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藏外>> 法苑珠林>> 正文

卷第一

    法苑珠林卷第一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劫量
    三界
    日月
    六道
    千佛
    敬佛
    敬法
    敬僧
    致拜
    福田
    归信
    士女
    入道
    惭愧
    奖道
    说听
    见解
    宿命
    至诚
    神异
    感通
    住持
    潜遁
    妖怪
    变化
    眠梦
    兴福
    摄念
    发愿
    法服
    燃灯
    悬幡
    香华
    呗赞
    敬塔
    伽蓝
    舍利
    供养
    受请
    轮王
    君臣
    纳谏
    审察
    思慎
    俭约
    惩过
    和顺
    诫勖
    忠孝
    不孝
    报恩
    背恩
    善友
    恶友
    择交
    眷属
    校量
    机辩
    愚戆
    诈伪
    堕慢
    破邪
    富贵
    贫贱
    债负
    诤讼
    诬谤
    祝术
    祭祀
    占相
    祈雨
    园果
    渔猎
    慈悲
    放生
    救厄
    怨苦
    业因
    受报
    罪福
    欲盖
    四生
    十使
    十恶
    六度
    忏悔
    受戒
    破戒
    受斋
    破斋
    赏罚
    利害
    酒肉
    秽浊
    病苦
    舍身
    送终
    法灭
    杂要
    传记
    劫量篇第一(劫灾有二一小二大)
    初明小三灾(此有六部)
    述意部
    疫病部  刀兵部
    饥馑部
    相生部  对除部
    述意部第一
    夫劫者。盖是纪时之名。犹年号耳。然则时无别体。约法而明。所以圣教弘宣多所攸载者。虽非理观之冲规。亦惩劝之幽旨也。若乃涉迷津于曩识。微尘之数易穷。返觉路于初心。僧祇之期难满。此迷悟之异也。自有无间狱中等芥城。而限命先行。天上俦衣石。以受形。此善恶之殊也。至若娑婆世界。谓俄倾为百龄。袈裟刹土将永劫以浃日。斯染净之别也。统而言之。不过大小。大小之内各有三焉。大则水火风而为灾。小则刀馑疫以成害。是知六年华观。终焚炀于沈灰。千梵琼台。卒漂沦于骤雨。加复诊候无征。雩祈失效。霜戈接刃。星剑交锋。酷毒生人崩亡殆尽。恐三界而未悟。嗟六道而悲夫。
    疫病部第二
    依智度论。云何名为劫。答曰。依西梵正音名为劫簸颰陀。劫簸者(亦名劫波。秦言分别时节)颰陀者(秦言善有亦名为贤以多贤人出世故名贤劫也)。又立世阿毗昙论云。佛世尊说。一小劫者。名为一劫。二十小劫亦名一劫。四十小劫者亦名一劫。六十小劫亦名一劫。八十小劫名一大劫。云何一小劫名为一劫。是时提婆达多比丘住地狱中。受异熟业报。佛说住寿一劫。云何二十小劫亦名一劫。如梵先行天。二十小劫是其寿量。佛说住寿一劫。云何四十小劫亦名一劫。如梵众天寿量。四十小劫。佛说住寿一劫。云何六十小劫亦名一劫。如大梵天寿量。六十小劫。佛说住寿一劫。云何八十小劫名一大劫。佛说劫中世界经云。二十小劫坏。次经二十小劫坏已空。次经二十小劫起成。次经二十小劫起成已住。是二十小劫起成已住者。几多已过几多未过。八小劫已过。十一小劫未来。第九一劫现在未尽。此第九一劫。几多已过几多未来。未来定余六百九十年在(至梁末己卯年翻此经为断)是二十小劫中间。有三小灾次第轮转。一疾疫灾。二刀兵灾。三饥馑灾(此三小灾诸经论列名前后不同。若依长阿含中阿含起世等。初列刀兵次列饥馑后列疫病。若依俱舍毗昙婆沙论等。初列刀兵次列疫病后列饥馑。若依瑜伽对法论等。初列饥馑后列刀兵。若据年月长短次第依瑜伽对法论者是也)今且依立世阿毗昙论云。此即第九中。即当第三灾。此劫由饥馑故尽。佛言。是二十小劫世界起成。得住中第一劫。小灾起时有大疾疫。种种诸病一切皆起。剡浮提中一切国土。所有人民等遭大疾疫。一切鬼神起嗔恶心。损害世人。寿命短促唯住十岁。身形矬小。或二搩手。或三搩手。于其自量则八搩手。所可资食稊稗为上。人发衣服以为第一。唯有刀仗以自庄严。是时诸人不行正法。非法贪着邪见等业日夜生长。诸恶鬼神处处损人。是时大国王种悉皆崩亡。所有国土次第空废。唯有小郡县是其所余。相去辽远各在一处。如是人者疾病困苦。无人布施汤药饮食。以是因缘寿命未应尽横死无数。一日一夜无量众生疾病死。由行恶法。得是果报。于此中生。劫浊而起。舍命已后堕三恶道。时一郡县次复荒芜。唯少家在。相去转远各在一处。