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政书类
>>
钦定八旗通志 四库本
>>
正文
卷三十三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三
兵制志二
禁卫一【领侍卫府 骁骑营 前锋营 护军营御营向导 圆明园护军营】领侍卫府
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设领侍卫内大臣六人内大臣六人散秩大臣无定员凡一等侍卫六十人二等侍卫一百五十人三等侍卫二百七十人四等侍卫无定员宗室侍卫一等九人二等十八人三等六十三人【康熙三十七年增设宗室侍卫无定员雍正七年定制共九十人并入三旗随班行走】蓝领侍卫九十人【每侍卫十人各设什长一人即於什长及两翼班领署班领内定以十二人随印协理事务】
御前侍卫
乾清门侍卫【于三旗侍卫内 简用】汉侍卫【雍正五年定例亦分一二三等及蓝翎于武进士内 简用】皆无定员主事一人笔帖式十二人贴写笔帖式十五人亲军校七十五人【镶黄旗十五人又下五旗移入十人正黄旗十五人又下五旗移入十一人正白旗十五人又下五旗移入九人】亲军九百九十五名【三旗满洲蒙古佐领下每亲军二名镶黄旗二百二十四名又下五旗移入一百三十名正黄旗二百三十四名又下五旗移入一百三十五名正白旗二百三十名又下五旗移入一百十七名内以七十五人为亲军校三旗亲军每旗选六十名随侍卫班入直余皆随三旗护军营护军校护军一体直宿当差】
凡宿卫之制更番轮直三旗侍卫各分六班班分两翼【镶黄旗为左翼正黄旗为右翼正白旗半为左翼半为右翼】各设侍卫班领二人署班领二人侍卫三十人宿卫
乾清门为内班昼坐门禁夜守扃钥散秩大臣一人侍卫亲军十人宿卫
中和殿侍卫什长二人侍卫亲军三十人宿卫太和殿为外班以领侍卫内大臣一人总统之内大臣散秩大臣二人随班入直
凡扈从之制後扈二人於领侍卫内大臣内
简用前引十人於内大臣散秩大臣统领副都统内简用豹尾班侍卫于三旗侍卫内选功臣後裔六十人
日以二十人直
後左门每
乘舆出入以十人执豹尾枪十人佩仪刀侍於
乾清门阶下左右
驾出豹尾班侍卫殿於後以领侍卫内大臣一人侍卫
班领二人统之
驾还宫随至
乾清门退归直
皇帝御太和殿受朝前引侍卫二人自
乾清门
後左门引至
殿後止後扈大臣二人自
乾清门扈从【如系 御前大臣则自 宫内随出後并同】前引大臣十人候於
殿北阶下
驾至按翼前导进
殿由左右趋至
宝座前北上东西面序立後扈大臣於
宝座左右佥立豹尾班侍卫於
宝座後左右南向序立遇
御门听政届时直班侍卫引有事各官由
後左门入【日常入奏官亦均由侍卫引进】豹尾班侍卫於
乾清门阶下左右墙角立领侍卫内大臣直班内大臣侍卫於阶下立侍卫班领每翼一人于阶上左右楹前立
御前侍卫随
驾出同
乾清门侍卫於
御座两傍立
驾还宫
御前侍卫随入余各退归直
御经筵日侍卫二人前导至
文华门止後扈大臣随至
宝座左右佥立
御前侍卫
乾清门侍卫於
宝座後两傍豹尾班侍卫於
殿外阶下均左右序立如
御箭亭侍卫二人前导至降舆处止遇外藩来朝及召见外藩使臣或於
便殿或於
驻跸行宫前引後扈大臣皆侍班
御前侍卫
乾清门侍卫直日侍卫班领豹尾班侍卫均於殿内按翼序立
皇帝躬祀
郊坛前引侍卫二人自
乾清门前导至
午门外止前引大臣候於
太和门北阶下
驾至按翼前导後扈大臣随行自
午门外乘马至
坛门外下马均佩刀引扈
御辇前後执镫侍卫四人辇前执提炉侍卫二人皆步从辇後豹尾班执枪侍卫十人佩仪刀侍卫十人佩矢弓侍卫二十人以领侍卫内大臣一人侍卫班领二人领之建黄龙大纛二司纛侍卫什长二人以领侍卫内大臣或内大臣散秩大臣一人领之及
坛前引大臣在
圜丘坛三成阶上立
方泽坛及
日坛
月坛於二成阶下立後扈大臣随升
坛於
驾後佥立豹尾班侍卫於
坛内壝门外序立祀
祈年殿飨
太庙前引大臣由左阶升
驾入殿门於中门外一成阶上东西面序立後扈大臣
随入於
驾後佥立豹尾班侍卫于三成阶下立祀
社稷坛前引大臣立于内壝门外豹尾班侍卫立于拜
殿南门外展拜
堂子前引大臣立于甬道北豹尾班侍卫立于祭神殿两旁祀
先农坛前引大臣立于阶下豹尾班侍卫立于乐悬南
