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杂家类
>>
白话治世经典
>>
经世奇谋
第五章 随机应变(应猝类)
[开宗明义]事变的发生,往往如急雷惊电一般,快得令人措手不及,如果不是平常就修养久,少有不茫然惊惶、不知所措的。只有头脑聪明、反应敏锐的人,才能够发挥个人的机智,在顷刻之间对应不失;所以面临瞬息万变的局势时,都能履险如夷。
135 刘邦伤胸摸脚
项羽对刘邦说:“喧扰争斗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关系,希望和刘邦决一胜负,不要为了我们,苦了天下的父子百姓。”
刘邦说:“我宁可斗智,不愿斗力。”
于是就数说项羽的十条大罪。
项羽大怒,此时弓队的伏兵放冷箭射刘邦,伤了刘邦胸部,刘邦却摸着脚着:“敌人射中我的脚趾。”(前贤解说:因初射中胸部不知疼痛,所以俯身摸脚趾。)
当时楚兵强大,汉军弱势,如果直接说伤到胸部,恐怕军队士气会受到影响。
开国的帝王,虽然在仓卒紧急的情况下遇到危难,他们的智慧也表现得跟平常人不同。
136 李广下马解鞍退匈奴
汉朝李广,曾经率领百余位骑兵外出打猎,匈奴忽然来了,李广于是命令士兵下马并卸下马鞍,匈奴怀疑有伏兵,因而离去。
137 曹操望梅止渴
魏武帝曹操曾在行军中,走离了水源,全军士兵都口渴异常。
曹操于是下令说:“前头有座大梅林,梅子很多很大,而且甘甘酸酸的,可以解渴。”
士兵听了之后,都流口水了,借着这样的激诱,使得军队再找到水源。
138 张辽以静制扰
三国时代张辽(公元 171~220 年)曾驻兵长社,当时军中有人准备造反,趁夜里制造惊慌动乱,一起火,全军为之纷扰。
张辽对左右的人说:“不要妄动,一定不会全营的会都造反,必然只有少数要作乱的人想借此扰乱人心罢了。”
于是下令说:“不造反的人安静的坐下。”
张辽就带领亲信兵士数十人,站在营阵当中。过了一段时间,就抓到首谋的人,把他们杀了,全军终卒安定下来。
139 顾琛答问机警
南朝宋文帝派遣刘彦之攻打河南,结果一败涂地,士兵纷纷丢弃兵甲,军库因此变得空虚。
一次,文帝举办宴会时,有一位归化的人在座,文帝问库部郎顾琛府库中兵仗尚有多少?顾琛就诡称说有十万之多,至于旧库中的兵仗则守秘,不说有多少。
文帝在问了之后,正后悔失言,幸好有顾琛如此作答,内心甚为高兴。
140 庾杲之智答皇帝问谥
南朝齐武帝萧道成曾对群臣说:“我以后应该加什么样的谥号?”
当时众人不知怎么回答。王凌俭因此示意瘐杲之答话。
瘐杲之说:“陛下寿比南山,可与日月争辉。千年以后,哪里是臣下能够轻易度量的呢?”
当时在场的人无不赞美他的应答。
141 赶搭马槽退敌军
独孤永业,字世基,北齐后主武平年间为河阳道行台洛州刺史。
当时北周武帝宇文邕亲自攻打金墉。永业率兵抵抗,并问道:“是哪位达官贵人,要做什么行动?”
北周人回答说:“至尊亲自驾到,主人为何不出来看看客人?”