疾疫死者无人送埋。是时土地白骨所覆。乃至居家次第空尽。是时劫末唯七日在。于七日中无量众生遭疫死尽。设有在者各散别处。时有一人合集剡浮提内男女。唯余一万留为当来人种。唯此万人能持善行。诸善鬼神欲令人种不断绝故。拥护是人以好滋味令入毛孔。以业力故人种不断。过七日后。是大疫病一时息灭。一切恶鬼皆悉舍去。随诸众生饮食衣服。应念所须天即雨下。阴阳调和美味出生。身形可爱安乐无病。譬如亲爱久不相见。忽得聚集生喜乐心。共相携持不相舍离。是前劫人寿命十岁。后劫人民从其而生。寿命最长二十千岁。如此功德自然得成。与善法相应。身口意善。舍寿命后。生善道中。后天舍命还生人道。自然贤善戒品具足。舍寿已后更生天道。久久如是。初劫中间疫病穷尽。次第二劫来续二十千岁。是劫中间第一寿量。是人从前二十千岁人所生。神力自在资生具足。寿命四十千岁。人天道生久久如是。说名第二劫。中间第二寿量四十千岁。资生具足。寿命六十千岁。久久如是。说名第三劫。中间第三寿量六十千岁。从六十千岁至八十千岁。是时女年五百岁尔乃行嫁。是时诸人唯有七病。谓大小便利寒热淫欲饥老等。如是时中。一切国土富贵丰乐。无有怨贼反逆盗窃。村落次比鸡鸣相闻。耕种虽少收实巨多。衣服财宝称意具足。安坐受乐无所驰求。寿命八十千岁时住阿僧祇年。乃至众生未起十恶从起十恶。因此百年则减十岁。次复百年复减十岁。次第渐减至余十岁。最后十岁住不复减。长极八万短至十年。若佛不出世次第如此。若佛出世如正法住。众生寿命暂住不减。随正法稍减寿命渐减。
    刀兵部第三
    依立世阿毗昙论云。佛说一小劫者。名为一劫。如是同前。乃至八十小劫名大劫。中至二十小劫起成。住中第二小灾起由大刀兵。人寿十岁时三毒邪见日夜生长。父母儿子兄弟眷属互相斗诤。何况他人。是时诸人起斗诤已仍相手舞。或以瓦石刀仗互相怖畏。四方诸国互相伐讨。一日一夜害死无量。如是过失自然而生。人行不善得是果报。于此中生劫浊而起。是时人家一时没尽。纵有余残各各分散。是时劫末余七日在。于七日中手执草木即成刀仗。由此器仗互相残害怖畏困死。是时诸人怖惧刀仗逃窜林薮。或度江水隐蔽孤洲。或入坑窟以避灾难。或时相见仍各惊走恐怖失心。或时仆地。譬如獐鹿遭逢猎师。如是七日刀兵横死其数无量。设有在者各散别处。时有一人合集剡浮提男女。唯余一万。留为当来人种。于是时中皆行非法。唯此万人能行善法。诸善鬼神。欲令人种不断绝故。拥护是人以好滋味令入毛孔。以业力故。于劫中间留人种子自然不断。过七日后。是大刀兵一时息灭。一切恶鬼皆悉舍去。随诸众生所须衣食。应念所须天即雨下。阴阳调和。美味出生。身形可爱相好还复。一切善法自然而起。清凉寂静安乐无病。慈悲心起无恼害意。互得相见生喜乐心。譬如亲爱久不相见。忽得聚集生喜乐心。共相携持不相舍离。从其十岁展转行善。生人天中至二十千岁。乃至寿命八十千岁。住阿僧祇年。自外同前不烦重述。
    饥馑部第四
    依立世阿毗昙论云。从一小劫乃至八十小劫。住劫中第三劫小灾起时。由大饥饿灾欲起时。由天亢旱一切人民遭大疾疫。一切鬼神起嗔恶心。损害世人。寿命短促。唯住十岁。身形短小。或二三搩手。所食稊稗。人发为衣犹为上服。刀仗自严不相恭敬。贫穷困苦愚痴邪见日夜生长。谷贵饥馑。舍罗柯行。见他资粮便往夺食。以此因缘饿死无数。一切众生生劫浊中。自然而起。造作恶业。天不降雨四五年中。由大旱故觅生草菜尚不可得。何况米谷。一切禽兽悉取食之。于一日一夜饥饿死者其数无量。郡县空尽。唯少家在。相去转远。不行正法三毒转盛。贫穷困苦口夜相应是时六七年间。天不降雨。由大旱故思欲见水尚不可得。何况饭食。是劫中间唯七日在。一日一夜饿死无数。纵有在者各散别处。时有一人合数剡浮提内男女大小共一万人。留为当来人种。人能行善。诸善鬼神。欲令人种不断绝故。拥护是人。以好滋味令入毛孔。以业力故。人种不断。过七日后。是饥饿一时息灭。一切恶鬼皆悉舍去。所须衣食。天即雨下。阴阳调和。美味出生。身形可爱相好遂复。一切善法自然而起。清凉寂静安乐无病。慈悲入心无恼害意。譬如亲爱久不相见。忽得聚集生喜。乐心。共相携持不相舍离。从于十岁展转行善。生人天中。寿命长远。至二十千岁乃至八十千岁。自外法因并同初述(依立世中。三灾各经七日。若依余经论说饥馑七年七月七日疫病七月七日刀兵极经七日)故瑜伽论云。谓人寿三十岁时。方始建立。当尔之时。精妙饮食不可复得。唯煎煮朽骨共为宴会。若遇得一粒稻麦粟稗等子。重若末尼珠。藏置箱箧而守护之。彼诸有情多无气势。蹎僵在地不复能起。由饥俭故。有情之类亡没殆尽。如此俭灾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下厌离。由此因缘。寿不退减俭灾遂息。又若人寿二十岁时。本起厌患今乃退舍。尔时多有疫气瘴厉。灾横热恼相续而生。彼诸有情遇此诸病。多悉殒没。如是病灾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中厌离。由此因缘。寿量无减病灾乃息。又人寿十岁时。本起厌患今还退舍。尔时有情展转相见。各起猛利杀害之心。由此因缘。随执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极锐利刀剑。更相残害死丧终尽。如是刀灾极经七日方乃得过。
