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类>> 元和郡县志 四库本>> 正文

卷二十五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元和郡县志>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
    唐 李吉甫 撰
    山南道【三 案唐书地理志山南西道有集州即符阳郡其县曰难江大牟嘉川有壁州即始寜郡其县曰通江广纳符阳白石东巴有巴州即清化郡其县曰清化曾口归仁始寜其章恩阳七盘有蓬州即蓬山郡其县曰蓬池良山仪陇伏虞宕渠蓬山朗池有通州即通川郡其县曰通川永穆三冈石鼓东乡宣汉新寜巴渠阆英有开州即盛山郡其县曰开江新浦万岁有阆州即阆中郡其县曰阆中晋安南部苍溪西水奉国新井新政岐坪有果州即南充郡其县曰南充相如流溪西充岳池有渠州即潾山郡其县曰流江渠江潾山此皆缺志文与节度使所管州县原目不符】
    兴元府【汉中案户乡数写缺】
    今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理所【管兴元府洋州利州凤州兴州成州文州扶州集州壁州巴州蓬州通州开州阆州果州渠州 管县八十八 案都管户数传写缺】
    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舜十二牧梁其一也春秋时及战国并属楚楚懐王时秦惠文王取汉中地六百里以为汉中郡秦亡项羽封髙祖为汉王髙祖欲攻羽萧何曰语曰天汉其称甚美遂从之后汉末张鲁据汉中改汉中为汉寜郡曹公讨平之复为汉中郡蜀先主破魏将夏侯妙才遂有其地为重镇魏延蒋琬姜维相继屯守其后钟会既克蜀又置梁州晋末李特据蜀汉中又为所有桓温讨平之谯纵时又失汉中纵灭又归旧理自汉宋以还多理南郑隋开皇三年罢郡所领县并属梁州大业三年罢州为汉川郡武徳元年又改为襃州二十年又为梁州兴元元年因徳宗迁幸改为兴元府按汉中当巴蜀捍蔽故先主初得汉中谓人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及萧齐明帝时后魏大将元英率兵十万通斜谷围南郑刺史萧懿拒守百余日不拔而退府境【东西三百九十九里南北四百四十七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七百六十里东北至东都一千六十二里】
    【东至洋州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利州四百九十里】
    【西取巴岭路至集州二百八十里西取斜谷路至凤州三百八十里】
    【正西微北至兴州二百五十里北取太白山路至凤翔府六百里】
    贡赋【开元贡 红花赋 布 麻 緜 绢】
    管县六
    南郑 襃城 金牛 三泉 城固 西
    南郑县【次赤郭下】
    本汉旧县属汉中郡幽王为犬戎所灭郑桓公死之郑人南奔居此故曰南郑髙祖都之蜀后主以魏延为南郑侯后魏改为光义县隋开皇元年又为南郑
    巴岭在县南一百九里东傍临汉江与三峡相接山南即古巴国
    汉水经县去县一百步禹贡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裴秀云汉氏释淮水改秩汉水为四渎以其国所氏襃城县【次畿东至府三十三里】
    本汉襃中县属汉中郡都尉理之古襃国也当斜大路晋义熙末朱龄石平蜀梁州刺史理此仍改襃中县魏又于此置襃中郡隋开皇元年以避庙讳改为襃内县仁寿元年改为襃城
    襃水源出县西衙岭川斜水与襃水同源而派分【襃水东流入于汉中郡襃城县斜水北流入渭经武功县及凤翔扶风三县者也】汉孝武时人欲通襃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多坂回逺今开襃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渭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襃斜林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然之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襃斜道五百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遂止
    襃谷山在县北五里南口为襃北口为斜长四百七十里
    襃国在县东二百步襃姒之所出也