永业说:“客人来势汹汹,所以不出来看。”
于是连夜下令搭建二千个马槽。北周人听到之后,以为大军将到,于是撤离。
142 庾域“满仓计”安定人心
六朝时代人庾域,字司大,年少时沉静寡言,在乡里中人都认识他。
他担任华阳太守时,北魏军队围攻南郑,州内粮食匮乏,因而忧虑民心散乱,庚域于是将州中数十处空仓亲手一一加上封条,同时指示将士说:“这里面的粮食都是满满的,足够支持两年,只要坚守城池即可退敌。”
上下人心因此安定下来。敌军退却之后,庚域即因为功绩卓越被命为羽林监。
143 颜真卿藏首级安定人心
颜真卿,字清臣,唐玄宗时官任平原太守,当时安禄山已攻下洛阳,就派遣段子光带着李憕、卢奕、蒋靖三人的首级绕行河北,想使人心惊恐。
颜真卿担心众人惊怕,就骗诸将说:“我一向认得李憕等人,这些首级都不是他们的。”
于是杀了段子光,将李憕等三人的首级藏起来。过些时日,才结草将头颅连上躯体,装进棺木下葬,并设神位祭拜。
144 裴度失印不惊
唐朝裴度担任中书令的时候,一天突然有人报告说官印掉了,裴度不发一语。不久,又报告说依旧在原来的地方找到,裴度也没高兴的样子。
有人问他,他答说:“中书官印掉了,顶多只是掌理文书的官吏,偷去印文书罢了。如果急着找回来,那么他们会把它丢到水里或用火烧了;慢着来,那么他们就会送回原处。”
大家都很钦服他的器量见识。
145 李石以静镇动
李石,字中玉,唐文宗时被拔擢为中书门下平章事。
有宦官从边城回来,骑马进入金光门,造谣说军队书要攻打进来了,使得京城一时人人喧乱,四处逃匿,烟尘弥漫,上下百官甚至来不及着装,胡乱穿上袜子就骑马逃了,朝廷中各部的大官也相继遁逃。
郑罩当时任宰相,也准备离开。
李石劝说:“事情如何演变无法预知,最好坐镇朝中,等待大势稳定,要是宰相走了,那么京城必然更加混乱。若是变乱不测,纵使逃了,又能跑到哪里?你的作为,人人都在看着,不可随便。”
因此,郑覃更加意的处理文书,就如平常一般。市井间的一些无赖观望着南关一带的情势,暗中持兵器等待变乱。不久,情势终于安定下来。
当时若不是李石镇住,局势几乎就难以收拾。
146 假造圣旨安民心
李崧,自幼聪敏,以善写文章着名,后唐桩宗(李存助)时,任镇州参军。
同光三年(公元 925 年),庄宗命魏王李继岌任行营都统,枢密使郭崇韬任行营都招讨使,李崧任书记,大举攻伐前蜀(十国之一)。
前蜀平定后,刘皇后听信宦官谗言,由京师暗中派人到蜀地,教唆李继岌杀郭崇韬。
李继岌得皇后密令,召入郭崇韬,以铁锥击碎他的头颅。郭崇韬一死,蜀地顿时人心惶惶,大有再度叛变之势。
李崧于是晋见李继岌,质问他:“魏王为什么作出这么危险的举动呢?今天我们军队远征五千里,没有只字片语的诏书,就击杀朝廷大臣,动摇蜀地人心,这不是自招祸乱吗?”
李继岌说:“我也很后悔,现在怎么办呢?”
李崧于是如集了三、四名书吏秘密商议,连夜以黄纸做成假诏书,于隔天一早公开告示诸军,人心才逐渐平息。
147 冯道单脚幽和凝一默
五代时,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省,一天和凝问冯道说:“先生新买的靴子多少钱?”
冯道举起右脚给和凝看,说:“九百元。”
和凝性情急躁器量又小,听了马上回头对下官说:“我的靴子何必要用到一千八?”
想要责卖骂道,冯道又慢慢的抬起左脚,说:“这也九百。”
和凝的怒意才消解了。
148 范延无以静辟谣
后唐明宗生病,无法处理朝政,京城中谣言四起,有人于是逃往深山幽谷,或暂时藏匿在军营里,官吏都无法禁止。
当时范延光担任枢密使,有人就劝他用严刑重法来管理百姓。
范延光说:“制动要以静,对待这样的事情,最好再等待一些时候。”
不久,明宗的病情稍微好转,京城也就安定了。
149 张乖崖跟着高呼万岁
张乖崖,宋太祖时为成都太守,当时天下初定,战火方熄,人心惶惶不安。
一天集合军队大校阅,张乖崖才出现在校阅场,众人就对他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张乖崖就下马,向着东北天子所在的方向,也高呼三声万岁,随后上马继续前行,众人因此不敢再喧闹。韩魏公(韩琦)听到此事之后说:“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也不敢处理。”
150 仗打专副儆士兵
王德用,宋太宗时在定州,一天仓库供应军粮,军士因为所给的米有点黑,就大声喧嚷骚乱。监守官害怕,逃去躲起来。
有四位士兵因为米黑来见王德用。
王德用说:“你们随我亲自到仓库中去一趟。”
于是就到仓库,召来专副,责问说:“昨日我不是命你共给两分黑米,八分白米吗?”
随着喊待从杖打专副。
又对那四位士兵叫道:“黑米也是公家的东西,不配给你难道应该丢掉吗?你们为什么敢如此的喧闹,还想自己决定配什么?”
