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总集类
>>
辽海丛书
>>
第三集 鐵嶺縣志(清)董國祥等 纂修
●鐵嶺縣志卷上
建置志 【 城池 公廨 壇壝 祠廟 關梁 驛站 倉庫 養濟院 麗譙】
按遼東舊志古鐵嶺城在今治東南五百里地接高麗界明洪武二十一年即彼地為衞二十六年移衞於此即古銀州地也在遼河東挹婁北 【 即今懿路古挹婁國也】 太祖龍興之初兵入殘毀抵今六十年所矣世祖誕膺大命混一區寓 【 寓:??禹】 從龍甲士率入京師其留業於此者各旗菓戶外千百餘家耳今上三年改鐵嶺縣固未有一民也陞任胡令至始漸招徠廟堂之上設計區畫以成今治攬於前古盛衰倚伏之故百世可知茲其隆隆欲起之時矣耕桑禮樂以屏護陵寢藩蔽盛京則磐石之基也志建置
城池
公廨
壇壝
祠廟
關梁
驛跕
倉庫
義濟院
麗譙
疆域志
○城池
東西二百十七丈九尺南北一百八十六丈五尺四週共八百零八丈八尺門四東西相直南略倚東北視南又東甃磚缺剝睥睨無存頹然一垣可禦牛馬耳今蒙古內附誠可無憂然折柳之樊未嘗無也乙卯春亦小有蠢動之徵已賴廟堂之上先事代謀旋就殲滅然既濟之衣袽可忘備乎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天險則山河是已欲以設險非高城深池奚道之由也民力不能國家方在用兵豈暇及此待海宇肅清卻戎馬糞者廟堂或未能忘則將來之責也併志之
○公廨
縣衙在東西門之中街北
典史廳在東南隅皆索茅為之
公館一在城西南隅 【 係流宦原任總兵王之□廢宅陞任胡令市置】
○壇壝
風雲雷雨壇在南門外
社稷壇在西門外皆以春秋二仲上戊日致祭
厲壇在北門外每歲以清明及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祭之
○祠廟
傳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寥寥數民即戎非所及已神妙萬物無所不之記所謂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者是也鐵嶺雖小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上丁上戊以至春祈秋報水旱疾疫致禱之事志其所有志其所宜先本城次境內凡有大祠廟洎寺院觀宇併志之
文廟
關帝廟
城隍廟(一)
火神廟(一)
子孫聖母庵
龍母廟
七聖祠
圓通寺
三官廟
慈清寺
保安寺
上帝廟(一)
湧泉寺
太安寺
地藏寺(一)
地藏寺(二)
龍泉寺
大安寺
朝陽寺
保安寺(一)
興隆寺
永興寺
延壽寺
慈壽寺
保安寺(二)
慈胤菴
永寧菴
火神廟(二)
上帝廟(二)
上帝廟(三)
城隍廟(二)
子孫聖母廟
·文廟
草創伊始未遑建立今暫設先師主及四配十哲各主併東西廡從祀諸賢總置二主於銀岡書院春秋二仲上丁致祭以待特建殿宇所謂志其所宜者莫大於此
·關帝廟
廟建東門內鼓樓迤西街北正殿三楹重軒三楹鐘鼓樓各一廂室各三間以居羽士臨街門樓三間中直神路為正門旁塑神馬左右廟壖復為兩角門樓中橫板歲時響獻梨園子弟歌舞其上焉碑文附
重修關帝廟碑
【 本縣知縣】 媯川賈弘文
惟帝大節正氣垂之竹帛昭於萬古薄海內外咸尊崇敬事之故廟貌徧寰宇千百年來血食未已也鐵嶺古銀州地先是土人即廢基設廟西門外規制陿隘康熙癸卯歲王公之綱孫公楩倡鄉耆之趨義者共捐己貲卜地於城之中央東西廣九丈南北袤三十丈令宏敞也中建大殿三間妥神居也綵繪棟宇彰事跡美瞻仰也外聯拜庭三間使深邃肅趨蹌也左右各建樓一座懸鐘鼓也前建大門馬殿獻樓三間旁啟角門尊中路時至禋祀獻戲以侑神也後建廊房六間俾司香者供灑掃事啟閉也規制巍麗錯采煥然稱勝概矣嗚呼以帝之威靈赫赫在天固不以是為隆污而人心樂赴有不能已者但時詘財匱歷十有餘載始克告竣嗣是保境佑民鞏皇圖於萬??冀者端在乎斯矣若踵事增華尚有冀於後之人云是為記
