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外台秘要方
>>
正文
卷第十四
[卷第十四] 中风及诸风方一十四首
(灸法附)病源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从其乡来者。而人中少死病。不从卿来者。人中多死病。其为病也。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其人经脉行于五脏者。各随脏腑而生病焉。心中风。但得偃卧。不得倾侧。若唇赤流汗者可疗疗。五六日而死。肝中风。但踞坐不得低头。若连两目连额。色微有青。唇青面黄者可疗。
急灸肝俞百壮。若大青黑面。一黄一白。是肝已伤。不可复疗。数日而死。脾中风。踞而腹满。通身黄。吐咸汁出者可疗。急灸脾俞百壮。若手足青者。不可复疗。肾中风。踞而腰痛。
视胁左右。未有黄色如饼粢大者可疗。急灸肾俞百壮。若齿黄赤。须发直。面土色者。不可复疗。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胃闷汗出。视目下鼻上下两边。下行至口。色白者可疗。
急灸肺俞百壮。若色黄为肺已伤。化为血。不可复疗。其人当妄。掇空指地。或自拈衣寻衣缝。如此数日而死。诊其脉虚弱者。亦风也。缓大者亦风也。浮虚者亦风也。滑散者亦风也。(出第一卷中)深师疗中风汗出干呕。桂枝汤方。
桂心甘草(炙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掰)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方用生姜五两。忌生葱海藻菘菜。
又桂枝汤。疗中风。身体烦疼。恶寒而自汗出。头强痛急方。
桂心(五两)生姜(八两)甘草(二两炙)葛根(八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掰)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八合。日三。温覆取汁。陆伯庸用良。忌生葱海藻菘菜。(人玉曰此仲景桂枝加葛根汤方也今云头强痛急当作项强痛急才是)又麻黄汤。疗中风。气逆满闷短气方。
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石膏(四两碎绵裹)杏仁(五十枚去两仁及尖皮碎)人参(三两)干姜(五两)茯苓防风(各四两)桂心(三两)半夏(一升洗)上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先食服一升。日三服。甚良。忌海藻生葱羊肉饧菘菜。
又茯苓汤。疗中风入腹。心下如刺。不得卧。或在胁下。转动无常。腹满短气。欲死。此病或中虚冷。或素有宿食。食饮不消。或素风气在内。今得他邪。复于五脏。故成此病方。
茯苓(二两)芎干姜芍药白术当归人参(各一两)枳实(三分炙)甘草(炙一两)上九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日三。若病剧者。可相去如人行五里顷一服。胸中有气。可加人参二两。服一剂不瘥。不过两剂。神良。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酢。(并出第九卷中)千金翼中风论∶圣人以为风是百病之长。深为可忧。故避风如避矢。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昔头风岂可再发。只由不灸。其本不除。所以学人不得专恃于针及汤药等。ht病毕瘥。既不若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虽丰药饵。诸疗之要。在火艾为良。初得风之时。当急下火。火下即定。此煮汤熟。已觉眼明。岂非大要。其灸法先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
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大熟。从此以后。日别灸之。至随年壮止。凡人稍觉心神不快。即须灸此诸穴各三壮。不得轻之。苟度朝夕。以致殒毙。诫之哉。诫之哉。
又论曰∶学人凡将欲疗病。先须灸前诸穴。莫问风与不风。皆先灸之。此之一法。医之大术好。仍不及三月三日者。又有卒死之人。及中风不得语者。皆急灸之。夫卒死者气入五脏。
为生平风发。强忍怕痛不灸。忽然卒死。谓是何病。所以皆必灸之。是大要也。
又论曰∶夫得风之时。则依此次第疗之。不可违越。若不依此。当失机要。性命必危。
又凡初得风。四肢不收。心神愦。眼不识人。言不退场门。凡中风多由热起。服药当须慎酒面羊肉生菜冷食猪鱼鸡牛马蒜。乃可瘥。得患即服此竹沥汤方。
竹沥(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讫。觉四体有异似好。以进后方。(土弱日一云有荆沥一升)又方麻黄(去节)防风(各一两半)芎防己附子(炮)人参芍药黄芩桂心甘草(炙各一两)(一升)生葛汁(五合上十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半。乃下沥汁。煮取二升七合。分温三服。五日更服一剂。频与三剂。慎如上法。渐觉稍稍损。次进后方。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葱。
又方竹沥(二升)防己(一两)麻黄(三两去节)防风升麻桂心芎独活羚羊角(各二两屑)上九味切。以水四升。并沥。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两日进一剂。进三剂。若手足冷。
加生姜五两。白术二两。若未除。次进后方。忌生葱等如前。
又方防风麻黄(去节)芍药(各一两半)防己桂心黄芩(各一两)附子(三分炮)甘草(炙)白术(一两)石膏(二两碎上十七味。以水八升煮减半。下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再服。有气加橘等。
又煮散方。
防风独活芍药黄人参芎白术丹参薯蓣茯神桂心麦门冬(去心)山艽石斛防己两)橘皮(三两)生姜(二两切)干地黄(六两)附子(三两炮)远志(三两去心)上三十三味捣筛为散。每煮以水三升。纳药三两。煮取一升。绵滤去滓。顿服之。日别一服。觉心中烦热。以竹沥代水煮之。(千金有黄芩槟榔蒿本杜仲犀角无出茱萸薯蓣甘草麦门冬附子)又凡患风人多热。宜服荆沥方。
荆沥竹沥生姜汁(各五合)上三味相和。温为一服。每日旦服煮散。午后当服此荆沥。常作此将息。
防风汤。主偏风。甄权处治安平公方。
防风白术芎白芷牛膝狗脊萆(各一两)薏苡仁杏仁(去尖皮两仁者)人参葛根羌活(各二两)麻黄(四两去节)石膏(碎绵裹)桂心(各二两)生姜(五两切)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服一剂觉好。更服一剂。一剂一度灸之。服九剂汤九度灸之。灸风池一穴。肩一穴。曲池一穴。支沟一穴。五枢一穴。阳陵泉一穴。巨墟下廉一穴。合七穴即瘥。仁寿宫备身患脚。奉效灸环跳阳陵泉巨墟下廉阳辅即起行二穴。即得跪起。库狄钦偏风不得挽弓。灸肩一穴即瘥。前方忌桃李生葱。(千金翼本方并云针此云灸者盖王道不取针也)又一切风虚方。常患头痛欲破者。
