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类>> 元和郡县图志>> 正文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八
    ◎江南道四▲江西观察使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信州抚州宣歙观察使宣州歙州池州洪州,豫章。中都督府。开元户五万五千四百五。乡九十四。元和户九万一千一百二十九。乡一百一十。今为江南西道观察使理所。
    管州八: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信州,抚州。
    管县三十八。都管户二十九万三千一百八十。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楚之东境,吴之西境,七国时全为楚地。秦灭楚,为九江郡。晋惠帝元康二年,于郡理立江州。东晋元帝时,江州自豫章移理武昌郡,自后或理湓城,或理浔阳,或理半洲,并在湓城侧近。隋开皇九年平陈,置洪州,因洪崖井为名。武德元年,改为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
    州境:东西一千六百一十五里。南北一千一百五十六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八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二千二百七十五里。东至饶州四百四十里。西至潭州一千一百三十五里。南至抚州二百一十九里。北至江州三百二十五里。
    贡、赋:开元贡:葛,布,丹参,旋覆花。元和贡:细葛布一十五匹。
    管县七:南昌,高安,新吴,丰城,建昌,武宁,分亭。
    南昌县,望。郭下。汉高帝六年置。隋平陈,改为豫章县。宝应元年六月改为钟陵县,十二月改为南昌县。
    高安县,紧。东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汉建城县,武德五年改为高安,仍于县置靖州。八年废州,复为县,属洪州。
    新吴县,上。东至州一百五十里。后汉灵帝中平中分海昏县置。隋开皇九年,省入建昌。武德五年又置,旧隶楚,今新属吴,故曰新吴。
    丰城县,上。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本汉南昌县地,晋武帝太康元年移于今县南四十一里,名丰城,即是雷孔章得宝剑处也。
    建昌县,紧,北至州一百二十二里。东至里故海昏城,即汉昌邑王贺所封。
    今县城,则吴太史慈所筑。
    武宁县,上。东至州三百六十里。长安四年割建昌界置。
    分宁县,上。东南至州六百五十里。贞元十六年,刺史李巽奏分武宁县西界置,因以名焉。
    饶州,鄱阳。上。开元户一万四千六十二。乡二十。元和户四万六千一百一十六。乡六十九。
    本秦鄱阳县也,属九江郡。鄱阳记云“在扬州已午之”。孙权分豫章立为鄱阳郡。梁承圣二年改为吴州,至陈光大元年省吴州,依旧置郡。隋开皇九年平陈,改鄱阳为饶州,其城即吴芮为番令所居城。
    州境:东西六百五十九里。南北四百六十一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一百三十里。西北至东都二千三百二十里。东南至信州五百里。东北至池州五百八十里。东北至歙州七百里。西至洪州四百四十里。
    西至抚州四百七十里。
    贡、赋:开元贡:麸金,布,粳米。元和贡:麸金,竹簟。
    管县四:鄱阳,余干,乐平,浮梁。
    鄱阳县,上。郭下。秦置。孙权分豫章置鄱阳郡,理于此。晋武帝改为广晋。
    隋开皇九年改广晋为鄱阳,以在鄱水之北,故曰鄱阳。
    永平监,置在郭下,每岁铸钱七千贯。
    余干县,上。东至州一百里。汉余汗县,淮南王云“田于余汗”,是也。县因余汗之水为名,隋开皇九年去“水”存“干”,名曰余干。
    乐平县,上。西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余汗县地,后汉灵帝于此置乐平县,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因曰乐平。
    银山,在县东一百四十里。每岁出银十余万两,收税山银七千两。
    浮梁县,上。西南至州二百二十里。武德五年析鄱阳东界置新平县,寻废。
