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家类>> 普济方>> 正文

卷三百八十六 婴孩诸热疸肿门 热渴附论

卷三百八十六 婴孩诸热疸肿门
         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六 婴孩诸热疸肿门 热渴附论
         夫小儿血气本自盛实。腑脏之间。易为生病。热气熏蒸。津液乾枯。故令儿渴而引饮。
         方
         天麻人参煎 治小儿上焦风热。渴引饮不止。
         天麻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分 甘草生用一钱 天竺黄研一钱 铅霜白研一钱 龙脑研半两 丹砂研一钱 右将先四味为细末。再入所研四味和匀。炼蜜煎为膏。每服一大豆许。用金钱薄荷汤化下。
         枇杷叶汤一名香葛散 治小儿上焦虚热。饮水不止。
         枇杷叶去毛尖 葛根 胡黄连 甘草炙锉 玄参 麦门冬去心焙等分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一片。煎至六分。后入蜜少许。再煎至五分。去滓放温。分二服。食后服之。
         栝蒌散 治小儿热渴。或虚热吐下。除热止渴。
         栝蒌三分 黄芩去黑心一分 知母焙 小麦 粟米各半两 右除粟米小麦外。余为粗末。每二钱。水一小盏。入小麦粟米各一撮。同煎至六分。去滓分作三服。一日吃尽。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麦门冬散 治小儿夏天服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唯饮水。
         麦门冬去心焙 龙胆各一两 甘草炙黄 黄芩去黑皮各三分 葛根锉一两半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用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以意临时加减。
         黄连饮 治小儿多渴。
         黄连去须半两 冬瓜瓤一分 右细锉。水一盏半。同煎至八分。去滓分温三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莲实汤 治小儿热渴不止。
         莲实三十枚炒黄连研 浮萍一分 右用水一盏。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黄芦散 治小儿热渴不止。
         黄连去须炒 芦根 右细锉。水一盏半。煎至五分。去滓。旋与服。
         治小儿热气熏蒸脏腑。烦躁津液枯竭。欲引饮方。
         右取桑枝一握。细锉。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分作三服。如热水与饮。
         治小儿热渴不止。
         右用葛根半两。细锉。水一钟。煎六分。去滓频温服。
         治小儿渴不止。
         芦萚 扁豆藤各半两 人参一两去芦 右细锉。分为六服。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稍温服。
         治小儿烦热渴。
         以方诸向月取水饮之。方诸水半诸大。半钟水地。向月取之。得三二合可。
         葛根汤 治小儿体热。烦渴者尤宜服之。
         葛根 人参各一两 麦门冬 白茯苓 甘草 泽泻各半分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生姜二片。薄荷三叶。煎至六分。去滓服。
         寒热往来羸瘦附论
         夫小儿风邪客于皮肤。痰饮侵于脏腑。使血气不和。阴阳交争。故发寒热往来也。胃气挟热则消谷。消谷则引饮。使阴阳气血不和。不能充养身体故寒热。虽能食不生肌肉也。
         方
         鳖甲散 治小儿寒热往来。腹胀渐瘦。不能饮食。宜服之有效。
         鳖甲一两涂酥炙黄去裙襕 柴胡去苗 诃黎勒皮。陈橘皮汤浸焙各三分 槟榔三枚 赤茯苓 子芩 赤芍药 当归炒 川大黄 甘草炙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不拘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三服为度。
         柴胡散 治小儿寒热往来。乳食不下。四肢无力。心腹胀满。上焦痰壅。渐羸瘦。
         柴胡去苗 鳖甲涂醋炙黄去裙襕各一两 人参去芦 赤芍药 桔梗去芦 诃黎勒皮 地骨皮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 前胡去苗 陈橘皮去白 甘草炙锉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五味子散 治小儿寒热往来。不欲乳食。羸瘦。心腹胀。
         甘草半两炙 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五味子 当归炒 人参去芦 白术 赤茯苓 桔梗 前胡 黄芩各一分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服。日三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人参散 治小儿寒热往来。食少羸瘦。
         人参去芦 黄耆 柴胡去苗 白茯苓 鳖甲涂醋炙去裙襕 木香各半钱 诃黎勒皮二分 白术一钱 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 甘草一分炙 右为末。不计时。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马通粟丸 治小儿胁下有气。腹痛喘逆。气息难为。往来寒热。羸瘦不食。
         马通内粟 细辛 紫菀洗去土苗 杏仁浸去皮尖麸炒各三分 五味子 石膏 秦艽去苗 茯苓 半夏汤浸法七次一分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香甲散 治小儿寒热往来。肌瘦。
         木香 鳖甲酥炙黄去裙襕各一两 槟榔三枚 川大黄 陈皮去白 柴胡 知母 甘草 当归各半两洗焙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黄耆丸 治小儿往来寒热。多汗心烦。小便赤黄。不欲乳食。四肢羸瘦。
         黄耆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 白术 黄芩 甘草炙各一分 柴胡去苗 鳖甲炙去裙襕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诃黎勒丸 治小儿寒热往来。头痛呕吐。并乳癖。
