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续藏经-中国撰述-史传部>> 续佛祖统纪>> 正文

卷第十二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第十二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
    明善庆童子 毕之铉 较订
    五代
    后梁
    朱氏。都汴迁洛。二主。共十七年。
    丁卯(梁)(太祖开元)(唐)(李克用天佑四)(秦)(李茂贞)(吴越)(武肃王钱镠)(楚)(武穆王马殷)(荆南)(南平高季兴)(吴)(景帝杨渥)(闽)(太祖王审知)(蜀)(王建)(南汉)(刘隐)
    梁太祖本名温。僖宗赐名全忠。至是受唐禅即位。更名晃○闽太祖请雪峰玄沙入内。求示心法。二师唤云。大王志心听取。幻化空身。是大王法身。知见了。总是大王本源自性天真佛。大王。心心如木石去。如虚空去。观心无心。从妄想起。我心自空。即悟实相。百千三昧智慧。俱在大王心。大王今既已知本性。一时放下。不得别生丝发许也。此名无功之功。功不虚弃。此是佛祖玄旨。愿大王发大弘愿。保持取作佛去。莫受轮回。不可容易。王礼二师曰。百生庆幸。得逢指示。二师向王言。但念念常空寂。日用有大果。因但布施。广作利益。并为助道之门。不拘有无之见。一切自在。但日日修无功用道。王拜谢。舍金二十铤。二师各不受。王又问玄沙。此一真心。本无生灭。今此一身。从何而有。师曰。此本源真性。自徧周法界。为妄想故。有一点识性。从父母妄缘而生。便即传命。受千般苦。身有轮回。佛者觉也。大王既知觉了。不落恶趣。但请大王。频省妄念。归真合道。大王作礼。信受奉行(雪峰录)。
    戊辰(开平二)(唐)(李克用病笃庄宗存勖立)(五)(蜀)(武成元)
    三月雪峰存禅师示疾。闽王命医诊视。师曰。吾非疾也。竟不服药。五月二日。游蓝田。归澡身。中夜入灭。寿八十七。腊五十九。师住山四十余年。法席之盛。卓冠天下。学者冬夏千五百人。闽王雅隆其道。为之增宇。设像铸锺。以严其山。优施以充其众。时迎馆于府。请求法论(见碑)○十一月玄沙师备禅师示寂(僧宝传云十二月)。师初住梅溪。后居玄沙。一时天下丛林海众。皆望风钦服。闽帅王公。待以师礼。学徒垂千人。室户不闭。师应机接物。垂三十年。所演法要。有大小录。行于世。寿七十五。腊四十四。闽帅赐号宗一禅师(五灯)。
    己巳(三)(唐)(庄宗)(六)(吴)(隆演)(二)
    云盖志安禅师(一本曰志元。非)。一日衡山道正。表奏湖南马王。乞与师论义。王遂请师至。具云茶罢。师就大王借一口剑。乃握剑。问道正云。尔本教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什么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甚么精。道得即不斩。道不得即斩。道正无语。拜求悔过。安为王曰。识此人否。王曰识。安曰谁。王曰道正。安曰不是。其道若正。合对得臣僧。只是无主孤魂。王大悦。因斯道门。不复纷纭(五灯)。
    庚午(四)(七)(三)
    南岳惟劲头陀。集光化以来宗师机缘。为续宝林传四卷○钦山文邃禅师。初岩头雪峰。率师游方。二大士各承德山印记。师虽屡激扬。而终然凝滞。后於洞山言下发解。年二十七。乃住钦山。师一日与道士论义。士立义曰。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师曰。道士是佛家奴。士曰。大粗生。师曰。第一义何在。道士无语(五灯)。