    开元四年,刺史韦玢再置,改名新昌,天宝元年改名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
    虔州,南康。上。开元户三万二千八百三十七。乡五十七。元和户二万六千二百六十。乡五十七。孙权嘉禾五年,分庐陵立南部都尉,理雩都,晋武帝太康三年罢都尉,立为南康郡,至水和五年移理赣。隋开皇九年平陈,罢南康郡为虔州,大业三年罢虔州,复为南康郡。武德五年,又再置虔州,盖取虔化水为名也。
    州境:东西一千四百二里。南北一千三百三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一百二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三千三百一十五里。东至建州一千五百八十五里。西至郴州一千一十二里。南至循州一千六百一十四里。
    北至吉州四百七十四里。
    贡、赋:开元贡:白布,乾姜。元和贡:白布,蜜梅。
    管县七:赣,南康,信丰,大庾,雩都,虔化,安远。
    赣县,上。郭下。贡水西南自南康县来,章水东南自亏都县来,二水至州北合而为一通谓之赣水,因为县名。
    南康县,上。东北至州八十里。本汉灌婴所置南{土}县也,属豫章郡。献帝初平二年析南{土}置南安县,恶太康五年改为南康。
    信丰县,上。北至州一百九十五里。献帝初平二年分南{土}立南安县,晋武帝改为南康。永淳元年析南康更南安,天宝元年改为信丰。
    大庾县,上。东北至州二百二十里。南康记云:“前汉南越不宾,遣监军庾姓者讨之,筑城于此,因之为名。”隋以为镇,神龙初改镇为县。
    雩都县,上。西北至州一百七十里。汉初所置,因雩都水为名。
    虔化县,上。西南至州四百七十六里。本汉赣县地,吴宝鼎三年初置新都,晋太康元年改为宁都,隋开皇十八年,改宁都为虔化。
    安远县,上。西北至州五百二十里。梁大同中,于今县南七十里安远水南置安远县,隋开皇中废。贞元四年,刺史路应重奏分雩都县地置。
    吉州,庐陵。上。开元户三万四千四百八十一。乡七十四。元和户四万一千二十五。乡六十九。
    本秦庐陵,属九江郡。献帝兴平二年,分豫章于此置庐陵郡,晋太康中移郡于石阳县,今旧州东北故城是也。隋开皇中改庐陵为吉州,有吉水,因为名焉。
    州境:东西四百二十里。南北六百九十二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六百五里。北至东都二千七百九十里。东北至抚州四百五十里。西至衡州九百一十里。南至虔州五进二十里。北至洪州五百七十六里。
    贡、赋:开元贡:白布,茶,陟。
    管县五:庐陵,安福,永新,太和,新淦。
    庐陵县,上。郭下。本汉石阳县,晋移郡于此,隋改为州,又改名石扬县为庐陵,因庐水为名。
    安福县,上。东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安平县,后汉改为平都县,属庐陵。
    吴分置安城郡,隋废郡为安复县,武德中改为安福县。
    永新县,上。东北至州二百二十一里。本汉庐陵县地,吴归命侯所置,属安城郡,隋开皇中废,显庆四年又依旧置。
    太和县,上。北至州一百里。隋开皇九年平陈,分庐陵县置西昌县,十八年改为太和。
    新淦县,上。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汉旧县,豫章南部都尉所居,县有淦水,因以为名。陈割属巴山郡。隋开皇中废郡,县属吉州。
    江州,浔阳。上。开元户二万一千八百六十五。乡四十一。元和户一万七千九百四十五。乡四十九。
    禹贡扬、荆二州之境,扬州云“彭蠡既潴”,今州南五十二里彭蠡湖是也。
    荆州云“九江孔殷”,今州西北二十五里九江是也。然彭蠡以东为扬州界,九江以西属荆州界。春秋时为吴之西境,吴为赵灭,后复为楚地。秦属庐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太康十年,以荆、扬二州疆域旷远,难为统理,分豫章、鄱阳、庐江等郡之地置江州,因江水以为名,理豫章。至惠帝,分庐江之浔阳,武昌之柴桑置浔阳郡,自东晋元帝至萧齐,或理半洲,至陈武帝于浔阳置西江州,复理豫章。
    文帝天嘉元年省西江州,江州自豫章复理浔阳。隋文帝平陈,置江州总管,移理湓城。大业三年,罢江州为九江郡。武德四年,讨平林士弘,复置江州,五年又置总管,七年改为都督,贞观二年罢都督府。州理城,古之湓口城也,汉高帝六年灌婴所筑。汉建安中,孙权经此城,权自标地,令人掘之,正得古井,铭云:“汉六年颍阴侯开,三百年当塞。后不满百年,当为应运者所开。权以为己瑞。