·城隍廟(一)
在西門內街北正殿三楹今見在增修寢殿三楹重軒三楹左右兩廊中門兩旁角門大門有奉天府尹王 鐵嶺縣知縣賈先後為文記其事文附
重修鐵嶺縣城隍廟記
文安王胤祚
先是鐵嶺令以修建廟宇之文驛聞之時康熙八年八月之十九日也邑舊為衞荒廢者五十年土人指點其地曰此城隍廟也鞠為茂草曷修之余復其文曰如議速行要在不擾民間為善耳功既成神有寧宇矣鐵嶺令又以文驛聞之則康熙九年二月之三日也正殿三間土地祠一大門南北長二十五丈東西七丈六尺經營於去歲之秋斷手於今春之仲無侈前人無廢後觀照舊制也又曰有司分內耳其何敢言功至於助義而尚善者不可不圖其勞也余則以為令總之者爾非募緣人役將何所勸勉焉非輸助各官將何所取資焉非輸助舊人暨眾民將何所庀工而度財焉倡義緣於眾人廟貌新於一旦謀所以不朽者其不可以已也余於是而更有所感矣夫邑令治明者也城隍治幽者也自天子治都與外之府州縣罔不崇焉考太常誌有之凡春秋郊廟日月帝王先師後三日復遣堂上官恭代行禮是日也東嶽之祠與壯繆之祠皆與焉而首重者曰都城隍大典煌煌蓋有年所矣今夫世人亦求福之為耳是以廟貌有雄而毅黝而碩者則曰將軍有溫而慧晳而少者則曰某郎其居處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階級其祭祀則椎牛擊豕魚菽牲酒缺於家可也缺於神則不可夫遵朝廷之祀典所以順雨暘禦災患以視夫祀無名之土木者何如也不寧惟是甚有媼而修飭者則曰姥有婦而矜麗者則曰姑堂搆之壯也禱祀之豐也眾之力樂為竭也一朝懈怠禍亦隨作耋孺畜牧慄慄然疾病死喪不曰適丁其時而自惑其生悉歸之於神夫舍不易之典而邀媚淫祠又爽徵應之理如是其可乎哉鐵嶺之士若民其稟法度有然矣其敬鬼神有然矣則道義修明絃誦丕作家給戶足禎祥畢臻又皆其可以環至而立效者也余老且病縻於茲三載不能引去然賭善事一若慰一若驚慰則喜其善之既著也驚則駭其事之如創也余與令皆借是以少逭神人之恫是不可不為之記也
增修城隍廟記
媯川賈弘文
按祀典所載曰禦災捍患勤事定國此皆以其神食報於一方者也若夫人倫之至歷代師承普天率土春秋匪懈則吾夫子至薄海內外家奉戶祝則惟關聖城隍之稱於義無考易泰之上六曰城復于隍或即其義之所自起乎然以城隍稱神盡郡國州邑皆有廟祀固未悉其所由時也鐵嶺城隍廟建於康熙八年京兆尹王公為文紀其事勒於貞珉亦既詳且盡矣顧止正殿三楹耳余蒞茲土三年於茲每朔望禮神周迴審視因思掃地祭天於其質也至嶽瀆諸神凡祀典所宜者則皆殿庭廊廡榱桷几筵歲時饗獻刲羊豕陳籩豆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左右芼之以羞於鬼神凡皆以人道事之也然則圖其所應有而增其所未備顧容緩歟乃謀諸紳士之隸籍茲土與里民之好義者議建後寢前軒左右廊中門西角門大門繚以周垣期以次第畢工而廟制觕備諸若此者雖人意為之而即神使之也蓋禍福之說不可惑志於其事而其理則不可不明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此其見於易者也作善降之百祥不善降之百殃此其見於書者也祀事孔明介爾景福此其見於詩者也儒者好言無鬼神阮瞻之流耳既醉備五福其永錫祚胤景命有僕則尸傳神意以嘏主人者也易曰知鬼神之情狀有情有狀則固可以人意得今之圖所應有增所未備則神之使之豈必耳提面命也哉易又曰先王以神道設教亦即此福善禍淫之理耳故官職明神職幽一邑如是天下亦如是道德英爽上下同流凡以導天下於為善去惡之歸俾皇祚昌隆景運休嘉豈不懿哉工既竣礱石以記其事凡有事於茲役者皆列名於碑之陰
