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续藏经-中国撰述-史传部>>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正文

卷第八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慧学
    传宗科
    梁无作
    字不用。姓司马氏。姑苏人。父宛丘县尉。母戴。方妊时。梦异沙门称姓徐。住持流水寺。苦从求寄宿。父亦梦。於盘中书字。殊得意。欲献之天子。旦则各诧所梦。母因自指其腹。谓父曰。果生男。其必归之流水寺乎。盖其家去寺不甚远也。及生岐嶷可爱。性介洁。恶荤膻物。四岁教之诵习。能强识。父滋喜其类己也。且将图婚。以待其成。母不可。竟出家。如前志。年满受具戒。讲通经论。俄弃去。后入闽。依雪峰存公。得禅要。未几。卢陵檀越。挽居三顾山之云亭院。豫章之南平院。皆固辞。时锺氏据洪井。作客十年。终莫晤会。卒游会稽。考盘四明山中。吴越钱氏。闻其名。遣使召之。略上谒遽别。仍以诗谢曰。云鹤性孤单。争堪名利关。衔恩虽入国。辞病却归山。乐安孙合。方逸老奉化。素慢缁侣。诣作则谈笑终日。进士扬弇亦倾盖。开平中示灭。春秋五十六。作平生不入尼寺。不谒公门。不修名刺。不趋时利。有草隶字式。诸经礼忏文。注道安六时礼佛文。并所述诗歌行世。自号逍遥子。
    梁师备
    生闽之谢氏。少随其父。渔南台江中。得鱼辄纵之。父虽怒不恤也。咸通初。出家芙蓉山。即往豫章开元寺受具。归执役隶业院。辛苦无所惮。布纳芒鞋。日中一食。常坐不卧。丛林以备头陀称之。雪峰存禅师。其同学兄也。尝谓之曰。备头陀何不徧参去。备曰。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存深以为然。出世玄沙。毳士之相从者。常七百许人。备一日上堂。默坐良久。大众将谓不说法。一时散去。备咄云。看者一队汉。略无一个有智慧者。但见我开者两片皮。尽来簇着。觅言觅语。是我真实为他。却总不会。若恁么大难大难。
    备有时垂语曰。诸方老宿尽道。接物利生。且问汝三种病人来。汝作么生接。若拈椎竖拂。盲者不见。提唱古今。聋者不闻。待他对答。痖者无言。若接不得。佛法无灵验。有僧。出云。三种病人。和尚还许人商量否。备云。汝作么生商量。其僧便珍重而出。备云。不是不是。罗汉云。桂深现有眼见。有耳听。又有口说话。和尚作么生接。中塔云。三种病人。即今在什么处。
    备见僧来礼拜。乃云。因我得礼汝。备问长生。维摩观佛。前际不去。后际不来。见在不住。汝作么生观。长生云。放皎然过。有个商量。备云。放汝过。作么生商量。长生良久。备云。情知汝向鬼窟里作活计。
    僧问云。是什么得恁么难见。备云。只为太近。又问。学人为什么道不得。备云。畐塞汝口。争解道得。
    当是时。审知王氏。以侍中据有闽土。为奏赐紫伽梨。师号宗一。开平二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七日终。寿七十四。腊四十四。忠懿王为树塔焉。
    梁本仁
    得心法於洞山。住筠州白水院。众盈三百。玄言流播。设洞山忌斋次。僧问。供养先师。先师还来也无。仁云更下一分供食着。
    西山众行者礼拜。仁问云。来作么。行云。来求指示。仁云。尔许多人。教我分付阿谁。
    镜清行脚到。仁唤清云。天寒道者。清云不敢。仁问云。还有卧单得盖否。清云设有。亦无工夫展得。仁云。直饶道者滴水滴冻。亦不干他事。清云。滴水滴冻有什么事。仁云。高山顶上。无可与道者啖啄。
    僧问如何是不迁义。仁云。落华随流水。明月上孤峰。仁将逝。焚香趺坐乃曰。香烟尽处。吾即行矣。果然。
    梁光仁
    不知何许人。丛林号矮师叔。以其形质矬陋也。然气槩精爽。其说法。且不以杖拂为用。时时扪抚木蛇。或问焉。则曰。曹家女也。机办宏峻。四方学者所严惮。盖洞山门下之雄杰士也。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仁云尺五头巾。又问。如何是尺五头巾。仁云圆中取不得。
    仁一日举香严旨重不得全话。问镜清云。怤道者作么生会。镜清云全归旨重。仁云作么生不得全。清云个中无旨路。仁云始惬病僧意。
    冬至上堂。僧问如何是冬来意。仁云京师出大黄。