士兵一听,吓得全身冒汗,一拜再拜,王德用这才放过他们,整个仓库就恢复平静了。
151 丁谓杀死办吓船夫
宋真宗时,契丹侵犯河北地区,真宗亲至澶渊,任命丁谓主持郑州政务,兼齐、濮等州的安抚使。
因为契丹已经深入国境,百姓惊恐纷乱,争相赶往汤刘渡,希望渡河避难,但是渡船人却趁机要求更多的钱财,又不按正常情况摆渡。
丁谓于是押了犯死罪的因犯,骗说是船夫,就在河上将他斩了,船夫人
人心惧,百姓因此得以完全渡河。
152 不发铁钱有妙招
宋朝文彦博主持永兴军政时,起居舍人名叫,百湜县(在陕西境内)人,曾上书建言陕西一带铁钱,使用起来对百姓不方便,请求废除铁钱。
朝廷虽然不采纳,他家乡的人都知道了,纷纷用铁钱买东西,而卖的人却不肯接受,长安因此乱了起来,民间大部分都关店休市。
官吏建议加以禁止,文彦博说:“这样只有让地方更加纷扰。”
于是找来丝绢行的人,将自己家中数百匹的缣帛拿出,请他们卖,并说:“卖出的价钱,一律收取铁钱,不要用铜钱。”
因此民众知道铁钱并未废行,市场就回复平静了。
153 曹皇后剪发验功
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 1048 年)闰正月,仁宗准备于元月十五日再张灯结采庆祝,慈圣光献曹皇后加以劝谏制止。
十五日过后第三天,几位待卫兵士作乱,夜里穿越房舍,到仁宗的寝殿敲门,此时曹后正服待仁宗,知道变乱发生,马上起来,皇上想出去,皇后即刻关上阁门,拥着皇上,不让他出去,并很快的召唤都知王守忠,命他带兵进来。
此时叛贼杀伤了宫里的婶妃以及太子,连皇上皇后都清楚的听到作乱杀人的声音,而宦官竟以乳母处罚小女孩来欺骗。
皇后于是叱责他说:“叛贼就在附近作乱杀人,你还敢随便欺骗?”
皇后预测叛贼一定会放火,暗中拿水跟在他们后面;果然叛贼拿着火把到处烧帘子,还好有水,得以即刻灭火。
当天晚上,所派遣驱使的宦官仆侍,皇后都亲手剪去他们的头发,并明白的告诉他们说:“明于行赏,就以头发作为证据。”
所以每个人都拼了性命,全力完成任务,因此叛贼很快的就被消灭了。
154 吕夷简迟到有理
宋仁宗久病无法上朝处理朝政,一天,病情大为好转,很想见宰相,于是在便殿里,宣召宰相吕许公(夷简)。
吕夷简接到诏命,过了好些时候才前往。当时宰相赞公获命之后,很快就赶到,而吕夷简依然自在的慢慢前往。
见到仁宗之后,仁宗就说:“久病才刚有起色,很高兴和你们见一面,为什么还这样慢慢的来呢?”
吕夷简从容的上奏说:“陛下身体违和,天下百姓,朝廷内外,都非常忧虑;而今突然召见左右近臣,如果臣下等人急速奔驰进宫,恐怕惊动内外啊!”
皇上因此认为吕夷简的作为非常符合宰相的身份。
155 韩琦力促急号太子
宋英宗刚崩逝,紧急召请太子,太子还没到达,英宗手指又能活动了。
曾公亮一时大为惊愕,赶快通知韩魏公(韩琦),想暂时不要召请太子。
韩琦拒绝他说,“先帝如果死而复生,已是太上皇了,更要尽快召请太子。”
可见朝琦是多么能够通权达变。
156 杜黄裳先发军饷
宋朝时要供给两川军士缗钱,当时诏书只下达西川,东川并未领受到,东川上下军士因此大为愤怒,甚至想起而作乱。
杜黄裳于是对主事者说:“朝廷怎么可能忘了东川呢?大概记号书被留置拖延了。”
同时立即打开州郡的公库,将钱发放给军士,数目完全比照西川,众人才因此安定下来。
157 敬忠义报晓止叛
全国人敬忠义,跟随完颜宗弼渡过淮水,攻打寿州、广州等地。
完颜宗弼称赞他说:“这人英勇才略超乎常人,是将帅的人才。”
金熙宗皇统四年(公元 1144 年),敬忠义受封为博州防御使,公事之余,学习女真文字,以及古代的算学,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完全通晓。在州郡任内,从不从事一些打猎宴乐游冶的事,一切都以自己的职务为首要,所以郡中的各项政事都极上轨道。
有一天晚上,夜黑风高,狱中的因徒计划闹房越狱,危急之下,手下的将校尉守都非常的惶恐惊怕,不知如何处置;敬忠义依然从容不迫,只是命守更的吏士打鼓吹角,因徒以为天将亮了,不敢逃出,只好安分的回到牢房去。