    辛未(乾化元)(八)(蜀)(永平元)(南汉)(刘岩)
    重云晖禅师。深入圭峰。石壁间。见磨衲数珠。忽忆前身道具。因就建寺。方剃草。有祥云。出众峰间。遂名曰重云。虎豹皆自引去。又塞龙潭。龙亦移他处。后唐明宗赐额。曰长兴。初晖居洛京中滩。日以施水给药为事。有癞比丘。求师洗摩。师为之无难色。俄有神光异香。忽失所在(五灯)。
    壬申(二)(九)(南汉)
    湖州道场山如讷禅师。自翠微受诀。乃止道场山。剃草卓庵。学徒四至。遂成禅苑。
    癸酉(均王乾化三)(唐)(灭燕)(三)
    杭州瑞应幼璋禅师。请吴越钱王。每年於天台山。建金光明道场。诸郡黑白大会。逾月而散。光明大会始於师也(五灯)。
    甲戌(四)(十一)(四)
    四月六日投子大同禅师示寂(一云乙亥)。寿九十六。诏谥慈济大师。
    乙亥(真明元)(十二)(五)
    石门蕴禅师。自得旨於青林虔。初住黄岳兰若。未几迁夹山。道由潭州。时楚王马氏出城延接。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大道。师曰。好大哥御驾六龙。千古秀玉街。排仗出金门。王大喜。延入天册府供养。师应机多云好大哥。时称大哥和尚。
    丙子(二)(十三)(蜀)(□正元)
    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常以杖荷一布囊并破席。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日市见物则乞。或酰盐鱼菹。才接入口。分少许投囊中。时号长汀子。师卧雪不沾。而每示吉凶必应。常在街立。僧问。和尚在这里作么。曰等个人。曰来也。师曰。汝不是这个人。师曰。乞我一文钱。是年(一云三年丁丑)三月师将示灭。於岳林寺廊下。端坐盘石。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乃安然而化。其后复现於他州。亦负布袋而行。四众竞图其像。师有歌偈。行于世。
    丁丑(三)(十四)(蜀)(天汉元)(汉)(乾享元)戊寅(四)(十五)(光天元)(二)
    龙湖普门禅师。一日集徒曰。吾将他适。院事付聪教二门人。乃说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聚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似君。我敛目时齐听取。寺众凄然坚请。且为佛法住世。师曰。汝等岂不知达磨只履西归。普化全身脱去之旨耶。何以去来生灭视吾也。既而跨虎。凌晨抵信州应供。到彼斋僧方集。供罢。就长者。更觅一分。与行者。长者谓师独行。不诺所请。遂觅水一盂。撰拄杖为虎。高驭而去。至开元寺。而龙湖寺僧至彼追之。乃祝之曰。吾不复归山中。已有聪禅师矣。故龙湖无开山祖师之塔。惟有跨虎庵基。为古今之证。又有禅师。照水自写真像。至今存焉。勑谥圆觉禅师。凡有祈祷。其应如响。而院前有师所坐之杉。至今间生异华(别本谓示寂者非也)。
    己卯(贞明五)(十六)(吴武义元)(蜀)(顺正公衍乾德年)(三)
    正月鄂州青平山令遵禅师归寂。谥法喜禅师。
    庚辰(六)(十七)(二)(二)(四)