杏仁(九升去尖皮两仁者曝干)上一味捣作末。以水九升研滤如作粥法。缓火煎。令如麻浮上。匙取和羹。粥酒纳一匙服之。每食即服。不限多少。服十日后大汗出。二十日后汗止。慎风冷猪鱼鸡蒜大酢。一剂后诸风减瘥。春夏恐酢少作服之。秋九月后煎之。此法神妙。可深秘之。(并出第十六卷中千金同)备急疗若卒觉体中恍恍。皮肉习习此即欲中风方。
急取独活桂心各五两二味切。以酒三升渍。于火边炙之使暖。一服五合。日三加至一升良。忌生葱。(千金同出第二卷中)近效薏苡仁汤。疗诸风方。
薏苡仁(五合)葳蕤生姜茯神(各三两)生犀角末(二两)乌梅(七枚)麦门冬(去心)竹沥(各三合)白蜜(一合)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缓煮。取二升七合汁。绞去滓。纳竹沥白蜜搅调。细细饮之。不须限以服勿轻尤佳。以防风候。忌食米醋油脂陈败难消等物。以前方疗暴风手足瘫废。言语謇涩。
神情恍惚。游风散走。或出诸四肢痹。有所不稳。似绿风候。即合服之。十日服一剂甚佳。
[卷第十四] 卒中风方七首
千金芎汤。主卒中风。四肢不仁。善笑不息方。
芎(六分)杏仁(二十枚去两仁尖皮碎)黄芩当归(炙)石膏(碎绵裹)麻黄(去节)桂心秦艽(炙)甘草(炙)干姜(各四分)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主卒中风。四肢不仁。善笑不息方。
芎(六分)黄芩当归桂心秦艽干姜甘草(炙)麻黄(去节)黄连(各四分)杏仁(二十枚去皮尖两仁碎)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大汗。忌生葱海藻菘菜猪肉。(并出第八卷中)崔氏小续命汤。疗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神情闷乱。
中。凡得四十六剂。风疾迄今不发。余曾任殿中少盐。以此状说向名医。咸云此方为诸汤之最要。
麻黄(去节)人参黄芩芍药芎甘草(炙)杏仁(去两仁尖皮碎)桂心(各一两)防风(一两半)附子(一枚大者炮)生姜(五两)上一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甚良。不瘥。合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瘥。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之。可以防喑也。
忌子倍芍药服之)又续命汤方。(太府梁卿得效)麻黄(去节)茯神生姜(各三两)附子(炮)防己甘草(炙各一两半)芎细辛上十三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八合。去滓。分三服。服别相去八九里许。覆取汗。
可服三剂。间五日一进。慎如药法。本方云∶间五日一进。若老弱虚羸。非间十日以上不可频服。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葱生菜大酢。(并出第六卷中)备急疗卒得中风急闷乱欲死方。
灸足大趾下横纹。随年壮。
又不能语者方。
灸第三或第五椎上。百五十壮。(并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小续命汤疗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停。舌强不能语。诸中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大附子(一枚炮)芍药(一两)生姜(五两)芎(一两)甘草(一两炙)麻黄(三两去节)白术(一两)木防己(一两)防风(六分)黄芩(一两)桂心(一两)人参(一两)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大善。可作三四剂必佳。忌猪肉海藻桃李生葱菘菜。(出第十四卷中)
[卷第十四] 四时中风方四首
古今录验疗中风发三春。脉浮短者多凶。大而长可疗。青龙汤方。
甘草(一两炙)麻黄(二两去节)桂心(七寸)大枣(二十枚擘)生姜芍药(各二两)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为再服。初服覆取汗。后即止。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又疗中风发三夏。脉沉紧。恶寒不汗烦。三阳汤方。
当归(一两)生姜(二两)甘草(五分炙)麻黄(五两去节)杏仁(四十枚去尖皮两仁碎)石膏(二两碎绵裹)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等物。
又疗中风发三秋。脉浮大而洪长。扶金汤方。
葛根(三两)独活(二两)附子(一两炮四破)石膏(二两碎绵裹)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九合。昼二夜一。忌猪肉冷水等物。
又疗中风发三冬。脉浮大者。温脾汤方。
芎(二两)石膏(四分碎绵裹)甘草(四分炙)黄芩(三两)杏仁(十四枚去尖皮两仁碎)麻黄(六分去节)蜀椒(二分去目闭口汗)防风(四分)桂心(五分)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卷第十四] 中风发热方三首
深师十一味防风汤。疗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腹急痛。大小便不利方。
防风当归麻黄(去节)甘草(炙各三分)茯苓天门冬(去心)附子(炮)干地黄上十一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服七合。日三。大小便不利。纳大黄人参各二分。大枣三十枚掰。生姜三两。忌海藻菘菜猪肉芜荑大酢桃李雀肉等。
又防风汤。疗中风发热。头痛面赤。吸吸苦热。恶风烦闷。身中而疼。其脉浮而数者方。
防风白术桂心蜀椒(汗)黄芩细辛芍药人参甘草(炙各一两)麻黄(三两去节)石膏(二两碎绵裹)大枣(三十枚掰)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桃李生葱生菜。(出第三卷中)范汪疗中风发热。大戟洗汤方。
大戟苦参上二味等分捣筛药半升。用醋浆一斗。煮之三沸。适寒温洗之。从上下寒乃止。小儿三指撮之。醋浆四升煮如上法。(肘后同出第一卷中)
[卷第十四] 贼风方一十二首
病源贼风者。谓冬至之日。有疾风从南方来。名曰虚风。此风至能伤害于人。故言贼风也。其伤人也。但痛不可抑按。不得动转。痛处体平无热。伤风冷则骨解深痛。按之乃应骨痛。但觉身体内凛凛冷。欲得热物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久而不去。重遇冷风相搏。乃结成瘰及偏枯。遇风热气相搏。乃变作附骨疽也。(出第一卷中)深师疗贼风入腹。五脏四肢心胸急痛。背反寒。咽干口噤戴眼方。(此故是大续命汤药分两不同)麻黄(三两去节)石膏(碎绵裹)当归芎甘草(炙)干姜桂心(各二两)黄芩(一两)杏仁(三十枚去两仁尖皮)上九味咀。以水酒各五升合煮。取四升。分为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秦艽汤。疗贼风入腹。抢心拘急。四肢不随。腹满欲死者方。
