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乾隆藏-大乘论>> 广百论释论>> 正文

卷第一

广百论释论十卷
    大乘论
    广百论释论十卷
    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广百论释论卷第一
    破常品第一
    稽首妙慧如日轮  垂光破闇开净眼
    远布微言广百论  百圣随行我当释
    论曰。为显邪执我我所事性相皆空。方便开示三解脱门故造斯论。执见事性为方便故起相分别。随取事相为依止故生邪愿乐。既显事空二即非有。其我所事略有二种。谓常无常。常住事胜寂静安乐。众生闻乐清旷无为多生欣乐。无常事劣能引诸苦。众生见苦炽火所烧多生厌离由是论。初先破常事。故说颂曰。
    一切为果生  所以无常性
    故除佛无有  如实号如来
    论曰。诸有世间鄙执他论所说种种常住句义。多越现量所行境界。以能生果比量安立。既能生果。亦应比度从缘而生。如粗色等。若非缘生。无胜体用。应不能生。如空花等若许彼义从缘而生。即定灭坏。如所生果。所以佛说诸行无常。从缘生灭。如苦乐等。是故唯佛无颠倒说。得名如来。见一切境无挂碍故。若尔所余无生果用此应是常。既不生果。不可比度。从缘生故。虽尔既无能生果用。如永灭无。应比非有。为显此言。其义决定。故复颂曰。
    无有时方物  有性非缘生
    故无时方物  有性而常住
    论曰。诸有性法。定从缘生。如苦乐等。若非缘生。定无有性。如空花等。此若有性。应从缘生。若从缘生。灭必随逐。无容常住。如是说已。或复诸法。必依缘生。方知有性。如现在法。若非缘生。即非有性。如未来法。为辨此义故说无有时方等言。此显所说其理决定。若时若方。若物差别。遍一切处皆无诤论。如说菩萨住循法观。于诸法中不见少法出缘生外。又彼非处方便殷勤。何以故。颂曰。
    非无因有性
    论曰。彼虽方便殷勤立常。而竟不能说有道理。如是句义所立能立。一分所依不极成故。既不许有余同类义。同喻阙故。比量不成。设复强说。终成非理。何以故。颂曰。
    有因即非常
    论曰。纵彼强说常性有因。既许有因。即非常性。如苦炽火相应所生。此因便能违害根本虽无生因而有了因。有因总故。即为极成。复次有执一切性皆是常。若立一切皆无常性。俱阙同喻。比量不成。此亦不然。同前过故。又彼虽立隐性为常。而立显相有其生灭。由此足能显无常性。遮破常性。彼论遮破。显相是常及非有故。若说显相亦无生灭。前位无减。后位无增。诸造论者何所为耶。何所造耶。若谓诸法虽有隐显而无生灭。此亦不然。前后两位若无差别。便无增减有何隐显。又离体外无别有位。位有隐显。体亦应然。汝虽不欲体有生灭。理所逼故。必应信受。如是所立前后两位。隐显非常为同法喻。由此我立不与汝同。立常同喻定非有故。又所立义必须有因。非唯起心即可成立。故次颂曰。
    故无因欲成  真见说非有
    论曰。诸有比量。能成立他所不许义。乃名能立。若离正因。但有言说。虚陈自意。义终不成。有言无因义得成者。诸有所立一切应成。纵一切成。仁今何吝。我亦无吝。彼自不成。一切皆成。汝亦不许。
    复次有余偏执明论声常。初不待缘。后无坏灭。性自能显。越诸根义。为决定量曾不差违。现比等量依士夫见。士夫有失见是疑因。故能依量皆难信受。此亦不然。与前所说非爱过咎。不相离故。若所依止。士夫及见皆有过故。能依诸量亦有失者。汝及汝师见及言论。既有过失。云何可信。汝所发言。便成自害若汝意谓。汝及汝师所发言词。亦是定量。余声非者。无有比量。但爱自宗。亦复自违所立宗义。又以比量立明论声非士夫造。体是常住。因及同喻。应更须成。设复能成。则为自害。又明论声与所余声同是声性。云何但说此声是常。余声无常亦不可说。余人自许声是无常。由士夫造故非是常。今则不许故是常住。法性决定。岂随论者许与不许成常无常。不可说言一切法性随见差别其体转变。一物同时有多体相。更互相违。非道理故。若法随人情计转者。应舍自宗取所余见。又立常者。所说道理唯依异法。无同法故。所立不成。或舍自意。是故彼宗不任推捡。唯构虚言。都无实义。