    井极深大,江中风浪,井水辄动。晋咸和四年,后将军郭默杀平南将军刘胤,叛于此城,陶侃讨默筑垒以攻之,默仍以布囊盛米为垒以应陶,今称云陶公垒。
    州境:东西五百九十九里。南北一百七十七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七百六十里。西北至东都一千九百五十里。东至宣州一千八百里。西至鄂州五百九十三里。南至洪州三百二十五里。西北至蕲州二百八十九里。
    贡、赋:开元贡:葛,生石斛。元和贡:绿。
    管县三:浔阳,彭泽,都昌。
    浔阳县,紧。郭下。本汉旧县,属庐江郡,以在浔水之阳,故曰浔阳。隋平陈,改浔阳为彭蠡县,大业二年改为湓城县,武德五年复改为浔阳县。
    庐山,在县东三十二里。本名鄣山,昔匡俗字子孝,隐沦潜景,庐于此山,汉武帝拜为大明公,俗号庐君,故山取号。周环五百余里。
    巢湖故城,在县东四十二里。按楚有二巢,一在庐江六县,其南巢,桀所奔处,盖此。
    柴桑故城,在县西南二十里。
    半洲故城,在县西九十里。按吴将孙庐,黄武六年,出镇于此,筑此城。
    官亭湖神庙,在县东南九十里。
    彭泽县,上。西南至州二百里。本汉旧县,属豫章郡,置彭城湖南,因以为名。隋开皇九年废彭泽,别置龙城县,至十八年又改为彭泽县。
    马当山,在县东北一百里。横入大江,甚为险绝,往来多覆溺之惧。
    江水,西自都昌县界流入,经县北二十五里,东北流入秋浦县界。
    都昌县,上。西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汉彭泽县地,武德五年分置都昌县,以县北有都村,配以“昌”字,取嘉名也。
    彭蠡湖,在县西六十里。与浔阳县分湖为界。
    钓矶山,在县南一百一十二里。昔陶侃尝钓于此,得一梭,化为龙而去。
    彭泽故城,在县北四十五里。晋陶潜为令,理此城。
    左里故城,在县西南九十五里。卢循为宋祖所败,自蔡州南走,还屯浔阳,闻大军将至,欲走豫章,乃悉力栅断左里。及大军至,将战,高祖所执麾竿折幡沈水,众惧,公笑曰:“往年覆舟之战,幡竿京有折者;今复然,贼必破矣。即进攻栅,贼投水死者万余人,遂大破之。
    袁州,宜春。上。开元户二万二千三百三十五。乡四十一。元和户一万七千二百二十六。乡四十一。
    本秦九江郡地,在汉为宜春县,属豫章郡。晋平吴后属荆州,东晋以来属江州。隋开皇十一年置袁州,因袁山为名。大业三年罢袁州为宜春郡。武德五年讨平萧铣,复置袁州。
    州境:东西五百二十六里。南北二百二十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一百八十里。西北至都二千四百里。东至洪州七百四十里。西至潭州五百二十六里。南至吉州三百一十七里。北至江州五百六十五里。
    贡、赋:开元贡:白布,麻布。
    管县三:宜春,新喻,萍乡。
    宜春县,上。郭下。本汉旧县,灌婴定江南所筑城。晋武帝太康元年,以太后讳春,改为宜阳县。隋开皇十一年,于县置袁州,移县于城东五里,复改为宜春。
    新喻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汉宜春县地,吴孙皓分置新渝县,因渝水为名。天宝后相承作“喻”,因声变也。
    萍乡县,上。东至州一百四十二里。本汉宜春县地,吴宝鼎二年分立萍乡,先隶吉州,隋开皇十一年属袁州。以地多生萍草,因以为名。
    信州,上饶。中。元和户二万八千七百一十一。乡六十四。
    本汉余汗县地,三国时又分鄱阳郡葛阳县之地,陈改为弋阳。今州所理在弋阳县东一百里,乾元元年,租庸使洪州刺史元载奏置。
    州境: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六百三十里。西北至东都二千八百二十里。东至衢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至饶州五百里。东南至建州五百里。
    贡、赋:元和贡:绵,藤纸。
    管县五:上饶,玉山,弋阳,永丰,贵溪。
    上饶县,上。郭下。本吴所置,隋平陈省,乾元元年重立。
    下山县,上。西至州九十里。证圣元年,分常山、须江等县置。乾元元年,自衢州割入信州。
    弋阳县,上。东至州一百里。后汉分余汗东界立葛阳县,自吴至陈并属鄱阳郡。隋开皇中,因失印澳为弋阳县。朝元元年,自饶州割属信州。
    永丰县,中。西北至州四十五里。本弋阳县进贤乡永丰里之地,乾元元年置,因里为名。