         诃黎勒皮 木香 人参去芦 赤茯苓 桂心 川大黄炙锉各半 陈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柴胡去苗三分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薄荷生姜汤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槟榔丸 治小儿乳食不节。伤于脾胃。致成往来寒热。时复呕吐。不欲饮食。渐至羸瘦。宜服。
         槟榔 丁香 桂心 人参去芦各一分 川大黄锉炙 陈橘皮汤浸去白 诃黎勒皮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生姜汤研下五丸。看儿大小加减。
         赤芍药散 治小儿寒热往来。啼呼腹痛。宜服。
         赤芍药 寒水石 黄芩 当归炒 甘草炙锉半两 桂心一两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地黄半钱。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柴胡散 治小儿寒热往来。面色萎黄。
         柴胡去苗半两 石膏一两 川大黄炒 麻黄去根节 秦艽去苗 恒山各一分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莽草汤 治小儿寒热往来不休。不能乳食。浴时避风及阴。
         莽草 丹参各一两 菖蒲三两 蛇床子 桂心各半钱 雷丸一合 右都锉。以水五升。煮至三升。去渣。适寒温。以浴身。宜避风冷。
         芍药汤 治小儿寒热往来。
         赤芍药一分 黄芩 当归洗焙乾 柴胡 甘草各一分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八分。生姜二片。枣子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大小加减。
         秦艽汤 治寒热往来。
         秦艽 鳖甲醋炙微黄去裙襕 川大黄微炒 麻黄锉各半两去根节 竹茹 甘草各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水一盏。葱白二寸。煎五分。去渣。温服。大小加减。
         草果饮 治小儿寒热盗汗。不思饮食。面黄腹急。
         草果一两 厚朴二两 甘草 枣子各半两 生姜四两不去皮同杵淹一宿焙 右口□父咀。三岁一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一方治五疟。夜明砂为末。冷水调下半钱。即效。
         鳖甲散 治小儿寒热往来。四肢羸瘦。
         鳖甲三分涂醋炙黄 淡竹茹 川大黄炒各一分 恒山一杏仁许大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入麝香一豆大。煎一沸。温服。日三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生地黄散 治小儿寒热进退。啼呼腹痛。
         生地黄 桂心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周岁以下服二合。以上服三合。一方七味有芍药、寒水石、黄芩、当归、甘草、各半两。
         地骨皮散 治小儿寒热更作。肌体羸瘦。烦渴引饮。不思乳食。
         人参去芦 白术 白茯苓去皮三味各一两 前胡 地骨皮 当归洗焙 陈橘皮 甘草 半夏麴 桔梗去芦头七味半两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钱。水六分。生姜一片。枣一枚。同煎至四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寒热结实附论
         夫小儿寒热结实者。此由风邪客于皮肤。内有痰饮侵于脏腑。使气血不和。阴阳交争则发热。而脏本实。复为热所乘。则积气在内。使人胸胁心腹烦热而满。大便难小便涩。是为寒热结实也。
         方
         柴胡丸 治小儿寒热结实。或热气冲心。肺气急。尽昼夜有汗。日渐瘦。不吃乳食。
         柴胡半两去芦 赤茯苓一分 人参一分去芦 木香一分 桂心一分 川大黄半两炒 枳壳一分麸炒 甘草一分炙 鳖甲半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温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大黄丸 治小儿憎寒壮热。发渴不定。腹中结实。不能乳食。
         川大黄半两炒 柴胡 赤茯苓一分 木香一分 桂心一分 枳壳一分麸炒 桃仁一分汤浸去皮尖炒黄 槟榔半两 人参去芦头一分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芒硝丸 治小儿宿食痰癖寒热。腑脏结实宜服之。
         川芒硝半两 川大黄半两炒 甘草一分 半夏一分汤洗七次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膜纸裹去油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别研 代赭半两 右为末。与巴豆仁膏一处研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绿豆大。五六岁儿。空腹以温水下一丸。利为度。
         鳖甲散 治小儿寒热结实。胁下妨闷。不欲乳食。
         鳖甲半两涂醋炙黄 赤茯苓半两 川大黄一大两炒 枳壳二两麸炒 川朴硝一分 右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大小加减服。
         五灵脂丸 治小儿腹有积滞。致生寒热。腑脏结实。心腹气胀。
         五灵脂半两 陈橘皮三片汤浸去白 木香半两 川大黄一分炒 巴豆霜一分 右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匀。用软饭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以粥饮下两丸。小儿一丸。
         爽神汤 治小儿清寒壅。爽精神。
         白术 人参去芦 白茯苓各一两 桔梗 瓜根 甘草各半两 细辛一钱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荆芥薄荷各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冷热不调附论
         夫小儿冷热不调者。盖为乳食乖度。寒温失节。或阴阳相盛。气血不调。致令冷归下焦。热冲上膈。若风冷入于腹胃。则泻痢不定。或腹中气满。或时呕逆。不能乳哺。故谓之冷热不调也。
         方
         犀角汤 疗小儿上冷下热。上热下冷。难将息方。
         犀角末 甘草 生地黄 芍药 白术 茯苓 栀子各三分 柴胡 人参 大黄 生姜各四分 黄芩二分 桂心一分 右口□父咀。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服之。
         木散香 治小儿冷气不调。胃气壅滞。少思饮食。