    仁迁化时有偈曰。我路碧空外。白云闲处闲。世有无根树。黄叶风送还。又着四大等颂。李长者华严论略。行世。既入龛。有白鹿。屈膝龛前。
    梁智闲
    青州人。躯干七尺。读世书。有材具。亲党推许之。俄而出家。游潭湘。事大圆禅师於沩山。一日山谓之云。吾不问汝平生。於经卷册子上说得底。且汝於未出胞胎。未辨东西时。道将一句来。吾要识汝。闲懵然。久之进数语陈其所解。山皆不许。闲云却请和尚与某甲说。山云。吾说得。是吾之见。於汝眼目。有何所益。闲遂归堂。徧检所集诸方语句。无一字可以酬对。叹曰。画饼不可以疗饥。因尽焚之。涕泣辞山而去。且曰。此生不学佛法。已作个长行鬻饭僧。庶几免於劳役也。抵南阳。睹国师忠公之遗迹。而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於茅茨次。偶掷瓦砾。击竹作声。廓然大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山云。和尚慈悲。恩逾父母。当时若与某甲说破。岂有今日事也。仍述偈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上堂云。道由自悟。不在说言。况乎密密堂堂。曾无间隔。不劳心意。暂借威光。日用全功。迷途自背。
    参询之士。如水走下。郁成丛社。卒谥袭灯。塔号延福。
    梁大同
    舒之怀宁刘氏子。夙事洛下保唐满禅师出家。始习安般。业且成矣。意以为华严性海。岂局此哉。乃负锡趋翠微法会。偕伏牛元通请益。大明祖意。归乡里。茅茨投子山。以接学徒。一日赵州谂和尚。以分卫抵桐城县。同亦出山。遇诸途。未相识也。州加侦察。知是同。乃问云。莫是投子山主否。同云茶盐钱乞我一个。州先入山坐庵中。同后携油一缾至。州云。久响投子。到来只见个卖油翁。同云。汝只见卖油翁。且不识投子。州云如何是投子。同提起油缾云。油油。州又问死中得活时如何。同云。不许衣行。投明须到。州曰。我早侯白。汝更侯黑。自是同誉播海寓。而谘询之侣。辐辏焉。中和中。巢寇扰攘天下。有渠魁。持刃问同曰。住此何为。同色不变。对以佛法。皆惩戒意。渠魁遽膜拜。脱身所着衣服施之。感泣而去。梁乾化四年。甲戌四月六日趺坐而亡。寿九十六。腊四十六。凡居此山三十余载云。
    梁本寂
    姓黄氏。泉之蒲田人。年十九。即出家於福州之云名山。年二十二。而受具。举措老成。识者知其为法器。成通初。禅学方盛。会悟本价禅师。住洞山。寂往来请益。洞山问云。阇梨名什么。寂云本寂。洞云向上更道。寂云不道。洞云为什么不道。寂云向上不名本寂。洞深器之。寂辞洞山。山问云什么处去。寂云不变异处去。洞云不变异岂有去耶。寂云去亦不变异。
    后受请。出世抚之曹山。徙荷玉山。二处法席俱盛。
    僧问眉与目还相识也无。寂云不相识。僧云为什么不相识。寂云只为同在一处。僧云恁么即不分也。寂云眉且不是目。僧云如何是目。寂云端的。僧云如何是眉。寂云曹山却疑。僧云和尚为什么却疑。寂云若不疑即端的去也。
    问承教有言。大海不宿死尸。如何是海。寂云。包含万有。曰为什么不宿死尸。寂云绝气者不着。曰既是包含万有。为什么绝气者不着。寂云。万有非其功。绝气有其德。曰向上还有事也无。寂云。道有道无即得。争柰龙王按剑何。训应之暇。又出君臣五位之说。以诠其妙。复着对寒山子诗。行世。文辞雅丽可观。寻示疾终。寿六十二。腊三十七。弟子树塔以窆。南岳玄泰追撰塔铭。
    梁存寿
    石霜弟子也。住蒲坂。方冀王友谦作镇此邦尤礼下之。数迎入府论道。每为之前席。供施便蕃。且请为菩萨戒师。所居栖岩山。玄侣骈拥。诚无媿於枯木众也。卒年九十三。停龛一月。髭发再生。因复剃除然后入塔。
    梁师彦
    闽越许氏子。既受岩头奯禅师心印。初若杜默。后为所知。勉之利物。乃允众请。居台之瑞岩院。其治人治己。严整有法度。故江表之言丛席者推焉。且机辨峻捷。镜清道怤。尝致问辄挫。
    一日有三梵僧至。彦问曰。何时离天竺。曰朝时。曰得无劳乎。曰为法忘劳。彦召维那。俾入堂。上座安置。明日求之。不复见。
    吴越钱氏屡聘。仅一至。即苦辞去。或谓有自满仓盖不待耕获。而众常给也。忽遇一村媪。语之曰。汝疾归。救取千百物命。媪即到家。其儿妇。方挈竹器。拾田螺。媪遽放之水云。
    又檀越数家。同日请斋。而彦一时应赴。则其分化可知。及卒。方阇维。巨蛇缘木杪。投身火聚与俱化。噫异矣。薪尽舍利飞。散草木上。精莹绝世。
    梁居遁
