八(声闻无学第六僧部第七)

    经律异相卷第十八(声闻无学第六僧部第七)
    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重姓鱼吞不死出家得道一
     ·二十耳亿精进大过二
     ·赖吒为父所要三
     ·金财以两钱施佛僧今生手把金钱四
     ·华天先世采花供养今天雨其花五
·宝天前身以一把石拟珠散僧故生时天雨七宝六  ·少欲知足比丘闻法得道七
     ·工巧比丘思惟成道八
     ·贼作比丘遇佛悟道九
     ·贪食比丘观察得道十
     ·乞儿比丘现神力入祇陀宫十一
     ·四比丘说苦遇佛得道十二
     ·四比丘说乐佛谓是苦心悟得道十三
     ·比丘拔母泥犁之苦十四
     ·比丘从师教得道十五
     ·比丘白骨观入道十六
     ·比丘自恣受腊得道十七
     ·比丘喜眠佛乐宿习得道十八
     ·比丘好眠见应化深坑惧而得道十九
     ·比丘多食得罗汉道二十
·比丘久病佛为湔浣闻法舍命得无余泥洹二十一  ·比丘因怖得道二十二
·比丘与女戏有恶声自杀天神悟之精进得道二十三
·比丘在俗害母为溥首菩萨所化出家得道二十四
·比丘贫老公垂殒佛说往行许其出家二十五
·比丘见一须陀洹作维那获苦报畏故得道二十六  ·二比丘所行不同得报亦异二十七
·沙门树下坐贪想不除佛化身说法得罗汉道二十八  ·沙门饭僧污手拭柱柱为之裂二十九
     ·沙门小便不弹指尿漈鬼面三十
     ·沙门开户五指火出三十一
    重姓鱼吞不死出家悟道一
    舍卫国有豪长者。财富无量。唯无子姓每怀悒迟。祷祀求索精诚款笃。妇生一男端正希有。父母宗亲。值时宴会共相聚集。诣大江边饮食自娱。父母将儿诣其会所。爱念此儿从坐担舞。父舞已竟。母复担之。欢娱自乐。临到河边意卒散乱。执之不固失儿堕水。寻时搏撮竟不能得。父母怜念爱著伤怀。其儿福德遂复不死。随水沉浮为一鱼所吞。虽在鱼腹犹自不死。下流村中有一富家。亦无儿子。种种求索困不能得。而彼富家恒令一奴捕生为业。值得吞小儿鱼。剖腹得儿。施与大家。大家观省。而自庆言。我家由来祷祠神祇。求索子息精诚报应。故天与我。即便摩拭乳哺养之。上村父母闻下村长者鱼腹得儿。即往其所。追求索之言。是我儿。我于彼河而失是子。今汝得之。愿以见还。时彼长者而答之曰。我家由来祷祠求子。今神报应赐我一儿。君之亡儿竟为所在。纷纭不了诣王求断。于是二家各引道理。其儿父母说是我儿。我于某时失在河中。而彼长者复自说言。我于河中鱼腹得之。此实我子非君所生。王闻其说靡知所如。即为二家平详此事。卿二长者各名此儿。今若与一于理不可。更共供养。至儿长大。各为娶妇。安置家业。二处异居。此妇生子即属此家。彼妇生儿。即属彼家。时二长者各随王教。儿年长大俱为娶妇。经给所须无有乏短。儿白二父母。我生已来遭罗艰苦。堕水鱼吞垂死得济。今我志意欲得出家。唯愿父母当见听许。时二父母心爱此儿。不能拒逆。即便听许。往至佛所。求欲入道。佛言。善来。头发自堕即成沙门。字曰重姓。佛为说法。得尽诸苦成阿罗汉。佛言。过去久远有佛世尊。号毗婆尸。集诸大众为说妙法。时有长者来至会中。闻说大法施戒之福。生信敬心。受三自归及不杀戒。复以一钱布施彼佛。世世受福财宝无乏。长者子者今重姓比丘是也。由其施佛一钱。九十一劫恒富钱财。至于今世二家父母供给所须。受不杀戒堕水鱼吞不能令死。受三归故得阿罗汉(出贤愚经第五卷)。
    二十耳亿精进大过二
