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家类>> 普济方>> 正文

卷一百四十 伤寒门 治伤寒心腹胀痛附论

卷一百四十 伤寒门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 伤寒门 治伤寒心腹胀痛附论
         夫伤寒心腹胀痛者。由其人脏腑久冷。因染斯疾未得汗。间心神烦热。遂服凉药。及饮冷水伤于心脾。动于风冷。故令心腹胀痛也。或有经吐下已后不解。内外有热。亦心腹胀痛。此为内有结实故也。
         歌曰。腹痛肾寒通脉汤。证兼表里桂加黄。实疼便结虚泄利。胀则陈皮梗下良。
         又论云。邪在里。阳邪入里。与正气搏。则为腹痛。所以痛者。有异焉。脉实腹痛。满大秘者。实痛也。脉虚肠鸣而大便泄者。虚痛也。阴阳异证。用药不同。大抵痛为邪气实。法当痚利。阴受病则令泄。用养正丹辈。温而利之。少阴腹痛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下利清谷。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腹痛。小便不利。用真武汤。误下太阳。因而腹满时痛。是有表复有里。用桂枝芍药汤。痛甚桂枝加大黄汤。实痛者。关脉实。烦躁。腹满。大便秘结。桂枝加大黄汤。小承气汤。胸中热。胃中有邪气腹痛。欲呕吐。则用黄连汤。虚痛者。寸脉涩。尺脉闭肠鸣泄利。先与小建中汤。不瘥。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易之。间用建中汤加远志。腹中冷痛。四肢厥逆。用姜附汤。腹胀者。阴阳不和也。桔梗半夏汤最良。
         活人书云。本云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病有表复有里。仲景所以用桂枝加芍药汤主之。痛甚者。加大黄。桂枝加芍药。即是小建中也。太阴脉弱。自下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其人胃虚。阳气易动故也。下利者。先煎芍药十余沸。难经云。痛为实。大抵痛宜下。仲景云。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又曰。腹中满痛。此为实。当下之。属大柴胡汤。腹痛有二证。有虚痛。尺脉弦。肠鸣泄利而痛者。冷痛也。小建中汤主之。仲景云。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阴证腹痛。即四逆散。通脉四逆加芍药。小便不利者。真武汤也。关脉实。腹满。大便秘。按之而痛者。实痛也。桂枝加大黄汤。黄连汤。大承气汤主之。
         又问。腹胀满者。何也。阴阳不和也。桔梗半夏汤最良。仲景论。太阳证。发汗。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气汤也。
         方
         厚朴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有热。因服冷药过度。心腹胀痛。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一两 当归锉微炒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 大腹皮锉各半两 诃黎勒煨用皮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木香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冷气。积在腹中胀疼痛。
         木香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柴胡去苗 当归锉微炒各三分 乾姜炮半两 吴茱萸汤浸七次焙乾微炒一分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六分。去滓。稍热。不计时候服。一方无吴茱萸。用生姜半分同煎。
         桃仁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心腹胀满疼痛。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神黡炒令微黄 麦蘖炒令微黄各三分 桂心 白术各一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稍热。不计时服之。
         当归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脾胃虚。心腹胀痛。不思饮食。
         当归锉微炒 乾姜炮制锉各半两 桂心 芎? 陈皮汤浸去白瓤焙 槟榔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稍热。不计时候服。
         赤芍药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脾胃气滞。心腹胀痛。不欲饮食。
         赤芍药 诃黎勒煨用皮 当归锉微炒 肉豆蔻去壳 人参去芦头 郁李仁汤洗去皮尖微炒 桂心各三分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槟榔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柴胡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发汗。气壅不散。攻心胀痛。
         柴胡去苗 黄芩 赤芍药 槟榔各三分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 大腹皮锉 木香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赤茯苓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卒心腹痛。胀满。不下饮食。
         赤茯苓 桔梗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 人参半两去芦头 槟榔三分 右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六分。去滓。稍热。不计时候服。
         大黄丸出圣惠方 治伤寒大肠气壅。心腹胀满疼痛。四肢骨节酸疼烦闷。不得眠卧。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木香 桂心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槟榔各半两 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微炒 右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服下三十丸。以利为度。
         治伤寒冷气攻心腹胀满疼痛。不下饮食方。出圣惠方
         木香 赤芍药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各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吴茱萸汤浸七次焙乾微炒 桂心 乾姜炮 白术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半夏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心腹胀满疼痛。胸膈壅滞。或呕哕。不能饮食。宜服。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 前胡去芦头 诃黎勒皮 赤芍药 人参去芦头各三分 桂心 木香 槟榔各半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六分。去滓。稍热。不计时候服。
         厚朴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汗后。腹胀疼痛。
