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普济方
>>
正文
卷三百八十四 婴孩诸热疸肿门 诸热附论
卷三百八十四 婴孩诸热疸肿门
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 婴孩诸热疸肿门 诸热附论
经曰。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令身强直。水气不调身体浮肿。土气不调四肢不举。凡小儿之疾。多因风热不顺。乳气不调。致生诸疾。潮热、惊热、夜热、余热、食热、疳热、壮热、烦热、积热、风热、虚热、客热、癖热、寒热、血热、疹热十六者。大同而小异。凡热必乘阳邪而发。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邪正分争。客于皮肤。或恍惚啼叫。或闷乱喘粗。其变多端。或在表而在里。或似实而似虚。或半表而半里。或半实而半虚。皆由血气盛实。脏腑生热。阴阳气交。薰蒸于外。致令身热焉。凡病热者。左脸先赤肝受热也。额上先赤心受热也。右脸先赤肺受热也。颐间先赤肾受热也。鼻上先赤脾受热也。热极则生风。生风则惊悸。潮热发歇有时。惊热颠叫。恍惚谵语。夜热夕发旦止。余热寒邪未尽。食热肚背先热。疳热骨蒸盗汗。壮热一向不止。烦热心躁不安。积热颊赤口疮。风热汗出身热。虚热困倦少力。客热来去不定。癖热涎嗽饮水。寒热发如疟状。血热辰已发热。疹热耳鼻尖冷。诸热得之各有所归。其间有三两证交互者。宜随其轻重而治之。潮热者。血气盛实。脏腑生热。或伤寒时疫。触受邪气。阴气不足。阳气有余。阳邪暴伤。则血气凝滞。不即通流。壅遏无归。传于阳明之经。遂成潮热。休作有时。其夜间发热者。乃是阴中有阳邪也。潮热或夹伏热。或留宿寒。夹伏热者大便黄而臭气滞。宿寒者大便白而酸臭。潮热者实热也。当日间潮热。或即憎寒手足俱冷。能乳即热。有如盗汗。此食疳之候也。发热之日。夜间热甚。天明复凉。谓之伤寒。余热失解。小儿伤乳者。或时发热。发热有退时。热退后又复热。或夜间热者。此伤乳食也。夜热者凡宿食在小肠者。当暮热。明旦复止。诸家所说夜热。各自不同。皆有应验。食疳亦能夜热。伤寒失解亦能夜热。风伤脾胃亦能夜热。寒热者阴阳盛也。先寒而后热阳不足。先热而后寒阴不足。寒多而热少阴也。热少阴胜阳也。寒热相半阴阳交攻也。寒热隔日阴阳乍离也。阳盛发热。阴盛发寒。而颊赤阴中有阳邪也。热而面青阳中有阴邪也。寒而面青。阴中有阳邪也。热而颊赤。阳中有阳邪也。热而面青。阳中有阴邪也。寒而面青阴中有阴邪也。其有头疼汗出者。有呕吐不食者。有憎寒而饮水者。壮热而欲汤者。有筋骨疼痛者。或秘或泻。或内寒而外热。或内热而外寒。又有寒而腹中疼。热而肠中鸣。是有食积也。大抵寒热因于露风。或触暑毒。致阴阳不顺。邪正不和。逆顺之法。当从乎天地。顺乎阴阳。顺之则安。逆之则危。小儿寒热。多因食积而得。当下之。次用补助。先寒后热寒多热少。小柴胡汤加桂。先热后寒热多寒少。白虎汤加桂。寒热相半小柴胡汤。壮热者亦由血气盛实。五脏生热。邪火蒸郁于内。则眠卧不安。精神恍惚。熏发于外。则连滞不已。举动惊惶。表里俱热。则烦躁喘粗。甚则发癵也。风热者因其解脱。风邪所伤。客于皮毛。入于脏腑。则恶风发热。呵欠面青。目涩多睡。阳气有余。身热无汗。阴气有余。身寒有汗。阴阳有余。无汗而寒。素问云。汗出而身热者。风热也。(钱氏论云。风温潮热者。时间发热。过时即退。来日依时发。此风热壮热相似。朝潮发惊也。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甚则发惊癵也。风热者身热口中气有风证渴。壮者但温而不热也。急饮乳者。不能食者。由客热入儿脐。流入心脾经。即舌乾唇燥。口不能生津。当凉心脾也。)积热者。由阳气盛实。积于脏腑。上盛则唇舌生疮。下盛则腰腿痈肿。表里俱盛。则精神恍惚。颊赤口乾。大小便涩遍。身发热。下之即退。有后热者。是里热已去。表热未退。汗之则解表。热去后再热者。表里俱虚。阳浮于外。阴沉于内。所以又热者。乃虚者。因伤寒及诸热汗下之后。去津太过。气血未调。食饮劳伤。致令虚热困倦。其有久嗽久泻久痢久血久疟。致诸疾之后而成者。皆虚热也。凡病久者则气血虚。气虚则发厥。血虚则发热。血气虚则身热而足手厥。疳热者由乳母好飧肥腻。恣食甘酸。或喜怒气浮。醉饱劳伤。即便成疳热。或儿食无当。生冷过度。致令骨热不除。羸瘦烦渴。颊赤面黄。不长肌肉。凡疳食之热。先起于腹背。皮肤不甚热。近之骨间如火。或睡中有汗。久变疳劳者。浑身如火。手足如冰。(孙氏云。骨热如汤。蒸退时常有汗。)癖热者。由儿不肯食哺。而但饮乳。乳壅不能消化。伏结腹中。致成涎癖块也。或痰嗽而惊。或呕逆而渴。日中嗞煎。夜间啼叫。辰热申凉。与潮相类也。先与白术散。滋养津液。次珍珠丸下痰涎食积。再白术散及妙丸子磨积。血热者每日巳午间发热。而遇夜则凉。是阳中有阴。血气盛实也。盖血者荣也。气者卫也。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巳午者当心火用事之时也。心生血。气行至巳午。则阳气盛。阳气盛则与正相击。故至期而发热。非其时非血热也。客热者为阳邪干于心也。心苦受邪则热形于额。故先起头面。次而身热。恍惚多惊。闻声恐悸。良由真气虚而邪气胜。邪气魄胜。正邪交争。发歇无时。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故曰客热。
汤氏曰。第一伤寒热。痰嗽热非时。耳红连颊赤。毛发起疏稀。鼻塞兼多涕。呵气早寻医。苦逢肢节冷。伤寒治便宜。第二变蒸热。唇上珠生旁。四肢兼热渴。食乳不如常。热躁还啼哭。须当解膈凉。三旬余两日。度定非常。第三食积热。气急不寻常。寒热常如疟。渴泻要水浆。眼涩频出泪。圊脓便滑伤。睡要合地卧。本是积为殃。此候先当取积了。只用胃散补之。次常服进食丸。第四慢惊热。惊啼汗出多。粪青兼唞乳。两眼慢云和。咬乳流涎出。脚冷病缠疴。若逢头仰视。早治莫蹉跎。此候宜服薄荷散、并红绵散。急退热解惊。第五麻豆热。中指冷如冰。目涩长如睡。乳食不曾名。耳冷眼中赤。麻豆出将星。或时寒热起。困恶没心情。此候乃天行之病。又乃时热不除。发出胎毒。故成此疾。不可妄攻。起当温凉药治之。法与伤寒相似。先当发散。得毒气出腑。则出细疹。俗云肤疮也。若不发散。便是伤寒失表一也。则毒气在脏。故发痘疮。遍身无缝。又出又热。变成恶证。十死八九。凡小儿疮疹之热。寒凉之作。腹疼而腮燥赤。呵欠睡困。眼涩多脓。乃疮疹欲出之候。急于羌活防风汤三服。如未有前证。则不可。别先用解肌散二服。未表汗毒气已发出脏。如汗后热退。只用升麻汤。汗后尚热宜服羌活散。如已见三两点于皮肤。加紫草少许。如热平疮出少轻也。但用辰砂米饮调下半钱。其痘稀而轻。盖欲制其胎毒也。故第六疳为热。鼻赤齿频摇。乳食常无饱。头疮发色焦。土炭餐如饭。肌肤不长膏。五心烦热盛。只此是疳劳。此候当用进退丸。常服磨化积。仍间服化疳丸。后服鳖甲散退热。次服肥儿丸。第七虚积热。浑身热只羸。脚手看看网。肚急硬如吹。见食还憎受。渴泻粪如脂。终日无欢色。唇红不可医。此候不可取。只宜补脾。仍服十金丹。去其积。第八风痰热。晚热早还凉。吃水无时度。粥饮食如常。日夜多喘息。叫号岂为昌。患宜频进药。莫待眼惊张。此候乃痰作而朝而凉实。即宜去痰。用涂星丸。或气弱不了。宜服夺命散。如控下涎。次服惺惺散。加南星与白附子。温壮者。由脏腑不调。内有伏热挟宿寒。皆搏于胃气。致令不和。气行壅涩。故蕴积体热。名曰温。大便黄而臭者。内有伏热。大便白而酸臭挟宿寒故也。而又有小儿壮热者。是热气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热。其发无渐。大体与温壮相似。有小异者。热加甚也。此候宜服轻药。惺惺散、羌活散、皆可。如有宿寒宜服四味理中汤加桂煎服。若有内热。宜服五苓散、并白虎汤。二药俱效。有惊热即有风热。此言惊风热。又有邪热。乃感风成病。类同伤寒。又伤寒热类同疮疹热。又疮疹麻痘之后。有余毒作。伤寒后亦有余毒作。热积有热。发来潮作。又作肤热。总曰潮。盖热发有期。丹热疳热不类诸证。血热即遍体生疮痍瘑疥。瘙痒及重发作丹毒龙带之属。骨热即外冷内热。其病骨蒸热也。实热即气脉壮实。五脏六腑气充。大便硬少。或闭不通。虚热三焦不顺。五脏不和。欲作疳候。啼哭烦躁。夜出虚汗。或泻疾后有热。三焦热即上膈虚烦作渴。颊赤惊悸。夜复啼哭。睡中言语。五心发热。虚烦多惊。小便赤涩。睡不安稳。气粗。或作瘈痵。肝经发热。眼目赤肿。疼痛多泪羞明。或筋脉拘急。有夹风痰。肺经热鼻塞生疮。不闻香臭。或余毒不散。胎热儿在胎中。受母饮食荣卫不顺。有余毒之热发作众疾。或从降生之后。常作热证。伤寒后余毒热。虽曾解表。余热搏脉。或入经络。久而不散。疮疹余毒热。其儿所患疮不甚快速。有余热留滞在百脉之间。项上生核作热。软大微红者。名惊气核。小小三五连连。长短相类杂者。皆余毒热。亦名惊沥。初生乳幼者患之。三焦蕴毒热上攻咽喉之外。名炸腮。热气血凝滞经络不行。热毒攻注。故生痈疖。麻痘作热。类似疹候。麻子乃腑受病属阳。故易调理。虽不服药亦能自愈。只恐吃毒胃风为之逆也。温气热袭而成。
小儿又另有时气之温。未经患疮疹者。即熏蒸之气相搏也。皆作是疾。小肠热心经不利。小便淋涩。或管内疼痛。胃热作气。口臭或发呕逆。不思饮食。亦有胃家虚热。得之脾热口苦。昏困喜睡。因吃毒物。积聚在脾不化。脚稍冰冷。邪热。肺经或受寒邪。阴阳二气不正。痰涎咳嗽。寒热往来。先寒后热。其状如疟。乃虚中有积。凡儿患痞癖症瘕。皆作寒热。潮发伤风热。鼻声重。头疼脚热。类如伤寒候。伤暑热烦躁引饮。头目昏重。时正盛暑。或曾感冒。荣热即血热也。卫热即气热也。荣卫不顺。即气血不相参。虚所致也。筋热咬指甲见血。肾热病作崩砂。黑齿烂龂。以至走马疳极候。烦热即啼之不已。躁热即哭之不已。皆由三焦不顺。心中积热。虚烦躁闷。变蒸热只在五百七十四日之内。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一蒸。其数在发作者应也。大肠热肺家有热在里。流入大肠。秘结不通。瘾疹热乃是肺经有风在表。肺主皮毛。故生瘾疹。风痰热因感风生痰。在上膈久不化热。吐逆恶心。经气热。良由小儿受惊。其惊气不散。留在上膈。无得自化。故作热毒。多在颐项之间。壮热即是积热。证若加脚冷。当与下之。客作热初生之儿。亲戚外来儿。触其邪。以乱其正。故作热。癵热惊风不散。聚在经络。或入脏腑。其候常发不省人事。瘈痵热惊之所受。入经络未传五脏。作搐搦。小儿有病。惟热最多。明理论曰。发热者。怫怫然发于皮肤之间。熇然散而成热也。轻重不齐。有所谓翕翕发热者。若翕所覆明其热在外在表。乃风寒客于皮肤。阳气结郁所致。宜发汗而散之。所谓蒸蒸发热者。谓若熏蒸之蒸。明其热在内属里。乃气下陷而入阴中也。法当攻下以涤之。表证未罢。邪气传里。里未作实。是为半表半里之间。则表里俱发热。又轻于专在表也。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发于阴也。阳明里实热。盛当攻之。以散里热。太阳风寒外搏阴盛恶寒。虽热尤当温散。少阳宜和解。惟用小柴胡汤。如微热不渴。又当加桂。明理论曰。发热伤寒之常。经云脉阴阳俱虚。热不止多下痢发热。伤寒汗后复热。忽发狂言而脉躁疾。不为汗衰。饮食停滞。是为阴阳交。皆不治之证。
