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本草纲目
>>
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葫芦巴
(宋《嘉 》)
【释名】苦豆。
【集解】禹锡曰∶葫芦巴出广州并黔州。春生苗,夏结子,子作细荚,至秋采。今人多用岭南者。或云是番萝卜子,未审的否?
颂曰∶今出广州。或云种出海南诸番,盖其地芦菔子也。舶客将种莳于岭外亦生,然不及番中来者真好。今医家治元脏虚冷为要药,而唐已前方不见用,本草不着,盖是近出。
【修治】时珍曰∶凡入药,淘净,以酒浸一宿,晒干,蒸熟或炒过用。
【气味】苦,大温,无毒。杲曰∶纯阳。
【主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 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嘉 )。治冷气疝瘕,寒湿脚气,益右肾,暖丹田(时珍)。
【发明】宗 曰∶膀胱气,用此合桃仁(麸炒)等分。为末,半为散,半以酒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盐酒下;其散,以热米饮下,与丸子相间,空心服,日各一、二服。时珍曰∶葫芦巴,右肾命门药也。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宋《惠民和剂局方》,有葫芦巴丸,治大人、小儿,小肠奔豚偏坠,及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者。用葫芦巴八钱,茴香六钱,巴戟(去心)、川乌头(炮去皮)各二钱,楝实(去 核)四钱,吴茱萸五钱。并炒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五丸,盐酒下。太医薛已云∶一人 有人病目不睹,思食苦豆,即葫芦巴,频频不缺。不周岁而目中微痛,如虫行入 ,渐明而愈。按∶此亦因其益命门之功,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是也。
【附方】新六。
小肠气痛∶葫芦巴(炒)研末,每服二钱,茴香酒下。(《直指方》)
肾脏虚冷,腹胁胀满∶葫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黄各七钱五分。为末,酒煮曲糊丸梧桐子大,每盐汤下三、四十丸。(《圣济总录》)冷气疝瘕∶葫芦巴(酒浸晒干)、荞麦(炒,研面)各四两,小茴香一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或盐酒下。服至两月,大便出白脓,则除根。(方广《心法附余》)
阴 肿痛偏坠,或小肠疝气,下元虚冷,久不愈者,沉香内消丸主之∶沉香、木香各半两,葫芦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二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盐酒下。
气攻头痛∶葫芦巴(炒)、三棱(酒浸焙)各半两,干姜(炮)二钱半,为末,姜汤或温酒每服二钱。(《济生方》)
寒湿脚气,腿膝疼痛,行步无力∶胡芦巴(酒浸一宿,焙)、破故纸(炒香)各四两。为末。以木瓜切顶去瓤,安药在内令满,用顶合住签定,烂蒸,捣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下。(《杨氏家藏方》)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3 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