    甘亭闗在县北九里今为戍
    襃斜道一名石牛道张良令汉王烧絶栈道示无还心即此道也诸葛亮与兄瑾书曰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立柱于水今水大而急不可安柱不可强也
    金牛县【次畿东至府一百八十里】
    本汉葭萌县地东晋孝武分置緜谷县武徳二年分緜谷县通谷镇置金牛县取秦五丁力士石牛出金为名嶓冢山县东二十八里汉水所出
    嘉陵江经县西去县三十里
    故闗城俗名张鲁城在县西三十八里
    三泉县【次畿东北至府二百五十里】
    本汉葭萌县地蜀先主改为汉寿县武徳四年置南安州又置三泉县八年州废以县属梁州
    城固县【次畿西至府七十二里】
    本汉旧县【案前后汉书及晋书俱作成固】有铁官属汉中郡隋开皇三年改属梁州武徳二年改为唐固县贞观二年复旧通闗山在县东北九里汉髙祖北定三秦萧何守汉中欲修此道通闗中故名通闗山
    汉水南去县二里
    黑水出县西北太行山南流入汉诸葛亮牋曰朝发南郑暮宿黑水
    成固故城在县东六里韩信所筑晋平谯纵后梁州刺史尝理于此也
    西县【次畿西至府一百里】
    本汉沔阳县地后魏分置嶓冢隋大业二年改为西县百牢闗在县西南三十步隋置白马闗后以黎阳有白马闗改名百牢闗自京师趣劔南达淮左皆由此也八阵图在县东南十里诸葛亮叠细石为图
    诸葛亮墓在县东南八里亮卒遗命葬汉中定军山贞观十一年敕禁采樵
    定军山在县东六十里
    洋州【洋川雄】
    【开元户一万八千八百八十九 乡四十八元和户二千八百九十六   乡五十二】
    本汉汉中郡成固县地先主分成固立南乡县为蜀重镇晋改为西乡县后魏宣武帝正始中于丰寜戍置丰寜郡废帝于此置洋州因洋水为名隋大业二年废洋州置洋川镇武徳元年复于西乡立洋州
    州境【东西二百九十二里南北六百六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六百四十里东北至东都一千四百九十里】
    【东至金州五百里南至壁州西路五百六十里】
    【西至兴元府一百二十里北至京兆府盩厔县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 白交椶 火麻布 野纻布赋 緜 绢】
    管县五
    兴道 黄金 洋源 西乡 贞符
    兴道县【紧郭下】
    本汉成固县地后魏宣帝分置兴势县理在兴势山上故以为名武徳元年置洋州以县属焉贞观二十三年改为兴道县
    兴势山在县北二十里蜀先主遣诸葛亮出骆谷戍兴势山置烽火楼处处通照即此山按三国时蜀以汉中【建安末破魏将夏侯妙才遂有汉中以魏延镇守其后蒋琬姜维相继镇于此即今郡也】兴势【后主延熙七年将军王平守之魏将曹爽等攻不克即今兴道县也】白帝【先主章武元年屯之遂为重镇后主建兴十五年呉将全琮来攻不克即今云安郡也】并为重镇【案云安郡即防州地理通释引元和志白帝山即州城所据也与赤甲山接初公孙述殿前井有白龙出因号白帝城城周回七里西南二里因江为池东临瀼溪惟北一面小差逶迤羊肠数转然后得上云云今是书于防州及所管各县并缺附识于此】汉水经县南去县一百步
    傥谷一名骆谷在县北三十里后主延熙二十年诸葛诞反于淮南分闗中兵东下姜维欲乗虚向秦川率数万人出骆谷闻诞已破遂还
    骆谷路在今洋州西北二十里州至谷四百二十里晋司马勲出骆谷破赵戍壁于悬钩去长安二百里按骆谷在长安西南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谷中多反鼻蛇青攒【音爨】蛇一名燋尾蛇常登竹木上能十数步□人人中此蛇者即须断肥去毒不然立死
    骆水在县城西一里
    黄金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三十里】
    本汉安阳县地属汉中郡后魏文帝于此分置黄金县因黄金水为名
    黄金水出县西北百亩山黄金谷南流入经县西去县九里其谷水陆艰险语曰山水艰阻黄金子午魏遣曹爽由骆谷伐蜀蜀将王平拒之于兴势山张旗帜至黄金谷谓此山也
    故铁城在县西北八十里城在山上言其险峻故以铁为名昔氐帅杨难当寇汉川令魏兴太守薛健据黄金戍姜宝据铁城宋遣梁州刺史萧思话攻拔之驿即子午道也旧道在今金州安康县界梁将军王神念以旧子午道缘山避水桥梁百数多有毁壊乃别开干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是也
    洋源县【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晋西乡县武徳七年析置洋源县因洋水以为名洋水在县南三百步