小儿热证内有实热。喘咳面赤。口热燥渴。唇肿。大小便涩。掀揭露衣。烦啼暴叫。虚则面急青白恍惚神缓。口中清冷。虚气软弱。泄泻多尿。夜出虚汗。其或伏热怫郁。悸惕上盛下泄。水谷不分。此则冷热不调之候。虚热惺惺散。实热四顺凉清饮加柴胡。冷热不调。则败毒加木香当归。若夫升降阴阳则来复丹三丸。薄荷汤研下。小儿表里俱热。面黄颊赤。唇燥口乾。小便赤涩。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为之。疏利其热。热既去而复热者。里已消而表未解也。随当用惺惺散。或即用红绵少许。加去节麻黄以取微汗。则表热尽除。其或里已解。而热又时发。此由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浮于外。不可再用凉药。再与解表。当为和其胃气。使阳歛而身体大凉。参芩白术散姜枣略煎服。热重者用银白散。
朱监簿子三岁。忽发热。医曰此心热也。腮赤唇红。烦躁引饮。遂用牛黄丸三服。以一物泻心汤下之。来月不愈。反加无力而不能食。又便利黄沫。钱曰。心经虚而有留热。后以生犀散治之。朱曰大便黄沫如何。曰胃气正即泻自止。此虚热也。朱曰医用泻心汤者如何。钱曰。泻心汤者。黄连性寒。多服则利。能寒脾胃也。坐久众医至曰实热。钱曰虚热。若实热何以泻心汤下之不安。又加面黄颊赤。五心烦燥。不食而引饮。医曰。既虚热何大便黄沫。钱笑曰。便黄沫者服泻心汤多故也。钱后与胡黄连丸。治愈。朱监簿家五岁小儿病夜发热。晓即如故。众医有作伤寒者。有作热治者。以凉药解之不愈。其候多涎而加睡。他医以铁粉丸下涎。其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饮。钱氏曰不可下之。乃取白术散末一两。煎药汁三升。使任其意取足服。朱曰饮多不作泻否。钱曰。无生水不能作泻纵泻。不足怪也。但不可下耳。朱曰先治何病。钱曰。止渴治痰。退热清里。皆此药也。至晚服尽。钱曰更可服三升。又煎白术散三升服尽得稍愈。越三日又服白术散三升。其子不渴无涎。又投阿胶散三升。二服而安。郑人齐郎中者。家好收药。散施人。其子或脏齐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而饵之。服毕至三更泻五行。其子困睡。齐言子睡多亦惊。又与青金膏一服。又泻二行。发热而兼痢。召钱氏。曰成虚羸。先多煎白术散时时服之。后用香枚瓜丸。三十三日方愈。皇都徐氏子三岁病潮热。每日西则发搐。身微热而目微斜。反露睛。四肢冷而喘。大便微黄。钱与李医同治。钱问李曰病何搐也。李曰有风。何身热微温。曰四肢所作。何目斜露睛。曰搐则目斜何肢冷。曰冷厥必内热。曰何喘。曰搐之甚也。曰何以治之。曰嚏惊丸。鼻中灌之。必搐止之。钱又问曰。既谓风病。温壮搐引。目斜露睛。内热肢冷。及搐甚而喘。并以何药治之。李曰皆此药也。钱曰不然。搐者肝实也。故令搐也。日西而身微热者。肺潮用事。肺主身温且热也。为肺虚。所以目微斜露睛者。肝肺相胜也。肢冷者脾虚也。肺若虚甚。用益黄散、阿胶散、得脾虚调退后。以泻青丸。导赤散、凉惊丸治之。后九日愈。幼幼新书云。张户侍其子女蕴积结聚。已经年矣。其候腹满肚热。大小便闭。遍尝诸药医者皆云虚热。兼胃寒下食。既不能食。自然大小便少。或作疳热。有药俱投。而无一中。时已窘迫。一日简来招。扣之曰。合服何药。余答曰。当服甘遂大黄。惊验其说。言以前诸医皆补助。此人久已不食。岂宜利动。余答曰。信我者生。逆我者死。侍郎云。更有何法。悉当如命。余曰。证宜下之。而畏不敢服。何以愈因。即令服大承气汤二剂。而愈。次日见之尚余滞。实必过数日。而复闭。须服前药后果然再闭。满痞结。再与以此药。一服而痊。全婴方云。朱氏子五岁。六月中身热。五心烦躁。渴不食。召一医作伤寒治。用温热药取汗。不令见风。治之三日。其证热盛。狂躁烦渴。昏闷惊搐。医见证变。以滚痰丸下痰热。后用惊药。又易一医作痘搐有作。急者无效。其证潮搐神昏。怕明就暗。大便不常。召余视之。日伏热生痰。燥多因见食悲。向明增不乐。入暗稍相宜。或即先闭双目。无时。动四肢渴燥寻冷。地暑毒作惊危。盖见儿怕明就暗。目赤面红。唇口乾燥。身热烦渴。手足投定。令拖虚。冷处浆倾扬。儿见水欲怀衿内。知其暑热之甚也。以甘露散。雪水或新汲水调二钱再顿冷。服饮七分。坐须潮热稍轻。进之一服。更以白虎汤顿冷服半盏。少时又一服。诸证减半。即思食。后以承气汤。亦冷服之。同煎药相间治之。三日而安。主人曰前日用惊药不退。今不用惊药何搐定也。答曰。孙氏云。热多不安。烦久而惊风多不定。躁久而搐。所以知其潮搐也。盖因暑热燥甚。心神不定。引于肝风。热相搏。加之昏冒所以潮搐也。解暑热而安。若认为惊风。则无效。后之学者。当察其寒暑也。钱塘尉王观国子五岁。六月中。身苦心燥烦渴。吐逆不食。召三二医俱作伤寒。用温热药取汗。不令儿见风。治三日。其证热盛。狂燥喘哕胸膈。涎流吐逆。全不作声。手青唇黯。面黑自汗。惊搐神昏。状若角弓。召愚视。曰暑毒伤心。状若惊风。喘咳痰嗽。神思昏沉。喘哕涎微。汗。手足搐抽。面赤唇红。因受热发惊。非伤寒也。以甘露散下偏银丸。须臾神定。王观国问曰。何知伤伏暑。答曰伤寒者恶寒。伏暑者恶热。盖见儿虽身热神昏。惊搐。大欲饮水。喜风凉处。知其暑热之盛。以向不速用寒冷。消暑药则致躁而死。又问吐逆不食如何。答曰是暑毒痰热所作。不食亦畏热不食也。主人听令儿就地上周回。以水近风凉遇。以甘露散水调送下褊银丸百余粒。少顷下痰而愈。吴亨秀才子三岁。身热微汗。自与惺惺散、升麻汤、黍粘汤、并惊药。调治四日。热盛。召愚视之。其目青舌红。脸赤气粗。精神恍惚。大便如常。余曰风热也。主人曰。何知风热。答曰。素问云。汗出儿身热风热也。今热盛惊候。即日之间。必发惊搐。主人骇然。答曰无异。素问又云。水寒而静。故为阴火热而燥。故为阳。譬之水性静。因风而波涛生。火性炎因风而烟焰生。其病风热盛则引于肝风。肝有风则心火生。心火生则肺金閒。故风火相搏则正壅而惊搐。当以验风膏连进三服。风止则火灭。火灭则金坚。更与定惊珍珠丸。下其热毒。风止火灭。惊搐即定也。主人曰。何不用惊药而更安。对曰先退肝风热。心火即自灭。再下肺经热惊风方始歇。传曰扬汤止沸。不若绝其火。澄波。不若清其源。大抵治病不可不究其源也。小友四岁。六月中潮热心躁。大便如常。与四顺饮三服。微利。热或再日复作。又与四顺饮。虽大便燥焦黄热。微从来。舌白乾燥。仍旧潮热。自此逐日四顺饮。虽大便利十余日才泻。退来日依然不免。大柴胡汤服而热减。来日复热。自得病不减食。愚妻曰。自得病用药泻半月。余热尚未除。若更泻别生患否。愚曰能久胜寒药。必有大热。能久胜热药必有大寒。此而久胜寒药。热尚未退。知有大热甚明。泻之不妨。与调胃承气汤连三服。泻数次尚未全除。又二服。自此五日服承气汤。前后二十日。服冷药才始热除。后忽左膝疼。伸缩艰难。将患结痈肿。又无红肿处。但筋骨间疼。行立不能。将药淋洗。膏药贴治。十余日不退。遍寻小儿方书。皆无此证。惟有婴童宝鉴云。风冷侵寒筋。四肢全不仁。疼因失夹冷。热暖是边生。又无治法。素问云。热中血则痛痹不仁。寒中气伤形。故为肿痛。又云寒伤形。热伤气。伤形痛。气伤肿。亦无治法。思之病在筋。则屈而不能伸。病在骨则伸而不屈。风冷伤筋骨则疼。因阅苏沈方。左经丸。称女子。膝腕软不能行立。治愈遂合二服。即秤三分。逐日进服。十余日如旧。后有一儿。十余岁。膝腕疼软。举动叫。与左经丸、乳香酒化下。三两服。即时全效。
治热凉同病。身热强直者。欲作急惊。肝经风热。驱风膏、四顺饮、或加细辛、或加独活。兼用凉药。身凉强直者。欲作慢惊。肝经虚风。神宝丹、琥珀散、续命汤。若大便实无虚证。驱风膏、琥珀散。身热不能食者。脾胃热不能食。必大便坚或焦黄。四顺饮或洗心散、八正散。身凉不食者。脾胃气虚。或因吐泻后。以益黄散并食药。或伤食不食。必嗳哺与食药。如大便食不化。紫丸下。后补脾。身热饮水者。热在内。或中暑吐泻渴者。服五苓散、香薷散、白虎汤、甘露散。大便坚或寒邪所作。四顺饮。身热不渴。热在外。宜解表。薄荷、麻黄、黄芩汤。活人书云。身热不渴。表有热。小柴胡汤加桂。身热自渴不吃水。但要汤者是内寒故也。五苓散姜枣煎。连进则退。身凉饮水者。因吐泻失亡津液。多与白术散。如大渴不止。龙涎散、藕浆散、鱼涎散择用之。或以四君子汤加诃子汁。身热身黄者。伤寒小便不利必发黄。茵蔯汤并煎茵陈汁调五苓散。三四服立效。身凉身黄者泻黄散。凉疳热并三黄丸。如大便实。煎牵牛子汁吞下。与取食积药下之后。并益黄散。身热咳嗽者。寒邪在表。无汗而嗽五味子麻黄汤、洗心散、润肺散。涎盛铁粉丸下之。嗽而有汗。羌活散、惺惺散、鼠粘汤。涎盛下之。有伤食嗽。其状嗽。呕吐。下之痰涎乳食不化。或间发热者。伤食也。食气冲肺。肺逆而嗽。其状嗽呕下之。小儿嗽此证多。下之立效。参术散、人参丸。更于嗽方中择用之。身凉咳嗽者。寒邪在肺失解。润肺散、款冬散。胃冷嗽。喉中呀呷。乳食不化。因胃寒肺冷。人参丸。又因久嗽、咯脓血者。肺虚难治。补肺散、阿胶散。如久嗽脓血。喘急声嗄。脓如黄泡。疮内脓者必死。又一等因伤暖。嗽急咯血者易治。柏枝散、犀角地黄汤。胃冷嗽不因伤风得名。胃嗽。霍香散。身热喘急者。麻黄杏仁散。或五味子汤、润肺散。身凉喘急者。苏子阿胶散。甚者凝气杏霜丸、人参丸。身热有痰者。小柴胡汤、生银丸、南星丸、生金丸。身凉有痰者。人参丸、黄龙丸、南星丸。身热夜啼者。宁眠膏、大青膏、苏香丸、琥珀散。身凉夜啼者。安神补膏、钩藤膏、琥珀散、苏香丸。身热肚疼者。四顺饮送妙丸子。凉肚疼者。消食药、紫丸子令微利后。益黄散。身热腹急者。宣风散、牵牛散、并子丑散。身凉腹急者。宣风散、导赤散、猪肚丸、塌气丸、分气丸。身热浮肿者。宣风散、子丑散、凝目饮、商陆饮。后以益黄散。身凉浮肿者。如久泻痢浮肿者。女面散、益黄散、五苓散。大便坚。金莲散。身热呕吐者。阴阳丸、玉散子。夏月五苓散、黄龙丸。身呕吐者。妙丸子、感应丸、消食药微下。送下后沉香丸。身热洩泻者。黄龙丸、五苓散、香薷散、杏仁丸。身凉洩泻者。千金丸、益黄散、人参膏、川椒丸。身热吐泻者。五苓散、香薷散、黄龙丸、白虎汤。身凉吐泻者。千金丸、金粟散、消食丸、益黄散。身热下痢者。胃风汤、金粟散、并如圣丸。身凉下痢者。小车丸、阿胶丸、如圣膏、金粟散。身热泻血者。胃风汤、刺蓟汤、三效散、五倍丸。身凉泻血者。磁灰散、若叶桂心散、三效散。身凉衄血者。柏枝散、蕊皮散、龙胆丸。身热衄血者。犀角地黄汤、青苔散、并龙胆丸。身热吐血者。黄芩膏、独金散、桂心散。身凉吐血者。桂心散、秦艽散、胶黄散、刺蓟散。身热淋沥者。玉浆散、立效八正散、桃胶丸。身凉淋沥者。龙香丸、桃符丸。身热自汗者。麻黄散、参耆汤、鳖甲丸、粉汗丸。身凉自汗者。麦煎散、鳖甲丸、参术散、黄芪汤、粉汗散。凡惊热癵热惊风气热。瘈痵热。客忤心热。伤寒热。伤风热。伤暑热。夹食热。疳热。虚热。烦躁热。筋热。骨热。肾热。以上并宜与服葱根脱甲散。风热。痰热。变热。蒸热。肝热。大肠热。瘾疹热并宜加麦门冬。丹热。食热。三焦小肠热。龙带热并宜加大黄及灯心。疮瘾疹热。麻子热。已出证热。温气热。未出证热。并宜加紫草川当归。余毒热。疮疹后余毒热。并宜加薄荷。项上生核作热。乍腮热。痈疮毒热。宜并加大黄朴硝。以上宜服大连翘饮子。随证加前件汤。使潮热荣热卫热瘴气。两日一发热。三日一发热。积热。脾热。胃热。痞热。肚热。疟热。邪热。寒热。脾热。疟鬼疟后发热。单疟独热。以上宜服梨浆饮子。八种虚痢作热。吐热。泻热。霍乱吐泻热。以上并宜服正气丸、调胃散。调助胃气。不可以凉药退热。胃气和。其热自散。虚中积热。腹痛积热。以上并推下积。
