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政书类
>>
文献通考 四库本
>>
正文
卷六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文献通考卷六十四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着
职官考十八
文散官
开府仪同三司
汉文帝元年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位亚三司後汉章帝建初三年始使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同三司之名自此始也殇帝延平九年邓隲爲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自此始也【又献帝以伏完爲辅国将军仪比三司】魏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自此始也汉末奋威将军晋江右伏波辅国将军并加大而仪同三司江左以来将军则中鎭抚四鎭以上或加大余官则左右光禄大夫以上并得仪同三司齐开府仪同三司如公梁开府仪同三司位次三公诸将军左右光禄大夫优者则加之同三公置官属自晋以来又有如开府同三司之仪者自羊祜始焉【汉末吕布开府如三司其他无闻至晋羊祜爲车骑将军荆州诸军事加开府如同三司之仪累年谦让不辟士不备僚属及始有所命辟士未到而卒不得除署後当阳侯杜元凯表哀其家无子嗣官无命士请更议之诏不许】江左亦多有之【梁沈约为侍中右光禄大夫徐勉为约请三司之仪武帝不许又邵陵王纶为平南将军胡州刺史王茂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并同三司之仪】後魏亦有之普泰初特以尔朱世隆为仪同三司位次上公北齐亦有仪同三司者【任城王湝等诸王多为之湝户皆反】又有开府仪同三司及仪同三司後周建德四年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仍增置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又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仍增置上仪同大将军隋文帝并以为散官又诸卫各置开府【左勲卫开府右翊一开府二开府三开府及武卫武侯领军东宫领兵开府准此】府置开府一人又有仪同府仪同以下置员与开府同初开府仪同三司为四品散实官至炀帝又改为从一品同汉魏之制位次三公唐武德七年改上开府仪同三司为上轻车都尉开府仪同三司为轻车都尉仪同三司为骑都尉後又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开元以前旧例开府特进虽不带职事皆给俸禄得与朝会班列依本品之次皆崇官盛德罢剧就闲者居之【天宝六载正月制内外文武五品以上官父祖资廕者其所用廕宜同子孙用廕之例】
宋制祖宗时以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中书门下平章事皆谓之使相以待勲贤故老及宰相久次罢政者随其旧职或检校官加节度使出判大藩通谓之使相故事宰相去位例进官一等或易东宫三少惟赵普以开国旧臣在相位久故以使相罢盖异恩也其後吕夷简王钦若罢相皆以为例元丰新官制始改为开府仪同三司旧制?出中书门下故事之大者使相系衔至是皆南省奉行则开府不预矣八年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韩绦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元佑五年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为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充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自崇寜五年司空左仆射蔡京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中泰一宫使其後故相而除则有刘正夫余深前执政则有蔡攸梁子美外戚则有向宗囬宗良郑绅钱景臻殿师则有高俅内侍则有童贯梁师成名器至此轻矣绍兴後吕颐浩韩世忠皆以开府仪同三司除少保