         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川大黄锉碎微炒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芎? 赤芍药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各三分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六分。去滓。稍热。不计时候服。
         桃仁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心腹胀痛。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令黄 神黡炒 大麦蘖炒 桑椹各一两 白术二两桂五钱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乌药散 治厥阴病。胁腹引小腹而痛者。此为疝也。
         乌药 茴香 青皮 赤豆各一两 乾漆 没药各二两 硇砂 滑石 高良姜各一两 右除硇砂别入。捣筛为散。取一钱。温酒或白饮和服。仍以铃按伏之。患释。
         柴胡芍药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发汗后。邪热不除。腹胁胀痛。
         柴胡去苗 芍药 黄芩去黑心各三分 大腹皮 半夏汤洗去滑炒乾 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 槟榔锉一分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
         又方 治伤寒发汗恶风。心腹胀满。
         以薄荷煮汁服之。
         伤寒厥逆附论
         夫伤寒病。手足逆冷。其名曰厥。此因阳气衰阴气盛。阴盛。则阳脉逆而不通于四肢。所以逆冷。其证令人恶寒。不饮水。下利清谷。或清便自调。或小便数。外证默静是其候也。宜温之灸之。若灸之。而手足不温者。为难治。然厥亦有热厥者。先发热而后厥。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脉虽沉伏。按之当滑。若或畏热。或饮水。扬手掷足。烦躁不得眠。大便秘。小便赤。外证昏愦者。虽厥不可温也。宜下之。
         阴阳相乘而生寒热厥者。脉证似同而大异。寒厥者。初得之。四肢冷。脉沉微而不数。多恶寒。引衣自覆。下利清谷。外证多惺。热厥者。初得之。发热头疼。脉虽沉伏。按之必数。其人或畏热喜冷。扬手掉足。烦躁不得眠。大便秘。小便赤。外证多昏冒。伤寒亦然。治之各有方。伤寒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经曰。厥有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谓阳气内陷。热气逆伏而手足为之冷也。经曰。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是知内陷者。手足为厥矣。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亦是言发动其热也。先热而后厥者。热伏于内也。先厥而后热者。阴退而阳气得复也。若始得之便厥者。则是阳气不足而阴气胜也。大抵厥逆为因所主寒者多矣。而又有进退之别。经曰。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厥少热多。其病自愈。厥四日热反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病至厥阴。传经尽也。当是之时。阳气胜阴。厥少热多。其病则愈。若或阴气反胜。阳不得复。厥多热少。其病则逆。厥为阴气至也。热为阳气复也。至于下利。则曰先厥后发热。而利必自止。见厥复利。厥者复为热。为阳气得复。而利必自止。热者复为厥。是阴气还胜也。故复下利矣。诸阳受气于胸中。邪气客感于胸中。郁郁留结。则阳气不得敷布。而手足为之厥。经曰。手足厥冷。脉乍紧。邪结在胸中。必中满而烦。饥不能食。病在胸中。当吐之者是矣。厥为阴之盛也。若更加之恶寒而踡者。阴气之极也。则难可制。经曰。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厥冷者不治。是厥冷之逆者。神丹其能生乎。
         厥有二证。有阴厥。有阳厥。仲景所谓热深则厥深也。盖阳极则发厥也。不可一例作阴证治之。初得病而身热。至三四日后。热气方深。大便秘。小便赤。或谵语烦躁昏愦。及别有热证而反发厥者。阳厥也。急用大柴胡汤。大承气汤。随轻重用之。若有大段轻者白虎汤。初得病。身不寒热。大便不秘。引衣自盖。或下利。或小便数。无热证而厥逆者。阴厥也。四逆汤。理中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加茱萸生姜汤。阴阳二厥脉皆沉。所以使人疑也。阴厥脉沉迟而弱。阳厥脉沉而滑。或去紧。又阳厥指爪时时温。阴厥常冷也。
         证治论云。若两脉不见者。只以外证辨冷热也。若未辨阴阳者。且与四顺丸试之。若是阳厥。辨当见热证。若是阴厥。不发热矣。手足指头微寒者。谓之清。此疾为轻。只可服理中之类。已成厥者。则用四逆也。脉不至者。通脉四逆等汤。厥而脉乍结者。邪气结在胸中也。亦令人厥瓜蒂散吐法。厥而怔忪者。有水也。宜先治水。属厥阴藏厥。
         伤寒四逆。四肢逆而不温者是也。积凉成寒。积温成热。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伤寒始者。邪在皮肤。当太阳、阳明受邪之时。则一身手足尽热。当少阳、太阴受邪之时。则手足自温。是表邪渐缓而欲传里也。经曰。有伤寒四五日。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是太阳之邪传之阳也。伤寒脉浮。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是少阳邪传于太阴也。是知邪气在半里。则手足不热而自温也。至于邪传少阴。而里证已深。虽未至厥。而手足又加之不温。是四逆也。若至厥阴。则手足厥冷矣。经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用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者皆是寒冷之物。而专主四逆之疾。是知四逆。非虚寒之证也。又有四逆诸汤。亦治四逆手足寒。方用乾姜附子热药者。厥有旨哉。若手足自热而温。从四逆而至厥者。传经之邪也。四逆散主之。若始传之。手足便厥而不温者。是阴经受邪。阳气不足。可用四逆汤温之。大须识此。勿令误也。四逆与厥相近而非也。经曰。诸四厥者。不可下。是四逆与厥者异也。吐利烦躁。见四逆者死。是恶见其四逆也。诊视之间。熟详究之。
         歌曰。四逆须将肾证详。病来手足但微凉。枳柴芍药传经剂。邪中阴经四逆汤。
         又论云。手足不温谓之四逆。阴经之邪主之。太阴受病。手足自温。传至少阴。则有手足四逆之证。四逆之与厥冷实相远也。或曰。均是四逆耳。而四逆汤散。一寒一热。用药何不类耶。盖手足自热而至温。由温而至四逆。是传经之邪。非虚寒之候也。四逆散主之。若得病以来。手足不温。便成厥逆。此则阴经受邪。阳气不足也。可以四逆温之。临诊要当审此。虽然。吐利烦躁。恶见四逆。四逆下利。恶寒而踡。并属少阴。又为不治之诊。故并及之。少阴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满。或泄利下重。并用四逆散。初病以来。厥冷四逆。即用四逆汤温之。两足胫逆冷有本条。
         凡厥逆。冷厥初来厥有源。沉迟而弱冷常存。热深发厥初身热。沉滑时平指爪温。
         阳气伏藏。阴气越出。阴阳不相接。所以厥也。其手足厥冷之证乎。盖诸阳通于四末。阳微而为阴所胜。初病便厥者。是为冷厥。其脉沉迟。按之则弱。惺惺而静。恶寒引衣。足多挛卧。或身上粟形。或下利清谷也。热伏于内。先热而后厥者。是为热厥。脉必沉滑。按之则数。昏塞狂言。发渴。露手扬衣。或躁不得眠。或大便不得利也。外证皆可验焉。若先厥而后得热。则是阴邪退。而阳气复矣。伤寒热多厥少。其病当愈。厥多热少。其病则进。下利则发厥一条。亦有厥者。复为热为有瘳。热者复厥为已甚。盖下虚则厥。阴实使之。阳长阴消。其可也。虽然。伤寒血证。亦有四肢厥。以至昏迷闷绝者。此又不可不知。至若少阴不利。恶寒而踡。手足厥冷。与夫脏厥一证。皆为不治之诊。厥可无辨乎。冷厥初病。便作四肢逆冷。足踡恶寒。引衣自盖。不知大小便。而有滑泄外证。默默而惺。四逆汤。理中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当归四逆加茱萸生姜汤。可选方用之。又痰厥气厥肾厥。宜用易简芎辛汤最良。热厥初病。身热。然后发厥。其人则畏热。扬手掷足。及烦躁饮水。头汗。大便秘。小便赤。怫郁昏愦。盖当下失下。血气不通。故四肢逆冷。所谓热深则厥深。下证悉具。而见厥逆者此也。可与大承气汤。及大柴胡汤。或白虎汤。热厥厥冷厥相类。但指爪时温。为异耳。若疑似未明的当。且以四顺丸试之。阳厥则有热。阴厥则无热。寒热而厥者。一手或两手无脉。面色晦昧不泽。急锉五味子并麻黄细辛甘草汤。人参调血通脉。可以为佐。服后汗解则生。投药无汗。或脉不至者。不治。水气厥者。心下怔忪。可用茯苓甘草汤。邪气结胸中而厥者。脉乍紧乍结。心烦满。饥不欲食。可与瓜蒂散吐之。脏厥者。七八日。逆冷下利。发躁。无时暂安。则不能治。痰饮厥逆。眩运。少与三生饮。妙。