桂心防风黄芩干姜茱萸秦艽甘草(各一两炙)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汤令热。不瘥更作。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竹沥汤。疗大虚挟风。及贼风入腹。腹中拘痛。烦乱恍惚。妄语迷惑不知人。口噤不开。
余病。体虚受风。躁愦欲死方。
秦艽甘草(炙)防风当归(各二两)茵芋乌头(炮)干姜细辛人参黄芩桂心天雄(炮)木防己茯苓白术(各一两)上十五味切。以竹沥一斗半。煮取五升。随病加后药。胸逆满加前胡二两半。半夏二两洗。术附子炮各一两。腹中痛加芍药二两。椒一两。汗烦加知母一两。口干加麦门冬一两去心。体痹加麻黄二两去节。有方不用术附子。用半夏二两。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桃李雀肉酢物等。
又大续命汤。疗毒风贼风。身体不能自收。不知痛处。咽中卒不得语。若拘急腰痛。引颈目眩。不得见风。坐欲却倒。觉即反张。脊不着席。脉动不安。恍惚恐惧欲啼。上气呕逆面肿方。
杏仁(三十枚去双仁皮尖碎)芎石膏(碎绵裹)甘草(炙)桂心当归麻黄(去节)黄芩(各一两)干姜(一两)上九味切。以水六升。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为四服。取微汗。汗出粉之。勿见风。
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茵芋酒。疗贼风湿痹。身体不能自动。四肢偏枯。火炙不熟。骨节皆疼。手足不仁。
皮中淫淫如有虫行。搔之生疮。瘾疹起手。不得上头。头眩瞑。甚者狂走。历节肿及诸恶风。
悉茵芋乌头(炮)天雄(炮)石南女葳附子(炮)踯躅花(熬)秦艽木防己防风(各二两)上十味咀。以绢囊盛之。清酒三斗渍之。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平旦服一合。
不知。稍增之可至二合。以意消息。忌如常法。
又甘草汤。疗心腹绞痛。贼风入腹。胀满拘急。不得气息。并转筋。寒中下重。温中止痛。利大小便方。
甘草(炙)防风(各一两半)吴茱萸干地黄芍药当归细辛干姜(各一两)上八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再服良。忌海藻菘菜生葱菜芜荑。
又乌头膏。疗贼风。身体不随偏枯。口僻。及伤风寒身强直方。
乌头(炮)野葛(炙五两去心)莽草(一斤)上三味咀。以好酒渍令淹渐。再宿三日渍之。以不中水猪肪五斤。煎成膏。合药。作东向露灶。以苇薪煎之。三上三下。药成去滓。有病者向火摩三千过。汗出即愈。若触露鼻中塞。对火摩头顶。鼻中即通。药不可令入口眼也。(并出第九卷中)千金疗贼风所中。腹内挛急方。
麻黄(四两去节)甘草(一两炙切)石膏(如鸡子大碎之绵裹)鬼箭羽(削围如鸡子大)上四味。以东流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忌海藻菘菜。
又大岩蜜汤。主贼风。腹中。
绞痛。并飞尸遁疰。发作无时。发则抢心。胀满胁下。如刀锥刺。并主少阴伤寒方。
甘草干地黄细辛干姜当归羊脂(青羊脂更胜)桂心茯苓吴茱萸芍药(各一两)栀子(十五枚掰)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脂。温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芜荑酢物。(深师同短剧治中恶一方无桂心有防风)又乌头汤。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腹。攻五脏人阴缩。手足厥逆方。
乌头(十五枚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枚擘)生姜(一斤)桂心(六两)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别取乌头去皮四破。蜜二升。微火煎。令减五忌又仓公当归汤。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身体强直方。
当归细辛防风(各六分)独活(三分)麻黄(十分去节)附子(四分炮去皮)上六味切。以清酒八升。水四升合。煮取四升。分为四服。口不开者。校口下汤。一服当苏。再服小汗。三服大汗。忌猪肉生葱。(广济同并出第八卷中)古今录验续命汤。疗中风贼风入腹。角弓反张。口噤舌不停。目视不见。不能语。举身不仁。或心腹绞痛方。
甘草(炙)黄芩(各二两)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人参芎芍药麻黄(去节)木防己(各一两)大附子(一枚炮)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日令汗。可服三剂。不令人虚。本方有十三味。见药止有十味。忌海藻猪肉菘菜冷水鱼等物。(出第十卷中)
[卷第十四] 历节风方一十首
病源历节风之状。短气白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出。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出第二卷中)深师大风引汤。疗男女历节风大虚。手脚曲戾或变狂走。或悲笑。言语错乱。无所不疗方。
茯苓防风当归白前干姜甘草(炙各二两)大豆(一升)生姜独活(各三两)远志(去心)附子(炮)人参(各一两)大枣(三十枚)上十三味切。先以水一斗五升。煮豆枣取一斗。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为五服。
忌海藻菘菜猪肉醋物蒜面生菜等物。(出第九卷中)千金论曰∶夫历节风着人久不疗者。令人骨节蹉跌。变成癫病。不可不知。古今以来。
无问贵贱。往往苦之。此是风之毒害者也。疗之虽有汤药。而并不及松膏松节酒。若旅家贫不可急办者。宜服诸汤。犹胜不疗。但于痛处灸三七壮佳。又防己汤。疗风发历节。四肢疼痛。如捶不可忍者方。
防己茯苓白术桂心生姜(各四分)人参(二两)乌头(七枚炮)甘草(三两炙)上八味切。以苦酒一升。水一斗合。煮取三升半。一服八合。日三夜一。当觉热痹忽忽然。
宜又大枣汤。疗历节疼痛方。
大枣(十五枚掰)黄(四两)附子(一枚炮)生姜(一两)麻黄(五两去节)甘草(一尺炙)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古今录验同)又疗历节诸风。百节酸疼不可忍方。
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不能五十遍二十遍亦可用)上一味以炼苏三升。温和松脂三升。熟搅令极调。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数数食面粥为佳。慎血腥。生冷。酢物。果子。百日瘥。