         木香一分 大腹皮一分 人参 赤茯苓 青橘水浸去皮 诃黎勒皮 桂心 前胡 半夏 丁香 甘草各一分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半片。大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犀角散 治小儿冷热不调。或时下痢腹痛。不能饮食。
         犀角屑 桂心 甘草炙 当归炒 黄连 陈皮浸去白 人参 乾姜炮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去滓。日三服。大小加减。
         诃黎勒散 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或壅或通。不欲饮食。
         诃黎勒皮半两 人参一分去芦 槟榔一分 木香一分 川大黄半两炒 桂心一分 川芎一分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大小加减温服。
         赤芍药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不思饮食。食积不消。
         赤芍药三分 桂心一分 柴胡去苗半两 川大黄三分炒 赤茯苓半两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二岁以上粥饮化破三丸服。日三服。如四岁以上至七岁七丸。以粥饮下。
         白术散 治小儿冷热不调。腹内疼痛。发渴不定。
         白术半两 当归半两炒 芎?半两 乾姜一分炮 青橘皮一分汤浸去皮 甘草一分炙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当归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青黄。心腹多痛。不欲乳食。
         当归炒 人参去芦 白芍药 芎? 甘草炙 白术各半两 右为末。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至五丸。日三服。三岁以上。加丸数服之。
         香连散 治小儿冷热不调。腹痛下痢。
         木香 当归微炒 乾姜炮各一分 黄连去须 阿胶炒黄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频服。
         木香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腹痛不可忍。或时寒热。下痢脓血。
         木香一分 芎? 当归锉炒 桔梗去芦 黄芩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温生姜汤研破二丸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赤茯苓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肠胃滞结。壮热时作。两胁刺痛。
         赤茯苓 川大黄锉微炒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各三分 当归 芎?各一分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调气散 治小儿四五岁。腹内冷热不调。不能食饮。
         白术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三分 厚朴一两去粗皮姜制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黄疸病附论
         夫黄疸以身皮皆黄者病也。身痛体背强。大小便涩。一身面目指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看物皆黄。浊者难治。此黄疸也。此证多病于大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复大食吐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古书云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
         黄疸者由内脾胃气实。外有温气乘之。与胃合候。变生热。必脾色生黄。胃为水谷之海。热搏水谷气蕴积成黄。熏发于外。身疼背强。大小便涩。皮肤面目齿爪皆黄。此或伤寒或温病。皆由热不时解。而入于胃也。宣利者易治。涩者难治。宜服五苓散加茵陈煎汤。又宜服导赤散加茵陈煎。或身热宜服小柴胡汤。甚者服承气汤。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热壅。必发黄。凡发黄其寸口无脉。鼻气冷。并不可治。凡发黄而下痢。心腹满者必死。诊其脉沉细者亦死。人有百日半岁小儿。非伤寒温病而身微黄者。亦是脾胃热。忌不可灸也。灸之则热甚。此是将息过度所为。微薄其衣。数与除热粉散之自歇。不得妄与汤药服。及灸。
         方
         犀角散 治小儿黄疸。一身尽黄者。
         犀角一两 茵陈 栝蒌根 升麻 龙胆草 甘草 生地黄各半两 寒水石三分 右白水煮服。一方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须尽黄。土瓜根汁和蜜服。
         茵陈散 治小儿黄病。身如橘色。
         茵陈 川芒硝各一两 栀子仁 川大黄炒 黄芩 犀角屑 木通锉 寒水石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泻黄散一名加减黄连散 治小儿体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溃橘之黄。白睛亦然。湿热所致也。并治痿。独取于阳明证也。加减泻黄散主之。加减黄连散亦主之。
         黄连 茵陈各五分 黄檗 黄芩各四分 栀子 茯苓 泽泻各三分
         内经曰。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又云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以黄连茵陈之苦寒。除湿热为君。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故以黄檗之苦辛寒强筋骨为臣。湿热成烦。以苦泻之。故以黄芩栀子之苦寒。止烦除满为佐。湿淫于内。以淡渗之。以泽泻茯苓之甘淡。利小便导湿热为使也。
         右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稍热食前一服。减半时。五日再服而愈。
         升麻丸 治小儿热毒攻脾胃。遍身俱黄。小便赤涩。大便难。心神燥热。两目赤黄。
         川升麻 龙胆 栀子仁 黄芩 川大黄炒 秦艽 甘草炙锉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新汲水研下三丸。三岁以上。加丸数服。