         方
         吴茱萸汤出圣惠方 治伤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烦闷绝。宜服。
         吴茱萸汤浸七次焙乾微炒 甘草各一分炙微赤锉 枣五枚 生姜 人参去芦头 厚朴各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 右细锉。都以水三大盏半。煎至一盏半。去滓。不计时候。
         益智子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曾经发汗吐下。寒气未退。脾胃气虚。胸膈烦满。手足厥冷。宜服。
         益智子 川乌头炮裂去皮脐 肉桂去皮 当归锉微炒 乾姜炮制锉 细辛高良姜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前胡去芦头 厚朴各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右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稍热服。
         通脉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病。脉沉。厥逆。宜服。
         麻黄一两半去根节 肉桂去粗皮 附子各二两炮裂去皮脐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治伤寒吐下后。胃气虚寒。食即吐逆。四肢厥冷。宜服此方。出圣惠方
         人参去芦头 白术 桂心 附子炮裂去皮脐 厚朴各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乾姜炮制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甘草各三分炙微赤锉 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附子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宜服。
         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术各一两 高良姜二分锉 厚朴一两半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白术汤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逆。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及内有久寒。
         白术一两半 人参三分去芦头 桂心 乾姜各半两炮制锉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一作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一作三分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附子汤出圣惠方 治伤寒大热。汗出热不去。腹内拘急。四肢厥冷。并不利方。
         甘草炙微赤锉 乾姜炮制锉 赤芍药各一两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治伤寒手足厥逆。呕吐涎沫。头痛。宜服此方。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次焙乾微炒 人参一两去芦头 右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芍药汤 治伤寒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腹痛兼呕。
         芍药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三分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同煎八分。去滓服。日晚再服。
         吴茱萸汤 治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
         吴茱萸汤淘三次焙乾炒 当归切焙 芍药各一两 甘草炙三分 乾姜炮制半两 桂去粗皮一两 细辛去苗叶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酒半盏。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人参汤 治伤寒里寒外热。手足多厥。
         人参 白术各一两 细辛去苗叶 乾姜炮制三分 甘草炙去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阳起石丸 治伤寒四逆。
         阳起石 太阴玄精石 硝石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等分 右捣筛。研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新汲水下。汗出解。
         正阳散 治伤寒手足厥冷。脉沉细。(方见1167页)
         泽漆汤 治脉沉者。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一作紫菀 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 白前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右口□父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服。
         苓桂味甘汤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如醉状。因腹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甘草五味子汤。治其气冲。
         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五味子半升 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温服。
         苓甘味姜辛汤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茯苓、甘草、五味子。去桂。加乾姜、细辛。以治其咳满方。
         五味子半升 甘草 乾姜 细辛各一两 茯苓去黑皮四两 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苓甘味姜辛夏汤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发者。以细辛、乾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逆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腹痛。加半夏以去其水方。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茯苓四两 细辛 乾姜 甘草各二两 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苓甘味姜辛夏仁汤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