·火神廟(一)
考史顓頊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火為土母固其宜也火無形麗於物而為形燎原乃不可嚮邇比其熄則物各為物而火還於空豳風云七月流火註云火大火心星也醫家以五臟配五行亦謂心為火則火固通於神明者也火為六府之一上古時己有火正則火之有神當自有天地以來有之匪云誣矣鐵嶺以殘毀舊地設立縣治衙宇民舍皆苦茅為之近始有為瓦屋者千百之什一耳先是鬱攸不戢延燒數十家黎民懼焉昔者孔子在陳而知魯廟之災國僑相鄭而詳備火之法夫孔子之所知者天道也國僑之所詳者人事也其言曰具畚挶儲綆缶撤小屋塗大屋窮民苦力結茆纔蔽風雨撤豈易言城中汲井不數塗之亦已難矣然則設建神廟歲時禮之以求無咎固非不經之祀也廟制正殿三楹西廂室二間司香燈者居之前為門在南門內街東南向康熙七年建周垣待修
·子孫聖母庵
子於十二辰為首白虎通曰子孳也故人之所生為子子之子為孫東嶽七十二司有子孫聖母今庵在西門迤南即民房數間中一間塑神像右比丘尼居之左年老夫婦或即見在一門量高三二尺易之以瓦猶稍成規制邑之好義者獨無動心於此乎
·龍母廟
在城東南隅甜水井迤北廟宇一間台高二尺許週圍為短垣花磚甃之康熙十二年建
·七聖祠
一楹在南門內迤北街西南向以祀土地山神路神及田祖諸神前為戲台覆以茅順治十年建蓋邑之有神祠無先於此者
·圓通寺
在城西北隅有浮圖十三級二十里外可望而見之前為佛殿三楹又前為韋馱殿一楹與佛殿對又前為天王殿三間中即山門左右為四天王兩廂為僧舍舊碑二一明天順六年一萬曆二十三年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五十兩碑文附識于左
銀州重修圓通寺記(一)
佛教入中國自漢以來然矣上自公卿士夫下逮黎庶罔不尊禮之以其能作禍福報稱人善惡謂此生之貧富貴賤壽殀皆夙生所為理不必有徵然足以化愚使之畏禍嚮福不謂無功至於陰翊皇祚其用歸於永長悠久如陰陽寒暑晝夜往來循環無窮始終無盡以是而致其愛君祝國之誠則士大夫固宜崇之所謂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是以琳宮梵剎所在皆然夫豈無由哉國朝洪武二十三年始成銀州之域置鐵嶺衞舊有剎在城西北隅歲久頹廢宣德三年指揮施興始因其舊垣而宮之名圓通寺正統三年都指揮使康福指揮李俊張忞繼修葺之景泰之初今都指揮使孫璟偕指揮同知王斌復增新之至天順初祠佛棲僧之具凡所宜有者咸備克稱祝釐之所既成孫王二公偕住持僧圓全來謁求為記遂如右天順六年九月敕放歸田七十八翁芳洲居士廬陵陳循德遵甫記
銀州重修圓通寺記(二)
夫佛所從來遠矣興於漢傳於唐而尤莫盛於我朝明興垂三百年兩都人士及天下郡國無論一二好修小民奉佛尊經者不乏即縉紳大夫勳庸世冑之家靡不潔奉侈祀惟佛教之為兢兢蓋其道原分吾儒之餘派而護國佑民皆是物耳談者不得其解至抗其說而與彼角又其悖以奉佛之心毀佛尊經之心叛經外亦甚矣吾郡光 【 光:先】 民當洪武初建圓通寺於城迤西構正殿五楹立佛像三尊東列伽藍西列祖師而前則有四天王一時廟貌森嚴佛光炳燿蓋犂然具矣浸淫至正統年間稍稍修葺而猶未修也迄於今而棟宇朽壞殿舍傾頹佛像塵蒙金身露出有識者莫不惘然而竟不能為佛出一力以光大之乃寧遠伯李 輕財好施暨弟原任總兵李成材共興善念隨約善人陶法明及境內助緣士夫若干人同襄厥事或出資或出粟或出物料各有差計晷課工歷五年而功始落成焉俾廟貌重新佛光再照纖毫皆李氏力也佛量無私得無鑒之蒼蒼而報之冥冥者乎余雅不言佛然躬遇茲舉則擊節歎曰此亦足以彰盛美而表鄉閭者也於是為文以揚李氏之美用垂不朽以厲世風云萬曆二十三年歲在乙未太學生高崇文恭撰
·三官廟
