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别史类
>>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正文
卷之三百十一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三年。戊辰。三月。庚子。驻跸河西务。
○辛丑。上还宫。
○未刻。暂奉大行皇后梓宫于通州芦殿。在京王以下、三品官以上、咸齐集。皇子诣前祭酒。举哀行礼。
○戌刻。大行皇后梓宫至京。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官员命妇、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妇女。分班齐集。缟服跪迎。由东华门、入苍震门。奉安长春宫。上亲临视。皇子祭酒。王以下文武官员、俱齐集举哀行礼。
○命履亲王允祹、和亲王弘昼、户部尚书傅恒、工部尚书哈达哈、户部右侍郎舒赫德、工部右侍郎三和等、总理丧仪。
○总理丧仪王大臣等奏准、皇帝持服用素绸。九日不办事。妃嫔以下、皇子、皇子福晋、咸服白布。截发辫、翦发。王以下文武官员、及公主福晋以下、乡君奉恩将军恭人以上、民公侯伯一品夫人以下、侍郎男夫人以上、皇后姻戚男妇、内府三旗佐领内管领下官员、护军领催等之妻、内管领下几筵前执事男妇、并革职宗室觉罗等、俱成服。齐集举哀。外藩额驸王公台吉公主福晋郡主等、朝鲜国使臣、于服内来京者。亦成服。日三次奠献。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俱斋宿二十七日。
○壬寅。上诣寿皇殿行礼。
○遣内监赴皇太后御舟问安。
○谕曰。坐粮厅郎中佟福寿、此次办理船只。不能妥协。缆绳每至断坏。且水手立在朕船。伊自应随后约束。或沿河豫备。乃弃伊职守。藏匿隐僻之处。并未见面。殊无敬谨之心。著革职。交与粘竿处。令其长班行走。
○四川巡抚纪山奏报、附近会城之州县、并简州、汉州、崇庆、温江、郫县、什邡、彭县、崇宁、金堂、德阳、罗江、梓潼、盐亭、中江、乐至、蒲江、峨眉、汶川、保县、灌县、打箭炉、等处。俱于正月二十五日卯刻、戌刻。地微震二次。并准督臣札。同日军营亦觉微动。得旨、览。
○甘肃提督永常奏。甘郡内地。粮价虽贱于安西。因标兵皆系土著。家口众多。粮饷皆按季关支。季首关饷时。糊口外所余无几。每至季中空月。已属拮据。添补衣服。更觉艰难。借贷受重利盘剥。且有告贷无门者。冬令无皮衣兵、竟有大半。设遇征调。何能望其勇往。虽例有恩赏银两。足备皮衣。奈甘郡不产皮张。查现有节年餧驼节省余银。与其闲贮。不若以之接济兵丁。因差员向西宁产皮之处买皮。西安布贱之处买布。制造裘服。发给无皮衣兵。虽得免冬寒。而春暖又将皮衣典换春衣。随为赎贮。至冬发给。免其出息。一切用度。随时酌给。旋借旋扣。请嗣后但有节省之项。即入接济项下办理。俟买驼添补时。仍照例动用。报闻。
○癸卯。谕军机大臣等、喀尔吉善奏、正月初三日夜。枫泾镇民人、见镇西白牛荡内、有船数只、张灯由泖湖而来。恐系匪船。同汛兵往查。追捕无踪。次日镇内即有借饷纸帖。惊扰居民之事等语。此等奸匪讹传。惶惑众听。若不早为搜擒。地方最易滋事。该督应加意确查。务获匪犯。严切究拟。至设立营汛。缉捕是其专任。既有汛兵查捕。何得任其兔脱。明系粉饰之处。尤当严行惩究。可传谕喀尔吉善。毋得稍为宽纵。又传谕大学士讷亲。将上件情节。查访确实具奏。寻讷亲奏。查初三日夜。实有灯火匪船。初六日镇上榜帖内、写钱成王要向富户借饷二万。若不借给。定要抢夺。然自正月以后。地方安静。查康熙年间。曾有巨盗钱大。在泖湖聚夥为匪。此帖竟属该地无赖之徒。因上冬屡有窃匪。向来又有钱姓巨盗。遂捏写恐吓富户。情形大约如是。报闻。
○又谕军机大臣等、喀尔吉善所奏、建安、瓯宁、二县老官斋案内匪犯魏现。先经护镇刘启宗禀报、据称魏现已被乡民打死。又据该道府等讯明要犯朱锦标、称魏现现在藏匿顺昌山内。至葛亮志一犯。先据夥犯供称、即系葛竟仔。复据道府禀报葛亮志现已拏获等语。奸匪大案。变幻多端。务当研讯明确。方无枉纵。今魏现之倏死倏匿。葛亮志之是一是二。全无确据。其先供魏现已被打死之乡民。焉知非即系匪党。欲令魏现远扬。故以死为辞。使有司不加严缉。而葛亮志之即系葛竟仔。原系夥党所供。但所获之葛亮志。何凭辨其真伪。此等处、喀尔吉善俱应留心查办。且此案据报被乡民杀死之要犯女巫严氏等共五人。今魏现葛亮志之死。既属子虚。其他要犯。均难凭信。尤应逐一严行跟究。至所称牵连无辜者二十六名。先行省释。又称各乡愚民。恐各犯结恨在心。潜图报复等语。果其有心报复。即非安分良民。理应严加防禁。使之畏惧。何必早为省释。以致闾阎惊疑。至责令乡保等保领化导。全属虚文。彼不畏国法。顾肯甘心信服乡保。受其约束耶。邪逆重案。如此办理。殊属不知轻重。可传谕喀尔吉善知之。
○又谕军机大臣等、据索拜等奏称、因藏有出痘之人。达赖喇嘛坐禅静养。郡王珠尔墨特那木扎勒避往里定地方等语。从前达赖喇嘛。已经圆寂。伊属下噶卜伦等隐匿不报。诡称避人坐禅。以致藏内滋事。准噶尔乘间扰乱。今藏内出痘。达赖喇嘛虽应暂避。但恐伊属下之人。复蹈前辙。或有事故。不以实告。亦未可定。此事大有关系。不可不用心觉察。况准噶尔熬茶之事。尚未完竣。伊等见达速喇嘛避人静养。或不能无猜疑生事之处。当严密防范。著传谕索拜傅清等。令其留心体访。加意防维。即准噶尔人等已经回巢。亦不可稍有怠忽。