遇
驾耕耤
御具服殿前引大臣立于殿前阶上
驾诣耤田引至耕所三推礼成引由观耕台午阶升于御座前左右序立遇
大閲日前引後扈大臣均甲胄引扈豹尾班侍卫甲胄
殿後
御前大臣侍卫等均甲胄随行其次黄龙大纛行三旗
亲军甲胄按次行
驾御帐殿豹尾班侍卫按翼排列左右建黄龙大纛三
旗侍卫亲军按翼环卫
车驾巡幸
御前大臣侍卫
乾清门侍卫皆从其六班轮直之侍卫以一班或二班随往
凡选补亲军于本佐领下护军骁骑及教养兵闲散壮丁内选补随侍卫班行走之亲军由本旗亲军内遴选弓马人材及世胄子弟拔补均由随印协理事务侍卫班领遴选呈本旗领侍卫内大臣补授
雍正三年奏准三旗亲军令侍卫班领及亲军校管束察其骑射行走该旗差务仍照常例行雍正七年定三旗各领银二万两生息以资公用由各旗协理事务侍卫班领办理乾隆十四年奏准此项银交各该旗办理所得之息交内务府广储司收贮用时陆续支领仍令协理事务侍卫班领收管
凡入侍卫班之亲军在
圆明园直班各班各给饭银二钱五分在外直班之亲军校亲军每人各给饭银一钱五分均于公用银内动用
【谨按侍卫班内有上驷院侍卫每旗七人司辔司鞍侍卫无定员隶】
【上驷院其兼尚虞鹰鹞房鹘房狗房十五善射善骑射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侍卫各有专管统在三旗额内均无定员又銮仪卫亦侍从武职设有掌卫事内大臣以下等官专司乘舆卤簿兹不具列其所属军尉仪刀弓矢殳戟用亲军豹尾枪仗马用护军蒙古画角用蒙古鸣角军其奉辇擎执仪杖各校尉由内府选充者为旗尉由五城选充者为民尉奉辇旗尉百六十八人民尉六十人各执事旗尉二百四十六人民尉三百二十二人左右中前後五所民尉计一千三百二十八人驯象所民尉二百六人八旗汉军司更兵四十人均隶在军数谨附载于此】
八旗骁骑营
满洲八旗都统每旗各一人副都统各二人骁骑参领各五人副骁骑参领各五人【康熙三十四年于每旗参领下增设委署参领雍正元年改名副参领蒙古汉军八旗并同】佐领无定员【随人户编设】每佐领下骁骑校一人领催五名【初制满洲及蒙古每佐领下设领催六名康熙四十三年裁一名】骁骑二十名匠役二名养育兵【雍正二年初设具详 思恤门乾隆三十六年定额按三兵一缺八旗满洲共应一万七百九十八缺】
蒙古八旗都统每旗各一人副都统各二人骁骑参领各二人副骁骑参领各二人佐领无定员每佐领下骁骑校一人领催五名骁骑二十名匠役二名养育兵【乾隆三十六年定额按三兵一缺八旗蒙古共应三千二百七十九缺】汉军八旗都统每旗各一人副都统各二人骁骑参领各五人副骁骑参领各五人佐领无定员每佐领下骁骑校一人领催五名鸟枪骁骑四十二名每旗藤牌兵一百名【雍正二年汉军每佐领下设藤牌兵四名乾隆元年定汉军每旗设藤牌兵一百名六年定藤牌兵归并大营每旗百名于鸟枪手额内选取并简选参领一人散秩官骁骑校各二人领催五名令其管辖】养育兵【乾隆三十六年定额八旗汉军仍照原额共应四千八百十三缺】
凡城门直班之制内城九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崇文门宣武门八门各按官兵居住方位以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分直正阳门以八旗满洲蒙古轮直外城七门以镶黄旗直东便门正白旗直广渠门正黄旗直西便门正红旗直广宁门镶蓝旗镶白旗直左安门镶红旗直右安门正蓝旗直永定门均派汉军雍正六年于八门城外增建营房仍按八旗方位每旗委满洲蒙古汉军官四人骁骑校四人骁骑满洲一百二十名蒙古四十名汉军四十名各旗均分为四班每班五日以委官一人骁骑校一人骁骑五十名令其更番居住看守十二年又定正阳门两旁城门即于看守八门官兵内八旗共委官四人骁骑校四人每旗各委骁骑十名接翼看守十日一次更代每日按翼各委兵十名昼夜巡宿以为常凡汛守之制康熙二十二年定恭遇
车驾巡幸八旗骁骑营于内九门城上每旗增设汛六所于街道每旗增设汛十所内城各门于门内各增汛一所正阳门八旗轮直其余八门八旗分设均委官兵看守乾隆五年复定恭谒
陵寝及
驻跸圆明园南苑等处并逢年节封印後照例于城上每旗设汛六所共四十八所委骁骑营官兵与城上步军营分汛相间看守每旗于满洲蒙古汉军内会委参领一人约束如恭遇