廟建北門外里許碑刻具載舊制久成殘毀今正殿三楹以祀三官前數武為上帝廟蓋居人掘土得神像僅存其首冶銅以成者土人以木貫神像首卓與 【 與:於】 其地原任總兵王之綱見之惻然謀於同志為神座塑成神像顏以丹碧初為蓆殿繼覆以茅今瓦殿小三楹并塑站神廟制儼然率離逖爾土者之為也舊碑二一泐剝不可辨一如左
銀州重建三官廟記
天生地成六一合而水用具此三官命名之原也如道藏等經所載姓氏龍女及三元下察之說荒謬難詰然賜福解厄等語與祀典禦災捍患之意合故廟貌徧寰宇至今血食未艾也鐵嶺古銀州地成化丁巳建廟於城北之柴河祀必用渡父老苦之質諸堪輿家以乾河厥土攸宜顧時詘無當其事者嘉靖壬戌今太保寧遠李公初視衞篆即欲建如前議時兵戈倥傯僅仍舊貫湫隘雨注半入浸沒積歲漸頹圮矣萬曆丁卯公提兵北征過而增喟謂不足妥神明肅禋祀也乃大捐俸金付致仕參戎宿君名仰辰者總其事宿君雅有重望復倡鄉耆之趨義者增庫為隆拓隘就爽東西廣十丈南北袤二十二丈台增八尺有奇週圍以磚鱗砌中建神殿三間稍前建拜亭三間左右廊六間又前過庭三間鐘鼓樓各一座兩旁俱啟角門以尊中也復建住房三間俾司香者掌啟閉闞其規制揖如拱秩如序凡簷牙疊澀丹堊塗護咸輝煌錯彩巍然標勝槩矣嗚呼天地純淑之氣融結於山川者恆有待而興銀州稱雄於遼千百年蘊奇抱秀乃儲精於寧遠公無論勳業燀赫為名將第一即此廟阤阤二百餘年亦藉公而顯明昌熾豈偶然哉大約純淑之氣鍾於神則為威靈為感應以食報於一方鍾於人則為豪傑為英雄以垂芳於萬禩故通三才之說者可以悉三元之情狀矣公重厥役乃以廟狀示趙子趙子既紀其大略如前復為迎送神辭三章俾致祀者歌以侑觴辭曰
靈連蜷兮雲中森淼淼兮龍宮橫九垓兮極目望夫君兮焉窮匊紫壇兮桂棟敶桂椒兮蕙肴充
右迎神
揚玉枹兮拊鼓壯瑤??虞兮鍧鐘靈偃蹇兮夷猶亙天路兮駕飛龍役百靈兮橫地軸輳靈類兮賸從并欣欣兮姣服謇將憺兮紛來同
右降神
靈皇皇兮既留炎高舉兮雲旒若雨暘兮盪氛祲奠厥居兮田疇道百川兮不波福無極兮銀州
右送神
萬曆十年歲次壬午秋八月吉旦賜進士奉政大夫奉敕總理遼東糧儲兼理屯種戶部郎中柏鄉趙惟卿撰
·慈清寺
縣治東門外二里許山巔舊有三清觀以住羽流後為僧居久既傾圮因改建佛殿三楹上供佛旁列羅漢以三清觀舊基也遂於前仍為小殿以奉三清因名慈清寺崇德八年金仁祥等重修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為中寺柴流東來經山下北折而西入遼水以達於海朝宗之勢儼然亦勝觀矣
早春望龍首山
穆壇胡藥嬰
東山常在郭春日眼新開雪積嵐光暗谿晴雲氣來乾坤匏自繫歲月鬢相催寥落空藜杖無心步石苔
胡世其父母重招開原何明府並諸同人遊龍首山
【 闕名】
孤城蕭索此遨遊峰立天空動遠愁黯黯榆關芳草暮淒淒遼水荻花秋連朝載酒雙陶令幾曲狂歌半楚囚倚杖不嫌山徑仄最從絕巘送吾眸
贈寺僧參如
廣川董國祥
虛空不可量杖錫胡為者山寺莽蕭蕭悲風鳴四野逐臣此地偏佛子寧為假贊公合秦州未必房相 塔影蔭清泉一鉢堪猶把
九月二日同諸友飲慈清寺山下次韻
癭陶孫楩
高天曠不極把酒向林阿九月黃花老秋風客思多擊壤同野叟扣角罷商歌山水何年有英人幾見過
·保安寺
在城東南三十里張家樓佛殿三間韋馱殿一間山門三間兩廊六間庫舘香積俱備天命十年王友等重修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
·上帝廟(一)
城東南五十五里為撫安堡廟建其地山門一間韋馱殿一間佛殿三間左右廊六間上帝廟三間僧徒二十許蓋廟係古剎緣僧居之因為寺制仍稱上帝廟沿其初也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順治五年重修巍然大剎總無碑碣紀其事蓋此中無嫻於辭者抑以見遼風之古穆云
·湧泉寺