○又谕、近日准噶尔熬茶之事将毕。傅清著驰驿来京。其藏内事务。交与索拜办理。如索拜已经起程。傅清仍留藏办事。俟另派员更换。
○总理丧仪王大臣等奏。康熙十三年。孝诚仁皇后丧仪。时值致讨三藩。恐在外各衙门举哀制服。有惑观听。是以免直省官民治丧。嗣后相沿。遂未更正。考之周礼。为王后服齐衰。注云。诸侯诸臣皆齐衰。是内外臣无异也。明会典载皇后丧仪。十三布政使司及直隶。礼部请敕差官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制服与京师同。今大行皇后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应将钦奉谕旨誊黄。遣官颁下直省。令在外文武各官、于奉到日为始。摘冠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持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三日后照常办事。督抚以下。仍照旧例。免遣官进香。从之。
○又奏。礼称父在杖不上于堂。母后至贵。不得不屈于所尊。谨拟在京王公百官。咸缟素二十七日。百日剃头。百日内有应行典礼。及朝会坐班。咸用礼服吉服。入朝奏事。皆素服。冠缀缨。百日外入朝奏事。用常服。二十七月以内。遇几筵齐集。仍素服去冠缨。皇子持服。向俱缟素二十七日。今或仍循以日易月之制。或钦遵雍正十三年皇上躬行缟素百日。三年之内。凡诣几筵仍服缟素之处。恭候指示。得旨。皇子服制。著照百日缟素、二十七月内素服、诣几筵前缟素之礼行。余依议。
○予镶黄旗蒙古副都统色楞原品休致。
○甲辰。皇太后驾至京。上出东华门、奉迎皇太后还寿康宫。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军机大臣等、自来妖言左道。最为人心风俗之蠹。地方大吏。理应严行禁遏。上年云南张保太案内之大乘教。蔓延及于数省。邪党多至数百。皆由平日地方官员。不能觉察事先。以致私相煽诱。潜谋不法。经朕降旨查拏根究。始将逆犯明正典刑。余党分别问拟。并饬谕各省督抚。务须时刻留心。早为查察。事发之后。不可稍存宽纵。今又有福建老官斋会官月照等。因其党被府县拘禁。恐致败露。辄敢纠众焚劫。旋经官兵扑灭。山西亦有收元教内之韩德荣等。私立教名。转相勾引。看来各省督抚。于上年奉到谕旨之后。不过将大乘教内一二人犯。遵奉查拏。其他邪教。并未留心访察可知。即如福建老官斋一案。据喀尔吉善奏称、阅其经卷内三世因由一书。起自罗祖。乃罗教之别名。从前雍正七年奉文查拏。直隶、江南、山东、浙江、福建、江西。皆有其教。流传甚广等语。如果当日实心查拏。何致十余年后。余孽滋蔓。复有瓯宁聚众之事。且此案闽省官员。若于起先查拏之时。迅速掩捕。使余党尽擒。亦不至于酿成事端。近来各处匪徒。借烧香吃斋为名。阴行勾结者颇多。朕前降旨。原不专为大乘一教。可再传谕各督抚等。罗教一案。务须加意查办。杜绝根株。嗣后凡有干涉烧香聚匪之处。俱当留心查察。一有访闻。即行擒捕。不可稍存怠忽。更不可因闽省办理未能迅速。以致滋事。遂谓此案由于查拏起衅。转存息事之心。一味姑容。则贻患更大矣。将此一并传谕。于伊等奏事之便寄去。
○乙巳。上至长春宫大行皇后梓宫前再奠酒。翼日如之。
○谕、直隶天津河间二府属。有叠被偏灾之处。已屡次加恩。频年蠲赈。俾小民不致失所。但年来因灾停缓之地粮并民借等项。未完甚多。有数倍于额赋者。若一时并徵。民力未免拮据。著将天津、河间、二府属、所有乾隆十年以前停缓带徵地粮银两。及乾隆十二年以前民借各项。令该督查明。再展年限。分晰带徵。至庆云一县。土瘠民贫。屡被灾歉。朕已恩加格外。减去额赋。借给牛种。期以渐苏民困。其历年积欠更多。应较他处再加宽展。俾催科不扰。元气尽复。以裕闾阎生计。著该督一并确查。分别年限。奏明办理。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曰。原任贵州按察使宋厚。不必来京。著速赴大金川军营。以原衔听总督张广泗酌量委用。遇有缺出。奏请补授。该部可即速行文知之。
○又谕曰。伊拉齐人甚庸劣。举止疎慢。不称长芦盐政之任。著革职。令在圆明园工程处效力行走。所遗员缺。著盐运使丽柱暂行署理。
○谕军机大臣等、张广泗所奏川省开捐米价过浮一摺。甚属公正。著钞寄张广泗、班第、纪山、公同详加酌定。妥协办理奏闻。
○又谕、据张广泗奏、川省积习。官无大小。事无钜细。一切粉饰。欺诳成风。要在大吏实心整饬。仰恳天恩。以爱必达用之川省。固可整顿风气。或以黔抚孙绍武调任川省。而以爱必达代伊黔抚之任等语。看来纪山未必能胜巡抚之任。但爱必达朕甫用为浙江巡抚。未便遽为更张。且川省军务纷纭。目下正值办理粮饷。骤易生手。亦恐于事无裨。可传谕张广泗。纪山暂留川抚。令其同心实力。共襄厥事。俟将来金川军务告竣。料理一切善后之时。再将爱必达等酌量调往。与张广泗斟酌妥办。较之纪山。自克有济。至所奏宋厚。已降旨令其即赴军营。听候委用。可一并传谕知之。