    西乡县【上西北至州一百里】
    本汉成固县地蜀先主置南乡晋武帝改为西乡县武徳元年置洋州州理在西乡后移理兴道县
    洋水东去县八里
    贞符县【中南至州六十里】
    开元十八年置初名华阳县天宝三年废八年王鉷奏开清水谷路复奏置其年凿山得玉册因改名贞符县隶京兆府十一年以路逺改属洋州
    利州【益昌下府】
    【开元户一万一千八百八十一 乡三十二元和户二千四百四十四   乡二十七】
    本秦蜀郡地汉分巴蜀置广汉郡按今州即广汉郡之葭萌县地也蜀先主改葭萌为汉夀县属梓潼郡晋改汉寿为晋寿梁天监以竺为太守随夏侯道迁入后魏改立西益州梁大通六年又克之始通劔路改西益州为黎州武陵王萧纪僭号于蜀以席嶷为黎州刺史嶷反州属魏复改黎州为西益州正始三年改西益州为利州隋大业三年改为义成郡武徳元年又改为利州州城西临嘉陵江周宣帝大象二年以豆卢勣为利州总管至任未几而王谦据益州叛遣益州刺史达奚堪马步十万来攻利州于子城南北起土山城内之人负户汲援军既至堪等败走令大城内东西南北有大池是达奚堪取土处也
    州境【东西三百三十里南北二百五里】
    八到【东至上都一千二百五十里东北至东都一千一百一十里】
    【东至集州三百里西至龙州四百里】
    【西北至文州四百九十里东北至兴元府四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 干天门冬 金钢铁 丝布赋 布 緜 绢】
    【元和贡 芎防 麝香】
    管县五
    緜谷 益昌 葭萌 山 景谷
    緜谷县【上郭下】
    本汉葭萌县地东晋孝武帝分晋寿县置兴安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緜谷县因县东南緜谷为名
    龙门山在县东北八十二里出好钟乳
    穿山一名胡头山出好铁旧置铁官又有山空鼍伏于空处皮可为甲刀箭所不能入
    西汉水一名嘉陵水经县西去县一里
    潜水出县东北龙门山书曰沱潜既道是也
    益昌县【中下东北至州四十五里】
    本汉葭萌县地晋改置晋寿县周改为益昌县属晋寿郡隋改属利州
    晋寿故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本汉葭萌县也按蜀先主自葭萌取成都留中郎将霍峻守葭萌城张鲁遣使诱之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也
    小劒故城在县西南五十一里小劒城去大劒戍四十里连山絶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劒阁道自县西南逾小山入大劒口即秦使张仪司马错伐蜀所由路也亦谓之石牛道又有古道自县东南经益昌戍又东南入劒州晋安县界即钟会伐蜀之路也
    葭萌县【上北至州一百一十五里】
    本汉葭萌县地东晋于今县南置晋安县隋改为葭萌县取汉旧县名也
    嘉陵江在县城南
    山县【中下西北至州二百一十五里】
    本汉葭萌县地后魏于今县西南十五里置义城县隋义寜二年改名义清县天宝元年改为山以县北三十里有可山为名
    县城置白崖山上武徳四年筑义清县理焉惟三面有城皆临絶险南面因险不更筑城
    景谷县【中下西南至州六十六里】
    本汉白水县地属广汉郡宋元嘉十七年氐人杨难当自称大秦王进军克葭萌获晋夀太守申坦因分白水置平兴县属之沙州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景谷县因县北景谷为名大业二年废沙州县属利州
    县城本平兴城杨难当所筑削山为城城三角中有一井傅竖眼所穿
    木马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诸葛亮之出祁山也作木牛流马以供运于此造作因以名焉
    白水一名羌水经县西一里
    石门闗在县南十八里因山为阻昔诸葛亮凿石为门因名之
    凤州【河池上】
    【开元户三千八百四十九 乡二十二元和户一千三百五十八 乡一十五】
    禹贡梁州之域战国时为秦地秦并天下为陇西郡地汉髙帝分陇西郡置广汉郡武帝分广汉陇西郡置武都郡领县九其属有故道河池二县今州即二县之地也三国时属魏明帝太和三年其地没蜀魏平蜀后复为雍州之地其地本氐羌所居后汉献帝建安中有杨腾者为部落大帅腾子驹勇健多计略始徙居仇池至宋武帝封杨盛为武都王其子及难当亦相继为王文帝元嘉十八年难当倾国南寇规有蜀土后魏太平眞君二年招定仇池其年于此城立镇太和元年置固道郡孝昌中以固道郡置南岐州废帝三年改南岐州为凤州因州境有鸑鷟山为名按成州同谷县本是凤州西界县南有凤凰山因为州名隋大业三年改为河池郡武徳元年复为凤州