    姓郭氏。临川南城人。年十四。出家於庐陵满田寺。旋诣嵩山受具。因入翠微禅会不契。德山又不契。遂止於洞山。一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洞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从此始寤。碌碌众底。八年。楚王马氏承其誉。而敬慕之。请居龙牙山妙济院。负锡而至者。常半千。示众云。夫参学人。须透过佛祖始得。所以古德道。佛教祖教。是生冤家。方有共语分。若透佛祖不过。即被佛祖谩去也。时有僧问。佛祖还有谩人心也无。遁云汝道江湖还有碍人之心么。僧无语。遁云江湖。虽无碍人之心。为时人过不得。江湖成碍人去。不得道江湖不碍人。佛祖虽无谩人之心。为时人透不得。佛祖成谩人去。不得道佛祖不谩人。若透得佛祖过。此人却过於佛祖。始是体得佛祖意。方与向上古人不别。如未透得学佛学祖。万劫无有得。时僧因问。如何得不被佛祖谩去。遁云即须自悟去。
    遁在翠微时。问如何是祖师意。微云与我将禅板来。遁遂过禅板。微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又问临济。济云与我将蒲团来。遁遂过蒲团。济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
    贞明初奏赐紫伽梨。号证空龙德三年。癸未九月十三日。终于所居院。
    唐休静
    不知何许人。参洞山。得记别静於乐普作维那时。白椎普请云。上间搬柴。下间锄地。於是第一座问云。圣僧聻。静云当堂不正坐。谁赴两头机。
    静问洞山云。未见理路者。争免得情识去。洞云。汝还见理路也无。静云见无理路。洞云。什么处得情识来。静云正是学人问处。洞云汝须向万里无寸草处立始得。静云无寸草处。还许立也无。洞云直须恁么去。静后游河朔於平阳示寂。茶毗获舍利。建四塔以葬。一晋州二房州。三终南山逍遥园。四终南山华严寺。谥宝智塔号无为。
    唐惟劲
    福州长溪人。操行精苦。奉养尤俭素。人以头陀称之。登雪峰即领指。无底滞。乾化中。住岳之慈报寺。一日诣三生藏。见灯镜光影涉入。叹曰。先达圣人具不思议智慧方便。而使华严法界。主伴互融之指。昭示目前。又岂区区世间小巧。所能为哉。后有於道观中。设此器者。劲作颂五章非之。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劲笔。开平中楚王马氏奏赐紫衣。号宝闻大师云。
    唐栖隐
    字巨征。姓徐氏佩觿之岁。辞父母入道。具戒已。还勤於习律。后得心要於归宗。然风雅之情。出於天性。广明中。避巢寇於庐山。花朝月夕。未尝不见之吟咏。其嘉联妙句。往往脍灸湖海齿颊。与贯休处默修睦游。若沈颜曹松张凝陈昌符。又其次也。及寇平。放旷荆楚。每陟祝融。为留恋不能去。光化三年。南抵番禺。受知放太尉徐彦若。同光二年。邂逅巨鹿魏仲甫於洪井。遂缔文字交。天成中卒。诗之精粹者。计百余首。号桂峰集而丐序於仲甫。弟子应之寔记纲焉。
    唐慧棱
    杭州海盐孙氏子。初娩胞纯紫色。儿肩腋间。若服伽梨状。逮成童。益俊朗。遂出家於苏之通玄寺。才登戒品。即事南询。至雪峰问云。从上诸圣。传授一路。请师指示。峰默然。棱礼拜而退。峰笑颔之。
    一日峰谓棱曰。我寻常向诸人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出入好看。汝作么生会。棱曰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
    棱入方丈参。峰云。是什么。棱云今日。天晴好普请。叩激之机。无所疑滞。因述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旨乃方亲。昔时谩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氷。天佑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以昭庆院。诣师居之。群纳云委。后又居长乐府之长庆院。出世二十余年。众常不减一千五百。盖其资性能容忍。而慎许可。故受其益者无算云。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卒。寿七十九。腊六十。
    唐桂琛