巡幸口外及远省则增设汛十五所将步军撤下分防大街巷口城上汛守悉易以骁骑营分委骁骑校领催骁骑昼夜巡宿以参领二人往来稽察凡各处看守之制户部银库委官二人领催二名兵十八名库後门委官一人兵十名顔料库委官四人骁骑校四人领催四名兵二十八名縀疋库委官二人骁骑校二人兵五十名以镶黄正黄正白三旗轮派工部节慎库以镶红旗官一人兵十名制造库以正红旗官一人兵五名刑部赃罚库以镶蓝旗官一人兵十名宗人府库以镶白旗官四人兵四十名理藩院库以正蓝旗官二人兵二十名光禄寺库以正蓝旗官一人兵十名太常寺库镶红镶蓝二旗轮委官一人兵十名鸿胪寺
龙亭以正红旗兵八名
圆明园直月【今为直年】卫门左右翼各轮委领催一名兵五名海运仓以镶黄旗北新仓以正黄旗储济仓以镶白旗裕丰仓以镶红旗各委官二人领催二名兵三十八名旧太仓以正白旗南新仓以镶白旗兴平仓以正红旗富新仓以镶红旗各委官二人领催二名兵十八名万安仓以正红旗委官四人领催四名兵三十一名?米仓以正蓝旗委官二人领催二名兵三十三名太平仓以镶蓝旗委官四人兵四十一名丰益仓八旗会派官二人领催五名兵四十五名皆兼用满洲蒙古汉军工部濯灵厰八旗汉军轮委官四人兵二十名硝磺库满洲正红旗官二人兵二十名户部内仓满洲正白旗领催二名兵六名以上各昼夜看守喀尔喀馆园墙于喀尔喀到日委正白旗官二人兵十名馆门委正蓝旗官一人领催一名兵九名俄罗斯馆于俄罗斯到日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共设班房十六处每四处委参领一人每处委官一人兵十五名馆门轮委参领一人兵二十名外馆於马匹到日八旗满洲蒙古轮委官二人骁骑校二人兵二十名後黄寺於蒙古使臣及喇嘛来使到日八旗满洲蒙古轮委官一人兵十名昼夜看守均於回日撤退
凡防火之制顺治初年设八旗火班雍正八年定於失火在东南城令正蓝镶白二旗西南城令镶蓝镶红二旗东北城令镶黄正白二旗西北城令正黄正红二旗各率官兵往救
禁城之内每翼令二旗救护步军营见每处失火即报知相近旗分乾隆六年复定八旗火班八处每处满洲蒙古汉军诸旗更番轮直以都统或副都统一人参领二人参领以下官八人领催八名骁骑七十二名如旗界及接壤之地有不戒于火者都统等即领直班官兵之半往救其余官兵仍留该班处备用
凡选补领催不论满洲蒙古汉军均於本佐领下骁骑内选充
顺治元年定护军亦准选用领催
雍正二年覆准八旗领催缺均于本佐领下正身骁骑闲散壮丁内选取如不得其人向例原有于佐领下护军调补之例嗣後应遵照定例先尽骁骑闲散壮丁选取不足于本佐领下之识字护军内调补如应选不选及将开户人选取者察出该骁骑校以上皆分别议处
凡选补骁骑於本佐领下选充
康熙二十一年题准满洲佐领下有寡妇孤子无可充骁骑者将家生子充骁骑以资赡养四十三年奉
旨作为正户别载册籍人之子孙均凖拔补骁骑户下人不准拔补
雍正二年议奏八旗骁骑于正户人内选补不敷方于佐领下开户户下人选取奉
旨据尔等奏如有正身将正身选取骁骑如正身满洲少时将户下满洲选取等语倘正身满洲最多之佐领其孤寡之人不得钱粮何以为生有似此者悉传集晓谕其如何给与孤寡人钱粮不令匮乏之处着再行议奏嗣议准以後骁骑阙仍于正户之闲散壮丁教养兵步军内选取或该旗内有贫乏孤寡不得钱粮养赡者传集其佐领下人遍行晓谕将孤寡之家人充补骁骑又
谕凡年老护军除应陞护军校骁骑校外其年已老迈又不在应陞之列者若竟革退殊觉可悯着该统领会同都统等将伊等转补骁骑行走其护军缺即令人材少壮之骁骑转补
八年
上谕前汉军恳请出兵効力朕谕该都统等汉军骑射生疎平时不肯演习而务出征効力之虚名于事无益可于每旗操演兵丁千名备用昨据都统等奏镶黄正黄正白三旗除常行当差兵外现在轮流操演可得千人