又松节酒。主历节风。四肢疼痛犹如解落方。(通按音投酒再酿也)松节(四十斤细锉以水四石煮取一石)猪椒叶(四十斤细锉以水四石煮取一石)上二味澄清。合渍干曲五斗候发。以糯米四石五斗酿之。依家酝法四。勿令寒冷热。
第一时下后诸药。
柏子仁(五两)磁石(十二两末)独活(十五两)天雄(五两炮)茵芋(四两炙)防风(十两)秦艽(六两)芎(五两)人参(四两)萆(五两)上十味细切。纳饭中炊之。下为池。足讫。封头四十日。押取清。适性服之。勿令至醉吐。忌猪肉冷水。
又方松膏一升捣。酒三升浸七日。服一合。日再。数剂即愈。
又方松叶三十斤。酒二石五斗。渍三七日。服一合。日五六。(并出第八卷中)延年疗历节风四肢头面肿方。
黄(十二分)独活(八分)生地黄(切三升曝干)豆豉(一升熬)鼠粘子(三升曝干)上五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猪肉。(一方无鼠粘子)又疗历节风流入腰脚方。
独活(六两)玄参(四两)犀角(屑)升麻(各三两)生地黄(切三升曝干)豉(三合熬)鼠粘根(切三升曝干)上七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并出第十卷中)古今录验防风汤。主身体四肢节解疼痛如堕脱。肿按之皮急。(一作陷)头眩短气。温温闷乱如欲吐方。
防风桂心知母(各四两)白术生姜(各五两)芍药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二枚炮)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忌生葱猪肉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四卷中千金有半夏杏仁芎为十味无附子)
[卷第十四] 中风角弓反张方七首
病源风邪伤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似角弓者。由邪入诸阳经故也。(出第一卷中)肘后疗中风。无问男子妇人。中风脊急。身如弓。紫汤方。
鸡屎(二升)大豆(一升)防风(三两切)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防风取三合汁。豆鸡屎二味中熬之令黄赤色。用酒二升淋之。去滓。然后用防风汁和。分为再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衣覆取汗忌风。(出第二卷中)短剧大岩蜜汤。疗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并生卒心腹绞痛方。
茯苓芎当归甘草(各一两炙)桂心(二两半)栀子(十四枚掰)吴茱萸(三两)细辛干姜干地黄(各二两)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相去如行十里顷。若痛甚者。加羊脂三两当归芍药人参各一两。心腹胀满坚急者。加大黄三两。忌酢生葱生菜海藻菘菜芜荑等。(出第四卷中)千金小岩蜜汤。主恶风。角弓反张。飞尸入腹。绞痛闷绝。往来有时。筋急少阴伤寒。
口噤不利方。
大黄(二两)雄黄(一两)青羊脂干姜桂心芍药甘草(炙)细辛干地黄(各四分)吴茱萸(三两)当归(四两)上十一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六服。重者加药。用水三斗。煮取九升。分十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深师同)又疗半身不随。手足拘急。不得屈伸。体冷。或智或痴。身强直。不语。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状。角弓反张。或欲得食。或不用食。大小便不利方。
人参桂心当归独活黄芩干姜(各三分)甘草(二分炙)石膏(六分碎绵裹)杏仁(四十枚去皮两仁尖碎)上九味切。以井华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二服。日二。覆取汗。不汗更合服之。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又疗贼风口噤角弓反张者方。
当归防风(各三分)独活(六分)麻黄(去节五分)附子(一枚炮)细辛(二分)上六味切。以酒五升。水二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开。尺口下汤。一服当开。
二服小汗。三服大汗。又单服荆沥。忌猪肉冷水生菜。(并出第八卷中)备急疗若身体角弓反张。四肢不随。烦乱欲死者方。
清酒(五升)鸡屎白(一升熬)上二味捣筛合和。扬之千遍。乃饮之。大人服一升。小儿服五合。更小者服三合良。(肘后同出第二卷中)必效疗风入耳。角弓反张。及妇人风方。
乌豆二升。熬令声绝。酒三升。纳铛中急搅以绢滤顿服取汗。不过三剂。极重者和鸡粪合熬。若口不开者灌之良。(备急文仲同出第三卷中)古今录验疗卒中风。身体直。角弓反张。口噤。西州续命汤方。
麻黄(去节)干姜(各三两)附子(一两炮)防风桂心白术人参芎当归甘草(炙各一两)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及两仁碎)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未食分再服。覆令汗出。(文仲同出第一卷中)
[卷第十四] 风口噤方一十首
病源诸阳经筋皆在于头。三阳之筋。并络入于颔颊。夹于口。诸阳为风寒所客则筋急。
故口噤不开。诊其脉迟者生。(出第一卷中)深师竹沥汤。疗卒中恶风噎倒闷。口噤不能语。肝厥方。
淡竹沥(一斗)防风葛根(各一两)菊花细辛芍药白术当归桂心通草防己人参(各一两)甘草(炙)附子(炮)茯苓玄参(各一两)秦艽生姜(各二两)枫寄生(三两)上十九味切。以淡竹沥一斗。煮药取四升。分为四服。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菜生葱醋桃李雀肉等物。
又甘竹沥汤。疗卒中恶风噎倒闷。口噤不能语。肝厥。尸蹶死不识人。闭目。灸针不知痛。风狂。宜服此汤方。
甘竹沥(一斗)生姜(三两)防风甘草(炙各三两)防己麻黄(去节)人参黄芩上十四味咀。以汤渍药令赤。合竹沥煮取四升。分为四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生菜猪肉冷水。(并出第十九卷中)千金排风汤。主诸毒风气邪风所中。口噤闷绝不识人。身体疼烦。面目暴肿手足肿方。
犀角末羚羊角贝齿末升麻末上四味。各一两和匀。以方寸匕为一分水二升半纳四匕。煮取一升。去滓。服五合。杀药者以意增之。若肿和鸡子敷上。日三。老小以意。亦可多合用之。(深师同)又疗中风口噤不能言者方。
防己(二两)葛根(三两)桂心麻黄(去节各二两)甘草(炙)防风芍药(各一两)生姜(四两)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喑不能言皆疗。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方服淡竹沥一斗。