按三朝国史职官志叙元丰寄禄新格以阶易官谓开府仪同三司即旧使相然使相者是以侍中中书令平章事加节度使之谓也自唐至宋皆有之而事体微不同唐则多以同平章事加节度使之立勲劳而久任者盖将而宠以相之名也宋则多以节度使加平章事之有德望而罢政者盖相而宠以将之名也合而言之盖位兼将相品极文武之称今既曰以开府仪同三司易使相矣然韩绦为开府而复加以镇江之节文彦博为开府而复加以护国山南之节蔡师为开府而复加以安远之节则是且为开府且为使相而使相之名未尝废矣又况神宗更官制之本意实以三省寺监之官无职掌为非遂欲易而正之如改左右仆射为特进则遂以仆射为宰相之职改左右丞为光禄大夫则遂以左右丞为执政之职今节度使之在宋其无职掌与开府仪同三司一也何须以开府易之况有开府之後宰相之除节度使元未尝废乎窃疑开府仪同三司特专以易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而於使相节度使无预张演着职官记叙元丰新官而并着旧官於开府仪同三司之下只注旧官云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而不言使相虽与史志不合似为得之
特进
汉制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位在三公下故成都侯王商以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如将军是也後汉皇后父兄率为特进侯朝会位次三公【隋志曰特进旧位从公光武以邓禹列侯就第特进奉朝请是特进引见之称无官定体也】而窦笃进位特进得举吏见礼依三公自二汉及魏晋以为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太仆羊琇逊位拜特进加散骑常侍无余官故给吏卒车服其余加特进者唯食其禄赐列其班位而已不别给特进吏卒车服晋惠帝元康中定令特进位次诸公在开府骠骑上冠进贤两梁冠黑介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食俸日四斛太康三年始赐春绢五十疋秋绢五十疋绵百五十斤元康元年给菜田八顷田驺八人立夏後不及田者食俸一年置主薄功曹史门亭长门下书佐各一人给安车黑耳驾御一人辂车施耳後户一乘】无章绶齐时位从公陈因之後魏北齐用人皆以旧德就间者居之隋文帝为散官不理事炀帝即位废特进官唐为文散官【余见开府门】宋制左右仆射为宰相官元丰更官制乃以特进换之时王安石独改特进至政和後薛昂带观文殿学士位特进白时中以门下侍郎带特进皆失旧制继绍圣改金紫光禄大夫今後特进非宰相不除
光禄大夫以下
秦时光禄勲属官有中大夫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大夫【汉志曰夫者扶也肤也诗曰殷士肤敏灌将于亰明当以其肌肤知能侍君父也】银章青绶掌议论属光禄勲门外特施行马以旌别之无常事唯顾问应对诏命所使无员後汉光禄大夫三人凡诸国嗣王之丧则掌吊多以为拜假賵赠之使及监护丧事魏氏以来无员转优重不复以为使命之官其诸公告老皆家拜此位及在朝显职复用加之【魏文帝以杨彪为光禄大夫赐几杖衣?回朝会引见令杨彪着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及晋受命置左右光禄大夫假金章紫绶而光禄大夫如故加金章紫绶并与卿同进贤两梁冠黑介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并禄赐班位吏卒皆与特进同复以为优崇之制而诸公逊位不复加之其以为加官者唯假章绶禄赐班位而已不别给车服吏卒也或更拜上公或以本封食公禄其诸卿尹中朝大官年老致事及内外之职加此者前後甚衆由是或因得开府或进加金章紫绶又复以为礼赠之官本已有卿官者不复重给其余皆假其假银章青绶者位在金紫将军下诸卿上泰始中唯太子詹事杨珧加给事中光禄大夫加兵之制诸所供给依三品将军【晋宣帝子平原王干拜光禄大夫加侍中特假金章紫绶班次三司】其余自如旧制终武惠孝怀三世【食俸日三斛太康二年始给春绢五百疋绵百斤惠帝元康元年始给菜田六顷田驺六人置主簿功曹史门亭长门下书佐各一人】宋氏因之齐左右光禄大夫皆据旧齿位从公开府置佐吏如公年重加亲信二十人魏晋以来无员以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皆银章青绶其重者诏加金章紫绶则谓之金紫光禄大夫其重者既有金紫之号故谓本光禄为银青光禄大夫【晋时王翘之为银青光禄大夫】乐安任遐为光禄就王晏乞一片金晏乃启转为金紫是也犹属光禄勲梁又有左右金紫光禄大夫视吏部尚书左右光禄大夫视诸曹并养老病陈因之自晋以後多为兼官後魏有光禄大夫金紫银青光禄大夫北齐皆以旧德就闲者居之与特进同後周有左右金紫左右银青四光禄大夫隋有光禄大夫左右光禄大夫皆为散官不理事唐初犹有左右之名贞观以後唯曰光禄大夫金紫光禄银青光禄并为文散官【按前代光禄大夫始加金章紫绶及银章青绶者并尊崇之皆在光禄之上後魏定令误遂因仍不改】
宋元丰更官制以金紫光禄大夫换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换五部尚书【时宰相王珪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上以珪久不进官因改官制乃特授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换尚书左右丞