在城南五十里魏台衝地山門三間韋馱殿一間伽藍祖師殿各一間佛殿三間明萬曆三十六年李大將軍成梁修建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
·太安寺
在縣南三十里殷家屯山門三間中殿三間佛殿三間左右廊六間僧居香積俱備明萬曆二十二年土人李朝住等修建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
·地藏寺(一)
在縣南三十里汎河城山門一間韋馱殿一間佛殿三間左右廊十間僧居備崇德五年本寺僧郭寬禮等重修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
·地藏寺(二)
在縣西南六十里懿路城山門一間韋馱殿一間佛殿三間東西廊各三間香積備古剎也崇德三年本城人鄧世科等重修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
·龍泉寺
在城東三十里宿老屯山門一間天王殿三間韋馱殿一間佛殿三間僧居備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十兩
·大安寺
在城東四十里崔公堡山門三間韋馱殿一間佛殿三間觀音殿三間僧居備天命六年居人李養忠等修建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
·朝陽寺
在城東南五十里瓢酪屯明萬曆三十九年本屯人金得友等修建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佛殿三間山門韋馱殿兩廊康熙二年毀於回祿
·保安寺(一)
山門一間韋馱殿一間佛殿三間僧徒近三十許庫館香積之屬備焉在縣東南五十里花豹衝天命十年土人李有福張國忠等修建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二十兩
·興隆寺
在縣東南三岔堡以何時建不可考先在堡東關外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曾賜銀四十兩順治九年頹於馮夷本堡人銀國輔等移建堡內山門一間別為角門一間韋馱殿一間佛殿三間僧寮備
·永興寺
寺建縣治西南六十里懿路城明洪武初剏建萬曆四年岳惠住王公沛重修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山門一間佛殿三間僧舍具備
·延壽寺
在城西王千總堡山門三間韋馱殿三間佛殿三間伽藍殿一間火神殿一間僧舍備崇德八年戶部英置僧修建是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十兩
·慈壽寺
在縣西北趙家堡山門一間韋馱殿一間佛殿三間火神廟一間僧居備崇德八年戶部英 置僧修建是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十兩
·保安寺(二)
在城東十里熊官屯明萬曆間創建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十兩山門一間韋馱殿一間佛殿三間僧房六間
·慈胤菴
在縣西南懿路城崇德八年本城人鄧科周名望等重修山門一間韋馱殿一間佛殿三間淨室備比丘尼居之
·永寧菴
在縣西南三十里汎河城明萬曆八年本菴尼妙安修建天命乙丑本菴尼普會重修山門一間韋馱殿一間伽藍殿一間佛殿三間淨室備
·火神廟(二)
在城東三十里宿老屯廟門三間正殿三間道院三十四間明萬曆十四年建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二十兩
