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续藏经-中国撰述-史传部>> 宗统编年>> 正文

总论

    宗统编年总论
    祥符纪荫曰。盖闻圣王之治天下也。本乎格致诚正。施之修齐治平。尽性践形。事天立命。是以首出庶物。建极乘乾。一人有道。万国咸宁。唐虞之化。於变时雍。夏商之间。政刑并用。爰及周衰。道微政弛。人心坏乱。笃生孔孟。明道德以叙[(雪-雨)/粉/大]伦。行仁义而正风俗。汉唐以降。教化不兴。法度是守。渐骛於外。失其本心。又以诸家庞杂。大道支离。程朱出而阐明约束之。圣学虽显。然以为章句致身之涂。鲜见成己成物之士。斯文将丧。叔世何堪。蚩蚩者氓。固不可使之知。而坦坦者道。亦何可不使之由也。夫语大莫载。六合之外。岂可存而不论。语小莫破。圣人岂真有不知能。然而洪荒以前。浑沌先是何状。九州之际。溟渤终於何底。沧桑见见。生死历然。将来世数何终。人物何止。藉曰方圆一气。一气之始。何以弥纶。太极两仪。无极之初。是何境象。性本於天。而天之所以为天。则曰无声无臭至矣。得之有命。而命之所以为命。则曰莫之致而致焉。是岂原始要终。圣贤有所未尽。抑亦察伦明物。变化示於几微。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参赞位育。终日乾乾。大人之所以为大人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各从其类。可与知能。民物之所以为民物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斯天下之达道也。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人之极致。性命之本源。达大道之体而无殊。尽一心之量而不变者。非智超劫外。行徧寰中。其孰能与於斯乎。惟法王之出三界也。洞彻一心。了明万有。真心本性。一切圆融。天人由行业以分途。善恶从真妄而异趣。心有真妄善恶。而性则纯真至善。真善之名。亦无以加焉。唯心有真妄善恶。是以悟心之真而善者。有四圣焉。谓佛与菩萨。缘觉。声闻。是也。迷心之真而善恶杂糅者。有六凡焉。谓人。天。鬼神。三道。地狱。饿鬼。畜生。三涂是也。人可不言。天则匪一。居须弥山。治四部洲。为四天王天。居人间顶。超日月明。为忉利天。(有三十二天并帝释。为三十三天)此之二天。未离地居。上之。於虚空中。朗然安住。身有光明。日月不及。如是一类。名焰摩天。上升精微。不接下界。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名兜率陀天。更上有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如是等天。未离乎欲。通名欲界。上之有三梵天。(梵众。梵辅。大梵天)名初禅天。上之有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名二禅天。上之。有少净天。无量净天。徧净天。名三禅天。上之复有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名四禅天。其间复有五不还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见天。色究竟天。以上诸天。未离形色。通名色界。上之。复有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如是等天。无业果色。名无色界。天之次复摄十种仙。一地行仙。二飞行仙。三游行仙。四空行仙。五天行仙。六通行仙。七道行仙。八照行仙。九精行仙。十绝行仙。仙之与天。迥然不同。仙以人身而恋长生。处海山岛。天则福德化生。自在无碍。上品之仙。不能及下品之天。是皆不了真心。随业妄报。不值佛化。沉溺长途者也。鬼神多门。各以业报。受生其中。因为善而夹杂妄缘。正直聪明之士。忠孝节义之流。