    漳州罗汉琛禅师。初参玄沙。与慧球齐名。号二大士。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韬晦。漳州牧王公。请住城西石山地藏。十余年接法眼及善修洪进山主三人。后迁止罗汉。破垣败箦。人不堪其忧。非忘身为法者不至。
    辛巳(龙德元)(十八)(吴)(睿湟传顺义元)(三)(五)
    九峰虔禅师。先是马祖殁於豫章开元寺。百丈等。葬舍利於海昏石门百丈庐塔。十余年。乃沿冯川上车轮峰。逢司马头陀。劝百丈留止。因不复还石门。虔自九峰往游焉。遂成法席。为泐潭第一世。继百丈遗踪也。是年安坐而化。谥大觉。塔曰圆寂。
    壬午(二)(十九)(二)(四)(六)
    杭州龙册寺顺德怤大师。自雪峰得旨。初住越州镜清。学者奔凑。副使皮光业谓人曰。怤师高论。人莫窥其极也。次钱王欲广府中禅会。命居天龙寺。始见师乃曰。真道人也。致礼勤厚。由是吴越盛於玄学。其后又创龙册寺。延请居焉(五灯)。
    癸未(三)(唐同光元)(三)(五)(七)
    九月十三日龙牙遁禅师趺坐而化。寿八十九。夏六十九。师有偈颂。行于世○二月唐庄宗李存勖。即位于晋阳。十月灭梁○梁二主十七年国除。
    后唐
    李氏(都邺迁洛。四主。十四年)
    甲申(唐庄宗同光二秦)(吴越)(楚)(南平)(吴四)(闽)(蜀六)(汉八)
    京兆蚬子和尚。事迹颇异。居无定所。自印心於洞山。混俗闽川。不畜道具。不循律仪。冬夏一衲。逐日沿江岸。采掇鰕蚬。以充其腹。暮即宿东山白马庙纸钱中。居民目为蚬子和尚。华严静禅师闻之。欲决真假。先潜入纸钱中。深夜师归。严把住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遽答曰。神前酒台盘。严放手曰。不虚与我同根生。严后赴庄宗。诏入长安。师亦先至。每日歌唱自拍。或乃徉狂。泥雪去来。俱无踪迹。厥后不知所终(五灯)○庄宗诏兴化奖禅师入内。帝执弟子礼。扣问宗旨。颇有契会。帝一日曰。朕收复中原。得一颗明珠。未有人酬价。师曰。请陛下珠看。帝以手舒开幞头脚。师曰。君王之宝。谁敢酬价。
    乙酉(三秦王)(从曮)
    京兆华严休静禅师。自东山得旨。初住福州东山华严。未几庄宗征入辇下。大阐玄风。一日庄宗请入内斋。见众僧看经。唯师与徒众不看。帝问。师为甚不看经。师曰。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帝曰。师一人即得。徒众为甚也不看。师曰。师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孤踪。帝曰。众僧为甚么总看经。师曰。水母元无眼。求食须赖虾。帝曰。既是后生。为甚么却称长老。师曰。三岁国家龙凤子。百年殿下老朝臣。师后於平阳示灭。谥宝智禅师(五灯)○西蜀禅月大师贯休示寂○兴化奖禅师示灭。
    丙戌(明宗)(亶)(天成元)(吴越宝正元)(六)(闽惠宗)(蜀)(知祥)(二)(二)
    四月庄宗殂。明帝即位○东京普净院常觉禅师。初访归宗章。闻法省悟。因游上都。於丽景门外。独居二载。间有北邻信士张生。请师供养。张有悟入。乃设榻留宿。至夜与妻窃窥见。师体遍一榻。头足俱出。及令婢仆视之。即如常。倍加钦慕。曰弟子夫妇垂老。今愿割前堂。以裨丈室。师欣然受之。至天成三年。遂成大院。赐额曰普净(五灯)。
    丁亥(二)(吴乾贞元)(三)
    四月瑞龙璋禅师。从钱王乞坟。王笑曰。师便尔乎。遣陆仁璋。於西关。建塔。塔毕。璋往辞钱王。嘱以护法恤民。还而坐化。寿八十七。坐七十夏。
    戊子(天成三)(三)(二)(汉大有元)