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五旗除当差外不敷千人之数我朝定鼎汉军从龙入关技勇皆可用今承平日久耽于安逸是以武艺远不如前目今官至提镇副参者寥寥无几而在内简用都统副都统时亦难其人朕思汉军生齿日繁当筹所以教养之道而额设之兵为数又少似应酌量加增於国家营伍旗人生计均有禆益且如在外驻防汉军子弟日渐繁衍而本身钱粮各有定数难以养赡应令余丁回京当差又如外任官子弟往往以随任为名游荡荒废前曾有旨严禁悉令回京当差学习弓马又如候缺微员一时难以铨选者若情愿入伍当差到选班时仍许轮流补用又如内府人丁亦衆于充役当差外其闲散人丁拨入八旗充骁骑亦可再五旗诸王之汉军佐领仍属本王外其贝勒贝子公等之汉军佐领实无所用应撤归旗下公中当差且可免掣肘之虞其如何增设汉军佐领永远可行着详议具奏嗣议定汉军镶黄旗四十三佐领有半正黄正白二旗皆四十二佐领正红旗二十七佐领有半镶白旗二十八佐领镶红旗二十七佐领正蓝镶蓝各二十八佐领通计领催枪手礮手棉甲兵教养兵铜铁匠弓匠听差护城守门守礮守火药局守教场以及步军门军共万七千五百二十八人今应于原有之二百六十五佐领及两半分佐领外增设三佐领并增两半分为两整分上三旗每旗定为四十佐领下五旗每旗补足三十佐领共三百七十佐领其新设佐领下应增领催十五名步军领催三名步军四十八名每佐领增足枪手四十名棉甲兵八十名上三旗每旗补足教养兵一百八十八名下五旗补足教养兵一百四十九名共增兵二千四百七十二名以足二万之数至增设各项兵丁应于在京闲散壮丁及外省驻防汉军余丁外官随任子弟愿充骁骑者并候选未得之微员内选补再下五旗汉军佐领除王等仍旧分设外贝勒贝子公等佐领悉归各旗作为公中佐领
乾隆三年
谕前此自军营撤回开户之领催骁骑内一等二等者均为正身别载册籍至和通呼尔罕诺尔乌逊珠尔等处打仗阵亡开户分户之领催骁骑转不能沾恩实属可悯着交与八旗将此等阵亡开户领催骁骑之子孙亦着为正户与别载册籍之人一例选取骁骑又
谕向来八旗简选骁骑皆凭骑射今闻都统等并不校閲骑射止传赴衙门令其开弓即行选取旗人骑射甚为紧要如此选取何由长进夫教训兵丁学习骑射乃都统专责嗣後务须痛改以期各尽厥职倘仍如是断不姑容
又覆准八旗生齿日繁而骁骑限有定额理应将正身选取不应并选开户之人其现在开户人内有既经选补骁骑者毋庸革退至步军匠役等缺例应选取家人若开户人内有情愿入选者即行选取
六年覆准八旗汉军正户闲散余丁甚多而开户家人亦复不少若骁骑缺并选开户之人正户人等转致壅滞嗣後八旗汉军骁骑不准开户人选补至八旗满洲蒙古骁骑先於年壮正身内选取如不得人再於本佐领开户家人内验其能骑射者选取
七年
上谕五旗王公宗室等府属佐领下人均系盛京跟随来京之人着交王公等将不能养赡之正身满洲蒙古之子孙核实行知各都统於丁少无正户可选之佐领下选取骁骑及执事人仍不许离其佐领止令本身在旗当差若其本主欲选补护卫等官调用别项差使均听其便
八旗前锋营
前锋统领左右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为右翼】各一人【或以王公大臣兼领】前锋参领每翼各八人【每旗俱满洲蒙古兼用】前锋侍卫各八人【雍正三年定以左右翼前锋参领各一人前锋侍卫各一人随印协理事务】委署前锋侍卫各四人【乾隆十七年增设即于前锋校或亲军校内选委给五品虚衔仍食原饷】前锋校各四十八人【雍正三年定以左右翼前锋校各二人随印】随印笔帖式各二人【初制每翼各一人康熙四十六年裁雍正三年复增设】委署前锋校各四人【乾隆十七年增设四员】蓝翎长【每十人设长】各二十人鸟枪队长委署蓝翎前锋长各四人鸟枪队长【每十二人为一队】各二十人前锋委署鸟枪队长各四人前锋八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各二名【自委署前锋校以下皆在兵数内】
凡宿卫扈从之制与八旗护军营一体派委【制详後护军营】其
行在宿卫扈从前锋参领前锋侍卫共八人率前锋校前锋共百二十人於
御营前一二里外相度形势安设卡伦立前锋旗二以为门户左右以次列帐各於帐内巡警宿卫有於卡伦内行走者坐以军法次日各属櫜鞬控马於道旁排立候黄龙大纛过各乘马整队扈从八旗护军营
护军统领每旗各一人护军参领每旗满洲十人蒙古四人【每旗设内司钥长一人署司钥长一人】副护军参领如参领之数【初设委署参领雍正元年改名副参领三年定以每旗护军参领各一人副护军参领各一人随印协理事务】委署护军参领每旗各七人【乾隆十七年增设即於护军校或亲军校内选委给五品虚衔仍食原饷】护军校八旗满洲蒙古每佐领下各一人【雍正三年定以每旗护军校各二人随印】随印笔帖式每旗各二人【初制每旗各一人康熙四十六年裁雍正三年复增设】门笔帖式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十人护军满洲蒙古每佐领下各十七名