         杏仁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茯苓四两 乾姜 细辛 甘草各三两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若逆而内麻黄者。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味姜辛夏仁黄汤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其面。加大黄利之方。
         大黄 乾姜 细辛 甘草 茯苓四两 五味子 半夏 杏仁各半升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 咳而上气肺胀。其脉浮。心下有水气。胁下痛。引缺盆。设若有实者必躁。其人常倚仗。
         石膏 乾姜 桂心 细辛各二两 芍药 甘草各二两 麻黄四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一升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下药。煮取二升半。强者服一升。羸者减之。小儿四合。仲景用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外台同。
         赤丸方 治伤寒气厥逆。
         茯苓 半夏各四两洗一方用加 乌头二两炮 细辛一两一作人参 右为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附子散 治伤寒时气。
         附子炮裂去皮脐 桂去粗皮各半两 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热酒调。顿服。厚衣盖。汗出为度。
         夺命川附汤 治体虚感冒。伤寒头疼发热。或日轻夜重。或午或早。或晚或终日。单发大热。虽渴不喜冷。脉沉细。气虚者。可服。予尝以此药医十数人。自能医者皆效。故录附之。
         川附一双去皮脐炮切片 右口□父咀。作一服。水一碗生姜十三片。煎七分。滤出。水中沉冷。再露一宿。次早五更。冷服一二口。复歇。看腹中有无发热。如无热。再进。作二三次服。其热自退。神速之效。
         四逆汤 治伤寒厥逆。表热里寒。下利清谷。食入则吐。或乾呕。或大汗大吐下之后。四肢冰冷。五内拘急。举体疼痛。不渴。脉沉伏。
         大附子生用去皮脐半两 乾姜半两 甘草炙一两 右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并进取效。
         返阴丹出王氏博济方 治伤寒厥逆。
         太阴玄精石一两为末 硫黄一两为末 硝石一两为末 腻粉半两 右依次第。而在乾煨斗内。用浓墨染纸作盖子覆之。以漫火煨。良久揭看药上有黄矛生便止。入乳钵内闷气。细研五七百下。用蒸饼丸如皂子大。伤寒脉细。四肢冷逆。及曾转泻者。浓煎艾汤一盏。先热与吃一半。细嚼一丸下。须臾汗出便差。重者不过二丸必愈。
         伤寒后不得眠附论
         夫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主夜夜主卧。谓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矣。今热气未散。与诸阳并。所以阳独盛。阴偏虚。今病后不得睡者。阴气未复故也。荣卫之气。昼行于阳则寤。夜行于阴则寐。伤寒差后。脏腑皆虚。荣卫出入不能循常。缘热邪未散。与阳气并。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则阳盛阴虚。故不眠。
         歌曰。不眠肾证利而烦。大热膀胱胃里乾。吐汗出下余懊憹。热多热少数般看。
         经云。胃不和。卧不安。不和者。津液乾焦。邪热烦躁。阳独盛而阴偏虚故尔。盖夜以阴为主。阴气则目闭而卧安。惟夫阴为所盛。故终夜烦扰而不得寗。所谓阴虚则夜净者此也。若阳虚而阴盛焉。又有夜静昼烦之证耳。少阴不利而渴。不得眠。猪苓汤。此停水也。若二三日以上。心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甚良。太阳发汗多。或大汗出。胃中乾。烦热不得眠。欲饮水者与之。胃和即愈矣。若脉浮。小便不利。渴可与五苓散。吐汗下后。心中懊憹虚烦。颠倒不得眠。栀子豉汤。或酸枣汤。大热乾呕。呻吟错语。不得眠。黄连解毒汤。凡阳毒热病。皆不得眠。下后发汗。无大热。脉微沉。不呕渴。无表证。夜静昼烦而不得眠。可与乾姜附子汤。阳胜阴。则狂眠乱梦。可用栀子豉汤。阴胜阳则惊悸昏沉。宜用酸枣汤。瘥后不得眠者。热气与诸阳相并。阴气未复故也。宜用栀子乌梅汤。或易简温胆汤加竹茹。此可通用。
         又多眠歌。多眠神思若沉昏。自汗风温默默然。狐惑唇疮沉细肾。太阳浮细亦痴眠。
         阴虚阳盛。人多昏昏闭目者。阴司合也。默默不言者。阴主静也。多眠四证。二者病在经。若太阳恶寒。其脉浮细。是阳气未尽复也。若狐惑淹沉。素得之下利。则不忌阳可知矣。此所以为阳盛与风温证。尺寸俱浮。自汗喘息。体重不收。默默然欲眠。不可发汗。可与萎蕤汤。病在少阴、厥阴二经。狐惑。觉四肢沉重。咽乾声哑。上下唇疮。害人甚急。有本条。
         少阴证。尺寸俱沉细。目欲寐。急与四逆汤。复其阳气。又少阴欲吐不吐。烦而多寐。五六日。自利而渴。张氏无治法。若是小便白者。可用四逆汤甚妙。张氏又云。少阴病。脉微沉细。多寐。汗出不烦。欲吐。若变证者。五六日。自利。烦躁。及不得寐者死。少阴证变难活。贵乎详而审之可也。太阳证。头项痛。恶寒嗜卧。脉浮细。或胸胁满者。宜用小柴胡汤。脉且浮。宜麻黄汤。胃伤风。发黄嗜卧。自有本条。
         差后昏沉歌。差后昏沉似降妖。或时寒热或时潮。语言错谬精神少。毒在心胸汗未消。
         伤寒差后。半月以来。终不能惺惺。错谬言语。精神短少。或寒或热似疟。或潮热。颊赤色者。若以风魅治之。非也。是由发汗不尽。余毒在心。热气内蕴。炮络开致之然也。瘥后昏沉不醒。可与知母麻黄汤。再取微汗。瘥后劳复食复。见下后有热条。瘥后胃脘余热。虚烦而吐。用竹叶汤加生姜瘥后喜睡。膈上有寒。宜用理中丸。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宜用牡蛎泽泻散。瘥后日暮微烦。以其病方瘥。强与谷食而不消也。节食饮则可愈矣。
         方
         麦门冬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体虚烦热。不得睡卧。少思饮食。宜服。
         麦门冬去心 黄芩各三分 茯神 熟乾地黄 人参去芦头 黄耆锉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微赤锉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服。
         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睡。心中懊憹。宜服栀子乌梅汤。出活人书
         甘草炙微赤 栀子仁 黄芩各半两 乌梅肉十四枚微炒 柴胡一两去苗 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竹叶二十七片。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
         熟乾地黄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体虚心烦。不得眠卧。四肢少力。
         熟乾地黄一两半 白芍药 羚羊角屑 茯神 黄耆锉 麦门冬去心 酸枣仁微炒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入鸡子清一枚。搅令均。温服。
         又方出圣惠方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白茯苓一两半 黄芩一两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酸枣仁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体虚乏力。筋脉拘急。四肢疼痛。不得睡卧。宜服。