    闽王延钧。度民二万为僧。由是闽中多僧(通鉴)○秋罗汉琛禅师。沐浴安坐而化。寿六十二○扣水澡光古佛。初参雪峰。峰曰。子异日必为王者师。后自鹅湖。归温岭结庵(今永丰寺)。继居将军岩。二虎侍侧。神人献地。为瑞岩院。学者争集。尝谓众曰。古圣修行。须凭苦节。吾今夏则衣楮。冬则扣氷而浴。故世人号为扣氷古佛。后住灵曜。至是年应闽主之召。延居内堂。敬拜曰。谢师远降。赐茶次。师提起槖子曰。大王会么。曰不会。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辞。至十二月二日。沐浴升堂。告众而逝。王与道俗。备香薪茶毗。祥耀满山。舍利五色。塔於瑞岩正寝。谥妙应法威慈济禅师。自是至今。远近祷祈。灵异非一。
    己丑(四)(四)(南平)(从诲)(吴大和元)
    东京普净院常觉禅师。以时机浅昧。难任极旨。乃曰。我宁不务开法。由是每月三八施浴。僧道万计。师尝谓诸徒曰。但得慧门无壅。则福何滞哉(五灯)○闽永福县高盖院。有山若宝盖。初有徐仙。弟妹七人上升。齐建元。有陈慧炬禅师。谢智着侍者。绝粒坐禅。后俱坐化。今二真身俱在。至是闽王封山。曰西岳焉(长乐集)。
    庚寅(长兴元)(秦)(吴越五)(楚)(二)(三)
    云门文偃禅师。初参睦州。州见来。便闭门。师三扣门。州云。作什么。师曰。己事未明。乞师指示。州才开门。师拶入。州擒住云道道。师惊不暇答。州推出曰。秦时[车*度]轹钻。随掩其扉。损师右足。师从此悟入。州即指师见雪峰。到雪峰决择久之。遍访诸方。晚游广中。灵树敏请为第一座。先是敏不请首座。有劝请者。敏曰。吾首座已出家。久之又请。敏曰吾首座已行脚悟道。久之又请。敏曰吾首座已度岭矣。及师至。敏迎笑曰。奉迟甚久。何来暮耶。即命之。偃不辞而就职。俄广主刘王将兴兵。就敏决可否。敏前知之。手封奁子。语侍者曰。王来出以似之。乃怡然坐化。王果至。闻敏已化大惊。问和尚何时得疾而遽亡耶。对曰。师不曾有疾。适封一奁子。令候王至呈之。王开奁得一帖子。书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王於是请偃继其法席。又迎至府开法。久之迁住韶阳云门山。学者望风而至。
    辛卯(长兴二)(吴越宝正六)(楚王希声)(南平)(吴睿王)(大和三)(四)
    汝州风穴沼禅师。初游方。参镜清怤不契。北游襄沔。寓止华严。遇南院侍者守廓。默悟南院宗旨。廓使更见南院。院一见喜之。於是从容承禀。日闻智证。院曰。汝乘愿力。来荷大法。非偶然也。穴依止六年辞去。是年至汝州。见草屋数椽依山。问於田父。父曰。古风穴寺。岁饥众弃去。余佛像鼓锺耳。穴入留止。日乞村落。单丁者七年。檀信为新之。成丛林。
    壬辰(三)(楚王希范)(四)(五)
    五月十七日。长庆棱禅师归寂。师两处开法。徒众一千五百。化行闽越。二十七载。寿七十九(传灯)○八月六日。吴奉化军陆元浩。撰庐山仙居洞永安禅院记。略曰。尧舜为君。仁化唯该於域内。周孔设教。轨仪但备於寰中。尚乃千古从风。百王禀敬。而况释氏兴世。妙用难思。慈悲遍洽於含生。行愿广弘於沙劫。永安院唐僧如义卜焉。至是众请惠从长老来住。郁兴旧院云(庐山记)。
    癸巳(四)(吴越)(穆文王元瓘)(五)(闽龙启元)(六)
    十一月明帝殂。闵帝从厚即位○契如庵主。初於玄沙得旨。乃隐於小界山刳大杇杉。若小庵。但容身而已。一日清豁冲照二长老访师。颇味高论。不觉及夜。睹豺虎奔至庵前。自然驯绕二公。寻於大章山创庵。请师居之。两处孤坐。垂五十二载而卒。