○又谕、朕因土司汪结、与班滚潜通消息。庆复为所蒙蔽。曾经传谕张广泗。令将汪结以他事调赴军营。讯明班滚下落。明正其罪。今据张广泗所奏、宋宗璋原摺班滚未经烧死之语。皆出汪结之口。看此情节。则汪结尚非班滚腹心奸细。使汪结果有心为班滚掩藏。岂肯向宋宗璋吐露实情。可速传谕张广泗。不可因朕有将伊明正其罪之旨。不为察核。致受冤抑。并一面留心察看。如果其人实非奸狡。尚可效用。即行具实奏闻。
○又谕、山东被灾之处。前已屡次加恩。朕东巡时。复令再行加赈。并念邹滕以南。荒歉更重。已谕令阿里衮亲身前往。速行散给。俾得资以糊口。近闻该处尚在查办。未经给发。古人赈荒如拯溺救焚。今灾民嗷嗷待哺。岂可稍延时日。著传谕巡抚阿里衮。令其督率所属。即行作速办理。务使灾黎早沾实惠。毋致失所。
○丙午。谕礼部。皇后富察氏。德钟勋族。教秉名宗。作配朕躬。二十二年。正位中宫。一十三载。逮事皇考。克尽孝忱。上奉圣母。深蒙慈爱。问安兰殿。极愉婉以承欢。敷化椒涂。佐忧勤而出治。性符坤顺。宫廷肃敬慎之仪。德懋恒贞。图史协贤明之颂。覃宽仁以逮下。崇节俭以禔躬。此宫中府中所习知。亦亿人兆人所共仰者。兹于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崩逝。眷惟内佐。久藉赞襄。追念懿规。良深痛悼。宜加称谥。昭茂典于千秋。永著徽音。播遗芬于奕禩。从来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则知妻者莫如夫。朕昨赋皇后挽诗。有圣慈深忆孝。宫壸尽称贤之句。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应谥为孝贤皇后。所有应行典礼。尔部照例奏闻。
○又谕曰。阿哥之师傅谙达。所以诱掖训诲。教阿哥以孝道礼仪者。今遇此大事。大阿哥竟茫然无措。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此等事、谓必阅历而后能行可乎。此皆师傅谙达。平时并未尽心教导之所致也。伊等深负朕倚用之恩。阿哥经朕训饬外。和亲王、来保、鄂容安、著各罚食俸三年。其余师傅谙达。著各罚俸一年。张廷玉、梁诗正、俱非专师。著免其罚俸。
○又谕、向来外省有资送流民之例。盖因地方小有旱涝。而愚民轻去其乡。以致抛弃室庐。荒芜田亩。是以国家施恩格外。酌道路之远近。计人口之大小。派遣官役。护送还家。使复故业。用意良厚。然至饥馑洊臻。本处米粮。实已乏绝。而邻封尚可觅食。不得不扶携奔走。苟延性命。此等嗷嗷待哺之氓。若必驱还故里。岂能坐以待毙。势又将顾而之他。南北东西。辗转资送。在邻省既不胜其烦劳。而于灾民转益流离失所。廷臣中尝有以此入告者。朕思灾轻之地。不可令其抛弃失业。自当照例资送。倘遇积歉之年。本处无以糊口。转徙他乡。或倚托亲旧以济其乏。或佣工种佃以食其力。且其中极无倚赖者。国家复有留养之例。是惟在地方官悯其流移之苦。无分畛域。随宜安插。俟灾氛平复。土地可耕。然后使回故里。劳徕安集。加意抚绥。亦未始非权宜之道。惟在权其轻重。相其缓急。斟酌办理。未可执一而论。山东去年被灾甚重。朕屡次加恩赈恤。发帑截漕。费已不赀。而尚不免流移。若近省督抚。仍复拘例。饬令资送。实于灾民无益。应令地方有司。就所至之境。酌量妥办。如有亲旧可依者。听其自为谋食。其或无所倚靠。即为抚留。设法安插。不必拘定成例。嗣后凡有灾重之区。饥氓外出。为督抚者。俱当体朕痌瘝一体之意。善为安辑。俾令得所依归。该部可即行文各督抚等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山东此番被灾甚重。朕巡幸时。目击民艰。时萦宵旰。从前虽屡沛恩施。仍不免于饥困。所望者麦秋之丰稔耳。乃至今未见雨泽沾足之奏。尤觉焦劳。闻麦田此时即令得雨。亦只可有二三分收成。目今赈务。尚可延至四月。但秋收为时尚早。若不急为查办。灾黎其何所赖。可传谕大学士讷亲。令其于回京时沿途查看一路现在情形。地方官吏散赈是否及时。饥民是否得沾实惠。一一指示阿里衮。令其督率属员。实力奉行。向后一切赈恤借粜之事。俱与阿里衮熟察细商。务令妥协查办。其赈粜所需。从前阿里衮曾请另开捐款。朕因川省军需。甫开新例。未经允行。看来此时不得不为权宜之计。其应收本色折色。何者于时事有济。且非推广其途。酌减其数。官生亦未必踊跃从事。可令大学士讷亲。酌量分别条例数目妥议。交阿里衮令其具奏以闻。
○又谕、东省此次荒歉。非比寻常。邹滕以南。小民之艰苦尤甚。拯救之方。刻不容缓。前已令阿里衮即速亲身前往查办。未知伊于何日从济南起程。查看情形何若。虽云救荒无良策。然地方官尽得一分心。民受一分之惠。灾黎得一日赈。即度一日之命。可传谕阿里衮。督所属有司。悉心实力妥办。不得听属员朦蔽。稍有粉饰。至麦田目下望泽甚殷。尚未得报雨之信。巴雅尔在彼求雨。曾否应验。京师连日浓阴。彼处曾否得雨。深为系念。倘使春熟又复失望。则灾黎何以糊口。豫备之道。不可不为熟筹。朕思从前阿里衮曾请开捐。其时因川省有运粮之例。是以未允。今东省帑藏仓储。已屡行拨用。即截漕留饷。为数已多。亦难为继。权宜之计。惟有开捐。但必须广其途。减其数。令官生自运本色。赴东交纳。庶不至于有名无实。可传谕阿里衮。令其将赈恤之事。及如何酌定捐款之处。于大学士讷亲经由东省之便。悉心商办。妥议速奏。