         酸枣仁一两微炒 麦门冬去心 防风去芦头 芎?各半两 当归微炒锉 白茯苓 羚羊角屑 人参去芦头 黄耆锉各三两 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麦门冬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心神烦闷。不得睡卧。
         麦门冬去心 黄耆锉 人参去芦头各三分 白术 白茯苓各一两 酸枣仁 甘草炙微赤锉 芎? 桂心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各半两 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竹叶七片。枣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茵陈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伏热在心中。恍惚多惊。不得睡卧。宜服。
         茵陈 犀角屑 赤芍药 麦门冬 黄芩 栀子仁 甘草各半两炙微赤锉 柴胡去苗 茯神各一两 右捣筛为末。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竹叶二十七片。生地黄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栀子豉汤出德生堂方 治伤寒汗后虚烦。不得眠卧。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感冒发为寒热。头疼体痛。并皆治之。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 右口□父咀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二服得吐。止后服。一方有薤白一握。一方黑砂糖一小块。嚼下。用服以浆水投之即吐。
         酸枣仁汤出活人书 治伤寒吐下后。心烦气乏。昼夜不得眠。
         酸枣仁炒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二合 甘草一分炙 知母切焙 白茯苓去黑皮 芎? 乾姜各半两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酸枣仁甘草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劳损。烦躁不得眠。
         酸枣仁微炒四两 甘草炙锉 当归切焙 桂枝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石膏碎 芎?各三两 远志去心一分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酸枣仁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汗后。不得眠睡。
         酸枣仁微炒二两 人参一两 石膏碎 桂枝 知母切焙 甘草炙各半两 赤茯苓去黑皮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酸枣仁黄芩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余热未散。不得眠睡。
         酸枣仁微炒一两 黄芩去黑心 麦门冬去心焙 甘草炙各半两 远志去心 萆藌各一两 人参切 茯神去木各一两 桂枝去粗皮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日再。
         栀子仁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睡。吐逆。
         栀子仁 豉炒各一两 酸枣仁炒一两 芎? 陈橘皮去白焙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日再。
         人参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虚劳。不得眠。烦闷。四肢乏力。(方见1123页)
         柴胡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虚烦热惊悸。不得眠睡。(方见页)
         麦门冬茯苓饮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烦满。心神恍惚。不得眠睡。(方见1123页麦门冬饮)
         地骨皮饮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虚烦客热。累夜不得眠。头疼眼疼。迷闷。
         地骨皮洗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 酸枣仁炒三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梅实丸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胆冷。不得睡。
         梅实肉 大枣肉 酸枣仁炒等分 右同捣成膏。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卧含化服。
         酸枣仁汤出圣济总录 治大病后。及虚劳不得眠。
         酸枣仁炒 榆皮切各三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黄连阿胶汤出肘后方 治伤寒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已上者。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一两 阿胶三分 鸡子黄半个 黄芩一分 芍药半两 右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内胶消尽。鸡子黄搅令和。温服。日二服。
         半夏茯苓汤出肘后方 治差后虚烦不得眠。眼中疼痛。懊憹。
         半夏三两洗 秫米一升 茯苓四两 右切。以千里流水一石。扬之万遍。澄取二斗。合煮诸药。得五升。去滓。温分五服。忌羊肉、饧、酢、等物。
         治差后虚烦不得眠。眼中痛疼。懊憹。出肘后方
         豉七合 乌梅十七枚 右以水四升。先煮梅。取二升半。内豉。取一升半。分再服。无乌梅。用栀子十四枚亦得。
         温胆汤出易简方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兼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眩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或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悉能治之。
         半夏 枳实各一两 橘红一两半 甘草四钱 茯苓三分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七枚。竹茹一块如钱大。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热服。竹茹即刮竹青也。此药大治伤寒后。及一切病后虚烦。夜睡不寗者。并宜用之。若伤寒后尚有余热。并热在上焦。兼汗下后。表里俱虚。不可攻者。宜用竹叶石膏汤。下利发热。竹叶汤中去石膏。加熟附子。名既济汤。呕者二陈汤。一法治伤寒坏证。时或发消渴。燥烦。用新罗参不拘多少。煎汤。浸令水冷后。盛渴之时与之。顿服。热则随去。大抵伤寒渴者。不可多与之水。水积胸中。便为结胸。然亦须濡沫之可也。结胸治法。见于理中汤方中。伤寒后咳逆。其证最为危。当用半夏一两。生姜一两半。白水煎服。其他病亦恶咳逆。当用丁香十粒。乾柿蒂一十五枚。煎汤半盏。乘热顿服。
         伤寒虚汗不止附论