    复次有余执言。唯异法喻。即名能立。异法遍故。比量本为遮余义故。现见遮相所杂糅缘。能显义故。为定此义。复作是言。诸所作者。既是无常。故知非作理应常住。此言为显异法决定。此亦不然。随自意语不能如实。显正理故。所以者何。唯显异义所遮事境名为同喻。其异法喻二分俱行可名为遍。若无同喻何所遍耶。不可说言自体自遍。又诸比量欲遮余义。要有同法然后方成。同法若是无异法应非有。离其同异二聚法外。更不许有余句义故。由此即破现见遮相。所杂糅缘能显于义。又以不见所作为因。欲成有常。终无是义。以一切处未曾见有。故说颂曰。
    见所作无常  谓非作常住
    既见无常有  应言常性无
    论曰。见所作者。皆是无常。谓非作者。皆是常住。既见所作。无常性有。应言非作常住性无。诸所作者既许有体。非所作者应许无体。以非作因于乐等有曾所未见龟毛等无皆可得故。如是非作违害能立所依自相非正能立为不尔耶。诸相违因若不遮碍。自共所许。乃于自境能立相违自相差别。今此所依共许为有。若不共许。无容依此竞常无常。故非作因。不能违害所依自相。有释此言我今不许。聚极微外有散极微。故此违因无自害失。此释不然。彼依总相建立一切常法为有。岂劳分别聚散有无。如是释者。空等无为都不许有。不可为难。色等极微虽依世俗许其为有。而是所作。故非所作因义不成。若于如是不成因上。作相违过亦不得成。颂中应言常性无者。正破所依空等性有。兼辨能依常住性无。若言空等无实有性。所依无故因义不成。何能违害有法自相。此亦不然。但说遮遣余有类物为此因故。因有三种。一有体法。如所作等。二无体法。如非作等。三通二法。如所知等。今所立因唯遮所作。不言别有非作自性。此因同类色等上无。于其异类龟毛等有。是故违害有法自相。又说颂曰。
    愚夫妄分别  谓空等为常
    论曰。随有所见皆无谛实。智不清白。故名愚夫。于寻思地恒自安处。推求分别诸法性相。于中或有智见猛利。虚妄计度越路而行。各恃所知皆自憍举。互兴异论檀立师资。俱未断除分别见网。无明昏睡缠覆其心。如在梦中所缘皆妄。非如梦智所计空等。常住实有而可信依。
    复次有余释子执虚空等实有常住。故契经言。虚空无色无见无对。当何所依。然藉光明虚空显了。此经义说。实有虚空常住无色无见无对。无复所依。因光明显。或有疑难。佛既不说别有所依如风轮等。如是虚空应无体相。为释此难。故说虚空容受有对光明等色以果显因有实体相。又说虚空风所依止。非无体相能作所依。此亦不然。非经义故。若谓虚空是有果法。应有生灭。生灭随故。体则无常。如色心等。若无生灭。应无体相。如龟毛等。为显风轮离同类聚。无别所依如地轮等。所以经说。风轮依空。不遮风轮。前念现在同类同聚。生起所依。故作是说。为显虚空无有同异生起所依如过去等无别实有常住体相故。复经说虚空无色无见无对。当何所依。不见实有色受等物。无有同异生起所依。又显虚空因光明等。依世俗谛假施设。有如因色等假立瓶等。是故复说。然藉光明虚空显了。不可依此即说虚空。离光明等实有体相。虽因影闇亦立虚空。然影闇中眼有障碍。或有除此更无所见。不能辩了余物有无。所以不说。然藉影闇虚空显了。于光明中眼无障碍。若见无有余障碍物。即便依此假立虚空。勿谤虚空假亦非有。是故不说无有虚空。又若虚空实有体相。藉诸光明而显了者。应如青等有色有见有对有依。经不应说无色无见无对无依。世俗假有。无此过失。依无碍色假立虚空。质碍等性不相应故。又此虚空四谛不摄。虽执实有。然必应许。有分别智之所了知。除五识身所引意识。其余有漏不定外门分别意识。决定不能缘实有境。故说颂曰。
    智者依世间  亦不见此义