    相生部第五
    依中阿含经云。过去有轮王出世。名曰顶生。奉持斋法修行布施。国中贫者出财用给。后经多时。然国中有贫穷者。不能出物用给恤乏。人转穷困。因穷便盗他物。其主捕伺收缚。送诣刹利顶生王所。白曰。天王。此人盗我物。愿天王治。王问彼人曰。汝实盗耶。彼曰。实盗。所以者何。以贫困故。若不盗者便无自济。王即出财而给与之。语盗者曰。汝等还去后莫复作。由斯之故人作是念。我等亦应盗取他物。于是各竞行盗。是谓因贫无物不能给恤。故人转穷困因盗滋甚。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八万岁。子寿四万岁。彼人寿四万岁。时有人复盗送王。王闻已便作是念。若我国中有盗他物。更出财物尽给与者如是竭藏盗遂滋甚。我今宁可作极利刀。若我国中有偷盗者。便收捕取坐高标下斩截其头。作此念已便敕行之。于后彼人效此利刀。持行劫物。捉彼物主截断其头。因贫盗甚刀杀转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四万岁。子寿二万岁。人寿二万岁时。时彼盗者便作是念。王若知实。或缚鞭我。或摈罚钱。或贯标上。我宁妄言欺诳王耶。念已白王。我不偷盗。是为因贫无物。不能给恤盗杀转增。便妄言两舌。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二万岁。子寿一万岁。人寿一万岁时。人便嫉妒邪淫转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一万岁。子寿五千岁。人寿五千岁时。三法转增。非法欲恶贪邪法。故父寿五千岁。子寿二千五百岁。人寿二千五百岁时。复三法转增。两舌粗言绮语。故彼寿转减形色转恶。故父寿二千五百岁。子寿千岁。人寿千岁时。一法转增。邪见是也。因一法增故。彼人寿转减形色转恶。父寿千岁。子寿五百岁。人寿五百岁时。彼人不孝父母。不能尊敬沙门梵志。不行顺事。不作福业。不见后世罪。故父寿五百岁。子寿二百五十岁。或二百岁。今若长寿。或寿百岁。或不啻者。佛复告比丘曰。未来久时。人寿十岁。女生五月即便出嫁。人寿十岁时。有谷名稗子。为第一美食。如今糠粮以为上馔。所有苏油盐蜜甘蔗一切尽没。唯行十恶业道者为人所敬。都未有善。母于其子极有害心。子亦于母极有害心。父子兄弟姊妹亲属。展转相向有贼害心。犹如猎师见彼鹿已极有害心。人寿十岁时。乃有七日刀兵劫盛。彼若捉草即化成刀。若捉樵木亦化成刀。以此刀兵各各相杀。彼于七日刀兵劫过七日便止。尔时亦有人。生惭耻羞愧厌恶不爱。彼人七日刀兵劫时。便入山野在隐处藏。过七日已则从山野于隐处出。更互相见生慈愍心极相爱念。犹如慈母唯有一子。与久离别远来相见。极相爱念便作是语。诸贤我今相见令得安隐。我等由坐生不善心令亲族死尽。我等宁可共行善法离断杀业。行善法已寿便转增形色转好。寿十岁人生子寿二十。寿二十人复作是念。若求善者寿色转好。我等应可更增行善共离不与取。行是善已寿便转增。人生子寿四十岁。复离邪淫。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八十岁。复离妄言。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百六十岁。寿百六十已。复离两舌。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三百二十岁。复离粗言。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六百四十岁。复离绮语。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二千五百岁。复离贪疾。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五千岁。复离嗔恚。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一万岁。复离邪见。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二万岁。复离非法欲恶贪行邪法。我等宁可离此三恶不善法。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四万岁。寿四万岁时。孝顺父母。尊重恭敬沙门梵志。奉行顺事。修习福业。见后世罪。行是善已。人生子寿八万岁。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丰乐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鸡一飞。女年五百岁乃当出嫁。唯有七病。寒热大小便利淫欲饥渴老等。更无余患。时有王名螺。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四天下。七宝千子具足。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统领大地乃至大海。不以刀仗。以法教令令得安乐(余有疾病饥馑作法延促并皆同前)。