○丁未。以奉移大行皇后梓宫。行启奠礼。上亲临举哀。
○谕、朕因山东被灾甚重。日夜焦劳。沟壑流离之惨。曾经目睹。饥渴之怀。切切于心。现今雨泽未降。二麦又已过期。即使得雨。收成亦必歉薄。拯救之方。不可不急为豫备。朕已传谕该抚阿里衮。令其熟筹长策。以资民食。因思就近接济。惟邻封是赖。与东省连界之直隶、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今岁雨泽调匀。春花畅茂。麦收均可有望。著各该督抚酌看本省情形。目下二麦虽未发场。而储蓄亦已有备。即将存仓积贮谷麦。作速动拨。委员运赴东省。以备赈恤之用。俟秋成后。照数买补。其运脚准其照例核销。该督抚等、即将拨运实数。具摺奏闻。运到之日。巡抚阿里衮一面奏闻。一面照例散给。其民间余粟。无论米豆杂粮。广为招集。以便购买协济。古称救荒如救焚拯溺。早一日。得一日之济。各该督抚等。其曲体朕怀。共以拯患恤灾为急。不可稍存此疆彼界之分。以副痌瘝一体至意。
○又谕、东省被灾甚重。目今雨泽又复愆期。饥民待哺甚殷。不可不急为拯恤。巡抚阿里衮现在查办。但一人之精力。恐有未周。著大学士高斌、左都御史刘统勋、率同科道四员。速赴东省。详悉查察被灾州县散赈情形。并向后应如何广为赈恤安顿。毋令流离失所之处。悉心筹画。一面奏闻。一面会同该抚。妥协办理。浙省参案。现有大学士讷亲查审。高斌著即由浙省速赴山东。其科道四员。即行具名请旨。随刘统勋一同驰驿前往。
○都察院开具科道名签。请派往山东办赈。得旨。给事中同宁、马宏琦、御史赵青藜、著随往山东查办赈务。御史沈廷芳、现在济宁巡漕。亦著随同查办。其济宁巡漕事务。即著巡视淮安漕船之给事中钟衡、一并接办。
○又谕、东省上年被水成灾。目下又复望雨。朕心轸念。一切抚绥事宜。已谆切传谕该抚。加意筹画。又特命大学士高斌、左都御史刘统勋、速赴该省。会同该抚悉心办理。大学士讷亲、于浙省回程之便。道经山东。令其将地方情形。留心查察。有应商办者。与高斌等商酌办理。具摺奏闻。
○又谕、山东被灾州县颇多。一切赈务。料理需人。著吏部于候补候选州县及佐杂内。会同军机大臣。各拣选五六员。速行发往。交与巡抚阿里衮等差遣委用。现在地方官员。如有不能称职者。即令该抚于发往人员内。酌量题请更调。
○谕军机大臣等、奉天暂开海禁、运粮接济天津静海二县一案。前经军机大臣等定议。令那苏图核定五六万石数目。咨明该将军等稽查办理。如实不敷用。再行咨商该将军等。酌量加运。今据达勒当阿奏称、商贩闻开海禁。争买米石待运。以致谷价加倍昂贵。今酌量准买五六万石接济直隶外。仍出示严禁海运等语。看此情形。是海运一开。即不免于偷贩。自应即行禁止。但据奏五六万石之数。未知于天津、静海、二处。果足敷用否。前据达勒当阿覆称、若再议增加。尚可运二万石。可传谕那苏图。令其将五六万石果否足用、及应行咨商加运之处。查明据实奏闻。再目下麦秋有望。将来足资接济。自可不必仍须海运。其现在情形如何。令该督一并详悉具奏。寻奏、现在天津等处粮价。虽未能平。而不致甚昂者。因有奉天粮石之望。是以有粮之家。不留余蓄。若闻禁海运。现又拨协山东仓贮。价必骤长。应令奉天将军酌量。如稍可通融。务买足八万之数。得旨、另有旨谕。
○戊申。上至长春宫大行皇后梓宫前再奠酒。
○谕军机大臣等、阿里衮自朕回銮以后。连次具摺奏请朕安。固出悃忱。但伊回东时。朕念该省灾民困苦。谕令即速亲身前往灾重地方察勘。今伊请安摺到。其一切地方情形。作何抚绥之处。及曾否得雨。俱未奏及。朕心深为悬念。可传谕阿里衮。不必屡次专摺请安。惟当留心灾赈事务。若能督率属员。办理妥协。俾灾民不致失所。朕心藉以少慰。则胜请安多矣。
○谕、据调任四川按察使郑远奏称、伊年近七旬。精力渐衰。川省边陲要区。请来京请训等语。郑远年力将迈。看来难以远赴川省。著准其来京陛见。酌量改补近地。其四川按察使员缺。即著宋厚补授。
○会试繙译举人。命刑部尚书阿克敦、吏部右侍郎德通、理藩院尚书那延泰、内阁侍读学士苏章阿、为主考官。
○己酉。奉移大行皇后梓宫于观德殿。上亲临送举哀。
○颁大行皇后崩逝敕谕于直省。遣官赍敕谕讣闻于朝鲜国、及内扎萨克、众喀尔喀、哈密、青海、等处。
○谕、山东兴修沂河两岸堤埝工程。该部议照以工代赈之例。土方工价。准给一半。乃系向来成例。自应照此给发。惟是东省被灾甚重。其民情之艰窘。实非他处可比。若拘常例给发。恐赴工之民。仍不足以糊口。著加恩将此项土方工价。按数全给。俾其食用有资。该部即遵谕行。
○庚戌。上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再奠酒。
○谕曰。调任广东潮州镇总兵官胡贵。前于江南苏松水师任内。以废弛营伍革职。从宽留任。数载以来。能加意训练。上年崇明被灾。弹压亦属有方。其革职留任之案。著加恩准其开复。
○又谕曰。马兰镇总兵官布兰泰。丁母忧已满百日。布兰泰年来在彼办理诸事。尚属谨慎。陵寝地方。向系素服办事。布兰泰著仍回原任。署理总兵官事务。俟二十七月满后。再行实授。
○又谕、据将军阿兰泰等奏称、拉林一千满洲。去岁所荒地亩。因伊等力量不足。将原给地一千顷。不能全行耕种。所收谷石。因还从前所代谷石。并备耔种。以致口粮不能接济等语。一千满洲。口粮既已不敷。著该将军等于拉林仓谷。借给一万石以资接济。此项谷石。俟原借谷八千石扣还后。分作五年扣还。该部即遵谕行。