    州境【东西四百八十里南北三百七十六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六百里东北至东都一千四百六十里】
    【东至兴元府三百八十里东北至兴州一百三十里】
    【东北至凤翔府二百八十里北至陇州四百二十里】
    贡赋【开元贡 蜡一百斤赋 布 麻】
    【元和贡 蜜 土布】
    管县三
    梁泉 两当 河池
    梁泉县【中下郭下】
    【开元户一千八百一十八 乡一十二】
    本汉故道县地后魏太和元年于此置梁泉县取县西梁泉为名属固道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凤州皇朝因之【武徳元年析置黄花县宝应元年省】
    三松山在县南五里
    故道水出陈仓县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今州理即故道川也
    回车戍在县西北六十里梁太清五年西魏遣雍州刺史达奚武为大都督及行台杨寛率众七万由陈仓路取回车戍入斜谷闗出白马道谓此也
    两当县【中下东至州五十里】
    【开元户一千六十六 乡五】
    本汉故道县地属武都郡汉髙帝引兵从故道出袭雍谓此也永嘉之后地没氐羌县名絶矣后魏变文为固于此置固道郡领两当广乡二县因县界两当水为名或云县西界有两山相当因取为名隋开皇罢郡县属凤州皇朝因之
    鸑鷟山在县西二十里
    尚婆水今名石磐水水多磐石因以为名俗语音讹故云尚婆川中有鸟羣飞二月从北向南八月从南还北音如箫管俗云伎儿鸟春来则种米秋去则种麦人常以为农候
    河池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七十里】
    【开元户九百六十五 乡五】
    本汉旧县属武都郡河池一名仇池按仇池山本名仇维山上有池似覆壶有瀑布其县因山为名山在成州界去县稍逺今县所处谓之河池川故取以为名永嘉之后没于氐羌县名絶矣后魏于此置广化郡广化县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凤州仁寿元年改为河池县复汉旧名皇朝因之
    故道水经县城西去城三十步
    河池戍在县城中
    髑髅堆在县东北四十三里后魏讨仇池于此大破其军筑为京观俗号其地为髑髅堆
    兴州【顺政上】
    【开元户二千四十五 乡八元和户九百五十四 乡九】
    禹贡梁州之域战国时为白马氐之东境秦并天下属蜀郡汉武帝元鼎六年以白马氐置武都郡今州即汉武都郡之沮县也晋永嘉末氐人杨茂搜自号氐王据武都自后郡县荒废而茂搜子孙承嗣为氐王其后杨难当又据下辨自称大秦王难当弟伯宜为茹卢王伯宜孙鼠分王武兴按武兴即今州理是也杨鼠既王武兴又得武都河池二县之地鼠子集始称藩于魏后谋叛魏魏遂废武兴为藩镇其年改镇为东益州废帝二年改东益州为兴州因武兴郡为名隋大业二年罢州为顺政郡武徳元年复置兴州按州城即古武兴城也初蜀以其处当冲要遣蒋舒为武兴督守之及钟会伐蜀舒遂降魏即其处也城虽在平地甚牢实周回五百许步惟开西北一门外有垒三面周匝
    州境【东西二百八十六里南北一百九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九百五十里东北至东都一千八百一十里】
    【东南至兴元府二百五十里南沿流至兴元府三泉县一百五十里】
    【西至武州三百五十里北至凤州三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 蜡六十斤 硃砂赋 布 麻】
    管县三
    顺政 长举 鸣水
    顺政县【中下郭下】
    【开元户一千一百八十八 乡四】
    本汉沮县地后魏废帝分置汉曲县属顺政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汉曲县属兴州十八年改为顺政县皇朝因之
    武兴山在县北百里多漆及黄檗
    嘉陵水经县南去县百步
    沮水出县东北八十二里以其初出沮洳然故名为沮水
    兴城闗在县南五里
    大城戍在县东南四十九里
    杨君神祠在县西南二里嘉陵水南山上即杨难当神也土人祠之
    长举县【中下南至州一百里】
    【开元户四百三十 乡二】