凡宿卫之制
景运门统领一人【以护军统领或前锋统领入直】司钥长一人护军校三人门笔帖式二人閲门籍护军【即巴克什】一人护军十七人
隆宗门协理事务参领一人【康熙六十一年增设统领一人雍正四年定以协理事务护军参领或前锋参领入直】护军参领二人【初制设参领一人康熙六十一年增定】护军校三人门笔帖式一人阅门籍护军一人护军十七人
後左门
後右门护军参领各一人护军校各三人门笔帖式各一人【门笔帖式初制未设後增定】阅门籍护军各一人护军各十二人
中左门
中右门护军校各二人閲门籍护军各一人【阅门籍护军初制未设後增定】护军各八人
左翼门
右翼门护军校各二人閲门籍护军各一人【閲门籍护军初制未设後增定】护军各八人
保和殿东西廊内库护军校各一人护军各四人【乾隆十五年增设】
中和殿护军校二人护军三人东西廊护军校各一人护军各四人【康熙十八年於 中和殿设护军校护军後增定】
太和殿
体仁阁
宏义阁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皆康熙十八年增设】太和门左右门亲军校各二人亲军各八人【初制设护军校护军後改用领侍卫府所属之亲军校亲军】
昭德门
贞度门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
协和门
熙和门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
苍震门
启祥门护军参领各二人护军校各三人閲门籍护军各一人护军各十二人
吉祥门及西北隅护军参领各一人【护军参领初制未设後增定】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
凝华门
中正殿後门及东北隅东南隅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初制惟 吉祥门及西南隅东北隅东南隅等处设护军後增定】箭亭及北上门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皆康熙六十一年增设】
文华殿门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二人护军八人银库行走章京一人护军校二人护军八人【初制文华殿及银库各用八旗骁骑营官一人领催一名骁骑九名乾隆二十二年改用护军】
紫禁城四门内磴道栅栏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八人
午门护军参领一人左右门护军校各三人护军各十二人又左门閲门籍护军二人
东华门
西华门
神武门护军参领各一人护军校各四人閲门籍护军各二人护军各十六人恭遇
车驾行幸则於三门各增设统领或协理事务之护军参领及前锋参领一人【雍正元年定每遇 行幸则 禁城四门各增统领一人四年又改定今制】以上各委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官军按日分班丑未日为镶黄旗首班寅申日为镶黄旗二班己亥日为正黄旗首班子午日为正黄旗二班卯酉日为正白旗首班辰戌日为正白旗二班各轮番直宿又有防范火班於雍正五年定遇有应用齐集之处合直班之护军统领司钥长等於
左翼门等二十三处护军每处调二人共四十六名协同内府直班官兵前往
阙左门司钥长护军校一人护军九人
阙右门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一人护军九人【初制二门皆以步军守卫乾隆十五年改用下五旗护军】
端门
天安门
长安左门
长安右门
大清门护军参领各一人护军校各二人护军各十八人【初制三门皆以步军守卫雍正元年改用下五旗护军】