    论曰。诸有智者。依止世间随分别识于虚空等虽复专精愿求实义。乃至少分亦不可得。唯见依名所起分别似虚空等种种影像。
    复次为破如前所执空等由遍满故。体实有常。故说颂曰。
    非唯一有分  遍满一切分
    故知一一分  各别有有分
    论曰。时方物类各有差别。所以言分。空等与彼诸分相应。故名有分。非一有分常住真实。与一切分周遍相应。勿复令此所相应分。一一遍与一切相应。故此有分。随所相应诸分差别成无量分。即此诸分不待余依。说名虚空。或余物类。故汝所说实有常住空等遍满因义不成。若言空等亦由分别假立方分故无过者。此亦不然。实无方分。不离如前所说过故。瓶等亦应假立方分。依第一义方分实无。此因但于异法上有。同法既阙与义相违。又虚空等差别名言。唯依诸分和合而立。分别假立有方分故。如唯依彼色等和合。立宫殿等种种名言。此意显示。虚空等声唯依世俗境界而立。又若可说有方分者。应如青等不可说为常遍实有虚空等性。是则所立能立一分所依不成。
    复次或有执时真实常住。以见种等众缘和合。有时生果。有时不生。时有作用。或舒或卷。令枝条等随其荣瘁。此所说因具有离合。由是决定知实有时。时所待因都不可见。不见因故所以无生。以无生故即知无灭。无生无灭故复言常。为破彼执。故说颂曰。
    若法体实有  卷舒用可得
    此定从他生  故成所生果
    论曰。时用卷舒待他方立。故此时用随缘而转。体相若无取舍差别诸有作用兴废不成。又时作用依他而转。如地色等定是无常。即以此事为其同法。用所依时何容常住。故善时者作如是言。业风所引大种差别。自类为因展转相续。循环递代终而复始。随缘不同冷暖触异。分位差别说名为时。时虽具有因缘生灭。相似相续隐覆难知。岂以不知言无因等。
    复次有执时体亦常亦遍。摄藏无量差别功能。外缘击发起诸作用。芽茎等果随用生成。此亦不然。所依时体若无迁变。能依功能岂可击发。不见所依种等无变。而有生长芽等功能。即此击发功能因缘。足有生成芽等作用。何须妄计无用时耶。又说颂曰。
    若离所生果  无有能生因
    是故能生因  皆成所生果
    论曰。诸法要待自所生果。有胜体用方得名因。所生若无。能生讵有。由是所执能生之因。必待余法成别因故。如苦乐等定是无常。岂不因法先有体用。后果生时因名方显。如外众缘先有体用。果法生已乃得缘名。时亦如是。其体常遍。具含种种生长功能。诸果生时名用方显。又未生果亦得因名。待当果故。如稻麦种。汝所立时。其体常遍。具含种种生长功能。诸能与体既许无异。能应同体一一遍常。是则起用生一果时于一果处应生一切。如是便成因果杂乱。我立功能望所生果时处决定。故无此失。汝立功能一一常遍。不应辄许时处决定。若言论主所立功能同斯过者。此亦不然。我立功能依因缘有种种差别非遍非常。随自因缘种种差别。所生诸果时处决定。故无起用生一果时于一果处遍生一切。所以因果不相杂乱。不同汝立时与功能。皆是遍常前后不异。是故唯汝有杂乱失。又说颂曰。
    诸法必变异  方作余生因
    如是变异因  岂得名常住
    论曰。世间共许。功能所依种子等法。必舍前位而取后位。体相转变方为芽等所生果因。如是因性理无差失。所立常因应亦同此。体相转变方能为因。既许转变无容常住。岂不世间亦许种等。果未生位体相未转。虽无作用而得名因。不尔世间虽假名说。而实种等将至灭位。正能生果方得名因。种等尔时必有变异。为不根尘不灭无变而有作用生诸识耶。此亦将灭体相转变能生诸识。故不相违。有余师说。根尘望识如种芽等生灭道理。一切因果法不同时此难于彼便成疏远。
    复次有余外道。执自然因体常无有生灭变异。自然为因生一切果。为破彼执故。说颂曰。
    若本无今有  自然常为因
    既许有自然  因则为妄立