等到敬忠义官职届满,郡中的百姓上朝请求留任,朝廷就下诏从民所请。
158 拿钱借瓦,宫殿无缺
宋高宗南渡后,朝廷文武百官停驻临安,于是规划改建原有的宫廷专属林园为临时办公处。
结果,才建成一座宫殿,还缺屋瓦,却碰上下雨,郡守与上下属官都非常的担忧。
忽然一位官吏说:“多派一些兵士,拿着铁镪(钱贯)分别到各处的关、厢、铺、店,去租借一些屋檐上的瓦,等到一月半月,新瓦送到之后,再如数偿还。”
郡守与属官听到,觉得有道理,照着办理,于是很轻易的将宫殿缺瓦的问题解决了。
159 五钱折半诱出现钱
宋朝时,京城忽然缺现钱,街市间人心惶惶。
有位官员,赶忙找了一位理发师帮他梳理头发,并且将五钱折半当二钱用,来赏给理发师,同时对他说:“这种钱在几天以内,朝廷会下旨不再使用,你得及早用了。”
理发师亲耳听到朝廷的旨意,便对外人说了,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不出三日,京城的现钱一下子都出来了。
160 黄炳买饭打胜仗
宋理守嘉熙年间,峒丁造反。黄安宰、黄炳集聚兵员加以守备。
有一天五更的时候,发布盗寇来袭的警报,二黄就派巡尉率兵迎战敌人。
众人都说:“肚子空空的。”
黄炳说:“你们快出发吧!饭很快就送到了。”
随即便率吏役带着竹蔑木桶,沿街对众人说:“知县买饭。”
当时家家户户正作好早饭,都有热饭热水,多付给一些价钱,很快的就够送往战场,战士都饱餐一顿,一战下来,轻易的就打败敌人。
161 赵从善不怕宦宫刁难
宋朝赵从善担任京尹的时候,内廷宦官想为难他,下条子要他准备三百张祭祀用的红漆桌,并要求一天之内办妥。
赵从善于是命令下属到酒楼茶馆,借取桌子,洗刷干净,糊上白纸,再用红漆漆上。
宦官又为难他说,内廷两宫要到景园聚会,要求供给三千支火炬。
赵从善即刻下令将各游艺场所、会馆中芦苇做的席子取来,并且用油脂灌实,倦成火把把绑起来,再用绳子系在路边松树上,一点起火来,沿路通明,如同白天一般。
162 汪德臣系舟做桥
汪德臣,字舜辅,元宪宗时受封为巩昌等二十四路便宜都元帅。宪宗征略西蜀的时候,到了嘉陵江与白水交会的地方,水势极为汹涌湍急。
宪宗问说:“要多少船只才可让大军渡何?”
汪德臣说:“大军上百万之多,不能停留、拖延太久,应当另想办法。”
于是,就派人将船联系起来,做为桥梁,一个晚上就完成了,人走在上头,就如在平坦在路上一样。
宪宗望着左右的待臣说:“汪德臣不随便说话,说了一定做到,赐白金三十斤。”
于是下令刻石纪载他的功绩。
163 顾大司寇拿布换民衣
明朝顾大司寇在开州当太守时,江彬随皇帝到南方巡幸,所经之处,都设计要地方厚礼馈赠。到了开州也想出计要给顾司寇难堪。
当时随驾人员三千多,江彬却下令要有六千件衣服犒赏军队,并且要求立刻办理,想要顾为难。顾大司寇答应了,就即刻通告拿三千匹布,沿街挨户向民家换取。每一匹布换取两件衣服,天色未晚,衣服已经办妥了,连江彬都叹服不已。
164 张瀚指玉为石解友围
武陵张冢宰瀚(明朝万历初年为吏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陈某,拜见一位直指。
当时陈某因两次循例进升官阶,于是私下系了玉带。
直指见了很惊讶的问说:“公何时受赐玉带?”
陈某当下局促不安,不知如何作答。
张瀚笑着说:“这不过是大理石罢了。”
165 为百姓藏资料
明朝人刘大夏(忠宣公)掌理库部时,一天,皇帝要索取三保太监下西洋有关的文册资料,忠宣公赶紧到库房里面,把这些资料藏起来。等到大司马前来索取,已找不到了,这件事就如此作罢。
过了一段时间,大司马知道此事,非常佩服忠宣公的远见。因为假使找到了这些资料,而再来一次下西洋,那劳民伤财的状况,就很难想像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5/01/07 06: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