    甲午(唐潞王清泰元)(六)(二)(蜀明德元)(七)
    四月潞王从珂兵至。闵帝出奔。潞王即位○天台国清静上座。初於玄沙言下悟入。后居天台。三十余载。尝有问。心念纷飞。未明摄伏。师答。却将纷飞之心。以究纷飞之处。究之无处。则纷飞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则能究之心安在(云云)师因睹教中幻义。述偈曰。若道法皆如幻有。造诸过恶应无咎。云何所作业不忘。而藉佛慈兴接诱。有小静上座答曰。幻人兴幻幻轮围。幻业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诸幻苦。觉知如幻幻无为。今国清遗踪在焉。
    乙未(二)(吴天祚元)(闽永和元)(蜀楚)(恭孝王昶明德二)(八)
    法眼文益禅师。初遇罗汉琛。琛问。山河大地。与自己是同是别。师曰同。琛竖两指曰。两个。师有省。乃求决择。顿明大事。久之卓庵而居。次历江外。至临川。州牧请住崇寿。有僧子方参。因举万象之中独露身。方乃大悟。自是诸方存知解者。翕然而至。始则行行如也。师微以激发。皆渐而服膺。海参之众。常不下千计。未几道化闻於江表。金陵国主。重师之道。迎居报恩。号净慧禅师。次迁清凉(五灯)。
    丙申(清泰三)(二)(闽)(康宗昶通文元)(三)(九)
    十月石敬塘兵至。而帝自焚死。十一月敬塘即位。改元天福○唐国除○时胤孙罢归田里。初学韩文。多斥释氏。后学佛有悟。乃撰法喜集佛国记。行於世。时人曰佞。清泰不彻。乃来佞佛(本传)。
    后晋
    石氏。都沐。二主。十一年。
    丁酉(晋高祖天福二)(唐)(烈祖李升受吴禅改升元元)(二)(四)(十)
    正月风穴沼禅师。州牧闻其风。尽礼致之。上元日开法。嗣南院○八月杭州龙[用-〡+║]寺顺德大师道怤示寂。黑白哀号。制服者甚众。寿七十四。师三处开法。有语录(五灯)。
    戊戌(三)(二)(三)(蜀广政元)(十一)
    夏石亭光涌禅师。无疾而化。寿八十九。坐七十夏(一云丁酉年)○温州马大卿。梦五百僧抵其家假馆。翌日有五百罗汉像。迎过其门。马君感异。以屋借之。时出光异。遂舍宅为寺。号罗汉寺(皇朝祥符。赐崇信寺额。俗犹呼罗汉巷。是坊本名。清政易为从善。亦因寺名也。见永宁编)。
    己亥(四)(三)(闽)(景宗曦永隆元)(二)(十二)
    圆通缘德禅师。初参襄州清溪进。久之江南李氏有国日。德混迹南昌上蓝。宋公齐丘。至游经堂。僧众趋迎。师阅经自若。公旁立睨之。师不甚顾答。公问。上座看甚经。师举示之。公异焉。力请住舍利幽谷双岭诸剎。师无所事。去留所至颓然默坐而已。而学徒自成规矩。平生着一衲裙。以绳贯其褶处。夜伸其裙以当被(僧宝)○上天竺僧道翊。一夕见山间光明。往视之。得奇香木。乃命良工。刻成观音像。白光焕发。夜亡列烛之光。昼掩太阳之景。圣像既成。灵感尤盛。乾佑戊申岁。有僧从勋。见曰。吾游洛得古佛舍利一颗。宝之久矣。今愿置菩萨毫相中。可以助其神。翊师从之。至今舍利或现顶冠肉髻间(观音文)。
    庚子(五)(四)(二)(三)(十三)
    闽王曦度民为僧万一千人(通鉴)○庐州佛手岩行因禅师。自鹿门真得法。寻抵庐山佛手岩下。有石窟可三丈余。师宴处其中。江南李主。三召不起。坚请就栖贤开堂。不逾月。潜归岩室。后示微疾。谓侍僧曰。日午吾去矣。及期。下床行数步。屹然立化。李主备香薪。茶毗建塔(五灯)。
    辛丑(六)(吴越)(文穆王元瓘薨)(五)(三)(四)(十四)