方
龙胆汤 治因胎惊。月内气盛。心惊发热。兼胎风摄口壮热。皆可服。
龙胆草 钩藤 柴胡 赤芍药 茯苓 甘草炙各半两 蜣螂二枚翘足炙 大黄一钱湿纸裹煨 黄芩一钱半 防风 麦门冬去心各一钱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北枣二枚同煎。七分。
疑神散出永类钤方 收歛胃气。清凉肌表。
人参 白术 茯苓 山药各一两 白扁豆 粳米 知母 生地黄 甘草各半两 淡竹叶 地骨皮 麦门冬各一分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凡经汗下。热已去而复作者。由表里俱虚。气不复元。阳浮于外热自发也。非实热证。当和其胃。使六阳真气复归于内。身体即凉。凝神散一方神异。所施輙效。不可不知也。
寒水石散出千金方 治小儿身热。不能服药。粉儿方。
寒水石碎 芒硝 滑石碎 石膏碎 赤石脂碎 青木香 大黄锉 黄芩去黑心 防风去皮 芎? 麻黄根 右各等分为细末。蛤粉一升。药末三合相和。再筛细。粉儿。日三。外台以牡蛎代防风。余并同。
清解散一名欢喜散出直指方 治感风发热。头疼鼻塞涕流。无汗恶风。温壮嚏喷。
北参 防风 天麻 北前胡 茯苓二钱 北梗三钱 枳壳 甘草各一钱 细辛 柴胡各一钱半 川芎三钱 右末。每服一钱。水小盏乾薄荷三叶。略煎温。和服。
五福化毒丹出和剂局方 治小儿蕴积毒热。惊惕狂躁。颊赤咽乾。口舌生疮夜卧不宁。谵语烦渴。头面身体多生疮疖。服此清膈凉血。
防风 白芷 当归三钱 陈皮 贝母 花粉各一钱半 黄芩一钱 右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一十二丸。每一岁儿一丸。分服。用薄荷水入研化下。及疮疹毒上攻口齿疮。生犀水下。涎血臭气以生地黄自然汁化一丸。用鸡翎扫口内。热疳黄瘦。雀目不见物。陈粟米泔水化下。食后卧时服。
清凉饮子出仁存方 治小儿由将养乖节。或犯寒暑。乳哺失时。乍伤肌饱。致令血气不调。伤胃不和。或致发热。欲变惊癵。小儿血气脆弱。病作变动。证候百端。若见其证。即便治之。使不能成重病。治之若晚。其病即成。至羸困而难疗。此药主儿百病。变蒸、客忤、惊癵、壮热。分解涎壅躁闷。烦渴。项颈结热。头面生疮疖。
大黄炮 连翘生 芍药生 当归微炒 防风去芦 甘草炙 山栀取去仁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一大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不计时候服。
牛黄膏出医方大成 治热及伤服温壮。疳热引饮。
牛黄一钱研 甘草末一分 川甜硝一分 脑子一钱 寒水石一钱别研 郁金末一钱 绿豆粉半两 右研匀。炼蜜和成膏。薄荷水化半皂子大。食后服。
地骨皮散出医方大成 治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
知母 柴胡 甘草炙 人参 地骨皮 赤茯苓 半夏汤泡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温服。食后。量儿大小加减。
洗心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遍身热。头目碎痛。背膊拘急。大热上冲。口苦唇焦。夜卧舌乾。咽喉肿痛。涕唾稠粘。痰壅气粗。乳食不进。心神躁热。眼涩睛疼。腹痛。伤寒四肢沉重。语声不出。百骨节疼。大小便不利。麸疮痘疹。时行瘟疫。狂语多渴。及治天吊惊风。
大黄 甘草 当归 赤芍药 荆芥各四两 白术一两 麻黄去节七两 右口□父咀。一钱。水半盏。生姜薄荷煎服。如仰卧仍去枕少时。如五脏壅实。煎四五钱。若要溏转。则热服。
灵砂归食丹 治小儿蕴积邪热。潮热不除。颊赤口乾。心膈烦躁。痰涎不利。睡卧不安。或发惊癵。涎潮搐搦。又疗积滞不调不利。多日腹中□□□痛。烦渴呕哕。服药调和。不能愈者。并可服之。
牛黄研 龙脑研 麝香研 腻粉研各三两 辰砂研飞九两 金箔研九十片 巴豆去心膜皮炒熟研如面三百一十五粒 右合研匀。炼黄腊六两。入白沙蜜三分。同炼合匀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丸。金钱薄荷汤下。更量数加减。如惊癵搐搦用脑腻粉蜜汤下。服药先以冷水浸少时服。见效尤速。
人参前胡汤出医方大成 退余热。及寒热往来。
半夏泡七次 黄芩 前胡一两 人参去芦 桔梗去芦 甘草炙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半盏。生姜三片。枣子半枚。煎至二分。去滓服。一方不用枣煎。一方治疟。加地骨皮。
大黄散出千金方 治小儿腹大胀满。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不化。
大黄 黄芩 甘草 麦门冬 芒硝各半两 石膏二两 桂心八铢 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期岁以上小儿。作五服服之。
天竺饮子出和剂方 治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躁多渴。舌颊生疮。咽喉肿痛。面热口乾。目赤鼻衄。丹瘤结核。痈疮肿痛。又治伏热暑气烦躁。疹疮余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涩。
大栀子仁微炒 连翘各四十个 瓜蒌根十斤 甘草炙 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焙乾各二十两 雄黄飞研五两 右为细末。每服一大钱。食后临卧用新水调服。小儿半钱。临时更量大小。以意加减。
治清肌散医方妙选 治小儿初春不问有无病。俱宜服。疏积热。
当归 川大黄微炮 人参去芦各一两 犀角末 芍药 甘草各半两炙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竹叶二片。同煎五分。去滓。温服。乳后。大小加减。
犀角人参汤出和剂方 治小儿虚热。及吐泻烦渴不止。及疏转后。并宜服。
牛犀一两二钱 人参十五两 茯苓二十五两 甘草半两 桔梗 乾葛各二两半 右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入灯心五茎。同煎六分。温服。不拘时候。烦渴可入新竹叶同煎。
大黄汤出千金方 治小儿内中久挟宿热。瘦疮势退。体作无时。
大黄 甘草 芒硝各半两 桂心八株 石膏一两 大枣五枚 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生犀散出钱氏方 治小儿热。
生犀镑取末 地骨皮自采佳 赤芍药 柴胡根 乾葛制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 右为粗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温服。
(案:此处缺方名) 治小儿热。
右蓁菜子煮。半生。捣取汁含之。亦可作鲊。蒸食之。
李根汤出幼幼新书 治少小暴热。得之二三日。
李根 葱 芒硝各二分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各四两 右以水三升。煮一升半。为三服。一方有桂。无葱。
李叶浴汤出千金方 治小儿身热。
用李叶无多少。口□父咀。以水煮。去滓。将浴儿良。
柳枝浴汤出千金方 治小儿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热。
用柳枝细切。煮汁浴儿。若渴绞冬瓜汁服之。
龙骨散出幼幼新书 治小儿内热。
龙骨 甘草炙 赤石脂 大黄 石膏 桂心 寒水石 栝蒌各三分 右以酒水各一小盏。取散一鸡子大。煮三沸。去滓。一岁服尽。不过三服愈。
生犀汁 消毒解内热出钱氏方
用生犀。于瓷器内。以新汲水磨浓汁。微温饮一茶脚许。乳食后。量儿大小加减。服生犀。凡成物者。皆经蒸煮不堪用。须生者为佳。
治小儿热法
右郁李仁根性凉无毒。作汤浴。中风可浓煎令漱之。
治小儿多热不痊
右热汤研郁李仁如杏酪。一日服二合。
治小儿发热
右鸡子煎服。又治麻除烦热。
桃枝丸出钱氏方 疏取积热及结胸。又名桃符丸。
巴豆霜 川大黄末各一钱 轻粉 硇砂各半分 右为细末。面糊为丸。粟米大。煎桃枝汤。一岁儿五七丸。五七岁二三十丸。桃符汤亦可。临卧服。
秦艽散出医方妙选 治小儿热病。
秦艽一两 川大黄半两炒 黄耆 赤小豆 糯米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竹叶薄荷各少许。煎五分。去滓。温服。食后。
清凉汤出医方妙选 治小儿邪热余毒。
当归 大黄炒 生地黄各一两 芍药 甘草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竹叶薄荷各少许。煎五分。去滓。温服。
芽根汤出医方妙选 治小儿热病。
芽根一两 人参去芦头 生乾地黄各一两 麦门冬半两 甘草半两炙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薄荷三叶。煎至五分。去滓。热服之。
六神散出鲍氏方 治虚热。
人参 白茯苓 山药 白术 白扁豆 甘草等分 右为末。每一大钱。姜一片。枣一枚煎。此药用处多。胃冷加附子。风证加天麻。痢加粟壳。诸病已除而余热未退为虚热。不可攻。以此收之。