    论曰。若一切法本无今有。计有自然常住为因。法应自然本无今有。何用妄立自然常因。既许自然不待因故。又体自然常无变易。果未生位既未能生。果法生位应亦如是。前后一故因义不成。计自然常便失二事。谓失摄受决定因缘能生自果。及失见有所生粗果。证有自许微细常因。若谓自然要待和合众缘资助方能生果众缘虽别。然和合时资助自然令起总用。此一总用本无今有。是故自然体虽常有。先不生果后方能生。是亦不然。自然常有。云何不令众缘常合。众缘合时其性虽别。然互相助共生一果。除此更无总用可得。又自然性虽处众缘。共和合位亦不能生。体无别故。如未生位。又常住法体相凝然。不可改转。缘何能助。若许自然从缘改转。如所生果应是无常。是故唯有无常诸缘。互相资助起胜体用。异于前位能生其果。非所立常能离前失。复次有诸外道建立常因。时无改变能生于果。此亦应以用相违因为喻遮遣。又说颂曰。
    云何依常性  而起于无常
    因果相不同  世所未曾见
    论曰。诸行生起必似自因。故不可言生异类果。岂不现见从月爱珠引出清流。因果异类。我亦不说从因生果。所有体相一切皆同。但言因果相生义中不相离相决定相似。以于世间曾未见有如是因果不同相故。世间共见粗无常果。无不从彼无常因生。类知细果是无常故。犹如粗果因定无常。是故色等因果性法。与无常相定不相离。为决此义。复作是言。一切细果所因色等。定是无常。果无常故。譬如粗果所因色等。
    复次有作是见。空等遍常。若于一分众缘合时即依此分发生声等。若遍所依发声等者。住极远境根亦应知。为破彼见故。说颂曰。
    若一分是因  余分非因者
    即应成种种  种种故非常
    论曰。若谓空等众缘合时。一分有用发生自果。余分无用自果不生。空等即应分分差别。分分体用有差别故。应如声等定是无常。又此空等体恒周遍。能为种种自果所依。是种种相所依止故。如锦绣等可证非常。又如前说。常法凝然不可改转。缘何能助所计空等。应亦如是体既常住。虽众缘合何能发生声等自果。
    复次有作是见。一分起时但从一物大等诸果展转变异差别增长。大等诸果变故无常。一物自性不变故常。此亦不然。义相违故。大等皆用自性为体。大等变时自性应变。由此自性应是无常。体无异故。犹如大等。又此自性其体周遍。一分变时余无量分体无异故。应亦随变。是则一分一法起时。余分余法皆应同起。如是举体有作用故。如大等果应是无常。又以前颂兼破此执。由彼所计自性最胜三分合成。所谓萨埵剌阇答摩。第一萨埵其性明白。第二剌阇其性躁动。第三答摩其性阇昧。此三一一相用众多。皆是神我所受用事。我以思为性。思所受用时。剌阇性躁警萨埵等令起种种转变功能。三法和同随于一分。变成大等。转名最胜。譬如大海其水湛然。随于一分风等所击。变成种种骇浪奔涛。如是所执自性最胜。一分有用变成大等。余分无能无所转变。是即自体应成种种。成种种故定是非常。如大等果相非常住。又三自性一一皆有明躁昧等众多作用。自性作用既许体同。以性随用应成多体。自性最胜无差别故。是则最胜体亦应多。自性最胜体成多故。应如大等定是无常。
    复次有执极微是常。是实和合相助有所生成。自体无亏而起诸果。此亦不然。义不成故。若许和合必有方分。既有方分定是无常。若言极微遍体和合。无方分者。此亦不然。何以故。颂曰。
    在因微圆相  于果则非有
    是故诸极微  非遍体和合
    论曰。若诸极微遍体和合。无方分故非少分合。是则诸微应同一处。实果应与自因遍合。无别处故。应亦微圆。若尔应许一切句义。皆越诸根所了知境。由见所依余可知故。是则违害世间自宗。若言实果虽与自因遍体和合无别处所。然由量德积集力故。令其实果亦可得见。谓诸实果虽无住处方分差别。然由量德积集殊胜。令所依实非大似大。方分差别分明可见。此但有言都无实义。我先难汝。所生实果与诸极微既无别处。应如极微越诸根境。汝不能救何事余言。若所依实如是相现。应舍实体同彼能依。既成他相应舍自相。亦不可说。如颇胝迦不舍前相而现余相。其体无常前后异故。此若同彼。应舍实体。德依于实。实体既无。德亦非有。无实无德。谁现谁相。故可不说所生实果不舍自相而现他相。如是即应唯德可见。所有实性皆越根境。此亦违汝自所立宗。