    对除部第六
    依新婆沙论云。然有圣言说彼对治。谓若有能一日一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起。若能以一诃梨怛鸡果。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疫病灾起。若能以一团食施诸有情。于未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时。问如是三灾余洲有不。答无根本灾而有相似。谓嗔增盛身力羸劣数加饥渴。此说二洲。北拘卢洲亦无罪业而生彼故。又彼无有嗔增盛故。
    述曰。众生固执无思悛革。悭贪嫉妒恶业逾盛。所以人情险阻凶毒沿流。令入末法人物俱恶。所有依正两报致令日夜衰耗。故付法藏经云。阿恕伽王自为僧行食。时宾头卢用苏浇饭。阿恕伽王白言。大圣。苏性难消能不为疾。尊者答曰。不为患也。何以故。佛在时水与今苏等。是故食之终不成病。尔时尊者。欲验斯事使手入地下至四万二千余里。即取地肥而示于王。王今当知。众生薄福。肥腻之味皆流入地。是故世间福转衰灭。王供养已欢喜而退。良由世尊韬光未盈百年尚有斯征。况今向有二千。岂有精味。故瑜伽论云。三灾起时。尔时有情复有三种最极衰损。寿量衰损。依止衰损。资具衰损。寿量衰损者。所谓寿量极至十岁。依止衰损者。谓其身量极至一搩手。或复一握。资具衰损者。尔时有情唯以粟稗为食中第一。以发为衣中第一。以铁为庄严中第一。五种上味悉皆隐没。所谓苏蜜油盐等味及甘蔗变味。
    第二大三灾(此有四部)
    时量部
    时节部
    坏劫部
    成劫部
    时量部第一
    依新婆沙论云。劫有三种。一中间劫。二成坏劫。三大劫。中间劫复有三种。一减劫。二增劫。三增减劫。减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增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增减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复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合二十中劫世间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经二十中劫世间坏。二十中劫坏已空。此合名坏劫。总八十中劫合名大劫。成已住中二十中劫。初一唯减。后一唯增。中间十八亦增亦减。故对法论云。由此劫数。显色无色界诸天寿量也。
    时节部第二
    依奘法师西国传云。阴阳历运日月旋玑。称谓虽殊。时候无异。随其星建以标月名。时极短者谓之刹那也。如新婆沙论云。彼刹那量。云何可知。有作是言。依施设论说。如中年女缉绩毳时。抖擞细毛不长不短。齐此说为怛刹那量。彼不欲说毛缕短长。但说毳毛从指开出。随所出量是怛刹那。问前问刹那。何缘乃引施。设说怛刹那量。答此中举粗以显于细。以细难知不可显故。谓百二十刹那成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成一腊缚。此有七千二百刹那。三十腊缚成一牟呼栗多。此有二百一十六千刹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昼夜。此有少二十不满。六十五百千刹那。此五蕴一昼一夜。经于尔所生灭无常。有说。此粗非刹那量。如我义者如壮士弹指顷。经六十四刹那有说不然。如我义者如二壮夫掣断众多迦尸细缕。随尔所缕断。经尔所刹那。有说不然。如我义者。如二壮夫执挽众多迦尸细缕。有一壮夫以至那国百练刚刀捷疾而断。随尔所缕断。经尔所刹那。有说。犹粗非刹那量。实刹那量世尊不说。如世尊说。譬如四善射夫。各执弓箭相背攒立欲射四方。有一捷夫。来语之曰。汝等今可一时放箭。我能遍接俱令不堕。于意云何。此捷疾不。苾刍白佛。甚疾世尊。佛言。彼人不及地行药叉。地行捷疾不及空行药叉。空行捷疾不及四大王众天。彼天捷疾不及日月二轮。二轮捷疾不及坚行天子。此薄日月轮车者。此等诸天展转捷疾。