    本汉沮县地后魏于此分置长举县属槃头郡周武帝废槃头郡县改属落丛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兴州皇朝因之
    接溪山在县西北五十三里出硃砂百姓采之
    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为青泥岭嘉陵水去县南十里
    槃头故城在县南三里因水盘屈为名也
    鸣水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一十里】
    【开元户四百二十七 乡二】
    本汉沮县地也后魏宣武帝于此置落丛郡因落丛山为名又置鸣水县因谷为名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兴州皇朝因之
    厨山在县南三里极崇峻幽深多木蜜百姓资其利落丛山县西北十里出铁
    成州【同谷下】
    【开元户四千九百五案开元乡数及元和户乡数并传写缺】
    禹贡梁州之域古西戎地也后为白马氐国西南夷自冉駹以来什数白马最大有山曰仇池地方百顷其地险固白马氐据焉秦逐西羌置陇西郡秦末氐羌又侵据之元鼎六年平西南夷置武都郡今州界二郡之地晋宋间氐帅杨定杨难当窃据仇池自称大秦王宋遣将军裴方明讨平之后魏于此置仇池镇理百顷岑上后又改为郡梁改为秦州齐废帝改为成州隋大业三年改成州为汉阳郡武徳元年复为成州本属陇右道贞元五年节度使严震奏割属山南道今于同谷县西界泥公山上权置行成州
    州境【东西三百九十三里南北三百九十四里】
    八到【东至上都一千里东至东都一千八百六十里】
    【东至凤州四百五十里东南取良恭县路至宕州五百四十里】
    【南至武州三百八十里东北至秦州一百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 蜡烛 鹿茸 防葵 狼毒赋 布 麻】
    管县三
    上禄 同谷 长道
    上禄县【中郭下】
    本汉旧县属武都郡后魏改为阶陵县周武帝改为仓泉县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成州大业三年改为上禄县
    仇池山在县南八十里壁立百仞有自然楼橹却敌分置均调有如人功上有数万人家一人守道万夫莫向其池良沃有土可以煮盐【案其池一作其地有土一作有工】杨氏故累世据焉
    鸡头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后汉将来歙从山道袭得略阳隗嚣出其不意使将王孟将兵塞鸡头道即此也州城即杨难当所筑也
    同谷县【中下西北至州一百八十里】
    本汉下辨道也属武都郡故氐白马王国后魏宣武帝于此置广业郡并白石县恭帝改白石为同谷县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康州大业属凤州贞观元年属成州
    仙掌山在县南五里
    下辨水一名甘泉县东北七十里
    长道县【下南至州五十里】
    本汉上禄县地后魏之天水郡也废帝改为长道郡又立汉阳县属焉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成州十八年改汉阳县为长道县
    祁山在县东十里蜀后主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攻祁山即此是也汉水经其南有诸葛亮垒垒之左右犹有丰草盖亮之所植也
    西汉水东北自秦州上封县界流入
    盐井在县东三十里水与岸齐盐极甘美食之破气盐官故城在县东三十里在嶓冢西四十里相承营煮味与海盐同
    酂公营在县西南三里武徳元年行军元帅酂国公窦轨讨薛举余党营军于此是也
    文州【隂平下】
    【开元户一千七百六十九 乡九元和户二百一十八   案乡数传写缺】贞观中属陇右道【案前成州志云本属陇右道贞元五年节度使严震奏割属山南道则此文州当亦同时改属山南者文献通考谓唐置文州属劔南道盖据通典所载开元时制与旧唐书所言永徽中改属劔南道相合第参证新唐书之列山南西道采访使及是志之列山南则有所脱漏矣而是志不言永徽后属劒南亦未完备】
    禹贡梁州之域战国时氐羌据焉汉开西南夷置隂平道【凡邑有蛮夷曰道】以统兵众属广汉郡永平之后羌虏数反遂置为郡后入于蜀属雍州晋永嘉末太守王鉴以郡降李雄自后氐羌据之不为正朔所颁故江右诸志并不录也至后魏平蜀始于此置文州理隂平郡隋大业二年罢州县属武都隋末又陷寇贼至武徳元年陇蜀平复为文州大厯十四年西戎犯边刺史拔城南走建中三年以旧城在平地窄小难守遂移于故城东四里髙原上即今州理也