紫禁城外周围【初制以骁骑营官兵守卫雍正元年改用下五旗护军】
东华门
西华门外以南令正蓝旗镶蓝旗二旗守卫
东华门
西华门外以北至城角令镶白镶红二旗守卫北面一带令正红旗官军守卫周环设十六堆汛各参领一人护军校一人护军九人栅栏八座【乾隆十五年增设】各护军校一人护军九人以上各委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官军按日分班甲乙日为正红旗班丙丁日为镶白旗班戊己日为镶红旗班庚辛日为正蓝旗班壬癸日为镶蓝旗班每旗各二日轮番直宿总隶於
景运门直班统领稽察
凡传筹之制
紫禁城内五筹递传每夕自
景运门发筹西行过
乾清门出
隆宗门循而北过
启祥门迤而西过
凝华门迤而北过
中正殿後门迤北至西北隅迤而东过西北门顺贞门
吉祥门至东北隅迤而南过
苍震门至东南隅迤而西仍至
景运门计十二汛为一周
紫禁城外八筹递传每夕自
阙左门发筹西行过
午门出
阙右门循而西经西一汛至南栅栏二汛迤而北经三汛一栅栏过
西华门经一栅栏四汛五汛六汛至西北隅七汛迤而东经八汛一栅栏过
神武门经一栅栏九汛东北隅十汛迤而南经十一汛十二汛十三汛一栅栏过
东华门经一栅栏十四汛十五汛至南栅栏循而西经十六汛仍至
阙左门计二十二汛为一周恭遇
驻跸行宫内外汛传筹亦如之
凡禁门启闭顺治初年定每
车驾出入各门均启中门
景运门直班统领率
隆宗门参领只承其事并令护军清跸每夕
景运门直宿司钥长率官军自
後左门
後右门
中左门
中右门
左翼门
右翼门
太和门
昭德门
贞度门以次验视扃钥
午门以
隆宗门护军参领
东华门以
苍震门护军参领
西华门以
启祥门护军参领
神武门以
吉祥门护军参领分视扃钥毕各遣护军校纳钥於司钥长司钥长受验诸门钥彚贮於箧复加扃钤诘朝各门校以次领钥启门日以为常雍正四年於
景运门
隆宗门
东华门
西华门
神武门各颁隂文合符一扇传
谕护军统领如遇夜有奉
旨差遣及紧急军务应即时启门者候
大内持出阳文合符该护军参领即取隂文合符验明启钥仍报知统领
苍震门
启祥门等处遇阳文合符至门该参领即报统领亲齎隂文合符至门与阳文合符照验启门均於次
日具奏乾隆十五年复定
端门
天安门
大清门如
紫禁城门之例每夕由
阙左门直宿司钥长委护军参领一人验视扃钤毕各门护军参领收钥遣护军校报於司钥长次日启门亦如之
凡门禁王公官员执事人等於
紫禁城门不得擅行出入其准于应行之门出入者由直班官军询明放进如有无故溷入及滥携入滥纵入者分别议处各衙门官吏均於
午门左门出入右门自王公以外不得擅行内大臣侍卫内务府等官及内廷有执事官与内府各执事人等准於禁门行走者均将姓名及所隶旗分佐领内管领造册咨送登籍於经由之门各置一通工匠服役人等则由本管衙门各给火烙印腰牌书姓名差役持为出入符验以护军之识字者专检门籍稽其出入籍内无名及不带腰牌者不准放入又每门设红杖二以护军二人更番轮执坐於门下亲王以下经行皆不起立有不报名擅入者挞之
凡扈从之制恭遇
亲祀
坛
庙统领一人同内大臣散秩大臣侍卫等於豹尾班後管
束
驾诣
南郊以八旗护军参领三十二人护军校护军八百人自
午门起至
斋宫分翼於
辇路两旁清跸又以护军参领八人护军校护军八十人於神乐署周围清跸又以护军参领二人护军校护军二人於
圜丘外周围清跸
斋宫左门以护军统领一人上三旗司钥长一人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直宿右门以上三旗协理事务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直宿
成贞门西大门以上三旗司钥长一人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直宿
斋宫外设十四汛以八旗护军参领六人每汛各护军校护军十一人巡守外
坛西门外以下五旗护军参领二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
直宿内
坛西门以下五旗协理事务参领一人护军参领一人护
军校护军二十人直宿如
驾诣