    生常山之李氏。童时即笃志离俗。亲戚乡党皆莫之从。年且弱冠。乃获为郡之万寿寺无相大师弟子。既登戒品。方学毗尼。叹曰。此岂足以臻观脱哉。於是南谒云居雪峰。抵玄沙。沙问云。三界惟心。汝作么生会。琛指椅子云。和尚唤这个作什么。沙曰椅子。琛云。和尚不会。沙曰。我唤作竹木。汝唤作什么。琛云桂琛亦唤作竹木。沙云尽大地觅一个会佛法底人不可得。自是玄沙每诱迪学者。出诸三昧。皆命琛为助发。於是漳牧王公。建地藏精舍。而请驻锡焉。久之徙居罗汉院。上堂。宗门玄妙为当只恁么。更别有奇特。若别有奇特。汝且举看。若无。不可只将三个字。便当却也。三个字谓宗教乘而已。尔若道着宗乘。便是宗乘。若道着教乘。便是教乘。禅德佛法元来。由尔口里安立名字。尔向这里。说圆说顿。说实说常。禅德尔把什么作圆作顿。作实作常。傍家行脚。理须甄别莫相理没。珍重。问如何是罗汉家风。答不向尔道。问因甚么不向学人道。答是我家风。问如何是沙门正命食。答吃得么。曰欲吃此食。作何方便。答塞却汝口。问如何是十方眼。答时上眉毛。天成三年。戊子秋示疾数日安坐而终。寿六十二。腊四十。茶毗於城西院之东冈。建塔葬舍利於院之西。则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琛无恙时。鼓山神晏尤见重于王氏。以他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琛终不变。
    唐如敏
    闽人也。始得心法於安禅师。及刘氏据番禺。每迎入府供养。有所询访。谓之乞愿。敏亦无所顾忌。輙随事占对。后皆奇中。因署号知圣大师所居灵树院。岩谷尤深。窅丈室燕坐。悉屏绝童仆。独一净人侍侧。呼之为所由。一日登山。遽麾使去。净人因蔽草中窥之。见敏没入地。久之乃复出。净人竟前问所往。徐曰。吾与山王有故。邀吾闲谈耳。且戒之。曰。所由勿泄吾迹於外。
    有僧问云。如何是佛法至理。敏展两手。云如何是和尚家风。敏云千年田八百主。云学人不会。敏云。即当屋舍没人修。问云。如何是西来意。敏云。童子莫傜儿。云乞师指示。敏云。汝从虔州来。问云。是什么得恁么难会。敏云。火官头上风车子。
    有尼送瓷钵。敏托起云。者个出在什么处。尼云。定州敏朴破。尼罔措。
    或问和尚年多少。敏云。今日生。明日死。又问和尚生缘何处。敏云。日出东。月落西。广主将兴兵。欲诀臧否於敏。敏知之乃封一函子。付知事云。王来则出此开之。竟化去。及广主至。怒知事曰。和尚疾时。何不见报耶。对曰。和尚未尝有疾。於是出其函。得一帖子。於内书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主因召第一座文偃。开堂说法。以绍其化。兵亦遂寝。且塔其全身於山中。葬费皆出王府。
    唐道怤
    姓陈氏。永嘉人。幼恶鯹血。亲戚强啖之。辄呕哕不已。因求出家於郡之开元寺。既受具。即徧参请。入楚抵临川。尤於曹山寂公。微诘不小挫。入闽遂服膺雪峰。一日峰。问什么处人。怤答温州。峰云恁么是一宿觉乡人也。怤云只如一宿觉是什么处人。峰云好吃捧。且放过。
    怤问峰云。古德以心传心。心如何传。峰良久。怤礼谢。峰云更问我一转语好。怤云就和尚请取问头。峰休去。其机锋峻捷。时丛林称小怤布纳。盖太原有与同名者。年腊稍高云。
    出世居越之镜清院。上堂如今事不得已。向汝道个着实亲切处。到汝分上。因何特地生疎。只为汝抛家日久。流浪年深。一向缘尘。致见如此。所以唤作背觉合尘。亦名舍父逃逝。今劝兄弟。未歇歇去好。未彻彻去好。大丈夫儿。得恁么无气槩。还惆快么。终日茫茫地。何不且觅取个管带路好。时有僧问。如何是管带路。怤嘘嘘云。要棒吃么。僧云。恁么即学人罪过也。怤云几被汝打破蔡州。尤与皮公光业相往来。公日休子也。辞章宏赡。议论该博。笃志禅学。尝谓人曰。镜清深造远诣。莫臻其极。吴越钱氏钦慕之。命居天龙寺。及建龙册寺。请为第一世。天福元年丁酉八月示灭。寿七十四。茶毗于大慈山。坞塔舍利於龙姥山前。僧主汇征着塔铭。
    晋善静
    长安金城王氏子。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梦。佛像金色晃耀。因而有娠。及生岐嶷。稍长读书。能文辞。为神策军掌书奏。中尉器重之。年才二十又七。诣终南山丰德寺。礼广度禅师。去饰受具。而家人莫之知也。天复中。南谒乐普。器之。容入室。仍典园务。有僧辞乐普。普问云。四面是山。阇梨向什么处去。其僧不能答。苦求静代答。静云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那碍野云飞。且嘱其僧曰。如和尚问。慎不可道是某甲语也。后僧既以此语答乐普。普诘之曰。此非汝语。果谁语邪。僧具以静对。至晚乐普上堂云。园中有五百人善知识。汝等勿轻视也。