         三黄丸 治诸热黄疸及衄血。
         黄连去须一分 黄芩去心半两 大黄去皮湿纸裹煨 右同细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或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二十丸。食后米饮送下。一方用炼蜜为丸。如衄血浓盐水下。便血荆芥薄荷汤下。一名三黄散。治黄病。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五分。去滓温服。食后。
         白术散 治小儿结热于内。口乾而渴。身黄体重者。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炒 葛根 藿香各一两 右为粗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煎服。
         治小儿黄病。土瓜根汁方。
         土瓜根汁 右一二岁儿。取半鸡子壳。分二服。三四岁取一鸡子壳。分二服。早晨晚后各一。一方用蜜半匙相和。渐渐服之。
         茵陈丸 治小儿脾胃热毒。致肌肉变黄。小便变赤。心中烦懊。
         茵陈 栀子仁 川大黄炒 秦艽去苗 甘草炙各一分 川朴硝半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温水下五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一方有郁李仁。无甘草。
         泻黄散 治小儿身凉。身黄睛黄。疳热口臭。唇焦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
         藿香七钱 山栀子一钱 石膏半两 甘草三两 防风四两 右锉细。同酒蜜微炒香为末。每服半钱。水半盏。煎三分。去滓服清汁。亦治弄舌。一方每服一钱。温热水调下。不拘时候服之。
         子芩散 治黄病。
         黄芩 栝蒌根 茯神各一两 甘草 胡黄连各半两 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芦根汤 治黄病。
         芦根锉一两 茵陈 山栀子 黄芩 甘草各半两 右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薄荷三叶。煎五分。去滓服。
         大黄散 治小儿诸黄。
         川大黄炒 黄连 栝蒌根 黄芩 栀子仁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黄瓜蒂散 治小儿诸黄。三岁忽发。心满坚硬。脚手心热。则变为黄病。不急治杀人。
         瓜蒂一十四枚 小豆二十粒 糯米四十粒 右捣罗为散。吹少许入鼻中。令黄水出。残药末。尽水调服之。得吐黄水即愈。一方瓜蒂一两。赤小豆四两为末。每一钱。温水调服。药下便卧。即当有吐。以吐为度。出清黄汁为妙。若小病不除者。次日如前法。更服可再三。不令虚也。药力过时不吐。即服热汤一盏。以助药力。若服药过多者。饮冷水解之。又方瓜蒂炒、赤小豆各等分为末。三岁半钱。浓豉汁调下。温服。不吐少加。得吐而止。虚人不可用。
         茵陈汤 治小儿黄疸。身体、目睛、小便并黄。
         山茵陈一分 大黄锉炒半两 山栀子五枚用仁 右粗捣筛。五六岁每服一钱。水七分煎四分。入朴硝半钱。更煎一两沸。去滓。分温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大黄丸 治小儿诸黄。心胸壅闷。宜服。
         川大黄锉炒 茵陈 甜葶苈隔纸焙令紫色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新汲水研下三丸。量儿大小增减服之。
         治小儿黄病青麦汁方。
         青麦自然汁 右二岁儿取半鸡子壳。分二服。三四岁儿取一鸡子壳。分二服。早辰后午各一服。
         葶苈丸 治小儿黄疸。大小便难。喘粗气急。
         甜葶苈一两炒 大黄一两炒 右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米饮送下。
         秦艽汤 治小儿身目俱黄。
         秦艽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牛乳一合。同煎至五分。去滓。分温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苦参丸 治小儿谷疸。其候食必头眩。怫郁不安而发黄。皆由饥饱过甚。攻冲脾胃。腹满气粗。烦渴。
         苦参一两 龙胆半两 右为末。牛胆汁和捣三五百下。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下。不拘时。
         双连丹一名黄瓜丸 治疸病。浑身及面色俱黄。
         川黄连去须 胡黄连各一两 右为细末。用黄瓜一枚。去瓤留一小盖子。入药末。后以盖子盖定。用面裹火烧令面焦。去面捣熟。丸如绿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温水下。大小加减。
         寒水石散 治小儿胃热。身体黄。除热。粉之。方见本门诸热类
         逐黄散 治小儿黄疸。脾热眼黄。
         右以栝蒌青者焙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临卧服立效。五更初泻下黄立可。治酒黄极妙。
         治小儿黄病。韭根汁方。
         韭根汁味温无毒洗净去泥不计多少于石器捣烂漉取自然汁 右滴少许入鼻中。出黄水。即瘥。
         诸肿附论
         夫肿病。肾热传于膀胱。盛逆于脾。胃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土。脾随水。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若大喘者重也。何以然。肾水胜而克退脾土。上胜心火。心又胜。肺为心克故喘。或问曰。心刑肺。肺本见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者。肺大喘。此五脏逆。二者肾水气上行。傍侵于肺。故大喘。此皆难治。