    闽王於城南西阜。建石塔七层。功未半而光发如盖者三夕。既成而光耀际天者又三夕。王慰幸。遂额曰净光。而於其下。建僧宇焉(长乐集)。
    壬寅(七)(吴越)(忠献王弘佐)(六)(五)(汉)(殇帝玢光天元)
    天台韶国师。初参龙牙遁禅师。疎山矮师叔。见知识五十四人。刮磨搜剥。穷极隐秘。不知端倪。心志俱疲。至曹山。但随众而已。有僧问法眼曰。十二时中。如何得顿息万缘去。眼曰。空与汝为缘耶。色与汝为缘耶。言空为缘。则空本无缘。言色为缘。则色心不二。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韶闻悚然异之。又有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眼曰。是曹溪一滴水。韶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氷释。感涕沾衣。眼曰。汝当大宏吾宗。行矣无自滞。於是游天台。观智者遗踪。如故居。睠然有终焉之心。
    癸卯(晋齐王)(重贵)(八)(唐)(元宗景保大元)(闽)(福恭懿王延政天德元)(汉)(中宗成乾和元)
    法眼禅师。因江南李主。请入内庭。见牡丹花。主索师诗。师乃颂云。拥毳对芳丛。由来逈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异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王顿悟其意。
    甲辰(开运元)(二)(二)(七)(二)
    江南上元县。一民暴死。三日复苏云。至一殿庭。忽见先主樏械甚严。民惊问曰。主何至此。曰吾为宋齐丘所误。杀和州降者千余人。冤诉囚此。汝既得还。仗汝归语嗣君。凡寺观鸣锺。当延之吾受苦。唯闻锺则暂休。或能为造一锺尤善。吾在位。尝与于阗国交聘。遗吾一玉天王像。吾尝置於髻。后藏於瓦棺寺佛左膝。人无知者。汝以此事为验。民既还家。遂乞见主。具白之。主亲诣瓦棺。剖佛膝得之。感泣遂立造一锺於清凉寺。镌其上云。荐烈祖孝高皇帝。脱幽出厄。以玉像建塔。葬於蒋山(出法苑)○刘煦授司空平章事。撰旧唐史。佛祖异迹并载之(至本朝欧阳公撰唐书。始皆删去)。
    乙巳(二)(三)(闽)(天德三为唐灭)(八)(三)
    □□兴圣国师神晏示寂。师自闽王请住山。三十余年。学徒云集。闽王礼重。常询法要。寿七十三○京兆永安善静禅师。初参乐晋安禅师。寻归乡。节帅创永安禅苑。以居之。徒众五百。明年嘱累讫。右胁而化。寿八十九。谥净悟大师。
    丙午(三)(四)(九)(四)
    吉州禾山无殷禅师。初参九峰虔。虔没游庐陵。止禾山大智院。学者云集。南唐后主闻其名。诏至金陵问法。久之命居杨州祥光院。恳辞归山。以翠岩院。乃江西胜槩。逐诏居之。时上蓝院复虚其室。命师来往阐化。赐号澄源禅师(五灯)○明年正月。晋出帝为契丹所执。国亡。
    后汉
    刘氏。都汴(初即位太原后都大梁)。二主。共四年。
    丁未(汉高祖)(天福十二)(吴越)(忠献王□佐卒)(楚)(文昭王希范)(南平)(文献王)(唐)(元宗保大五)(蜀楚)(恭孝王广政□)(汉)(中宗乾和五)
    三月汉高祖即位。帝初名知远。更名暠○七月清化全怤禅师。安然坐逝。寿六十六(一云。丙午年示寂。沩仰宗至此不嗣)○吴越忠懿王。留心释教。嗣位之初。凡两浙诸郡名山。圣迹之处。皆赐金帛。创建伽蓝香火。福州支提山。乃天冠菩萨道场。王施七宝。铸天冠像一千身。仍创寺宇。宏丽甲於七闽(五灯)。
    戊申(乾佑元)(吴越)(忠懿王俶)(楚)(王希广)(六)(十一)(六)