寿行生灭捷疾于彼。刹那流转无有暂停。由此故知。世尊不说实刹那量。问何故世尊不为他说实刹那量。答无有有情堪能知故。又依安般经云。于一弹指顷心有九百六十。又仁王经云。一念有九十刹那。一一刹那中复有九百生灭。又菩萨处胎经云。一弹指顷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佛之威神入微识中皆令得度。又毗昙论。合有十二重。一名刹那。二名怛刹那。三名罗婆。四名摩睺罗。五名日夜。六名半月。七名一月。八名时。九名行。十名年。十一名双。十二名劫。一刹那者翻为一念。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翻为一瞬。六十怛刹那为一息。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罗。翻为一须臾。三十摩睺罗为一日夜。计有六百三十八万刹那。僧祇律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日极长时昼有十八夜有十二。极短时昼有十二夜有十八春秋分便等。又智度论云。昼夜六分有三十时。春秋分时昼夜各十五时。余时增减。五月昼时有十八夜有十二。十月夜时有十八昼有十二。依奘法师西国传云。居俗日夜分为八时(昼四夜四于一一时各有四分)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白前黑后合为一月。六月合为一行。日游在内北行也。日游在外南行也。总此二行合为一岁。又分一岁以为六时。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渐热也。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盛热也。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雨时也。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茂时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渐寒也。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盛寒也。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或为四时。春夏秋冬也。依论计之。十五夜为半月。两半月为一月。三月为一时。两时为一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两行为一年。二年半为一双。此由闰故。以闰月兼本月。此谓月双非闰双也。若以五年两闰双者。二年半有一闰。岂立只乎。积此时数明劫有四种。一别劫。二成劫。三坏劫。四大劫。从人寿十岁渐至八万岁。经多时八万岁。又渐减至十岁。为一别劫。对余总故名为别也。若以事格量。依杂阿含经云。一由旬城高下亦尔。满中芥子百年取一。芥尽劫犹不尽。案此即为别劫也。若据大劫。即以八十由旬城为量也。楼炭经云。以二事论劫。一云有一大城东西千里南北四千里。满中芥子百岁诸天来下。取一芥子尽劫犹未尽。二云有一大石方四十里。百岁诸天来下。取罗縠衣拂石尽劫犹未穷。此亦应是别劫也。第二有成劫四十坏劫亦尔。所以然者。世间成时二十别劫。住时二十别劫。坏时二十别劫。空时二十别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坏。故各四十别劫。总此成坏合有八十别劫。为一大劫。若更舒之别有六劫。一别。二成。三住。四坏。五空。六大。若更来之则有三劫。一小劫。二中劫。三大劫。小则别劫。中则成坏。随一大则总成与坏。欲界中寿一劫是小劫。初禅三天寿劫是中劫。二禅已去寿劫是大劫。外国俗算有六十位。过此已后不可数故。名阿僧祇。此数年为劫数。一至六十位名阿僧祇劫。此是大劫量也。故智度论经云。以百由旬城为量。百年取一芥。故喻以迦尸罗天衣。百年一拂。百由旬石为量者。此并格量大劫也。即案索诃世界(旧云娑婆世界)一大劫中千佛出世。寻夫劫波之号。不可以时数之。故以假石芥城等。准为一期之候。即约前中具含成住坏空等四劫也。如前从十岁增至八万。复从八万复至十岁。经二十返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成劫。以年算之则经八千万万亿百千八百万岁也。止一为小劫矣。今成劫已过入住劫来。复经八小劫。释迦牟尼如来于住劫中当第四佛。尚余九百九十六佛。于后续次而出。