又方白术(四两切)酒(二升)上二味合煮取一升。顿服之。忌桃李雀肉。
又方服荆沥一升。
又方豉(五升绵裹)吴茱萸(一升)上二味以水七升。同煮取三升。渐渐饮之。(并出第八卷中)备急陶隐居效验方。疗人卒中风。口不开。身不着席。大豆散方。
大豆(二升熬令焦)干姜椒(汗各三两)上三味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一。汗出即瘥。大良。(文仲同)又方若口噤不开。大豆五升。熬令黄黑。以五升酒渍。开口灌之取汗。肘后同。(并出第二卷中)
[卷第十四] 风口方九首
病源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诊其脉浮而迟者可疗。养生方云∶夜卧当耳勿得有孔。风入耳中。喜口。(出第一卷中)广济疗风着口面语不多转方。
生地黄汁(一升)竹沥(一升)独活(三两切)上三味相和煎取一升。顿服之。未正更进药一剂。无所忌。(出第一卷中)深师续命汤。疗中风口僻噤诸疾。卒死不知人。补虚起死神方。
人参木防己麻黄(去节)芍药芎甘草(炙)黄芩白术(各一两)桂心防风(各二两)大附子(一枚炮)生姜(五两)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不瘥复作。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
又疗中风面目相引偏僻。牙车疼急。舌不得转方。
牡蛎(熬)矾石(烧令汁尽)附子(炮)灶中黄土上四味分等捣筛。以三岁雄鸡冠血和药。敷其急上。预持鉴及水着边照。才欲复故便洗去血。不速去便过不复还也。(肘后范汪同出第九卷中)千金附子散。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僻方。
附子(炮)桂心(各五两)细辛防风人参干姜(各六两)上六味捣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稍稍增之。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
又口不正方。
取空青如豆一枚含之即愈。(范汪同)又疗卒中风口方。
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泄气。一头纳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即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千金不传)又方灸手交脉三壮。左灸右。右灸左。其烟如鼠屎形。横安之。两头放火也。
又方炒大豆三升令焦。以酒三升淋取汁。顿服之。
又方大皂荚五两去皮子下筛。以三年大醋和。右涂左。左涂右。干更涂。(并出第八卷中)
[卷第十四] 风失音不语方八首
病源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声之户。舌者声之机。唇者声之扇也。风寒客于会厌之间。故卒然无音。皆由风邪所伤。故谓风失音不语。养生方云∶醉卧当风使人发喑。
(出广济疗风失音不得语方。
羌活(十分)甘草(炙)人参(二分)荆沥竹沥生地黄(汁各二升)大附子(一枚炮八分)上七味切。诸药纳三汁中。煎取一升六合。去滓。分温二服。未瘥。四五日更进一剂。
取微利。忌热面海藻菘菜猪肉冷水芜荑鱼蒜粘食。(出第一卷中)深师防风阳。疗中风两目不开。不能言。短气欲死方。
防风甘草(炙)黄芩茯苓当归(各一两)杏仁(五十枚去两仁尖皮)秦艽(半两)生姜(五两)干枣(三十枚擘)麻黄(二两去节)上十味咀。以清酒水共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发汗。忌海藻菘菜大酢。
又四逆汤。疗卒中风不能言。厥逆无脉手足拘急者方。
山茱萸细辛干姜(炙各一两)甘草(三两炙)麦门冬(一升去心)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葱菜。(出第九卷中)肘后疗卒不得语方。
以苦酒煮芥子。敷颈一周。以衣包之。一日一夕乃解。即瘥。(范汪千金同)又方煮大豆煎其汁。令如粘含之。亦但浓煮饮之。(并出第一卷中范汪同)千金厥失音论曰∶风寒之气客于中。滞不能发。故喑不言。及喉疼失声。皆风邪所为也。入脏皆能杀人。凡尸蹶如死。脉动如故。阳脉下坠。阴脉上争。气闭故也。疗之方。
取灶突墨弹丸大。浆和饮之。
又方浓煮桂汁服之一升。覆取汗。亦可末佳着舌下。渐咽汁。忌生葱。(范汪同)又方浓煮豉汁含之亦佳。(并出第八卷中)
[卷第十四] 风不得语方二首
病源脾脉络胃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心之别脉系舌本。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出第一卷中)救急疗中风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
不令人虚。汤方。
麻黄(去节)防己黄芩桂心芍药甘草(炙各一两)防风人参(各六分)附子(一枚炮)生姜(二两)上十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空腹分为三服。服别相去十里。能言别服十剂。诸风悉愈。禁生冷及风劳酒。(出第六卷中千金有芎杏仁为十二味)古今录验疗卒不得语方。
取人乳汁半合。以着美酒半升中合搅。分为再服。(肘后范汪同出第十卷中)
[卷第十四] 风身体手足不随方二首
病源风身体手足不随者。由体虚腠理开。风气伤于脾胃之经络也。足太阴为脾之经。脾与胃合。足阳明为胃之经。为水谷之海也。脾候身之肌肉。主为胃消行水谷之气。以养身体四肢。脾气弱则肌肉虚。受风邪所侵。故不能为胃通行水谷之气。致四肢肌肉无所禀受。而风邪在经络。搏于阳经。气行则迟。关机缓纵。故令身体手足不随也。诊其脉。脾脉缓者为风痿。四肢不用。又心脉肾脉俱至。即难以言。九窍不通。四肢不举。肾脉来多即死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极力左右振两臀。不息九通。
愈臀气不已。愈臀痛劳倦风气不随。患久行不觉痛痒。作种种形状。又云∶偃卧合两膝。布两足。
生腰气。床席必须平而且稳。正身仰卧。缓解衣带。枕高三寸握固。握固者。必两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两脚竖指。相去五寸。安心定意。调和气息。莫思余事。
意专念气。徐徐漱醴泉。漱醴泉者。以舌舐略唇口牙齿。然后咽唾。徐徐以口吐气。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待好调和。引气吐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从脚趾头使气出。引气五息六息。一出之为一息。数至十息。渐渐增益。能至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食生菜及鱼肥肉。大饱食后。喜怒忧恚。不得辄行气。唯须向晓清静时行气佳。能愈万病。(出第一卷中)千金疗心虚寒。性气反常。心手不随。语声冒昧。其所疾源。厉风损心。白术酿酒。补心志定气方。