    佛在占波国雷声池侧。尊者二十耳亿在一静处。自修法本不舍头陀。昼夜经行。行处脚迹如血流溢。恒自克励。而欲漏心不得解脱。是时二十耳亿便作是念。苦行精进我为第一。我今漏心不得解脱。又我家业多财饶宝。宜可舍服还作白衣。持财广施。佛心知之便至彼处。佛语二十耳亿。汝本在家善能弹琴。琴弦极急响不齐等可听不。不也世尊。佛言琴弦极缓复可听不。不也世尊。佛言。不急不缓音可听不。如是世尊。佛言。极精进者犹如调戏。若懈怠者此堕邪见。若能在中。此则上行。如是不久。当成无漏。二十耳亿闻是语已。还雷音池侧。思惟佛教。成阿罗汉(出增一阿含经第八卷)。
    赖吒为父所要三
    赖吒婆罗门。求佛出家。佛言。先辞父母。父母不听。赖吒卧地多日不食。父母慰喻。终亦默然。既怜其志。便即听许。出家受具足成阿罗汉。后十年还村。次第乞食。父见不识诃骂不与。婢取钵盛弃烂食与。还启大家。赖吒还。父即出看。问。汝还何不至我门。答言。已至得骂。父牵入室。办种种美食。象负金银著中庭。高于人。钱物无数。汝可还俗。母命新妇严庄至赖吒所。亲戚共相谏数。赖吒启欲施食与。何假见娆(出中阿含经第二十八卷)。
    金财以两钱施佛僧今生手把金钱四
    舍卫城中有大长者。妇生一男儿。名曰金财。端正殊特。是儿手卷。父母惊怖。即开两手。见二金钱。在儿手中。欢喜收取辄更续生。如是勤取满藏不尽。儿年转大。即白父母求索出家。即便听之。往至佛所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年满受戒。临坛众僧。次第为礼。随所礼处。时两手按地。皆有二金钱。受戒已竟。精勤修习得罗汉道。阿难白佛。此金财比丘。先造何福手把金钱。佛言。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毗婆尸。出现于世。与诸众僧游行国界。时诸长者。施设供养佛及弟子。时一贫人取薪卖之。时得两钱。见佛欢喜。即以两钱施佛及僧。贫人以两钱。施佛及僧故。九十一劫恒把金钱。财宝自然。尔时贫人者。金财比丘是也(出贤愚经第二卷)。
    华天先世采花供养今天雨其花五
    舍卫国有豪富长者。生一男儿。面首端正。天雨众花积满舍内。即字此儿。名弗把提(梁言花天)儿年转大。往至佛所。心自思惟。我出处世得值圣尊。即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及与众僧。明日屈意临适鄙家。受少蔬食。佛即受请。花天还至。化作宝床遍其舍内。正设严饰。佛及众僧即坐其座。花天福德饮食自办。佛僧食已。广为花天具说法要。花天合家得须陀洹。花天即辞父母。求索出俗。父母听之。佛言善来。须发自堕袈裟著身。遵修佛教逮得罗汉。阿难白佛。花天何福。而得如是。佛言。过去有佛。名毗婆尸。出现于世度脱众生。时诸豪族皆悉供养。有一贫人。见僧欢喜。即于野泽。采众草花用散大众。佛告阿难。尔时贫人。今花天比丘是。散花之德。九十一劫身体端正。意有所须。如念而至(出贤愚经第二卷)。
    宝天前身以一把石拟珠散僧故生时天雨七宝六
    舍卫国有长者。生一男儿。当尔之时。天雨七宝。遍其家内。相师睹之。白长者言。儿相殊特。生时有瑞应。号为勒那提婆(梁言宝天)儿年转大。才艺博通。闻佛神圣。心怀注仰。辞父母往诣佛所。而白佛言。愿令出家。佛言善来。须发自堕法衣在身。佛为说法。即得罗汉。毗婆尸佛出现于世。有诸居士。共请众僧。种种供养。时有贫人。虽怀喜心无供养具。以一把白石拟珠。用散众僧。发大誓愿。贫人者今此宝天比丘是。乃至九十一劫受无量福。多饶财宝衣食自然。今遭我世。得道果证(出贤愚经第二卷)。
