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类经
>>
十七卷 疾病类
六十九、十二经筋痹刺
(《灵枢·经筋篇》。此章与经络类第四章同出一篇,义有相通,所当互阅。)
足太阳之筋病,小趾支,跟肿痛, 挛,
(其筋起于足小趾,结于踵上,循跟结于 也。 音国。)
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
(其别者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结于肩 ,入腋下,上出缺盆,故为此病。纽,尼九切。)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燔针,烧针也。劫刺,因火气而劫散寒邪也。燔针 针义,详本类前二十。以知为数,知其气至为度也。以痛为输,即其痛处是穴也。下准此。燔音凡。)
名曰仲春痹。
(仲春痹者,足太阳之经,应二月之气也。此与阴阳系日月篇义同,但彼以左足右足分十二经,以主十二月,此以手六经足六经分主十二月,盖以辨阴阳盛衰之义也。详经络类三十四。又手足阴阳应十二月图,在图翼四卷。余准此。)
足少阳之筋病,小趾次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 筋急,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也。)
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 ,季胁痛,
(其筋之支者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及季胁也。)
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
(其直者系于膺乳,结于缺盆,上循耳后也。维者,牵系之谓。)
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
(从左之右则右目不开,是右病由左也。然则左目不开者,病由于右可知矣。角,额角也。并跷脉而行者,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 ,故左络于右。)
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伤左角之筋而右足不用,则其从右之左者亦然,盖筋之维络相交如此也。)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义如前。)
名曰孟春痹也。
(足少阳以生阳之经,故应正月之气也。详义如前。)
足阳明之筋病,足中趾支,胫转筋,脚跳坚,
(本经之筋起于中趾,结于跗上,邪外上行,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其直者上循 ,结于膝也。跳者跳动,坚者坚强也。)
伏兔转筋,髀前肿, 疝,腹筋急,
(其直者上循伏兔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也。( , 同。)
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僻,歪斜也。其筋自缺盆上颈颊挟口,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故凡目之不合不开,口之急纵歪僻者,皆足阳明之筋病,寒则急而热则缓也。)
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
(马膏,马脂也,其性味甘平柔润,能养筋治痹,故可以膏其急者。白酒辣桂,性味辛温,能通经络,行血脉,故可以涂其缓者。桑之性平,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故以桑钩钩之者,钩正其口也。复以生桑火炭,置之地坎之中。高下以坐等者,欲其深浅适中,便于坐而得其暖也。然后以前膏熨其急颊,且饮之美酒,啖之美肉,皆助血舒筋之法也。虽不善饮,亦自强之。三拊而已,言再三拊摩其患处,则病自已矣。啖音淡。拊音府。)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
(足阳明正盛之经,应三月之气也。余义如前。)
足太阴之筋病,足大趾支,内踝痛,转筋痛,
(足太阴之筋起大趾之端,上结于内踝也。)
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
(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脐腹胸胁,其内者着于脊也。)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孟秋痹也。
(孟秋当作仲秋,此与下文足少阴条缪误,当迭更之。盖足太阴之经,应八月之气也。)
足少阴之筋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趾之下,故病足下转筋。所过而结者,以其并足太阴之筋,斜走内踝之下,结于踵,又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又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皆能为痛及转筋也。)
病在此者主痫螈及痉,
(痫,癫痫也。螈,牵急也。痉,坚强反张尤甚于螈者也。足少阴为天一之经,真阴受伤,故为此病。螈音炽。痉音敬。)
在外者不能 ,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 ,阴病者不能仰。
(在外者,与太阳之筋合,故不能 。在内者,循脊内挟膂上至项,故不能仰。阳病者,即在外者也。阴病者,即在内者也。 ,俯同。)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义如前,此治外者也。)
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
(熨引所以舒筋,饮药所以养血。折纽者,即转筋之甚。发日数,病日甚者,阴亏之极也,故当死不治。)
名曰仲秋痹也。
(仲秋误也,当作孟秋,盖足少阴为生阴之经,应七月之气也。义详前太阴太阳条下。)
足厥阴之筋病,足大趾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趾之上,结于内踝之前,又结于内辅骨之下,上循阴股也。)
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阴器者,前阴之具也,厥阴之筋结于此,阴器病者,有此三者之异。)
治在行水清阴气。
(清,理也。此言当以药治之,在通行水脏而调阴气,盖水则肝之母也。)
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转筋者,治当在经也。)
命曰季秋痹也。
(足厥阴者,阴尽之经也,故应九月之气。)
手太阳之筋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背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上结于腕,结于肘内锐骨之后,上结于腋下,上肩循颈结于耳后,结于颔,上属目外 ,故其痛引耳颔,则瞑目良久方可开视也。颔,何敢切。)
颈筋急则为筋 颈 ,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筋 颈肿,即鼠瘰之属。 音漏。)
其为肿者,复而锐之。
(刺而肿不退者,复刺之,当用锐针,即针也。)
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颔结于角,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
(本支者,即其直支也。角,耳上角也。凡当其所过之处,皆能转筋而痛。)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义如前。)
名曰仲夏痹也。
(手太阳之经,应五月之气也。)
手少阳之筋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走颈,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故当所过者为转筋而痛。)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义如前。)
名曰季夏痹也。
(手少阳之经,应六月之气也。)
手阳明之筋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手阳明之筋起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结于肘外,上结于 ,其支者绕肩胛挟脊,其直者从肩 上颈,又支者上颊结于 ,又直者上左角络头下右颔,故当所过之处为支痛转筋如此。)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夏痹也。
(手阳明为两阳合明之经,故应四月之气。)
手太阴之筋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循指上行结于鱼后,上循臂入肘中,上 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 ,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故其所过之处当转筋痛甚而病如此。)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
(手太阴之经,应十一月之气也。)
手心主之筋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
(手厥阴之筋起于中指,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贲,故当所过者为病如此。)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冬痹也。
(手厥阴以两阴交尽之经,故应十月之气。)
手少阴之筋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
(承,承于下也。伏梁,坚伏之积也。网,如罗网之牵急也。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挟乳里,结于胸中,下系于脐,故在内则为内急、为伏梁,在外则为肘网,及当其所过之处则为转筋、筋痛等病。)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义如前。)
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
(脐上脐下皆为伏梁。若伏梁已成而唾见血脓者,病剧藏伤,故死不治。)
名曰季冬痹也。
(手少阴之经,应十二月之气也。此节旧在后无用燔针之下,盖误次也,今移正于此。)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
(此以下皆结上文经筋为病而总言之也。阳急、阴急,指足太阳、太阴为言,皆为背病,阳急在外,则反张而折,阴急在内,则俯不能伸也。)
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
(筋痹之病属寒者多,故以上皆言治在燔针劫刺;然有因于热者,治当远热,无用燔针,验在筋之急与纵耳。)
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 , 急不能卒视,治皆如上方也。
(此申言口眼歪僻之证,必系足阳明、手太阳之筋病也。 ,僻同。)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2: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