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乾隆藏-宋元续入藏诸论>> 大乘中观释论>> 正文

卷第七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七
    观有为品第七之三
    复次自部答异宗言。
    此分位定住  先分位显明
    释曰。如乳位中。乳亦不即。于此位灭。如前所说。有无二法。互相违故。复次颂言。
    异分位定住  先分位已灭
    释曰。如是决定住异位中若有所转如酪分位无别异灭。何以故。酪已成时。乳即不生。此中决定坏失次第。各别分位无异性故。若言物体不灭。此即相违。或计灭有所得。彼非道理。今当止遣。他法既无生住可止。自法亦无。今所说灭。以自法无故。复次颂言。
    如彼一切法  生相不可得
    即此一切法  灭亦不可得
    释曰。此中云何。若一切处有灭法者。彼即无实。复次颂言。
    若法是有者  灭即不可得
    不可于一处  有有无二性
    释曰。互相违故。复次颂言。
    无法即无果  灭亦不可得
    如无第二头  不可言其断
    或有人言。依止灭体。是中欲令灭有所得。故颂答言。
    法不自体灭  他体亦不灭
    如生不自生  他体亦不生
    此灭若未灭  自体可能灭
    此灭若已灭  灭已复何灭
    是灭若有异  灭即是无穷
    灭若无所灭  法皆如是灭
    或造释者言。若彼生法止遣法自相者所说。即有对待过失。谓以胜义谛中有有为法对待无为。今对彼说。是故颂言。
    生住灭不成  即无有为法
    有为法不成  何得有无为
    释曰。对待所起。此说毕竟。譬如石女不生于子。世俗决定物体不成。
    此中应问。若无有为之法及有为相。云何世尊说有三种有为法相。故颂答言。
    如梦亦如幻  如乾闼婆城
    所说生住灭  其相亦如是
    释曰。诸法如梦幻及乾闼婆城。皆是分别智境界性。是故显示象马车步男子女人国城等相。彼体皆空。是故所有生等诸法皆是智境界性之所发起。于胜义谛中所显无体自性空故。故佛欲令于诸行中舍离常见。令得调伏。乃作是说。止生老等。所言老者。老亦非老。此即自语有所得相违。是故颂言。
    老亦不离老  老时无所有
    此性老不成  异性亦如是
    是故一法中  老即不可得
    老老而无老  非自体他体
    此老不自老  一切老亦然
    老若有别异  老即是无穷
    解脱出离道  自具足亦然
    若法离自相  果亦不可得
    释曰。如说解脱。诸有善法此即说为缘因。彼善法性若有所得。云何说彼以为缘因。若尔而彼识等亦可说为缘因而有所得。何以故。以差别性彼无体故。差别识性亦非自体。有善法性以其自体诸善法性为缘因故。于解脱中无有果利。若善法性因有解脱者。如是决定舍离自体。何以故。以所立诸法入自体故。若不尔者。如前所说。云何不以不善解脱而成善法解脱所作。若如前说。善法解脱此亦不离有分别故。是故当知。彼一切法若已生若未生二解脱因。彼即不生。复次颂言。
    已脱不可说  未脱不可说
    脱未脱无说  脱时亦无说
    此解脱若异  解脱即无穷
    若无脱而脱  皆如是解脱
    释曰。若如是知。彼出离道亦然。具足如所生说。诸佛世尊。于契经中。有说颂言。
    色法如聚沫  受即如浮泡
    想同阳焰生  行如芭蕉相
    识如彼幻法  显示所立法
    如梦如影像  亦同于响应
    复说。于诸行中一切法无我即无自性。当知此中所言我者。即是自性别名。此中所说。彼真如法无有戏论。若说决定皆是虚诳妄取之法。
    观作者作业品第八
    或有人言。前品所说。破一切法诸有所作。有为不成故。何得有无为。若作此说。何故与彼阿含相违。如佛世尊。于契经中。有说颂言。
    应修善法行  勿修恶法行
    修善法行人  二世安乐寂
    如此颂意。即有作者作法。亦复有果。所说是实如所观察。何故但言世俗。非胜义耶。
    论者言。诸有作者。于胜义谛中。若实有若不实有。若亦实亦不实有。作业亦然。若实有若不实有。亦实亦不实有。由如是故。而彼作者于所作中若实有作者。亦应实有作业。如是互推。作者作业皆无有实。若实不实二种俱于胜义谛中。无极微许决定实法。若作者有实。然亦无实作业可得。若作业有实。而彼作者亦不和合。复次颂言。
    作者若有实  亦不作实业
    释曰。若如所说。何可信耶。故下颂言。
    实所作无故  无所作差别
    释曰。若复止息善不善业。即所作不生。若所作中有二。作者亦复有二。亦非于所作中有能作者。此遣法自相。此复云何。故下颂言。
    有业无作者
    释曰。若于作者作业中。执着所作生起。此即还成法自相相违。今当止遣。复次颂言。
    无实所作故
    释曰。以无所生作用差别故。若复作用有所和合。即所作有二。业亦有二。亦非离其所作有业。此遣法自相。复次颂言。