    少欲知足比丘闻法成道七
    时南天竺有一男子。于正法中出家。少欲知足不乐荣显。不以苏油摩身。不以汤水洗浴。不食苏油。常畏生死四大无力。不得圣道。即生心念。唯有优波笈多。能为我说法。即诣摩偷罗国。合掌礼敬。优波笈多。见其后身。怖畏生死。常不乐粗恶。不愿荣华。优波笈多语言。但随我教。当为汝说。答言唯。优波笈多。令诸檀越设种种饮食洗浴众僧。又语年少沙门。可以汤水洗浴此比丘。以苏油摩其身。以种种美食与之。是比丘得食数日身有气力。一闻笈多所说妙法。精进思惟得阿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九卷)。
    工巧比丘思惟成道八
    有一男子。于佛法中出家。善能工巧。在所至处。一切众僧。令造寺舍日日不息。生大疲倦。即自念言。我当坐禅思惟。佛昔在世。说一切比丘应坐禅修道。不得放纵。即往优波笈多所。礼拜合掌言。佛已涅槃。大德今作佛事。愿为说法。时优波笈多见其后身畏生死苦因缘未足。更为工巧。复见疲倦。不能复作。优波笈多语言。若随我教。当为说法。答曰如是。优波笈多言。若地未起寺者。汝当于彼起寺。佛昔说此得梵功德。答曰。大德。我于摩偷罗国。不知谁精进谁不精进。笈多曰。汝能早起著衣持钵入国不。答曰。能早起入国。遇一长者出。所未曾见。此比丘而今见之。即为作礼问言。大德。从远近来。比丘答曰。从东国来。又问何事。答曰如是。长者言。大德。今不须思惟。是我当为比丘。种种办具。时比丘共长者。捉绳墨度觅处。绳未至地。即自思惟。所作功德。除一切烦恼。得阿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九卷)。
    贼作比丘遇佛悟道九
    佛在舍卫国。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敕典狱者。诸有盗贼罪应入律诣市杀之。时有一贼在大众中。逃窃得脱。外假法服。私为沙门。然内不思惟。谓为永离困厄之难。不复惧害。在闲静处。不思道德。不习经戒。律仪禅诵之道。然未得证果。不勤求证果。佛告彼人。已免生死贼寇之难。故有余恐。五盛阴身轮转五趣。无有解已。为诸结使所见残害。便当堕于饿鬼畜生之道。时彼比丘。在闲静处。思惟校计。内自恳责。解知万物皆悉无常。生不久在。尽归于灭。兴衰之变。斯来久矣。即于佛前。悔过自责。成罗汉道(出说窃为沙门经)。
    贪食比丘观察得道十
    时摩偷罗国有一男子。于优波笈多所。离俗出家。为贪食故不能得道。笈多语言。我明日当与汝食。至时以一器盛满钵糜。又一空器并置其前。而语之言。汝可取食令此器空。又言。待冷稍稍食之。而此比丘贪心厚重。便吹使冷。白和上言。已冷乃并食之。笈多曰。乳糜虽冷。汝心故热。复应冷之。当以不净观为水。除此心热。若见饮食如服药想。比丘食竟。即便吐出。满于空器。笈多曰。汝可更食。比丘曰。不净何可复食。又言。汝观一切法犹如涕吐。因为说法。比丘精进思惟观察。得阿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九卷)。
    乞儿比丘现神力入祇陀宫十一
    祇陀太子遣信。请佛及僧明日食。唯不请乞儿比丘。乞儿比丘善来尽随佛僧入宫食。乞儿比丘。以神通力往北郁单越。取自然粳饭。各持威仪凌虚而下。入太子宫次第而坐。太子见之叹未曾有。问佛言。此诸贤圣从何许来。佛言。即五百乞儿为沙门也。太子深愧(出贤愚经第五卷)。
    四比丘说苦遇佛得道十二