         夫伤寒自汗者。谓不因发散。而自然汗出者是也。内经曰。阳气卫外而为固也。卫为阳言。卫护皮肤。肥实腠理。禁固津液。不得妄泄汗者干之而邪出。气干于卫气。气不能卫。故于外则皮肤为之缓。腠理为之痚。由是而津液妄泄。濈濈然润。执□水执□水然出。谓之自汗也。如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卫气不和。风邪干于卫也。太阳中暍。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暑邪干于卫者也。是知卫气固护津液。不令妄泄。心为邪气干之而出也。风寒暑湿之毒。为四时之气。中人则为伤寒。风与暑湿为邪。皆令自汗。惟寒邪伤人独不出。寒伤荣而不伤卫。无邪气所干。则皮腠得以密。津液得以固。是以不出也。及其寒渐入里。得而为热。则亦使自汗出也。盖热则荣卫通。腠理开而汗泄矣。然自汗之证。又有表里之别焉。虚实之异焉。若汗出恶风。微恶寒者。此表未解也。必待发散而后愈。至于漏不止而恶风。及发汗发恶寒者。又皆表之虚也。必待温经而后愈。诸如此者。邪气在表者也。汗出不恶寒者。此为表解而里未和也。经曰。阳明发热汗出。此为热越。又曰。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又非若邪气在表。而汗出之可缓也。伤寒自汗之证为常也。设或汗出发润。与其出之如油。或大如贯珠着身。出而不流。皆为不治之证也。必手足俱周。遍身悉润。执□水然一时间许。烦热已而身凉和。乃为佳矣。此则阴阳气和。水升火降。荣卫通流。邪出而解之也。内经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此之谓也。
         歌云。百般汗自伤风始。风湿风温胃不和。中暑亡阳并霍乱。阳明柔痓亦同科。
         又论云。伤风桂枝汤。渴者五芩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汤。自汗出而小便难者。桂枝附子汤。自汗出而小便数者。不可行桂枝也。芍药甘草汤。风湿风温各有本条。卫不和。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是也。凡发汗多而漏不止者。曰漏风。亡阳桂枝附子汤。尺寸脉俱紧主无汗。而反汗出。曰亡阳属少阳。法当咽痛。猪肤汤。甘桔汤。四肢疼而厥逆恶寒者。四逆汤。大抵阴病四肢逆冷。额上及手背冷者。法当无汗。而有汗者。曰亡阳。四逆汤。烦躁恶风汗出。防风白术牡蛎汤。次服小建中汤。汗多不止者。温粉揆之。霍乱手足逆冷者。四逆汤。有热证而霍乱。及中暑者。香薷散信效。多用小柴胡汤。依常法煎后。极冷服之效。阳明法当多汗者。不可不知也。小便自利者。不可用承气汤攻之。宜服蜜导法。恶寒者。表未解。桂枝汤。反无汗恶寒者。升麻葛根汤。反无汗而喘者。麻黄汤。
         阳明证。自汗出。应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津液内竭也。屎虽硬。不可攻之。宜蜜导法。猪胆导法。
         方
         石膏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头痛恶寒。虚汗不止。宜服。
         石膏 牡蛎各三分烧为粉 地骨皮 白术 五味子 黄耆锉 麻黄根各半两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白术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体虚。汗出心烦。头痛恶风。宜服。
         白术 麻黄不去根节 石膏 芎?各三钱 甘草炙微赤锉 羌活 羚羊角屑 桂心 知母各一两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汗出不歇。宜服此方。出圣惠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黄连去须 栀子仁 黄檗涂蜜炙微赤锉 麻黄根已上各一两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体虚。夜卧汗出不止。时发头旋。恶心不食。宜服此方。
         人参去芦头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 黄耆锉各一两 麻黄根一两半 牡蛎二两烧为粉 防风三分去芦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麻黄根汤出圣惠方 治伤寒虚汗不止。
         麻黄根 黄耆锉 龙骨各一两 五味子半两 牡蛎二两烧为粉 甘草三分炙微赤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白茯苓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脉微细。汗出不止。渐觉虚羸。宜服。
         白茯苓 人参去芦头 麻黄根 牡蛎烧为粉 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乾各一两 白术 白芍药各三分 五味子半两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人参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虚汗不止。多烦躁。时时惊悸。宜服。
         人参去芦头 远志去心 白茯苓 麦门冬去心 黄耆锉 柴胡去苗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龙骨一两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入竹茹一分。同煎。
         牡蛎散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脉候软弱。神气羸劣。虚汗不止。
         牡蛎一两烧为粉 白茯苓 人参去芦头 白术 白芍药 麻黄根各三分 右为捣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二钱。
         治伤寒体虚。汗出不止。时时心悸。宜服此方。出圣惠方
         茯神 伏龙肝各一两 牡蛎一两半烧为粉 麻黄根二两 右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煎金银汤调二钱。
         治伤寒汗出不止。渐至困羸。宜用此方。出圣惠方
         牡蛎烧为粉 麻黄根各五两 滑石三两 丁香一两 甘松香二两 右捣罗为散。每度用生绢包药五两。挨身体。以汗止为度。
         治伤寒湿温。汗出遍身如水。虚汗不止。宜服。出圣惠方
         杜仲一两去粗皮炙微黄锉 牡蛎二两烧为粉 右捣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二钱。一方等分捣筛。向暮卧。以水服一钱。午后汗止者。不再服。服之令人乾燥。若汗不止者。复服一钱。不过再必愈。有验。天行及百病后。虚吸漏汗。遂温之。无不止者。
         牡蛎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汗不解。宜服。
         牡蛎烧为粉 熟乾地黄 白术 龙骨 人参各一两去芦头 甘草炙微赤锉 白芍药 麦门冬去心各半两 黄耆二两锉 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出圣惠方
         麻黄根 牡蛎粉 黄耆锉 人参去芦头 地骨皮 龙骨各一两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出圣惠方
         牡蛎粉 麻黄根 杜仲去粗皮炙微黄锉 黄耆锉各一两 右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煎蛤粉调二钱。
         又方出圣惠方
         麻黄根一两半 故蒲扇烧灰半两 右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牛乳汁调下二钱。
         治大病差后多虚汗。及眼中流汗方。出肘后方
         甘草 石骨各一两 右捣末。以浆水服方寸匕。日二服。差。
         治大病后。虚汗出不禁。
         粢粉 豉各等分炒焦 故竹扇如掌大烧灰 右合捣。以绢囊盛。粉身立止。
         治汗不止方出千金方
         右用地黄三斤。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出千金方
         以白术叶作饮饮之。一方。白术方寸匕。日以饮服之。