·上帝廟(二)
在縣治西南汎河城明正統間創建隆萬間李時羽顧遠重修廟門一間正殿五間道院具備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
·上帝廟(三)
在縣治西南懿路城明弘治間建嘉隆間本城人徐澤等重修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廟門一間正殿三間後殿五間道院備
·城隍廟(二)
在縣治西南懿路城古剎也按遼東舊志城設備禦督司二千戶所界清鐵二衙之中居然一鎮則有城隍廟宜矣明萬曆八年僭高性全民人侯仲金等重修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二十兩廟門一間正殿三間香火室三間今住羽流
·子孫聖母廟
在懿路城廟門一間正殿三間鍊室四間係古剎崇德八年太宗皇帝敕賜銀四十兩人之生子謂之添丁華封三祝亦曰多男子子孫孫勿替引之俾士卒充斥以壯國家赫聲濯靈之治未必無幽贊之功也
○關梁
關以譏梁以濟故宜志也天下山河阨塞之處即設關其大者己下至府鎮州邑郭門之內皆以關稱即易重門擊柝以待暴客之義也地不能百里無有徒涉為病者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王政之大者可無念旃
按遼東舊志山頭關在三萬衞南六十里應在鐵嶺境內其地不可考矣順治十五六年城北二十里許地名三道鋪設小關以柵欄為門東至東山西抵廣寧一帶皆折柳樊之或即山頭關舊地不可知康熙十年間移置開原北汎河橋 【 汎河南一里】 小 橋 【 汎河南三里】 清河橋 【 懿路南關】 柴河橋 【 鐵嶺北三里】 遼海橋 【 鐵嶺南十五里】 周勝橋 【 鐵嶺北十里】
右皆舊志所載今無存橋甃石則難木易耳農隙入山採伐貯以處所秋杪成夏中卸亦易為之事而便於道途者在地方官司審時量力設誠致行耳
○驛跕
舊志嚚州驛在城西關地基無考康熙九年設站於汎河東里許為汎河站南至奉天府北至開原站戶耑設於邑民無預然在縣治境內故志之
○倉庫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勸農積穀即所謂知天之天也按遼東舊志鐵嶺有預備倉錢帛庫殘毀已久無可稽矣民人無幾俱非蒙業而安者晨夕之弗給而欲為餘三餘九之計其將能乎無以則視其時之可為先相地建倉廒一區庫則設於縣衙每遇大有年可令丁出米一斗漸而積之貯倉以備凶札古人社倉常平倉之法皆可師其意而行之設誠難耳此地不通舟楫人無儲蓄一遭荒歉非其任矣天災流行何代無之堯水湯旱而民不為病以有備也易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孔子曰好謀而成此則所謂豫地此則所謂謀也
○義 【 義:養】 濟院
各處俱設俱有額設錢糧亦率故事行之然立法之意則不可無深惟也鐵嶺草剏伊始自不遑及即以見在情事論之此中寥寥數民或應招而至貪二三十金之利以輕去其鄉或事干文綱以致離逖爾土皆非有親族可依者壯能自食其力至衰老無子饑寒切於其身目擊之而不為之所或亦非人情乎鰥寡孤獨為天下之窮民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豈獨文王宜然哉志之以及時修舉或非急其所緩也
○麗譙
譙樓之設所以肅瞻視一聽聞也邑東西大街直北門處尚有譙樓舊基四達之象猶存而樓則蕩然矣若諸務漸以就緒者繕修亦自有時耳
○疆域志 【 山川 村落 物產 市集 古蹟】
