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医家类
>>
类经
>>
二十一卷 针刺类
三十四、五邪之刺
(《灵枢·刺节真邪篇》)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邪,何谓五邪?岐伯曰:病有持痈者,有容大者,有狭小者,有热者,有寒者,是谓五邪。黄帝曰:刺五邪奈何?岐伯曰: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痹热消灭,肿聚散亡,寒痹益温,小者益阳,大者必去,请道其方。
(五章,五条也。详如下文。)
凡刺痈邪无迎陇,易俗移性,
(陇,盛也。《营卫生会篇》曰:日中而阳陇。生气通天论作隆,盖陇、隆通用也。无迎陇者,痈邪之来锐,所当避也。易俗移性,谓宜从缓调和,如移易俗性,不宜欲速。此释上文肿聚散亡也。陇音笼。)
不得脓,脆道更行,
(脆,柔脆溃坚之谓。凡痈毒不化则不得脓,故或托其内,或温其外,或刺以针,或灸以艾,务化其毒,皆脆道更行也。)
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诸阴阳过痈者,取之其输泻之。
(乡,向也。安,留聚也。去其毒气所向,不使安留处所,乃自消散矣。故于诸阴经阳经,但察其过于壅滞者,皆当取输穴以泻其锐气,是即所谓去其乡也。)
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有余乃益虚,
(大邪,实邪也。邪气盛大,难以HT 除,日促小之,自可渐去,去其有余,实者虚矣。此释上文大者必去也。)
剽其通,针其邪,
(剽,砭刺也。通,病气所由之道也。针无妄用,务中其邪。剽音票。)
肌肉亲视之,毋有反其真,
(言邪正脉色,必当亲切审视,若以小作大,则反其真矣。)
刺诸阳分肉间。
(盛大实邪,多在三阳,故宜刺诸阳分肉间。)
凡刺小邪日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
(小邪,虚邪也。虚邪补之,则正气日大而邪自退也。不足而补,乃可无害,若泻其虚,斯不免矣。此释上文小者益阳也。)
视其所在迎之界,远近尽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费,刺分肉间。
(迎之界者,迎其气行之所也。先补不足之经,后泻有余之经,邪去正复,则远近之真气尽至,邪气不得外侵,则必费散无留矣。小邪随在可刺,故但取分肉间也。)
凡刺热邪越而苍,出游不归乃无病,
(越,发扬也。苍,卒疾也。出游,行散也。归,还也。凡刺热邪者,贵于速散,散而不复,乃无病矣。此释上文痹热消灭也。)
为开通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
(开通壅滞,辟其门户,以热邪之宜泻也。)
凡刺寒邪日以温,徐往徐来致其神,
(温者,温其正气也。徐往徐来,欲和缓也。致其神者,致其阳气则寒邪自除。此释上文寒痹益温也。)
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其气存也。
(补其虚,则门户闭而气不泄,故虚实可调,真气可存,此寒邪之宜温也。)
黄帝曰:官针奈何?岐伯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圆利针,刺热者用 针,刺寒者用毫针也。
(五邪之刺,官针各有所宜,不可不辨。九针详义,见本类前二。)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电脑版
手机版
[ 新都首页 ]
[ 古文典籍网 ]
[ 教育 ]
更新时间:2024/11/24 03:11:41