宣奉大夫 正奉大夫二阶古无之宋大观间新置正议大夫隋散官盖取秦大夫掌论议之义唐因之宋元丰更官制以正议大夫换六部侍郎并作一等时议以为宰执贪进官作此盖故事丞郎作四转今乃减作两转耳
通奉大夫古无此阶宋大观间新置
通议大夫隋散官义与正议同唐因之
宋元丰更官制以通议大夫换给事中
太中大夫秦官亦掌议论汉因之【哀帝初立御史大夫王嘉奏曰苏令发起为盗欲遣大夫使时见大夫无可使者召盩厔令尹逢拜为谏大夫遣之今诸大夫有才者甚少宜预畜养也】後汉置二十人【张湛拜太中大夫居中东门候舍故人号为中东门君又隗嚣广置识位以自高郑兴止之曰夫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置也胡广云谏议光禄太中中散大夫此四等於古礼皆天子之下大夫列国之上卿】魏以来无员晋视中丞吏部绦朝服进贤一梁冠介帻太始末诏除王览为太中大夫禄赐与卿同梁北齐唐皆因之
宋元丰官制行以太中大夫换谏议大夫神宗以寄禄官等级减少遂以太中大夫为宰相官故蔡确时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先换太中大夫及拜相则依前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遂为定制其後又以太中大夫以上为侍从官【元丰中自太中大夫至金紫止六阶昔之五部尚书今为一官六部侍郎为一官是十一官并为两官矣左右丞左右谏议亦倂四官为两官其後增置通奉正奉宣奉三阶自太中大夫以上惟宰执侍从得迁】
中大夫秦官汉武改为光禄大夫自後无闻北齐有之唐又置【龙朔二年七月制诸王嫡子封郡王者出身从四品下叙】
宋元丰更官制以中大夫换秘书监而殿中监本一等其时偶关任殿中监者故只着秘书监神宗以太中大夫为宰相官故初除执政只授中大夫是时拜翰林学士蒲宗孟王安礼为左右丞二公寄禄官皆未至大夫只除中大夫守之
中奉大夫古无此阶宋大观间新置
中散大夫王莽所置後汉因之复置三十人【汉官曰光武中兴置】魏晋无员齐梁视黄门侍郎品服冠帻与太中同陈及唐皆有之
朝议大夫隋置散官以取汉诸大夫得上奉朝议为名唐因之
宋元丰更官制以朝议大夫换左右司郎中【侍从】太常少卿【馆职】光禄少卿【出身应补又元丰中自朝议至中大夫凡三阶後增置中奉奉直大夫两阶盖祖宗旧制有出身人自郎中三迁至秘书监廕补人自郎中五迁至秘书监今增置奉直中奉而有出身人不迁中散奉直犹旧制也侍从官在祖宗时自郎中再迁即为谏议大夫是以朝议大夫径迁太中大夫今亦迁中奉大夫非旧制也】朝议大夫以上系卿监
奉直大夫古无此阶宋大观间新置
朝请大夫隋置散官取汉将军公卿年高德重者以列侯就第特进奉朝请之义唐因之【龙朔置诸王衆子封郡公者出身从五品上叙】
宋元丰更官制以朝请大夫换前行郎中
朝散大夫隋置散官唐因之
宋元丰更官制以朝散大夫换中行郎中
朝奉大夫古无此阶宋元丰更官制以朝奉大夫换後行郎中【官制旧典云故事若各曹谓兵刑工部也及司封司勲度支金部祠部主客虽转正郎亦不呼郎中只称其曹名以示其出常调也自改大夫更无别异且古大夫犹今之执政侍从也书所谓日宣三德者是焉曲礼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由此观之岂宜换授庶僚耶在汉晋间只有光禄太中大夫中散大夫为侍从官当论思献纳之任至隋唐增名作阶已非所宜今乃易少卿监郎中是轻其名器也】朝奉大夫以上系正郎
王氏挥尘録曰更官制後惟光禄大夫及中散朝议二大夫分左右增磨勘而已初非以科第也元佑间范忠宣当国始带左右绍圣初罢去事见常希古奏疏大观又置中奉奉直二大夫撤中散朝议左右字绍兴初编修官杨愿启请再分左右自是以出身为重
朝议郎以下
朝议郎隋置散官唐因之【显庆五年制郡公出身正六品下叙】
宋无
朝请郎隋置散官盖采晋及六朝并有奉朝请为名唐因之【显庆制侯出身正七品上叙】
宋元丰更官制以朝请郎换前行员外郎侍御史朝散郎隋置散官唐因之【显庆制伯出身正七品下叙子出身从七品上叙】宋元丰更官制以朝散郎换起居舍人及中行员外郎朝奉郎古无此阶宋元丰更官制以朝奉郎换左右司谏及後行员外郎朝奉郎以上系员外郎
承议郎隋有承议郎为散官唐因之【品与朝议郎同】
宋元丰更官制以承议郎换左右正言太常国子博士奉议郎隋置通议郎为散官【隋文帝於吏部别置朝议通议朝请朝散给事承事儒林文林等八郎武骑屯骑骁骑游骑飞骑旅骑云骑羽骑八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从九品以上上皆为郎下皆为尉散官番直常出入使监检至炀帝皆罢】唐改通议为奉议郎【显庆制县公出身从六品上叙】
宋元丰更官制以奉议郎换太常秘书殿中丞着作郎通直郎隋置三十人盖采晋宋以来诸官皆有通直谓官高下而通为宿直也因此为名唐因之
宋元丰更官制以通直郎换太子中允赞善大夫洗马自通直郎以上系陞朝官
宣教郎隋置宣德郎为散官唐因之【品与朝散郎同】
宋元丰更官制以宣德郎换着作佐郎大理寺丞政和间避宣德门改为宣教郎
宣义郎隋有游骑尉为散官唐改为宣义郎盖取梁宣义将军之名【显庆制男出身从七品下叙】
宋元丰更官制以宣义郎换光禄卫尉寺将作监丞给事郎 徵事郎二阶隋散官唐因之
宋无
承事郎古无此阶宋元丰更官制以承事郎换大理评事为状元及第宰相任子之初官
承奉郎隋置散官唐因之
