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家类>> 本草纲目>> 虫部第四十二卷 虫之四

蛤蟆

    (《本经》下品)
    【释名】 蟆( 音惊,又音加)。
    时珍曰∶按王荆公《字说》云∶俗言∶虾蟆怀土,取置远处,一夕复还其所。虽或遐之,常慕而返,故名虾蟆。或作蛤 ,蛤言其声,【集解】 藏器曰∶《别录》,蛤蟆一名蟾蜍,误矣。蛤蟆、蟾蜍,二物各别。陶氏以蟾蜍注蛤蟆,遂 作呷呷声,举动极急。蟾蜍在人家湿处,身大,背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声,行动迟缓。又有蛙蛤、蝼蝈、长肱、石榜、蠼子之类,或在水田中,或在沟渠侧,未见别功。
    《周礼 曰∶蛤蟆有多般,勿误用。有黑虎,身小黑,嘴脚小斑。有 黄,前脚大,后腿小,斑色,有尾子一条。有黄KT ,遍身黄色,腹下有脐带汁出。有蝼蝈,即夜鸣,腰细口大,皮苍黑色者。有蟾,即黄斑,头上有肉角。其蛤蟆,皮上腹下有斑点,脚短,即不鸣叫者是也。
    时珍曰∶蛤蟆亦能化鹑,出《淮南子》。蛤蟆、青蛙畏蛇,而制蜈蚣。三物相值,彼此皆不能动。故关尹子云∶ 蛆食蛇,蛇食蛙,蛙食 蛆。或云∶《月令》“蝼蝈鸣,反舌无声”,皆谓蛤蟆也。
    吴瑞曰∶长肱,石鸡也,一名锦袄子,六、七月山谷间有之,性味同水鸡。
    【修治】 曰∶凡使蛤蟆,先去皮并肠及爪子,阴干。每个用真牛酥一分涂,炙干。若使黑虎,即连头、尾、皮、爪并阴干,酒浸三日,漉出焙用。
    【气味】辛,寒,有毒。
    大明曰∶冷,无毒。
    【主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本经》)。主辟百邪鬼魅,涂痈肿及 【发明】 颂曰∶蛤蟆、蟾蜍,二物虽同一类,而功用小别,亦当分而用之。
    时珍曰∶古方多用蛤蟆,近方多用蟾蜍,盖古人通称蟾为蛤蟆耳。今考二物功用亦不甚远,则古人所用多是蟾蜍,且今人亦只用蟾蜍有效,而蛤蟆不复入药矣。按张杲《医说》载《摭 草上,惹蛇交遗沥,疮中有蛇儿,冬伏夏出故也。以生蛤蟆捣敷之,日三四换。凡三日,一小蛇自疮中出,以铁钳取之。其病遂愈。
    朱震亨曰∶蛤蟆属土与水,味甘性寒,南人喜食之。本草言服之不患热病,由是病患亦煮食之。本草之意,或炙、或干、或烧,入药用之。非若世人煮羹入椒盐而啜其汤也。此物本湿化,大能发湿,久则湿化热。此乃土气浓,自然生火也。
    【附方】旧三,新三。
    风邪为病∶蛤蟆(烧灰)、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调下,日三四服,甚有神验。
    (《圣惠方》)。
    狂言鬼语猝死∶用蛤蟆烧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外台秘要》)。
    噎膈吐食∶用蛇含蛤蟆,泥包, 存性,研末。每服一钱,酒下。(《寿域方》)
    瘰 溃烂∶用黑色蛤蟆一枚,去肠焙研,油调敷之。忌铁器。
    头上软疖∶蛤蟆,剥皮,贴之,收毒即愈。(《活幼全书》)
    蝮蛇螫伤∶生蛤蟆一枚,捣烂敷之。(《圣惠方》)
    肝 【主治】蛇螫人,牙入肉中,痛不可堪。捣敷之,立出(时珍。出《肘后》)。
    胆 【主治】小儿失音不语,取汁点舌上,立愈脑 【主治】青盲,明目(《别录》)。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