    复次有说极微有其形质。更相碍故居处不同。是则极微住虽邻次。而处各别应不和合。若许和合处同不同。即违自执。及有分过。有说极微生处各异。虽复无间而不相触。各据一方相避而住。积集差别似有方分。无间处生似有流转。刹那前后展转相续。有因有果非断非常。为兼破彼。故复颂曰。
    于一极微处  既不许有余
    是故亦不应  许因果等量
    论曰。如是所说诸极微相。竟不能遮有方分失。何以故。颂曰。
    微若有东方  必有东方分
    极微若有分  如何是极微
    论曰。是诸极微既有质碍。日轮才举舒光触时。东西两边光影各现。逐日光移随光影转。承光发影处既不同。故知极微定有方分。既有方分便失极微。如是极微即可分析。应如粗物非实非常。违汝论宗极微无方分常住实有造世间万物。
    复次所执极微定有方分。行所依故。如能行者凡所游行必有方分。若无方分则无所行。何以故。颂曰。
    要取前舍后  方得说为行
    论曰。进所欣处。名为取前。退所厌处。名为舍后。要依前后方分差别起取舍用。乃名为行。离方分行所未曾见。极微既是行用所依。故知极微定有方分。若无所行行用差别。是则应拨行者为无。故说颂曰。
    此二若是无  行者应非有
    论曰。依前后方起取舍用。方若非有。用亦应无。若尔虽行应如不动。若汝拨无行处行用。是则所依行者亦无。执此极微便着邪见。又诸极微若无行用。则不能造有方分果。若无所造有方分果。即诸天眼亦无所见。是则所立一切句义。越诸根境顿绝名言。云何自立句义差别。
    复次若执极微无初中后。即净眼根亦不能见。应如空花都无所有。为显此义。故说颂曰。
    极微无初分  中后分亦无
    是则一切眼  皆所不能见
    论曰。若执极微是常是一。无生住灭三种时分。无前中后三种方分。应似空花都无实物。是则极微越诸根境。不为一切眼所观见。自他推捡都不可得。是故不应计为实有。此中正破外道所执。极微是常无有方分。越诸根境非眼所见。兼显极微无常有分。非越根境净眼所见。
    复次为破极微因果同处。及显因体定是无常。故说颂曰。
    若因为果坏  是因即非常
    或许果与因  二体不同处
    论曰。诸有碍物余碍逼时。若不移处必当变坏。如是极微果所侵逼。或相受入异体同居。如以细流溉粗沙聚。或复入中令其转变。如妙药汁注赤镕铜。若许如前则有诸分。既相受入诸分支离。如相离物不共生果。是则应无一切粗物。又若同彼有诸细分。即应如彼体是无常。若许如后自说极微。体有变坏何待征难。若并不许。应许极微互相障隔因果别处。以有碍物处必不同。如非因果诸有碍物。又说颂曰。
    不见有诸法  常而是有对
    故极微是常  诸佛未曾说
    论曰。现见石等于自住处对碍余物。既是无常。极微亦尔。云何常住对碍与常。互相违反二法同体。理所不然。复有别释。余物共合变坏生因。名为有对。不尔极微皆有对碍。碍证无常其义明了。若谓极微障碍余物。他不全许。故须别立余物共合变坏生因。比度极微是无常者。是则但应以能生义。证极微性定是无常。何以颂中说为有对。故知此言是有碍义。虽不全许。而因义成。彼许极微碍余物故。既破极微方亦随坏。因极微果证实有方。极微既无。果则非有。何缘而立方实常耶。又方不定待缘而立。假施设有。非实非常。由上所说诸因缘故。极微是常。佛未曾说。但言诸行皆是无常。唯我大师独称觉者。于一切境智见无碍。所说无倒真号如来。愍彼邪徒不能归信诸行无常。诚哉佛说无为非行。何废常耶。然所立常无过二种。一有所作。二无所作。若有所作非谓无为。若无所作但有名想。故契经说。去来及我虚空涅槃是五种法。但有名想都无实义。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