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类经
>>
十七卷 疾病类
七十三、伏梁
(《素问·腹中论》)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不,否同。)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伏,藏伏也。梁,强梁坚硬之谓。)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按,抑也。切按之者,谓过于妄攻也,故必致死。)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膈,挟胃脘内痈,
(此病连居三阴冲带之间,裹大脓血而伏于肠胃之外,其上下左右皆有根系,故下行者能下脓血,上行者能迫胃脘。脘,管、完二音。)
此久病也,难治。
(此非一朝夕所致者,延积既久,根结日深,故不易治。)
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
(居齐上则渐逼心肺,故为逆。在下者其势犹缓,故为从。按:《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又《经筋篇》曰:手少阴之筋病,内急,心承伏梁。故《五十六难》曰: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其义本此二篇。然观本节云齐上为逆,齐下为从。下节云环齐而痛,病名伏梁。是又不独以心积为伏梁也,盖凡积有内伏而坚强者,皆得名之,故本篇独言伏梁者,其总诸积为言可知也。)
勿动亟夺,
(动,动大便也。夺,夺土郁也。皆下之之谓。言勿得妄攻而数夺其胃气,不及于病,徒伤无益也。亟,激、气二音。)
论在刺法中。
(谓宜以针治之,今亡其义。按:伏梁一证,即今之所谓痞块也。欲治之者莫妙于灸,法详《图翼》十一卷。)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 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
(此亦在冲脉之分,而结于脐腹者也。冲脉之在上者,出颃颡循背里,在中者挟脐腹,在下者伏行股足之间,故其为病如此。此下三节与《奇病论》文重者,兹不复载。)
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
(风根,即寒气也。如《百病始生篇》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即此谓也。肓之原在脐下,即下气海也,一名下肓,《九针十二原篇》谓之脖 者即此。今病在冲脉则与大小肠相附,而当气海之间,故其为病如此。)
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不当动而妄下之,则反伤其阴,阴伤则积气愈壅于下,而水道为之不利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