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品第一
勝義諦相品第二
心意識相品第三
一切法相品第四
無自性相品第五
分别瑜伽品第六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解深密經.攝大乘論.爲無著學。窺基有言.經中之論.阿毗達磨經.解深密經是。攝大
乘論者.阿毗達磨之所出也。論有二體.二百二法門種種刊定.佛時軌式.大小咸依.
此體爲阿毗達磨體。但集經律.一切法義都以類萃.而染淨不淆.此體爲摩[口*旦]理迦
********************
體。解深密經者.經中之摩[口*旦]理迦也。應以境行果三讀其文.而以深義密意之解玩
其義。境行果三讀其文者.攝論淨土引菩薩藏百千契經序品十八相.攝論法釋引
佛二十一德.又聲聞十三事.菩薩十大.合之以讀序品。無二超思非一異徧一味之
勝義境.八識唯識學三性法相學之世俗境.合之以讀勝義諦相品.心意識相品.一
切法相品.無自性相品。攝論以四尋四實入所知相.以六波羅蜜見彼入因果.以十
地見彼修差别.夫是之謂菩薩行.如是以讀分别瑜伽品.地波羅蜜多品。攝論彼果
智分詳談三身.此經則十二分别法身功德.大覺大果無住涅槃.如是以讀如來成
所作事品。深義密意之解玩其義者.一者幻有義.有爲無爲決定無實.非分别所起
其相亦無。二者唯識義.恐分别執我不演陀那.非此識亦無。三者法相義.依相生勝
義說三無性.非三自性亦無。四者種姓義.三乘有情共一妙道安隱涅槃而言一乘.
非有情根性差别亦無。五者事法義.法界理趣乘無差别.非聖道事法上中下亦無。
六者了義經義.無性有上二時說經爲不了義.自性無上三時說經乃爲了義。七者
********************
知法知義義。八者佛地二愚及麤重義。九者精進徧於一切義。十者契經四事九事
二十九事.調伏七相.本母十一相義。多聞熏習.如理作意.是無著學最初方便。地前
菩薩.舉足下足在十法行。此經分别瑜伽品者.乃瑜伽師辨釋瑜伽修習差别至精
且要之作者也。曰依法爲住。曰於經善達.思得輕安.名奢摩他。曰緣别契經所受思
惟.名緣别法.緣一切契經隨順真如小大無量.名緣總法。曰五相知法.十相五義四
義三義以知其義。曰緣總爲智.緣别爲見。曰緣總止觀入地通達.初業菩薩亦堪隨
學。是亦可以知所止矣。大乘有四三昧攝於一切。一曰大乘光.小大無量.經光弘世。
二曰集福王.聞法善巧.十王大業以大其用。三曰賢守.大無量總任持不失.以陀羅
尼而說於法。四曰首楞嚴.名決定行.其於說法亦名獅吼。因地修習.果地功德.皆以
言音爲大王路.是顧可以棄教而别行方便也哉。晚近學定有二大弊.一執定一門
深入.二徒矜形式修習。執一深入者.數息持名.乃至般若三三昧.唯識四尋思.種種
非一。然龍樹智論.觀真人先有無量布施持戒.心柔結薄.然後得空.邪見人但以憶
********************
想分别邪心取空。瑜伽師地.種姓發心.自利利他.覺分無量.而後四尋四實.加行入
地.行六度行.通達唯識。此經瑜伽屬在聞思.然曰有十種相空能除遣.曰空治一切
就勝說此.曰於三性中都無所得是則名爲總空性相.是故非可執一而不通也。形
式修習者.但舉止捨.瞑目趺坐。豈知龍樹舉止捨修.小以爲近.大以爲遠.反以戒慧
爲定近門。世親六門.亦傳作具.而别有作業.定固在彼不在此耳。冥行孤往者流.初
乏資糧.中無主伴.後缺賅攝。莽莽蕩蕩.覆轍喪輪.呼無將伯。殃禍甚矣乃猶不悟.豈
不哀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