北郊
辇路清跸之制同又以上三旗护军参领三人护军校
护军六十人於
坛外西门至
坛北门清跸以下五旗护军参领五人护军校护军五十
人分令两旗於乐部宿处三旗於
坛外西门外各清跸
斋宫正门以护军统领一人上三旗司钥长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直宿内北门内西门各以下五旗协理事务参领一人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直宿
斋宫外设十一汛以八旗护军参领八人每汛各护军校护军十人巡守如
驾幸瀛台
承光殿等处以上三旗护军参领十二人护军校护军三百人
驾幸圆明园南苑等处以八旗护军参领三十二人护军校护军八百人均於经由之路按旗分翼排立清跸每遇
车驾经行城内以上三旗官军城外以八旗官军卫道
清跸均由
景运门直班统领计程远近随时酌委以统领一人率护军参领一人稽察
回銮亦如之
凡
行在宿卫扈从恭遇
车驾廵幸视道里之远近日期之多寡每次合前锋营计之酌量分派以统领三人营总三人司其事康熙初年定每
驻跸之地由向导总统等先期指示地盘护军统领营总各一人率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豫往同武备院卿司幄及工部官设
帐殿
御幄缭以黄髤木城【康熙十年改用黄幔城】外为网城设南东西三旌门门建旗各二南正白东镶黄西正黄自东西门以後三面各设连帐护军统领率八旗官兵於网城门守卫去网城百步外八旗各设帐房东四旗左翼西四旗右翼各按翼廵宿建镶黄护军纛於後正黄护军纛於右正白护军纛於左以领之路中设顿营或一或二亦由向导指定护军参领等豫行张具每日
御营辎重前行三旗营总护军参领三人率三旗护军纛并行雍正元年定网城改用圆形周设连帐仍设三门各建上三旗之护军旗二设汛九守以上三旗护军於网城外又设连帐一重形亦圆设四门亦各建护军旗二南建正蓝镶蓝旗各一东建镶白西建镶红北建正红旗各二设汛四守以下五旗护军均统以营总去营六十丈八旗各设帐房五座由帐房十二丈以外一应扈从官兵听其住宿乾隆二十年增定大营之制外方内圆度地纵二十丈六尺横十七丈四尺建黄幔城外加网城结绳为之黄色贯之以网高六尺濶八尺距幔城南东西各十八丈北十五丈设连帐百七十五座为内城建旌门三南门建正白金龙纛二东门建镶黄金龙纛二西门建正黄金龙纛二周围建镶黄金龙三角旗共四十有一司内旌门以上三旗护军参领六人护军校护军六十人设宿卫帐房九座以上三旗护军参领九人护军校护军九十人司之距网城十二丈为外城设连帐二百五十四座建旌门四南门轮日建正蓝金飞虎纛二镶蓝金飞虎纛二东门建镶白金飞虎纛二西门建镶红金飞虎纛二北门建正红金飞虎纛二外城周围东南面建正白金飞虎方旗西南面建正红金飞虎方旗东北面建镶黄金飞虎方旗西北面建正黄金飞虎方旗共六十司外旌门以下五旗护军参领八人护军校护军八十人设宿卫帐房四座以下五旗护军参领四人护军校护军四十人司之外城东西为各部院官帐房距外城六十丈周围设八旗营警跸帐房四十座每旗各五每帐房建护军旗各一东南正蓝旗西南镶蓝旗东北镶白旗西北镶红旗共四十以护军参领四十人护军校护军六百人分司警跸其建设大营幔城网城连帐用护军参领三人护军校护军八十人备用亦如之中路顿营纵广各二丈设黄幔城外加网城如大营之制以护军参领二人护军校护军四十人预往守卫其建设顿营则以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如恭遇
驾幸口外增用蒙古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人其随营传禁践踏田禾以护军参领八人护军校护军一百二十人指立市集以护军参领二人护军校护军二十四人督率刈草以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二十四人管辎重以护军参领三人护军校护军四十人建护军辎重三旗纛三杆领以护军参领三人率持纛随纛护军校护军一百二十一人随行专护