白术(切)地骨根皮荆实(各三升)菊花上四味切。以水三石。煮取一石五斗。去滓。澄清取汁。酿米两石。用曲如常法。以酒熟随多少能饮。常取小小半醉。忌桃李。(出第八卷中)古今录验小续命汤。疗中风入脏。身缓急不随。不能语方。
麻黄(去节)桂心(各三两)甘草(炙)人参芍药芎黄芩防风当归石膏(各二两碎绵裹)白术(一两)生姜(五两)附子(二枚炮)杏仁(三十枚去皮尖两仁)上十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不瘥。可服三四剂。一方石膏三两。忌海藻菘菜生葱桃李猪肉。(出第四卷中)
[卷第十四] 风半身不随方八首
病源风半身不随者。脾胃气弱。血气偏虚。为风邪所乘故也。脾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
半身不随也。诊其脉寸口沉细。名阳中之阴。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臂偏不举。又寸口偏绝者。则不随其两手。尽绝者不可疗。(出第一卷中)深师疗风半身不随。口不能言。十物独活汤方。
独活(四两)桂心(五两)生葛根(八两)甘草(炙)防风当归(各二两)生姜(十两)芍药附子(一两炮)半夏(一升洗)右药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大验。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羊肉饧。
(出第九卷中)千金疗卒暴风口面僻。半身不随不转。竹沥汤方。
竹沥(三升)防风防己升麻桂心芎羚羊角(屑各二两)麻黄(四两去节)上八味切。以水四升。合竹沥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三日服一剂。常用。忌生葱。(广济同集验无羚羊角余同)又疗心虚寒风。半身不随。骨节离解。缓弱不用。便利无度。口面斜。姜附汤方。
干姜附子(炮各八两)麻黄(去节)芎桂心(各四两)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三日一剂。忌猪肉生葱冷水。(崔氏同)又疗大风半身不随方。
蚕砂(两石)上一味熟蒸。作直袋三枚。各受七斗。即热盛一袋着患处。如冷即取余袋。一依前法。
数数传。(并出第八卷中)古今录验疗大痹。一身不随。或半身一手一臂。口不能言。习习不知人。不觉痛痒。续命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防风(二两)石膏(碎绵裹)黄芩干地黄芎当归甘草(炙各一两)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双仁)桂心(二两)上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日再服之。当汗出。气下自覆。当慎护风寒。不可见风。并疗上气咳逆。面目大肿。但得伏不得卧更善。忌海藻菘菜生葱芜荑。
又独活汤。疗风。半身不随。口不能语方。
独活(四两)生葛根(半斤)芍药(三两)防风(二两)半夏(一斤洗)桂心(五两)当归附子(炮)甘草(炙各二两)生姜(十两)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一方去半夏。用麻黄三两去节。
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等。
又八风续命汤。疗半身不随。手脚拘急。不得屈伸体冷。或痴或智。身强直不语。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状。或角弓反张。或欲得食。或不用食。或大小便不利。皆疗之方。
麻黄(八分去节)人参桂心当归独活甘草(炙各三两)石膏(六分碎绵裹)黄芩干姜(各三分)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上十味切。以井花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二服。日二。覆令汗。汗解。食白糜慎风。
不汗复更服。唯汗得瘥。忌生葱海藻菘菜。
又八风九州汤。疗男子妇人寒冷不自爱护。当风解衣。汗出卧冷湿地。半身不随。手足苦冷。或不随。或俯仰屈伸难。周身淫淫痹。四肢不收。状如风狂。饮食损少方。
麻黄(四两去节)甘草(炙)干姜附子(炮)防风独活(各三两)石膏(绵裹)茯苓白术芎柴胡当归人参(各二两)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细辛(二两)上十五味切。以水一斗。清酒五升渍三夜。煮取四升。分为三服。一日令尽。若病患羸瘦者肉雀肉。(并出第四卷中)
[卷第十四] 瘫痪风方四首
广济疗瘫痪风及诸风。手足不随。腰脚无力方。
驴皮胶(五两炙令微起)上一味。先煮葱豉粥一升别贮。又香淡豉二合。以水一升。煮豉去滓。纳胶更煮六七沸。胶烊如饧。顿服之及暖。吃前葱豉粥。任意多少。如吃令人呕逆。顿服三四剂即止。风并瘥。忌热面炙猪肉鱼蒜。
又疗热风瘫痪常发者方。
羌活(二斤)谷子(一升五合水中取沉者)上二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稍加之。无忌。(并出第一卷中)文仲疗瘫痪风方。
生地黄汁淡竹沥荆沥(各一升)防风(四分)独活(八分)附子(一枚中形正者炮)上六味切三味。以和地黄等汁。煮取半升。去滓。空腹分再服取暖。隔日一剂。若虚三日一剂。服可绝根。大神验。忌猪肉芜荑。(备急同出第八卷中)元侍郎希声集疗瘫痪风神验方。
侧子(一两去皮)五加白皮(四两)磁石(一斤绵裹)甘菊花(一斤)汉防己羚羊角(屑)杏仁(去皮仁(一升)防风芎上十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煎。取三升。分温三服。相去十里久。将息取汗讫。敷粉勿当风。慎热物及猪鱼蒜酒。(出第一卷中)
[卷第十四] 风痱方三首
病源风痱之状。身体无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乱。一臂不随者。风痱也。时能言者可治。不能言者不可治也。(出第一卷中)千金疗风痱方。风痱者。卒不能语。口噤。手足不随而不强直是也方。
伏龙肝(五升末)冷水八升和搅。取其汁饮之能尽佳。(范汪同兼主中恶出第八卷中)古今录验西州续命汤。疗中风痱。身体不自收。口不能语。冒昧不识人。不知痛处。但拘急中外皆痛。不得转侧。悉主之方。
麻黄(六两去节)石膏(四两碎绵裹)桂心当归甘草(炙各二两)芎干姜黄芩(各一两)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九升。先煮麻黄再沸。吹去沫。后下诸药。煮取四升。初服一升。