○辛亥。上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再奠酒。翼日如之。
○谕曰。东陵有贝勒公二员。西陵有贝勒公三员。西陵东陵。皆属一体。西陵贝勒公内。留二人足矣。斐苏著留京。
○调浙江巡抚爱必达为贵州巡抚。升直隶布政使方观承、为浙江巡抚。直隶按察使辰垣、为布政使。以前调四川按察使郑远、为直隶按察使。
○又谕、朕因山东灾黎。待哺孔亟。特命加展赈期。俾得糊口。并令阿里衮亲往查察。今据吉庆奏称、加展之赈。尚未给放。民情仰望甚杀。而阿里衮则奏称三月二十三日自省起程。由泰安等处察看地方民情等语。计阿里衮往查之时。有司自已陆续散给。但灾黎迫切情形。早不及夕。既奉加赈之旨。即应速为查办。何以迟至许久。可传谕阿里衮。令其督率地方官。迅速上紧散给。务使早沾实惠。以拯哀鸿沟壑之惨。
○壬子。谕军机大臣等、爱必达调任黔省。朕因浙江地方紧要。其巡抚员缺。特令方观承补授。方观承系行在时常召对。屡经训谕之人。著速赴新任。不必来京请训。伊办事才具颇优。于整饬地方。厘剔积弊。及海塘工程。清查钱粮。诸皆力所能胜。但事事须尽实心。设诚致行。不可存丝毫粉饰之见。方不负封疆重任。于民生裨益。其常安任所赀财。著详悉清查。勿令隐匿遗漏。一并传方观承知之。
○礼部以会试中额请。得旨。这会试。满洲蒙古取中七名。汉军取中一名。直隶取中二十二名。奉天取中一名。山东取中十三名。山西取中十七名。河南取中十二名。陕西取中十四名。江南取中三十二名。浙江取中三十名。江西取中二十七名。湖北取中十三名。湖南取中六名。福建取中十五名。广东取中十七名。广西取中六名。四川取中九名。贵州取中七名。云南取中八名。南卷五经取中二名。北卷五经、中卷五经、旗卷五经、应否取中。著主考阅文定夺。
○癸丑。初祭大行皇后。上亲临举哀。是日。上除服。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军机大臣等、据塞楞额奏称、该省流移男妇一千数百余名。饬知江、汉、二县。分别大小口数。散给制钱。俾令各自随便回籍等语。资送流民。原为灾轻地方。偶有逃亡。恐其失业。是以酌量资给还乡。至于被灾较重。资送本非长策。前已降旨各督抚等。不必拘定成例资送。今塞楞额每名散给制钱一二百文。令其随便回籍。想因不能概行资送。为此迁就之计。殊不知流民中之有依倚者。原可自为谋食。即无依者。亦应照例留养。伊等道途遥远。一二百钱之资送。岂能即便回籍。且随便云者。岂能即保其回籍。若实力押解。则非曰爱之。其实害之矣。塞楞额办理此事。不过循名按例之为。而于情理实未通协。可传谕伊嗣后不必稍存此疆彼界之见。务宜遵照前旨。善为安辑。以副朕痌瘝一体至意。
○是月。漕运总督宗室蕴著奏、酌派截留南漕、并帮船沿途儹进情形。得旨。饥民情形。何未奏及。徒为此套语。非朕所望于汝也。戒之。
○护理安徽巡抚布政使舒辂覆奏。粮贵固由户口繁滋。而连年采买过多。实为切近。隔省采买。脚价不赀。若多减价平粜。则耗经费。若照例减银出易。是市米贵而官米亦贵。况官仓米藏州县。即发四乡平粜。所恤不过村庄市井。穷乡僻壤。总不能及。不若暂停采买。然积贮备赈。未便竟置不议。请查明各州县粮储。未动用、照旧存贮。其动用尚有原额之半者。不必再购。不及半者。俟本地丰收买补。现存粮石。非实在歉收。不得轻粜。或照例出易。本地买补。不必远求他省。此数年内些小赈恤。俱给以银。年岁丰歉不齐。即一省中高低互异。从前惟大灾大祲。方一赈恤。小灾则听民以有易无。从无每岁赈恤之事。况江南地窄民稠。借工趁食。力田之家。十不二三。今赈恤惟江南独多。而浙江山东河南次之。湖广等省又次之。滇黔等省最少。岂彼省独无歉岁。皆因向未习惯。未敢妄冀。而江南等省。习惯成熟。一有水旱。辄引领而望。臣愚以为民气之骄。当渐裁抑。如遇实在灾祲。自当抚恤蠲赈。其些小偏灾。惟令各督抚督率地方官随时调剂。毋容特为赈恤。得旨。俟各省覆奏到齐日。交军机处密议。此奏知道了。
○江西巡抚开泰覆奏。米贵之故。不尽由囤户商贩。采买积贮。大抵由于生齿日繁。地方官奉行未善。各省田亩。初值银数两者。今值十数两。即使山角溪旁。遍垦种植。所补殊微。兼之岁收不齐。偏灾屡告。巧于谋利之徒。本处不偿其欲。犹将垄断邻封。乃地方官当青黄不接。及秋成稍歉。动辄矜张。为籍口高擡之助。而其禁囤户也。庸懦之员。倚胥役为耳目。弊未克厘。价已暗长。其采买也。数少者尚宽期办理。数多者恐米谷不继。争先购籴。远近传播。观望居奇。臣以为百姓日用之图。徐持之则不扰。如上诸弊。惟在竭力开导整饬。勿勤始怠终。他若商贩运卖。救济堪资。积贮备荒。绸缪宜豫。米谷之贵。纵或由斯。亦不得深咎。特是办理采买。略有不当。难保米价不昂。虽随时筹画。不须胶执。而久停者将大买。不若不待久停。通融办理之为愈。请各省仓谷。粜借数少。岁收在七分以上者。仍于本省采买。倘悬缺数多。岁收在七分以下。请将捐监专归本省交纳本色。视足额为限。再赴部报捐。得旨。知道了。俟奏齐并议也。
○钦差大学士公讷亲奏、大金川一案。所奉谕旨朱批。及张广泗班第奏摺内紧要略节。令臣阅看。查张广泗此次所称筹办善后事宜。尚非胸有成竹。难成一劳永逸之计。现今进剿一事。兵贵神速之论。尤为吃紧。查该酋本非劲敌。兼之围困多时。势已穷蹙。我以大兵三万有余。整旅而进。以六击一。势如拉朽摧枯。乃张广泗尚拟于夏秋之间竣事。万一届期未能奏功。于国体军威。甚有关系。请特颁谕旨。严饬张广泗、乘此新兵云集。克期进剿。迅扫金川。再图瞻对。得旨。览奏俱悉。