         肿者。疳肿、风肿、气肿、积肿、虚肿、五者大同小异。疳肿者。肌体浮肿。通身明亮。状如熟李。(宝鉴云。若见大肤如熟李。此名疳水定无疑。而或有阴囊肿似琉璃。疳水也。或因疳食伤脾。变为疳水。)风肿者。面目浮肿色带紫赤。时常多痒。(陶隐居云。风肿紫色而痒。进退不定。忽即有发。牵牛散主之。或有如痛□□畾。有成片肿者。搔之随手而起。风疹也。素问云。风邪客于肌中。肌肤虚。真气逆散。寒搏于皮肤。发腠理。淫气行之。则为肿痒也。又云面肿曰风癵。虽气血尚虚。而热末尽。从皮肤与气相搏。致令气不宣泄。故停留成肿也。治之先益黄散。以后牵牛散利之)气肿者。目疱浮肿。久嗽为之。气粗有痰。(仓公曰。目上先肿次面背肿者。久嗽为之日气肿。目下脸先肿。次面背肿者脾积为之。曰水肿。素问云。目下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评热论曰。水者阴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也。故水在腹中者。必使目下肿也。又曰胫肿也。又曰胫肿曰水。千金云。有人患气急久不瘥。遂成水疾。麻黄甘草汤主之)积肿者遍身浮肿。因食伤脾。久疟亦成。(日华子云。人久患寒热不退。必变浮肿。因脾积气所作也。宝鉴云。因宿痰饮成块。散后遍身浮肿。喘粗。或因不便。食即饮水误必作者也)虚肿者。四肢浮肿。久痢为之。多渴少食。(凡痢久不退。虚肿少食。泻久不退。虚烦渴。大抵痢久则脾土虚。虚则不能制肾。水反克土。故胕肿于肌肉也。其病十死八九。若用凉药立死。益黄散、女面散、五苓散。候脾气实则肿自消。十愈五六。凡嗝久能变虚肿也)皆由不忌生冷。恣食甘酸。脾胃不调之所致也。然取水之法。诸有水人。微肿见于目下。水者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必使目下肿而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夫取水法。若不顿收尽。必当再发则难治。如病甚。治者初隔一日一取。候减三二分。又隔两日一取。候退六七分又隔三日一取。减去八九分。又隔四五日取。其不取日。即服补肾行水气之药。(全婴方云。丁氏二子。大者七岁。自七月内寒热四十余日。小者五岁。自七月内泻痢四十余日。二子后来俱发浮肿。招愚视之。大者水宝散泻十余行。五苓散二服。翌日病除八分。后商陆散二服平愈。小者益黄散、女面散、五苓散、日二服。三日服药尚未见效。主人曰大者服水宝散立效。何不投之一服。答曰服之即死。是谓医之用药疗病。如将之用兵。料敌当其虚实。随其机变。必获胜效也。盖大者因食伤脾。小者因痢损脾。素问云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大抵退热以凉药。退寒以热药。实病虚之。虚病实之。今二子证候虚实不等。若水宝、女面服之交互。二病俱亡。小者止用益黄散服之。十月脾实平安)肿胀二证此由虚中有积。久患失治。渐传作证候。传化多端。随虚实、按轻重、察胜衰、审表里、主治。先固其本。后正其标。得无恙矣。凡肿有受湿。(脚手面目虚浮)毒气肿。(腹肚坚蛊胀急)伤寒虚气入腹肿。气虚肿、泻痢虚气入腹胀肿。血虚肿。荣卫俱虚肿。凡胀、疳极胀、疳积胀、气积胀、痞气胀、癖气胀、症积胀、锁肚胀、急膈胀、中脘胀、食肠膨胀、蛔虫胀、脾气胀、冷积胀、虚积胀。以上肿胀虚积。并当下之。用药各有法度。凡受湿肿。伤寒虚气入腹肿。食毒气肿。泻痢虚气入腹肿。此四肿所患病不相同。皆因虚盛而得之。受湿谓脾胃受湿冷。久不克化。气浮四肢。头面皆肿。食毒气由脾胃伤之。冷积毒气停留胃脘。致虚入腹作肿。伤寒由下之太早。乘虚入腹作肿。泻痢之久。脾气亦虚。是以致肿。以上宜平调胃气。补脏充实。方可去肿。先服四味理中丸。减半乾姜。加白术桑白皮同煎。伤寒虚肿加枳实。作喘加淡豆豉。泻痢虚肿服正气调胃。胃气既壮。以致生丹利之。其肿即退。再调补脏腑。用观音散良。盖固平复矣。又有气虚肿。亦名气毒。荣卫俱虚。亦名气血蛊。钱氏。小儿所患。肿胀一门。最为要急。前人少有究意。然肿胀已作。皆由荣卫不顺。脏腑怯弱。壅滞三焦。流注百脉。表里俱虚。邪正相乱。所以致受。四肢浮盛。腹肚膨满。多由食毒得之。饮冷得之。症伤得之。食饱得之。积久不化。诸虚所入。故成斯病。病由虚得。或则妄乱通下。因虚致虚。根不能去。疾加已盛。是谓坏证危甚。智者怯而为辞。庸者暴以致击。二医不同。诚属难治。原夫智者商之。谓商量斟酌轻重。良者审之。虽曰良工。犹宜审其可否之意。疑者调之。疑其病盛不可利。只宜与塌其气。明者起之。明虚实已定良方。起活。谨遵其理。始可调治。药用至真。对证克效。即无恙矣。以上先与服荣卫饮子。次服分气饮子。小儿脏腑娇嫩。乳食过伤。脾胃虚冷。不能消化乳食。停滞腹间。脾受积伤。脾土衰弱。不能制水。故流溢渍于皮肤。肿有三证。疳水、积水、惊水也。盖疳水者。其候心中虚。脚肿不可取。宜用药消之。若积水者五积在于腹。结化为水。其候或冷或热。四肢头面俱浮。作虚中积治之。宜补而后取。此是积在腹。结后化为水。其病难治。而不可作虚中积治也。惊水者。前后重叠受惊。致令心火燥渴。饮水过多。停积于脾。其候四肢肿。身上热。若其脉大者生。小者死。叔和曰水气浮大得延生。沉结应当是死别。尺脉如丝或浮洪。按之无根。乃绝脉。杨氏曰。贾洛阳以肿为痼疾。则知病之危恶。非他疾比也。夫人全性命者水谷而已。水则肾主之。土谷则脾主之。惟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胃与脾合气。胃为水谷之海。又因虚而不能传化。故肾水泛溢。浸渍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壅塞。水渗于皮肤。注于肌肉而发肿矣。其候目胞上下微肿。四肢重着。咳嗽喘。怔忡。股间清冷。小便涩黄。皮薄而光。手按成窟。举手即满。治法。杨氏曰。身有热者水气在表可汗。身无热者水气在里可下。次则通利小便。顺气和脾。不可缓也。然证虽可下。当审其虚实。权其轻重。不可过用芫花大戟猛烈之剂。用之太过。吾恐峻决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来。何以治之也。凡虚肿先起于腹而散于四肢者可活。先自四肢而后归腹者不可治。蛊胀肚上有筋。腹满而大便滑泄。久疟而转作虚浮。及唇黑伤肝。缺盆平伤心、脐突伤脾、足平伤肺、背平伤肺、或男从足肿而上。女从身肿而下。或肉硬、或手掌平皆不治。凡小儿通身浮肿。是风水肿也。小便不通者。宜利小便则愈。内经曰。三焦闭塞。水道不行。水满皮肤。身体痞肿。是风乘之故。可用长流水加灯心煎五灵脂时时呷之。更于不透风处浴之。汗出则肿消。一汗减半。再汗减七八。三汗消尽。内外俱行也。治水之法。当利小便。此乃要妙之理。则愈矣。小儿浮肿。有饮食所伤。有湿伤皮肤。有气化为水。治法。当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然后调理脾胃也。
         方
         荣卫饮子 调理婴孩气血俱虚。荣卫不顺。四肢头面手足俱浮肿。以至喘急者。并宜服此。
         川当归 熟乾地黄洗净 白茯苓 川芎 白术 甘草炙 白芍药 枳壳炒洗制 黄耆蜜炙 陈皮 右等分。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至半。去渣。通口。不拘时候。荣者血温流于脉。卫者气顺调和于络。是故荣行脉内。阴阳相合。循环无止。自年幼至长。不难呼吸。无少滞碍。其脉方调。其气乃顺。呼吸之间。脉不应息。气有违滞。流注经络。隐伏脏腑。虚热则发痈疽。背疖。实热则患疮疾瘑疥。况其荣与卫阴及阳。偏枯有作。易感寒邪。亦易致虚。百病皆由兹始。此方最良。虽儿幼小。并可与服。以杜其根。使血荣气卫。顺且和矣。腑寒脏虚温且壮也。盈亏自然而平。怯弱自然而正。阴阳均调。气脉充实。
         分气饮 调理小儿肿胀作喘。气短促急。坐卧不安。四体浮肿。饮食呕逆。神困喜睡。即宜服之。
         五味子 桔梗 白茯苓 甘草炙 陈橘皮 桑白皮 草果去壳 大腹皮 白术 枳壳去瓤切炒 川当归 紫苏 苏子 半夏麴 右等分。每服二三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子半个。煎至半。去滓通口。不拘时候。兼八味理中丸煎服。以上宜用救生丹通利。清浊无混。邪正不干。上焦得之清凉。下部受之温暖。气滞则少升降。血虚则多流注。虽是乳子。呼吸一息。其脉有数。徐徐应指。不违其数者。亦同大人流行。但在小儿受之短浅而已。若留滞其脉迟速于病。太过不及者作病。善主疗治。郁则分之。逆则顺之。停则利之。滞则降之。调理之。先宜以顺其气。大抵婴孩气顺即易治。脉壮亦易理。证候稍传。郁逆停滞。当以先明。不待传入而究竟。此方分气。预宜进服。与分水谷之方者不同为用。