         治卒得汗不止方出千金方
         以温酒服羊牛脂。一方服尿亦止。
         温肺汤出指南方 治感寒多汗。
         五味子 细辛去苗 半夏汤洗七次 甘草 乾姜各一两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枣一枚。擘破。同煎一盏。去滓服。
         甘草附子汤出指南方
         甘草一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桂四两去皮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服。
         治吹霎冒雨。头痛恶寒。虚汗出不止。脉气沉细。头冷痛。呕逆恶心。出护命方
         麻黄根 芎? 削术 黄橘皮各一分 甘草 细辛各二铢 右细罗为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煎取八分。食后空心去滓服。
         伤寒毒攻手足附论
         夫伤寒毒攻手足者。热胜则肿也。热毒之气。客于腑脏。邪结在里。循经而出。注于四肢。故令人手足烦热赤肿疼痛也。病源热毒气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焮热赤肿疼痛也。人五脏六腑井荣腧。皆出于手足指。故此毒从内而出。攻于手足也。
         方
         连翘散出圣惠方
         连翘 当归 麦门冬去心 黄芩 犀角屑各一两 川大黄锉碎微炒 木香 防风去芦头 羌活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牛蒡子微炒半两 麝香一钱细研 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毒气。攻四肢虚肿。宜服此方。出圣惠方
         泽泻 柴胡去苗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三分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右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细辛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发渴。寒热。唇口乾焦。毒气攻四肢浮肿。
         细辛 芎? 郁李仁各一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赤茯苓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半 桑根白皮二两锉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右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毒气攻手足虚肿。宜贴膏方。一名铅丹膏出圣惠方
         黄丹半两 蜡三两 松脂 麻油各一两 乳香 麝香各一两 右各别研为末。以瓷器内先炼松脂并油。次下蜡及黄丹、乳香等。漫火煎少时。候冷。摊于绢上。贴肿处。一切肿毒并用之。一方无麻油。
         又方出圣惠方
         清油一合 蜡半两 盐花一合 右以瓷器中炼油熟。次下蜡并盐花。用文武火煎成膏。贴于肿处。
         治伤寒毒气。攻手足虚肿疼痛。宜服此方。出千金方
         用赤马通一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一斗。绞取汁。看冷热。以渍手足。
         又方出千金方
         羊粪末一两 炼成猪脂二两 右相和令均。用涂肿处。
         又方出千金方 治时疫伤寒。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方。
         用虎杖半斤细锉。以水一斗五升。煎至一斗。去滓。看冷热。以渍手足。一方。令踝上有水尺许。止之。
         又方出圣惠方
         用苦参半斤。以水一斗。煎至五七沸。去滓。看冷热。渍手足。至踝上一尺止。
         豉酒方 治伤寒毒气攻手足。及身体虚肿。宜服此方。出圣惠方
         用豉五合。微炒。以酒一升半。煎五七沸。去滓。随性稍热饮之。
         治伤寒毒气攻手足肿方出圣惠方
         猪蹄一具 葱白兼须十茎 右以水五升。煮令猪蹄熟。去滓。入盐二钱。看冷热。渍肿处。
         治伤寒毒气攻手足虚肿。及疼痛欲脱方。出圣惠方
         豉一斤 猪肉一斤 右以水一斗。煮令猪肉熟。去滓。看冷热。用渍手足。
         治伤寒时气瘟病。毒气攻手足虚肿。及疼痛欲脱。亦治毒攻阴肿。出圣惠方
         用黄檗二斤。细锉。以水一斗五升。煎至五七沸。去滓。看冷热。渍手足。
         又方出圣惠方
         猪肉一斤 桃叶一斤 右以水一斗五升。煮令肉熟。去滓。看冷热。渍手足。
         又方出圣惠方
         用苍耳苗。绞取汁。以渍手足。
         又方出千金方
         以稻穰烧灰。淋汁渍之。
         治伤寒毒攻手足痛。
         右煮羊桃汁。渍之。佳。入盐豉尤好。
         疗伤寒手足疼欲脱。出千金方
         右取羊屎煮汁。以灌之。一方渍之。差。止疥。疗时疫。阴囊及茎热肿。亦可煮黄檗等洗之。并除伤寒之疾。
         防己丸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毒气。攻四肢虚肿。及喘息促急。
         防己 葶苈子炒 郁李仁炒 赤茯苓去黑皮 百合各半两 桑根白皮锉 木通锉各三分 泽漆炒一分 右捣罗为末。炼蜜和。更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煎桑根白皮汤下。
         五香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毒气。攻四肢两背虚肿。
         沉香 木香 薰陆香 鸡舌香别研各三分 麝香研一钱 白薇三分 枳实麸炒 麻黄去根节 防风去 萎蕤 秦艽去苗 独活去芦头 甘草炙各半两 右除五香别捣外。粗捣筛。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下五香末一钱。再煎令沸。温服。食前临卧。日三服。
         伤寒余热不退附论
         夫伤寒病。其人已经发汗吐下。或服药已后。而脉洪大实数。腹内胀满。小便赤黄。大便难。或烦或渴。面色变赤。此为府藏有结热故也。伤寒后余热不解者。盖阴阳未和。邪气未尽。搏留经络。蕴而生热。潮作如疟。鼻衄。烦燥。面赤目黄。腹满。小便不利。大便乾涩。或即谵言。渴欲得水。脉沉数者。当以里证求之。脉若但浮者。当消息治其外。
         又云。下之而热不退者。盖病人脉微而涩。为医所病。大发其汗。使阳气微乏。大下之。使阴气弱。其人亡血。病当恶寒。乃发热无休止时。盖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阳微恶寒。四逆汤主之。阴弱发热。为内热。葶苈苦酒汤主之。大抵伤寒八日以上。大发热者。此为难治。仲景云。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又有医人多用丸子药下之。身热不退。微烦者。栀子乾姜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汤主之。
         方
         犀角散 治伤寒余热不退。心神烦躁。
         犀角屑 木通锉各三分 黄芩 土瓜根 龙胆去芦头各一两 川朴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柴胡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余热不退。发渴烦躁。胸膈气滞。不思饮食。
