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书类>> 孟子译注>> 正文

谁能统一天下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④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渤然⑤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①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②语(yu):动词,告诉。③卒然:突然。卒同“猝”(cu).④与:从,跟。七八月:这里指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夏历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时候。⑤渤然:兴起的样子。渤然兴之即蓬勃地兴起。⑥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牧”由牧牛、牧羊的意义引申过来。⑦由:同“犹”,好像,如同。
    【译文】
    孟子见了梁惠王,出来以后,告诉人说:“远看不像个国君,到了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
    “我回答说:‘要统一才会安定。’
    “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又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他又问:‘有谁愿意跟随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呢?’
    “我又答:‘天下的人没有不愿意跟随他的。大王知道禾苗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天旱的时候,禾苗就干枯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会蓬勃生长起来。这样的情况,谁能够阻挡的住呢?如今各国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真象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象雨水向下奔流一样,哗啦哗啦谁能阻挡的住呢?”
    【读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正当孟子与梁惠王越谈越投机的时候,梁惠王却一命呜呼了。
    惠王的儿子襄王继位,还是召见了一次孟子。这里记录的,就是孟子见了梁襄王后的感受和他的自述的谈话内容。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两句著名的话描绘一个人不成器的样子,真是形象生动而入木三分。更为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个不成器的公子哥儿,居然一开口就问“天下恶乎定?”给人以小人说大话的感觉:他竟然也想定平定天下!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孟子并没有因为反感这人就拂袖而去或缄口不言,而是照样认真地给他来了一番关于统一天下的开导。这一点,要是换了我们就很难做到了。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喜怒形于色,不能掩饰自己的感情好恶。尤其是遇到自己看不惯的领导人,心里面咒骂“你算什么东西!”面子上也就难看而过不去了,没有孟老夫子那样的涵养。
    孟老夫子给梁襄王谈的其实是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天下统一才能够安定。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天下不统一,四分五裂,战争不断,怎么可能安定呢?用以后各代的历史事实(如三国六朝等)来验证,也可以看到孟子论断的正确性。第二层,谁能统一天下?孟子说得非常简单:不喜欢杀人的人能够统一天下。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谁喜欢杀人呢?除了心理变态的杀人狂而外,谁都不喜欢杀人。那岂不成了谁都可以统一天下了吗?这显然是近乎荒唐的结论。所以,我们要回到孟子谈话的具体环境和时代来理解,才不致于曲解了这位“亚圣”的本来意思。首先,孟子所说的“不嗜杀人者”是指执掌人的生死大权的国君。其次,在当时的时代,七雄纷争,战争不断。战争就要互相残杀。所以,孟子所说的“不嗜杀人者”实际上是指不喜欢战争的人,也就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而“嗜杀人者”则是指那些战争贩子,“军国主义者”。不然的话,孟子说“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岂不成了个个国君都是心理变态的杀人狂吗?其实,孟子所说的道理并不深奥,正因为当时战火纷飞,征伐不断,各国的老百姓都吃够了战争的苦头,就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样,痛苦不堪。如果这时候有哪个国君公然树起和平的旗帜,不再让他的老百姓去打仗卖命,而营造出一派社会稳定和发展生产的局面,那天下的老百姓都会闻风而至,诚心归服了。孟子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仍然是民众的心理。孟子的政治学说具有浓厚的政治心理学色彩,说穿了,还是“仁政”的思想了。
    从我们今天的研究来看,孟子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略在理论上说都非常有道理,使人听了后不得不信服。但从实践来看,则不一定适用于战国时代的特殊历史。在战争年代,军事和政治密不可分,要谋求天下统一也的确离不开军事,离不开战争本身。所以,一般国君都会认为孟子的思想过于“迂阔”而不实用,不如纵横家或兵家的计策来得实在。梁襄王显然也是这种看法。事实上,就在孟子走后不久,苏秦到了魏国,并没有费太多的口舌就说动了梁襄王参加六国合纵抗秦的计划。
    人毕竟都是急功近利的啊,何况是在战国那个特殊的时代。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