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类经
>>
五卷 脉色类
十六、寸口尺脉诊诸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
(寸口,气口也。详见藏象类十一。短为阳不及,阳不及则阴凑之,故头痛。一曰短者,短于下也。脉短于下则邪并于上,故头痛。中,去声,下同。)
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
(长为阴不足,阴不足则阳凑之,故足胫痛。)
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
(脉来急促而上部击手者,阳邪盛于上也,故为肩背痛。)
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
(沉为在里,坚为阴实,故病在中。)
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
(浮为在表,盛为阳强,故病在外。)
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
(沉为阳虚,弱为阴虚,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故为寒热也。然沉弱之脉,多阴少阳,阴寒在下,故为疝为瘕,为少腹痛。下文曰: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当与此参看。瘕,积聚也。疝音山,又去声。瘕音加,又去声。)
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横,急数也。沉主在内,横主有积,故胁腹有积而疝。仲景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
(喘,急促也。脉沉而喘,热在内也。热在内而为寒热,即诸禁鼓栗皆属于火之谓。)
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
(阳脉而坚,故病在外。)
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
(阴脉而坚,故病在内。)
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
(小弱者气虚,涩者血少,气虚血少,病久而然。)
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
(滑而浮者,脉之阳也。阳脉而疾,邪之盛也。邪盛势张,是为新病。)
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
(弦急者,阴邪盛,故为疝瘕少腹痛。)
脉滑曰风。
(滑脉流利,阳也。风性动。亦阳也。故脉滑曰风。)
脉涩曰痹。
(涩为阴脉,血不足也,故当病痹。)
缓而滑曰热中。
(缓因胃热,滑以阳强,故病热中。启玄子曰:缓为纵缓之状,非动之迟缓也。)
盛而紧曰胀。
(盛则中气滞,紧则邪有余,故为胀也。)
臂多青脉曰脱血。
(血脱则气去,气去则寒凝,凝泣则青黑,故臂见青色。言臂则他可知矣,即诊尺之义。)
尺脉缓涩,谓之解 。
(尺主阴分,缓为气衰,涩为血少,故当病解 。解 者,困倦难状之名也。 音迹。)
安卧脉盛,谓之脱血。
(凡脉盛者邪必盛,邪盛者卧必不安。今脉盛而卧安,知非气分阳邪,而为阴虚脱血也。此亦承上文尺脉而言,凡尺脉盛者多阴虚,故当脱血。)
尺涩脉滑,谓之多汗。
(谓尺肤涩而尺脉滑也,尺肤涩者,营血少也。尺脉滑者,阴火盛也。阳盛阴虚,故为多汗。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
尺寒脉细,谓之后泄。
(尺肤寒者,脾之阳衰,以脾主肌肉四肢也。尺脉细者,肾之阳衰,以肾主二阴下部也。脾肾虚寒,故为后泄。)
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尺粗为真阴不足,常热为阴火有余,故谓之热中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