○浙江巡抚顾琮奏。访闻绍兴府属。有子孙教。又名长生道。男曰斋公。女曰斋娘。尊称弥勒佛为师。倡言入道之人。身后俱归西天。以今世修行功德之浅深。定来生功名富贵之大小。凡做佛事。名曰开堂。从教之人。自携钱米。前赴开堂之家拜佛。名曰赶堂。又令人闭目冥心。号为清净。更有诡称身到西天。目睹诸佛菩萨种种奇异佳境。即为来生受享之地者。又有一等无为邪教。现在各查拏办理。得旨。览奏俱悉。
○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奏覆。奸民滋事。罪大恶极。两旬内获犯三百余名。打死自缢自溺九名。现已解省四十余名。拟分六等办理。一、造谋为逆之首恶。照大逆凌迟。一、助谋为从。纠夥招兵。散劄受职。焚劫伤兵。助银竖旗。与大逆缘坐亲属。照谋叛已行立斩。一、并未谋逆。但以邪教诱惑愚民。绞候。一、吃斋有包头。未受劄。被胁同行。与谋叛缘坐亲属。充发乌喇。一、知情不首。闻拏自首。并首出要犯者。分别流徒。一、仅止吃斋。并未同行。及不知谋逆情由。代为寄信者。枷责。至吃斋而实未知情。概缓查拏。现解省审讯。要犯甚众。若解往本地明正典刑。水陆路杂。虑有疎虞。可否就省正法。传首建宁枭示。报闻。
○福建巡抚潘思榘奏报沿途地方情形。并陈闽省吏治。急宜振刷。得旨。览此等初到任而言整顿。至日久而自懈者。不知其凡几矣。且汝不逮陈大受远甚。而能不出于此耶。朕亦惟徐观汝所为耳。
○又因前奏学田免租。蒙恩免议。奏谢。得旨。如汝所为。实为名也。此所谓名利两亏。何益之有。
○福州将军新柱奏。遵旨会同查办瓯宁县奸民一摺。得旨。览奏俱悉。所设将军者。原为安静地方。遇此等大事。不可存避干越地方之嫌也。
○署理湖北巡抚彭树葵覆奏。湖北在康熙年间。户口未繁。俗尚俭朴。谷每有余。而上游之四川、湖南。人少米多。商贩日至。是以价贱。遂号称产米之乡。迨户口渐增。不独本地余米无几。即川南贩运亦少。谷寡价昂。势所必至。且民生既繁。争相置产。田价渐贵。农家按本计利。但愿价增无减。兼之官与商接踵采买。奸牙乘机擡价。年复一年。有长无落。今欲价平。必酌减官买。即如湖北州县内。山深地僻。外商不至之处。一岁之出。尽供一岁之食。非遇荒歉。每石不过三四钱。可为明验。请凡常平仓原贮谷。有全不足额、及六分以下者。仍采买。其买有十之六七。并额外添贮。俱暂停。俟生俊捐谷补额。所有谷价。均贮库。遇偏灾。银谷兼赈。每青黄不接时。不拘存七粜三例。视价稍昂。立即出粜。倘市价原属中平。仓谷不虞霉变。亦无庸泥定出粜。以免秋后买还。至湖北囤积之弊。较他省为少。惟有严惩无故擡价。使奸牙敛迹。得旨。俟各省奏到齐时。交廷臣详议也。
○湖南巡抚杨锡绂覆奏。米谷之贵。由于买食者多。买食之多。由于民贫。积渐之势有四。一曰户口繁滋。一曰风俗日奢。一曰田归富户。一曰仓谷采买。采买之弊。我皇上所谓处处积贮。年年采买。民间所出。半入仓庾。未免致妨民食。盖已洞悉情形。户口繁滋。则今日海宇实在情形。圣谕谓自康熙年间以来。休养生息。便应逐渐加增。何至一时顿长。以臣观之。实亦未尝不系渐增。臣生长乡村。世勤耕作。见康熙年间。稻谷登场时。每石不过二三钱。雍正年间。则需四五钱。今则必需五六钱。盖户口多则需谷亦多。虽数十年间。荒土未尝不加辟。然至今日而无可垦之荒矣。臣谓由于风俗日奢者。国初人经乱离。备尝艰苦。风尚俭朴。迨安居乐业。数十年后。子弟有笑其祖父之朴陋者矣。衣食竞求佳丽。婚丧务期美观。始于通都大邑。今则荒徼山僻之农民。亦渐习奢靡。平时揭借为常。力田所入。抵债去其大半。余又随手花销。甫交冬春。即须籴米而食。农民口食。亦取给于市。则价焉得不长。臣谓由于田归富户者。国初地余于人。则地价贱。承平以后。地足养人。则地价平。承平既久。人余于地。则地价贵。向日每亩一二两者。今七八两。向日七八两者。今二十余两。贫而后卖。既卖无力复买。富而后买。已买不复卖。近日田归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户。岁入难敷一年口食。必需买米接济。而富户非善价不肯轻售。实掺低昂之权。夫均田之法。既难施行。惟风俗奢靡。尚可劝禁。但人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止可徐徐化导。至于常平积贮。藉以备荒。诚难停止。然有应调剂者。积贮以足敷赈济而止。不必过多。即以湖南言之。州县之仓。有贮五六万者。府仓有贮七八万者。未免过多。应饬各省将定额再加细核。有过多者。酌裁十之一二。已买足者。于平粜时。存银归库。未买足者。即不必再买。又额外收捐监谷。与其久贮。不如逐岁卖之。又常平粜三。为出陈易新计耳。其实丰年原无资于平粜。而仓谷坚好。亦有可贮数年者。请不必限定每年粜三。年歉多粜固可。如年丰即不粜亦可。盖多粜一石。小民未必多受一石之益。而少买一石。即受少卖一石之惠。窃以为目今养民之政。尤当专意讲求者。莫如水利一事。雨旸偶愆。事所常有。果蓄洩有资。自非异常水旱。岂即坐视无收。今江湖河港之水利。其在通都孔道者。固已逐一整顿。然山乡僻壤。旧有陂塘堰坝。阅久湮废者不少。又一乡一隅。水泉隔远。塘井不足。虽可疏引开浚。而地属有主。倡率无人。遂多因循。大约民间百亩之田。有一二亩陂塘。即可救荫。而愚民昧于远计。宁争此一二亩岁收之谷。不知偶值少雨。并百亩而弃之。若亲民之官。为之指示开导。当无不爽然悟者。请责成道府。督率州县。讲求水利。何处旧迹宜复。何处新工宜兴。熟筹设法。果有实效。题与议叙。否则参处。未必非补救米贵之一道。得旨。俟各省议覆到齐日交议。汝此奏尚觉留心。非寻常敷衍之文也。