         大效神功救生丹 治小儿气虚喘息。四肢浮肿。腹肚胀急。冲满胁肋。乍寒乍热。或泻或秘。皆由久停虚积。荣卫不顺。宜用此法。
         雄黄别研 朱砂另研各一分 巴豆二十粒去壳 乾姜一钱 右用米醋一盏。以巴豆姜就煮令乾。去姜不用。将巴豆出油。和雄朱研匀。雪糕搜丸。如麻子大。每一岁三丸。并用酒浸赤芍药。少许送下。
         夫幼小受疾。其未发端。无过惊风痰热疳积吐痢而已。前贤众多。述论证候。编著方药。究竟推详。各有确实奥见。其有无辜疳积。异作证候。著于篇集。或有罕见其证。未详其理者。究难用前贤之方而治今人之病也。又复有坏证恶候。自服诸家丸散。轻重相投。愈之不得全功。疾之反加为他害者。脾风之类是也。悠悠既久。方法何疑。学医之士。遇此等病未审告辞而去。若能于此触类调理。虽则未效。犹尚庶几。多是肆意勉强而为。稍或得失。利害甚重。今议救生丹方载谭氏所疗无辜积证。效验至良。晚进后生。闻而知之。且惊且喜。盖渠未尝知用苦功参究。而又随意立方。所以鲜能奏效。孩提之子。受其戕害者。正复不少。医工于此等证候。而能至诚参究。活幼起孩。十学十全。百发百中矣。
         (案:以上一节议论。与前后各方不合。当是他处错简而来。)
         疗小儿身体满气急。夜卧不得方。
         右用郁李仁一合。捣末。和面溲作饼子。如常法与儿吃。微利即瘥。一方为末六分。水七合和调。去滓。煮粥与儿吃之。
         宽腹丸 治小儿疳气。腹胀不思饮食。或面肿者。
         牵牛 萝卜子 陈皮 青皮 木香炮各一两 槟榔 紫苏子 木瓜半两 巴豆七粒不去壳同炒黄去巴豆 右为末。糊丸如小豆大。三岁三十丸。紫苏木瓜汤下。
         黄耆茯神散 治小儿荣卫气虚。精神不爽。面无颜色。唇口青白。哕逆昏睡。全不思食。身体微肿。
         黄耆蜜炙 茯神去末 天南星炮 白扁豆炒黄 防风去芦 白附子炮 肉桂去皮 白芍药 山药各等分 右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加味五苓散 治肿满。因积而得。既取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
         猪苓 赤茯苓 白术 泽泻各一两 木香 沉香 槟榔各三钱 白豆蔻一钱 缩砂仁五钱 右味煎樟柳木通灯心汤调下。
         大黄汤 治小儿咳肿。壮热有实方。
         麝香三铢别研 大黄四分 甘遂 石膏各三分 黄芩 甘草 青木香各三分 前胡四分 右为粗末。水七升。煮一升九合。每服三合。日四服。夜三服。
         塌气散 治肿满因积而得。既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
         赤小豆 陈皮去白 萝卜子 白术炒 茴香炒各五钱 木香二钱炮 甘草一钱炙 青皮五钱加以巴豆二钱去壳炒去巴豆不用 右末。饭汤下。或姜枣汤下。治疳水灯心汤下。
         治小儿脐赤肿。
         以杏仁杵如脂。内体中相和。傅脐肿上。
         治男子妇人小儿积年脚气肿痛。及腹肚蛊肿。服之痛止肿消。方见大人脚气肿满门
         椒目饮 治小儿痢后虚肿。并头面浮肿。或身热。
         白术 秦艽 椒目 甘草 香薷 通草 右等分为末。一钱。水盏煎三分。去滓。食前。不宜吃蠡鱼鲤鱼。二物皆能肿。
         使君子丸 治小儿面黄。大小便赤。遍身浮肿。此脾疳食积。气滞而成。
         使君子一分面裹熟去面 黑牵牛末一两 灵脂半两 黄连 陈皮一分 江子七粒同陈皮黄连炒江子不用 右为末。粟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生姜橘皮汤下。
         神助散 治小儿头面。手足浮肿。
         泽泻 猪苓去黑皮各二两 黑牵牛二两半微炒取末 葶苈三两炒香别研 椒目一两 木香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以葱白三茎。将水一盏。煎至半盏。调药三钱。绝早面向东服。如人行十里久。浆水葱白煮稀粥。至葱烂。入酒五合。热啜。量人啜多少。须啜一升许。不得吃盐并面。自早至午当利小便三四升。或大便利。喘定肿减七分。隔日再服。
         五皮散 治小儿诸般浮肿。气急不食。
         桑白皮 大腹皮 茯苓皮 姜皮 陈橘皮各等分 右口□父咀。三岁一钱。紫苏叶三五片。水半盏。煎三分。去渣。无时。
         泽苓散 治小儿遍身浮肿。气急不食。
         木通一两半 泽泻 萝卜子各半两 木猪苓 汉防己各一两 右口□父咀。一钱。水酒共半盏。葱白三寸。煎三分。去滓。小便通利即瘥。
         内消丸 治小儿头面手足虚浮。
         木香一钱煨 防己一钱半 丁香二十五粒 青皮五钱去瓤锉用巴豆十四粒去壳同炒候黄色去巴豆不用 右末。饭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岁五丸。四五岁七丸。或十岁小儿陈皮汤下。女儿艾叶汤下。一日三服。
         实脾散 治积饮。能补脾消积。进食。五苓散通利水道。三药合和。
         用萝卜子、木通、薏苡仁、车前子草、赤小豆、冬瓜仁、糯米汤调入。烧盐。盖脾土固实。水去肿消。一方五味同炒黄色。去巴豆面糊为丸。小豆大。三岁三十丸。橘皮汤下。
         红粉散 治小儿浑身虚肿。气喘。不思饮食。
         朱砂一钱 槟榔一钱 轻粉半钱 右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薄荷汤调下吃。一服则取下。仍用前观音散、人参散、神术散、调其胃气。忌生冷粗硬等物。
         槟榔丸 治小儿遍身浮肿。
         黑牵牛三两炒 青木香 青皮 防风 槟榔各一两 右为末。面糊为丸。如芥子大。每服二十丸。桑白皮汤下。
         香橘丸 治小儿四肢肿满。
         杏仁十四个 巴豆十四个 青皮 陈皮各半两 麸半升 右一处炒白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冷姜汤下。
         宣气散 治小儿腹急气粗。并治风肿气肿。通身肿。及疮痘盛出。身热烦渴。腹胀喘促。大小便涩。面青闷乱。又治久泻不退。脾虚生热。止与一服。后补之。
         木香一分 槟榔 橘皮 甘草各半两 黑牵牛一两半生半炒 右口□父咀。一钱。水半盏。煎三分。去滓。三岁一钱。
         香槟散 治小儿疳食气。腹大气粗。应有浮肿。并疗。
         木香 槟榔 黑牵牛 青皮各半两 商陆一两 右为末。三岁一钱。煎木通汤调下。或为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汤下。肚大常服自消。
         分气饮 治肿胀作喘。气短而急。