    寻辞乐普北还故山。结庐而止。复游峨眉。兴元连师王公礼重。旋归乡里。住永安禅院。僧问云。知有底人。道不得时如何。答知者个什么。云不可无也。答恁么只合道得。云道即不无。争柰语偏。答水冻鱼难跃。山寒花发迟。问云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答异境灵松。睹者皆羡。云见后如何。答叶落已枝摧。风来不得韵。开运丙午。冬鸣虔稚。集僧嘱累。归方丈。东向右胁而化。寿八十九。僧腊六十。明年正月八日。茶毗於城南。得舍利数千粒。汉乾佑三年庚戌八月八日。塔於长安义阳乡。静平居多异。洗沐往往舍利殒坠。必自收閟。不以示人。且戒弟子。勿外传。尝禅寂。群鹤驯狎庭际。若听法状。静恐有见者。每使人驱去之。
    晋师会
    姓巨氏。汉荆州刺史武之后。祖北徙。遂为蓟门人。考知古。母赵氏会幼从乡里之温泉院道丕出家。年满受具於金台宝剎寺坛。梁开平中。北游河朔南走江淮。迄未有所得也。抵汉南遇观音院岩俊。问会曰。子闻投子山大同禅师否。曰。闻。曰尝往见否。曰未之见也。曰宜亟往。毋缓也。於是会以为然。既见。语果契。乾化二年。特过俊公谢曰。微子吾几空度此生。时俊公居汴。因亦留会佐法席。四年秋宝积坊罗汉院住持志修。愿举会自代。会让不可。且顾其院隘陋莫足容众。俄檀越尚书左丞吴蔼兵部侍郎张[褒-保+公]共疏请额於朝。诏赐额天寿自尔翕然兴起。矣天福七年。诏赐紫衣。开运初。赐号法相。如是历三十五载。饭僧满二百余万。其所得所用无小差互。其操守廉洁槩可见。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嘱累门人。泊然而化。寿六十七。腊四十八。阇维收舍利。起塔於东郊汴阳乡刑部侍郎边归谠文其碑。
    晋全付
    吴之昆山人。父携以贾於豫章。年幼尔乃悦禅寂之业。恳从父祈出家。父怒不应。已而察父色稍霁。又祈焉。如是至三四不已。父谩诺之。因即辞去。走江夏清平大师所。清平问曰。尔来何求。曰志求法也。清平怜其幼而敏慧。纳之。付事清平尤谨。未几为落[髟/采]登具。间谓人曰。吾闻学无常师。吾非匏瓜。岂系於此哉。遂抵宜春仰山之南塔涌公。执役左右。且屡载游庐陵。安福县宰杨公。建应国禅院。邀之。及杨宰罢任去。徙鸽湖山之清化院。僧有同里者。谓之曰父母之邦。宁无意乎。明日弃鸽湖而东谒吴越钱氏文穆王於钱唐。衣衾钵器。施予有加。既创院云峰山。仍名清化而俾居焉。参扣者臻萃。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付曰。华表柱头飞木鹤。问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么对。付云眼里瞳人吹叫子。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答长江无间断。聚沫任风飘。问还受祭祀也无。答祭祀即不无。问如何祭祀。答渔歌举棹谷里闻声。
    忠献奏赐紫伽梨。以付累让改纳衣。寻号纯一大师。开运四年丁未秋七月示微疾。谓其徒曰。生也法起。没也法灭。起灭非言论所及也。竟坐逝。随有大风疾雨。发屋拔木。寿六十六。腊四十五。窆於所居山之北坞。沙门汇征铭。
    晋灵照
    高丽人。入中国。得心法於雪峰。不惮寒暑。服勤众务。丛林畏敬之。称照布纳始住婺之齐云山。次迁越之镜清院。又迁杭之报慈寺。照在齐云时。上堂。良久。忽举手视其众曰。乞取些子。乞取些子。僧问。灵山会。上法法相传。未审齐云将何分付。答不可为汝荒却齐云也。
    在镜清时。僧问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未审什么人传。得。答千圣也疑我。问莫便是传否。答晋帝斩嵇康。
    在报慈时。僧问菩提树下。度众生。如何是菩提树。答大似苦练树。问为什么似苦练树。答素非良马。何劳鞭影。后吴越忠献王。迎金华傅翕大士灵骨道具。於元帅府供养。仍造龙华寺。树塔以置之。命付住持。终迁塔大慈山。
    晋智朗