御用辎重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护军十人其每日扈
从官军并於八旗内随时委用
御营向导
总统无定员【以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八旗副都统兼任】於八旗前锋营护军营内每旗选参领侍卫四人前锋校护军校前锋护军六人佐之
凡遇
时巡省方以向导总统一人先期率官校诣
车驾经行之地周览山川通桥梁夷险隘计程入告驾行佩櫜鞬前导每日
驻跸後以次日程途及
驻跸之所奏
闻交
行在兵部晓谕阖营
回銮亦如之
御营及顿营看城均由向导总统先期指示饬所在有
司修治营盘
【谨按御营向导虽无专设之员而於翊卫之中责任綦重其随时简任者皆前锋营护军营官谨附载於两营之後】圆明园八旗护军营
总统无定员【以王公大臣兼任乾隆十六年定以一人掌印亦由 特简】八旗营总每旗各一人【乾隆十六年定以二人随印协理事务】护军参领各一人【雍正十年设乾隆十六年定以二人随印协理事务】副护军参领各二人护军校委署护军参领各四人护军校各十六人【初制共八十人雍正十年增三十二人乾隆十二年增每旗各十六人十六年定以四人随印】副护军校各十六人【雍正七年初设七十二人十年增四十人乾隆十二年增每旗各十六人即於护军内选用】笔帖式共四十人【雍正十年设即於护军内选用乾隆十三年定以八人随印】护军共三千六百七十二名【初制设三千名乾隆十二年以京城护军移驻定额每旗各四百五十九名】养育兵【初制设九十六名乾隆三年增三百八十四名三十六年定额一千名】
圆明园护军营之制
禁苑周围建营房八所选京中八旗官军按旗驻劄初定
圆明园门汛警跸共百处日以营总四人副护军参领八人署护军参领十六人护军校护军千入入直夜传更筹十六恭遇
驾至
圆明园及还
宫自
圆明园至红桥以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四人护军校护军八十人於路旁两翼清跸
驾由水路自
畅春园西南门经圣化寺至长春桥以营总三人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十六人护军校护军二百四十人於长河两岸清跸乾隆四年改设
圆明园门汛共七十六处日以营总二人护军参领二人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十五人护军校护军七百六十人守卫
畅春园增设门汛十九处日以营总一人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四人护军校护军一百九十人守卫夜传更筹八如恭遇
驾驻静宜园设门汛五十一处日以营总二人护军参领一人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十三人护军校护军五百十人守卫夜传更筹十
车驾往还均以营总三人护军参领三人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二十人护军校护军五百二十人於经由之路左右清跸恭遇
驾诣黑龙潭大觉寺行礼以营总三人护军参领三人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十四人护军校护军七百人沿路清跸十年增设
长春园门汛二十处日以护军参领一人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四人护军校护军二百人守卫夜传更筹八十八年增设
清漪园门汛六处日以副护军参领或署护军参领一人护军六十人守卫如恭遇
驾幸静明园等处以营总三人护军参领三人副护军参领署护军参领九人护军校护军二百四十人沿路清跸
凡选补护军於本佐领下选充顺治元年定护军亦选用领催
钦定八旗通志卷三十三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3: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