镇惊锭 治小儿内热发惊。
全蝎炙四分 僵蚕三分 朱砂三分 牛黄 冰片 黄连各四分 天麻 胆星 甘草各二分 右共为细末。每用六七厘。灯心薄荷煎汤。加金器同煎温服。
青金饼 治初生婴儿。一切积热。热毒积惊。
大黄炒 钩藤 防风 木通 甘草 秦艽 赤芍药各等分 右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捏作为饼。淡竹汤下。先化开。晨服之。或黄昏亦可。如热甚惊重者。加黄耆一钱汤下。
又方
黄连五两 龙胆草五两 靛花三两 朱砂 麝香各等分 右为细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饼。薄荷汤下化开。量儿大小服之。
藿香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脾胃虚弱。有热面赤。呕哕涎嗽。及转取过多者。
麦门冬去心 半夏作面 甘草炙各半两 藿香一分用叶 石膏半两 右细末。三岁一钱。水半盏。煎三分。无时服。
四顺饮一名四顺清凉全婴方 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安。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失理。令见血气不和。肠胃不调。或温壮连滞。或壮热不歇。却发惊癵。并积潮热。疮痘发热。并解痘毒。痘后眼赤翳障。身疼加川芎。增损方法随方用寻常只用本方。又治风热结核。头面生疮疖。目赤咽肿。一切壅滞。并宜服之。体骨多热惊。当加倍用。
大黄蒸则生用寒多小便大便多热倍用 赤芍药多热多惊便赤黄倍用 甘草热则生用寒多泻热多倍用 右口□父咀。三岁以上。每服一大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作两服。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食后临卧服。欲利大便。芍药用赤者。虚热加甘草。下痢加大黄。冒风邪加麻黄去节。中风体强。眼睛上视。加独活。
治小儿发热。要明表里。若汗下尤宜审详。盖婴孩脏腑娇脆。难于攻下。气血未充。岂宜妄扰。如见外热不可强汗。若审见表证分明当汗之时。亦先保卫。恐其亡阳。惺惺散为解表第一药。以参苓白术散为主。瓜根青皮细辛发散而已。内热未须剧下。若审见里证。分明当下之时。亦先安荣。恐其里热。四顺饮为攻里第一药。以当归为芍药为主。甘草缓中大黄荡涤而已。古人卫生处方。妙理如此。并叙于二方之次。以备选用。一方以薄荷煎汤调下。
银白散出鲍氏方
白扁豆 白术 山药 茯苓 知母 甘草 升麻各等分 右为末。大枣一个。每服一钱。水煎服。
治发热潮热出鲍氏方 贴顖门上。
荆芥半两 香附子 草芎 白芷各三钱 右为末。葱汁调傅顖门。纸盖之。两日一换。鼻塞声重声哑。午后热。用之即安。
青丸子出鲍氏方 治发热风壅。
乾葛 柴胡各一两 天竺黄半两 辰砂二两 甘草 薄荷二分半 全蝎七个 青黛半两 右为末。糊丸。青黛为衣。薄荷汤化下。
治小儿身热食不化生肌出本草
以楮叶作汤浴之。亦用楮皮。
龙胆草丸出直指方 治疳热。
龙胆草 黄连 使君子肉 青皮各等分 右末。猪胆汁丸。麻子大。每服十丸。食后。热水下。
人参黄耆汤
人参 黄耆 芍药各五钱 粉草三钱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红枣一枚。麦子三十粒。煎七分。空心服。
红丸子出鲍氏方 治发热风壅。
透明天麻 防风 冬瓜子各一两 全蝎 白附子三钱 南星 半夏炙锉共六钱 辰砂 雄黄半钱 麝香少许 右为末。糊丸。辰砂为衣。芡实大。实证用青二丸红一丸。虚证青一丸红二丸。虚甚及泄泻。只用红平证青各一丸。量儿大小与下。
快风膏傅氏活婴方 治一切诸热。通利肺腑。但药稍冷。可加白术。
防风一钱 荆芥穗一钱 苦梗一钱研用糯米同炒 白术半钱 甘草 大黄一钱湿纸裹火熬 右为末。每服半钱。用淡竹叶三片。同煎。温服。如不退。与青金丹微利。再与此药服之。
治小儿身热出幼幼新书
右秦白皮作汤浴差。皮一升。水煎澄清。冷洗赤眼极效。
治小儿身热出幼幼新书
右苦参煎汤浴儿良。
连翘饮出活人书方 治小儿一切热。
连翘 防风去皮 甘草炙锉 山栀子仁各一钱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二服。
火府散出保婴方 治小儿身热面赤。咬牙发热。唇乾燥。小便赤涩。一切虚实邪热。并宜服之。(方见本门心热类即导赤散)
治小儿热痞出本草
以葛根浸。捣汁。饮之良。
治小儿寒热。及热气中人。出圣惠方
右猪后蹄甲烧灰末。乳汁调一撮服之。效。半钱。日三服。随儿大小加减。
泻心汤出钱氏方 治血盛将养过温。心有客热。熏发于上焦。
右用川产上黄连一两。去须。或加脑子麝香朱砂为末。每服一字。温水临卧服。
寒水石散 治凡病多因惊。则心气不行。郁而生涎。遂成大疾。宜常服。利小肠。去心热。自少惊涎。亦不成疾。
寒水石 白滑石各二两 甘草半两 右为末。量大小。暑月冷水调。寒月温汤调。被惊及心热。坐卧不安。若服之即安。
甘桔汤出钱氏方 治上焦热。咽痛。
桔梗一两末浸一宿焙乾用 甘草二两炒 右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入阿胶半片炮过。煎五分。食后温服。
绛雪丹出全婴方 治小儿诸热。阳盛发狂躁。眠卧不安。目赤烦渴。
芒硝一两 朱砂一两 右为末。饭饼丸。鸡头大。三岁一丸。沙糖水化下。无时。
青丸子 治小儿身热不除。
石膏一两 青黛一钱 右为末。用糕糊为丸。如圆眼核大。每服一丸。用灯心汤化开。服之。
龙胆草散 治小儿身热不除。
龙胆草 防风各一两 右口□父咀。白水煎服。或为细末。炼蜜为丸。咽化下。
豆豉汤一名栀豆饮子出钱氏方 治小儿搐搦。面赤身热。狂燥昏迷。不食。
大栀子仁七个捶破 豆豉半两 右用水三盏。煎至二盏。看多少服之。无时。或吐无吐。立效。
二物通汗散出千金方 治小儿有热不汗方。
粉半斤 雷丸四两 右捣为细末。细筛。如粉儿身上扑。
治小儿身热出幼幼新书
右用白芷煮汤浴儿。避风住。根苗皆得。
治小儿除热
右酸酱水食之。亦主黄病多效。
治小儿大人发热
可取鸡屎三颗。白蜜一合。相和服之。立差。
治小儿脑热常闭目出肘后方
右大黄一分粗锉。以水三合。浸一宿。一岁儿病每日与半合服。余者涂顶上。乾即更涂。
治小儿结热
右自食煮汁饮之。
治小儿折食暴热腹胀
右用酸摸叶、羊啼英根、生捣绞汁服。当下痢。杀皮肤小虫。
治小儿暴热
右水斳水芹茎叶捣绞取汁。
治小儿无故每夜通身发热。如火炮烙。手不可近。每朝夕吃。食减少。宜吃此方。
柴胡去毛 枳壳只切取青用 麦门冬去心 茯苓 芍药 荆芥穗 牡丹皮去心 麻黄去根 山茵陈 石膏 木香三分 右细杵罗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食后。去滓吃。儿大者吃一钱半。
人参保童丸 治禀气弱。筋骨软。肌肉浅薄。乳食不成肌肉。面黄体热。多汗。久服不热。
人参 石莲肉 使君子去皮 没石子 乾山药各半两 黄连一分捣半夏末一分炒黄连候半夏黑色去半夏末不用 木香一分 白术 白芍药 当归各半分 右为末。稀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三岁以上十五丸。温汤下。
心热附论
夫心者火也。内主于血。神之所舍。小儿蕴积邪热。脏腑壅滞。则令气血不和。心神烦乱。故夜卧多狂语也。
方
犀角散 治小儿心热不睡。多惊狂语。
犀角屑 茯神 人参去芦 天竺黄细研 朱砂细研 川升麻 麦门冬去心 葛根 子芩 黄耆 羚羊角屑 赤芍药 甘草炙以上半两 柴胡去苗 龙齿细研以上各半两 右件药为散。入研了药都研令匀。每服温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时加减。
朱砂丸 治小儿心肺积热。黄瘦毛燋。睡卧多惊狂语。
朱砂三分细研飞 人参一钱 龙脑一钱细研 马牙硝半两 麝香一钱 牛黄研细 天竺黄细研 麦门冬去心 犀角屑 茯神 升麻 子芩 甘草炙以上一分 右件药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服。以温水研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牛黄散 治小儿心脏风热。神思恍惚。夜多狂言。不得安眠。
牛黄半分研 白龙脑一钱 金箔五十片细研 朱砂半两飞 寒水石 珍珠末 铅霜细研 犀角屑 甘草 防风去芦 黄芩以上各一分 右件为散。入研匀。每服以蜜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犀角散 治小儿心脏壅热。夜卧狂语。及手足多掣。
犀角屑 川升麻 黄芩 柴胡去苗以上各三分 茯神 川大黄微炒 钩藤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 右件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赤茯苓散 治小儿心热多惊。睡中狂语烦闷。
赤茯苓 龙齿 黄芩 甘草炙锉 钩藤 玄参 石膏各半两 川升麻三分 麦门冬二两去心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牛黄散 治小儿心肺积热。夜卧不安。
铅霜 牛黄各半分 铁粉一分 右同细研令匀。每服以竹沥调下一字。
朱砂散 治心肺积热。
朱砂半两 牛黄一分 右同研如面。每服以水研犀角。调下一字。
黄连散 治小儿心热。夜卧狂语。烦渴。
黄连去须 川升麻 黄芩 犀角屑 川大黄锉微 麦门冬 甘草炙锉各半两 茯神三分 右捣罗为散。每服以竹沥调下半钱。一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知母散 治小儿心热。弄舌。
知母一两 人参去芦 蓝叶各半两 钩藤 川升麻 乾葛 黄芩各二分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竹沥三两点。煎五分。去滓温服。
犀角饮子 此由心脏热之所感。宜服此方。
犀角十八铢 茯神一两 麦门冬一两半 甘草半两 白术六铢 右口□父咀。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龙齿一两。
实热导赤散 赤者心也。心气热。以此宜导。如热甚。但用通心饮。而此药但可治心热。或虚热。或人怯人。宜服。热盛者用。