    单州城武黄氏子。母刘尝梦。沙门数人圆坐为说法。及寤声犹历然在耳。遂妊。朗生而简洁淳静。弗嗜华靡。蚤岁依曹州扈通院行满剃染。即习四分净名经律。粗得其绪。叹曰。谓之出俗。而顾有所滞。岂予志哉。因拥钵南迈。至衡阳阅藏於岳之般若寺。抵洞山登雪峰。佛乘祖印。与此心合。然后归开导乡里。四十余年。开运之季丁未十一月二十三日卒。春秋七十七。法腊五十三。火葬收舍利起塔。大名府少尹李铉文其碑。
    汉行修
    出泉州陈氏。少依北岩院。课习经律。年十三乃落发。往受具於长乐府戒坛。年十八。即造雪峰。从存禅师。扣激心法。随众请益。未有趋向。方将辞存游两浙。存指其耳曰。轮郭幸长。垂珰犹短。吾为汝伸之。异日庶几使人睹相发心。於是为举手拽之者三即过肩。后唐天成二年。抵钱唐倾城瞻礼檀。施填委。因卜西关高峰下。考室以居。俄成大院。然修不事举唱。但终日危坐如木偶。或问宗门事。但一笑而已。出则士女哗逐。戏牵耳於颐下。交结之。时号长耳相和尚。乾佑三年十一月示疾。明年三月中夜坐终。檀越门人以髹枲为永久计。久之复见梦於刺史陈荣曰。吾床坐未完。且而视之。则床坐果不髹枲。趣命工。
    周文益
    姓鲁氏余杭人。七龄即获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削染。甫弱冠。从希觉律师。登具於越之开元寺。既而觉师。又以毗尼之道。盛化於鄮峰之育王寺。益仍听禀焉。未几南游。止长庆法会。俄偕友出湖湘。过漳浦遇罗汉琛公於地藏寺。琛公问云。上座何往。答行脚去。云行脚事作么生。答不知。云不知最亲切。益有省。遂求咨决於琛焉。
    后至临川。州收请以崇寿院出世。茶筵罢。四众围绕升座。益谓众云。诸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语。聊为举古人一则现成公案去也。珍重。便下座。时有僧於座下出礼拜。益云好问着僧方欲伸问。次。益云。长老未开堂。不答话。
    有子方上座。自长庆来。益举棱和尚偈。问云。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子方举起拂子。益云。恁么会又争得。进云。和尚尊意如何。益云。唤什么作万象。进云。古人不拨万象。益云万象之中独露身。说什么拨不拨。子方悟。述偈投诚。
    江南国主。承益教戒。迎住报恩禅院。署净慧号。上堂。古人道。我立地待汝构去。山僧今日坐地待汝构去。还有道理也。无。那个亲那个疎。试裁断看。
    住清凉上堂。出家人但随时及节便得。寒即寒热即热。欲知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不见石头和尚因看肇论。便解道。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参同契语。岂不是会万物为己么。上座若能会万物为己去。尽大地无一法可见。后头道。光阴莫虚度。是古人恐尔移时失节。苦口叮咛如此。珍重。
    显德五年戊午秋七月十七日示疾。闰月五日。剃澡毕集众告别。跏坐而逝。寿七十四。腊五十五。谥大法眼。塔全身於江宁县丹阳乡名无相。后主为文勒颂德。韩熙载铭。
    周慧明
    钱唐蒋氏子。夙探三学。逮徧参得清凉益公指诀於临川。遂归隐天台之白沙。以究所寤入。玄侣之扣激者。皆摧折莫敢近傍。因以为魔说。而谤詈四起。汉乾佑中。出山。时鄞之翠岩参公。率诸禅德。就僧主思宪院勘辨之。明酬对皆契宗旨。未几。吴越钱氏造大报恩寺以住持迎之。署号圆通普照禅师。玄沙之道赖以振。显德中示寂。时方大暑。众欲即葬之。弟子永安曰我知师请必无葬而阇维焉。获舍利五色。
    周行因
    雁门人。参方得法於襄阳之鹿门山。寻游匡庐南唐元宗。承其名。请出世栖贤寺未期月遁居佛千岩。岩峻峭不易陟。有石室。深邃可禅燕。下瞰锦绣谷尤幽胜。因无弟子给侍。赖邻僧时往来。所须曾莫之缺乏。居常有异鹿一。遇夜阑。则卧石檐下。锦囊鸟一栖石壁间。元宗三征之。终不起。一日小疾。谓其人曰。卷上帘。我去我去。方卷帘。即下床行三数步。屹立而化。春秋七十许矣。阇维收余骨。塔之岩背。元宗使工写其真。以供养。
    宋彦求
    生缙云之叶氏。梁贞明中。落发受具戒。即习毗尼於景霄律主。而获其精粹。寻弃去游闽中。从长庆禅师。咨问心要。乃回浙赴请居丹丘之六通院。久之吴越钱氏闻其名以功臣院迎之后聚徒於州治之龙华寺。求澹无嗜好。专以利物济众。为己任。所得檀信。悉委之常住。门无[尸@向]鐍。房无筐箧。尼众礼谒。辄斥去。遇度戒。四远屯拥。日食累千僧。未尝告匮。宋建隆终於所住。