    依奘法师西国传云。夫数量之称谓逾缮那(旧云由旬。又曰逾阇那。又曰由延。皆讹略)逾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运行也。旧传一逾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裁唯十六里。故毗昙论。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卢舍。八拘卢舍为一由旬。一弓长八尺。五百弓长四百丈。四百丈为一拘卢舍。一里有三百六十步。一步有六尺。合有二百一十六丈为一里。二里有四百三十二丈。计前五百弓有四百丈为一拘卢舍。犹欠三十二丈不满二里。计一拘卢舍减有二里。计八拘卢舍减十六里为一由旬。若依杂宝藏经。一拘卢舍有五里。计毗昙八拘卢舍为一由旬。合有四十里。
    坏劫部第三
    依长阿含经云。三灾上际云何。若火灾起时。至光音天为际。若水灾起时至。遍净天为际。若风灾起时。至果实天为际。三灾欲起时。世间人皆行正法。正见不倒修十善行。行此法时有人得第二禅者。即勇身上升于空中。住圣人道。天道梵道高声唱言。诸贤当知无觉无观第二禅乐人。闻此声已即修无觉无观。身坏命终生光音天。是时地狱众生罪毕命终来生人间。复修无觉无观。得生光音天。畜生饿鬼阿须伦乃至六欲。皆生光音天尔时先地狱尽。后畜生尽已。次饿鬼阿须伦乃至他化自在天尽已。然后人尽无有遗余。此世败坏乃成为灾。又顺正理论云。乃至地狱无一有情。尔时名为地狱已坏。诸有地狱定受业者。业力置他方狱中。由此准知傍生鬼趣。时人身内无有诸虫与佛身同。若时人趣此洲一人无师法然得初静虑。从静虑起唱如是言。离生喜乐甚乐甚静。余人闻已皆入静虑。命终并得生梵世中。乃至此洲有情都尽。是名已坏赡部洲人。东西二洲例此应说。北洲命尽生欲界天。由彼钝根无离欲故。生欲界天已静虑现前转得胜依。方能离欲。乃至人趣无一有情。尔时名为人趣已坏。若诸天趣欲界六天随一法然得初静虑。乃至并得生梵世中。尔时名为欲天已坏。如是欲界无一有情。名欲界中有情已坏。若时梵世随一有情无师法然得二静虑。从彼定起唱如是言。定生喜乐甚乐甚静。余天闻已皆入彼静虑。命终并得生极光净。乃至梵世中有情都尽。如是名已坏有情世间。唯器世间空旷而住。余方世界一切有情感此三千世界业尽。于此渐有七日轮现。诸海干竭众山洞然。洲渚三轮并从焚燎。风吹猛焰烧上天宫。乃至梵宫无遗灰炉。自地火焰烧自地宫。非他地灾能坏他地。由相引起故作是说。下火风飘焚烧上地。谓欲界火猛焰上升。为缘引生色界。火焰。余灾亦尔。如应当知。如是始从地狱渐减。乃至器世界尽总名坏劫。又观佛三昧经云。天地始终谓之一劫。劫尽坏时火灾将起。一切人民皆背正向邪竞行十恶。天久不雨所种不生。依水泉原乃至四大驶河皆悉枯竭。久久之后风入海底。取日上大城郭。于须弥山边置本道中(长阿含经云。其后久久有大黑风暴起海水。深八万四千由旬吹使两披。取日宫殿置于须弥山半。去地四万二千由旬安日道中。乃至七日次第取之法用并然。杂心论云。劫灭之时有七日轮住游乾陀山从彼而去。又说云。分一日为七日。又说云。从阿鼻地狱下出日。众生业力致)一日出时百草树木一时雕落。二日出时四大海水从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内。其水自然枯涸。三日出时四大海水千由旬。乃至七千由旬内水展转消尽。四日出时四大海水深千由旬。五日出时四大海水纵广七千由旬乃至竭尽(长阿含经云。五日出已其后海水转深。犹如春雨后亦如牛迹中水。遂至涸尽不渍人躯也)六日出时此地厚六万八千由旬。皆悉烟出。从须弥山乃至三千大千刹土。及八大地狱靡不烧灭。烟尽无余。人民命终。皆依须弥山及六欲诸天。皆悉命终宫殿皆空。一切无常不得久住。七日出时大地须弥山渐渐崩坏百千由旬。永无遗余。山皆洞然。诸宝爆裂。烟焰震动至于梵天。一切恶道皆悉荡尽。罪终福至。皆集第十五天上。十四天以下尽成灰墨。新生天子未曾见此。普怀恐惧。旧生天子各来慰劳。勿生恐怖。终不至此。人民命终生光音天。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行。或生他土。若生地狱。地狱罪毕亦生天上。若罪未毕复移他方。无日月星宿亦无昼夜。唯有大冥谓之火劫。火灾果报致此坏败。劫欲成时火乃自灭。更起大云渐降大雨。滴如车轴。是时此三千大千刹土。水遍其中乃至梵天。故瑜伽论云。又诸有情能灭坏业增上力故。及依六种所烧事故。复有六日轮渐次而现。彼诸日轮望旧日轮。所有热势逾前四倍。既成七已热遂增七。云何名为六所烧事。一小大沟坑。由第二日轮之所枯竭。二小河大河。由第三日轮之所枯竭。三无热大池。由第四日轮之所枯竭。四大海。由第五日轮及第六一分之所枯竭。五苏迷卢山及以大地体坚实故。由第六一分及第七日轮之所烧然。即此火焰为风所鼓。展转炽盛极至梵世。如是世界皆悉烧已。乃至灰墨及与余影皆不可得。从此名为器世间已坏。满足二十中劫。如是坏已复二十中劫住。