宋元丰更官制以承奉郎换太祝奉礼郎执政任子初官
承务郎唐置盖因隋尚书省三十四司承务郎之名宋元丰更官制以承务郎换校书郎正字将作监主簿自承务郎以上系京官
承直郎古无此阶宋崇宁定选人七阶以承直郎换留守节察判官
按元丰未改官制之先大率以职为阶官以宰执言之如吏部尚书【阶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尚书礼部侍郎【阶官】参知政事【职】之类是也然所谓吏部尚书礼部侍郎者未尝专有所系属治其事则以为职不治其事则以为阶官犹云可也独选人七阶则皆以幕职令録之属为阶官而幕职令録则各有所系属之监司州县遂至有以京西路某县令为阶官而为河北路转运司勾当公事者有以陕西路某军节度判官为阶官而为河东路某州州学教授者有以无为军判官为阶官而试秘书省校书郎者其丛杂可笑尤甚元丰时赤暇革正至崇宁二年刑部尚书邓洵武极言其事遂以承直郎以下七阶换之
儒林郎隋置散官盖取前史儒林传之义唐因之宋崇宁初以儒林郎换节察掌书记支使防团判官文林郎隋置散官盖取北齐文林馆徵文学之士以充之义唐因之
宋崇宁初以文林郎换留守节察推官军监判官从事郎古无此阶宋崇宁定选阶以从事郎换防团推官监判官
从政郎古无此阶宋崇宁定选阶初以通事郎换録事参军县令政和间改通事郎为从政郎
修职郎唐置登仕郎
宋崇宁初以登仕郎换知録事参军知县令政和间改登仕郎为修职郎
廸功郎隋置将仕郎为散官唐因之
宋崇宁初以将仕郎换军廵判官司理司法司户簿尉以上七阶系选人用举考及功赏改官政和既以从政修职廸功郎易通仕登仕将仕郎其通仕登仕将仕三阶系奏补未出官人
右宋初省台寺监之官特以寄禄皆不领本职元丰三年始按唐六典肇新官制凡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文阶自开府至将仕为二十四崇宁大观政和相继润色之绍兴举行元佑之法分置左右词人为左余人为右淳熙初乃去右右字今任子杂流惟细转通直郎奉直中散二大夫【有出身人不转】若带贴职则超资京官以上四年一转无出身人逐资转有出身人超资转至奉议并逐资转至朝议大夫有止法仍七年一转武散官
骠骑将军
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光武中兴以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三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苍为骠骑辅政开东合延英雄及苍归国有骠骑时吏斗食周相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帝闻褒美之】数年复罢【其官属附见大将军後】魏晋齐并有之梁杂号中亦有陈後主以萧摩诃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加左光禄特开黄合施行马厅事寝堂置鸱尾如三公制後魏初加大则在三司上太和中制加大则在都督中外诸军下後周亦有之隋开皇中置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车骑将军各二人十七年颁铜兽符於骠骑车骑府炀帝改骠骑为鹰扬郎将改车骑为鹰扬副郎将唐复改为车骑骠骑其制如开皇而益复微矣故武德元年诏以军头为骠骑将军军副为车骑将军又诏太子诸率府各置骠骑将军五员车骑将军十员後皆省之显庆元年乃复置骠骑大将军为武散官
辅国将军
後汉献帝置辅国将军以伏完为之晋王濬平吴後拜辅国大将军有司奏辅国依比未为逹官不置司马不给官骑诏依征镇给五百大车增兵五百人为辅国营给亲骑百人官骑十人置司马宋明帝泰始四年改为辅师将军後废帝昱元徽二年复故梁後魏後周隋并有之唐辅国大将军为武散官
镇军将军以下
镇军大将军魏置文帝以陈羣为之晋则杨骏胡奋并领镇军将军齐後周隋亦有之唐因之
冠军将军魏置以文钦为之盖因史记椘义帝以宋义为卿子冠军汉武帝以霍去病功冠三军封冠军侯之义也晋亦有之金章紫绶给五时朝服武冠佩水苍玉历代并有【隋文帝置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品凡十六等为散号将军以加泛授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武官上柱国以下为散实官将军无散号官至炀帝时定令罢之】唐因之云麾将军梁置杂号陈及唐并有之
忠武将军梁置杂号陈有之唐因之
壮武将军梁置杂号陈有之唐因之
宣威将军唐置
明威将军梁置杂号後魏亦有之唐因之
定远将军梁置杂号唐因之
宁远将军晋置唐因之
游骑将军魏置陈有之唐因之
游击将军汉置武帝以苏建韩说为之後汉邓晨亦为之晋及陈并有之唐因之又置怀化大将军归德将军以授蕃官
诸校尉
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校尉为八校各有司马後汉以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为五校皆掌宿卫兵【按大驾卤簿五校尉在前各有鼓吹一部】各有司马【蔡质汉仪曰五营司马见校尉执版不拜】并属北军中侯时五校官显职闲而府寺寛敞舆服光丽伎巧必给故多以皇族肺腑居之至灵帝又置西园八校尉【其名曰上军中军下军典军助军佐军及左右校尉】自魏晋以下五校之名与後汉同唯後魏五校各置二十人