生乾地黄二两 木通四两 黄芩 甘草各一两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灯草十茎。白茅根二茎。青竹叶五片。煎服不拘时候。
独圣丸 治小儿惊眩。不省人事。
用黄连一钱。水一盏。煎数沸。服下。即省。知人事。
火府散 治小儿心脏风热。昏愦燥闷。不能食。
右用梨三枚。以水二升。煮取汁一升。去渣。入粳米一合。煮粥食之。
朱砂丸 镇心神。化痰涎。利咽膈。止烦渴。
硼砂一分研 朱砂研两 麝香 梅花脑研各半两 牙硝捣一两 甘草浸汁熬膏五两 脑子研一两 寒水石烧红研四两 右研匀。用甘草膏和。每服一百丸。每服一丸。含化。小儿夜多惊啼。薄荷水化下。
竹沥饮 治小儿心热惊悸。精神恍惚。眠卧不安。并治疮痘烦渴多躁。
用大青竹去节。中间火烧取沥。犀角浓汁。一岁服一药注。竹沥治疳热渴妙。
导赤散 治小儿心惊热。及客热心躁。睡语。其证目赤口中气温。或上视咬呀。并利小便。
生乾地黄 木通 甘草各等分 右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一本不用甘草。用黄芩减半。名火府散。
牛黄丸 治小儿心惊积热。两腮红如涂脂。手足常热。唇口乾燥。上焦热壅。
牛黄一钱 天竺黄二钱真者香腻假者骨灰 郁金三钱真者不用姜黄 大栀子仁四钱 右件除牛黄天竺二味研别外。将二味为细末。再同和匀。炼蜜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乳汁下。三岁薄荷汤下。不时服。
木瓜丸 治小儿心热多惊。并服解心热虚惊。
右土瓜根。五两捣罗为末。以粳米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薄荷生姜汤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惊热附论
夫心藏神而恶热。热则神不定。气不得安静。动作多惊。手足掣缩。精神妄乱。热气盛者。或变惊癵。内经谓惊则心无所倚。虑无所定。故气乱也。速用镇神藏。调心气之剂。则病斯瘥。
方
保童丸 治小儿惊热及疳气。
牛黄细研 赤芍药 赤茯苓 甘草炙微赤锉 牡蛎烧为粉 犀牛屑 熊胆细研各一分 麝香细研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半分 虎睛一对微炙 珍珠细研 朱砂细研水飞各三分 芦荟细研 胡黄连各半两 右捣罗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牛黄丸 治小儿挟热多惊。心神烦躁。赤眼口疮。遍身壮热。大小便多秘。或生疮癣。咳嗽多涎。睡卧惊叫。手足搐搦。急慢惊风。渴泻等疾。
牛黄研一分 丹砂研 雄黄研 黄芩去黑心 山栀子仁 栝蒌根锉 白药子 甘草炙 天竺黄研各半两 马牙硝 大黄饭上炊三遍 郁金皂荚水浸三宿煮软切作片焙洗各一两 麝香研 龙脑研各一钱 右为末。再同研匀。炼蜜和成梃子。每服如黑豆大。用金银薄荷汤化下。量儿大小加减与服。
金粟丸 治小儿惊热涎盛。风虚吐逆。疳气黄瘦。吐泻后生风。
胡黄连 犀角镑 丁香 天竺黄 晚蚕蛾微炒为末 中黄 丹砂研 雄黄研各一两 龙脑研 麝香研 粉霜研 蟾酥研 右捣研为末。再同研匀。用牛胆汁化蟾酥和丸。如黄米。每服一丸。温水化下。如惊风搐搦。先用一丸。温水灌在鼻内。随搐左右。良久。以嚏为效。后用温水化下三五丸。若吐逆不止。只倒流水化下二丸或三丸。
连翘散 治惊热。
人参五钱 连翘 茯苓 防风 川芎 天花粉以上俱五钱 黄檗三钱 荆芥三钱 栀子仁 甘草各三钱 右为末。淡竹叶煎汤。点服。加减用之。
治小儿中惊热。
以驴乳热服之。亦利。
牛黄散 治小儿惊热。客忤。烦闷。及神志不安。一名雄黄散
牛黄一两 麝香细研 龙脑细研各半分 雄黄细研各半两 朱砂研 子芩 栀子仁 人参去芦 川大黄锉炒 肉桂去皮 甘草炙锉各一两 虎睛仁一对细研 右捣罗为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不计时候。以薄荷汤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一方有犀角屑。
镇心丸 治小儿惊热烦躁。多渴少睡。
牛黄细研一两 金箔细研 银箔细研各十片 犀角屑 川大黄锉炒 茯神 子芩 马牙硝细研 朱砂研水飞 天竺黄研各半两 龙齿细研一两 右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竹沥研二丸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丹砂饼子 治小儿惊热。化痰涎。安心神。
丹砂研三钱 牛黄研 龙脑研 珍珠研 白附子 犀角镑 麝香研各一钱 天麻四钱 天南星酒浸三宿切焙 人参各一分 乾蝎全者去土炒十枚 右为细末。石脑油和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饼子。每服一饼。薄荷汤下。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铁粉丸 治小儿惊热。化涎除烦渴。
铁粉细研半两 牛黄细研 朱砂细研 黄芩 犀角屑 川大黄锉 人参去芦头 甘草炙锉一两 金箔 银箔细研各三十片 右捣罗为末。都令研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研破三丸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龙脑散 治小儿惊热。心神烦乱。手足缩掣不定。
龙脑细研 犀角屑 茯神 人参去芦 赤石脂各一两 牛黄 黄芩 蝉壳微炒一分 牡蛎粉 川升麻各三两 右捣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荆芥薄荷汤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镇心丸 治小儿惊搐。手足潮热。咬牙直视。压惊坠涎。安神定魄。
人参末 白茯苓去黑皮为末 山芋末 凝水石煅研 寒食面各一钱 甘草末三分 麝香研 龙脑研各半分 甜硝研二钱 丹砂研二两半 右同研及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子大。每服半丸至一丸食后临卧。煎金钱薄荷汤化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犀角饼子 治小儿惊热。凉膈化痰。
犀角镑 珍珠末 丹朱研 硼砂研 粉霜研 腻粉 青黛 水银与黑铅结成沙子各一分 龙脑 麝香研各一钱 右捣研为末。再同研匀。山药煮酒糊和丸。如皂角子大。捏作饼。每服半饼。薄荷汤化下。食后临卧服。
珍珠丸 治小儿惊热。口乾烦闷。睡卧不安。及变蒸诸热。
朱砂末半两水飞 牛黄 雄黄 龙齿各一分 犀角末 珍珠末 麝香各二钱 金箔 银箔各三十片 右同研如粉。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金银汤下三丸。
辰砂金箔散 治小儿惊热壅滞。心神忪悸。闷乱躁渴。
辰砂七铢水飞 桔梗八铢 人参四铢 白茯苓去黑皮 蛤粉八铢水飞 牙硝四铢研 甘草四铢 生脑子二铢研 金箔四十片 右先锉桔梗人参茯苓甘草熬捣。罗为细末。同辰砂等衮研匀。每一岁薄荷汤调下一钱。如小儿从满月至一百日已来。五岁多热夜间惊搐。大便不利。入腻粉少许。用生蜜水调。量儿大小加减。常服安魂定魄。永无惊热之疾。一方治小儿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每服少许。掺在患处。咽津立效。大小膈热。每服一钱。新水调下。食后卧时服。
青金丹 治小儿惊热不安。
青黛四两 甘草生末二两 蝉蜕取末二两 麝香研一分 牛黄研 龙脑各一钱研 丹砂研一分 龙齿为末 天竺黄研半钱 右为末。研令匀细。用胶饴糖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分作四服。小儿惊啼。薄荷汤研服。兼涂顶及手足心。此药安神脏腑。镇热祛毒。调畅三焦。解烦除热。大小烦躁。每服一丸。新汲水化下。
镇心丸 凉心经。治惊热痰盛。及心神恍惚。睡卧不安。
甜硝白者一两 人参一两 朱砂别研一两 甘草炙末 寒水石烧各半两 乾山药白者 龙脑 白茯苓各二两 麝香各一钱别研细 右为末。熟蜜丸。鸡头大。如要红入顶好胭脂二钱。温水化下半丸至一丸。食后服。一方薄荷汤化下。一名眠膏。
辰砂散 治小儿惊热发搐。卧睡不安。
朱砂 郁金 全蝎 雄黄 僵蚕 白附子 甘草各一两 脑子 麝香各一钱 右为末。三岁抄一字。薄荷汤调下。
蝎梢丸 治小儿惊热。心神不宁。时发瘈痵。
蝎梢微炒一钱 白附子炮半两 天南星炮一分 腻粉研一钱 夜明砂微炒半两 青黛研一皂子大 龙脑研 麝香各半钱 白僵蚕直者炒七枚 右研为末。再同研匀。面粉糊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临卧服。量儿大小加减。
珍珠丸 治小儿惊热。化聚滞奶食。坠涎。利大肠。宜服。
珍珠 天竺黄 朱砂各一两 雄黄 丁头代赭 麝香各半两 杏仁三十粒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巴豆十粒去皮用油煎令得色杏仁同研 右都研细。为末炼蜜和丸。绿豆大。每服一丸。生姜汤下。加数服之。
龙脑散 治小儿惊热。心烦不得睡卧。
龙脑细研 麝香细研各半两 甘草炙锉 牛蒡子微炒 栀子仁 马牙硝细研 郁金各一分 牛黄半分细研 右捣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薄荷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加减。
镇心犀牛丸 治小儿惊热。
犀牛屑 川升麻 子芩 龙齿细研 铁粉细研 麝香细研各半两 蚺蛇胆 牛黄研一分 右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用软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青龙丸 治惊积有热。
青黛 茯神 芦荟 南星炮各一分 麝香少许 轻粉 巴霜一字 全蝎二两焙 右先将巴霜研如泥。次入诸药。研令极细。丸如粟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
羚羊角汤 治诸惊壮热。