         北梗 赤茯苓 陈皮 桑白皮炒 大腹皮 枳壳制 半夏麴 真苏子微炒 紫苏 甘草各二钱炙 草果仁一钱 右锉散。每服一钱半。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一个。煎服。若心脐起。掌心平。缺盆平。背心平不治。大喘气粗不食。乃肾水盈溢。上行傍浸于肺。亦不治。
         葶苈煎 治小儿肿满。服药不退。
         葶苈纸上炒三分 防己一两半 泽泻三两 泽漆叶一两一钱 赤茯苓去黑皮三钱 郁李仁去皮尖炒一两下 柴胡去苗二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膏三两 右七味。粗捣筛。水一斗。煎三升半。去滓。入杏仁膏。又白蜜一斤。慢火煎。如稀饧。每半钱温水调下。渐加之。更量儿大小加减。
         甘遂丸 治小儿肿满结实。诸治不瘥。
         甘遂炒 葶苈纸上炒 车前子 猪苓去黑皮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 芍药各三钱 泽漆叶 黄芩去黑心 鳖甲去裙襕醋炙各半两 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五六岁儿。每服五丸。竹叶汤下。以利为度。量儿大小加减。
         塌气散 退肿。治积水惊水。或饮水过多。停积于脾。故四肢肿而身热。宜用内消之药。其肿自退。
         赤小豆 陈皮 萝卜子 甘草各半两 木香一分炮 右末。姜枣煎。去滓。大小加减。通口服。
         牵牛丸 治小儿疳气。头面及四肢肿。
         黑牵牛 白牵牛各半两 青皮 陈皮 右等分为末。糊丸如小豆大。三岁三十丸。米汤下。些小肿。常服自消。
         塌气丸 治小儿疳气。腹胀喘急。并面浮肿。
         丁香 胡椒炒一分 萝卜子炒 白牵牛生各一两 右为末。面糊丸。小豆大。三岁三十丸。米汤下。
         治小儿身肿。并手足肿兼瘾疹。
         用巴豆五十枚。去皮心。水二升。煎取一升。用帛于汤中。随手拭之。
         治小儿毒气攻腮肿赤。可畏者。
         皂角二两去核 天南星二钱生用 糯米一合为末 右为细末。姜汁调涂。立效。
         郁李丸 治小儿疳食。气急肿满。
         郁李仁汤炮去皮炒 槟榔各半两 牵牛一分炒 右等分为末。糊丸。小豆大。三岁三十丸。葱白汤下。不拘时。量儿大小加减。
         塌气散 治小儿腹胀气粗。并疳食攻面目浮肿。
         木香一分 青皮半两 巴豆三十粒同炒黄色去巴豆 右为末。三岁半钱。米汤调下。食前连进。即效。
         治小儿浮肿。
         蒲种壳 天罗 灯草 右用葱。浓煎汤服之。又煎。洗净尤妙。即愈。
         郁李仁汤 治小儿通体肿满。腹胀气喘。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捣研 大黄煨锉 柴胡去苗各一两半 芍药 猪苓去黑心 泽泻各一两 赤茯苓去黑皮 麻黄去根节一分 升麻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鳖甲去裙醋炙各三钱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用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渣。分温二服。日再。以利为度。量儿大小加减。
         商陆散 治小儿浮肿。腹满气急。利小便。
         泽泻 商陆各等分 右为末。一岁一钱。煎桑白皮汤调下。商陆醋炒为末。调涂肿毒妙。醋调。并治咽喉肿。
         治小儿脐肿。
         右取桂心炙令热。熨之。日可四五度。
         治小儿热肿。
         右用鲤鱼胆涂之。
         甘遂丸 治小儿肿满结实。诸治无益者。(方见801页泽漆丸)
         二牛丸 治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
         黑牵牛 白牵牛各四两炒 右为末。井花水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萝卜子煎汤下。
         沉附汤 治肿面满。因积而得。既取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若再用利小便药。性寒而小便愈不通。到此则束手矣。盖中焦下焦不升降。为风寒痞隔。故水凝而不通。宜服沉附汤。则小便自通。喘满自愈。大小便通用。久服无碍。
         附子一粒生皮去脐切成片子 右用生姜十片。水三盏。煎至八分。次用沉香一钱。磨水入药。再煎三沸。空心服。
         胃苓丸 治肿满因积而得。既取积而肿作。小便不利。
         平胃散 五苓散 右等分和合。蒸为丸。木通汤下。
         又方 治肿满因积而得。既取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
         平胃散二钱 右煮萝卜子一碗。取青汁一盏入药。用姜枣。再入萝卜子同煎服。
         附豆丸 治脾虚受湿虚肿。
         附子一个生去皮切作四片 赤小豆一盏 右用水浸。慢火煮。候豆热附子透软。取附子焙乾为末。以薏仁糊煮糊丸。空心萝卜子煎汤送下。仍以烧盐和所煮赤小豆。空心食之。
         紧皮散 治一切肿。经取已消。脾胃虚弱。
         白术炮 赤茯苓 木香 泽兰 厚朴姜制 续断 肉桂 槟榔 陈皮去白 麦芽炒 神麴 青皮 椒目 木通 扁豆 右口□父咀。每服姜煎枣子苏叶同煎。空心温服之。
         海蛤散 治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方见804页)
         水肿附论
         夫小儿水气肿满者。由将养不调。肾脾二脏俱虚故也。肾主水其气不通于阴。脾主土候于肌肉而克水。肾虚不能传其水液。脾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气流溢于皮肤。故令肿也。其水肿者。则皮薄如熟李之状也。若皮肤虚受风。风搏于气致肿者。但虚肿如吹。此风气肿也。
         方
         槟榔散 治小儿水气。肿满喘促。坐卧不安。
         槟榔煨熟炒 大黄锉炒各三钱 葶苈纸上炒 牵牛子炒各半两 右捣罗为散。三四岁每服半钱。熟水调下。以利为效。量儿大小加减。
         葶苈散 治小儿水肿气粗。
         葶苈炒 防己 甘遂 大戟 右等分为末。三岁一钱。桑白皮汤调下。食前。
         泽漆丸 治小儿水肿腹大。诸药不瘥。
         泽漆叶 葶苈纸上炒各半两 黄芩去黑心 甘遂炒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研 芍药 猪苓去黑皮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 车前子各三钱 鳖甲去裙醋炙 柴胡去苗各半两 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绿豆大。五六岁儿。每服五丸。温水下。更看儿大小增减。一方用竹叶汤煎下。
         大戟丸 治小儿水气浮肿。