未证真常。皆为业苦。复有修罗。四趣所摄。(谓天。人。鬼。畜)因多嗔业。致感斯伦。三涂则随三业。(贪嗔痴)轻重以受报。杳杳昏衢。谁从拯救。匪佛垂慈。少能脱苦。此之六凡。皆迷一心。致趋多报。天之与人以福德殊。非真谓苍苍茫茫。高而无极。不识不知也。声闻因修四谛。(苦。集。灭。道)见道。缘觉谓觉十二因缘。(无明缘行等)证道。此二圣流。自了生死。不能利他。菩萨则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万行。广度众生。名为大乘。圆满行解。具证三身。(法报化)尽妙觉性。成无上道。斯名为佛。佛者觉也。先知先觉。徧满十方。非一非异。不可思议。释迦文佛。则此娑婆之化身也。通一化土。总摄世界。则三千大千。通一寿量。点尽尘墨。尚无穷无尽。阎浮洲乃大千界之一。八十年适因减劫之时。(此界为南阎浮洲。佛世寿七十九年)降生兜率。示道成也。见处王宫。示尊胜也。脱屣世荣。示世苦也。因睹生老病死等事出家。示世无常也。出家苦行。示真修实证也。降魔。示正能摧邪也。成道。示证本有也。三七思维。示妙法难喻也。渐说三乘。曲垂方便也。五戒十善。以接人天。随其欲乐也。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开发大机。广相成就也。四摄法。慈摄无遗也。四悉檀。三根等度也。四十九年。说法十二部。随机接引也。末后拈花付嘱。密传心印也。佛之出世。唯欲人人共了此心。心之知见。万别千差。非以正法印印之。则不契圆宗。皆非了悟。此正法印。离言说相。唯证乃知。此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也。如来说法。一则教通。一则宗通。教乃言诠。宗则大意。的的大意。直指人心。见性忘言。当下成佛。此宗传自迦叶。以及阿难。西天二十八世。历历传持。光昭正眼。列皆法身大士。应世宣化。传达摩氏。以般若智光。运照东震。遂躬航海。达於梁朝。由梁历魏。止於少林。面壁九年。直接二祖。传至曹溪。分为南岳。青原。南岳青原。后复分为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宗。一华五叶。二桂昌昌。沩仰。云门。法眼。三宗。不数传而止。唯临济曹洞。传至於今。阐佛真宗。宣扬法化。单提向上。不涉功勋。以心印心。初无剩迹。真传正脉。递代相承。宗统昭然。历年可按。用是远遡迦文降神之年。当此土周昭王甲寅之岁。以及於今。二千余年。正续大法。方来未艾。谓之宗统编年。以见佛法大意。不离时节因缘。世出世间。皆与时为消长。约而论之。如春夏秋冬。互相成就。造化之妙。无能名焉。是知佛与圣人。设化不同。其归则一。悟心之士。各各契真。触途之流。往往成滞。是自过咎。於佛何尤。又以宗门施设。觑捕无从。铁壁银山。攀仰莫及。棒喝交加。宾主历然。黑白未分。正偏宛尔。真符密印。唯真子得之。不在常山。大吼雄威。非狮儿当之。鲜不脑裂。纤毫不隔。天地悬殊。入此门中。莫存知解。顺行逆用。一一皆我真机。圣见凡情。彼彼谁能测识。非此宗眼难瞒。岂不浑同魔异。宗苟通也。千途异辙。入密室以消融。妙药神针。起膏肓於瞑眩。依时垂范。逐类行慈。功孰大焉。用斯伟矣。合而言之。佛之所谓自觉。儒之所谓明明德也。佛之所谓觉他。儒之所谓亲民也。佛之觉行圆满。儒之在止於至善也。佛儒之修证同也。佛之清净法身。即天命之性也。佛之圆满报身。即率性之道也。佛之千百亿化身。即修道之教也。其体用同也。但浅深大小。在造其极。与未尽其量耳。施之治世。治不离世。故吾儒之道。不外庶物之间。而圣人就易就近。以裁成乎过与不及。而适於时中。圣人之所以为圣也。施之出世。出不离世。故我佛之教。不出一心之外。而宗师当前。当处。以指示其本所固有。而归於无得。宗师之所以为宗也。不离世而治世。道无在而无不在也。不离世而出世。道无不在而无在也。故曰。时也。明乎时。而权实通焉。明乎时。而本末贯焉矣。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