中垒校尉【汉掌北军营垒门内又外掌西域後汉省中垒但置北门中侯掌监五营】
屯骑校尉【汉掌骑士後汉初改为骁骑建武十五年复旧】
步兵校尉【汉掌上林苑门屯兵晋阮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求为之至隋属鹰扬府】越骑校尉【汉掌越骑越人内附以为骑也後汉初改为青巾右校尉建武十五年复旧】长水校尉【汉掌长水宣曲胡骑宣曲观名胡骑之屯於宣曲者宋志引韦昭曰长水校尉有胡骑廐近长水故以为名长水盖关中小水名也又主乌桓骑也】
胡骑校尉【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胡骑之屯池阳者後汉并长水也】
射声校尉【汉掌待诏射声士工射者冥冥中闻声射则中之因以名也须待命而射故曰待诏射声】虎贲校尉【汉掌轻车後汉并射声】
城门校尉【汉掌亰师城门屯兵凡八屯後汉掌雒阳城门十一所若周礼司门干宝注曰如今校尉】骠姚校尉【汉武以霍去病为之】
护乌桓校尉【汉武帝时乌桓属汉始於幽州部置之拥节监领至後汉亦谓之领乌桓校尉後汉主乌桓胡并领鲜卑李膺为此官】
戊巳校尉【汉元帝初元元年置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巳寄治耳此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巳为名一说戊巳居中镇覆四方汉所置校尉亦处西域之中抚诸国也】
护羌校尉【後汉凉州部持节职如护乌桓主西羌元康中改为凉州刺史】
儒林校尉【蜀先主以周羣为之】
南蛮校尉【晋武帝於襄阳置之元康中荆州刺史领江左初省寻又置於江陵齐书曰齐宋之际刺史多不领南蛮别以重人居之唯齐豫章郡王嶷为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
南夷校尉【晋武帝於宁州置之及江左改曰镇蛮校尉】
西戎校尉【晋武帝於长安置之元康中改为雍州刺史安帝义熙中又置治汉中】
宁蛮校尉【晋安帝置治襄阳以授鲁宗之】
护三巴校尉【宋置齐建元二年改为刺史】
武骑尉 屯骑尉 骁骑尉 游骑尉 飞骑尉 旅骑尉 云骑尉 羽骑尉 建节尉 奋武尉 宣惠尉 绥德尉 怀仁尉 守义尉 奉诚尉 立信尉都十六尉并隋置以为武散官
昭武 振威 致果 翊卫 宣节 御侮 仁勇倍戎八校尉各有副尉并唐采前代诸校尉以下旧名置自镇军将军以下为武散官
右此所述唐朝武散官本通典今考新唐书百官志兵部尚书条下载武散官共四十五阶内有怀化大将军怀化将军归德大将军归德将军其怀化归德又各有中郎将郎将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共十六阶通典所不载其中垒至护三巴十九校尉乃历代所置即非唐散官武骑至立信十六尉乃隋武散官亦非唐制因叙述校尉而错见於此耳
宋朝武选之称自内客省至合门使副为横班自皇城至供备库使为诸司正使自皇城至供库备副使为诸司副使自内殿承制至三班借职为使臣元丰官制行武阶犹未能改政和二年乃诏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而横班十二阶使副亦然六年又增置宣正履正协忠翊卫亲卫大夫郎凡十阶通为横班自太尉至下班祗应凡五十三阶
新官 旧官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主兵官遂定为武阶之首】
通侍大夫 内客省使
正侍大夫 延福宫使
宣政大夫【政和新置】 履正大夫【政和新置】
协忠大夫【政和新置】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中卫大夫 引进使
翊卫大夫【政和新置】
亲卫大夫【政和增置】
左武大夫 东上合门使
右武大夫 西上合门使
正侍郎【政和增置】
宣正郎【政和增置】
履正郎【政和增置】
协忠郎【政和增置】
中侍郎【政和增置】
中亮郎 客省副使
中卫郎 引进副使
翊卫郎【政和增置】
拱卫郎【政和增置】
左武郎 东上合门副使
右武郎 西上合门副使【已上系横班】
武功大夫 皇城使
武德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武显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武节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武畧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武经大夫 西京左库藏使
武义大夫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使
武翼大夫 供备库使【已上系诸司正使】