    贵溪县,上。东至州二百二十里。永泰元年,洪州观察使李勉奏割乐平、余干二县置,在贵溪口,因以为名。
    抚州,临川。上。开元户二万四千九百八十八。乡四十八。元和户二万四千七百六十七。乡五十一。
    本禹贡扬州之境。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吴太平中改置临川郡,隋开皇九年改为抚州,大业十二年又改为临川县,武德五年又改为州。
    州境:东西四百七十八里。南北六百三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三百五十里。北至东都二千四百九十五里。东〔北〕至饶州四百七十里。西南至吉州四百五十六里。南至虔州一千一百八十里。北至洪州二百一十九里。
    贡、赋:开元贡:葛十匹。元和贡:葛十匹。
    管县四:临川,南城,崇仁,南丰。
    临川县,上。郭下。后汉和帝永元八年析南城县为临安县,开元九年改为临川县。
    南城县,上。东南至州一百三十里。汉分豫章郡立为南城县。
    崇仁县,上。东北至州一百里。本汉临汝县之地,吴少帝太平二年分临汝为新建县,属临川郡。梁普通三年改为巴县,隋开皇中改为崇仁。
    南丰城。景云二年又置,先天二年又废,开元八年复置。
    宣州,宣城。紧。开元户八万七千二百三十一。乡一百六十七。元和户五万七千三百五十。乡一百九十五。今为宣歙观察使理所。
    管州三:宣州,歙州,池州。县二十。都管户九万一千七百六。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属楚。秦为鄣郡。汉武帝改为丹阳郡,领县十七,理宛陵,即今理是也。汉有铜官,舆地志云:“宛陵县铜山者,汉采铜所理也。”
    顺帝立宣城郡,东晋或理芜湖,或理姑熟,或理赭圻。隋开皇九年平陈,改郡为宣州,移于今理。武德二年置总管府,七年为宣城郡,乾元元年复为宣州。州理城,周封楚子熊绎于此,汉丹阳郡亦理此城,俗传晋桓彝所筑。
    州境:西北至上都取和,滁路三千一十里,取润州路三千七十里。西北至东都取和、滁路二千一百五十里。正北微东至润州四百里。正北微西和州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池州三百四十里。正南微西逾岭至歙州三百八十里。西渡江至庐州六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白布。自贞元后,常贡之外,别进五色线毯及绫绮等珍物,与淮南、两浙相比。
    管县十:宣城,南陵,泾,当涂,溧阳,溧水,宁国,广德,太平,旌德。
    宣城县,望。郭下。本汉宛陵县,属丹阳郡,后汉顺帝置,至晋属宣城郡,隋自宛陵移于今理。
    敬亭山,州北十二里。即谢赋诗之所。
    青弋水,州西九十九里。
    南陵县,望。东至州一百里。本汉春县地,梁于此置南陵县,仍于县理置南陵郡。隋平陈废郡,县属宣州。
    鹊头镇,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即春秋时楚伐吴,败于鹊岸是也。沿流八十里,有鹊尾洲,吴时屯兵处。
    得国山,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出铜,供梅根监。
    梅根监,在县西一百三十五里。梅根监并宛陵监,每岁共铸钱五万贯。
    铜井山,在县西南八十五同铜。
    战鸟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临大江。本名孤圻山,昔桓温于赭圻讨贼,屯兵山下,夜中众鸟鸣,贼谓官军已至,一时惊溃,因以为名。
    春故城,在县西一百五十里。
    赭圻故城,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西监大江。吴所置赭圻屯处也,晋哀帝时,桓温领扬州牧,入朝参政,自荆州还至赭圻,诏止之,遂城赭圻镇焉。后城被火灾,乃移镇姑熟。
    泾县,紧。东北至州一百五里。本汉旧县,因泾水以为名,属丹阳郡。晋属宣城郡。武德七年,于此置猷州,八年废,以县属宣州。
    陵阳山,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陵阳子明得仙处。
    微领山,在县东南二百五十里。泾水所出也。
    盖山,在县西南八十里。下有舒姑泉,昔舒氏女化为鱼于此泉,闻弦歌声,则有双鲤涌出。原本“西南”下有“二百”二字。