○山东巡抚阿里衮、河南巡抚硕色会奏。奉旨应截河南漕粮内、粟米十一万四百七十二石五斗零。已于去冬开行。在东省境内守冻。议将临清守冻米石。派给泰安府属之东阿县一万石。东平州二万石。余全给兖州府属。在德州守冻米石。令济南、东昌、二府分派应用。得旨。所办甚属迟延。知道了。
○钦差尚书班第奏。臣自成都起程。由桃关出口。抵小金川军营。沿途查勘。西路粮台。俱峻岭偏坡。中如天舍山、纳凹山、班兰山。最为陡险。积雪泥泞。乌拉难行。不得不用夫负运。南路向用乌拉。连年乌拉倒毙。办雇维艰。亦兼用人力。近番半调出征。所余蛮夫蛮妇。尽数供役不敷。又添调汉夫。查所给脚价。口外每站银八分。口粮二升。每石到营。脚价杂费。十二三两至十五六两。至民间帮帖。缘内地拨米长运及雇夫出口。俱分派里长。不得不按田起夫。因而有田出银。无田出力。有三四家至十余家帮帖一家者。盘缠安家。自三四两至十余两不等。有田之家。未免拮据。容酌将作何加恩之处。另行密奏。再川省产米素饶。不患米谷不充。而患运送不继。内地民人。令赴军营。便惮艰险。地方官恐滋事。亦多畏葸。现值添兵添饷。需增夫役数千。屡催未集。其粮运一切事宜。抚臣纪山、与藩司仓德。亦俱悉心竭力办理。但未亲履各处。就详禀酌量。未尽妥协之处。亦不能免。得旨。览奏俱悉。
○又奏军营情形。去岁初进兵时。我师颇锐。连克碉寨。各番畏惧。降附甚多。日久渐懈。适贼酋遣人议降。张广泗欲藉此羁縻。各营将弁。未喻其意。以为贼可就抚。防御更疎。致贼伺隙出攻。转多惶惧。及张兴事败。众兵愈馁。张广泗益加愤懑。将阖营将弁。一概谩骂鄙薄。至不能堪。臣因向云。许应虎等起初失利。若即严参以为众鉴。人人自知畏法。从前未免姑息。将来新兵到齐。进攻之时。申明法令。最为要著。此等违令失机之员。固当惩治。其余亦宜量加鼓舞。未便一例菲薄。庶几恩威兼济。张广泗亦以为然。目今已值春融。营中士气颇舒。所调官兵。已陆续至营。约于四月中旬进剿。得旨。览奏俱悉。
○两广总督策楞覆奏。各省经办常平。未免心怀欲速。不计年岁价值。严限催督。而不肖有司。甚或扣价勒派。并有争胜求奇。于常平外另立名色。截买商贩米粮。留以接济邻封。应援通省。提镇营协。亦交口言积贮。别置营仓。捐监又需本色。以官弁绅衿之全力。萃于一二产米之乡。价值自必顿昂。于此时能疏通调剂。尚不致日渐昂贵。奈州县惟知积贮有关考成。督抚大员。又亟求米价之平。为之多方筹办。于是竟靡年不贵矣。约有四事。一在官为抑价。米贵之区。官必先为定价。不许再长。今日拏囤户。明日访米牙。每日粮单。必令亲递。另立循环簿。上下稽查。沿途商船。发令箭差押。市井牙侩。日奔走公庭。吏役需索刁难。一切使费。仍贯入米价之中。欲减转增。商人更闻而裹足。一在劝谕开粜。村落一二殷实良民。家有储蓄。不过求价而沽。即囤积之家。计权子母。一至青黄不接。亦即出粜。以图别为经营。否亦卖旧买新。决不肯久贮。且歉收之地。不患价昂。而患无接济。有米之户。何妨姑缓以听其自粜。并以备不时之需。乃地方官一遇米价稍贵。即勒令减价开粜。并有豫封廒座者。名为劝谕。实则勒派。如或不遵。目为囤户而坐以罪。从此有米之家。不敢稍留余步。乡邻亦几于告贷无门。而奸徒久甘心于富户。目击官府之抑勒。益视为弱肉可欺。强借强抢之刁风滋起。而米益视为奇货矣。一在稽查出境。客船贩米出境。关津有意留难。更有好事之徒。倡为乡禁。结党强阻。或勒索重贿。或竟不放行。告发到官。又以本地民食不敷。从轻完结。虽非显行遏粜。实则禁其复来。夫商人贩运。无非冀觅微利。公私阻滞。展转迟留。运到地头。又或有司风闻产地之值。先为核定卖价。所得不偿所出。良商必畏避不前矣。一在禁止质当。贫农耕作之际。家中所有。靡不在质库之中。待至秋成。逐件清理。御冬之具。更所必需。每以食米转换寒衣。交春又以寒衣易谷。年来官之查察颇密。当商恐蹈囤积之愆。遇有米粮。已不愿抵当。近又有囤当米谷之禁。于是穷民不得不卖米以赎当。青黄不接。又不得不买米以救饥。向者出入于当铺。每石不过钱许之利。今则买米必须现银。买价与卖价相较。每石多至六七钱。少亦三四钱。且以从前粗有储粟之农。亦出而零买粮食。墟市之人愈众。米粮之价愈增矣。以上四者。又于办理不善之后。刻意以求速平。卒之在在增昂。亦不自知流弊至此。若不暂停采买。将丰年仍同歉岁。终无平减之时。且各直省常平仓额谷。共二千八百万。纵有赈粜。加以屡年捐监及社仓谷。仍不下三千万石。积贮已备。即或一省不敷。邻省亦可通融。再如近年发帑赈恤。何止万万。大概给银。可见有银便可买食。请将各省常平仓谷。总以现在存仓之数为额。其四面不通水路之州县。如存谷不敷。统在各该省现存数内拨补。此后不必再增。如遇小灾、赈银。大灾、银米兼赈。再平粜时。若照例减银五分及一钱。小民沾惠无几。并请成熟之年。每石减银一钱。荒歉减银二钱。其粜价仍以足敷买补为率。倘再有缺。委员在价平处。照时价采买。不得委诸州县。派累地方。亦不必限定部价。所有常平捐监事例。及当米之禁。并各营所设之仓。概请停罢。生俊仍归户部报捐。其官为抑价。勒令有米之家开粜。以及借稽查名色。阻遏商船。均行严禁。庶妨谷之事悉除。在官采买有节。商运流通。民间之米日多。价值可望渐减。总之治粟如治水。澄之则清。淆之则浊。必知真确。方可施行。如尚在两歧。不妨姑缓。若观望风气。好事喜功。到官百度未遑。即以裕仓储、平米价是亟。羽书络绎于道路。告示遍布于城乡。纵使一时获济。必贻他日隐忧。今日米价之昂。实筹办之过。非法之弊也。得旨。俟奏齐详议。