    宋道潜
    蒲津武氏子。美容姿。躯干颀硕。匈有七黑子。若魁斗幼依中条山栖岩大通院真寂禅师。剃染。既明戒检。入雁门五台山睹文殊大士。自尔徧历禅会。及见临川崇寿益禅师。顿了心地。阅藏典於衢之古剎。而文殊复现妙相於宴坐中。及诣鄞礼育王塔。见舍利红色。行悬钟外。潜悲喜交集。於是光文大师汇征请於山斋。行普贤忏法三七日。感徧吉降瑞。其所御象鼻。枕道场所。吴越王钱氏迎之入府。授菩萨戒造大伽蓝。慧日永明。以居之。仍宠以慈化定慧禅师之号。月别给俸示优礼也。建隆二年辛酉九月十八日示疾而终。将入棺。白光昼发。十月茶毗於龙井。收舍利无算。有屠者。自以罪恶不可忏悔。展襟向火聚。请求不得。则死於火。斯须获七粒。
    开宝庚午。天台韶国师。建塔以葬。癸酉塔顶时起白光。其机缘语句具载传灯录。
    宋从彦
    姓米氏。蓟门人。年十五辞父母。出家於并州之慧觉寺。既受具历游教苑。乃叹曰。文字之学。徒足劳神。又岂可以解粘去缚哉。遂杖策南询。见遁公於龙牙山中。为决所疑。唐清泰间。中州宁谧。彦北还。驻锡嵩少。顷之檀信响趋。明徒影附。堂殿坛场。由以落成。历晋汉周三朝。宠令备至。开宝二年八月三日示疾而终。
    宋绍岩
    雍州刘氏子。母张氏。感异梦娠。岩生七年出家从高安禅师剃落。年十八进具。自尔游历诸方。而天台四明之胜。尤所研玩。既与德韶禅师。共决凝滞於临川之益公。遂阁锡钱唐西湖上真身宝塔寺。课诵法华妙经。无怠昼夜。俄莲华开庭宇间。人以为精诚所感云。建隆二年。誓效药王焚身供养。吴越钱氏笃敬之。固留乃止。又尝趋曹娥江自溺。以饱鳞互。会渔者拯之以出。卒无恙。固徙越之法华山。复召居杭之上方净院。开宝四年七月。忽作偈累篇。示门人曰。吾平生诵经。满二万部。所愿以生安养也。今其可矣。竟坐逝。寿七十三。腊五十五。丧费悉给王府。茶毗获舍利。函置之影堂中。垂不朽。
    宋德韶
    缙云陈氏子。幼年出家受具。同光中。寻访知识。初发心於投子。次谒龙牙遁和尚问云。雄雄之尊。为什么近之不得。牙云如火与火。问忽遇水来又作么生。答汝不会我语。又天不盖地不载时如何。答合如是。韶不喻。请益。牙谓韶曰。汝向后自会去。问疎山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疎云左搓芒绳缚鬼子。进云。不落古今请师说。疎云不说。进云。为什么不说。踈云。个中不辨有无。进云。师今善说。踈大骇。如是历参五十四善知识。然韶亦倦於参请矣。后至临川但随众耳。一日有僧问净慧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慧曰。是曹源一滴水。其僧惘然。韶则豁尔开悟於侧。遂以所见似慧。慧云汝向后当为国王师。祖道光大。吾不如也。游天台。州牧钱俶。以国王子。向韶之名。延请问道。韶知其他日必贵。因以佛法嘱累焉。汉乾佑元年。戊申俶果嗣国位。为忠懿王。即遣使迎致。申弟子之礼。择形胜地。为作道场。而般若其一也。开堂说法。凡十二会。语多不录。得其旨者。徧天下。且智者顗公之传钞疏为多。自唐季以五代之乱。放失海外。新罗诸国。至是而忠懿以书币求於高句丽。使一家教观全璧而还者。韶之力也。故世以韶为智者后身云。开宝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声震遐迩。韶曰吾宁久乎。明年六月。大星陨於峰顶。林木变白。韶方示疾於莲华峰众参问如常。时二十八日。集弟子言别而逝。寿八十二。腊六十三。
    宋行满
    万州南浦人也。蚤年出蜀。阅潭湘禅会。挂锡石霜最久。诸公既示灭。乃抵豫章卒得指於大寂室中。寻游天台。览胜迹。因掌茗事於华顶峰下之智者院。平生怡怿。或与之共住几十年。未尝睹其有愠色夜就土榻。解衣喂蚤虱。晨坐房内外。则巨松之上。寄生小树低枝。若为满作礼。识者以为异。食量差少。四十年间。维至昵。略不见其便溺。开宝初。忽谓其友曰。我将行矣。当为我诵文殊名相助。其友从之。乃坐逝。春秋可八十余。有唱道偈。颂行世。
    宋延寿
    生钱塘王氏。钱氏有两浙寿以胥史督军须。然质直。未尝妄语。日行坐诵法华。不辍口。属鄞之翠岩参公盛化。寿弃妻子。求剃染。既登戒习定於天台之天柱峰者九旬。有鸟类斥鴳。巢衣褶中。俄谒国师韶公。决择所见。徙居雪窦山。从忠懿王钱氏请。为众生行方等忏法。诵法华经计一万三千余部。着宗镜万善同归等录。营造塔像。不可殚纪。高丽国王。远闻其誉。遣使致金缕织成袈裟。紫水精数珠。金澡罐等。