    当涂县,紧。东南至州一百九十三里。本汉丹阳县地,其当涂县本属九江郡,汉为侯国。左传“禹会诸侯于涂山”,注云“在寿春东北”,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晋武帝太康初分丹阳置于湖县,成帝时以江北之当涂县流入过江在于湖者,侨立为当涂县,属淮南郡。隋大业十年废于湖县,以当涂属宣州。
    牛渚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谓之牛渚圻,津渡处也。始皇二十七年,东巡会稽,道由丹阳至钱塘,即从此渡也。晋左卫将军谢尚镇于此。温峤至牛渚,燃犀照诸灵怪,亦在于此。
    博望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阳县南七十里。
    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山上皆有月城,宋车骑将军王玄谟所筑,于此屯兵捍御。
    赤金山,在县北一十里。出好铜与金类,淮南子、食货志所谓丹阳铜也。
    九井山,在县南一十里。殷仲文九日从桓温登九井赋诗,即此山也。
    龙山,在县东南十二里。桓温尝与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
    丹阳湖,在县东南七十九里。周回三百余里,与溧水分湖为界。
    芜湖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入于大江。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吴将陆逊、晋谢尚、王敦皆尝镇此。
    姑熟水,在县南二里。县名因此。
    慈湖,在县北六十五里。吴将卞融于此屯兵。晋成帝咸和二年,陶侃与苏峻战于慈湖。侯景之乱,兵至慈湖,梁人闻之大恐。
    采石戍,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西接乌江,北连建业,城在牛渚山上,与和州横江渡相对,隋师伐陈,贺若弼从此渡。隋平陈置镇,贞观初改镇为戍。
    溧阳县,紧。西南至州二百四十里。本汉旧县,属丹阳郡,以在溧水之阳为名。吴时置屯田于此。隋属蒋州,今润州上元县西石头城,是蒋州理也。又属润州,大业二年属宣州。
    平陵山,在县南十八里。晋成帝时,李完围韩晃于此山,斩之。山高四十丈。
    溧水,在县南六里。
    溧水县,上。南至州二百二十五里。本汉溧阳县地,隋开皇十一年宇文述割溧阳之西、丹阳之东置。
    中山,在县东南一十五里。出兔毫,为笔精妙。
    丹阳湖,在县西南二十八里。与当涂县分中流为界。
    固城湖,在县南一百里。周回九十里,多蒲鱼之利。
    宁国县,上。西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后汉末分宛陵南乡置,属丹阳郡。晋属宣城郡。其后武德中废,天宝三年复置。
    五湖水,在县东北四里。
    广德县,紧。西至州一百六十五里。后汉分故障县置,属丹阳郡。宋为经安县,隋仁寿三年属湖州,大业二年移于今理,属宜州。至德二年,改为广德。
    桐水,在县西五十里。春秋“楚子期伐吴,至桐”,是也。
    太平县,上。东北至州二百八十里。本泾县地,天宝四年,宣城郡太守李和上奏,割泾县西南十四乡置。
    黄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上有泉水,泉侧多黄连。
    旌德县,上。北至州二百三十里。本太平之地,以县界阔远,永泰初土贼王方据险作叛,诏讨平之,奏分太平置旌德县。
    歙州,新安。上。开元户三万一千九百六十一。乡七十二。元和户一万六千七百五十四。乡五十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属越。秦时为丹阳郡歙县之地,其后或属新都,或隶新安郡,或立新宁郡。隋开皇十二年置歙州,武德中置都督,贞观废。
    州境:东西四百一十九里。南北二百四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睦州路四千八百五里,取宣州路三千四百五十里。西北至东都三千三百二十五里,取宣州、润州二千五百九十里。东至杭州四百七十里。
    东至睦州三百七十里。西南至饶州七百里。正北微东至宣州三百里。
    贡、赋:开元贡:麻布。元和贡:细布,竹簟。
    管县六:歙,黝,休宁,婺源,绩溪,祁门。