稍能自觉者。勿熟眠也。可卧浓覆。小小汗出已。渐渐减衣。勿复大覆。不可。复服瘥。前服师胡洽集验文仲肘后千金同)又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人。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疗产妇大去血者。及老人小儿方。
甘草(炙)桂心当归人参石膏(碎绵裹)干姜(各二两)麻黄(三两去节)芎(一两)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更服。
病及用水升数煮取多少并同。汪云∶是仲景方。本欠两味。(出第八卷中)
[卷第十四] 偏风方九首
病源偏风者。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故为偏风也。其状或不知痛痒。或缓纵。或痹痛是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侧势急挽之二七。去头骨急强。头风脑旋。喉痹。膊内冷注偏风。又云∶一足地。一手向后长舒弩之。一手捉涌泉。急挽足。弩手挽一时。极势左右换易二七。去上下偏风。阴气不和。(广济疗偏风。麻子汤方。
大麻子(一升净择水渍一宿)麻黄(去节)防风生姜橘皮荆芥芎(各三两)桂心(二两)(三十枚汗去目)杜仲(上十五味切。以水二斗。煮麻子令牙出。去滓。取一斗。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煎亦不利。有患风及大风者。不过三四剂。忌生葱生菜热面荞麦猪鱼笋。一切陈臭物。
又疗偏风不随。服补麻子汤后。次服枳实丸方。
枳实(炙)防风羌活人参羚羊角(各六分屑)甘菊花干葛薏苡仁桂心(各四分)茯苓升麻黄连干地黄(各八分)上十三味捣下筛。蜜和为丸。以酒空腹服如梧子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忌生葱酢物猪肉冷水芜荑生菜热面荞麦鸡鱼蒜笋。陈臭物。(并出第一卷中)千金甘草汤。疗偏风积年不瘥。手脚枯细。口面僻。精神不足。言语倒错方。
甘草(炙)桂心芎麻黄(去节)人参当归芍药(各一两)独活(三两)秦艽(一两半)茯神术黄芩细辛(各一两)上十九味切。以水一斗。煮麻黄。去沫。取汁七升。纳诸药。并沥。和煮取三升。分为四服物等。
又方青松叶一斤。捣令汁出。清酒一斗。渍二宿。近火一宿。初服半升。渐至一升。头面汗即止。(并出第八卷中)备急徐玉疗偏风半身不遂。兼失音不语方。
取杏仁生吞。不去皮尖。日别从一七渐加至七七。周而复始。食后即以竹沥下之。任意多少日料一升取尽。(文仲同出第二卷中)延年疗偏风半身不遂。冷痹疰等方。
桃仁一千七百枚。去两仁尖皮。以好酒一斗三升。并大升斗。浸经二十一日。出桃仁曝干。捣令极细。堪作丸即止。日别再服。服别三十丸。还将浸桃仁酒服之。禁食猪肉苍耳。
余并不禁。
又小续命汤。主偏风半身不遂。口眼。不能言语。拘急不得转侧方。
麻黄(去节)防己附子(炮去皮)芎桂心黄芩芍药人参甘草(炙各一两)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生姜(四两切)防风(一两半)上十二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分为三服。隔五日更服。频进十剂。病不愈。
乃至二十剂。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并出第十二卷中)又急疗偏风。膈上风热经心脏。恍惚神情。天阴心中。如醉不醉方。
淡竹沥(三升若热多用竹沥冷多用荆沥)羚羊角(二分屑)石膏(十分碎绵裹)茯神(六分切)上四味。以水一斗合竹沥。煮取一升五合。去滓。食后欲消。分为三服。常能服之。永不畏风发。忌酢物。(经心录文仲同)又方生附子(一两)无灰酒(一升)上二味咀。附子纳酒中。经一七日。隔日饮之一小合。有病出。无所怪。特忌猪肉生冷醋滑。(并出第一卷中)
[卷第十四] 风猥退方三首
病源风猥退者。四肢不收。身体疼痛。肌肉虚满。骨节懈怠。腰脚缓弱。不自觉知是也。皮肉薄弱。不胜四时之虚风。故令风邪侵于分肉之间。流于血脉之内。使之然也。经久不瘥。则变成风水之病。(出第一卷中)千金疗猥退。半身不随。失音不语方。
杏仁三升。去两仁者及尖皮。洗入臼捣二升。令碎研。如寒食粥法。取汁八升。煎取四升。口尝看香滑即熟。反此为不熟。唯熟为佳。停极冷。然后纳好曲一升。炊时。以前所留一升杏仁肉。取四升捣。下水一斗六升。煎取八升。第一遍也。次一炊。复取杏仁三升。
研取一斗二升汁。煎取六升。第二也。次一炊准第二取杏仁汁多少。为第三也。疑米不足八升汁。煎取四升更之。以熟为限。一石米。杏仁三斗。所以节次。研杏仁者。恐并煎汁酢故也。若冬日任意并煎。准计三斗杏仁。取一石六斗。煎取八斗四升渍曲。以外分之酒熟。封四七日开。澄取清。然后押糟。糟可干末。和酒服之。大验。(士弱氏口音豆酒也音分一蒸饭也)又方蓖麻子脂(一升)酒(一升)上二味。铜钵盛着。酒中一日煮之令熟。服之。(并出第八卷中)千金翼疗猥退风方。
苍耳子(五升苗亦得)羊桃(二升切)蒴(切)赤小豆(各二升半)盐(二升)上五味。以水两石五斗煮。取五斗。适寒温。纳所患之脚。渍深至绝骨勿过之。一度炊二斗米顷出之。慎风冷。汗从头出。(出第八卷中)
[卷第十四] 风曳及挛方二首
病源风曳者。肢体弛缓不收摄也。人以胃气养于肌肉经脉也。胃若衰损。其气不实。
气不实则经脉虚。经脉虚则筋肉懈惰。故风邪搏于筋而使曳也。(出第一卷中)范汪疗中风不能起。逐水消食。平胃下气方。
百部(四分)乌头(炮)牛膝白术(各一分)上四味捣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增。可至三匕良。忌猪肉冷水桃李。(出第二十卷中)古今录验疗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挛。独活汤方。
独活(四两)生姜(六两)甘草(炙)桂心生葛根芍药栝蒌(各二两)上七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葱。(出第四卷中)
[卷第十四] 柔风方二首
病源血气俱虚。风邪并入。在于阳则皮肤缓。在于阴则腹里急。柔风之状。皮外缓腹里急。四肢不能自收。里急不得伸息者。柔风侯也。(出第一卷中)深师疗柔风。体疼白汗出。石膏散方。
石膏(二两研)甘草(一两炙)上二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可以七服。武家黄素方。(出第九卷中)古今录验疗中柔风。身体疼痛。四肢缓弱欲不随。独活葛根汤。产后中柔风。亦用此方羌活桂心干地黄葛根芍药(各三两)生姜(六两)麻黄去节甘草(炙各二两)上八味切。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五合。日三。忌生葱芜荑海藻菘菜。
(范汪同出第八卷中)
[卷第十四] 许仁则疗诸风方七首
许仁则疗诸风病方。此病多途。有失音不得语。精神如醉人。手足俱不得运用者。有能言精神俱不异平常。而发作有时。每发即狂言浪语。高声大叫。得定之后。都不自醒者;有诸事不异寻常。发作有时。每发即狂走叫唤者。有时每发即作牛羊禽兽声;醒后不自觉者。有诸事不异寻常。发作有时。发即头旋目眩。头痛眼花。心闷辄吐;经久方定者。有诸事不异平常。发作有时。每发即热。头痛流汗;不能自胜举者。此等诸风。形候虽别。寻其源也。