    云何水灾。谓过七火灾已于第二静虑中有俱生。水界起坏器世间犹水消盐。此之水界与器世间一时俱没。如是没已复二十中劫住。云何风灾。谓七水灾过已复七火灾。从此无间于第三静虑中有俱生。风界起坏器世间如风干支节。复能消尽。此之风界与器世间一时俱没。从此坏已复二十中劫住。如是略说世间已坏。又依顺正理论云。此水火风三大灾起逼有情类。令舍下地集上天中。初火灾兴由七日现有说。如是七日轮行犹如雁行分路旋运。有说如是。七日轮行上下为行分路旋运。中间各相去五千逾缮那。次水灾兴由降瀑雨。有作是说。从三定边空中歘然。雨热灰水。有余复说。从下水轮起涌沸水上腾漂浸。决定义者即此边生。后风灾兴由风相击。有作是说。从四定边空中歘然飘击风起。有余复说。从下风轮起冲击风上腾飘鼓。此决定义。准前应知。三灾起时云何次第。要先有问起七火灾。其次定应一水灾起。此后无间复七火灾。度七火灾还有一水。如是乃至满七水灾。复有七火灾后风灾起。如是总有八七火灾一七水灾一风灾起。水风灾起皆次火灾。自水风灾必火灾起。故灾次第理必应然。何缘七火方一水灾。极光静天寿势故。谓彼寿量极八大劫。故至第八方一水灾。由此应知。要度七水八七火后乃一风灾。由遍净天寿势力故。谓彼寿量六十四劫。故第八八方一风灾。如诸有情修定渐胜。所感异熟身寿渐长。由是所居亦渐久住。故毗昙论偈云。
    七火次第过  然后一水灾
    七七火七水  复七火后风
    又对法论云。如是东方无间无断。无量世界。或有将坏。或有将成。或有正坏。或坏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于东方。乃至一切十方亦尔。如是若有情世间若器世间。业烦恼力所生故。业烦恼增上所起故。总名苦谛。又杂心论。问何故坏劫不至第四禅。答净居天故。彼无上地生即彼般涅槃故。亦不下生。下地非数灭故。若彼住经坏劫者亦不然。增上福力生彼处故。内扰乱非故。若彼地内有扰乱者则外有灾患。彼初禅内有觉观。火扰乱故。外为火灾烧。第二禅内喜水扰乱故。外为水灾所漂。第三禅内有出入息风扰乱故。外为风灾所坏。问第四禅未曾有扰乱者。何得不常。答刹那无常所坏故。第四禅地不定相续。随彼天生宫殿俱起。若天命终彼亦俱没耳。
    成劫部第四
    依起世经云。尔时复经无量久远不可计数日月。时起大重云。乃至遍覆梵天世界。既遍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车轴。或复如杵。经历百千万年彼雨水聚渐渐增长。乃至天所住世界其水遍满。然彼水聚有四风轮之所住持。何等为四。一名为住。二名安住。三名不堕。四名牢主。彼雨断已复还自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当于尔时四方一时有大风起。其风名为阿那毗罗。吹彼水聚混乱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大风吹沫掷置空中。从上造作梵天宫殿。微妙可爱七宝间成。所谓金银琉璃玻赤珠砗磲码瑙。有斯梵天世间出生。彼大水聚复更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如前四方风起名阿那毗罗。由此大风吹掷水沫复成宫殿。魔身天墙壁住如梵身天无异。唯有宝色精粗异耳。如是次造他化自在天。展转至夜摩天。六天次第具足如梵天无异精粗异耳。时彼水聚转复减少。乃更退下无量百千亿万由旬。湛然渟住。彼水聚中四方浮沫水上厚六十八亿由旬。周阔无量。大风吹沫复造须弥山四宝所成。复吹水上浮沫为三十三天七宝所成。又吹水沫。于须弥山半腹之间四万二千由旬。为日月天子宫殿皆七宝成。以是因缘。世间便有七日宫殿安住现在。又吹水沫于海水上高万由旬。为空居夜叉造玻宫殿城郭亦尔。又吹水沫于须弥山四面。各去山一千由旬。大海之下作四面阿修罗城七宝庄严。又复大风吹水聚沫造作余大宝山。如是展转吹水沫过四大洲八万小洲须弥山王。并余一切大山之外周匝安置。名大轮围山。高广正等六百八十万亿由旬。牢固真实。金刚所成难可破坏。如是大风吹掘大地渐渐深入。乃于其中置大水聚湛然渟积。以此因缘便有大海。又起世经云。此大海水。何因缘故。如是咸苦不堪饮食。此有三因缘。何等为三。一者从火灾后经无量时。起大重云弥覆凝住。后降雨滴注满世界。彼大雨汁洗梵身天一切宫殿。次洗广天宫殿。次洗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宫殿洗已。洗彼宫时所有咸辛苦味悉皆流下。次复洗须弥山及四大洲八万小洲诸余大山等。如是洗时浸渍流荡其中。以是因缘令大海咸不堪饮食。第二此大海水大神大身众生在其中住。所有屎尿流出海中。以是因缘其水咸苦不堪饮食。第三此大海水古昔诸仙曾所咒故。愿海成其盐味不堪饮食。以是因缘令大海咸不堪饮食。又依顺正理论云。所言成劫者。谓从风起。乃至地狱始有情生。谓此世间灾所坏已。二十中劫唯有虚空。过此长时次应复有等住世。成劫便至一切有情业增上力。空中渐有微细风生。是器世间将成前相。风渐增盛成立如前所说风轮水轮金轮等。然初成立大梵天宫乃至夜摩天宫复起风轮等。是谓成立外器世间。由有情力。谓光净久集有情。天众既多。居处迫迮。诸福减者应散居下。此器世间初一有情。极光净殁生大梵处空宫殿中。后诸有情亦从彼殁有生梵辅。有生梵天。有生他化自在天宫。渐渐下生乃至人趣。后生饿鬼傍生地狱。法尔后成坏必最初。若初一有情生无间狱。二十中成劫应知已满。此后复有二十中劫。名成已住。次第而起。立世阿毗昙论云。一切器世界起作已成。时二种界起长。谓地火两界。风界起吹火界蒸炼地界。风界恒起吹一切物使成坚实。既坚实已一切诸宝种类皆得显现。如是多时六十小劫究竟已度。
