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秘与应用
>>
正文
十八、古圣人诊候脉口人迎的出入升降证例
关于诊候“人迎脉”的证例:《伤寒论》张仲景医圣原序云:“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
又如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平脉法篇》仲景师曰:“人迎脉大,趺阳脉小其常也。假令人迎趺阳平等为逆,人迎负趺阳为大逆,所以然者,胃气上升动在人迎,胃气下降动在趺阳,上升力强故曰大,下降力弱故曰小,反此为逆,大逆则死。
以上充分说明张仲景医圣深明“足阳明胃经”是在升降往来运动,故诊察胃气上升的能量,候在颈两侧的“人迎穴动脉”诊察胃气下降的能量,候在两足部的“趺阳穴动脉”。人迎与趺阳,皆属于“足阳明胃经”故能诊候胃经的升、降盛衰。
《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歧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而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夏脉如钩,何加而钩?歧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秋脉如浮,何如而浮?歧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冬脉如营,何如而营?歧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放回营,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据以上论春、夏、秋、冬四季脉象,唯独论肝脏脉只讲出了“来的”脉象,而未说明“去的”脉象但对心、肺、肾的三脏脉象,都说明了在诊脉中有“来、去”之诊候,这春、夏、秋、冬四季的脉象转变,皆指诊候两寸口的动脉而言,贫道若没有经过那种“功态”的显象,也难悟透这《素问·玉机真脏篇》所论脉博之“来、去”的道理。、所谓“来者”?即正运动的脉波现象,“去者”?即负运动的脉波现象。据以上这两个证例,可证明古圣人们诊察脉象,都十分重视诊候正,负往来的脉波。笔者研究十二经脉的道理亦是正、负往来运行机理,与古圣脉诊道理是相符合的。但其中之理,只有一点点区别,即分别左。右两侧的脉象运动是“相对立的”升、降、往、来。特列出阴阳“正、负”脉波表于下还当联系参考“功态呈现表”即明二十经脉左、右圆通的机理。
脉口人迎动脉的正负脉波表
手足
三阴经正运手足三阴经从足走腹由胸走手运行时所激起的气血波动在脉口(来)的脉象负运手足在阴经从手走胸由腹走足运行时所激起的气血波动在脉口(去)脉象
手足
三阳经正运手足三阳经从手走头由头走足运行时所激起的气血波动在人迎(去)的脉象负运手足三阳经从足走头由头走手运行时所激起的气血波动在人迎(来)的脉象
左手脉口以诊候左侧手、足三阴经的正、负运动脉象、右手脉口以诊侯右侧手、足三阴经的正、负运动脉象;左人迎脉以诊候左侧手、足三阳经的正、负运动脉象,右人迎脉以诊候右侧手,足三阳经的正、负运动脉象。并比较脉口和人迎,所释放的脉波能量之大、小、强、弱而辨别一倍、二倍、三倍以及阴、阳的太过或不及。
脉诊乃医生诊察患者之正、负脉波运动的传感意识,所以医者必须静心静息,集中精神,细心分别默识神会而体察出患者的不平之处或独异之处,即是病灶之所在。无论是用针灸、按摩、还是用中、西药治疗,均要从调平上、下、左、右的阴、阳经脉而着手,如调治得阴阳四处;仰左右脉四处(即左右脉口左右人迎)动脉平衡,才为“上工平气”而疾病亦祛。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1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