    有作者无业
    释曰。若所作业与作用法彼相离者。即能作所作二俱丛杂。此遣法自相。
    复有人言。若有能作及作用法彼即有业生起。应可说为实有作者。以作者生时业亦无异。由有作用和合故。彼亦无别实有。此无过失。
    论者言。何名无过。以作者作业及所用法彼能作所作悉无作故。此中若有能作所作。过如先说。若无所作。能作亦无。以离所作故。此即云何。有其能作所作及所作业用。此如是故。余处亦然。随应遮遣。今此文广。恐繁且止。复有人言。作者所作之业不实可尔。而彼作者可应实有。今为对遣彼说。是故颂言。
    作者亦无实
    释曰。若计作者作业为实。今此言中亦当止遣。复次颂言。
    若实有作者  亦实有作业
    作者及作业  二俱堕无因
    释曰。此言能作即是作者。此言所作即是其业。若或所作离于作者有业可作。如是亦当但有作者无所作时应有作业。有即无因。若作者作业堕无因性。即有一向过失。此应思择。复次颂言。
    若有果无因  因即非道理
    释曰。此言因者。即说为缘。若法有因转时缘即随摄。因若无体现事止息。此即是无。云何有义可摄于缘。此复云何。故下颂言。
    作作者无体  作用不和合
    释曰。如断薪等。若无所断果体。彼能断者及断所用作具斧等皆不和合。断所作用当何有依。彼无体故。作者作业无体亦然。此复云何。故下颂言。
    若无法非法  所作等无体
    释曰。若离所作。能作作用即无有业。故下颂言。
    法非法无故  从生果亦无
    释曰。此义云何。由此即无恶趣善趣及解脱道随应果等。复次颂言。
    无果无解脱  亦无生天道
    非唯生天道  解脱道亦无
    释曰。若尔世间诸有一切作用。皆悉堕于无果利中。世间果者如种子等。作用随转即能生果。彼若无体即无果利。
    或有人言。如是所说作者无实。其义可尔。彼所作业此乃是实。以能作故。此无过失。
    论者言。此何无过。今言作者。即是因之别名。业即是果。且非果法离因自体别有所作。如是若有作者作业。即有因有果。和合建立。今此如是作业不异于作者。作者不异于作业。故所作业而亦不离。以差别因彼无性故。此云何知。若法有缘及所作具。即因果性成。今此所说非不显明。
    或有人言。作者亦实亦不实故。作业亦实亦不实故。下颂答彼增上言。
    作者实不实  亦不作二业
    有无互相违  一处即无二
    释曰。于一法中有无二法和合作用。彼即无体。非道理故。如是决定和合作者作业亦不可得。以相违故亦非道理。复次颂言。
    作作者作用  所作实非实
    着即生过失  此因如先说
    释曰。此中应知。若实不实皆对待所说。故下颂言。
    所作实不实  亦实亦不实
    作者及作业  此因如先说
    作者诸所作  非实非不实
    应知业亦然  此因如先说
    实所作即无  不实又无因
    有无互相违  一处何有二
    释曰。此中所说三种对待。如生法说。是故应知。非佛世尊于一切处而悉止遣作者作业及诸作用。此即不堕诸无因过。
    论者言。此实无过。我亦不说无其作者及彼作业。何以故。我欲表示作者作业互所成故。
    复次颂言。
    因作者有业  因业有作者
    释曰。应知此中随转施设皆无自体。作者作业。若成不成。离有离无。证成中义。世俗所得。故下颂言。
    世俗遣异性  我见成就相
    释曰。若有人言。此与阿含相违者。彼因义不成。
    有外人言。胜义谛中有其作者。何以故。如佛所说有能取所取故。
    论者言。今为遮遣彼说故说。于彼诸作用中有其能取。若能取所取二法不坏。即作者随转亦不相离。如是应知。能取所取互所摄故。由是建立。因作者有业。因业有作者。是故因其能取而有所取。因所取故即有能取。此即非胜义谛。今复云何。离彼作者作业有遮遣邪。此中所作因义。若或止遣作者作业。彼能取所取。此亦应离。
    复次颂言。
    若胜义谛中  有作者作业
    彼能取所取  此亦应遮遣
    作者作业等  此义如是故
    余法自及他  相因义应观
    释曰。若果若因。能相所相。同生不同生等。因果二法物体有得。若言有因。即堕果数。如彼生法。若有义可取。即彼有性。若彼无者。非彼有生。色等诸法若无义可取。即彼无体可观。何况因果离于自体而有力能。若离自体有力能者。即有所得相违。譬如离于泥团可有瓶邪。物体分位法中所起。此说即是瓶生泥团。譬如瓶水。无彼别异分位性故。亦非瓶如木故。又非泥团分位即说有瓶。犹如别瓶若自力能而有所得。此即相违。若乐等法因有力能。即有乐等果法。乐等有故即乐等差别有所发起。此中所说。有所得者。此说亦无少法相违。若离因果而有力能。说所成者。如是决定彼无力能成其因果。此即或成颠倒计执。或成决定。不共因中相违离因无体故。若不共因非一向成故。若因果和合。即物体有性。如是所说因果二法。此中应知非胜义谛。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