    佛在舍卫精舍。有四比丘坐于树下。共相问言。一切世间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无过淫欲。一人言。世间之苦无过饥渴。一人言。世间之苦无过嗔恚。一人言。天下之苦莫过惊怖。共诤苦义云何不止。佛知其言。往到其所。问其所论。即以事白佛言。汝等所论不究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嗔恚惊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夫身者众苦之本患祸之器。劳心极虑忧畏万端。三界蠕动更相残贼。吾我缚著生死不息。皆由身兴。欲离世苦当求寂灭。摄心守正怕然无想。可得泥洹。此为最乐。佛为说偈告诸比丘。往昔久远无数世时。有五通比丘。名精进力。在山树下闲寂求道。时有四禽依附左右常得安隐。一者鸽。二者乌。三者毒蛇。四者鹿。是四禽者。昼行求食。暮则还宿。四禽一夜。自相问言。世间之苦何者为重。乌言。饥渴之时身羸目冥神识不宁。投身罗网不顾锋刃。我等丧身莫不由之。以此言之。饥渴为苦。鸽言。色欲炽盛无所顾念。危身灭命莫不由之。毒蛇言。恚意一起不避亲疏。亦能杀人复能自杀。鹿言。我在林野心恒[惏-木]惕。畏惧猎师及诸虎狼。仿佛有声奔投坑岸。母子相捐肝胆悼悸。以此言之。惊怖为苦。时精进力答言。汝等所论未耳。不究苦本。天下大苦无过有为。是为苦器忧畏无量。吾以是故舍俗学道。灭意断想。不贪四大。欲断苦源志存泥洹。泥洹道者寂灭无形。忧患永毕。尔乃大安。四禽闻之。心即开解。佛告比丘。尔时五通比丘则吾身是。时四禽者今四人是。前世已闻苦本之义。如何今日方复云云。比丘闻之惭愧自责。即于佛前得罗汉道(出法句经譬喻第四卷)。
    四比丘说乐佛谓是苦心悟得道十三
    佛在舍卫精舍。时有四新学比丘。至柰树下坐禅修道。柰华荣茂色好且香。因相谓曰。世间万事何者可乐。一人言。仲春之月百卉荣华。游戏原野此最为乐。一人言。宗亲吉会觞酌交错。音乐歌舞此最为乐。一人言。多积财宝所欲即得。车马服饰与众有异。出入光显行者属目。此最为乐。一人言。妻妾端正彩服鲜明。香熏芬馥恣意纵情。此最为乐。佛知可化。往为宣说。此最为苦。言昔有国王。名曰普安。与邻国四王共为亲友。请此四王宴会一月。饮食娱乐。临别之日。普安王问曰。人居世间。以何为乐。四王所对。与汝不异。时普安王为体。四王闻之欢喜信解。时普安王我身是也。时四王者汝四人是。前已论之今又不解。生死延长何由休息。时四比丘。重闻此义惭愧悔过。心意开寤得罗汉道(出法句喻经第四卷)。
    比丘拔母泥犁之苦十四
    昔有一人。辞亲学道得成应真。诸有恩已尽行济之。观见其母在泥犁中。广求方便欲脱母苦。见边境有王害父夺国。命余七日。受罪之地与其母同。夜到王所。于壁现半身。王见怖懅。拔刀斫颈。颈即落地。比丘不动。王意方解。叩头谢过。比丘语王。汝害父夺国不耶。对曰。实尔。曰汝命余七日。当入地狱。吾故来相语。王即求哀。比丘曰。大作功德恐不相及。王但称南无佛。七日不绝便得免罪。王便一心称南无佛。七日不懈。命终神明犹忆入泥犁门。故称南无佛。泥犁即冷。一城中人皆得脱出。比丘便为说法。比丘母及王。与泥犁中人皆得度脱(出十卷譬喻经第二卷)。
    比丘从师教得道十五