羚羊角半分 蝉壳半分 茯神去心 柴胡 麦门冬去心一两 地骨皮各一两 黄芩 甘草炙半分 右锉为散。每服一钱。姜枣煎服。
小天南星丸 治小儿热惊。化风壅涎嗽。镇心安神。
天南星牛胆内制者研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珍珠末研一两 丹砂研一两 半夏用生姜半两同炒水煮一二百滚药出取焙乾各半两 麝香研 龙脑研各一钱 右为末。水浸炊饼心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四丸至五丸。不计时候。煎金钱薄荷汤下。
熊胆丸 治小儿惊热烦躁。搐搦昏愦。呕吐痰涎。颊赤面黄。鼻乾目涩。有时盗汗。乳食不进。
熊胆 胡黄连各三分 细黑烧过半分 青黛 天浆子麸炒去皮七个 使君子麸炮熟为末七个 麝香研半分 寒水石三分 右为末。再同研匀。用白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不计时候。煎白粳米饮下。
天竺散 治惊热焦啼。
天竺黄 僵蚕炒 山栀子 蝉退 连翘 郁金水煮 甘草各二钱 右为末。临晚以薄荷汤下。食后亦可。
睡惊丸 治小儿惊热。夜啼。精神恍惚。睡卧不安。涎嗽心躁。
代赭石 蛇黄半两滓 铁粉 南星姜汁炮浸七次 金星石 银精石各三钱 黄连 麝香各一钱 右为末。脑子半钱。蜜和丸。如鸡头子大。每一丸。薄荷汤煎下。
金花散 治小儿惊热。化痰利膈。
川大黄纸裹煨 甘草炙 乾葛 川甜硝锉细研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紫霜散 治小儿惊热。睡中搐搦。镇心脏。安神定魄。
铅霜 天竺黄 甘草生锉各一钱 硼砂研各一两半 铁粉研半两 龙脑研各半分 人参 使君子微煨各半两 右先捣为散。再同研匀。以瓦器盛。每服一匙。蜜水调下。
钩藤饮 治小儿惊热。睡卧不稳。
钩藤二分 蚱蝉去头足翅炙二枚 升麻各半分 犀角屑微炒 麦门冬去心皮焙 石膏研三分 柴胡去苗半两 甘草微炙一分 右捣筛。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下竹沥半合。重煎三五沸。分温三服。空心午后夜卧各一。量儿大小加减。
金屑辰砂膏 治小儿心经邪气发热。颊赤多渴。睡卧不宁。胆欲狂妄。痰涎不利。精神恍惚。及大人痰热蕴积。精神恍惚。烦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牙硝枯研 铁粉研各半两 甘草炙各二两 龙脑研二钱 辰砂研飞二两 蛤粉研飞八两 人参一两 金箔三十片为衣 右为细末。炼蜜搜和。每服一两半。作二十丸。捏扁。用金箔为衣。每服半皂子大。一丸作二服。并用薄荷汤化下。食后卧服。
犀角散 治小儿惊热。睡卧不安。筋脉抽掣。
犀角 人参去芦称 茯神 甘草炙 黄芩各一钱 麦门冬去心 龙脑 生地黄乾各二钱 右为粗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白丸子 治惊热。
白附子 南星 半夏各一两并生用 天麻 僵蚕 全蝎 川乌头去皮尖五钱 右生为末。姜汁面糊丸。生姜汤下。
金星丸 治小儿惊热。
郁金一钱 南星炮 半夏泡 全蝎梢各一钱 巴豆七粒去油 雄黄 腻粉各半钱别研 右末。醋和丸。麻子大。薄荷腊茶汤服下。一方无半夏。
延龄散 治小儿惊热。
钩藤一两 硝石半两 甘草一分锉炙 右捣罗为散。每服温水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川硝散 治小儿惊热。
右川硝半两。研为散。每服以鸡子清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
犀角散 治小儿惊热。睡卧不安。筋脉拘掣。宜服。
麦门冬去心焙 龙齿各一两 黄芩 甘草炙微赤锉 犀角屑 茯神 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地黄汁半合。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铁粉丸 治小儿惊热。心神恍惚。烦闷多啼。
铁粉 青黛细研 茯神 羚羊角屑各三分 朱砂半两研飞 蛇脱皮一条 麝香半分细末 右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以粥饮下五丸。看儿大小。以意加减。
铅霜丸 治小儿惊热。心神惊悸。痰涎壅滞。宜服。
铅霜半分 滑石 腻粉 珍珠末 麝香 光明砂各一两 右都研。以饼蒸和丸。如粟米大。一岁以薄荷汤下一丸。
茯神散 治小儿惊热。烦燥。手足抽掣。心悸。宜服。
茯神 龙齿细末 川升麻 犀角屑各半两 石膏细末飞过 寒水石各一两牛黄半分细末 右捣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竹沥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虎睛丸 治小儿惊热。烦躁不得眠卧。
虎睛一对酒浸炙微黄 芦荟细末 朱砂细末 黄连去须 青石脂 铁粉 牡蛎粉各一分 右捣罗为散。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暖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龙齿散 治小儿惊热。下痢烦满。兼渴。
龙齿细末 芦荟细研 黄连去须 赤石脂 铁粉 牡蛎烧为粉各一分 右捣罗为散。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一匙。
天竺黄散 治小儿惊热。手足掣缩。精神妄乱。
天竺黄研 郁金锉 犀角镑屑 黄芩去黑心各一分 龙脑研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生姜蜜水调下。乳食后服。
钩藤散 治小儿惊热。
钩藤 蝉壳微炒 马牙硝 黄连去须 甘草炙锉 川大黄锉炒 天竺黄细研各等分 右捣罗为散。每服半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小惊丸 治凉惊。
郁金皂角水浸煮二个 黄连 牙硝 木香不见火 藿香 龙胆草各五钱 全蝎去毒六个 右为末。糊丸。用雄黄、朱砂、麝香、金银箔为衣。
风火是惊热重。麻仁蝉退防风。白痢。姜罂粟壳。赤痢。甘草乌梅潮热。桃柳枝。镇心惊。薄荷灯心。吐。藿香。泻。木瓜陈米。夜啼。灯心薄荷皂心土。精神不爽。冬瓜子仁。大便不通。枳壳大黄朴硝。盘肠□□钓气。钩藤薄荷。天□□钓。乌梅桑白皮。吐不止。丁香。未效黄荆叶。常服。金银薄荷并酌量用。
铅白霜丸 治惊热。身体温壮。四五日未得汗。啼叫不睡。吃水无度。
铅霜 马牙硝 人参 天竺黄 甘草各半两 丹砂研一分 山栀子仁一两 右为末。蜜调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熟蜜汤化下。
天竺黄散 治小儿惊热烦闷。
天竺黄细末 甘草炙锉 川大黄锉炒 马牙硝各一两 腻粉 藿香各一钱蒲黄半两 右捣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犀角汤 治小儿惊热盛。
犀角 防风 木香 桑白皮 白茯苓一分 赤茯苓 甘草炙各等分 右锉细。每服三匙。水煎服。
五福化毒丹 治小儿心膈惊热。
生熟地黄焙秤五两 麦门冬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甜硝三两 青黛两半 右为末。后研入硝黛。炼蜜丸。如鸡头大。每服半丸或一丸。食后水化下。一方有天门冬三两。
牛黄丸 治惊热。
牛黄小枣大用研萝卜根水并醋一大盏煮尽 甘草末 甜硝三钱 朱砂半钱 龙脑一钱 寒水石五钱细研 右同研匀。蜜和为丸。食后。薄荷汤化下。如皂子大。
青黛丸 治小儿惊热。气粗腹胀。有壅滞不清。
青黛细研 木香 麝香细研 续随子各二分 虾蟆一个炙煮 槟榔一个大者 右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用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温水化破一丸服。其水于银铫子内煎数沸。切莫犯铁器。甚效。
牛黄丸 治小儿从满月至百日以来。五脏多热。夜间惊搐。
牛黄 白龙脑 乾结末各一分 乌犀末 朱砂研水飞过 黄芩末各半两 右都研如粉。粟米和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温水下三丸。三四岁每服五丸。日三服。夜一服。量儿大小加减。
铁粉丸 治小儿惊热。
铁粉 猪粪烧灰 麝香研细各一两 朱砂半两研水飞 蛇黄一两段后甘草水浸三五遍研作末 端午日大蟾一个姜汁浸炙黄炒末 右研为末。用糯米饭和丸。如麻子大。二岁儿每服金银箔汤下三丸。人参汤下亦得。三四岁儿每服五丸。每日三四丸服。量儿大小加减。
银液丸 治惊热膈实呕吐。上盛涎壅。
天南炮二钱 白附子一钱半炮 水银 龙脑各半钱 轻粉一钱 蝎尾二十枚炙去毒 右同研匀。石脑油丸。绿豆大。每服二三丸。乳香汤下。大者稍加。无时服。一方治惊风热。名水银膏。
凉惊丸 治小儿惊热。疳瘦乳癖。
大黄煨 黄连各半两 龙胆 防风 川芎 薄荷叶各二钱半 右为末。面糊丸。粟米大。青黛为衣。每服三五丸。加至三十丸。温水下。
镇心丸 治小儿惊热。神乱形跃。
丹砂研一钱 犀角镑一字 人参三钱 白茯苓去黑皮三钱 牛黄研一字 麝香研三字 右捣三味。为细末。入研者三味。再煎。薄荷汤调下半钱。或一字。
赤茯苓汤 治小儿惊热。神气不安。手足掣缩。
赤茯苓去黑皮 寒水石研一分 龙齿研半两 石膏研一两 麦门冬去心炒 升麻各三分 右粗捣筛。一二岁儿。每服二钱匕。水三分。竹沥三分。同煎至三分。去滓温服。早晨晚饭后。量儿大小加减。
丹砂丸 治小儿惊热。两膈壅痰涎。
丹砂细 马牙硝研 龙脑研 甘草生为半钱 牛黄研半钱 麝香研一字 右研令匀细。炼蜜和为剂。每服旋丸。小豆大。薄荷汤化下。一方入雄黄一钱。寒水石末二钱。一名雄朱黄膏。
木通汤 治小儿惊烦。吐泻心闷。降伏火。
山栀子二钱 大黄温纸煨 羌活 木通 赤茯苓 甘草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一钱。紫苏汤调下。
清宁散 凡惊热出于肺。须从小便泻之。
桑白皮炒 葶苈炒 赤茯苓 车前子 栀子仁等分 甘草减半 右为末。每服半钱。姜枣煎服。
清心丸 治惊热烦躁。