俱失于养生。本气既羸。偏有所损。或以男女。或以饮食。或以思虑。或以劳役。既极于事。
能无败乎。当量已所归而舍割之。静思息事。兼助以药物。亦有可复之理。风有因饮酒过节。不能言语。手足不随。精神昏恍。得病经一两日。宜合生葛根等三味汤服之方。
生葛根(一挺长一尺径三寸)生姜(汁一合)竹沥(二大升。如不可得宜用竹根一大升切。以水一大斗如上法上药先取生葛根净洗刷。使捣极碎且空。榨取汁令尽讫。又捣。即以竹沥泼洒极榨取汁。汁数。及食前食后。如觉腹内。转作声又似痛。即以食后温服之。如此经七日以后。服附子等十味汤。
又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共秤重一两半者炮)生姜干姜(各三两)桂心(一两)石膏(六两碎绵裹)生犀角(屑)地骨白皮白术独活芎(各二两)上药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服。服汤后如觉欲汗。少覆之。令汗出。须臾歇汗后。以药末粉身。其汤须服五六剂。间三四日服一剂。
其方一剂后量患进退。临时加减药物。热多加生麦门冬一两。去心。冷多加桂心一两。有痛加当归二两。不能食加人参二两。大便涩加槟榔七枚。合皮子用之。忌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又疗风热未退。服汤日数未满。病后未堪服丸。宜合薏苡仁等十二味饮服之方。
薏苡仁(一升)葳蕤(五两)生麦门冬(二两去心)石膏(八两碎绵裹)杏仁(六两去尖皮两仁碎)参(二两)竹沥(一升)上药切。以水一斗煮十味。取三升。去滓。纳竹沥白蜜搅调。细细饮之。不限冷暖。及食前后。若热多即食前冷冻饮料。冷多即食后暖饮。如服丸药。以饮送弥佳。
又疗风热未退。频服汤饮。力不能攻。宜合苦参十二味丸服之方。
苦参干姜芎(各六两)玄参丹参人参沙参白术(各五两)地骨白皮独活(各四两)薏苡仁(二升)蜀升麻(二升)上药捣筛。蜜和为丸。用薏苡仁饮下之。初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如梧子大。
处。去沙参。加当归六两。若觉有气。去玄参。加橘皮四两。若大便涩加大槟榔仁二十枚。
忌桃李生葱生菜芜荑。
又至九月以后。二月以前。宜合五加皮等入味药酒。细细用下前丸饮之方。
五加皮薏苡仁大麻仁(熬各五升)丹参(五两)生姜生地黄(各四斤)桂心(五两)大豆(一斗熬)上药切。以绢袋盛。用无灰清酒六斗。浸六七日。细细取下前丸。初服一二合。再服稍稍加至五六合。能至一升亦佳。忌生葱芜荑。
又预防热病急黄贼风。干葛散方。
干葛干地黄(各三斤)新香豉心(一升)上三味。曝令干。捣筛为散。每食后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匕。牛乳蜜汤竹沥粥饮梅浆任意下之。
又依前干葛等三味散服之。虽觉热气少退。热未能顿除。宜合黄连等八味散服之方。
黄连黄芩干姜蜀升麻知母干地黄(各一斤)栀子仁大青(各半斤)上药捣筛为散。每食后。饮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加至二匕。若能食饮适寒温。男女节劳逸卷中)
[卷第十四] 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
元侍郎希声集张文仲方九首。奉敕语张文仲等诸患风气。医人处方多不同。可共诸名医修一本进来。仍令殿中监王方庆。专勾当臣文仲言。臣准敕诸名医集诸方为一卷。风有一百二十种。气有八十种。风则大体共同。其中有人性各异。或冷热。庸医不识药之行使。或冬药夏用。或秋药冬用。多杀人。唯香港脚头风大风上气。此四色常须服药不绝。自余诸患看发。
即服。轻者服小方。重者服大方。药味虽同。行使殊别。谨上如后桑枝煎。疗偏风及一切风方。
桑枝(锉一大升不用全新嫩枝)上一味。以水一大斗。煎取二大升。夏月井中沉。恐酢坏。每日服一盏。空腹服尽。又煎服。若豫防风能服一大升。终身不患偏风。无忌。
又疗风饮子方。
羌活(三两)桂心(半两)人参(一两)蜀升麻茯神防风生姜(合皮切)生犀角(屑各二两)上八味切。以水一大升。煮取二大合。分温三服。如热下竹沥一盏。一无禁忌。唯忌生葱酢。
又方仲云∶四时俱服神方。十九味丸。
防风羌活五加皮芍药人参丹参薏苡仁玄参麦门冬(去心)干地黄大黄青膝(八分)茯神(八分)桂心(八分)上十九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以酒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为度。忌猪肉鱼蒜生葱酢芜荑。
又疗一切风及偏风发四肢。口目戾。言语謇涩。其汤不虚人。胜于续命汤。故录传之。特宜老人用之方。
生地黄(汁)竹沥荆沥(以上三味汁各取一升五合)羌活防风(各二两)蜀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八九破重一两者有神)上六味切。纳前三沥汁中。宽火煎取一升五合。去滓。温分二服。服别相去八九里。风甚频服五六剂。验不可论。特宜老小等。无问冬夏。并同服之。无忌隔三日服一剂。益佳。
忌猪肉芜荑。
又煮散方。
茯神(六两)防风牛膝枳实(炙)防己秦艽玄参芍药黄白藓皮泽泻麦门冬(一两去心)羚羊角(二枚屑)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三两炙)磁石(二十四两绵裹)上二十一味。切如麻豆。分作二十四帖。每日取一帖。着杏仁十四枚。去尖皮两仁者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腹顿服。每春中夏初。服禁生冷。忌醋生葱海藻生菜。
又疗一切风。乃至十年二十年不瘥者方。
牛蒡根(细切一升)生地黄(细切)牛膝(细切)枸杞子(微碎各三升)上四味。取无灰酒三升渍药。以疏绢袋盛之。春夏一七日。秋冬二七日。每服皆须空腹。
仍须稍稍令有酒色。
又寒水石煮散方。
寒水石石膏滑石白石脂龙骨(各八两)桂心甘草(炙)牡蛎(各三两熬)赤石脂干姜大黄(各四两)犀角(一两屑)上十二味捣。以马尾罗筛之。将皮囊盛之。急系头。挂着高凉处。欲服以水一升煮五六沸。纳方寸一匕药。煮七八沸。下火澄清。泻出顿服。服之。每日服亦得。百无所忌。小儿服又五粒松酒方。(冬十月以去服)五粒松叶(七斤并大片)麻黄(七两去节)防风黄独活秦艽(各二两)牛膝(四两)生地黄(一斤)芎(二两)上九味切。以无灰清酒四大斗渍。春七日。冬二十日。夏五日。日别二三度服。服别大合四合以来。忌如药法。
又酿酒法。
糯米(一升)曲(一升半)防风(半斤切)苍耳子(三升)上四味。以水八升。煎取六升。米曲一时拌于瓷器中。盛暖着一周时即熟。若须重酿。
任情觉冷。加五味子一升。(并出上卷中)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5/01/12 09: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