         柴胡去苗 川大黄锉研微炒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鳖甲去裙襕涂醋炙令黄 槟榔 人参去芦头 木香 子芩 赤芍药 赤茯苓 紫菀去苗各三分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桑根白皮一两锉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萎蕤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十日已上。余热不解。时发憎寒。
         萎蕤 柴胡去苗 桑根白皮锉各一两 羚羊角屑 川朴硝各三分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石膏二两 厚朴三分去粗皮涂姜汁炙令香熟 肉桂半两去粗皮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知母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以汗下后。余热未退。头痛。口乾烦躁。
         知母 瓜蒌根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石膏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粳米五十粒。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栀子汤出圣惠方 治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余热不去。心中结痛。(方见1305页栀子豉汤)
         人参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发汗大下之后。余热不去。心中多烦。
         人参一两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麦门冬去心 栀子仁 茯神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茵陈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余热在心。恍惚多惊。不得眠睡。
         茵陈 栀子仁 赤芍药 生乾地黄各三分 犀角屑半两 麦门冬去心 茯神各一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青竹叶六七片。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黄芩丸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余热不退。口乾烦躁。
         黄芩 栀子仁 川大黄锉碎微炒以上各二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不计时候。温水下二十丸。
         龙胆丸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余热在于胸中。烦渴闷乱。
         龙胆去芦头 青葙子各一两 黄芩 栀子仁 苦参锉 瓜蒌根各半两 川升麻 右为细末。炼蜜和捣三百杵。丸如桐子大。不计时候。温水下三十丸。
         麻黄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余热。脉浮者。
         麻黄去根节煎洗去沫焙 芍药 甘草炙令微赤锉各一两 桂去粗皮 细辛去苗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日三。
         葛根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及天行后。头痛。余热不解。
         葛根锉 柴胡去苗各一两 芍药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锉 桂去粗皮各半两 麻黄去根节掠去沫焙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二枚擘。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葛根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余热不除。及寒热头肿体痛。表证尚未罢。
         葛根 芍药 白茯苓去黑皮 黄芩去黑心 乌头炮裂去皮脐 芎?各一两 栀子仁半两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豉三七粒。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茯苓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余热不退。心神烦躁。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 人参一分 甘草炙锉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茯苓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余热不除。及四肢拘急。胸膈不利。呕逆。不思饮食。
         赤茯苓去黑心 柴胡去苗 枳壳去瓤麸炒 桑根白皮锉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葛根锉三分 甘草锉半两 桂去粗皮 人参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葛根人参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发汗及吐下后。余热不退。头痛烦闷。口乾。
         葛根锉一两 人参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黄芩去黑心半两 黄耆锉一两 地骨皮 石膏碎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萎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数日。余热不解。时发寒热。
         萎蕤 柴胡去苗 羚羊角各半两 石膏碎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人参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余热不退。
         人参一两 知母一分 甘草炙锉 黄芩去黑心 石膏碎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粳米各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柴胡汤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余毒不解。颊赤口乾。四肢烦热。
         柴胡去苗 茵陈蒿 甘草炙锉 人参各一两 大黄锉炒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小麦五十粒。同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返魂丹出卫生家宝方 治伤寒后。余热在心。谵言妄语。甚者颠狂如失心状。但是一切心疾。服之无不克效。
         新罗人参一两 朱砂半两 酸枣仁一两汤浸去皮取仁焙乾净秤 右先将人参为末。别研朱砂极细。和之。酸枣仁焙。急研入药。勿罗。獖猪心血丸如梧桐子大。参汤下二十丸。日三服。服后略卧少时。
         玄参散出王氏博济方 治汗后余热未解。
         川大黄 玄参 朴硝 白药子各半两 甘草二分 右件五味。同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八分。放冷服。再服差。
         退黄散出王氏博济方 治汗后余毒未解。皮肤黄色。
         石膏 牙硝 川大黄 山栀子 红雪 甘草各等分 右件六味。同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寒水石末少许。同煎至八分。温服。立效。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