    寿勤於训迪。而接物利生。尤所究意。然自灵隐徙居永明。举唱之繁。斯录一二。僧问如何是永明妙旨。寿云。更添香着云。谢师指示。寿云且喜勿交涉。因有偈曰。欲识永明。指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吹波浪起。僧问成佛作祖。亦出不得六道轮回。亦出不得。未审出个甚么不得。寿云出汝问处不得。僧问如何是大圆镜。寿云破沙盆。开宝八年。终於所住。春秋七十二。腊三十七。葬於大慈山中。
    宋缘德
    钱塘黄氏。父超修儒而工画。傅周昉佛粉本。受笔法於吴兴李长史绍。德出家。既受具。从天龙道怤禅师。得心要。徧参江西之云居庐阜江南李氏召入内道场。别构罗汉院安置。苦辞。令居庐山新院。仍使有司列威仪奉引。德皆谢去。独携瓶负钵而已。及升座提唱。殊可观。国相宋齐丘。师事焉开宝中卒。
    宋唔恩
    字修巳。姑苏常熟人。姓路母张氏尝梦。梵僧入其舍。而娠。孩提中见沙门必迎拜。年十三。闻诵弥陀经有所感寤。因求出家。亲党挽留之。不可获。披落於破山之兴福寺。唐长兴中。受具足戒。寻究南山律部於昆山慧聚寺。晋天福初。从携李皓端师听习。骏颍出流辈。汉开运间。依钱唐慈光院志因师。受天台三观六即之说。穷核法华光明经。止观论等义。已而复述。有青蓝氷水之誉。雍熙三年八月朔。中夜睹白光自井出。明灭不恒。顾谓其徒曰。吾报尽矣。自是绝粒禁语专志念佛。梦祖师灌顶。拥纳执金炉焚香。三绕其室。曰吾来迎汝。及觉犹闻香气馥然。二十五日召弟子。为说止观大要。面西端坐而化。寿七十三。腊五十五。阇维获舍利。圆莹无算。
    宋义寂
    字常照。姓胡氏。温之永嘉人。方在娠。母顿厌荤血。及娩。蒙紫胞。堕蓐不呱泣。成童竟辞俗。为开元寺息慈师授法华经期月能暗诵。耆宿叹美之。既登具戒。复往读南山律於会稽。乃造天台。研究止观。先是智者遗文。远则安史兵残。近则会昌焚毁。零编断简。教迹几熄。寂尝於金华古藏中。得净名疏因复有意於鸠集。以全其旧。时通玄韶公以禅学为两浙忠懿王钱氏俶师。一日偶阅永嘉真觉集。有曰。同居四住。此处为齐。忠懿问。此何等语。韶答以为教家语。吾禅者不知也。且使召寂问其义。寂至。因得以前意。请於忠懿而为遣使。弊於海国。以致其书焉。天台一宗至于今赖之。
    太平兴国五年。诏天下僧尼。试经业。寂引弟子。自螺溪趋州治试。且先安置於州治之寺楼上。楼迫大山。夜梦剎柱陷入地。独心恶之。且雨甚亟。迁处西偏。而山頺楼压矣。海门灵石。昔智者冬居道场也。地属黄岩。众请寂乘舟泛海。讲金光明流水长者品。放生。以为常法。寺像为一新。上闻诏遣高品卫绍钦。入山重建寿昌寺。为所在官僚授菩萨戒。雍熙初。又授戒於永安县之光明寺。会尊像隳弛。偶於腹中。获唐咸通六年。沙门希皎。所发愿辞。观者知於寂有宿契。四年赴临海缙云永嘉东阳诸邑请。九月至自缙云。十月寝疾千寺之方丈。十一月四日。垂诫嘱后事。奄尔而化。寿六十九。腊五十。初寂尝寓四明之育王寺。梦登国清上方。有宝庄严幢座在焉。题曰。文殊台。前限拒马不可入。俄而观音菩萨。手却拒马。从中出接。顿觉己与菩萨身合。自是胜气日增。而进於才辩矣。讲法华光明净名梵网等经。止观金錍等论。法界还源等观。玄义禅源诠永嘉集等。各数徧。所着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等。各数卷。
    宋永安
    姓翁氏。温州永嘉人。少闻同郡汇征大师与乐安孙合相往来。因投之出家。然征性高伉。每事之者。多以不合去而安曲尽无所忤。侪类叹以为难及。唐天成间。随侍至钱唐。俄遁之隐僻。行头陀法。既又入闽。参扣禅指。然皆以盗贼扰攘。道路梗涩而止。乃依国师韶公於天台。尽遣群滞。寻归省。征咄之曰。弃背孝养。罪何容贷。今幸来归。还有裨补前咎计否。安跪而对曰。从来无事用以塞责。征首肯之。吴越国王钱氏。召居报恩寺。并署禅师号。仍合华严李论於经。而募人雕板。得檀施。皆培植二田。略无储畜。实纳子之修洁者也。开宝七年终。春秋六十四。法腊四十四。阇维舌根累煅不坏。
    赞曰。
    夫戒定慧  学者司南  戒捉定缚  卒用慧歼  非三而一  非一而三  根有利钝  鲜克尔兼  修多罗部  及阿毗昙  毗柰耶等  是讨是探  蕴为玄解  发为妙谈  涅盘心印  於焉久缄  付大迦叶  允也其堪  至达磨氏  法乃遐沾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