    正月汉高祖崩。隐帝承佑立○云门大师。法道大行。往来学徒。不下千人。广主屡请入内问法。待以师礼。一日王问。云何是禅门。云大王有问山僧对。一日王斋众僧次。问师曰。灵树果子熟也未。师云。甚么年得信道生。王曰熟也。师曰。切莫忘却。王大悦。赐号匡真禅师。是年七月。王迎师至内问道。九月师辞还山○洞山初禅师。初参云门。门问近离甚处。曰查渡。又问。夏在甚处。曰湖南报慈。又问。几时离彼。曰八月二十五。曰放尔三顿棒。初惘然。良久又问。适来祇对无过。何蒙赐棒。门呵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初默悟其旨。曰他日正当於无人烟处。不畜一粒米。供养十方僧。即日辞去。北抵襄汉。至是众请住洞山。易律为禅。学徒奔凑。
    己酉(隐帝乾佑二)(楚)(保融)(七)(十二)(七)
    四月十日。云门偃禅师以表辞广主。垂戒学徒。端坐而逝。法嗣六十一人○风穴沼禅师。值宼依郢州牧。宼平。汝州宋太师施第为宝坊。号新寺。迎师居之。法席冠天下。学者自远而至(伪周广顺元年赐寺名广慧)○韶国师初寓止白沙时。吴越忠懿王。以国子刺台州。雅闻韶名。遣使迎之。申弟子之礼。日夕问道。韶曰。他日当为霸主。无忘佛恩。至是王嗣国位。创寺。遣使迎师。至尊事之。以为国师。师所说法。简而要。扫去枝叶。故人皆易悟。
    庚戌(三年)(帝遇弑汉国除)(楚)(恭孝王希萼)(八)(十三)(八)
    吴越钱王。命杭州报恩寺慧明大师。入府问法。命住资崇院。开堂说法。时有天龙禅师等问道。师应机垂答。词旨的切。王大悦。密契其道。命师居之。即赐圆通普照大师(联芳)○庐山化城寺。昔正觉大师宴处。有悟海大师。来革前基。架云梯险。剪石飞泉。一纪而成功焉(卢山记)。
    后周
    郭氏。都汴。三主。十年。
    辛亥(周太祖广顺元)(北汉)(刘旻乾佑四)(吴)(越)(楚王)(希崇)(楚)(唐保大九)(蜀十四)(南汉九)
    正月周太祖即位○吴越钱王。命永明道潜禅师入府。授菩萨戒。赐号定慧慈化禅师。一日潜欲请塔下罗汉铜像。过新寺供养。王曰善矣。昨夜梦十六尊者乞随师入寺。何昭应之若是。於师号加应真二字。留潜於府问道。两月还山。
    壬子(二)(五)(刘言)(十)(十五)(十)
    南院慧颙禅师示寂○智觉延寿禅师。初为华亭镇将。因见渔船万尾。戢戢恻然。以钱易之放于江。乃弃家。投师剃发。自受具。衣不缯纩。食无重味。持头陀行。尝习定天台天柱峰之下。有乌巢衣褶中。时韶国师眼目世间。北面而师事之。韶曰。汝与元师有缘。他日大作佛事。惜吾不及见耳。师既得旨。初说法於雪窦山。
    癸丑(三)(六)(玉逵)(十一)(十六)(十一)
    韶国师。因吴越僧义寂曰。智者之教。年祀寖远。必多散失。唯新罗国有善本。愿藉禅师慈力致之。使再开东土人天眼目。於是师以闻忠懿王。王乃遣使航海。传写以还。迨今圣教具备者。皆忠懿王与韶国师之力。而韶适与智者同入。疑其后身也。
    甲寅(显德元)(太祖崩世宗立)(七)(十二)(十七)(十二)
    正月南唐节度凭延巳。撰开先院碑。略曰。皇上诏以庐山书堂旧基为寺。延巳肆觐于京。上於便殿语事次。因曰。庐山书堂已为寺矣。朕闻古先哲王握图御宇。唯德是务。与善同归。久於其道。天下化成。恒沙如来出世济俗。依空说性。性外无空。信则修崇。悟则解脱。使人趋清净之域。息贪兢之心。民用以淳。理又何远。是则菩提之教。与政通焉。朕今兴建伽蓝。以居禅众。示人至理。亦助化之端也。延巳奏以寺已成功足。使迷者得于陆之渐。达者登不二之门。非圣人用心。其孰能与於此乎。云云(庐山记)○杭州龙兴宗靖禅师。初参雪峰得旨。钱王命居龙兴。有众千余。王屡延入府。署六通大师。是年十二月示灭。寿八十四。