    南天竺国有一男子。于佛法出家。身为爱所缚。以苏油摩身。又用汤水洗浴。资种种饮食。身为爱缚不得圣道。往摩偷罗国优波笈多所。礼足而言。愿闻法要优波笈多。见其后身为爱所缚。语言。男子。能受我教当为汝说。答言能。优波笈多将其入山。以神通力化作大树。语言。汝当上此大树。是时比丘便即上树。又于树下化作大坑。深广千肘。又语。放汝二脚。即便放脚。又令放一手。即放一手。更放一手。比丘答言。若复放手便堕坑死。优波笈多言。我先共约一切受教。汝云何不受。时身爱即灭。放手而堕。不见树坑。笈多说法。精进思惟得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十卷)。
    比丘白骨观入道十六
    摩偷罗国有一男子。从优波笈多出家。闻说不净观等。以不净观摧伏烦恼。谓已作所作。笈多言。汝当精进勿作懈想。答言。曰我已得阿罗汉。笈多语言。汝见乾陀罗国(翻地持)沽酒女人不。此女人。自言得道。如汝不异。烦恼未断而自言断。是增上慢。汝今观此女人为得道不。答曰。我未能见。欲向彼国。师即听之。是时比丘。至乾陀罗国。治下土石寺消息。早起著衣持钵入聚落乞食。时沽酒女取食欲与。比丘见女。淫欲爱心便自取钵中麨酪。与此女人。女人见之。亦淫欲变心露齿而笑。比丘即入不净观。乃至观身作白骨想。从于是观得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十卷)。
    比丘自恣受腊得道十七
    佛在舍卫国。夏居三月。以至新岁。告阿难言。汝击揵捶。揵捶声音遍一佛国。地狱饿鬼畜生一切病苦。闻音悉除皆得安隐。于时佛言。比丘汝等宜起行舍罗筹。各各相对悔过自责。相谢众失所犯非法。各忍和同净身口心。令无余秽。时诸比丘即受佛教。事讫还坐。时佛慈愍。因从坐起。向诸比丘。叉手而言。虽无上尊至真无失。当可施行以为训诲。时佛迁延忏谢圣众。矜愍一切还就草蓐。佛适复坐圣众亦然。各就故位。时万比丘得成道迹。八千比丘得阿罗汉(明自恣受腊事出新岁经)。
    比丘喜眠佛乐宿习得道十八
    佛在祇树精舍。诸比丘。勤修道业除弃阴盖。有一比丘。饱食入室闭房静眠。受身快意不观非常。无复昼夜。却后七日其命将终。佛愍伤之。即入其室弹指寤之。为说妙偈。惊悟稽首作礼。佛告比丘汝本宿命。惟卫佛时曾得出家。贪身利养不念经戒。饱食却眠不惟非常。命终魂神生翁虫中。积五万岁。寿尽复为螺蚌之虫树中蠹虫。各五万岁。此四品虫。生长冥中贪身爱命。乐处幽隐为家不喜光明。一眠之时百岁乃觉。连绵罗网不求出要。今始罪毕。得为沙门。如何睡眠不知厌足。比丘闻已惭怖自责。五盖即除。成阿罗汉(出法句譬喻第三卷)。
    比丘好眠见应化深坑惧而得道十九
    摩偷罗国。有一男子。依优波笈多出家。常好眠睡。有时说法睡眠不闻。教树下禅亦复睡眠。笈多以神通力。于其四边化作深坑深一千肘。时比丘睡觉。即便惊怖。时优波笈多复化作路。令其得行。时此比丘。随路而出。往优波笈多所。优波笈多令其更去。比丘答言。彼有深坑。优波笈多言。此深坑小生死。深坑大所谓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若人不知四谛。则堕其中。比丘闻之。复往树下加趺而坐。心每思惟恐堕深坑。不复睡眠。以怖畏故思惟精进。除诸烦恼。得阿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九卷)。
    比丘多食得罗汉道二十
    有一牸象。名曰磨荼。载佛舍利至罽宾国。以此善根死生人中。出家得阿罗汉果。因食饭一斛乃般涅槃。告诸比丘尼汝等集会。我当自说所得胜法。诸比丘尼不信其言。复语尼曰。莫生不信。前世为牸象。舍彼象身即得此身。能食饭一斛五斗。而食一斛。乃至广说。如是等虽是多食。而是易满。曾闻波斯匿王。食饭二斛。是彼功德因缘故。因一根粳米。一茎苷蔗。日日长生。尔许饭食故身体肥大。以此大身往诣佛所。佛问。大王。身体肥大得无疲耶。时波斯匿心生惭愧。具向佛说世尊说偈。