東至老古洞南至懿路西至遼河舊邊西南至小河口北至三道鋪此鐵嶺境界也按虞書舜肇十有二州為營州之域天官書二十八舍直十二州不及遼東考周禮註疏謂箕與南斗相近為遼水之陽盡朝鮮三韓之地則此地當為箕分野自秦漢以至元明建置不同事宜亦異太祖荒度肇基太宗經營締造開天之業實始於此世祖發祥奉天以奄有九有山川猶昔而王氣所鍾蓄極而發萬年不拔之基根本托焉可易視乎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畫疆而理則官司之責也志疆域
山川
村落
物產
市集
古蹟
·山川
龍首山 【 城東二里許舊志上有龍王堂即三清觀北山也或迤邐而南俱稱龍首山云】 駐蹕山 【 舊為水口山康熙十年上謁陵畢乘便校獵以周覽形勝駕旋過鐵嶺入北門出南門時大雨淋漓菓園馬文通新室成上註 【 註:駐】 蹕其中尚食行賞銀十兩因名為駐蹕山】 帽峰山 【 城南十里】 大馬山 【 城南十五里】 百洛山 【 城南三十里】 小平山 【 城南五十五里】 寒坡嶺 【 城南六十里】 小棗山 【 城東十里】 東塔山 【 城東二十里】 松山 【 城東三十里】 大灰山 【 城南六十里】 - 772-1 - 平頂山 【 城西北二十里】 虎頭山 【 城東一百十里】 黃山 【 城西南五十里】 豬兒山 【 城西南六十里】 塔兒山 【 城西南四十里】 峰山 【 城北十里】 紅崖山 【 城西十五里】 苫茅山 【 城西北三十里】 保山 【 城西北三十五里】 汎河東山 【 去本城五里上有古塔下有仙洞】 柴河 【 城北二里源出城東松山之西諸山西流由城北西入遼河】 汎河 【 城南三十里源出於東山諸山西流出城南至 山塔流入遼河】 小清河 【 城南六十里源出歸德州南山西流經懿路城南流入遼河歸德州今不設】 凌湖 【 城北二十里】 宋家泊 【 城西十里】 月湖 【 城西八里】 鴛鴦湖 【 城西三十里】 蛤蜊河 【 城西六十里】
·村落
居民鮮少城內外及附近數處約畧可盡惟南赴奉天府沿途仍有三四處其餘則皆旂下舊人居之然在邦域之中不容不併志也東菓園 【 距城一里旂下】 熊管屯 【 距城十里旂下】 宿老屯 【 距城三十里旂下】 柴河堡 【 距城六十里旂下】 白子峪 【 距城七十五里旂下】 一面城 【 距城八十里旂下】 冷哥郎寨 【 距城九十五里旂下】 飛地裏 【 距城百里旂下】 曾家寨 【 距城百里旂下】 黃旂寨 【 距城百一十里旂下】 藍旂寨 【 距城百二十里旂下】
以上十一屯堡係城東
南菓園 【 距城一里旂下】 顧官屯 【 距城二十里旂下】 屠家樓 【 距城二十里旗下】 黍鴨子屯 【 距城二十里旗下】 張家樓 【 距城三十里旗下】 殷家屯 【 距城三十里旗下】 徐千戶屯 【 距城三十五里旗下】 崔公堡 【 距城四十里旗下】 瓢酪屯 【 距城五十里旗下】 魏台衝 【 距城五十里旗下】 花豹衝 【 距城五十里旗下】 山石小屯 【 距城五十里旗下】 撫安堡 【 距城五十五里旗下】 大甸子 【 距城六十里旗下】 牧牙正 【 距城六十里旗下】 高麗營 【 距城六十五里旗下】 當鋪裏 【 距城七十里旂下】
以上十七屯堡係城東南
八里莊 【 距城八里民人】 遼海屯 【 距城十五里民人】 站裏 【 距城二十九里旗下】 范家屯 【 距城三十五里民人】 新屯 【 距城三十里旗下】 石出 【 距城四十三里旗下】 懿路 【 距城六十里旗下民人間居】
以上七莊屯係城南
教場 【 距城二里民人】 三台子 【 距城十二里民人】 新星鋪 【 距城十五里旗下】 曾十堡 【 距城二十里旗下】 老河灣 【 距城三十里旗下】 汎河 【 距城三十里旗下】 城南堡 【 距城三十三里旗下】 腰鋪裏 【 距城四十里民人】 土城子 【 距城三十五里民人】 陽和樓 【 距城三十五里旗下】 小豬兒山 【 距城四十里旗下】 大豬兒山 【 距城四十里旗下】 鷹手屯 【 距城四十里旗下】 宋家泡 【 距城四十五里旗下】 瑣柰街 【 距城五十里旗下】 丁字泡 【 距城四十五里旗下】 康家屯 【 距城五十里旗下】 八里莊 【 距城五十二里旗下】 鮑家岡 【 距城六十里旗下】 小河口 【 距城七十里旗下】