    又长阿含经云。此三及地为四灾四劫。除地说三为大劫。唯未至第四禅。为净居天故。无上地可生。即于彼处涅槃。亦不下生。非数灭故。变成天地。天地更始。了无所有亦无日月。地涌甘泉味如苏蜜。时光音诸天。或有福尽来生。或乐观新地。性多轻躁以指尝之。如是三转得其甜味。食之不已渐生粗肌。失天妙色神足光明。冥然大暗。后大黑风吹彼海水漂出日月。置须弥边安日道中。绕须弥山照四天下。时诸人辈见出则欢见入则惧。自兹以后昼夜晦朔春秋岁数终而复始。劫初成时诸天来下为人皆悉化生。身光自在神足飞行。无有男女尊卑。众共生世。故名众生。有自然地味犹如醍醐亦如生苏味甜如蜜。其后众生以手试尝。遂生味着渐成抟食。光明转减无复神通。食地味多者颜色粗悴。其食少者颜色光泽。遂生胜负。因缘胜负故便生是非。地味稍歇咸皆懊恼。咄哉为祸。无复地味。又生地皮状如薄饼。地皮又灭又生地肤。地肤灭故。依增一经。又生自然地肥。味甘如蒲萄酒。
    又楼炭经云。地肥不生更生两枝蒱萄。其味亦甘。久久食多共相形笑。两枝蒱萄不生。更生糠米无有糠糩。不加调和备众美味。众生食之生男女形。又增一经云。时诸天子情欲意多者便成女人。故有夫妻之名。其后众生淫欲转增。遂夫妻共住。其余众生寿福行尽。后光音天来生此间在母胎中。因此世间有处胎生。尔时造瞻婆大城乃至一切城郭。自然糠米朝刈暮熟。暮刈朝熟。刈后随生。
    又依中阿含经。米长四寸未有茎秆。时有众生并取日粮。如是相学。乃至并取五日糠米。渐生糠糩。刈已不生遂有枯株。尔时众生懊恼悲泣。各封田宅糠米以为疆畔。其众自藏己米盗他田谷。无能决者。议立一平等主。善护人民赏善罚恶。便有刀杖等物考楚杀戮。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由有田地致此诤讼。故各共减割以供给之。故选一人形貌尊雅甚有财德。请以为主。于是始有民主之号。田宅舍屋之名。天下丰乐不可具述。奉行十善哀念人民。如父母爱子。人民敬主如子敬父。人寿大久丰乐无极。
    又依顺正理论云。初受段食故。身渐坚重。光明隐没黑暗便生。日月众星从兹出现。由渐耽味地味便隐。从兹复有地皮饼生。竞耽食之地饼复隐。尔时复有林藤出现。竞耽食故林藤复隐。有非种香稻自生。众共取之以充所食。此食粗故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生二道。因斯遂有男女根生。由二根殊形相亦异。宿习力故便相瞻视。因此遂生非理。乃至由有劫盗过起。诠量众内一有德人。各以所收六分之一。雇令防护封为田主。因斯故立刹帝利名。大众钦承恩流率土。故复名大王。未有多王。自后诸王此王为首。
    又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有四事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云何为四。一时世间灾渐起。坏此世时中间长久。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二者此世间坏已中间空旷。无有世间长久迥远。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三者天地初起向欲成时中间长久。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四者天地成已久住不坏。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是为四事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计量也。
    颂曰。
    百旬芥易尽  三灾理自倾
    石火无恒焰  电光非久停
    饥窘自相啖  刀兵竞相征
    疫病无医效  空劳怨苦声
    亲戚无相救  残害有余情
    遗文虚满笥  徒欣富贵盈
    太息波川迅  悲斯苦业萦
    生灭恒敦逼  煎迫未安宁
    法苑珠林卷第一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