    人当有正念  于食知止足
    亦不遭苦受  易消而增寿
    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渐渐减食。乃至后时唯食一[百*斗](出阿毗昙毗婆沙第二十二卷)。
    比丘久病佛为湔浣闻法舍命得无余泥洹二十一
    佛在舍卫国。有一长者。请佛及僧。时比丘往。如来不往。遣信取食。有二因缘。一者欲与诸天说法。二者瞻视病人。是时世尊遍观比丘。皆悉受请。即取钥母开一房门。见一比丘。抱患顿笃卧大小便不能转侧。世尊问曰。汝有何患。比丘曰。受性闇钝恒怀懈慢。初不劝他瞻视余人。是故今日无看我者。今实孤穷所怙无处。尔时世尊。慈怜躬抱。除去不净。湔浣坐具。水洗其身。更与著衣。敷新坐具。还置房中。躬自案摩。告比丘曰。汝不加勤求增上法。死后便当更受剧苦。渐与说法劝使勇猛。乃告诸僧。汝等比丘。无父母兄弟。亦无姊妹宗族。不相瞻视此非其宜。我法齐正上下和从。自今为始。弟子侍师如事父母。至死不舍。师看弟子视如己息。随时将息至死不舍。师徒相慈流于永劫。所有什物平等分布。设无什物当广分卫。有瞻病者则瞻我身。所获功德亦无差降。时病比丘便自思惟。即舍形寿。便得无余(出佛看比丘病不受长者请经)。
    比丘因怖得道二十二
    时摩偷罗国。有一男子。从优波笈多出家。多喜睡眠。笈多化作一鬼。而有七头。手捉树枝身悬空中。比丘见已即便惊觉。生大怖畏。还其本所。笈多语云。还坐禅处。比丘白言。和上彼林中有一鬼。七头当我前。手捉树枝悬在空中。甚可怖畏。笈多言。此鬼不足畏。睡眠最可畏。若比丘为此鬼所杀。必不入生死。若为睡眠所杀。则生死无穷。比丘即还坐禅处。复见此鬼。畏此鬼故不敢睡眠。是时比丘精进思惟。得阿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十卷)。
    比丘与女戏有恶声自杀天神悟之精进得道二十三
    佛住舍卫国。有异比丘。在拘萨罗人间。住一林中。比丘与长者妇女嬉戏。起恶名声。比丘自念。我今自杀。林中有天神。化作长者女身。语比丘言。世间诸人为我及汝。空作恶名言。我与汝共相习近。作不正事。既已有恶声。可近还俗共相娱乐。比丘答曰。为有此声。我今自杀。神复天身。而说偈言。
    虽多恶名  行者忍之  不应自害
    不应起恼  比丘开悟  专精思惟
    断除烦恼  得阿罗汉(出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比丘在俗害母为溥首菩萨所化出家得道二十四
    路有一人。害所生母。止住树下。啼哭懊恼。称叫奈何。自责无状而造大逆。自害我母当堕地狱。其人虽尔当修律行。溥首菩萨。见其现在应当得度。化作异人。携其父母诣害母人所。去之不远中道而住。父母谓子此是正路。子言非正。遂共诤计。子现嗔怒杀化父母。已啼哭酸毒不能自胜。往杀母人所。谓言。我杀父母当堕地狱。哭言奈何。当设何计。其害母者而自念言。今此来人乃害二亲。我但危母。其人痴冥罪莫大焉。我之为逆尚差于彼。知彼受罪吾犹觉轻。其人悲哀酸酷口并宣言。吾当往诣能仁佛所。其无救者佛为设救。其恐懅者佛能慰除。如佛所教我当奉还。于时化人啼哭进路在其前行。此害母者寻随其后。如彼悔过吾亦当尔。吾罪微薄彼人甚重。