武功郎 皇城副使
武德郎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武显郎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武节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武畧郎 内园洛苑如亰崇义副使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武翼郎 供备库副使【已上系诸司副使】
敦武郎 内殿承制
修武郎 内殿崇班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忠训郎 左侍禁
忠翊郎 右侍禁
成忠郎 左班殿直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承节郎 三班奉职
承信郎 三班借职【以上系使臣】
下班祗应 殿侍
右宋制武阶旧有横行正使横行副使有诸司正使诸司副使有使臣政和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横行正副亦然於是有郎居大夫之上至绍兴始厘正其序【自正侍郎至右武郎旧在武功大夫之上今厘正在武翼大夫之下武经郎之上】又通侍大夫旧为内客省使国朝未尝除人自易武阶不迁通侍沿初意也转至忠侍无磨勘者特旨除修武郎以上为大使臣承信郎以上为小使臣五年一转至武功大夫有止法进武校尉 进义校尉 下班祗应 进武副使进义副尉 守阙进义副尉 进勇副尉 守
阙进勇副尉 以上无品二校尉参吏部下班参兵部以下并参刑部
元丰初定官制或请并内侍官名易之神宗曰祖宗为此名有深意岂可轻议政和二年始改焉凡十有二阶
新官 旧官
供奉官 内东头供奉官
左侍禁 内西头供奉官
右侍禁 殿直
左班殿直 高品
右班殿直 高班
黄门 黄门
祗候侍禁 祗候殿头
祗候殿直 祗候高班
祗候黄门 祗候高班内品
内品
祗候内品
贴祗候内品【以上三名仍旧不改】
按唐宦者所历散官与文官同仇士良至开府仪同三司请廕其子给事中李中敏判云开府阶诚宜廕子谒者监何由有儿是也此外则贵璫之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正议大夫者多有之祖宗立法不以内侍溷清流故曰有阶官云
政和初既易武阶而医官之名亦遂改焉凡十有四阶
新官 旧官
和安成安成全成和大夫 军器库使
保和大夫 西陵锦使
保安大夫 榷易使
翰林良医 翰林医官使
和安成和成安成全郎 军器库副使
保和郎 西陵锦副使
保安郎 榷易副使
翰林医正 翰林医官副使
凡除职事官以寄禄官品之高下为凖高一品以上为行下一品为守下二品已下为试品同者否绍圣三年户部侍郎吴居厚言神宗官制凡台省寺监之制有行守试三等之别元佑中裁减冗费而职事官兼行者第存虚名而已请付有司讲复旧制从之四年翰林学士蒋之奇言所谓试则非正官也今尚书侍郎皆正官而谓之试失之矣如以其阶卑则谓之守可也臣请凡有正官者皆改试为守崇宁中吏部授选人差遣亦用资序高下分行守试三等政和三年诏选人在京职事官依品带行守试其外任则否宣和以後官高而仍旧职者谓之领官卑而职高者谓之视故有庶官视从官从官视执政执政视宰相凡道官亦视文阶云
勲官
上柱国柱国皆椘之宠官楚怀王使柱国昭阳将兵攻齐陈轸问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是也【陈胜为王蔡赐为上柱国】历代无闻至後魏孝庄以尔朱荣有翊载之功拜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增佐吏及荣败後天柱及柱国将军官遂废【天柱之名尊崇莫大昔王莾末刘伯升起兵自号天柱大将军而梁末侯景充建业後亦自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至大统中始以宇文泰为之其後功参佐命声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以前任者凡有八人【宇文泰元欣陇西公纬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时宇文泰任总百揆督中外军事元欣以魏氏懿戚从容禁闼而已其余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凡十二大将军当时荣盛莫以为比其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其後功臣位至柱国者衆矣咸是散秩无复统御也後周建德四年增置上柱国大将军隋置上柱国柱国以酬勲劳并为散官实不理事【杨元感以父素军功位至柱国与其父俱为第二品朝会则齐列後文帝乃命元感降一等也】唐改为上柱国及柱国