    歙县,上。郭下。本秦旧县也,县西有歙浦,因以为名。晋后属新都郡。或属新安郡,或属新宁郡。隋初省,开皇十一年又置歙州分界处。
    布射山,一名勤山,在县北二十里。吴志歙贼金奇万户屯于此。
    乌聊山,在县东南二百六步。上有毛甘故城,后汉末,贼毛甘万户屯于此,吴将贺齐讨平之。
    浙江,西自休宁县界流入。
    黝县,上。东至州一百五十二里。本汉旧县,理在黝川,因以为名,属丹阳郡。隋平陈,省入休宁县。十一年复置,隶宣州,十二年改隶歙州。按县南有墨岭,出墨石,又昔贡柿心木,县由此得名。说文“黟”字从“黑”旁“多”,后传误遂写“黝”字。
    林历山,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昔吴大帝使贺齐讨黝歙山贼,贼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此山。山四百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方,贼乘高下石,不可得攻。齐乃阴募轻健士,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戈拓斩山为缘道,夜令勇士潜上,悬布援人,遂大破之。忽贼中有善禁者,官军刀剑不得拔,弓弩矢发多还自向。贺齐令曰:“吾闻虫有素者,兵有刃者,可禁;其无刃者,不可禁。”
    乃多作韧木白,选异力精卒五千人攻之,禁果不行,贼遂大败。
    休宁县,上。东至州六十六里。本秦歙县地,属丹阳郡。后汉建安中,贺齐讨黝、歙山贼,分休阳县置,后频有改易,隋开皇九年改为休宁县,属婺州,十二年改属歙州。
    横鄣山,在县东南八十四里。
    渐江,一名浙江,源出县东南横鄣山,东流经歙县,又东南入睦州界。
    婺源县,上。东北至州二百九里。本休宁县西南界,开元二十六年,平妖贼洪氏始置此县,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
    善山,在县南五十里。与恶山隔溪相对,俗谓之夫妇山。
    绩溪县,中下。西南至州六十六里。本梁大通元年于此置梁安县,武德中废,大历二年,刺史长孙全绪奏分歙县置,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马,因以为名。
    祁门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七十九里。本古昌门地,汉黝县之南境,永泰元年草贼方清于此为置昌门县,以为守备。刺史长孙全绪讨平之,因其旧城置县,耻其旧号,以县东北一里有祁山,因改为祁门县。大历五年又移于东,面临大溪,西枕小山。
    池州,池阳。下。元和户一万七千五百九十一。乡三十四。
    本汉鄣郡之域,吴于此置石城县。梁昭明太子以其水鱼美,故封其水为贵池,今城西枕此水。隋废石城县入南陵县,开皇中于此置秋浦县。永泰二年,江西观察使李勉奏置池州,因武德四年总管左难当所奏旧名,取贵池以为州号也。
    州境:八到:西北至上都取宣州路三千四百一十里,取江州路二千五百三十里。西北至东都取宣州路二千五百一十里,取江州路二千五百三十里。东北陆路至宣州三百四十里。西〔南〕至江州五百八十里。东南至歙州四百六十里。西南至饶州五百八十里。正北微西渡江至舒州四百三十里。
    贡、赋:管县四:秋蒲,青阳,至德,石埭。
    秋浦县,上。郭下。隋开皇十九年,于石城故城置,属宣州。永泰二年,李勉奏置池州,县属焉。
    乌石山,在县西一百四十里。广德初为贼陈庄、方清所据,袁仨破平之。
    大江水,在县北七里。
    贵池水,在县西七里。
    秋浦水,在县西八十里。
    青阳县,上。西南至州七十里。本汉泾县地,天宝元年洪州都督徐辉奏,于吴所立临城县置,属宣州,在青山之阳为名。永泰二年隶池州。
    至德县,中。东北至州二百五十里。本汉石城,至德二年刺史宋若思奏置,因年号为名。初属浔阳郡,乾元元年改属饶州,永泰三年割属池州。
    尧城,在县南四百里。
    舜城,在县北二十里。旧传两帝南巡至此。
    石隶县,中。西北至州二百里。本汉丹阳郡地,至吴大帝封韩当为石埭城侯,因此置县。其后屡有废兴,永泰二年洪府都督李勉奏割秋浦、青阳、泾三县,于吴所置陵阳城南五里置。
    陵阳山,在县北三十里。窦子明于此得仙。
    石埭,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有两横石壅江,有如埭马,因名。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