人参 茯神 防风 朱砂 柴胡各一钱 金箔三十片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竹沥调下。
又方
牛黄细研 蝉壳微炒一分 川大黄 子芩 龙齿细研各半两 右捣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不拘时候。煎金钱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胡黄连散 治小儿惊热不退。
胡黄连 牛黄细研 犀角屑各一分 麝香半分细研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右捣罗为散。不计时候。用乳汁调下一分。二岁以上用温水调下半钱。
朱砂丸 治小儿惊热。乳食积聚不消。
朱砂 腻粉 麝香 雄黄各半分 巴豆七粒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右捣为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温水荆芥汤下一丸。三岁以上加数丸服之。
铅霜丸 治小儿惊热。镇心神。
铅霜细研 人参去芦头 茯神 朱砂细研水飞各半两 麝香一分细研 右捣罗为散。细绢筛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虎睛丸 治小儿惊热。多喘不吃乳。
虎睛二枚细研 犀角屑一两 子芩半两 栀子仁半两 川黄半两锉炒 右除虎睛外。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软金丹 治惊热痰涎壅盛。咳嗽膈食。
天竺黄 轻粉各半两 青黛一两 黑牵牛三分取末 半夏三分用生姜三分同焙乾再为细末 右同研匀。熟蜜剂为膏。薄荷水化下。半皂子大。量度多少用之。食后。
天竺黄散 治小儿一切惊热。凉心脏。
天竺黄一分 大黄半两湿纸裹煨 丹砂半钱研 马牙硝一分研 郁金三分一分生一分炮一分用水一碗煮尽半取出焙乾 右捣研为散。每服半钱。薄荷自然汁。入蜜熟水调下。卧时服。如大人发热。新汲水调下一钱。
丹砂丸 治小儿惊热多涎。身热痰疟。久痢。吐乳。或下后发热。惊癵等疾。
丹砂 粉霜 腻粉各一分 生龙脑一钱 右研令极细。以软粳米饭为丸。如绿豆大。一岁一丸。甘草汤下。余以意加减服。
天南星散 治小儿惊热。
蝎七个 人参三钱 蛇退三钱 天南星取心为末一钱 右为末。薄荷蜜汤调下。
朱砂丸 治小儿惊热。
寒水石二两 甘草一两 马牙硝四两 朱砂一分 右为末。令极细。次入脑麝香各三分。炼蜜搜和丸。如龙眼大。用瓷罐盛之。每服一丸或半丸。量儿大小强弱与之。薄荷汤候冷调下。
大黄丸 治小儿五惊身体热。
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 黄芩半两 远志一分去心 牡蛎粉一分 龙骨一分细研 右件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米大。三岁儿每用乳汁下三丸。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天竺黄散 治惊热至甚必效方一名牙硝散
天竺黄 马牙硝 铅霜各半两 右同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熟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临时增减。
龙胆丸 治小儿惊热不退。变为发癵。
龙胆去芦 龙齿各三分 牛黄一分细研 右捣罗为末。研入麝香二钱。炼蜜和丸。如黄米大。不计时候。荆芥汤下五丸。
朱砂散 治小儿惊热。心神烦闷。
朱砂细研水飞过 铁粉各半两 远志去心为末 马牙硝 腻粉 牛黄各一分 龙脑 麝香各半分 右研如粉。不计时。冷水调下半钱。看儿大小。以意加减。一方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加至二丸。名丹砂丸。化涎镇心。
朱砂膏 治惊热焦啼。烦躁口乾。
朱砂 硼砂 粉霜 牙硝 脑子 麝香各一钱 右研成膏。候乾。每服三匙。薄荷汤下。麝香亦得。如喉中涎鸣。生姜汤下。
银枣汤 治惊热潮热。
麦门冬 地骨皮 人参 茯苓 防风 甘草 大黄一钱温纸裹煨 远志去心用皮姜裹焙 右口□父咀。每服半钱。水小半盏煎服。无时。
胃热附论
夫小儿血气俱盛者。则腑脏皆实。故胃中生热。其状大便闭涩。四肢温壮。翕然体热是也。
方
甘露饮子 治胃中客热。口臭不思饮食。或饥烦不欲食。齿牙肿疼。脓血满口。喉中有疮。赤眼目睑肿不欲开。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之。
天门冬去心焙 麦门冬去心焙 熟地黄 枇杷叶去末 枳壳去瓤麸炒 生乾地黄 黄芩 石斛去苗 山茵陈 甘草炙各等分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食后。临卧温服。
栝蒌散 治小儿胃中热。烦闷不欲饮食。身体黄多渴。
栝蒌 芦根锉 柴胡 黄芩以上三分 川大黄微炒 甘草炙 川芒硝 石膏 麦门冬去心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麦门冬散 治小儿胃中热。心腹胀闷。不欲乳食。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 黄芩 茅根锉 甘草炙以上各半两 芦根三分锉 犀牛屑一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煎至五分。去渣。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益黄散 治胃中风热。大益黄散。理中丸。养神丸。比治脾胃寒温大胜之药也。若得脾胃中伏热。火。劳役不足。及服热药巴豆之类。致胃虚泻成慢惊之症。用之必伤人命。慢惊风者。皆由久泻脾胃虚而生也。钱氏以羌活膏疗惊风误矣。脾虚者由火邪乘其土位。故曰从后来者为虚邪。火旺能食其木。木旺故来克土。当于心经中以甘温补土之源。更于脾土中泻火以甘寒。更于脾土中补金以酸凉。致脾土中金旺火衰。风木自虚矣。损食多进药愈。
黄耆二钱 人参一钱 黄连少许 生甘草 炙甘草各半钱 芍药七钱 陈皮一钱不去白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半盏。食前服。
东垣益黄散辩 阎孝忠论集钱氏方益黄散补土。又言风旺必克脾。昧者不审脾中寒热。一例作补脾药用之。又不审药中有丁香青橘皮。辛热大泻肺金。岂可脾虚之证。反泻其子。盖为寒水反来侮土。中寒呕吐。肚腹痛泻。痢青白口。鼻中气冷。益黄散神治之药也。如因热药巴豆之类过剂损其脾胃。或因暑天伤热乳食损其脾胃而成吐泻。口鼻中气热而成慢惊者。不可复治。今立一方。治胃中风热。
人参安胃散
人参一钱 黄木香二钱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钱 白芍药七分 白茯苓四两 陈皮三钱 黄连二分
内经云。热淫于内。治以甘寒。以甘泻之。以酸收之。甘草人参黄耆之甘温。能补元气。甘能泻火补土。白茯苓甘平白芍药酸寒补肺金之不足。加陈皮黄连以为佐。以退火邪。土金得平。风证无由作矣。
右件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大益黄散、理中丸、养脾丸之类。治脾胃中寒湿。大胜神品药也。若服热药巴豆之类。虚其胃气。脾胃中伏热火。及大人劳役不足之症。或吐呕不止。不宜用之。故陶隐君云。医者意也。古之所谓良医。盖以其意量而得其节也。治病必察其本。不可执方。疗之或病仿佛。合方未对其证。不察病机妄自用药失宜致令乖舛。以取危亡。可悲也。
芦根散 治小儿胃中热。烦闷不食。
芦根锉 茅根 赤茯苓 黄芩 麦门冬去皮 甘草炙微赤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麦五十粒。糯米五十粒。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栀子仁散 治小儿胃中热。日渐肌瘦。
栀子仁 甘草炙锉 黄连去须 黄芩半两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竹茹汤 治胃中热。呕苦汗。
青竹茹弹子大 半夏三个汤泡七次 粳米四十粒 乾葛 右口□父咀。一服姜汤三片。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与服。
大黄散 治小儿胃中热。日渐瘦。
甘草半两炙 川大黄半两炙 栝蒌根三分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煮至五分。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骨热附论
夫水为阴骨热。火为阳火精。骨热气也。火精者阳气也。小儿精气和。盛体性多热。若常发热因过食热物。或患时气。大病之后。重亡津液。阳气偏盛。水不足。腑脏积热。熏灼肌体。甚则消铄骨髓。是为骨热之病。久不已变成骨蒸。凡小儿一岁至十岁。衣服皆不得着新绵。又忌冬天以火烘炙衣服与儿。亦令体热。忽食桃杏。令儿体热。因伤寒病后未满百日。忽食羊肉狗肉。令儿体热。或作骨蒸也。
方
龙胆丸 治小儿骨热生风。
龙胆一两 熊胆研一分 马牙硝研 山栀子去皮 朴硝研 玄参 人参 枳壳去瓤炒 陈橘皮去白焙各半两 柴胡去苗 当归切各半两焙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 甘草炙锉一两 麝香研半钱 沉香半两 右除研外。捣罗为末。共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一岁一丸。温水化下。
生犀散 治骨热蒸。肌瘦颊赤。口乾。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大病瘥后。余毒不解。
犀角 地骨皮 秦艽 麦门冬去心 枳壳煨 大黄煨 柴胡 茯苓 赤芍药 桑白皮 黄耆 人参 鳖甲醋一钱 知母各等分 有痰加半夏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陈青蒿少许。煎温服。加桃枝三寸亦可。疳病热似骨蒸者。及久病后或虚热时复来。疟、痓亦用。
胡蜣螂散 治小儿骨热黄瘦。不食多卧。