化人诣佛稽首于地。而白佛言。唯然世尊。吾造大逆而害二亲。犯斯大罪。佛告化人。善哉善哉。子为至诚而无所欺言行相副诣如来前。言说至诚。口不两舌。亦不自侵。当自察观心之法。以何所心。危二亲者。用过去心当来心乎。现在心耶。其过去心即已灭。现在心即以别去。无有处所。亦无方面。不知安在。当来心者。此则未至。无集聚处。未见旋反。亦无往还。子当知之。心亦不立于身之内。亦不由外亦无境界。不处两间不得中止(如此文多不可备载)化人叹曰。未曾有。如来成最正觉。了知法界无有作者。亦无有受无有生者。无灭度者。无所依倚。愿得出家。因佛世尊得作沙门。受具足戒。佛言。比丘善来。于时化人前作沙门。即白佛言。唯然世尊。吾获神通今欲灭度。佛之威神使彼化人去地四丈九尺。于虚空中而取灭度。身中出火。还自烧体。逆子见之。心自念言。彼作沙门便得灭度。吾效此人。往诣佛所。稽首圣足。我亦造逆。自危母命。佛言。善哉。至诚而无所欺。言行相副。于是逆人地狱之火从毛孔出。其痛甚剧。而无救护。白佛言。我今被烧。唯天中天而见救济。世尊出金色臂。著人头上。火时即灭。见如来身。若干相好。身痛休息。而得安隐。又前白佛。欲作沙门。佛寻听之。即为出家。说四谛法。其人闻之。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修行法教。逮得往还。证得罗汉。又白佛言。欲般泥洹。佛言随意。时比丘踊在虚空。去地四丈九尺。身自出火。还烧己体。百千天人于虚空中。而来供养。时舍利弗白佛言。如来恩施所说律。乃令逆者得度。唯有如来。诸大菩萨能睹一切群萌根源。随而度之。非声闻缘觉境界。佛言如是(出心本净经)。
    比丘贫老公垂殒佛说往行许其出家二十五
    舍卫国。有一贫穷老公。逾二百岁。眉生秀毛耳出于头。齿如齐贝。手过于膝。貌而视之似如有相。而贫穷辛苦。衣不盖形五体裸露。腹恒饥空行步。才动示有气息。欲往见佛。释梵侍门敕不通之。老公大声。言曰。吾虽贫穷。民之斯下。千载有幸。今得值佛。欲问罪福。求离众苦。我闻世尊仁慈普逮。莫不受恩。而独断我亦诬圣意。佛呼使前。匍匐寸进。为佛作礼。悲喜交流。称其穷苦。愿一奉觐十年始果。气力既恶。进退无路。但恐命绝秽污圣门。重增其罪。天尊哀矜不夺本愿。如此而死无复恨矣。唯愿速终愿垂恩施。佛言。人之受生多以缘致。我为汝说。汝前世时。生豪强大国明慧王家。时为太子。憍贵非凡。上为父母所珍。下为臣民所奉。用此恣意轻凌于人。高目大视矜抗邈然。财宝亿万皆是民物。百姓贫弊皆以调敛。唯知聚积初不布施。时有寒素沙门。名曰静志。从远国来。故往诣卿所求不多。唯法衣耳。而卿了不当接。遇之甚恶。衣既不乞。又不与食。空坐著前去复不听。昼夜七日。水浆乖绝。示有气息。方大欢喜。聚众看之。以为至乐。侍臣谏曰。沙门慈恭。道德内全。冻之不寒。饿之不饥。所以来乞欲为福耳。既不施与。安可穷逼。幸发遣之。勿招其罪。太子乃曰。此是何人诈称道德。试小困之。才令不死。正尔放去。无所忧也。即便遣去。驱逐出国。出界十余里。逢遭饿贼。欲杀啖之。沙门言曰。我穷冻沙门。羸瘦骨立肉痟腥臊不中食也。空当见杀而无所任。饿贼答曰。我饿困累日但食土耳。卿虽小瘦故是肉也。终不相放但当就死。如此前却良久。太子得知便驰往曰。我以不能乞其衣食。宁当令贼杀之耶。贼见太子皆各叩头谢罪。放沙门去。时沙门者弥勒是也。故卿今日受此贫穷之罪。坐悭贪也。所以长寿救沙门之命也罪福各应如有影响。老公曰。去事以尔。愿毕于今。乞得如垂没之命。得作沙门。后生世世常侍佛边。佛言善哉。应时老公。须发堕地。法衣在身。体气更健。耳目聪明。立得上决。入三昧门。以偈赞佛。作礼而退。