秦有护军都尉汉因之高帝以陈平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然则复以都尉为中尉【陈平为护军中尉人谗之曰平受诸将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武帝元狩四年以护军都尉属大司马於时复为都尉矣【成帝绥和元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置】哀帝元夀元年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初韩安国以护军将军击匈奴赵充国以大将军都尉击武都也】汉东京省班固为大将军中护军隶将军幕府非汉朝列职魏武帝为丞相以韩浩为护军史奂为领军亦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魏初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矣【历代史籍皆云护军将军主武官选则领军无主选之文唯陶藻职官要録云领军将军主武官选举而护军不言主选又引曹昭叔述孝诗叙曰余年三十迁中领军总六军之要秉选举之机以此为证今按汉高帝初以陈平为护军中尉已令主武官选矣故陈平有受金之谗又魏畧云护军之官总统诸将主武官选前後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曰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司马宣王与济善闻此声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及夏侯元代济故不能止絶人事及晋景帝代元为中护军整顿法度人莫敢犯者又王隐晋书曰景帝为中护军作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又晋起居注云武帝诏曰中护军职典戎选宜得干才遂以羊琇为之宋志又云主武官选按此则护军主选明矣而陶藻所言领军主选及昭叔之叙者当因省并之际为一时之权宜非历代之恒制】元帝永昌元年省护军并领军明帝太宁二年复置魏晋江右领护各领营兵江左以来领军不复别置营总管二卫骁骑材官诸营护军犹别有营也【周顗庾亮王义之谢安王彪之等并为护军】宋护军将军一人掌外军领护军重者为领军将军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其官属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征则置参军】齐梁陈并有之北齐护军府统四中郎将皆置佐史隋炀帝十二卫每卫置护军四人以副将军将军无则一人摄寻改护军为虎贲郎将唐采前代旧名置上护军护军轻车将军汉武帝置以公孙贺为之又有轻车校尉梁陈後魏北齐亦有轻车将军唐采旧名置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
骑都尉汉武帝置以李陵为之更始初亦有故时謡云烂羊胃骑都尉晋以後历代皆有之唐采旧名置上骑都尉骑都尉
骁骑尉 飞骑尉 云骑尉 武骑尉并隋置为文散官唐采置自上柱国以下并为勲官
宋制勲官十有二
上柱国 柱国 上护军 护军 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 上骑都尉 骑都尉 骁骑尉 飞骑尉 云骑尉 武骑尉
右骑都尉以上两府并武臣正任已上经恩加两转文武朝官加一转武骑尉以上京官加一转朝官虽未至骁骑尉经恩亦便加骑都尉
功臣
推忠 佐理 协谋 同德 守正 亮节 翊戴赞治 崇仁 保运 经邦
右以赐中书枢密院臣僚【宰相初加六字余臣初加四字其次并加两字旧有功臣者改赐之】
推忠 保德 翊戴 守正 亮节 同德 佐运崇仁 协恭 赞治 宣德 纯诚 保节 保
顺 忠亮 竭诚 奉化 効顺 顺化
右以赐皇子皇亲文武臣僚外臣【初加四字次加两字】
拱卫 翊卫 卫圣 保顺 忠勇 拱极 护圣奉庆 果毅 肃卫
右以赐诸班直将士禁军【初加二字加亦如之】
政和中罢勲官淳熙末朝议欲复之以旌有功如贴职之比後亦不果行惟安南闍婆占城三国王始封加上柱国南丹州刺史加武骑尉焉加功臣号始於唐德宗宋朝因之至元丰乃罢中兴後加赐者三人而已韩世忠杨武翊运功臣张俊安民静难功臣刘光世和衆辅国功臣此外惟安南国王初除及经恩亦加功号岳氏愧郯録曰按阶散勲官在前世合於一至唐则析而为二阶勲功臣检校在唐则析於四而本朝则合於一其用与不用实寓见於是自宋齐梁陈後魏北齐以来诸九品官皆以将军为品秩谓之加戎号比正如国初军制皆以御史为品秩谓之加宪衔也梁制虽亲王起家未加将军不开府不置佐史官可以见一时以此号为重然其实未尝将屯亦虚名耳隋既受命高祖采後周之制置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总十一等以酬勤劳又有特进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朝散大夫并为散官又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又有