○云贵总督张允随覆奏。米贵之由。一在生齿日繁。一在积贮失剂。而偏灾商贩囤积诸弊不与焉。天下沃野。首称巴蜀。在昔田多人少。米价极贱。雍正八九年间。每石尚止四五钱。今则动至一两外。最贱亦八九钱。查贵州旧案。自乾隆八年至今。广东、湖南、二省人民。由黔赴川就食者。共二十四万三千余口。其自陕西、湖北、往者。更不知凡几。国家定蜀百余年。户口之增。不下数十百万。而本地生聚。尚不在此数。一省如此。天下可知。此时势之不得不贵者。况加以采买之不已乎。夫积贮非病。病在处处积贮。采买非失。失在年年采买。积贮之计。京师根本而外。次重莫如西北沿边各省。若东南泽国。舟楫通行。商米源源接济。岁歉每荷截漕。贫民领银。得以糊口。尽可银米兼赈。不必尽赖仓储。康熙年间。有银无米。赈济未始不办。今普天下有城社处。皆积贮米谷。绳以一定之价。限以必盈之额。本地不敷采买。远购邻封。有盘运水脚之费。有波涛沉失之忧。每新谷上市。价值本平。一闻采买。立即增长。盖商贩买米。价贱则买。价贵则止。操纵自由。官买补仓储。例有定限。价贵不得不如额买足。牙侩习知其然。因得肆其把持之术。遂使丰处与灾地同忧。及至平粜。地方官恐不敷买补。名为减价。实则无几。民未受积贮之利。先受米贵之害。救时急务。莫如暂停采买。暂停之议。止可行于东南泽国、商贾四达之区。不可行于沿边重地、舟楫不通之所。即暂停省分。亦非听其仓额虚悬。良法终废。俟二三年后。民间稍有留余。仍于丰年。略仿古人平籴之法。酌量收买。使无谷贱伤农之患。则目前米价可平。而经久仓储渐裕。庶策之两全者也。至滇黔两省。道路崎岖。富户甚少。既无商贩搬运亦无囤户居奇。夷民火种刀耕。多以杂粮苦荍为食。常年平粜。为数无多。易于买补。与他省情形回别。乃近年米价亦视前稍增者。特以生聚滋多。厂民云集之故。近开凿金沙江。川米流通。滇属东、昭、二府。向来米价最贵之处。渐获平减。上年滇省夏雨愆期。秋成稍薄。臣虑米价翔涌。饬各属将应买谷价暂存。以俟今秋买足。数月来。米价并无增长。此亦可为暂停采买之验。得旨。俟奏齐交议。
○贵州按察使介锡周奏苗疆宁谧情形。得旨。览奏固足慰。但亦不可存忽视之念。惟在汝等大员。和衷共济。视无事若有事。斯地方常得安静矣。
○又奏米贵之由。黔省崇山峻岭。不通舟车。土瘠民贫。夷多汉少。既无搬运商贩。亦未接济邻封。本地小贩。不过肩挑背负。并无囤积垄断诸弊。丰则米贱。歉则米贵。自必然之理。而黔省山田。处处皆是。向来不至大荒。如水潦、则低洼淹没。而高阜悉得沾足。常有七八分收成。岁旱、则高阜乾枯。而低洼反获倍收。秋成亦三四五分。所以黔中民苗。从无逃散之事。如因仓储采买。致妨民食。黔省节年买补。早足原额。各处积贮米谷。已有一百二十余万。每年尚有支放余米三万六千余石。惟古州等处新疆。暨荔波一县。制兵月粮。每年采买屯苗米一万三千余石。各府州县。则每年俱将余米平粜。不用买补。偶或平粜过多。照数按年采买。亦不致民间所出。半入仓庾。再如户口繁滋。黔省地方辽廓。土旷人稀。亦与南北省人稠地窄相殊。是皆非黔省米贵之所以然也。臣于雍正四年。初莅黔省。彼时京斗米一石。不过四钱五分及五钱有零。省会暨冲衢各郡邑。人烟疏散。铺店无几。士庶一切酬酢。率皆质朴。偏远乡曲。从无酒肆。自雍正五六年以来。新自四川割归遵义一府五属。湖南割归开泰青溪五县。广西割归永丰荔波各州县。兼以开辟古州等处新疆。添设文武弁兵。驻镇其地。幅<巾员>日广。加以银铜黑白铅厂。上下游十有余处。每厂约聚万人数千人不等。游民日聚。现今省会及各郡县。铺店稠密。货物堆积。商贾日集。又如士庶一切冠婚丧祭。争趋繁华。风俗日奢。且新疆大村小寨。暨各处僻乡。酿酒日多。是皆川粤江楚各省之人。趋黔如鹜。并非土著民苗。现今丰收之年。亦须七八九钱一石。岁歉即至一两一二钱至二两不等。此黔省米贵之原委也。计惟有崇俭禁奢。清查酒肆。通都郡邑。官为定数。新疆村寨。一概禁止。尤在劝开垦。惩奸民。兴水利。以开其源。缘黔省虽节年首报开垦。而山坡箐林。尚多荒土。每有外来游民。往赴力垦。无奈地棍即思攘夺。或压为佃户。或踞为本业。以致开垦无成。游民隐忍而去。而水源低下之地。或应筑坝以壅之。水源隔远之处。或应开渠以引之。小民工本无资。多致困守瘠土。更或水源须过他姓之山。更隶隔县之界。豪强出而争占。则群力废返。应饬令地方官。凡遇报垦荒山。务即亲履勘明。给照为业。其无力引水之田。则照例官借工本。限年完项。分别升科。土棍豪强。严加惩处。如此则地无遗利。家有余粟矣。得旨。知道了。恐亦有捍格难行之处也。
卷之三百十一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5/01/08 0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