    州境【东西一百八十八里南北二百四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四百五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三百一十里】
    【东取山路至龙州三百六十里东南至利州四百九十里】
    【西南至扶州一百六十里北至武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麝香 蜡烛赋布 麻】
    管县二
    曲水 长松
    曲水县【中下郭下】
    本汉之隂平道也属广汉郡晋为隂平县属隂平郡永嘉末地陷李雄县遂废后魏平蜀置曲水县属隂平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文州皇朝因之
    大白山在县南二百五十三里其山岩谷髙深常多霜雪春夏不消俗因名焉
    太白泉一名羌水经县北去县一里
    邓艾故城在县东七里魏景元四年邓艾伐蜀上言今敌既摧折宜遂乘之从隂平由斜径经汉徳阳亭出劒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破之必矣遂自隂平道伐蜀盖此时所筑城也
    姜维故城在县东七里后主令维于此筑城与邓艾相守
    长松县【中下西南至州七十里】
    【开元户四百九十四 乡三】
    后魏之建昌县也属芦北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为长松县属文州大业三年罢州县属武都郡武徳元年复改属文州
    天魏山在县北三十一里
    芦北故城在县东五十二里因葭芦镇为名也
    扶州【同昌下】
    【开元户二千一百九十五 乡十四】
    贞观中属陇右道【案唐书地理志扶州列山南西道与文州同旧唐书谓永徽后由陇右改为剑南道文献通考谓乾元后没吐谷浑大中二年收复属剑南道据通攷则大中后元和三十余年唐书新旧皆有脱漏据旧唐书则永徽先元和百五十余年而是志不言曾属剑南亦未完备】
    禹贡梁州之域古西戎之地自秦汉迄魏晋属蕃夷无所建置后魏讨定隂平邓至羌立为寜州分置昌寜【案通典及新旧唐书并作邓寜惟隋书作昌寜与此合】帖夷等郡后改为邓州因邓至羌为名也隋开皇七年改为扶州大业二年改为同昌郡武徳元年重置扶州
    州境【东西三百九十里南北四百一十九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六百里东北至东都二千四百六十里】
    【东南至龙州六百里东北至文州一百六十里】
    【西南至松州驿路三百三十里西北至故芳州驿路三百三十里】
    【北至宕州四百里】
    贡赋【开元贡 麝香 当归 芎防赋 布 麻】
    管县四
    同昌 帖夷 钳川 尚安
    同昌县【中下郭下】
    【开元户六百一十九 乡四】
    本后魏之旧县也废帝前元年置属昌寜郡隋开皇初改属邓州后属扶州皇朝因之
    邓至山在县东二十五里
    白水经县西去县百步
    邓至故城在县南三里
    帖夷县【中下西至州一百里】
    【开元户五百六十六 乡四】
    本后魏废帝元年置属帖夷郡隋开皇三年属邓州七年改属扶州皇朝因之
    白水经县南去县百步
    安昌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二里后魏废帝遣寜同宇文昶平弥【案此数字似有脱误】隂平邓至二蕃立宁州修筑故城钳川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三十里】
    【开元户四百一十八 乡三】
    后魏废帝二年置因山为名属尚安郡隋开皇三年属邓州七年改属扶州皇朝因之
    罗夷山在县东南五十八里
    白水经县南去县二十八里
    钳川神祠去县西北十里水旱人祈请焉
    尚安县【中下东南至州一百一十里】
    【开元戸四百一十九 乡三 案前自河东道之太原至五台三十九县崞至马邑六县上党至潞城四县河北道之河内至获嘉五县山南道之梁泉至鸣水六县长松至尚安五县各载开元户乡数其间二百余县同前闗内河南及后江南劒南岭南陇右诸道所各县并写遗缺】
    后魏恭帝后三年置属武进郡隋开皇三年属邓州七年改属扶州皇朝因之
    素岭山在县西北百六十八里
    黑水源出素岭山经县西北三十步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