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品凡十六等为散号将军以加将校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戎上柱国已下为散实官军为散号官诸省及左右卫武候余左右监门府为内官自余为外官散官之名肇见於是迁考汉制光禄大夫太中大夫郎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数十人特进奉朝请亦皆无职守优游禄秩则官之有散自汉已有之矣然当时之仕於朝者不任以事则置之散正如今日宫观设官之比未有以职为实以散为号如後世者也故成都侯王商以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是正如今日兼官不可以官称为比梁制左右光禄金紫光禄太中中散等大夫并无员以养老疾遡而考之魏晋宋齐元魏下而考之陈北齐後周隋亦莫不有之九品十八班之间元魏初又尝置散官五等其品第五至第九百官有阙则取於其中以补之盖皆以储才待须而亦与诸职事官均其劳佚也逮隋开皇六年始置六品以下散官八郎为正阶八尉为从阶通而观之则九品之内皆有散官以酬劳矣惟正一品虚而不置所以章其贵也炀帝嗣位多所改更先罢特进次罢十一等酬劳官八郎八尉四十三号将军并省朝议大夫置九大夫八尉自一品至九品别有其制继虽复儒林郎文林郎列之七品八品正乃隶秘书省置二十人若三十人专以明经待问撰録文史为职又若职事官无与於散阶也寻又置散骑郎二十人为从五品承议通直郎各三十人为正从六品宣德宣义郎各四十人为正从七品徵事将仕郎各五十人为正从八品常从奉信郎各五十人为正从九品是为正员并得禄当品又各有散员郎无禄隋又改常从为登仕奉信为散从自散骑而下皆主出使量事大小据品以发之则正如国初九品京朝官皆在京师其罢职者归本班守本官其出使者知某州转运某路之制耳尚书省六曹皆置承务郎一人同员外郎之职乃正与今尚书郎等又非散号如限员以设官使其别有所授决知其必不复徒带以为美观也而唐乃析之郎大夫之秩光禄中散之养疾儒林文林之待问一归之於文散散号将军参取杂置益以校尉一归之於武散柱国等号本以酬劳武骑诸称并同郎位一归之於勲官则阶散也勲官也唐虽因隋而所用未尝因隋有职者改为虚名徒名者置在兼秩是所谓前世合於一而唐则析为二史大奈与高祖兴太原饮马泉之战功多授光禄大夫阶李晟以克复元勲立功时诸子未官宰相以闻即日诏子愿为上柱国故事柱国门列戟遂父子皆赐杜淹贞观中检校吏部尚书再加检校侍中代宗以射生军清难而有宝应之称德宗以泾军煽逆而有定难之号後随事而赐亦无定名故唐之有功者或叙阶或赐勲或加以检校或宠以名号皆上之人有以寓一时之微权而初无阶升必致之道四者并用而又申之以封爵重之以实封驭贵驭富又杂取而辅之在祖宗朝若功臣之名犹有官不当赐而特赐如开宝之於王明太平兴国之於杜彦钓陈信从郝正大中祥符之於王丞美天禧之於向汉通南渡以後高皇举久废之典以宠二三大将其他则不多见也每一遇郊官至某则加功臣若干字酬勲若干级进阶若干等彻国若干户并举而予之故世但以为烦而不见其用是所谓唐析於四而本朝则合於一既合矣而不能分此所以发神宗皇帝之独断一举而尽去之也政和罢勲官徒以太平之世不欲用议易之而未暇孝宗淳熙间廷策多士发为清问有意复之而未能诚使无并用之术祖已成之例一归之有司则虽无复可也因虚以济实即名以辅治一归之君上则虽尽复之亦可也世之议者多以其名之混淆未易别白故表而着之以俟观者择焉
检校官一十九
太师 太尉 太傅 太保 司徒 司空 左仆射 右仆射 吏部尚书 兵部尚书 户部尚书刑部尚书 礼部尚书 工部尚书 左散骑常
侍 右散骑常侍 太子宾客 国子祭酒 水部员外郎
右皇子初授官加太尉初除枢密使使相及曾任宰相枢密使除节度使加太傅初除宣徽节度使加太保宗室初除使相加尚书左仆射特除并换授诸司使已上加工部尚书诸司副使加右散骑常侍除通事舍人内殿崇班以上初授加太子宾客副率以上并三班及吏职蕃官军员该恩加国子祭酒厢都指挥使止於司徒军都指挥使忠佐马步都军头止於司空军班都虞候忠佐副都军头以上止於左右仆射诸军指挥使止於吏部尚书其官止遇恩则加阶爵功臣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曰检校官者自唐以来有之凡内职崇班【今修武郎】武臣副率以上初除及该恩皆带若文武臣则枢密宣徽节度使始带焉自三公【谓太尉司徒司空】三司仆射尚书常侍至宾客祭酒凡十余等元丰改官制武臣承宣使已下皆罢惟存检校三公三师以待节度使之久次者政和後改三公为三少若武臣累加至检校少师则拜太尉文臣累加检校少师则拜开府仪同三司安南国王初袭封加检校太尉经恩迁检校太师外蕃刺史州则检校太子宾客此外不带云
朱子语録曰祖宗之法除三孤三公者必须建节加检校太子少保少师之类然後除开府仪同三司既除开府然後除三孤三公南渡以来如张韩刘岳诸武臣犹是如此外皆不带今则不然既建节便抹过检校径除开府至三孤三公矣
文献通考卷六十四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5/01/25 04: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