    乙卯(周世宗显德二)(北汉)(孝和□□乾佑八)(十三)(十八)(十三)
    二月世宗诏。并省天下无额寺院。凡三千余所○九月敕立监铸钱。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锺磬铃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悉令输官。给其直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且佛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尚欲割截布施。况此铜像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由是群臣不敢言(通鉴)○时镇州大悲观音铜像极灵。州之士民。愿以钱代。制不许。方毁其背。群力皆堕腕而死。遂停其半。后未四年。世宗发疽于背而崩。我宋 太祖 太宗皇帝。目击其实迹。由是益坚钦信。故受命之初。复兴天下佛寺(欧阳外传)○时有沙门法敏。苦谏不纳。乃为之着显验论(北山录)○诏郡国。岁造僧帐。凡死亡还俗者。以时阙落之。僧帐自此而始(统纪)。
    丙辰(三)(九)(周行逢)(十四)(十九)(十四)
    重云晖禅师。住山四十余年。节度使王彦超。微时尝从晖游。欲为沙门。晖曰。汝世缘深。当为我家垣墙。彦超后果镇永兴。申弟子之礼。是年夏。诣永兴。与彦超别。嘱以护法。超泣曰。公遂忍弃弟子乎。晖笑曰。借千年。亦一别耳。七月二十四日。书偈曰。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往来八十年。近来觉损坏。早拟移别处。事涉有憎爱。待他摧毁时。彼此无妨碍。乃跏趺而化。寿八十四。
    丁巳(四)(北汉天会元)(十五)(二十)(十五)
    清凉法眼文益禅师。自住清凉。朝夕开法。诸方丛林。咸仰风化。致异域有慕其法者。涉远而至。师调机顺物。斥滞磨昏。应病与药。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是年(僧宝传云五年戊午)七月示寂江南。李主驾至。慰问甚勤。闰月望。沐浴辞众趺坐而逝。停龛三七。颜貌如生。寿七十四。腊五十四。公卿李建勋而下素服。奉全身建塔。谥大法眼禅师。后重谥大智藏大导师。
    戊午(五)(二)(唐交泰元)(二十一)(南汉)(鋹天宝元)
    金陵报恩院清护禅师。初於鼓山国师言下发明。寻金陵国主。命居长庆显。德初退归建州卓庵。节度陈诲。创报恩禅苑。坚请住持。开宝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坐化。师操行孤标。二十年不服绵绢。唯衣纸布。辞藻札翰。并皆冠众。
    己未(六)(二)(二十二)(二)
    世宗北伐。六月病背痈糜溃而殂于道。寿三十九。恭帝宗训即位。时年七岁。
    庚申(显德七)
    正月恭帝。禅位于我宋太祖皇帝。改元建隆。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卷之十二(终)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