         大戟 葶苈炒各一钱 青皮三钱 江子半钱 右为末。饭为丸。每五丸。茶汤下。如泻后用人参白术散补之。
         葶苈散 治小儿水肿。
         葶苈隔纸炒 牵牛炒 桑白皮炒 槟榔等分 右为末。生姜蜜汤调下。
         圣丸子 治小儿水肿腹肿。霍乱呕逆。腹冷食不下。两胁痛。并下痢脓血。小便赤涩。又理肺气喘急咳嗽。
         右葶苈(案:此下有缺文)。下痢松树皮汤。小便赤涩灯心汤。喘急咳嗽人参杏仁汤送下。如痢后肿。先服益黄散。次与之。
         二物汤 有患气积急。积久不瘥。遂成水病。攻面目身。从腰上肿。此汤发汗悉愈。
         麻黄去节四两 甘草一两 右口□父咀。三岁一钱。水半盏。煎三分。去滓。
         构皮汤 治小儿肿满。
         构木白皮切五合即椿树也 赤小豆四合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温服。日更。再量儿大小增减。
         桑根白皮散 治小儿水气肿满。上气喘促。小便赤涩。大便稍难。一名猪苓汤一名海蛤汤
         桑白皮半两锉 海蛤一分 汉防己一分 赤茯苓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猪苓去黑皮各一分 川朴硝一两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桑白皮散 治小儿水气遍身肿满。喘促。小便不利。
         桑根白皮半两炒 射干 赤茯苓 黄芩 木通锉 泽漆 泽泻 汉防己各半两 右捣细末为散。每服以煮赤小豆汤调下半钱。每日三四服。看儿大小加减服之。
         牡蛎散 治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者。宜服之。
         牡蛎煅 泽泻 蜀漆洗炒 商陆 葶苈 海藻 栝蒌根各等分 右末。三岁一钱。灯心汤调下。小便利。止。
         赤茯苓散 治水气肿满。咳嗽喘不止。
         赤茯苓 桑根白皮锉 贝母煨令黄各半两 川升麻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桔梗去芦各一分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
         白术散 治小儿水气肿。
         白术 木香炮 甘草炙 茴香炒 青皮浸去皮切各半两 巴豆三十枚去皮膜同青皮一处炒了仍去巴豆不用 右为末。饭饮调下。
         茯苓丸 治小儿水气面目肿。小便涩。腹胀满。
         赤茯苓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汉防己 紫苏子微炒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半两 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煎桑根白皮汤下十丸。日三服。五岁以下。减丸服之。
         甜葶苈丸 治小儿水气通身肿满。心腹妨闷。坐卧不安。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牵牛子微炒 雄雀粪各半两 大戟一分 巴豆去皮心七粒研纸裹去油 腻粉一钱研入 右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用枣瓤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茶下一丸。日二服。五岁以上。加丸服之。
         甘遂散 治小儿水气遍身肿满。大小便难。喘促不得睡卧。
         甘遂炒 大黄锉炒 牵牛子炒各三钱 葶苈纸上炒一钱 槟榔炒锉 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匙。熟水调下。以利为度。量儿大小加减。
         水宝散 治小儿疳水。通身虚肿。状如熟李者。
         童子青橘皮 珠子甘遂微炒 右等分为末。三岁一钱。用麦糵煎汤点腊茶清调下。食前。通利为效。忌咸酸食三五日。凡治肿者。气虚只与五苓散补。
         甘遂槟榔散 治积水疳水。并宜服之。
         甘遂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槟榔一钱生用 右末。紫苏木瓜汤点下。忌服甘草药。积水疳水皆宜服之。此候久而不痊。必连阴肿。脾肾俱坏之。然如此已是危证。不可取下。只可利水道。固脾土当用之。五苓散和平胃散、加麦门冬姜枣煎服。一方无陈皮。灯心萝卜子汤下。脚肿木瓜汤下。
         又方
         右用钱氏益黄散去丁香加木香。去诃子加萝卜子。为细末。大小以意加减。煎汤调下。
         海蛤散 治小儿疳水。肿满气急。
         泽泻 海蛤 防己各一分 萝卜子三十粒 右为末。三岁一钱。酒调下。连进二服。小便利。即效。
         葶苈散 治小儿水气肿满。
         甜葶苈隔纸炒 紫牵牛略炒取仁 白桑皮炒 鸡心槟榔 川大黄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半钱。水半盏。姜三片。蜜半匙。煎汤调下。或煎大流气饮。研青木香丸灌下。
         禾□里豆根汤 治小儿气肿满。小便涩。
         禾□里豆根 车前草 桑根白皮各半两 葵子 赤小豆各半两 右细锉和匀。每服取一分。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为二服。日三四服。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猪苓散 治小儿水气肿满。小便不利。脐腹妨闷喘促。
         猪苓去黑心 桑根皮锉 赤茯苓 海蛤 甜葶苈隔纸炒紫色各一分 右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木香散 治小儿水气。四肢浮肿。腹胁妨闷。
         木香 赤茯苓各一分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牵牛子微炒三分 右捣细末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以利为度。随儿大小加减。
         槟榔饼子 治小儿水气。四肢浮肿。胀胁妨闷。
         槟榔一分 郁李仁半两为浸去皮微炒 右捣罗为末。以大麦面一两。和作饼子。煻灰内煨熟。量儿大小与吃。即得通利气下也。以温水下之。
         冬瓜丸 治浮肿水气。
         大冬瓜一枚。先于头边切一盖子。取去中间瓤不用。以赤小豆水淘净。填满冬瓜中间。再用盖子合了。用竹签定。以麻线系纸筋。黄泥通身固济窨乾。用糯米壳破取糠片两大箩。埋冬瓜在内。以火着糠内煨之。候火尽取去泥。利冬瓜令尽。薄切作片子。并豆一处焙乾。
         右为细末。以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冬瓜子汤送下。不拘时候。小便利为度。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