以上二十莊屯係城西南
馬逢溝 【 距城五里民人】 河西莊 【 距城七里民人】 紅崖嘴 【 距城二十里旗下】
以上三莊屯係城西
柴河涯 【 距城三里旗下】 奚家莊 【 距城七里旗下】 賀家屯 【 距城二十里旗下】 營守堡 【 距城二十里旗下】 吳高麗屯 【 距城二十里旗下】
以上五莊屯係城西北
頭台子 【 距城五里民人】 高麗屯 【 距城十里旗下】 平定鋪 【 距城十五里旗下】 舊邊門 【 距城十八里旗下】 三道鋪 【 距城二十里旗下】
以上五莊屯係城北
遞運所 【 距城五里旗下】 椴木嶺 【 距城十五里旗下】 養豬溝 【 距城二十里旗下】 紅草石 【 距城三十五里旗下】
以上四莊屯係城東北
·物產
以穀計者曰
黍 稷 稻 粱 粟 薥秫 黃豆 黑豆 菉豆 豌豆 蠶豆 豇豆 小豆 大麥 小麥 蕎麥 芝蔴 蘇子 薏苡
以蔬計者曰
蔥 韭 蒜 茄 莧 芹 蕨 白菜 芬菜 萵苣 菠蔆 茼蒿 胡荽 莙薘 芽 蘿蓽 胡蘿蓽 水蘿蓽 苦蕒 蘑菇 小茴香 薄荷 蔞蒿 瓠 葫蘆 明葉菜 匾豆角 菜豆角 山藥
以蓏計者曰
黃瓜 冬瓜 西瓜 南瓜 倭瓜 甜瓜 香瓜 稍瓜 醋筩 圓黃瓜
以菓計者曰
榛桃 李 杏 櫻桃 郁李 葡萄 山梨紅 花紅 石榴 無花果
以木計者曰
榆 槐 椴 桑 柳 橡 檉 柞 青楊 樗 梓 榮 樺 明開夜合
以花計者曰
芍藥 丁香 鳳仙 金盞 鸎粟 石竹 玫瑰 山丹 菊 蜀葵 水紅花 葵花 鷄冠 玉簪 金簪 蓮 秋海棠
以藥計者曰
五味 細辛 芍藥 柴胡 荊芥 防風 蒼朮 藁本 瞿麥 苦參 麻黃 牽牛 黃精 車前子 大力子 桑白皮 茵陳 益母草 紫草 薏苡仁 芡實 地膚子 管仲 鼈甲 鹿茸 香附 蒼耳子 紫蘇 地骨皮 山查 桔梗 遠志 黃芩
以用物計者曰
棉花 紅花 靛 線麻 檾麻 白蠟
右鐵嶺所產與近處大略相同所以備書者以見諸物粗具未可以邊荒視也
·市集
黃帝日中為市懋遷有無化居虞夏以來已然矣曹參曰市者所以併容慎無擾也周禮小司徒之職於市肆最詳有質人廛人司虣司稽之設皆以士為之抑其慎矣名相近者相遠實相近者相邇亦不遑理徵貴徵賤任其自然或求壟斷而登之所弗問也
逢三北街 逢六西街 逢九東街
·古蹟
看花樓 【 在東門外明萬曆間大帥李成梁故園上宇中橫板蕩然矣四壁矗立猶自堅好下基石數層細礱方裁一石額門上壁間橫尺許縱可倍質紫而文黝梅榦儼然亦一奇也】
李將軍看花樓
露泣百花明殘樓傍故城壁穿餘火色礎潤無雲生罩暗將軍樹荒傳君子營當年問絃管夜月走鼯鼪
異石二絕
吳宮麋鹿走西子尚憑欄不逐五湖去浣紗溪自寒預知百卉盡寄影紫雲英天外無幽草梅花結古盟
東山小古城 【 城東一百里】
城南小古城 【 城南五里】
汎河小古城 【 城西南廿五里】
唐王營 【 在帽峯山東南寬平如掌四週略有遺址後倚山前有細流瀠洄如帶相傳唐太宗征高麗安營於此】
寧遠伯李大將軍墓 【 在城東南屠家樓翁仲石馬儼然在列】
金侍郎墓 【 在城東北椴木嶺有守塚人役】
志古蹟者何志時爾觀古可以知今即監於有夏監於有殷之意也當時經營拮据不謂匪勞而衰草寒煙供今人之憑弔矣有官君子各務生聚教訓以鞏基圖於無疆可無念矣
鐵嶺縣志卷上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6 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