    我昔为宠子  不识仁义方
    骄贵自放恣  时为大国王
    自谓无罪福  以此可保常
    唐悟生死对  于今受其殃
    从罪复蒙祐  得睹天中天
    解脱既往罪  垂命入法门
    永离悭贪心  长受智慧根
    世世不远佛  保持万劫存(出贫穷老公经卷)
    比丘见一须陀洹先作维那今获苦报畏故得道二十六
    摩偷罗国有一男子。于优波笈多所出家。笈多说法。比丘精进思惟。得须陀洹果。不放逸故脱恶道怖。七生天上。七生人中。受人天乐。当入涅槃。笈多见其意。共入摩偷罗国。次第乞食至旃陀罗舍。有旃陀罗子。得须陀洹果。身有恶病。一切身体为虫所食。口气臭秽。优波笈多语弟子言。汝观此小儿。得须陀洹。受如此苦。
    生旃陀罗姓  乐著于三月
    恶虫食其体  为爱自在故
    生死无有实  犹如芭蕉林
    比丘问何缘。得须陀洹。而受此苦。笈多答曰。先身出家。众僧坐禅其为维那。有一罗汉。居此恶病。搔刮作声。维那语言。恶虫食汝。而作此声。即牵臂出言。汝入旃陀罗室去。阿罗汉语维那。汝当精进。莫往生死受苦。是维那即忏悔之。忏悔竟得须陀洹果。不复精进。今小儿是也。牵罗汉出。今生旃陀罗处。受此报也。比丘怖畏勤精进。即得阿罗汉果(出阿育王经第十卷)。
    二比丘所行不同得报亦异二十七
    昔有两比丘。持戒智慧正等。俱得须陀洹道。一比丘但行乞丐。以用布施。饭诸比丘僧及贫穷者。一比丘但坐禅自守。谓行乞丐作布施者言。何以不坐禅。自守空自勤苦。一比丘答言。贤者。佛言。为比丘亦当布施。不则后世贫穷。后二比丘俱得罗汉。迦罗越子作沙门。前世乞丐。今得自守众人。自持衣食日日与之。其一比丘前世但自守。今为婢子。作沙门乞丐。无有与者。常大饥渴故应持戒布施。不当自守也(出十卷譬喻经第三卷)。
    沙门树下坐贪想不除佛化身说法得罗汉道二十八
    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于河边树下学道。贪想不除。走心散意但念六欲。身静意游曾无宁息。十二年中不能得道。佛知可度。化作沙门。往至其所。树下共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水狗饥行求食。与龟相逢。便欲啖龟。龟缩头尾及其四脚。藏于甲中不能得啖。水狗小远。复出头足行步如故。遂便得免。时化沙门语言比丘。吾念世人不如此龟。有护命之铠。能令水狗不得其便。世人无智放恣六情。天魔得便杀形坏神去。生死无端轮转五道。苦恼百千。即为说偈而劝勉之。比丘闻偈贪断望止。得罗汉道。知化沙门是佛世尊。敬肃正服稽首佛足(出法句经譬喻第二卷)。
    沙门饭僧污手拭柱柱为之裂二十九
    有沙门。作摩波利。饭比丘。分酪苏著手。以手涂柱。柱即破裂(出譬喻经)。
    沙门小便不弹指尿漈鬼面三十
    有一沙门。不弹指来小便。漈清中鬼面。厉鬼大恚。欲杀沙门。沙门持戒。厉鬼随逐。伺觅其短。不能得便。沙门后作摩波利。有人上此僧物者。即于坐上。得罗汉道(出一卷杂譬喻经)。
    沙门开户五指火出三十一
    有沙门先共学道。同住一堂。一沙门言。此沙门恶性不可共止。捐往他国。还过视之。为得道未。夜到其舍。沙门钥开召呼前坐。举五指头火出外来。沙门即大惊愕。叹其得道(出一卷杂喻经)。
    经律异相卷第十八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