胡蜣螂两个去翅足微炒 赤芍药七分 柴胡半两去苗 川大黄一分锉炙微炒 牛黄一分研 赤茯苓 鳖甲一个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枳壳一个麸炒微黄去瓤 紫菀一个洗去土苗 甘草一分炙微锉炒 蛇黄一两细研 人参一分去芦头 熊胆半分细研 生姜半分切烧灰 麝香一钱细研 右为细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羚羊角汤 治小儿骨蒸。潮热瘦瘁。颊赤烦燥盗汗。食不生肌。病后余毒久不解者。及五心燥热。四肢困倦。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并宜服之。一名生犀散
羚羊角镑 地骨皮 秦艽去苗土 麦门冬去心焙 大黄锉炙 枳壳去瓤麸炒 柴胡去苗 赤茯苓去黑皮 桑根白皮锉 芍药 黄耆锉 人参 鳖甲去裙襕醋炙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水一盏。入青蒿少许。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胡黄连丸 治小儿骨热烦躁。黄瘦。饮食无味。
胡黄连一分 人参一分去芦 柴胡半两去苗 羚羊角屑二分 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鳖甲半两涂醋炙黄 地骨皮一两 秦艽半两去苗 黄耆一分锉 木香一分 犀角屑一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葳蕤一分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七丸。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增减服之。
胡黄连散 治小儿骨热瘦瘁。心神烦躁。不得睡卧。
胡黄连一分 知母一分 鳖甲半两醋炙去裙襕 柴胡半两去苗 地骨皮一分 黄芩 栀子仁 川升麻 犀角屑各一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炒黄 右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獭肝丸 治小儿骨热羸瘦。虽食不生肌肉。
獭肝半两微炙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人参半两去芦 黄芩半两 黄连半两去须 龙胆半两去芦 白术半两 柴胡半两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桃仁二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色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七丸。日服三。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犀角汤 治小儿骨热。日晓发热。面赤五心烦燥。四肢无力。饮食减少。夜多盗汗。面色萎黄。亦治大人盗汗。
犀角镑 柴胡去苗 枳壳去瓤麸炒 麦门冬去心焙 芍药 鳖甲去裙襕醋炙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水一盏。入桃仁七枚去皮尖。将水煮过麦门冬四十九粒。去心。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三服。食后临卧服。
麦门冬丸 治小儿不生肌肤。羸瘦骨热。小便黄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 人参 黄耆锉 青蒿子 黄连去须 柴胡去苗三分 地骨皮各半两 桑根白皮锉半两 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热水下。量儿大小加减。
柴胡饮子 治小儿自小伤抱。脚胫细无力。行立不得。或骨热疳瘦。
柴胡三分去苗 鳖甲半两醋炙令黄去裙襕 知母半两 桔梗半两去芦豆 玄参半两 川升麻半两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桃嫩枝三分锉 甘草一分炙微黄 右细锉。和匀。每取一分。水一盏。煎六分去滓。不计时候。分为三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知母饮子 治小儿骨热口乾烦闷。不欲饮食。四肢羸瘦。
知母半两 柴胡三分去苗 胡大黄半两锉研微炒去瓤 恒山半两 犀角半两 鳖甲半两涂酥炙透去裙襕 枳壳半两去炒微黄去瓤 龙胆半两去芦头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右细锉和匀。每取一分。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分为三服。或吐泻三两行。便安。更量儿大小。临时以意加减服之。
连翘汤 治小儿骨热。皮肤生疮。肌体瘦弱身热。
连翘 山栀子去皮 甘草炙 黄芩去皮黑 秦艽去苗土 防风去皮 知母焙 荆芥穗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秦艽散 治小儿五岁至十岁以上。骨热及心腹烦闷。不欲饮食。
秦艽去苗 甘草炙锉各一两 右为粗散。每服一钱。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鳖甲饮 治小儿骨热潮热盗汗。咳嗽不食。多渴心躁。多惊。面黄消瘦。
鳖甲醋炙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枳壳麸炒 知母 当归各等分 右一钱。水半盏。桃柳枝各三寸。乌梅一个。煎三分。去滓。无时服。
犀角散饮 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肌瘦。
犀角屑 鳖甲酥炙 柴胡 知母 地骨皮 胡黄连各一两 大黄 桃仁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三分。去滓。无时服。一方用桃柳枝。
光明砂丸 治小儿骨热。日渐瘦弱。不能饮食。
光明砂半两细研水飞 石子花半两 雄黄半两细研 槟榔三枚 远志一分去心 金箔三十研 桃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紫石英半两细研水飞过 右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胡黄连丸 治小儿骨热劳疾。面黄肌瘦。发热。夜卧有汗。
胡黄连 夜明砂 五灵脂各半两 柴胡去苗一两 麝香研半两 人参各半两 鳖甲去裙襕醋炙 右捣罗为末。用猪胆汁煮面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丸十五丸。米饮下。不拘时服。
桃仁青蒿煎丸 治小儿十五岁以下。骨蒸劳役。盗汗体热。咳嗽烦躁。发渴不长肌肉。
桃仁汤浸去皮尖研半两 麝香研一分 柴胡去苗 紫菀去苗土 丹砂研 鳖甲去裙襕醋炙各一两 右除麝香丹砂外。并捣罗为末。共研匀。用青蒿汁、童子小便、生地黄汁各半两。于银石器内熬汁。入药末一半。火再熬。所余药末。尽和匀。杵三二百下。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空心食前。煎陈粟米饮下。日三服。
连艽散 治小儿骨热肌瘦。
黄连 秦艽各一两 天灵盖一枚酥炙黄 甘草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粥饮调下。大小加减。
胡黄连丸 治小儿骨热。
胡黄连 乾蟾酒浸去皮骨微炙各三分 麝香一分细研 右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丹砂丸 治小儿骨热。十五岁以下。骨热劳倦。身如火。日渐黄瘦。夜卧多汗。咳嗽烦渴。
丹砂二两水飞过 柴胡去苗末四两 右研匀。用獖猪胆汁拌和。饮甑上蒸一次。丸如绿豆。每服十丸。用桃仁乌梅煎汤下。日三服。
天灵盖散 治小儿骨热体瘦。心神烦躁。
天灵盖一枚涂酥炙黄 黄连半两去须 右为细末。每服粥饮调下半钱。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加减。
生犀散 治小儿骨热肌瘦。颊赤口乾。晚潮热。夜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后。余毒不解。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并宜服。(方见752页)
犀角散 治骨蒸热。肌瘦颊赤。口乾。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后。余毒不解。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宜之。
犀角 地骨皮 芍药 柴胡 甘草 乾葛等分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薄荷五叶。煎服。疟疾生姜二片。薄荷五叶煎。一方不用薄荷。生姜煎。
肥儿丸 治小儿蒸热。腹胁胀满。面色萎黄。饮食迟化。大小便不调。
川黄连去须 大芜荑各半两 胡黄连 麦糵炒 神麴炒各半两 右为细末。雄猪胆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温米饮送下。食前。乳母忌酒湿面。
灵犀散 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肌瘦。
犀角屑 胡黄连各半两 人参 川芎 秦艽 甘草 羌活 柴胡 桔梗 地骨皮各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一盏。乌梅竹叶各少许煎。
团参丸 治小儿肌瘦。骨蒸潮热。夜多盗汗。
人参去芦 草龙胆 防风去芦 枳壳炒 白茯苓 甘草炙 黄耆 胡黄连炒 鳖甲醋炙 右等分为末。以猪胆汁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食后米饮下。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