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类经
>>
十三卷 疾病类
四、邪变无穷
(灵枢刺节真邪篇)
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
(一脉,犹言一经也。邪气,即下文之虚风也。虚邪贼风,善行数变,故其为病则变化无穷。)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真气,即元气也。气在天者,受于鼻而喉主之;在水谷者,入于口而咽主之。然钟于未生之初者,曰先天之气;成于已生之后者,曰后天之气。气在阳分即阳气,在阴即阴气,在表曰卫气,在里曰营气,在脾曰充气,在胃曰胃气,在上焦曰宗气,在中焦曰中气,在下焦曰元阴元阳之气,皆无非其别名耳。)
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
(从一方来,谓太一所居之方也。风得时之正者,是为正风。然正风实风本同一方,而此曰非实风者,以正风之来徐而和,故又曰正气;实风之来暴而烈,故与虚风对言也。按岁露论曰:诸所谓风者,皆发屋折树木扬沙石,此虚风实风之谓也。详运气类三十五、六。)
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
(从冲后来者为虚风,其中人也甚,故深入不能自去。)
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合而自去,谓邪与正合而正胜之,故自去也。)
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抟于骨则为骨痹,抟于筋则为筋挛,抟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抟于肉,与卫气相抟,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抟于皮肤之间。
(洒淅,寒栗也。邪之中人,变不可测,故无分皮肉筋骨,着则为病也。若与卫气相抟,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皆邪气也,何独曰寒则真气去、去则虚?盖气属阳,人以气为主,寒胜则阳虚,所重在气也。阳气既虚,则阴寒抟聚于皮肤之间矣。)
其气所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邪之在表者其气外发,或腠理开则汗为不敛,或毫毛动摇则毛悴而败,或气往来行则流而为痒,或邪留不去则痛而为痹。若卫气受伤,虚而不行,则不知痛痒,是为不仁。)
虚邪偏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
(虚邪若中于半身,其入深而重者,则营卫衰,真气去,乃发为偏枯。若邪之浅者,亦当为半身偏痛也。)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抟,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
(邪中于外者必寒,气蓄于内者必热,寒邪深入与热相抟,久留不去,必内有所着,故寒胜则伤阳而为痛为枯,热胜则伤阴而为脓为腐;其最深者,内伤于骨,是为骨蚀,谓侵蚀及骨也。蚀音食。)
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
(有所疾前筋,谓疾有始于筋也。筋之初着于邪,则筋屈不得伸。若久居其间而不退,则发为筋溜。筋溜者,有所流注而结聚于筋也,即赘瘤之属。下仿此。溜,力救切。)
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
(邪有所结,气必归之,故致卫气失常,留而不反则搐积于中,流注于肠胃之间,乃结为肠溜。卫气失常为病,详针刺类二十六。)
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
(其有久者,必数岁而后成也。然其始也,按之虽柔,或上或下,已有所结;及其久也,气渐归之,津液留之,复中邪气,则易于日甚,乃结为昔瘤。昔瘤者,非一朝夕之谓。瘤音溜。)
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
(又有按之而坚者,其深中骨,是气因于骨而然。骨与气并,其结日大,名为附骨疽也。)
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
(又有结于肉中者,则宗气归之。宗,大也,以阳明之气为言。邪留为热,则溃腐肌肉,故为脓。无热则结为粉浆之属,聚而不散,是为肉疽。)
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虽有常名而发无常处,无常处则形证亦无常矣,此所以变化无常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